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有效教學論》讀後感(精選多篇)

《有效教學論》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大教學論讀後感

《有效教學論》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大教學論》有感

上學期上《教育概論》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看了幾本中外教育名著。而對於一個對看到文字就反感的我來説是相當困難的。不過我還是堅持看了捷克人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這本教育名著。雖然看的時候是囫圇吞棗的看的,不過看了以後還是有許多讓我映象深刻的地方。不過,如果我理解錯誤的話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我的語文成績不好,水平有限了。

《大教學論》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所著的一步教育作品。此書被認為是教學論誕生的標誌,是教育學行成獨立學科的開始。《大教學論》在教育發展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首先,我想講一下的是誇美紐斯。他是一位捷克人,出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他生活的年代剛好介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時代,因此社會背景比較複雜。俗話説“實事造英雄”也許就是這個的最好體現。他的一生都在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一次具有十分豐富的教育經驗。他熱愛兒童而且熱愛教育。他無論是教育思想還是教學理論上,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誇美紐斯被推崇為教育學上的哥白尼。他的教育體系為現代的系統的教育學奠定了始基,因此他又被稱為是“現代教育之父”。他一生著作很多,不過,主要教育學説還是包括在他的《大教學論》中。該書實際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學的內容,並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

現在講述的是《大教學論》。此書是誇美紐斯在批判的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著作。

正如作者在開篇所寫的“大教學論就是把一切事物叫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西方人對《大教學論》的評價相當的高。他們説:“倘若各時代的關於教育學的著作全部丟了,只要留得《大教學論》在,後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個基礎,重新建立駕馭的科學”。因此,《大教學論》號稱“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教育著作”。上學期的閲讀,便讓我有對此書產生了興趣。該書論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適應自然的原則始終貫穿於整本著作中。全書共三十三章,我個人認為第一章到第七章講述的是:人的來由以及人的形成的影響因素。第八章到第十三章講述的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行,學校教育改良的必要行以及怎樣改良。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主要講述的是:教於學的原則等。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五章講述的是:學校的教學方法。第二十六章到三十章講述的是:學校的紀律以及語言等。最後那三章講述的是大學以及教導。該書系統的闡述了適應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教育觀點,教育目的,作用,內容和途徑等。讀了此書以後我瞭解到了他對於教育的觀點。他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規律”。他認為自然界存在自然規律,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教育活動應該遵循自然界的普片規律。他的第八章的標題即是“青年人應該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學校是必須的”。他認為現今的學校教育制度需要改進,需要完善。因此,他提出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及必要性。此外,在第七章的時候誇美紐斯對兒童的心裏特徵進行了分析、研究。對教育工作要如何適應兒童年齡、心理特徵提出了不少意見。他説“人的教育要在適合的時期進行,在適合的時機對人進行教育”。首先,人類的教育是從人生的青春期開

始,也就是説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有人曾經這樣説過:兒童時期等於春天,(更多文章請關注)青年時期等於夏天,中年時期等於秋天,老年時期等於冬天。教育就應該遵循這個規律,在每一個時期進行適當的教育。其次,誇美紐斯又對教於學的原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教與學的原則有:便易性,徹底性,簡明性和迅速性。此外,還對教學法進行了闡述,系統介紹了教育法有:科學教學法,語言教學法,道德教育的方法,藝術教育法,灌輸虞信的方法等。他主張多種教育方法結合進行教育,有助於發揮學生的潛力。最後兩章誇美紐斯提出了教導的問題。他提出了論教導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提出實施普遍教導的前提。誇美紐斯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注意到人民大眾教育的問題的人,並且提出了普及義務教育。提出了學校教育必須於生活相結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統的闡述了教學原則的規則。,《大教學論》的寫作目的是:尋求一種教育方法,可以使教員少教,使學生多學。

讀了這本書我才瞭解到了許多東西。《大教學論》中闡述的最多的應該還是教育吧。雖然本書的開始是從“人”講起,在開篇就提到了“人是造物中最完善、最美好、最崇高的”。也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學問、德行、虔信是我們人生來就具有的三粒種子。這讓我聯想到了我國的荀子的《性善論》,強調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一個人為了他自己的好處,不獨要有學問,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為了他鄰人的幸福,不獨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學問和虔信;為了上帝的關榮,不獨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學問和德行。不過最讓人映象深刻的還是誇美紐斯關於教育的觀點和見解。讀了《大教學論》讓我們這些未來的

教師們明白教師職責的所在,就像我們説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樣,教育在教學工作中充當教道德工作,是教育的主體。我們都知道教學即是:教於學。而老師即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了教要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有一句話説:教導別人就是教導自己。那麼,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能讓自己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充實自己。教師作為教育者即是教育人,這讓我們想到格累哥利?那齊恩曾説:“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因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複雜和最神祕的。”因此教師的責任是偉大的。其次《大教學論》讓我瞭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瞭解到了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執起教育之匙,開啟孩子們的心靈,澆灌他們稚嫩的大腦。讓教育發揮最大作用,讓他們長大以後為祖國奮鬥。更好的建設祖國的美好明天。通過《大教學論》我們知道了:人若受過真正的教育,他就是個最温良、最神聖的生物;但是他若沒有受過教育,或者受了錯誤的教育,他就是一個世間最難駕馭的傢伙。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導,好使他們擺脱本性中的愚蠢,這是無人懷疑的。聰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為一個活潑的心理如果不去從事有用的事情,它便會去從事無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在讀了《大教學論》後終於瞭解到了這本堪稱“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的來由。它的確配得上這個稱號!我想,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讀《大教學論》是必須的,它會讓我們意識到教師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教育我們的學生。

第二篇:《大教學論》讀後感

重温"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 ——重讀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孫永東
藉着假期,重温了一下誇美紐斯的經典教育學論著《大教學論》 , 畢業四年多了,伴隨着教學實踐的增加,對這一論著的體會更加深刻 了. 誇美紐斯(1592—1670) ,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資產階 級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之一,凱洛夫曾稱其為"一位深邃而有獨立見解 的哲學家,也是一位博學而天才的教育家" . 《大教學論》全書框架:33 章,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 章)為"教育通論" ,論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 的,教育的社會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 章)為"教學論" ,探討教 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和原則;第三部分(20-25 章)為"訓育論" ,專論 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 章)為"學校管理" .這一劃分與今天的 教育學體系大體相同.全文 35 萬字. 《大教學論》全面地論述了改革中世紀的舊教育,建立資本主義 新教育的主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第一次把教育學從 哲學中獨立出來,完成了教育理論上有史以來的重大變革.它開創了 近代教育理論的先河,成為劃時代的鉅著.因此,誇美紐斯被稱為近 代的 "教育巨匠" "教育理論的始祖" 也有人稱他是教育史上的 和 , "哥 白尼" .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高度評價了教育對社會的作用,認 為"教育與國家的改良在於青年得到合適的教導. "他希望通過教育,

改革社會道德普遍墮落的現象,從而"減少黑暗與傾軋" ,得到"光明 與和平" .同時,他也高度肯定了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認為"假如要 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 , 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他把人的心靈比做園地中的泥土,可以栽種各色 花木,結出累累果實. 誇美紐斯尖鋭地批評了舊學校的種種弊端, "學校變成了兒童的恐 怖場所,變成了他們才智的屠宰場" ,提出了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 教育要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即兒童的天性和年齡特徵.他説: "我們的 格言應當是:凡事都要跟隨自然的教導,要按觀察能力的發展第次, 要使我們的方法依據這種順序的原則" .於是,他提出了劃分兒童年齡 階段的主張,把 0 一 24 歲劃成四個階段,即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 和青春期,每期 6 年. 誇美紐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張,認為"所有男女青年,不 論富貴和貧賤,都應該進學校" .為了實現這一主張,他創制了學校體 系,發明了班級授課制,這種主張和體系至今為我們所沿用. 現就讀書後做如下幾點體會: 一.對於教育力量的堅信 他認為人心如同樹木的種子,樹木實際已經存在種子裏面."我們 不必從外面拿什麼東西給一個人,我們只須使他的固有的, 藏在身內的 東西展露出來."這就是説

,人有發展的極大可能性,但是這咱可能 要靠教育才能變成現實,正如玉石要經過雕琢才能變成飾物,牛馬要 經過訓練才能為人服役一樣.人心又如土壤,白紙與蠟,只要園丁當 心,土壤可以長出各種賞心悦目的植物.白紙上什麼都沒有寫,但是

什麼都能寫上.蠟能變成各種形式,人腦也是一樣,它能接受萬物的 影像.這就是説由外力加以鑄範的.這外力有兩種:環境和教育.但 教育可以左右環境的影響.具體到每一個人時,他認為幾乎沒有教育 不好的兒童,他滿懷信心地説:"我們差不多找不出,我們也差不多 找不出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 咱們的學生正是像誇美紐斯先生所描述的那樣,他們並不是"一 塊晦澀的鏡子晦澀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 ,也不是"一塊 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 我們要像園丁一 . 樣耐心的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這些,鼓勵 學生,賞識他們. 二.對於教學方法的重視. 誇美紐斯對於舊時學校缺點的體會是很深刻的. 他説, 舊時學校" 教導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嚴酷的,以致學校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 屠場.他自己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悲慘地損 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節上面浪費了青春的鮮美 的歲月." 所以他決心寫出《大教學論》來"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

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使青年們能夠"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進 行學習.因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動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 的,可見教育辦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學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夠, 也不是學科太難."世上也沒有一座巖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適的位 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適的地方鑿好了台階和裝上防止跌落的欄杆 之後還沒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樂地加入旅行 的人很多,而能登峯造極的人是很少的.但這並不證明人類的心智有

什麼達不到的目的,只是證明階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數目不夠,有危 險,沒有修理而已――換句話説,就是方法有困難".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咱們的學生基礎太差了,什麼也學不 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考慮下自己給他們搭建的梯子或台階 是否合適啊.這令我想到了咱們學校的教學,以學生的性格,以學生 的特點為中心,因材施教.比如我們的教學改革,教材瘦身等等,不 正是沿着這條誇美紐斯之路走嗎. 三.對於道德教育的意見. 他認為道德教育是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當然他所説的道德教育 的涵義不可能跟我們所説的一樣;但是他所提出的進行道德教育的原 則與方法卻依舊是正確的.如:預防,實踐,榜樣,紀律等. 説的太好了,這和我們對

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思路恰恰是不謀而合 的,我們的"以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人性化結合來管理學生"的理念 不正是這樣的嗎? 當然了,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它是一本 宗教色彩很濃厚的書,可以説它就是教化人們對基督教虔誠信仰的一 本書,裏面很多的觀點都有它時代的侷限性.但只要我們抱着批判的 繼承的方式和方法,我們就能從中學到很多經典的教育教學的理念.


第三篇:教學論讀後感

《教學論》讀後感

利用空閒時間,認真拜讀了翟廣順主編的《教學論基本問題概論》一書,發現此書貼近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為我們教師提供了系統的探究教學的教育觀念、教育管理的基礎知識,教學設計的策略以及教學課程的科學性知識。

在教學內容一章中,作者講到,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依託於教學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首先勾畫出和設計課堂中師生交往藉以展開的內容,沒有預設的內容的師生交往只能是一般性交往活動,而不是“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中要開展的活動、要講授的知識,決定了學生是以專心致志的方式還是心不在焉的方式學習。因此,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教學內容也因此成為教學論研究中的一個基礎性話題。

那麼,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呢?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教育者選擇教學內容的基本標準有這幾個:一、從學科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二、從社會需要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三、從兒童經驗和興趣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總之,教學內容的選擇,就是依據兒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科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龐大知識體系進行分類和篩選的過程。而在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選擇中,教師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的取捨,絕非僅僅依據上述標準就可以完成,而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綜合平衡各方面的力量來完成。

第四篇:有效教學論讀後感

百川匯海,萬流歸宗

——《有效教學論》讀後感

江 冰 曾經讀過這樣一則笑話:“醫生走出手術室,鄭重地對等在外面的病人家屬説:手術很成功,可惜病人死了。”啞然之餘,不禁會聯想到我們的教學,我們的課堂,我們是否也會有這樣的上課經歷,課件很精彩,教師語言很煽情很唯美,課堂很熱鬧,氣氛很熱烈,而學生卻並沒有真正的收穫與提高,這樣的課堂,能稱之為有效的課堂嗎?作為教師的我們,其實也經歷過學生時代,每當我們回憶自己的課堂體驗,往往會想到某某老師的課上得好,很喜歡聽他的課;某某老師課上得不怎麼樣,不願意聽。而這些回憶歸往往歸結於一點,即他們的教學行為吸引着我們,他們總是善於採用多種教學行為,使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看來,奧祕正在於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研讀《有效教學論》,反觀自我,發現了自身教學行為上存在的缺陷、不足及亟待改進的地方!也明確了今後努力奮鬥的方向。

總所周知,在教學準備之後,教師就要進入課堂實施教學,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有效地運用主要教學行為。而這些教學行為是我們在課堂上直接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與內容而採取的專業行為。是“可預設、可分解、可培訓的專業技能,它的目的在於確保教學有序有效地進行下去,”即《有效教學論》所説的講述、板書、聲像顯示、動作示範、問答、討論、自主學習指導、合作學習指導及探究學習指導“九大”行為。

如果説教學行為是種一體化的行為,則是由這九個行為的有機構成,其有效性與否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有效性。書中詳細分析了各種行為的功能、表現,影響因素及運用策略。細讀之下,頗值得玩味,也受益頗深。

單以講述為例,音量是其主要的考量對象,教師音量高低及對學生的適切性,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語流速度過快,超過學生短時信息加工極限,易使學生產生緊張感、壓力感,反之,速度過慢,教師教學節奏變緩,教師單位時間內講述內容就會減少,切易導致學生昏昏欲睡,從而講述的效果大大降低。講述應以“語音準確,語詞恰當,語流連貫,語速適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實現其有效性。結合我們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曾聽過某些老師上課,聲音高亢,語速較快,一節課越到後面聲音越高,但反觀教室內,學生卻越來越懈怠,甚至小聲耳語,以至於老師要用力拍擊講台,才能達到提醒的目的,維持秩序繼續講課。老師課後抱怨學生小話多,其實正對應了《有效教學論》中所説的:“語流速度過快,超過學生短時信息加工極限,易使學生產生緊張感、壓力感。”剛開始這樣的語音語速會讓人緊張,但時間過長,學生容易感到疲勞,注意力分散,小話自然就出來了,而老師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聲音一高再高,殊不知,這高亢密集的聲音卻成了學生小話的“保護傘”,老師的聲音掩蓋了學生的聲音,造成惡性循環。徒然勞累卻收不到成效,同樣是教育的一種悲哀。

讀這本《有效教學論》,我覺得這書就像一張認知地圖。教學活動儘管古老,但教學領域是一個充滿神奇的迷宮——一如千奇百怪的世博場館——還有許多待開發或重新發現的未知領域。《有效教學論》引領着我們沿着一定的路線在迷宮中穿行!帶着自己的經驗與體驗去旅遊,去抵達目的地。我又覺得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流派,就像一條條奔湧的大河,不管經過什麼樣的路線,百轉千回,終將歸入大海——“使我們的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素質提高”。《有效教學論》,正如百川匯海,萬流歸宗,它告訴我們,一切教學行為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教學有效。

或如一位教學專家評論《有效教學論》時所説:“本書並非要教導讀者如何去操作來實現有效教學;但至少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能引發讀者的思考,回顧、反思個體的教學行為,從而觸動想做點什麼的慾望!”我願把這本書當着一塊建房用的磚。如果説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判斷或教學理論是我的房子的話,那麼《有效教學論論》無疑會成為其中的一塊不可多得的“支撐”。“有效課堂”是我永遠的“理想課堂”,永遠是遠方地平線上那道亮麗的風景,引領着我去探索,去發現。

第五篇:《大教學論》讀後感

讀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藉着假期,翻閲了一下誇美紐斯的經典教育學論著《大教學論》,現簡單的講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誇美紐斯其人

誇美紐斯(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之

一。生於新教派“捷克兄弟會”會員家庭。12歲失去雙親,中斷了學習生活。16歲由兄弟會資助進入普雷洛夫市拉丁文法學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會選送到德國的赫爾博恩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在大學期間,他系統學習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接觸了新興的自然科學知識,瞭解了宗教改革以來各國的教育發展動向,探討了當時德國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張,為他後來從事文化教育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學校任教,1618年調任富爾涅克城牧師兼兄弟會學校校長。同年,30年戰爭爆發,捷克完全喪失了獨立,新教徒慘遭迫害,誇美紐斯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產、書稿和妻兒。1627年,隨同30000户兄弟會員家庭遷往波蘭的黎撒避難,先在該地兄弟會中學任教,後來擔任了校長,又被推選為兄弟會長老。在這裏,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書《語言學入門》(1631年)、教育學鉅著《大教學論》(1632年)、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校》(1632年)、中學物理教材《物理學概論》(1633年)。其中《語言學入門》一書很快被譯成了12種歐洲文字和四種亞洲文字,在各國廣泛流行,使誇美紐斯獲得了世界聲譽。

1634年起,他開始探討“泛智論”。1639年出版了《泛智論導言》。1641年,英國邀請他主持編纂“泛智論”工作。不久英國發生內戰,1642年又應邀到瑞典協助解決拉丁文教學問題,用六年時間為瑞典編寫了一套拉丁文教科書、教學法指導書和字典。1648年,30年戰爭結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與教學事務。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蘭西瓦亞公國的邀請,擔任長年教育顧問,創辦了一所泛智學校並自任校長。在此期間,他主要撰寫了《泛智學校》(1650年)、《論天賦才能的培養》(1650年)、《組織良好的學校的準則》(1652年)、《青年行為守則》等教育著作和論文。還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初級讀物《世界圖解》(1654年)。這是一本簡化的語言入門,為年齡太小、不能學語言入門的孩子所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插圖的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小百科全書,被譯成了多種文字,流行了近200年。1654年,他再次回到黎撒,繼續研究“泛智論”。1656年,黎撒城毀於波蘭與瑞典的戰爭,誇美紐斯應邀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工作和定居。從1657年起,他將他的教育專著、論文和教科書彙編成《救育論著全集》(四卷)陸續出版,留給了人類一份珍貴的教育歷史遺產。

誇美紐斯吸收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教育成果,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總結自己長期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資產階級教育問題,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基礎。

二、《大教學論》其書

《大教學論》,1632年用捷克文寫成。1635—1638年間,他聽從友人的勸告,把它譯成了拉丁文,同時作了修改和補充。1657年,他將該書列為《教育論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開發表。此書很晚才傳到中國,20世紀初,我國學者王國維對它的內容曾作過簡要介紹。193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譯本《大教授學》,後又改譯為《大教學論》。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譯者去世之前,又將譯文作了較大修改,作為外國教育名著叢書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於1984年出了新2版。全書共760頁,20餘萬字。

本書是誇美紐斯在批判地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論著。正如作者在本書開篇所寫的,本書主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其寫作目的是: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閒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並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大教學論》全書框架:33章,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章)為“教育通論”,

論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會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為“教學論”,探討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和原則;第三部分(20-25章)為“訓育論”,專論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章)為“學校管理”。這一劃分與今天的教育學體系大體相同。全文35萬字。

《大教學論》全面地論述了改革中世紀的舊教育、建立資本主義新教育的主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第一次把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完成了教育理論上有史以來的重大變革。它開創了近代教育理論的先河,成為劃時代的鉅著。因此,誇美紐斯被稱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論的始祖”,也有人稱他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討論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聖經》的《創世紀》為根據,加上傳統的神學目的論,認為人不僅要認識自己,而且還要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愛物和形象。人的終極目標是死後、來生,與上帝相結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親的子宮、世上和天堂,從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經歷的是誕生;從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經歷的是死亡與復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動、歇在那裏。

第二章他認為,現世的人生嚴格講並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為未來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恆的幸福,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為: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於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點都完全表現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

第三章第六章至第九章討論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學校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作者認為,知識、德行與虔信的種子是天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應該從祈禱、教育、行動中去取得,只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從知識、道德、虔信、藝術和身體等方面去發展人。凡是生而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個人愈是多受教導,他便愈能按照準確的比例勝過別人。塑造人、教育人,應從少年兒童時期開始,因為這時候慾望正在沸騰,思想很迅捷,記憶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標準,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認為,學校的產生為少年兒童接受教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他建議,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都應該進學校。他堅信人受教育而能獲得發展的可能性,駁斥“智力遲鈍'兒童不宜學習的論調。指出,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儘量擺脱粗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的地步。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論證了改革舊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設立新學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認為,人人應該受到一種周全的教育,應該藉助學校做到: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研究來培植我們的才能;學會語文;形成誠篤的德行;虔誠地崇拜上帝。學校應成為造就人的工場,實現真正的人生目的。誇美紐斯指出,當時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設立了學校的地方,學校不是為整個社會設立的,而只是為富人設立的;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是非常嚴酷的,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宰場,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與書本都感到厭惡;繼續學下去的人都沒有獲得一種認真的或廣博的教育,獲得的只是一種荒謬的和害人的教育;學校培養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養出的只是一種虛偽的道德外表,一種令人生厭的、外來的文化皮毛和一些專務世俗虛榮的眼光與手腳。

誇美紐斯特別強調要改革舊教育,創辦新學校。新教育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內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們都能學到一切可以使人變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實施教育不用嚴酷或強迫方法,而用温和輕快、自然的方法;(5)這種教育應是真實的、徹底的;(6)教育是輕鬆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4小時,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現在教一個學生少10倍。他根據日月運行、動物的活動、人體結構、國家組織以及馬車、大炮、印刷機和時鐘的機械原理,證

明在宇宙萬物中存在着一種普遍的自然秩序,並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改革學校的主導原則。他要求教師像園丁、畫家和建築師那樣步隨自然的後塵,從自然中尋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這個原則徹底地被掌握以後,藝術的進行立刻便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學的五項原則:(1)延長生命的原則;(2)精簡科目,使知識能夠更快地獲得的原則;(3)抓住機會,使知識一定能被獲得的原則;(4)開發心智,使知識容易獲得的原則;(5)使判斷力變鋭利,使知識能夠徹底地被獲得的原則。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點討論了教學理論,詳細論證了提出的教學原則。作者指出,良好的學校組織主要在於工作與休息分配得當,有賴於讀書、鬆緩、緊張的間隙與娛樂的分配。教師要引導兒童遵守飲食有節制、身體有運動、注意休息這三個原則,儘可能長久地保持生命與健康。為了使兒童能茁壯成長,作者對教與學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議,如人類的教育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早晨最宜讀書;一切學科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書籍與教學所需的材料必須事先準備好;例證應比規則先出現;時間與學科的劃分應該嚴格遵守等。在這部分作者列舉了大量的自然現象,並結合教學案例進行了詳細論證,最後歸納出規則。誇美紐斯着重對教學的便易性、徹底性和迅速性原則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如廢除強制灌輸的方法,多方激發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應從觀察開始,運用直觀方法;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及遠,從一般到特殊,務使先學的為後學的掃清道路;依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安排課程;加強練習、實踐以鞏固知識;實行班級授課制,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討論了各科具體教學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認為,科學是關於自然的知識,講授科學必須遵守下列規則:(1)向學生講授所有應該知道的事物;

(2)所教的內容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3)要通過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則,後教事物的細節;(5)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適當的順序去教授;(6)要強調事物之間的區別,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更清晰和明白。藝術與實踐息息相關,學生學會一種藝術,除了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還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因此,藝術的教學必須強調模仿、練習和不斷的實踐。語文是一種手段,可使我們得到知識,並把知識傳授給別人。語文教學要注意掌握語法規則、和事物的學習相聯繫、多實踐運用這三個問題。

誇美紐斯認為,學校是人類的鍛鍊所,一切德行都應當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議:(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應當首先培植;(2)持重應當從接受良好的教導,從學習事物間的真正區別和那些事物的相對價值去獲得;(3)節制應當在兒童的飲食、睡眠與起牀、工作與遊戲等方面去培養;(4)堅忍應當從自我剋制中學習;(5)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佔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討論了教材問題,他認為《聖經》是知識的唯一真實來源,學生應以全部時間去尋求它們的真實意義。

第二十六章“論學校的紀律”。誇美紐斯認為,紀律是學校的發動力和推動力,但紀律教育不是強制和鞭撻,應該用良好的榜樣、温和的言詞,並且不斷誠懇地、直率地關心學生,突發的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應當存心使結果能恢復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討論了統一的學校制度以及各級學校的基本方案。誇美紐斯認為,人從誕生到24歲是青春歲月,是培植才智的時期。學習應從嬰兒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這24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明顯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應地建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學校。在家庭設立母育學校,由母親對1—6歲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主要鍛鍊各種感覺器官,使之辨別周圍的事物,為以後成長打下基礎。在每個鄉村和城鎮設立國語學校,對所有6—12歲的兒童進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閲讀、書寫、圖畫、唱歌、計數、量長、測重及記憶各種事物等方法去訓練想象力、記憶力,並發展智力。在每個較大的城市設立拉丁學校,學生應當受到訓練,利用辯證法、文法、修辭學以及其他根據因果法則的科學與藝術,去領悟感官收集來的知識並加以判斷。在每個國家或省設立大學,對18—

24歲青年中的“智者”進行高等教育,學習與意志緊密相關的四科,即神學教我們恢復靈魂的和諧;哲學教我們恢復心靈的和諧;醫學教我們恢復身體上主要功能的和諧;法學教我們恢復外界事務的和諧。誇美紐斯認為,這四種學校既相聯繫,又相區別,母育學校和國語學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語學校對於志向超出工場以上的學生給予更徹底的教育;大學則訓練未米的教師和學者,使教會、學校與國家永不缺乏適當的領袖。

第三十三章論述了實現他的教育理想應具備的條件。他呼籲教師、學者、神學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實現他的教育理想。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對改良舊學校、改革舊教法,設立新學校、採用新教法的總結。作者認為,新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優點:(1)較之過去的方法,較少的教師可以教較多的學生;(2)這些學生可以得到比較徹底的教導;(3)教導可以進行得較細緻、較愉快;(4)這種方法對於愚蠢、落後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沒有教學天才的教師,也能用它,從中得到好處。 現就讀書後做如下幾點體會:

一.對於教育力量的堅信

他認為人心如同樹木的種子,樹木實際已經存在種子裏面."我們不必從外面拿什麼東西給一個人,我們只須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內的東西展露出來."這就是説,人有發展的極大可能性,但是這咱可能要靠教育才能變成現實,正如玉石要經過雕琢才能變成飾物,牛馬要經過訓練才能為人服役一樣.人心又如土壤、白紙與蠟,只要園丁當心,土壤可以長出各種賞心悦目的植物.白紙上什麼都沒有寫,但是什麼都能寫上.蠟能變成各種形式,人腦也是一樣,它能接受萬物的影像.這就是説由外力加以鑄範的.這外力有兩種:環境和教育.但教育可以左右環境的影響.具體到每一個人時,他認為幾乎沒有教育不好的兒童,他滿懷信心地説:"我們差不多找不出,我們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

咱們的學生正是像誇美紐斯先生所描述的那樣,他們並不是“一塊晦澀的鏡子晦澀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也不是“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我們要像園丁一樣耐心的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這些,鼓勵學生,賞識他們。

二.對於教學方法的重視.

誇美紐斯對於舊時學校缺點的體會是很深刻的.他説,舊時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嚴酷的,以致學校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場.他自己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悲慘地損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節上面浪費了青春的鮮美的歲月."所以他決心寫出《大教學論》來"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使青年們能夠"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進行學習.因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動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見教育辦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學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夠,也不是學科太難."世上也沒有一座巖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適的位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適的地方鑿好了台階和裝上防止跌落的欄杆之後還沒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樂地加入旅行的人很多,而能登峯造極的人是很少的.但這並不證明人類的心智有什麼達不到的目的,只是證明階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數目不夠,有危險,沒有修理而已――換句話説,就是方法有困難".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咱們的學生基礎太差了,什麼也學不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考慮下自己給他們搭建的梯子或台階是否合適啊。這令我想到了咱們學校的教學,以學生的性格,以學生的特點為中心,因材施教。比如我們的教學改革,教材瘦身等等,不正是沿着這條誇美紐斯之路走嗎。

三.對於道德教育的意見.

他認為道德教育是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當然他所説的道德教育的涵義不可能跟我們所説的一樣;但是他所提出的進行道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卻依舊是正確的.如:預防,實踐,榜樣,紀律等.

説的太好了,這和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思路恰恰是不謀而合的,我們的“以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人性化結合來管理學生”的理念不正是這樣的嗎?

當然了,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它是一本宗教色彩很濃厚的書,可以説它就是教化人們對基督教虔誠信仰的一本書,裏面很多的觀點都有它時代的侷限性。但只要我們抱着批判的繼承的方式和方法,我們就能從中學到很多經典的教育教學的理念。《大教學論》裏的真知灼見還有很多很多,我發現的還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最後,我想用《大教學論·詩篇》中的語句概括我的心得:“這本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種教導方法,使教員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成為更少喧囂、更少無效的勞作,而有更多樂趣和紮實的場所。??增加光明、秩序、平和與安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13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