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心靈管理》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心靈管理》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心靈管理》讀書筆記

《心靈管理》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英國哲學家站莫斯。埃倫有一本著作《原因和結果的法則》,如此述説心靈管理:

人的心靈像庭園。這庭園,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它荒蕪,無論耕耘還是荒蕪,庭園院不會空白。如果自己的庭園裏沒有播種美麗的花草,那麼無數雜草的種子必將飛落,茂盛的雜草將佔滿你的庭園。出色的園藝師會翻耕庭園,除去雜草,播種美麗的草花,不斷培育。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美好的人生,我們就要翻耕自己心靈的庭園,將不純的思想一掃而光,然後栽上清純的,正確的思想,並將它培育下去。我們選擇正確的思想,並讓它在頭腦裏紮根,我們就能昇華為高尚的人。我們選擇錯誤的思想,並讓它在頭腦裏紮根,我們就會墜落為禽獸。播種在心靈中的一切思想的種子,只會生長出同類的東西,或遲或早,它們必將開出行為之花,結出環境之果。好思想結善果,壞思想結惡果。

每次讀完這段話我都會陷入深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如何度過這段有限的人生才是正確的?看着周邊的同事和朋友,熱心關注於養生節目,養生書籍,或者因為單位的某一次體檢項目不合格,眉頭緊鎖,憂心忡忡,我就在想,難道健康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嗎?有時候和朋友小聚,談論最多的就是誰誰又有什麼項目,又考了什麼證書,又賺了多少錢,瞧人家多聰明,多能幹,多有出息,那一刻我又會不經意的問自己,難道才智管理最重要嗎?其實細細想想,我們哭着降臨這個世界,來的目的就是忍受人間的悽苦,品嚐人生五味。我們笑着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我們經歷過這段旅程,然後釋然、頓悟後離開。來時分文沒有,走時無牽無掛。

來到這個世上走了一趟,能留下的也許就剩下靈魂了。而所謂的靈魂其實不就是心靈管理嗎?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兒時的我們單純的像一張白紙,那時的行為就是“人何為正確”,世界要麼是黑的,要麼是白的,對於人的區分只有好人與壞人。漸漸地我們踏入這個社會,看見的,聽到的,內心想到的逐漸成為“自我”。一切出發點都以“自我”為中心,能否升官發財,能否名利雙收,能否對自己有利。眼中只有“自我”時,我們心靈的那張白紙也逐漸由白色變成五顏六色直到最終的黑色。

當自我無限膨脹時,個人的佔有慾望會變得貪得無厭。不信你看多少位青年才俊鋃鐺入獄,只因錢不夠花,權不夠用;不信你瞧,多少人忙忙碌碌只為金銀滿山,哪怕喪盡天良,禍害子孫;不信你瞅,山不再綠水不再清,天不再藍,城市霧霾聚攏不散,只因企業要生產,政府要税收,環境要污染。無限的慾望,讓企業變得不擇手段,毫無誠信。地溝油,毒饅頭,瘦肉精,紅心鴨蛋……無限的慾望讓政府官員淪為“碩鼠”,住豪宅,開好車,喝好酒,吃盛宴,出入有司機接送,公文有祕書代勞,生活有保姆伺候,花銷有手下孝敬。見了上司搖尾乞憐,阿諛奉承,見了百姓橫眉冷對,呲牙咧嘴。最終豪宅變成四面牆,美酒變成白開水,公文變成悔罪書,祕書變成獄中友,保姆變身教導員,盛宴變成窩窩頭。

人的一生究竟應該如何度過?每次讀稻盛和夫的著作,我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其實稻盛和夫的著作我已經讀過很多本,有《活法》《幹法》《六項精進》《經營十二條》《人為什麼活着》《敬天愛人》《創造收益1.2.3》《阿米巴經營》《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堅守底線》《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稻盛和夫》,算上這本《心靈管理》總共有13本了。最初的讀書動機僅僅是因為想要了解經營的實質,特別是稻盛和夫創辦了京瓷和kddi兩個集團企業位居世界500強之內;65歲時,他依然投入佛門,並對佛教的精髓“六波羅蜜”,即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做出了深入的解釋,進一步完善了經營哲學內涵。xx年2月,已經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出任瀕臨破產的日航董事,並讓日航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扭虧為盈。可以説他同時掌管了3家世界500強企業,並且全部盈利。與其説是一個神話,不如説商場上不敗的傳奇。如今他開始在全球各地建立盛和塾,推廣自己的經營哲學。

由最初的經營哲學到如今的心靈管理,究其原因其實是對自我靈魂的救贖。“人,何為正確。”“自我”與“真我”,“利己”與“利他”包含的真理並非莫測高深。做人與處事,沒有私慾出於公心,就會得到身邊人的讚賞和信任。由此聚集強大的磁場,也可以理解為人脈圈子。由於你出於公心,出發點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朋友就願意與你相處,由此實現共贏。同樣由於你的出於公心,公司員工就會信服你,願意與你一起實現企業的共同願景,甘心情願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勇於付出。此刻員工就是自燃型的員工,他會比老闆更用心自己的企業,更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阿米巴經營理念就是在經營哲學基礎上,推出的一套管理會計理念。阿米巴就像是孫悟空身上的毫毛,變身為無數個向你一樣熱心企業發展的管理者。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班組,化身為獨立核算的經營實體,班組或領班就是這個經營實體的管理者,他們會主動關注生產的每一個細節,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他們部門的成本核算。但前提是管理者首先是“利他”信念的堅定支持者,因為 “利他”不“利己”才能出於公心核算本部門運營成本,並將公司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由於調動公司各個部門的每一個環節,就像激發了身體裏的激情細胞,管理者的理念和願景被同時調動起來,統一起來,怎能戰無不勝呢?

心靈管理將經營哲學推廣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內心深處。如果説我們的心靈是一座花園的話。那麼我們自己就是這個花園裏辛勤勞作的園丁,如果我們忽視了對心靈花園的管理,我們的內心就會荒蕪,長滿雜草。眼中就只有“自我”,並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計較,精於算計,最終像紅樓夢中的二奶奶,反倒算計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如果我們內心時刻反省自己的內心,不讓雜草在心靈花園紮根,我們內心就會多一些“真我”,想問題,辦事情就會從“人,何為正確?”為出發點,讓自己的心靈磁場匯聚更多正能量,由此得到心靈的淨化,靈魂的救贖,最終磨礪心智,實現道德高尚的境界。

第二篇:心靈地圖讀書筆記

心靈地圖

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斯科特*派克著張定綺譯

我們的心靈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當中摸索成長的道路。

第一部分 紀律

面對難題

人生困難重重,這是一個偉大的真理。一旦我們真正瞭解而且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就不會那麼耿耿於懷,人生也就顯得不那麼多災多難了。

生活的真正難處在於: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程。

規避問題與痛苦的動機是一切心理疾病之源。榮格指出:神經官能症是正當痛苦的替代品。 在逃避問題所產生的痛苦時,我們也錯失了問題帶來的成長機會。

促使心靈健全發展的唯一方法是體認受苦的價值。

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最主要的工具,我所謂的紀律是一套面對痛苦的積極原則,分為四要點:不逞一時之快、承擔責任、終於真相、保持平衡。它們背後的原動力是----愛

不逞一時之快

就是重新安排生活中痛苦與快樂的順序。

先面對痛苦,把問題解決,事後享受到的快樂會更大。這也是唯一正確的生活方式。

自律的起點

愛心勝過一切

“如果父母願意陪我受苦,受苦一定不是壞事,我也該承擔起自己的痛苦才對”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自覺有人珍惜的孩子,自然就會珍惜自己,這種認知可貴甚於黃金。它直接源於父母的愛。

當一個人肯定自我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而照顧自己也就是自律的真正意義。

一碰到問題就希望立刻把它解決,可説是最原始,也最具破壞性的反應。

承擔責任

“這是我的問題,我來解決”

我們必須現扛起解決問題的擔子,才能解決問題。

神經官能症患者強加給自己過多的責任,老是把“我應該”或“我不應該”掛在嘴邊顯示他們一切都要聽從外來力量操縱;人格失調患者卻凡事不肯負責,堅持調整的應是外在世界,拒絕任何自我反省。

變化多端的人生中,評估自己該為什麼事負責,是個永遠存在的難題。為能基於良心做適當的選擇,當事人必須不斷自我反省。這過程相當痛苦,而好逸惡勞卻是人的天性。

人格失調者幾乎千篇一律都是不稱職的父母。

“如果你不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做自己的主人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困難之處,就在於行為的後果會帶來痛苦。

我同意世上存在這迫害的力量,可是我們握有如何面對這些力量的選擇權。

忠於真相

我們企圖操縱周圍的世界,使它配合我們經過長時間已經形成的一副具有世界觀的地圖。 放棄過時的地圖

感情轉移現象:童年時代形成的,在當時適用的觀念與反應,被不當的轉移到成人世界裏。 挑戰自我本性

心理學家所受的教誨告訴他們,如果不先認清自己內心的衝突與感情轉移,就不可能瞭解病人的衝突與感情轉移。

唯一確定自己心靈地圖是否符合真相的方法是接受其它製圖者的批評與挑戰。

説真話的遊戲

心理治療就是一場“説真話的遊戲”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病人面對謊言。心理問題的病根千篇一律,都在於自欺與欺人的謊話交織成一片綿密的網,只有靠絕對誠實的氣氛才能消滅。

保持平衡

平衡是一種彈性的紀律。

以生氣為例,要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成功,不但要有生氣的能力,也要有生氣而不表達出來的能力。更甚者還要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生氣的情緒。

必須在各種相互衝突的需要、目標、責任之間取得微秒的平衡,才有成熟健康的心理,這需要不斷的調適,平衡的最高原則是“放棄”。

沮喪是一種信號

由於心理健康的人必須成長,而放棄過去的自我是心靈成長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因放棄而感到沮喪是一種相當正常而健康的現象。只有當某些事情干預放棄的過程時,它才會變的不正常或不健康,使得過去無法完成,沮喪一直延續,無法化解。

沮喪是一種信號,代表着為追求成功與適應,必須有重大的改變。

涵容人生境界

涵容基本上是在肯定自我、保持穩定與放棄自我以換取更大更新的知識中,取得一個平衡。

涵容説明了放棄與遵守紀律的主要結果:你會獲得的永遠比能放棄的更多。自律就是一種擴充自我的過程。

第二部分 愛

愛是為了滋長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一種發乎真誠意願的行動;不但需要努力,也要有勇氣做後盾。除了持續投入奉獻外,更需要運用智慧。

“唯有兩個堅強而獨立的個人,才能建立美滿的婚姻”

養寵物的出發點是希望他們永遠不要長大,陪伴着我們。

人生唯一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充分享受人生中的不安全感。

生命的本質就是改變、不斷的成長與衰退。

童年時代未得到父母間愛的投入的人,成年後往往會發生“先發制人的遺棄對方”的併發症。

第三部分心靈的宗教

對人生的瞭解就是我們的宗教,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最有活力和最適合我們的宗教必須從現實的試煉中產生,經過親自質疑,才真正屬於我們。

世界觀的體現

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對世界的本質都有一套特定的觀念與信念。通常,一個人的宗教與世界觀充其量只有一部分處於意識的層面。病人大多不曾覺察自己對世界的真正看法。

潛意識的主宰

破除小宇宙觀

所有人的宗教無疑都發源於他們的文化。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其實還是家庭。成長中,我們在家庭

的小宇宙裏經驗的一切,決定我們對世界本質的看法。父母的行為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我們的世界觀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

我們就像摸象的瞎子

擴展大宇宙

心靈的成長是一段從小宇宙進入不斷擴張大宇宙的旅程。

質疑的勇氣(權威)

“治療上的盟友”關係,是所有成功心理治療不可或缺的要素。

擺脱心靈桎梏

信仰重新萌芽

人生痛苦本來不可避免,生命原是充滿矛盾的“斑斕”與“駁雜”。

問題在於,我們該消除的,究竟是信仰本身,或是教條主義?

宗教與科學合而為一的展望,可説是今日知性生活最重要,也最令人興奮的一面。

第四部分神恩—超自然的奇蹟

佛陀在不再尋求企盼時頓然開悟,因為他讓“悟”來到自己心中。

我們雖然不能憑意志達到神恩,但我們可以準備自我,成為一片沃土,一片歡迎它紮根的地方。

健康,也是一種奇蹟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承受創傷的韌性如此之大。我們很清楚為什麼有人會自殺,但為什麼在一般的因果下,有人不去自殺,這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團。

我們只能説,有某種力(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量,一套我們不瞭解的機制,在冥冥中操縱大多數人,保護他們安然度過難關,不產生心理問題。

所有病症都應歸入身心症的範圍-----心理先出問題,身體的自衞系統才會失效。

潛意識祕密領域

聆聽潛意識

榮格提出“潛意識的智慧”。我個人經驗證實這個看法。我認為心理疾病不是潛意識造成的,毋寧説是一種意識現象,或是意識和潛意識中間的關係出了問題。

人類有性慾和恨意並不構成問題。意識心靈不願面對這些感覺並承受處理它們所帶來的痛苦,寧可自欺欺人的作法,才是真正的問題之源。

壓抑下的真相

我們的能力跟自以為是的不免有所差距。但潛意識卻把真相看的一清二楚。心靈成長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步發展,就是使意識中的自我愈來愈接近事實。

心電感應

我在這一部分要談的一個重點就是,經由“意外發現有價值或令人喜愛事物”所展現在世人眼前的神恩,其實是人人有份的,只不過有人懂得把握,有些人卻坐視機會流失罷了。

每個人都有機會不期而遇某些事情,只可惜往往不知道他們是一種恩典。我們把這類事件視為稀疏平常,就任憑他們溜走。

進步之夢

心靈成長是個人的進化。

原罪與邪惡

阻撓心靈成長的障礙,只有一個,那就是懶惰。我們只要能克服懶惰,所有其障礙就會迎刃而解。 懶惰跟花多少時間工作或盡對別人的責任,都沒有關係。

懶惰呈現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恐懼。

我們大多數的恐懼都是為了怕改變現狀,怕一時冒險向前,就會失去目前擁有的一切。

自我中懶惰的成分就像魔鬼一般狡猾,不但擅長偽裝和欺騙,還會運用各種手段使自己的懶惰合理化。

懶惰就是原罪。

意識的突破

“覺察”

如果你渴求崇高的智慧,你應當反顧自己的內心。

我們的潛意識就是神,我們心裏的神。

我相信,所有心理疾病源於意識出了問題。因為意識抗拒潛意識的智慧,而使我們生病,也正是因為意識已經有病,它才會在潛意識企圖治療它時,跟潛意識發生衝突。換言之,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個人意識背離潛意識的意志。

展現心靈潛能

我們最有把握的時候通常也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自覺最聰明的時候也就是對整個情況不瞭解的時候。

頂峯的孤獨

體認心靈力量固然令人愉快,但也令人害怕,因為一個人知道的越多,就愈難採取行動。 所有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的人,都會嚐到孤獨的滋味。

我相信絕大多數心理病症都是用這種模式。疾病在症狀出現之前已存在。症狀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療的開端。它的不受歡迎,使它更有資格被視為一種神的恩典。它來自潛意識的信息,喚醒我們展開自我檢討和改過。

成長意願

病人的“成長意願”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成長意願的本質與愛是相同的。愛是為了心靈成長擴充自我的意願。

一般人愛的能力和成長意願不僅靠童年時代父母親情的滋養,也靠他畢生體會的神恩。

迎接靈性生活

夢的價值

夢不過是神恩降臨的一種方式。其他方式:各種心血來潮,預警,及突如其來、不期而遇的事件。 如果我們滋養自己和別人,不以取得報償為念,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值得愛的人,獲得被愛的報酬。我們不去找它,它會主動來找我們。

走上成長旅途

儘管有先知的話語和神恩的幫助,你還是得獨自前進。

任何字句或教訓,都不能使心靈旅行者免於自行選擇道路、歷經個別生活中的努力與焦慮、不斷尋求認同的歷程。

神的旨意致力於每一個人的心靈成長!

第三篇:《心靈的寧靜》讀書筆記

強行給心靈武裝上銅牆鐵壁,壓制自己脆弱或不光彩的意念以使自己顯得堅強榮耀對個人的幸福感並無益處。面對生活的種種困境,應該選擇的明智態度是理解式的包容,對來自外界或者內心的可能使人尷尬、痛苦的現實境況都不須迴避,只有坦然地面對才可能有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發現問題產生的真實原因以及化解之道,人的自由意志也才可能積極地發揮作用。即便有些難題是解決不了的,由坦然面對帶來的理解也實在比無視的逃避讓人好受得多。因為即便是我們的眼睛、思維可以欺騙自己,但是我們的靈魂會察覺問題的存在,會在你無視的自欺之下暗自掙扎,由此可能會引發明顯的心理問題或不易覺察的人格缺陷-焦慮空虛,無法真正獲得生命的幸福感。所以,當你感覺到內心有衝突糾結的情緒時,停下來認真看清它們是什麼,而不是自己去構想出一套狀況,實際只是為了迴避問題。

第四篇:《穿越天空的心靈》讀書筆記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一本名叫《穿越天空的心靈》的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它講述了:主人公盛欣怡媽媽病逝後,沉浸在孤獨無依的恐懼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和“丸子軍團”的幾個“小丸子”成了朋友,受到“小丸子”們的影響,盛欣怡也開始接觸到以前幾乎都不敢碰的動漫,她迷上了宮崎駿的世界……那是讓心靈飛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純真,這是成長中的又一次跨越和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大多數動漫作者是宮崎駿。宮崎駿的動漫主要是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融入其中。我其實也是宮崎駿的粉絲!前不久,我看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故事奇特而有趣!在看的過程中,我不僅看到了宮崎駿在動漫裏的奇思妙想,還看見了宮崎駿在動漫中讓人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動漫在大人眼中幼稚而膚淺,看多了還會影響學習。其實,有些動漫幫助你勵志;有些動漫可以讓你想象力豐富;有些動漫可以培養你的幽默感……

書中提到了不少宮崎駿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風之谷》。故事描述了被污染的毒森林散發出陣陣毒氣,為此人們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才能進入森林。人們認為空中的毒氣源自於毒森林,所以他們想方設法要除去毒森林。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是毒森林吸收了地球上的毒氣,從而淨化了空氣!

讀到這裏,我不禁為人類的愚蠢而感到憤怒!我想宮崎駿應該是反對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而在這裏告誡人們。現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樣的環保標語。可大多數人還不是隨處扔垃圾,對樹木亂砍亂伐!現在每年就有十六億噸泥沙流入黃河,土地更是嚴重荒漠化。這些現象告訴了我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讀了《穿越天空的心靈》這本書,我真的感觸很深。我希望大人們能少反對看漫畫,因為動漫也是一種學習!最後,我希望大家能夠當地球的小主人,讓我們的環保方面蒸蒸日上!

第五篇:《用心靈去傾聽》讀書筆記

今天教的一篇課文叫《用心靈去傾聽》,故事裏的蘇珊是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問訊處工作人員,她用心靈去傾聽,用愛心幫助孩子,尤其是關於死亡的問題,蘇珊用了一種美麗的、詩意的解釋——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從而使作者從小能坦然接受心愛的金絲雀的死亡,長大後能接受蘇珊——這個第二個母親的去世。下課時我對學生説,希望大家記住蘇珊的話,對去世的親人,我們可以懷念,但請不要悲傷,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心裏,想象着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歌唱。

後來,我想到了前面學過的另一篇文章,是季羨林先生的《懷念母親》,季先生因為母親早逝,自己再也無法迎養母親,而痛苦、悔恨,寢不安席、食不下咽,甚至想隨母親於地下。這種痛苦一直伴隨着季羨林的一生,甚至九十多歲高齡的季羨林每次做關於母親的夢,都是哭着醒來。

教《懷念母親》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只是覺得季羨林先生對母親太過於深情,甚至不能理解他為什麼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當把《懷念母親》《用心靈去傾聽》這兩篇課文放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湯米是幸運的,“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解釋,它消除了一個孩子對死亡的恐懼。我想,假如有人也曾告訴季羨林:我要去另一個世界去歌唱,季羨林先生的一生又會是怎樣呢? 本文來自讀後感吧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改變了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情緒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也就是説,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看法,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無論如何,我很希望我們的處理方式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的。

如何去做呢?我想,那個已經在另一個世界裏歌唱的蘇珊,應該是我們不能忘記的,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vv5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