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個人工作計劃 >

教師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方案

教師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方案

一、基本信息

教師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方案

指導校名稱

**縣**鎮**中心校

所涉學段

國小

姓名

職務

副校長

職稱

高級教師

聯繫電話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郵箱

信息技術環境現狀

平台建設(有/無,有就在前面¨打“√”)

辦公管理平台

t教學平台

教研平台

t教學資源平台

¨校園有線網絡

t校園無線網絡

學校教室的信息化環境

多媒體教學環境:( 25)個教室

混合學習環境:(1 )個教室

智慧學習環境: ( 0 )個教室

(簡單描述本校信息技術環境現狀,內容不超過150字)

我校有錄播教室1個,一體化觸摸大屏多媒體班級25個教師,信息技術機房3間,網絡全覆蓋,教師人手一台電腦用於備課,改卷,教學。班級網絡全覆蓋,筆記本5台,台式機100台,一體機5台。

、學校一劃兩案的指導方案

重難點

分析

(管理團隊製作”一劃兩案”重點與難點,並提供解決思路,內容不超過500字)

**

中心校,有25教學班,有教職工 52人,其中40歲以下教師21人,40-50歲教師25人。50歲以上教師6 人。大學本科 23人,專科29 人。市級骨幹 1人, 縣級骨幹 3 人。

重點與難點

1.城鄉學校信息化發展水平不一,城鎮老年教師和鄉村教師以及少數學科領域教師應用意識缺乏、應用能力薄弱。

2.教師培訓與校本研修、實踐應用三者分離,研訓用尚未實現“三位一體”

解決思路:

1.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整校推進、全員參與,以強帶弱、結對 幫扶,助力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

2.建好學校管理團隊,紮實開展信息化領導力培訓,有效提升管理團隊領導全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新的能力。

3.建立立足應用、靶向學習的教師培訓及校本研修模式,實行成果導向、所學為所用的校本應用考核機制,顯著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方案研磨與成果

優化

(結合學校實際環境,對方案初稿提出優化建議,內容不超過1000字)

基於上述工程實施的、難點、問題及工作重點,為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

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做好一下工作:

1.圍繞一個重點。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和校本應用考核工作。

2.通過多種方式,激勵開放建設,改善資源供給,創新機制建好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資源,滿足教師選學需求。

3.是面向鄉村學校及教學點,通過示範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鄉村學校之間“結對子”和“雙師工作坊”等,精準幫扶鄉村教師信息化培訓。

三、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執行的指導方案

信息化環境選擇

☑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 ¨智慧學習環境

校本

研修

目標

(明確校本研修解決的問題與達成的效果,內容不超過500字)

1.制定切實可行的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學校規劃、年度校本研修方案、考核方案。

2.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健全、完善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信息技術設備管理等管理辦法和制度。

3.結合研修課題,開展相關信息技術培訓,分層次、分學科、分年齡落實培訓任務,並進行考核。

問題調研與分析

(通過調研,明確學校信息化發展與教師信息化教學存在問題,內容不超過1000字)

結合本校信息化設備的配備情況和教師信息化應用於教育教學的現狀,聚焦學校急需解決、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明確任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破課堂重難點環節”。梳理問題如下:

1.學校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體的應用,缺乏系統的、正規的培訓,也沒有將校內信息技術培訓納入考核。

2.教師在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不強,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成效不明顯。

3.教師對教室現有信息化設備的功能挖掘不全,授課中使用率不高,交互式電子白板僅僅成為課件播放器。

解決思路與

指導計劃

(針對學校信息化發展與教師信息化教學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制定指導計劃,內容不超過1000字)

(一)整體推進,分步實施

按照“立足應用、靶向學習,整校推進、全員參與”的原則,整校推進

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及校本應用全員考核的總體思路為:省級規劃、市級統籌、縣級組織、學校實施。

(二)實施整校推進目標

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主要包括政策解讀、學校發展規劃制訂、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組織與實施、崗位實踐與校本應用考核跟蹤指導四個模塊。教學能力提升全員培訓主要包括學校發展規劃與校本研修方案解讀、學科信息化教學專題研修、“技術創新課堂”應用研磨、實踐應用成果生成與展示四個階段。

(三)重點措施。

為增強培訓針對性,提高培訓實效性,採用以下五項重點措施:

一是圍繞主線。將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落實作為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主線,將學科信息化教學專題研修作為教學能力提升全員培訓主線。

二是加強指導。充分發揮縣區培訓團隊指導作用,全程跟進幫助學校培訓團隊確定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主題及教師培訓計劃,審核指導學校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

三是強化互助。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制訂教研組專題研修計劃,形成研修共同體,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信息化教學互助研修和 “技術創新課堂”應用研磨活動。

四是以評促學。將教師選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應用能力培訓與校本應用考核緊密結合,進行成果導向、所學為所用的校本應用考核,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提升應用能力的內生動力。

五是打造示範。進行教師應用能力、教研組應用效果、學校應用水平全面提升的總結,展示整校提升新成果,打造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培訓示範校。

項目工作小組所有成員須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積極主動參與督促各學科組的各項目任務能按時間按計劃推進、有成效出成果;監督信息技術培訓團隊培訓的清單和培訓質量。

搭建各類展示和分享的平台,學科間互通有無。

以賽助推研修任務服務課堂、服務學期教學重點工作。

學校管理團隊共同研製校本應用考核制度及細則,建立成果導向的能力評估模型,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開展常態化監測,以評促用。教師網上課程學習、校本應用考核、網上能力測評均合格,才能獲得相關學時證明。教師要關注自身的過程性評價情況,按要求參與研修學習、教學實踐等活動,並及時收集、上傳研修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實證材料、實踐成果和常態數據。


四、學科骨幹教師融合課的指導方案

精品課例標準

(詳細列出精品課例的評價標準,內容不超過1000字)

教學目標科學合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可檢測,重難點突出。

教學內容組織科學:教學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認知規律,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覆蓋該課所含知識,課時安排合理。

教學環節流暢緊湊:教學過程包含必要的教學環節,層次清晰,過程流暢;課堂容量適當,時間分配合理。

教學方法策略適切: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理念,注重學生親身體驗、情境感知;教學組織嚴謹,教學方法得當,策略有效。

信息技術融合有效: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整合和應用數字教育資源,促進知識理解和問題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教學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如有實驗內容,實驗技術應運用合理。

教學設計明確恰當:教學設計(及學習任務單)與教學目標一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體現導學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業練習規範科學:課上練習、課後作業、緊扣教學目標,總量適中,難易適度,形式多樣,促進學生髮展。

資源完整提交規範:教師講解、實驗與多媒體演示切換適當,佈局

美觀,聲畫同步;課件、學習任務單、作業練習信息完整、格式規範;資源引用註明出處。

教師信息化

水平分析

(對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進行診斷,把握其信息化教學能力所處的層級,內容不超過1000字)

(一)網絡信息化從一定程度上便捷了教師備課,但好多教師卻把它當成了備課的“複製”工具,這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了“複製粘貼課”,導致課堂不符合自己學生的學情,學生課堂學習處於恍恍惚惚、模稜兩可的狀態。這樣的複製粘貼課也讓我們的教師丟失了鑽研教材的學習精神和設計實用課堂的經驗,讓知識永遠停留在表面,同樣教師的自我素養也沒有得到提升。

(二)科技化的智能黑板,白板等輔助課堂設備的不合理利用, 導致教師過度依賴技術手段,離開設備就不會上課;大量的複製粘貼導致課堂的容量無限增大,學生思維被幻燈片、課件播放代替的不良現象。

(三)先進的教育識別設備,導致教師在白板上亂畫亂寫,等待智能識別功能轉化。教師的板書設計能力和基本的書寫素養丟失殆盡,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學生工整書寫的意識。

重點解決

的問題

(指出教師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內容不超過500字)

1. 學校信息化建設基本配置與應用水平需要提升 。

2. 學校教育教學方式需要變革。

3. 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本質在於“化”。教育信息化是以人的發展為本位,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價值重建、結構重組、程序再造、文化重塑。教育信息化 2.0 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構建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和個性發展的現代化教育新形態,將全面提升教育的內在品質,真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指導計劃

(結合教師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制定指導計劃,內容不超過1000字)

(一)堅持繼續開展信息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素養

教師全員培訓,只有讓每個教師和學生懂得校園網絡的各項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校園網絡的價值。對教師的培訓要注重提高培訓質量,培訓應做到:

1.由於大多數教師計算機基礎不高按照先易後難,逐步加深分層次的原則,初級班可繼續開設Windows、Word,Excel等課程;高級班開設 PowerPoint、flash、微課製作等的學習。

2.培訓要有計劃分期分批,保證重點。

3.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學用結合,提高學習興趣。

4.強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指導。除組織區域性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外,加強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從提升學的整體素養出發,不是單純的應對學業平測試,引導教師做好基礎性教學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實現三化

1.資源的開發利用要進一步優化。

2.師生的信息素養進一步內化。

3.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進一步深化。.


五、指導反思單

教師姓名

劉 欣

任教學段

國小

指導學段

國小

指導

成果

(生成成果例舉説明,內容不超過500字)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年、月、日》一章為課例談談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有效融合。《年、月、日》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時、分、秒”基礎上學習較長的時間單位。本單元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學生對於平年閏年和24時計時法比較陌生。這兩部分內容知識點多,有難度,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刺激學生多感官全方位參與,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有助於學生接受新知。用PPT演示了“地球媽媽自己轉一圈是一日,月亮姐姐繞地球媽媽轉一圈是一月,地球媽媽繞太陽公公轉一圈是一年”。把天文知識與數學知識融合,用孩子的語言在已知和新知間架起橋樑,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此時,學生更有興趣探索接下來的知識。

特色

創新

(指導特色與創新點,內容不超過500字)

在《年、月、日》教學“平年閏年”時,從網絡上搜集信息材料製成課件,顯示1997—2020年以來的二月份天數排列對照表,不急於講解概念,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2月不是28天就是29天。接着問學生:“哪些年2月是28天?哪些年2月是29天?”答案一目瞭然,這時教師講解平年和閏年的概念。然後再讓學生觀察,教師適時點撥,得出“四年一閏”這一規律。接着出示一些基礎性練習題。有一道題是“1800年是否是閏年”,許多學生認為是閏年,因為1800能被4整除,符合四年一閏。這時教師不評判對錯,而是大屏幕顯示一張1800年的年曆卡圖片。學生們發現,1800年雖然是4的倍數,但不是閏年。這是為什麼呢?帶着疑問,再出示一些整百年份如1600年、1900年、2000年、2100年的年曆卡,從而讓學生在知識碰撞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得出“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這一結論,使學生對“平年閏年”有了深刻的認識,突破了這一節課的難點。

反思

改進

(指導過程中問題反思與改進計劃,內容不超過500字)

網絡信息量大,傳遞快速,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獲取豐富的資源。好的課件、資料保存下來,整理形成一個可重複利用的綜合教學材料,方便以後查閲和使用,同時方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及總結,或者與其他教師、學生共享資源。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信息技術始終是為教學服務的。只有合理地使用才是智慧的,高效的。總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信息、知識和活動有效融合,課堂形成全方位交流互動,讓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gerenjihua/8okg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