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基層反映 >

基層反映:電動自行車“野蠻”充電安全隱患大亟須綜合治理

基層反映:電動自行車“野蠻”充電安全隱患大亟須綜合治理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電動自行車“野蠻”充電安全隱患大亟須綜合治理》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電動自行車“野蠻”充電安全隱患大亟須綜合治理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成為城鄉居民重要代步工具,充電問題也成為困擾使用者的難題。以蘇州市為例,國網蘇州供電公司近期問卷調查顯示,蘇州市現有電動自行車750萬輛,64.83%的用户表示住宅區沒有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場所,存在停車難、充電難問題。而在用户充電方式和電動自行車不規範行為調查中,61.35%的用户表示從家中拉線充電,79.58%用户在樓梯間(門洞口)、樓層樓道和電梯前室內停放、充電,僅有17.91%的用户在集中充電區充電。電動自行車充電亂象頻生,由此導致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基層反映電動自行車充電亂象的滋生亟須綜合治理。

一是充電事故多發、危害大。遵循正常的充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然而各種“野蠻”式充電,讓電動車充電安全事故頻發。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間,電動自行車共引發火災1萬多起,致死233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事故發生時間在夜間不易察覺。據蘇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八成以上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發生在晚間20時至次日凌展5時,居民處於熟睡狀態,火災較難被及時發現和撲救。另一方面是逃生難度大,電動自行車一經燃燒,會在短短几分鐘內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濃煙,增加居民逃生難度。尤是一些居民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樓道口充電,容易堵塞火災逃生通道,造成羣死羣傷。

二是法律法規缺位,出現監管“真空”。多年來,相關部門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和規範不斷強化,但仍有諸多薄弱環節“久治不愈”,致使“失控的”電動自行車“任性奔跑”。一方面是針對電動車充電管理的立法缺失。當前多數地市沒有出台針對電動車充電管理的法律法規,電動自行車充電管理處於“消防管不着,物業無力管”的半無序狀態。以蘇州市為例,據國網江蘇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兼蘇州供電公司總經理陳宏鍾反映,個別地區發佈相關安全須知,禁止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建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等地充電,但這些規章側重於宣傳教育,對違規充電行為的檢查與處罰沒有進行法律界定,不能形成有效制約。另一方面是管控不力,出現監管“真空”。據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營銷部用電檢查專員張曉明介紹,電動自行車監管涉及工商、交通、公安、社區等多個部門,責任劃分不明確,容易出現操作真空。

三是車輛質控缺失。今年7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發佈,補充和完善了電動自行車防火、阻燃、充電器保護等方面要求。然而,廠家擅自降低質量標準、使用劣質電線、零部件採用易燃可燃材料等違規現象依然突出。以温州市為例,據2017年10月温州都市報報道,位於市區廣化橋路五侖頭嘉苑的徐先生家發生電動車電池爆炸,其姐花費3900多元從淘寶為徐先生購買一款名為2017款普哈雷踏板電動車代步用,一個星期後,由於小區樓下沒有電源充電,便將電池拆下拿到客廳充電,不料凌晨6時40分電池發生爆炸。目前電池已寄回原廠。此外,部分廠家囿於成本問題,沒有設置專門售後服務機構,電動自行車私自改裝隨意維修等隱惠長期存在。

四是充電配套設施缺乏或不符需求。一方面是缺少規劃導致設施不足。“早期老舊住宅區規劃設計佈局不合理,沒有留置或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專用區域和設施。另一方面是惠民設施“不惠民”遭到閒置。在新建小區,電動車集中充電場所通過對外租賃或者刷卡取出方式供居民使用,但由於一些充電場所容量不足、價格偏高、距離較遠等原因,用户不願意充,於是出現了“一邊是充電車庫閒置不用,一邊是私拉電線違規充電”現象。以杭州市為例,接市民反映,小區內電動車充電費用過高,價格由物業隨意定價。杭州網議事廳記者通過走訪發現,目前杭州各個小區、商務樓的電動車充電收費定價標準不一,安裝主體也各有不同,比如,蘭桂花園投幣1元充電4小時,充電設備較陳舊;耀江文欣大廈1元充電3小時,較小區價格略高;修理店快充,1元充電10分鐘,但損傷電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jiceng/oj1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