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舌尖上的家作文多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多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多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1

家鄉的那個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蕩,每個人的心裏都懷念着家鄉,都思念着獎項那些難忘的味道,那個只屬於家鄉的味道。我出生在甌江北岸的一個小村莊,小河安靜地從石橋底下緩緩流過。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體某個角落的是某種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種如蒸餃般大小叫作番薯黃夾的東西。

關於這種小吃,我曾一直以為它就跟米飯麪條一樣,普通得全國人民都知曉。可是直到它被我帶到教室,好友們用驚異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名為番薯黃夾的東西,只流行於我所生活的那一帶農村裏。我們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總之,不超出一個小縣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很多年前,我問母親幾月幾吃番薯黃夾,她笑着摸摸我的頭説,想吃就做,哪來日期限制。

農村婦女都有一雙巧手,母親也不例外。我親眼看過母親是如何製作番薯黃夾的。過程看似挺簡單。首先將番薯去皮煮熟,濾掉湯水,再摻入番薯粉攪勻至無顆粒狀,然後用手撮取少許擀成皮備用。至於餡,通常是由豬肉、豆乾、香菇、葱或韭菜等拌勻合成,當然也可依個人喜好放少許蝦皮、蘿蔔絲等,最後包成餃子樣放入蒸鍋蒸熟即可。母親並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黃夾個頭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後還是沒有“瘦下身來”。我記得請同學來家吃的時候,她指着這黃溜溜的番薯黃夾驚訝地叫道:“哇噻,這是史上最大的餃子嗎?”

作為一道歷時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認為番薯黃夾起源於樂清翁垟。翁垟是離我家不遠的一個鎮。時至今日,那兒的番薯黃夾口感依然最純正,賣相也最好。

印象中,我第一次吃這種地道的番薯黃夾,它薑黃色的皮,油亮油亮。隔着層塑料袋,似乎也能聞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涼後一口咬下去,餡汁流出來,沾得滿嘴是油,略帶彈性的皮跟油多卻不膩的餡兒在嘴裏一起咀嚼,那叫一個美味呀!還來不及下嚥,緊接着再咬第二口,把整個嘴巴塞得鼓鼓的。

車主用方言喊着“番薯黃夾呀,賣番薯黃夾”,一遍一遍,迴盪在來來往往的人們的耳邊。舌尖上的家鄉,我最愛的番薯黃夾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2

喝花茶,一直是我們家千古不變的習慣。一杯小小的花茶,承載了家的温暖。從小時候起,花茶便出現在我的回憶。那時候奶奶來了北京,每天放學後都會在桌上為我放一杯花茶。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要喝那又苦又澀的中藥。一杯苦中藥下肚,我的小臉也皺成了一塊抹布。這時奶奶適時地端上一杯茉莉花茶。茶水入口,衝散了中藥的苦澀,攜帶着家的甜蜜,清新淡雅,從舌尖湧向全身,我禁不住咬到了舌頭。面對奶奶“好不好喝”的提問,我只能大着舌頭説:“好哈(喝)好哈(喝)……”

舌尖上的家是甜蜜的,如花茶一般淡化我心中的苦澀。舌尖上的家亦是温暖的,如花茶一樣融化我心中的寒冰。

那是一個陰暗的天。我手中攥着如同被我的鮮血染紅的試卷,像化為人形的小美人魚,每一步都好像在刀尖上行走。回到家,我將自己悶在屋內。這時,一杯熱氣騰騰的熱花茶闖入了我的視野。我端起茶杯,慢慢喝下。茶水的熱量彷彿燙傷了我的舌尖,但它也温暖了我冰冷的心靈。“一次考砸什麼,”母親在一旁靜靜地拍了拍我的肩,“下次努力。”一句話,同茶水,温暖了我的心靈。舌尖上的家,是温暖的,彷彿還散發着熱氣。

現在,我即將走上九年級的舞台。是夜,繁星閃爍。我坐在書桌旁,耀眼的燈光彷彿招來了瞌睡蟲,趁着我正打哈欠的功夫,一個腦兒的鑽進了我的腦中。正在我的眼皮快和燈光説“再見”的時候,一杯花茶的清香成為它們死亡的催化劑。“喝茶吧,要是實在堅持不住就睡吧。”父親聽似沒有任何感情的話語卻隱藏了一些深刻的東西。花茶入口,茶香在舌尖徘徊,家對我的愛凝聚成了這一杯小小的花茶,壓在我的舌尖。也許會有些許沉重,但我並不會感覺累,因為,在這舌尖上的家中,藴藏了家人對我深深的愛……

最近正在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中有一句話:“家常菜承載了家的回憶。”沒錯,花茶的香氣,縈繞在舌尖旁,而家的愛,也默默的在舌尖上徘徊,久久也不散去……

舌尖上的家作文3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着,記憶深處的故鄉。——題記

提到家你會想到什麼?燻黑的煙囱,縷縷的炊煙,月下寂靜的小橋流水,還是那永遠不會陌生的鄉音?我想到的,是那一碗普普通通的白米粥,因為那是家的味道。

“奶奶,奶奶,我餓了。”

小時候,不論何時,只要聽到這句話,奶奶就會滿臉慈愛地笑着,停下手中的事走向廚房,給我熬白米粥,我便蹦蹦跳跳地跟上去。

矮矮的廚房,低低的灶台,奶奶彎腰在米缸中舀起一碗米,再倒入一瓢水,慢慢的將白米洗淨。等清水變得渾濁,便倒去髒水,再舀一瓢,用手細細的搓洗。將白米洗淨後,便和着水倒入鍋中,用鍋鏟攪拌均勻。奶奶做這些動作時如行雲流水,極是熟練。

我常常搬着小板凳兒坐在廚房門口,饒有趣味地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

奶奶在圍裙上抹抹手,拿起一捆柴,點燃了放進爐灶裏,然後拿扇子猛扇,橙黃的火苗迅速竄了起來,急急地舔舐着鍋底。柴火“噼裏啪啦”的燃燒着,一縷黑煙緩緩上升。等火候差不多了,奶奶起身站到灶台旁,拿着鍋鏟不停攪拌。我便趕緊跑過來,踮起腳趴在灶台上嗅着米粥的香氣,望眼欲穿地看着鍋裏。

奶奶笑了笑,又皺起眉頭,急切地將我攆去外面,讓我去撿些柴火來。我嘟着嘴,心裏滿滿地惦記着那白米粥的香味。

回想起那時年紀小,以為是奶奶不想讓我知道白米粥的奧祕。現在細細想來,奶奶一定是怕廚房裏的氣味嗆到我。想起幼時對撿柴火的怨念是多麼天真可笑。

當我抱着一大把柴火搖搖晃晃地走進廚房時,濃濃的黑煙已經消散,白米粥的香味撲面而來。我一把扔下抱着的柴火,拍拍手,趕忙接過奶奶手裏的白米粥。舀起一勺放進嘴裏,甜軟可口,細細品來,還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香味,暖暖的,透透地,一直飄進我心裏,不曾散去。

在白米粥騰騰熱氣中,我看到了奶奶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粥,真好喝。

後來漸漸長大,與奶奶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直到奶奶逝世後,我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已經好久沒吃到奶奶熬的白米粥了。

於是我自己動手。步驟、流程全部還原小時候奶奶的方法,淘米、生火、攪拌可是熬出來的粥,遠遠不及奶奶熬的粥那般美味。説不出缺了什麼,但是卻真真切切地少了一種記憶中的熟悉味道。

我沉默無言地攪拌着眼前的白米粥,騰騰熱氣中又浮現起奶奶昔日的面容。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彷彿盡在眼前,而我卻再也無法真切地擁有。我不禁潸然淚下。

我彷彿明白了,眼前這碗粥裏缺少的,正是奶奶帶給我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4

每年年夜飯中,我最愛吃的菜,莫過於奶奶做的魚糕了。每次回老家過年,留下的最深印象都是這一個詞“熱鬧”。餐桌上所有人都在搶着自己最喜歡吃的菜,而桌子中心那盤菜總是下去的最快的。奶奶做的魚糕一直是最搶手的。

魚糕是老家的特色菜,也是一道歷史悠久的菜。它是荊沙地區的傳統佳餚,在當地不管誰家請客擺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奶奶做魚糕已做了幾十年,最拿手的絕活就是它。

買到新鮮的魚後,先宰殺洗淨,然後手工取淨魚肉,去皮和魚刺。這一系列動作在奶奶嫻熟的手法下十分得乾淨利落,像是哪位大廚的傑作。接着,奶奶把備好的豬肥膘肉塊和魚肉塊一起剁成茸,又往碗裏打幾個雞蛋,把蛋清瀝出來後用筷子打散,倒進魚茸裏按照一個方向攪拌使它口感更加勁道。其間再加入薑末、葱白末、澱粉、精鹽、味精和胡椒粉,攪拌至魚茸粘稠上勁,成糊狀。奶奶説過,這幾步是做成魚糕最重要的步驟。下面蒸鍋要出場啦,將鍋底墊上保鮮膜或者濕紗布後,倒入魚茸糊,只見奶奶仔仔細細地用刀抹平魚茸糊的每個角落,才放心的蓋上了蓋。旺火蒸至30後,揭開籠蓋,用乾淨紗布搌乾魚糕表面的水分,再將打散的蛋黃液均勻抹開在魚糕表面,蓋上籠蓋,繼續大火蒸五分鐘後取出。魚糕出鍋後,需要放涼,這時候就可以吃啦,終於大功告成!

配着飯和菜,一盤魚糕火速下肚。那魚糕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奶奶看我吃得享受,忍不住笑吟吟地問我:“好吃嗎?”“好吃!”“那我以後多做給你吃。”

後來隨着年齡的增加,學業繁重了不少,回老家看奶奶的機會也少了。可我卻忘不了奶奶親手做的魚糕。每次出去吃飯看到菜單上有魚糕時總會小開心一下,嚐了之後又暗暗想:這味道不正宗!跟奶奶做的味道不一樣!

今年過年回家時,奶奶迎我進門,我突然覺得奶奶好像突然變老了。之前每年都掌管廚房大事的奶奶如今也變成了打下手的,雖然她在幹着自己最喜歡的事做飯,卻也感覺有一瞬恍惚。我慢慢走到奶奶身邊,輕輕地問:“奶奶,我想吃您做的魚糕了,您能再做給我吃嗎?”“好!”奶奶的回答堅定有力。走進廚房,奶奶又回到了她的天地,充滿着活力。

熟悉的擺設、熟悉的動作、熟悉的人還有,熟悉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奶奶慈祥地看着我,對我説:“趕緊嚐嚐。”語氣中含着一絲期待。我拿起筷子輕咬了一口魚糕,啊就是這個味道,就是這種感覺。“好吃嗎?”奶奶在我身旁輕輕地問。“好吃!”我嘴裏含着魚糕,滿臉幸福。

舌尖上的家作文5

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戀,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心頭,並使生活充滿温暖

熱奶母親

每至夜深,總會有盞燈亮着,小小的人兒在燈下奮筆疾書,這時,便總是會有那麼一杯香濃的奶端來,伴着濃濃的母愛。

“累了吧,來喝杯熱奶吧!”母親輕輕地推開門,將一杯冒着熱氣的奶輕輕地放在了書桌上,慢聲囑咐我快喝後又輕輕地帶上門,悄悄地去看書了。

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層薄薄的奶皮,晶瑩,透亮,頓時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順着氣管,帶着一絲暖意融入心裏,輕輕漫延

我知道,母親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麼苦,多麼累,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無言的愛

雞蛋湯父親

臨近考試的幾天,早上總是顧不上吃飯,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學了。父親總是留心看着,心裏不知在盤算什麼。

“好香啊”,早上起牀後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發出感慨,一碗雞蛋湯在那裏擺着,冒着熱騰騰的氣。我連忙跑過去,温度正好!狼吞虎嚥地喝完,抓起書包上學去了,騎車子時,才想起來“這是誰做的呢?”我帶着疑惑度過了一上午。

“雞蛋湯好喝嗎?”中午回到家複習時,父親突然來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聲。“好喝地話我還給你做,每天早上不吃東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陣的暖風吹過,父親從來都不會做飯的,為我他竟讓母親教他做雞蛋湯

父愛無聲勝有聲。

糖果弟弟

“姐姐吃糖!”童音傳來,我幼小的弟弟連蹦帶跳一路跑過來。“姐姐吃糖,姥姥剛給的!”我疼愛地接過糖,打開糖衣,含進嘴裏,忽然想到什麼,問他“你吃了嗎?”“沒呀!姥姥就給了一顆!姐姐辛苦,我讓姐姐先吃!”這回答間飽含了關愛

小弟弟才幾歲,就知道關心我,自古有“孔融讓梨”,現有“弟弟讓糖”。

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

這就是家,這就是讓我留戀的家的味道!温暖,甜蜜,關懷時刻在我舌尖上徘徊!

舌尖上的家作文6

聞着面香,憶起家鄉,總是能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和我摯愛的人。——題記

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喜食麪。我就是一個北方代表,我的最愛便是姥姥的拿手好菜————茄子丁面。一次偶然,我在一家小店中嚐到了我兒時的最愛—————茄子丁面。那熟悉的味道,喚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記憶。

幼時的我最喜歡看姥姥站在灶台旁煮麪的樣子。和麪時,姥姥先從水盆中盛一碗的水,倒在麪粉裏用筷子攪勻,便開始揉麪。姥姥的兩隻手齊齊按在半成型的麪糰上,手臂一用力下壓,身體便跟着往前傾,時不時的用一隻手再拿些麪粉,指尖一撮,麪粉便落到麪糰上了。姥姥揉麪時,我會在旁邊看着姥姥那清秀的面龐笑,心裏卻惦記着那麪糰子。

現在想起,後悔當初沒多看兩眼姥姥那靜美的笑顏。

活完面便擀麪和切面了。平時鋒利的刀子在姥姥的手中彷彿變成了一隻上下飛舞的蝴蝶。姥姥右手持刀,食指按在刀背上,另外四指捏住刀面。左手放在麪糰上,抵着刀面。右手腕穩而有力的上下襬動,身體也跟着小幅度的晃動。手起刀落,一根根麪條就在姥姥的手中誕生了。

接下來便是煮麪。姥姥拾起鍋蓋,回身抓了一把麪條就放在鍋裏。突然間升起騰騰熱氣,使我慌忙躲開。姥姥站在灶台前看着我些許踉蹌地腳步,笑出了聲,那聲似銀鈴般好聽、清脆、柔和。我也不惱也笑起來,繼續看着姥姥煮麪。層層升起的水霧,隔在我和姥姥之間。入眼,是姥姥些許飄渺的身影;入耳,是姥姥斷斷續續的唸叨“女孩子家家的,一定要學會做飯,不然將來怎麼養活的了自己”。姥姥用筷子攪了攪面,盛到碗裏,淋上香噴噴的茄子丁和汁。我衝過來,大快朵頤。姥姥看着我,柔柔的笑。我顧不得燙,夾起一筷子面,就往嘴裏送,酸酸的、甜甜的、帶着點肉香和茄子的味道。茄汁的濃郁、肉香的醇厚在我的口中激盪着,使那平淡無奇的白水煮麪帶着些愛的味道。

現在憶起,姥姥那老掉牙絮叨的唸叨,許是一個平凡的老人對自己未來的囑託,後悔年少時沒往心裏去。

又嚐到熟悉的味道,可這次,沒有那個灶前飄渺的身影,和熟悉的囑託。幾滴滾燙的液體落在手背,竟已是落下淚來。

舌尖上的家作文7

如同一艘歸來的孤舟泊入港灣,家的味道,是一碗拌着雞蛋的炒米飯,是一杯沁人心脾回味甘醇的茶,更是無聲中流露出的愛。

每當週末,結束了學習生活的自理,便是母親大顯身手的時候。先是中午時,在米鍋裏倒入2杯大米,用水洗淨,滴上一滴油,蓋上鍋蓋,半晌,便成了三碗顆粒飽滿的米飯。拿起筷子夾起,細品,雪白的外殼中包含着柔軟和細膩,卻不鬆垮,自帶着一片稻香。將一碗盛出,用托盤倒扣着,放入冰箱。春日的陽光射入,給人以無數的温暖,宂餘的時光過後,一碗米飯帶着温暖,迎着火燒雲的倒影,緩緩取出,放入正燒開的鍋裏。媽媽此時總會拿出幾顆小葱,幾片胡蘿蔔,切碎,與已經由蛋液成型,正在徜徉的令人引起無限遐想的金黃色的炒蛋和已入鍋的米飯混合,編織出三色輝映的美麗圖畫。待到完成烹飪,入碗,拿起勺子,一口下去,被蛋液浸泡的米飯,柔香滑膩,令人不住想吃第二口,再一口,胡蘿蔔的微甜和葱那源自田野的純粹帶來味蕾上夢幻般的深刻記憶,難以再忘懷。

説起茶,便是一抹馥郁。老人常説:“茶人在草木間也,會友,待客,自品,萬千事中,無不有茶”。每次回老家,在門外便能聽見燒茶的沸騰聲,接着是一股古色古香的草木味。走入門中,爺爺招呼我們坐下,拿出小燒杯,將成品的茶放入備好的小壺中,倒入熱水蓋上蓋子,不出10分鐘便有了淡黃色泛着漣漪的幾小杯茶,爺爺拿起一杯,並非一飲而盡,卻是在嘴邊細品,輕抿一口,不立刻下嚥,等到幽香如蘭的茶味俘獲味蕾,慢慢嚥下,再抿一口。記得夏季來臨爺爺每次待客,總是將八月新鮮的桂花和烏龍茶一起入壺,泡出的成品既不失烏龍茶入口的酸甜,又添了桂花的飄香,回味無盡。每當茶飲盡,爺爺總少不了嘮叨些大道理,他常説:“你看吶,這人生便是飲一杯茶。初飲,青澀稚嫩,品不透其中的味道;再飲,豐富醇厚,多了些滄桑和經歷;終飲,清澈明瞭,餘韻悠長,脣齒留香。茶要細品,人生亦如此,只有細細體會,才能體會到世間這酸甜苦辣。”聽完這些,看着杯裏紅邊鑲嵌香氣醉人的茶,更別有一番滋味。

當遇到礁石和擱淺,別忘了回家。家的味道,凝固在色澤金黃的炒米飯裏,深溶在純正的茶中,更伴隨着愛,滋潤味蕾,永生難忘。

舌尖上的家作文8

今天是冬至,我騎着自行車在道路上穿行,心裏想着早晨奶奶答應自己的餃子。

我幾乎是爬上樓的,到了家門前,我拍拍手,整整衣服,鄭重的在門上敲了三下。不一會兒,門開了,我是用最輕鬆快樂的語氣説:“我回來了!”我迫不及待地跨入門檻兒,換下衣服後,像老虎盯着可口的獵物一般鎖定廚房的案板,上面放着雪白的餃子,個個飽滿鮮嫩。

一旁還有一些剩餘的餃子皮和餡料,我的眼中閃出一份邪邪的笑,鹹豬手悄悄地伸了過去,卻被奶奶打住,她眯着眼説:“靠一邊兒去,我這餃子要被你這沒洗的手糟蹋了,壞的你就自己吃,好的我就幫你解決了!”我聽後只得灰溜溜的躲入衞生間。

終於,在水的滋潤下餃子煮好了,我早已在餐桌上等待着。夾着這雪白的餃子,汗水瞬間爆出了蜜汁,緊接着細膩的餃子皮配着肥美的肉餡滑入口中,仍保持着出鍋時的熱度,忍不住哈了一口氣,再嚼一嚼,驚喜地發現皮很有嚼勁,是奶奶親手揉的麪糰,肉十分緊實,是奶奶親手剁出來的餡粘。沾一下料汁,更是融入了酸辣香的回味。

再嘗一嘗雞蛋韭菜餡兒的,一口下去,橘黃色的汁水拌入餡料,金黃的雞蛋碎帶着韭菜的鹹味。充滿了清香的韭菜使這盤餃子不再需要調料味兒的“整味”,吃得就是來自本身的鮮味。正因為這鮮,使我不再依靠各種那濃重的醬料味道帶給舌尖的刺激來掩飾食物的平庸。

奶奶端着自己的那份兒樂呵呵的都在我對面兒,説:“冬至到,餃子是必備的,吃了不凍耳朵。”我抬起頭回笑着,突然發現她那份只有我的一半,便説讓她再去煮給自己,她搖搖頭説那是給爸媽的不能吃,要煮了凍起來,晚上在一起吃,我沉默了埋下頭繼續吃,她則起身去看鍋中的水。

奶奶走後,我立刻抬起胳膊輕輕的端了自己的盤子,悄悄地將幾個餃子加入奶奶的盤中,事後立刻收拾現場,擦乾不小心滴在桌上的湯汁,埋下頭假裝可勁兒地吃。奶奶回來了坐在她的位置上,我偷偷瞄着她,發現奶奶吃的`正是我夾去的餃子,她肯定沒有發現我的動作,悄悄的笑了。但她卻在熱氣的掩飾下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笑。

冬至到,吃了餃子耳朵凍不掉。

舌尖上的家作文9

每個人都對“家”有獨特的理解,也都有對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維繫這個家平凡的小幸福,成為家的象徵、家的圖騰、家的味道……

“‘車輪滾滾’煮好了,快來盛一個吃!”奶奶的聲音響起來,親切的鄉音和高聲呼喚帶着我向廚房走去。水汽氤氲,整個廚房都朦朧着,舊式的灶台上架着一口紋路斑駁的黑鍋,隱隱約約,走近了,看到鍋中沸騰的米粥,好似還有幾條黃色調大魚隨着水的激盪浮上,沉下。“咕嘟咕嘟”冒着水蒸氣,熱氣化成白煙,在我的面頰上清撫,包圍着我。奶奶拿出一隻碗,遞給我一隻大勺。接過像鍋一樣年邁的大勺,我開始“捕撈”。

先盛一碗金黃的小米稀粥,在“打撈”出專屬於我的“車輪滾滾”。這是一個車輪狀的麪餅,表面是土一般的質樸的黃色,因為被水浸泡,又濕又滑,幾次想逃脱,滑進鍋裏。

我把這最小號的“車輪”放進它的“浴湯”中。金黃色的稀米粥搭上濕滑的“車輪滾滾”,再咬上幾口酸脆的醋拌黃瓜,光是想想,就垂涎不已。

我迫不及待的把它端到院子中,老家小屋的院子還是那麼涼爽,把碗放在冰涼的石桌上,感受到夏風的微涼,趕走悶熱,驅逐煩躁。在爺爺的搖椅上坐下,木製的椅子“吱吱呀呀”的響起來,還夾雜着爺爺每晚準時收看的新聞聯播的開頭曲。愜意的感覺使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翹。咬開玉米麪製成的餅皮,濕滑而又質樸,玉米的清香和濡糯的口感讓我閉上雙眼,享受家的温暖,用心體會世界的美好。再咬一口,餅中的紅糖順勢流入口中,甜蜜,温情,在舌尖上一蕩,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就向全身漫延開來,喚醒刺激每一個味蕾,這或許就是家的味道吧!

來到北京後,吃過的美食越來越多,卻總也忘不了“車輪滾滾”的味道,它質樸,清香,甘甜,糯滑,感動着我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它的結構正如我可愛的小家,外表質樸,平凡,散發着淡雅純潔的香,但內裏卻火熱甜蜜,每一個家中的成員都互相愛着對方,親密無間。車輪滾滾,紅紅火火的滾向未來。

舌尖上的家作文10

小時候的我愛幻想,總覺得奶奶是天上下凡的食神,是我舌尖上的家。——題記

記憶中,奶奶是個勤勞能幹的人。總穿着一件大紅的棉襖,頭上的青絲中藏着幾根銀髮。她的手像大多數老人的手一樣,佈滿了溝壑,青筋鼓起,交錯縱橫。但就是這雙平凡的手,卻打造出繞樑三日香氣不散的美味。奶奶最拿手的絕活就是拉麪。在她靈巧的雙手下,那滯笨沉重的麪糰很快地就變成了一根苗條的麪條。只見奶奶將那麪條對摺,拉長,再對摺,拉長……等到麪條到一定細,一定長時,就將拉麪下鍋。接着她用筷子在水中攪動,使面均勻地受熱。最後,在加了一次涼水又煮開後,就把麪條盛出,撒上早準備好的小料,澆上醋,再用麪條湯一衝,那一碗麪條就大功告成了。

熱氣騰騰的面,細看上去,沒什麼特別,色彩不夠誘人,有的只是雪白的麪條和星星點點深色的小料。可麪條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面的香味就溢滿齒間,醇厚濃郁,那麪條可真是爽滑勁道。麪條已下肚,卻還是齒頰留香,輕輕抿一口湯,那湯也是美味,小料若多些,就太沉重,少些就有些輕薄,就像深寺裏悟道的禪師一樣,不求豪華貴重,只講圓虛寧淨,重心平穩。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碗麪條火速下肚。奶奶在一旁見我吃得歡,笑吟吟地説:“好吃嗎?”“好吃。”我從嘴邊擠出兩個字來,又投入到享受中。童年,似乎也在那瀰漫的香氣中化開了。

後來長大了,學業重,回家看奶奶的機會也少了。但我忘不了那碗拉麪,忘不了舌尖上的家。每每經過拉麪館,我都要小試一碗,可那拉麪總沒有奶奶做得好吃,似乎少了什麼味道。

今年回家時,奶奶迎我進門。我突然發覺奶奶老了。她不再像以前一樣忙東忙西,而是總坐在電視機前消磨時光。她的背已不再直挺,眼中的那份光彩也暗去了。我不禁百感交集,輕輕地問道:“奶奶,您能再給做一碗拉麪嗎?”聽了這句話,奶奶眼中閃過火花,背似乎也挺直了一點。“好!”奶奶的回答堅定有力。隨後緩緩地走進廚房,我也一步跟了上去。

和麪,燒水,拉麪,下鍋,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熟悉。在氤氲的水汽中,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那個小男孩,在奶奶身旁蹦來蹦去……

"吃吧。”一聲慈祥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面已下好了。我拿起筷子輕咬了一口麪條。是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我童年天天期盼的味道,我魂牽夢繞的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我一口一口地吃着。奶奶輕輕地問:“好吃嗎?”我抬起頭,看着奶奶那充滿着寵溺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説:“好吃!”我想我終於明白了奶奶拉麪的祕訣——愛。奶奶的每一碗麪條都凝聚着她對我的愛。同樣,我之所以牢記着這碗麪,也是因為愛,因為我對奶奶的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w81o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