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社會進化史讀書筆記

社會進化史讀書筆記

第一篇:《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

社會進化史讀書筆記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

1.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就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相互關聯的種種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學科。

2.社會心理學家所研究的是態度與信念,從眾與獨立,愛與恨。

3.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觀點:

(1)我們構建起社會現實

(2)我們社會直覺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有些時候是很危險的

(3)態度塑造行為

(4)社會影響塑造行為

(5)性格傾向塑造行為

(6)社會行為同樣也是生物學行為

(7)對他人的感受和做出的行為有時候是積極的,有時候則是消極的

4.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渴望彼此之間建立關聯,渴望歸屬感,渴望獲得他人良好的評價。

5.你永遠無法預言某一個人將會如何行事,但卻可以對人的一般行為做出精確的判斷。個體雖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第二章:社會中的自我

9.焦點效應和透明度錯覺意味着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但實際上注意到我們的人要比我們認為的少。

10.人不是完全客觀的,而是會做出帶有自利色彩的社會判斷。所以“責任都是別人的,而功勞全是自己的。”

15.當動物和人經歷無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時,他們就會習得一種被動和無助感。

17.自尊的威脅會發生於朋友之間,因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脅。

23.別人的過錯在我們眼前,我們的過錯在自己背後。

24.人們有時候通過設置障礙物來阻撓自己獲得成功,這種行為恰恰是害怕失敗而進行的自我保護。

3。每個人在取得成功的時候都會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在失敗的時候卻會埋怨周圍的人和環境,下次失敗的時候不妨倒過來想。

4。在吵架和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而且對事不要對人。

5。不要把目標制定的過高,這樣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如果沒有完成任務,會帶來更大的挫敗感。

7。不要過於關注自己的外在形象,你被關注的機率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高。

9。許多重大的消極的事件帶給你的痛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同樣,興奮的事情也不會給你帶來更多更持久的快樂感。因此殘疾病痛貧窮你也會很快的適應,同樣豪宅名車並不能讓你幸福一輩子。

13。“登門檻”效應,當你同意幫一個小忙,你還會同意幫一個大一點的,所以答應一件事前,想清楚這件事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17。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的相似性越大,婚姻也就越幸福和長久。

第三章 社會信念與判斷

27.當我們解釋他人的行為時,我們會低估環境造成的影響,這稱為基本歸因錯誤。

36.事實上,絕大部分人對已做成的事情的悔恨比對沒有做成的事情的悔恨要小。——最常見的悔恨是當初未能更嚴肅的對待自己的學業。

38.情緒會滲入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判斷。

第四章 行為和態度

41.一個人的態度和其行為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一致。

48.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並不因為別人對自己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為喜歡他們才對他們好。

51.要想改變一個習慣,那就去做點別的事來取代它。

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別

53.我們的行為不僅僅取決於社會情景,也受我們自己傾向性的影響。並不是每個人都以相同的方式應對壓力。

55.角色互換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如果每個人都能重新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感受。而後在考慮自己的觀點,就會增進雙方之間互相的理解。

第六章 從眾

66.與羣體偏離太遠,我們會感到不舒服,但是我們也不想與其他人太一致。

第七章 説服

72.我們傾向於相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

73.當信息與好心情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它們會具有更強的説服力。

79.難度較大的信息以文字方式呈現是最具説服力,而簡單的信息則以影像呈現時效果最佳。

第八章 羣體影響

90.有時精神層面的真誠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利與心靈的健康。

第九章 偏見:不喜歡他人

97.要記住一條原則:不平等的社會地位滋生了偏見。

99.憎恨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這是人類的本性。

100.偏見起源於不平等的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其他社會原因,包括我們習得的價值觀和態度。 101.人們傾向於積極地描述自己的羣體,以便能夠積極地評價自己。

102.不好(不和諧)的想法和情感往往經久不衰。打破這種偏見習慣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03.挫折滋生敵意,人們有時候會將這種敵意發泄到替罪羊身上。

第十章 攻擊行為:傷害他人

111.與宣泄假設相反,發泄攻擊更多地引發攻擊的產生,而非減少進一步的攻擊。 第十一章 吸引和親密:喜歡他人和愛他人

112.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歸屬需要——與他人建立持續而親密關係的需要。當我們有所歸屬時——當我們感到被一種親密的關係所支持時——我們會更加健康和快樂。

118.是什麼孕育着喜歡和愛情呢——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和被喜愛的感覺。

120.整體上來説,女人傾向於因性格而愛上男人,男人則傾向於因外表而愛上女人。

121.人們選擇朋友,尤其是在選擇終身伴侶的時候,通常傾向於選擇那些不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吸引力上方面都能與自己匹配的人。這就是匹配現象。

125.相似產生喜歡。如果你喜歡自己,就會更有可能與一個同樣喜歡你的人結為伴侶。 126.不相似導致不喜歡,所以如何教育人們去尊重和欣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真實一大挑戰。

129.一個不好的名聲比一個好名聲更容易獲得,並且更難以擺脱。

131.要讓所愛的人滿意很難,但傷害所愛的人卻很容易。

135.我們喜歡被人喜歡和被人所愛,因此,喜歡常常都是相互的。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第十二章 利他:幫助他人

142.愛能拯救人——不論是施予愛的人還是得到愛的人。

143.幫助行為能提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

145.內疚促使人們坦白、道歉、幫助、避免再犯錯誤,它還使人們更敏感並使親密關係能夠更持久。

146.快樂的人更樂於幫助別人。

148.互惠規範:對於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應該施以幫助,而不是傷害。

第十三章 衝突與和解

154.雙方對方的誤解常常具有令人吃驚的一致性,他們都會美化自己和醜化對方,這就是鏡像知覺。

156.化敵為友的四個建議:接觸、合作、溝通、調和。

157.有時,衝突的氣氛太緊張了,以至於實質性的溝通變得完全不可能,這種情況下,某一方的一些小小的和解行動可以引發回報性的和解行動。

第二篇:《街角社會》讀書筆記

學號:08141223

作業性質:質性研究方法——《街角社會》讀書筆記

威廉·富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在哈佛大學青年研究員基金的資助下,1936 至1940 年間懷特通過對“科納維爾”(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進行實地研究,撰寫了《街角社會》一書。該書是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街角社會》是懷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關於研究方法的體會

《街角社會》是從科納維爾的街角幫寫起的。懷特以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生活中,首次將參與觀察法引入城市社區的研究。懷特對街角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作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論。

1、新方法的嘗試

懷特在附錄中提到,通過頗有興趣的閲讀林德夫婦的《中城》和卡羅琳·韋爾的《格林威治村》,懷特很有收益。但是隨着他研究的深入,卻意識到他所從事的社區研究並不是按照上述書中的研究路子。“當時能讀到的其他許多社會學文獻往往是從社會問題方面來看待社區,所以根本不存在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系統的社區》。”之後,懷特通過閲讀社會人類學方面的文獻——馬林諾夫斯基關於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雖然研究內容和領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鑑並可以實施的。

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懷特得以真正的“進入”社區,並將這種方法從人類學領域擴大到了社會學領域。這對社會研究方法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説以往的研究是一張社區整體狀況的照片,那懷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區動態歷程的電影。正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懷特重視對科納維爾特定人和特定羣體的研究,通過特定人和特定羣體的生活狀況、互動模式以及規則等內容分析整個社區社會結構,而不是整體的描述街區概況。

懷特這種研究方法的嘗試對我也很有啟發。社會研究的方法僅限於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同樣可以引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在面對具體研究對象時,要靈活的選取方法。

2、研究設計小處着眼

願望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往往殘酷。懷特在最開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時涉及到科納維爾的歷史、經濟、政治(生活水平、住房、交易、分配和就業情況)、

政治(政治組織的結構及其與非法團伙活動和警方的關係)、教育和娛樂模式、教會、公共衞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會態度。然而,這顯然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

當懷特拿着這份計劃書去尋求建議的時候,有人潑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這部鉅作剛開始就被亨德森潑了冷水。他對我説,我在這個領域中幾乎還什麼也沒做過,所以不應該只大牛股如此龐大的計劃。更合理的做法是:先進入這個領域,然後隨着工作的進展,再慢慢建立一隻工作隊伍。”幸運的是,懷特對他的研究設計進行了修改。這種修改也是伴隨着他的研究不斷進行的。修改的研究計劃更合乎社會學的研究,把重點主要放在對人們的友誼模式進行某種社會測量研究。然而,懷特最終的行動就更為簡單而有效,他漸漸發現可以直接通過觀察人們的行動來研究社會結構。

這對我的啟發是研究設計時要從小處着眼,量力而為。我們在寫論文、做研究的時候往往被宏觀的各種理論矇住了眼睛,以至於在研究設計上出現偏差,讓研究變得空洞無物。我們想研究社會變遷、社會結構、社會流動,但是以目前大學階段我們的時間、精力以及能力來看,要完成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何不從簡單處出發?懷特可以從觀察人們的行動入手來研究社會結構,我們為什麼不能簡化我們的設計,從最直觀而基層的角度分析社會呢?

3、找到深入的突破口

找到介入的突破口對於資料的收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進入研究環境,要了解環境,要和研究對象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環境中重要人物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懷特能夠成功的“打入”科納維爾內部,與多克的介紹密不可分。

懷特在開始研究時對如何進入科納維爾也“心中無數”。科納維爾就在眼前,而懷特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完全不瞭解的這個世界的局外人”。於是懷特試圖通過與街坊文教館聯繫而進入這個街區。但是,直到經介紹認識多克以後,懷特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多克是科納維爾街角青年,也是諾頓幫的核心人物。多克廣泛的人脈資源為懷特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多克瞭解科納維爾的規則,並以此對懷特提出一些忠告, 並把他介紹給諾頓幫的其他成員。懷特通過多克認識了薩姆, 從諾頓幫認識了薩姆所在的米勒幫,後來又認識了科納維爾著名的非法團伙成員託尼·卡塔爾多。在這一過程中,多克與懷特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時的擔保人、重要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變成了懷特研究的合作者。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應該怎樣進行調查,找哪些人,怎樣獲得材料。

可以説多克的支持對懷特順利進入街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

們往往要找到一個重要人物,通過重要人物,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研究環境。以社區研究為例,與社區能人聯繫以及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獲取有利的資料信息。社區能人不僅能成為我們與社區內其他人聯繫的擔保,同時,由於社區能人本身能力很強,他們對社區的認識和觀察比社區中其他人要清晰,社區能人的觀點對於我們的研究也是一種啟發和指導。

4、研究者和研究環境的相互作用

我們總是説研究過程應當抱持着一種客觀的態度,要中立,要價值無涉。然而研究中的狀況可能複雜的多。以懷特進入街角為例。懷特為了收集資料就需要讓諾頓幫和其他羣體接受他,要儘量使自己能討人喜歡,以便人們願意和他在一起。同時,他又盡力避免影響研究羣體,希望獲得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影響到羣體的情況。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者中全神投入的尋找一個平衡點。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們看到街角青年在與懷特交流時會注意儘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總是試圖美化自己的形象。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要進行的調查中也有可能發生。研究對象展示給你的狀態,可能是一種加工過的,他所建構出來的希望的狀態。我們在分析資料時,就要注意還原這種建構,盡力探尋事物的本來面貌。

二、對於科納維爾小社會潛規則的體會

懷特提到中產階級將科納維爾視為一團糟,認為它沒有組織,充滿犯罪,呈現一種社會混亂狀態。然而,瞭解科納維爾真實情況的人卻能發現“一個高度有組織的、完整的社會制度”。

吳思先生所著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中提出,潛規則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實際上支配者社會運行的不成文的規矩。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特定環境影響、利益博弈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運行並不總是由正式規則支配。維持社會運行的實際上是各種勢力平衡下的潛規則體系。

中產階級認為科納維爾秩序混亂,是由於支配科納維爾運行的並不是中產階級認可的正是規範。支配科納維爾運行的是另一套規則,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潛規則。

(1)社會流動方面

中產階級認為社會流動的正途就是勞動者從最下層起步,靠着智慧和勤奮爬上成功的階梯。對於科納維爾人來説,要爬上這個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級也是十分困難的。對於科納維爾人和意大利人的刻板印象,讓人們認為那是一個秩序混亂、無法無天的社會。意大利人很難靠社會流動得到發展,因此意大利人不得不建立他們自己行業的等級制度。當這種制度經過時間的發展逐漸完善時,人們就更難突破這種制度找到提升了。

(2)治安方面

懷特在書中提到對科納維爾的形式所作的觀察表明,警察部門的重要功能不是執法,而是對非法活動加以管理。這也是中產階級觀點所不能容忍的。中產階級認為必須對非法組織加以打擊治理違法必須施以懲罰,而在科納維爾,人們和景觀本人則認為,警察應該信任他這個地區的人民,從而能以一種個人的方式解決許多難題,而不必逮捕人。科納維爾的這種灰色規則是其環境、警察個人利益與科納維爾人獲益率相互作用的產物。是支配科納維爾治安管理的真正規則。

懷特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不同的街角社會——它並非人們慣常認為的混亂無序,非常有組織、有結構的一個社會。可以説,質性研究方法的選取在懷特成功的研究中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

第三篇:社會法學讀書筆記

社會法學讀書筆記

學號:1xxx姓名:xxx

通過對《社會法學》的閲讀,我有了一些自己感想及自己對社會法學一個大概認識。社會法學大體上包括扶助弱勢羣體的法律制度、增進社會公益的法律制度及維護社會安定的法律制度。社會法之所以會產生,是由於人類社會中社會矛盾出現,為調和這種矛盾,統治階級才制訂了各種社會法。弱勢羣體、社會公益、社會安定等方面已經成為許多國家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法制化是必然的選擇。在《社會法學》中:社會法的理論基礎—協同論,同心協力,互相幫助。社會法的目標就是同心協力,幫助弱勢羣體,增進社會公益,維護社會安定,從而緩和社會矛盾,共享社會成果,建設一個和諧社會。談到具體的法律制度如就業法、勞動法、工資保障法、醫療保險法等等,各種社會法是很多,但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些法律的內容,有些法律的名字甚至都沒聽説過。這樣就導致了當他們的權益被侵犯是,這些弱勢羣體不知道維護自己的權益。如農民工就是這樣一個羣體。應該加大各種社會法宣傳報道,讓更多的弱勢羣體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社會法應該做些什麼。如今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加大,這樣下去將引發很多社會問題,而我們應充分利用社會法來調和這些矛盾,共享社會成果,維持社會安定和諧。還有增進社會公益方面,如教育法律制度、公益事業法律制度等。現在九年義務教育,而免除了學雜費,讓更多的貧困家庭孩子能上得了學。再如現在全世界流行的h1n1,若沒有了衞生、公共衞生法律制度的制約,那情況估計造成的死亡人數會更多。正因為各國嚴格執行這樣法律,才避免這些疫情的加劇和擴大。又再如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人員的重大傷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自然災害應對法律制度則保證地震發生後將損失降到最低,及災後重建的順利進行。從這次地震中也可以看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日本就要求房子建設必須考慮反震,所以日本每年地震很多,但從未聽説過因地震而又重大傷亡的事故。

讀完社會法,才對社會法有更深的瞭解,社會法的目的是調和社會矛盾,分享社會成果,只有當我們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社會矛盾消失,社會法才可能消亡,而現階段,社會矛盾重重,社會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應更多瞭解社會法的知識,更多地向別人宣傳社會法的知識,服務自己,服務社會。

第四篇:《古代社會》讀書筆記

《古代社會》讀書筆記

摩爾根的《古代社會》自從問世以來,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影響。《古代社會》以細緻及全景式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古代社會的宏大畫卷,觸及到人類社會由野蠻到文明進程中的很多重大課題,重建了原始社會史,對婚姻家庭和親屬制度的研究尤為翔實、深刻,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得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視,馬克思曾作了詳細的讀書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 也引用了摩爾根的研究成果。

本書的第一編是《各種發明和發現所體現的智力發展》,作者認為:“發明、發現是互相建立在累進的關係之中的,各種制度則是立於展開的關係之中的”,並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歸納於兩個一般行的方案之內??第一個方案是一個人為基礎,是純粹一人的關係為基礎的東西,組織單位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聯盟、民族。第二個方案是一領土及財產為基礎的,可以區別的一種國家。”(第6頁)作者在後來的論述中也是延續着這種思想來論證人類文明的進程的,從第一方案過渡到第二方案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人類社會也從低級階段發展到高級階段。摩爾根把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七個階段,即野蠻低級狀態、野蠻中級狀態、野蠻高級狀態、開化低級狀態、開化中級狀態、開化高級狀態和文明狀態。從而體現出人類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作者的進化論觀點。在《生存的技術》一章中,摩爾根提出了人類食物的五種類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實草根為為食物的自然生活;魚類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借栽培而來的澱粉性食物生活;肉類及乳食的生活;由農業而發生的無限制的食物之生活。同樣的這也體現出作者的進化論觀點。

不過摩爾根對於人類制度的看法卻有些唯心主義的成分,他説:“人類的主要制度説從極少數的原始思想萌芽發展而來的證據積累的一部分;並證明人類制度的發展途徑與方法是預定了的,同時又證明這些途徑與方法的歧異是被人類心靈的自然邏輯及能力的必然的界限所限制於狹窄的範圍以內的。”(16頁)——人類制度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是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結果,並且各地的制度也不盡相同,因而決不是預定的。

摩爾根把家族分為五種形態:血緣家族、羣婚家族、對偶家族、父權家族、單偶家族。展現了人類家族的變化發展的進程。

在談到古代文明的主要貢獻時,摩爾根認為:“文字的使用,或在石上刻象形文字,提供了文明開始的最適切的標準,倘若沒有文字上的記錄,歷史與文明,都不能適當的説已經存在。”(30頁)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一大飛躍,也是走向真正文明的開始。摩爾根接着又説:“在人類的各支中,雅利安族及閃族是最早脱離開化狀態的;他們其所以能如此,是由於他們與不同種族的混合。由於他們食物的優越性或是由於獲得了地利,也可能是由於這些原因的總合的結果,這兩族實際是文明的建立者。”(35頁)這一段文字雖然不多,卻很重要,為作者在後來論述古代希臘、古代羅馬較早地過渡到第二方案,進入文明社會建立國家,而美洲、大洋洲的土著居民卻還處在古老的部落社會提供了很好的註解。亞歐大陸種族眾多,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便於人類的生存發展,種族融合頻繁,容易促進社會進步。美洲大陸相對孤立,物產相對貧乏,生存條件不如亞歐大陸,人口數量較少,而且比較分散,種族融合機會較少,社會發展緩慢,大洋州更是如此。種族融合、地理環境因素,這對現在仍然具有重要的認識意義,美國的快速發展和它本身的地理因素和移民國家有莫大關係。

在《人類發展進度的比例》一章中,摩爾根認為人類社會是呈幾何級數的,人類發展的進度是越來越快的。

在第二編《政府觀念的發展》中,摩爾根主要論述了美洲易洛魁部落社會及古代希臘、羅馬社會。作者採用了進化論的觀點來論述古代社會發展的歷程,認為氏族社會曾普遍地存在於世界各地。為了説明他的觀點,用了很多的實例。澳大利亞卡米拉洛依部落實行婚姻級別制,還不是成熟的氏族社會,因而其氏族還是很幼稚的。作者對氏族組織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摩爾根給氏族這樣進行定義:“一個氏族組織,就是依有共同的祖先,以氏族名稱相區分,以血緣關係相結合爾成的一個血緣組織。”(62頁)並認為女性本位是原始的法則。

摩爾根以氏族為基礎比較了美洲土著、古代希臘、古代羅馬的政府方案。美洲土著的政府方案是:第一氏族;第二胞族;第三部落;第四部落聯盟。古代希臘的政府方案是:第一氏族;第二胞族;第三部落;第四民族。古代羅馬的政府方案是:第一氏族;第二古利亞(胞族);第三部落;第四民族。

摩爾根認為:氏族制的出現基於三個主要的概念,即親屬的紐帶,純粹的女性本位世系以及氏族內婚的禁止。他還詳細列舉了氏族成員的權利、特權及義務:

(1) 選舉世襲酋長及普通酋長的權利。

(2) 罷免世襲酋長及普通酋長的權利。

(3) 遵守在氏族內禁止婚姻的義務。

(4) 已故氏族成員的遺產繼承製相互權利。

(5) 援助、防衞及復仇之了相互的義務。

(6) 對氏族成員命名的權利。

(7) 收養外人為氏族成員的權利。

(8) 宗教儀式、審問。

(9) 共同墓地。

(10) 氏族會議。(69-79頁)

這些功能於職權,對於氏族組織予以活力和個性,並且保障了氏族成員的個人權利。

而胞族是比氏族高一級的組織,“胞族是屬於同一部落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氏族,為了

某種共同的目的所結合而成的一種有機的聯合或組織。”(86頁)易洛魁部落的胞族有八個氏族,分成兩個胞族,即第一胞族和第二胞族。易洛魁部落中的胞族,一部分是為了社會的目的,一部分是為了宗教的目的,如球類競技、謀殺案、葬禮等等事務。胞族對於所屬氏族的世襲酋長即普通酋長的選舉有直接關係,享有否定和肯定的投票權。

部落是操同一方言的氏族所構成,部落的特徵如下:

(1) 具有一部落領土即部落名稱。

(2) 操一方獨有的方言。

(3) 授予有氏族所選出的世襲酋長即普通酋長職權的權利。

(4) 罷免世襲酋長即普通酋長的權利。

(5) 具有一種宗教上的信仰及崇拜。

(6) 包含一酋長會議的一個最高政府。

(7) 在某種情形中部落得設置一領袖酋長。(109頁)

部落聯盟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部落之間的聯合,地方自治、各部落依然獨立。部落聯盟有兩個重要的組織,一是世襲酋長大會,二是軍務總指揮官。

通過這些分析,摩爾根認為美洲土著沒有真正建立過君主制的國家,很多人把墨西哥的阿茲忒克聯盟當作一個君主制國家,實際上是一個誤解。美洲土著的最高

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

在論述古代希臘社會的發展歷程時,摩爾根認為君主制和氏族制是決不相容的。英雄時代的雅典民族是軍事民主政治,是一氏族為基礎的,它有三個組織,即酋長會議、阿哥拉或人民大會、巴塞勒斯或軍務總指揮官。這時的雅典仍然處於第一方案之中。當雅典人在領土與財產的基礎上建立其新的體制時,其政府是一種純粹的民主政體。

希臘政治社會的建立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為了突破氏族組織,希臘的傑出人物不斷地進行改革,瑟秀斯曾把人分為名族、農民、工匠三類。索倫立法把人分為四個階級,即第一階級可擔任高級職位,第二階級服騎兵役,第三階級服步兵役,第四階級服輕裝步兵役,第四階級無任公職,不需要納税,在人民大會中是成員,具有投票權。克來斯瑟尼斯的立法及政治社會的建立時期,阿提喀分為100個德姆或市區,並登記財產,市區內之人享有地方自治權,選舉市長等。十個德姆為一地方部落,類似後來的郡。這次改革最終使希臘社會進入到第二方案。

為什麼易洛魁人沒有形成民族而希臘人形成了民族呢?摩爾根認為是希臘的各種宗教儀式成為希臘人的全民的公共活動。希臘部落的巴塞勒斯掌握宗教上的職能,也充當司法首腦。氏族通過宗教儀式,不斷促進氏族團體間的結合,使希臘人逐步成為希臘民族。羅馬民族的形成也與此相似。摩爾根的解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誇大了宗教儀式的作用,因而很難令人徹底信服。

羅馬政治社會的建立與希臘有些相似,但最終形成使使一個半貴族政治、半民主政治的混合政府,原因是羅馬人具有很強的軍事精神,尚武成風,擅長於軍事形式來組織和管理事物。此外,摩爾根還忽視了希臘和羅馬不同的文明形式。希臘在早期城市繁榮,商業發達,航海便利,希臘人喜歡冒險,勇於探索,心態開放而包容,屬於海洋文明,在進行商業交往中需要貫徹平等貿易的契約式原則,從而使這種平等觀念深入到政治社會。羅馬在早期更善於陸地上的戰爭和掠奪,商業文明不及古代希臘,大陸文明特色顯著,民主平等觀念不強烈。

氏族制的解體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氏族組織雖然具有民主的形式,但缺乏開放性和進一步的創新性。外來移民的融入,城市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私有財產的大量湧現及私有觀念的發展都對氏族組織起着解體作用。

通過摩爾根的這些論述,我們可以知道氏族在古代社會進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氏族制奠定了人類社會的初步民主制度,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卻越來越不適應,

最終陷於解體。摩爾根對古代希臘社會似乎很欣賞,似乎有美國民主制的影子,作者藉此來證明古代世界曾普遍地存在着以氏族組織為基礎的原始民主社會。現代民主制是在古代原始民主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酋長會議或元老院相當於現在的參議院,人民大會相當於現在的眾議院,這兩者相當於現在的立法機構,領袖酋長或軍務總指揮官相當於現在的總統,羅馬的大法官和近代的法官都是從古代的市政長官演變發展而來的。但摩爾根似乎誇大了氏族組織的作用和影響,近代的歐美民主制度是否脱胎於古代社會以氏族組織為基礎的原始民主制還很值得商榷。摩爾根在《人類其他部落中的氏族》一章中,從現實的依據出發,來尋找氏族組織古老的痕跡,但他的推論有時也也不免望文生義,如他對“中國百姓”的解釋是不正確的。

摩爾根在第三編《家族概念的發展》中闡述了家族制的變化發展,在這裏,作者不是通過直接的證據來論述,而是通過親屬制的分析來進行研究,如通過親屬稱謂進行間接的推理論證。

摩爾根在第四編《財產觀念的發展》中,作者討論了財產在幾個文化階段中的發展,有關所有權和繼承權的法則,以及財產對古代社會的影響。

總體而言,摩爾根在結構全書時,總喜歡以現存的部落社會來論證其他地區的人們在早期也是如此,即美洲土著、大洋州土著的今天時我們文明社會昨天的古代文明,這種論證方式提供了一種構建原始古代社會的方式,但總有欠缺之處。我們

第五篇:《社會福利》讀書筆記

社會福利

第一章 政治、理性主義和社會福利

當看到“美國的公眾和社會福利”這一小節時,我首先聯想到曾經王錦錦老師在給我們本科生上《社會保障國際比較》課時,推薦我們看的一部電影《迫在眉睫》,這部電影對我的觸動很大。這部電影真實反映了美國社會福利的缺陷——對貧困羣體的保障遠遠不夠。尤其是對貧困者罹患重大疾病時的醫療保障的缺失。

這次暑假回家,我看到我父親有一張社會保障卡,農民的社會保障卡。我深切的體會到國家和政府對農民的福利政策成為現實。農民也享有福利。國家給農民一定程度的福利,農民在心理上會有滿足感和幸福感。現如今在中國處於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制度改革被提上日程。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改革必須付出必要成本。這句話我用社會福利的觀點來闡釋,社會福利是一種對民眾提供服務和公共產品的制度,那麼必然要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以及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組織,還是個人提供這種公共產品和服務,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按照成本——收益理論來説,社會福利的開展就產生了經濟行為。社會福利會使符合政策範圍內的對象受益,從而產生社會效益,並且良性循環。可以説,為受眾提供經濟的社會福利是國家、組織和個人理性的經濟行為。

第二章 政府和社會福利

從這一章,我更加發現,美國人對於本民族歷史和現狀的優越感。我從眾多美國電影中也發現這一點。美國人對其眾多傑出總統的歌頌及對聯邦政府行為的褒揚,經濟發達、制度先進的優越感一覽無遺。那麼,美國政府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美國實施的社會福利政策增加了人們對政府的好感和信任度。本章主要討論了不同時期政府的政策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在美國19世紀末和20世紀早期,實施的是對於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的計劃。並不那麼完善,也沒有成型。後來通過社會會保障法和特別關注才正式以法律途徑保護貧困羣體的權益。20世紀中期,經濟大蕭條過後的調整使美國經濟復甦呈現繁榮發展,城市化移民、福利權利運動、人口老齡化、單親家庭增加導致了更多的社會福利需求擴大。20世紀七八十年代,里根執政期間,通過減税和減緩資金供應來減緩通貨膨脹。通過權力下放,使州政府擁有社會福利資金使用和政策制定自主權。喬治·布什任期時,儘管鼓勵各州解決社會問題,卻因州財政赤字的攀升而落空。克林頓時期,開始對公共救助計劃實行大規模改革。總之,對極端貧困的者社會救助在未來或將成為社會福利的重心,存在此種趨勢。

第三章 界定貧困:要從哪裏開始?

本科階段學習的《社會保障概論》裏面闡述了最低貧困線的的劃定方法有:恩格爾係數法、標準預算法、國際貧困標準法、最低百分比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實際生活質量指數。 那麼,如何界定貧困呢?本章給出了作者的觀點。五種原因導致貧困,由於匱乏、不平等、文化、剝削或者是由於結構。對於“窮人是由於缺乏資源和機會造成的”這個論點,我感觸很深。資源和機會可以帶來無法估量的財富。機會可以讓你獲取資源,資源可以帶來價值。很多都是密切聯繫的。

沒有房子的,無家可回的個人和家庭很有可能淪為貧困者。安於福利也會導致貧困。

第四章 預防貧窮:社會保險計劃

社會保障最初是想成為一個在財政上自己籌措資金的計劃,但是因為預期壽命的延長和為了與生活消費水平保持同步導致的保障給付的不斷增長,它卻發展為一個“現收現付”的系統。為了給增長的計劃籌措資金,納税工資的數量在這些年中不斷增長,並且與這些税收工資相

對應的税收比列也不斷增長。

儘管社會保障自身存在問題,但是它保證了大多數工人在退休或發生殘疾事件後仍然能夠有一些收入。它同樣保證了他們的供養人口在工人遭受不幸後能夠得到一些收入。它減輕了年輕人贍養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的負擔,而且它也是十分便捷的計劃。未來的許多年國家仍然會實施這項計劃。

第五章 幫助值得幫助的窮人:老年人、盲人和殘疾人

幫助那些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取基本生活來源的人。有些老年人、殘疾人、盲人因為身體缺陷無法正常勞動養活自己。這些人當中有些不能依靠外界的幫助維持生計,屬於絕對貧困者;有些能夠依靠外界的幫助勉強度日,屬於半貧困者;還有一些通過艱難的勞動勉強維持生存,但是非常貧困。那麼這些人都需要社會保障加以解決,應當由政府來解決其最基本的生活。政府應當如何來解決呢。具體視情況而定。提供食物或者服務或者生活費資助等,或者基礎設施建設考慮貧困者因素,提供人文關懷。

第六章 結束我們所知道的福利:對貧困家庭的臨時救助

農村地區山高地遠,人們出行不便,對貧困人口的救助應該採取實物救助的方式更為可靠,把救助物資發放給農村貧困家庭。

第七章 同飢餓鬥爭:美國的營養政策和計劃

在美國,具有諷刺意味的營養問題是,很多美國人要應付從垃圾食品中攝取過多的熱量問題。對這個國家來説,一項重要的健康目標是鼓勵人口中的各個組成部分更多的注意飲食營養。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能夠輕易滿足人們的所有需要,但是一些窮人卻不能吃飽飯。早期的農產品分配計劃和現在的食品券計劃提高了比較窮困的美國人的營養水平,但依靠食品券度過每個月依然困難。1996年的聯邦福利改革損傷到了食品券計劃。

第八章 改善醫療服務:治療國民的疾病

根據查閲資料,一個國家設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勞動者或者公民由於疾病、負傷和生育等原因需要去醫院診斷、檢查和治療時,提供必要的醫療費用和醫療服務,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按照中國藥品定價的審核程序,一般是由生產企業將藥品生產成本及流通費用提交物價部門由他們最終定奪。但是,2014年國家計委、衞生部聯合發佈的《關於改革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的意見》第1條規定,調整醫療服務的價格管理形式。對醫療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取消政府定價。

第九章 向貧困宣戰中的變化的範式:勝利、挫折以及僵局

自從20世紀30年代的新政以來,同貧困鬥爭的範式不斷改變。如今,解決貧困或福利依賴問題依然與對工作的需求行為有關,但是目前聯邦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不確保所有人脱貧。因為缺乏適應的工作技能,而且全球競爭在加劇。同貧困作鬥爭也被很多問題阻礙,比如缺乏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沒有明確目標的實驗性計劃。美國需要再等等,等下一輪同貧困做鬥爭是否能使更多人脱貧。

第十章 提供社會服務:幫助兒童、老年人和精神疾病患者

社會救助是國家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個人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會成員給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農村低保制度是社會救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幫助這些極端貧困弱勢羣體,需要目標瞄準——進行

低保對象審核。審核低保對象資格,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計算申請者的家庭收入。

第十一章 對社會福利的挑戰: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

放開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不談,先來談談我國境內的社會福利。我國社會福利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廣泛性。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不同,其保障的對象是全體公民,不分城鄉、年齡、性別,也不分收入高低,具有廣泛性。羣眾在享受這些福利事業服務時,是免費或低費的,改善了羣眾生活。

第十二章 實施和評估社會福利政策:在法律通過以後發生了什麼

實施公共政策對社會福利計劃的管理者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實施涉及大量的活動,包括組織和工作人員,將政策轉變為特定的行動過程,為運作計劃支付資金。我查資料瞭解到我國社會福利制度包括:社會福利院,福利彩票,其他福利制度。我國福利制度的經費來源:(1)政府財政撥款,這是福利事業發展所必需的財政支撐力量。(2)集體投入,這個比例近年來有所增加。(3)發行福利彩票,通過發行福利彩票來籌集福利資金已成為發展福利事業的重要財政基礎。(4)社會捐贈,國家鼓勵社會捐款,並通過多種渠道使道德水平得到提升。(5)服務收費,除老弱殘幼等部分社會成員可繼續享有物產的福利待遇外,多數社會福利項目需要個人承擔一定的義務,如收費的養老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jow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