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琴思心曲》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琴思心曲》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琴思心曲讀書筆記

《琴思心曲》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琴思心曲讀書筆記

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世界,一滴露珠能夠反映出太陽的光輝。我走進《琴思心曲》,開啟了智慧的天窗。

一則小故事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着生命的真諦。我走進《琴思心曲》,感受了心靈的陽光。

一段平凡的對話意味着偉大,一組生活的特寫造就了永恆。走進《琴思心曲》,步入了生活的殿堂。

《琴思心曲》寫着一個個短小、靈動、真切、睿智、感人的故事。其中《言與行》篇使我思索許久:言與行,常常聯繫在一起。人們常説“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見言與行的緊密關係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導;行,往往是言的實踐。

有的人,喜歡“言”在“行”前。豪言壯語,意氣風發,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氣勢,但是,卻常常有言無行,使人只聽到“雷聲”卻不見“雨點”;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個尷尬的結局,留下笑柄。這一類喜言少行的人可謂是愛好形式,不重內容或是自負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們行動前悄無聲息,默默無聞,只有孺子牛的幹勁,卻沒有霸王的沽名釣譽,事物圓滿之後才放出言論,或仍是一言不發,只留待他人評説。這一類喜行少言的人可謂是實幹家,腳踏實地,認真處世,他們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貨真價實。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們志向明確,意志堅定,態度認真,行動踏實,堅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稱之為説一不二,對自己的言論認真負責的行動者,他們與那些“空炮”們形成極鮮明的對比。

當然,還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於沉默,甘於退化。他們毫無進取之心,冷眼觀世界,懨懨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狀,漸漸進入行屍走肉的狀態中。這類人只能被認為是在慢性自殺,消極沉淪。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對於“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註釋。從一個人對待“言”與“行”的態度就可以看到他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敗與否。

“言”與“行”,永遠值得人們深入思考。

第二篇:《琴思心曲》讀書筆記

《琴思心曲》讀書筆記

客服部:夏敬堯

曲總的書《琴思心曲》,從人生、世界觀、商道職場和相夫教子四方面,寫出了曲總對人生和工作及家庭的親身感受和獨特見解,是一本寫得很成功的人生感情,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曲總在論苦與甜中,提出要以苦為甜,把自己現在付出的辛苦和承受的挫折,都看作是喜悦的,因為它孕育着他人的幸福和自己未來的成功。一個人通過先受苦,才能磨鍊意志,豐富經驗,從而堅定信心,最終苦盡甜來。我覺得人應該吃些苦,沒有苦的體驗,哪能知道甜來的不易,甜是相對於苦的感覺,不知道何為苦,就不知道何為甜。

曲總在論生與死中,提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所做的事是否有意義 。我覺得人生在世幾十年,彈指一揮間,要想做的事,就要努力去嘗試着做,不要等,有想法有做法,生的不一定非得偉大,但一定要有一定的價值,而死不一定是終結,一個人的價值,會在他有生之年得到承認並被人追隨,精神力量得到傳承,那他就算肉身死,但精神仍活在世界上。

曲總在論光陰中,提出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做實事上,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今天做起,積少成多,熟能生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無論有多麼好的奮鬥目標,都必須付出努力才會成功。我覺得一個人把無數個小事做到最好,沒有失誤,那他做大事時,也能把大事分成若干個小事來個個擊破,則大事就能成功。

曲總在論金錢觀中,引用《聖經》中一名經典名言:“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曲總説她對金錢的基本態度是合法的錢多多益善,違法的錢一分不賺。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人的生存需要錢,提高生存質量需要錢,發燕尾服帶來需要錢,做善事需要錢,總之,錢是實現自己心願的重要條件,沒有錢將寸步難行。我覺得用自己的勞動獲得的錢,花的踏實,不是自己的錢,千萬不能要,撿到錢也要還給失主,如果把別人的錢私自劃為己有,那他總有一天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通過閲讀曲總的書《琴思心曲》,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昇華和淨化,對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幫助,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曲總的做人做事的原則,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天藥的發展結合起來,努力積極工作,為天藥的振興發展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三篇:讀琴思心曲有感

讀琴思心曲有感

曲總將其半世經歷的對於家庭、子女的教育,關於事業乃至人性的感悟隨筆收集成冊,發表了《琴思心曲》一書。拜讀了此書,感觸頗深,她的思想理念引領着一個企業的發展,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人也是人生中寶貴的啟迪。尤其是愛與恨一篇,讓我情不自禁也想説道一下愛與恨。

愛恨情仇,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情感世界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愛與恨構成了人類關係的親情、友情、愛情。人往往都是在愛與恨之間糾結着、掙扎着。

當我們處在“愛”中時,不管是被愛還是去愛,都是幸福的,那時的世界是美好的,風輕雲淡,百花芬芳魚翔淺底,鷹擊長空。給我們的感覺是,空氣是新鮮的,天空是湛藍清澈的,天氣是明媚陽光的,山川河流是蒼翠清秀的,人們是可愛善良的。但是,一旦我們處在恨或被恨之中時,世界是灰暗的,萬事萬物都是醜陋可憎的,心情沮喪,情緒低落,在我們眼中色彩永遠只剩下灰色和黑暗的。那無邊無盡的恐懼,沮喪,焦慮,憂愁憤懣會使我們處在痛苦的深淵。

其實愛與恨只差一線之差,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世間的情情愛愛,説也説不清,解也解不了,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釋哲學問題。然而,我想説的是,愛與恨原本是沒有界限的。人世間的情感又豈能是愛與恨説清的。愛能讓我們變成天使,恨能讓我們變成魔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當一個你曾深愛的人背叛你或氣你而去時,或當你深深地愛上一個人,而這個人卻對你不理不睬甚至出言傷害你時,你心中的那份痴愛會逐漸演變成愛恨交加,在發展到最後,就只剩下刻骨銘心的、痛徹心扉的恨了。而此時的你,儘管恨他/她入骨,但在你的心底,在你的骨髓裏,仍然有對他、她的愛情火種在燃燒。隨着你對他/她的恨的程度日益加深,你會發現,你對他/她的愛情之火也在愈燒愈旺!

你恨他/她,是因為你的愛沒有達到想與他/她的身心相交融而產生的美好感覺的目的,美好希望的破滅,最終導致了你對他/她的恨。

如果説,恨是果,而愛則是因,萬事萬物,因果輪迴,相互滲透交融,彼此不能分開,所以,你恨他/她,説明你愛她,因為恨存在着,所以你的愛依然存在着,並沒有真正的消失!

愛與恨相互交融,糾纏不清。此時此地的愛,彼時彼地的恨,這其中有太多的變數,是很難説清楚的。愛與恨本來就是情感的東西,很難將它們分開。

對於生產一線的工人也是如此,他們雖然是憑藉自己的勞動力,掙得的是企業的工資,但是他們不是奴隸,他們也是有尊嚴的社會個體。作為領導者要盡力的去關愛他們,也許一時的逆反心理,一時的消極怠工,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有多多的與他們交流,而不是簡單的當他們是勞動的工具。有時候有些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也許工人有時差的不是錢,而是愛。正所謂“人心都是肉長的”,關愛工人就想關愛自己家人一樣,在充滿愛的集體中,每個人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必定會創造更大的效益。但往往人總是有奴性的,自古就有“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關愛工人不是一味的包容放縱,也不是得罪了領導就要恨他,就要給小鞋穿的。而是要恩威並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用愛點燃恨,恨裏是如炙的激情。以恨飼養愛,愛裏是糾結的酸楚。非愛即恨,非恨即愛,愛與恨的嚴肅對立,只是使用在簡單的層面。走向情感的深處,才知道愛與恨是精彩的糾纏。愛中有恨,恨裏有愛,愛裏蔓延着恨,恨裏滋生着愛,愛恨同棲同寢,愛恨交錯共永。

第四篇:琴歌讀書筆記

中國傳統樂器 “琴”,近代稱七絃琴或古琴,古代則直稱為琴。琴的名稱最早見於春秋末期的《詩經》,其產生遠在《詩經》成書之前,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若以孔子撫琴而歌“詩三百”算起,琴歌至少已有2500年的歷史。中國古代琴歌“絃歌”,系採用古琴(七絃琴伴奏) 、自彈自唱的一種藝術歌曲。

先秦時代絃樂器很少,所以琴、瑟就成了當時重要的樂器,人們常用它來為歌唱伴奏。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相和歌、隋唐時代的清樂,琴都是伴奏樂器之一。《尚書·益稷》記載:“博拊琴瑟以詠。”《琴史 ·聲歌》中曾提到 : “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又説“子夏彈琴以歌先王之道”。《論語·陽貨》記載:“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這些記載説明古人常常一邊唱歌,一邊用琴、瑟伴奏。這種形式又稱為“絃歌”。其歷史悠久,而且廣為流傳。

古琴文化和琴歌,琴歌是古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琴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保存下來大批的琴曲和琴歌。琴曲發展了樂器的獨奏性能;琴歌則以歌唱為主,用琴來伴奏。兩者各有其藝術特色。但是兩者又相互促進發展。

中國古代琴歌,是文人學士襯以琴樂曼聲長吟詩歌的產物,琴歌旋律的形成與詩歌語言的吟誦有着必然的內在聯繫 。古代琴歌的風格則可以用“簡淡”二字概括。節奏舒緩,旋律質樸,氣疏韻長,色調恬淡,以簡約的音樂語言,寄託深遠的意趣。儒家主張“大樂比易,大禮必簡”,道家提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致琴琴歌取傾向“曲淡節稀聲不多”。儒家認為致樂簡易、淡泊、平和。佛家以沉思為本,提倡萬物皆空、萬念俱靜的境界。儒道佛三家的人生哲學態度和藝術審美觀,深刻影響了琴歌這一文人聲樂藝術的風格趨向。因而,琴歌琴曲多氣疏而韻長之作。

琴歌的演唱,一 從琴歌的歌詞特點中把握琴歌演唱的風格,在學習演唱情歌時要對歌詞中會出現歧義的地方加以考證,查找相關的文字資料,掃清歧義,多從歌詞的意境和審美感受進行把握,以至不會偏離本來風格太遠。

二 從琴歌的創作特徵上把握情歌演唱的風格,先要清楚所唱琴歌的類型,再運用與之相適方法來把握其風格。經前人總結有兩種,“以辭化曲”和“以腔溶辭”。

三 從節拍特點上把握琴歌演唱風格,雖説古人在琴曲上講究無拍,但並不是説親個不講究節奏。故演唱前必須嚴格句讀步節處理,否則在表現琴歌的風格時將大打折扣。

四 從琴歌的鄉談折字的特色中把握琴歌的演唱風格 在琴歌的演唱中,識字變音也是正確處理琴歌風格的又一關鍵環節。今天漢語普及,普通話的普及,使人們很難愛去接受方言的琴歌。所以為了今人理解和欣賞習慣,大部分還是以普通話為主的同時,適度應用方言字音韻曲演唱。但,我們雖不用字字擬古,但需要準確剖析琴歌作品中字韻的特徵。

五 從琴歌創作者的審美傾向上把握琴歌演唱的風格 在學習琴歌前認真的分析琴歌的不同傳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再者,對於演唱者來説,在保持琴歌演唱固有的風格特徵的基礎上,恰如其分的在演唱中對琴歌進行二度創作也是有效把握琴歌風格的表現。

琴歌歌曲《古怨》 《胡笳十八拍》 《陽關三疊》 《鳳求凰》 《極樂吟》 《關山月》《醉翁操》 《竹枝詞》《子夜吳歌》

第五篇:思修讀書筆記

思修讀書筆記

對於大學生來説,在大學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僅要認真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以便為以後的職場生涯奠定紮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覺得大學生尤其要提自身的道德修養,法律修養。不斷地完善自我。努力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新青年。這不僅幫助我們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走得更輝煌,而且對於我們自身的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打下紮實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提高自我修養的課程,對於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這一學期對思修課的學習,我獲益良

多,對於如何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也有了很多新的體會和感想。自己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嚮導。理想信念為人生提供目的和意義,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大學生應該如何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一要把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結合確立。二把個人的理想信念和社會的理想信念結合確立,個人的理想信念不能脱離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三學會對不同的理想信念進行辨別和選擇。 轉眼間我們就已經踏入大學的校門,大學是知識的海洋,人生的理想將在這裏確立,未來的發展也即將在這裏得到奠基,所

以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來爭取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讓自己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大學是一個新環境,注重的就是獨立思考和生活,無論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思考、判斷和選擇。因此,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讓我們更好的面對未來。

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説,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脱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峯、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方法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並用於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説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着正確目標衝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更多請搜索:)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在比較與鑑別中學習。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繫實際,在比較與鑑別中學習。這對於置身於社會轉型期,面臨着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説,尤為重要。理論聯繫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繫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

一方面是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鑑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複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鑑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但獲“知”並不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認識自我 完善自我

古語有云: “人貴有自知之明“,可見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了。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認識自我與完善自我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了。

大學生是個即將從校園學習步入到社會工作的一個羣體,在大學四年或三年裏要完成從學生階層到工薪階層的轉變,不僅要認識自我,而且還要完善自我,認識自我可以認清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這樣才可以制定相應的職場目標,才不至於在即將進入職場的大門時,感到茫然無措,而完善自我則是以認識自我為前提的,只有認清了自己各方面的情況,才能像醫生一樣對症下藥來完善自我,使自己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更好的適應自己所定職業目標的要求。

而現實中,這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卻不知困擾了多少大學生。有人只有一腔熱情,他們為自己制定宏偉的目標,樹立了遠大的人生理想。然而卻沒有在認識自我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到頭來只能是烏托邦而已。另外有些人在認識道路上走了很多,也作了很多的自我解剖。然而卻缺乏持之以恆的耐心和勇氣,在通向完善自我道路的路口止步不前,也只有在多年以後,感歎人生易逝,自己卻無一番作為。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通過對思修這門課的學習,我們要進一步確立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有意義地生活,追求有價值的人生。還應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健全的法律基礎。

姓名:馮敏思

學號:2014312918 水院城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pm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