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多篇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多篇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產業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基礎工作薄弱,民族文化專業人才匱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為了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為市委、市政府發展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提供決策參考,根據市政協xx年度工作要點,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部分鄉鎮,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產業現狀

(一)文化市場的發展

民俗、歌舞、音樂、器樂、工藝、美術、書法培訓市場: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多次舉辦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訓班,全市不少幹部、職工、居民、賓館服務員都會唱民歌、跳土家舞;勞動部門從xx年以來,開始培訓繡工達3000人次以上;永紅音樂教學中心,長江琴行常年開設鋼琴、電子琴等器樂和藝術表演培訓,楊名貴的國畫、陳煥祥的書法培訓等,為我市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二)民族文藝演藝業。我市民族文化活動異常活躍。一方面,南劇團發揮了民族文藝骨幹的作用,年均下鄉演出100場,為部門接待演出30場以上;另一方面,業餘文藝演出團體大量湧現,市城有百荷花、夕陽紅、祥和、紅玫瑰、龍騰、誠信等10多個民族藝術團體。大路壩等3個鄉鎮均建有業餘文藝演出隊,官壩村還建立了一支苗寨農民演出隊。全市農村還有許多道師班子,他們亦文亦農,逢白會演出。

(三)根藝、石雕、盆景業。我縣的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湧現一批像李永強、何平等藝術創作骨幹,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後榮獲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審定的高級根藝美術師職稱。周功福、魏長恩、李永強的根藝業績已入編《中國根藝美術家辭典》等大型辭書,楊隆林等6件作品入編《中國民間藝術通鑑》,謝先華的石雕龍船調,獲昆明國際藝術節銅獎。我市工藝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8個地區。高樂山鎮肖軍的福,單件出價20萬元仍不願脱手。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萬件,從業人員1000餘人,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

(四)民族民間工藝業

土家繡花鞋。全市規模較大的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幺妹子十家繡坊、田大姐民族刺繡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繡品等五家刺繡企業,註冊資金800萬元,繡工從業人數達到xx人左右,年產繡花鞋等產品20萬件,產值過1000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德國、法國等地。尤其是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武陵山邊區最具實力的專業刺繡公司。

油茶湯、神豆腐、咂酒。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獨特的歷史飲食習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湯、吃神豆腐、飲咂酒,不僅食用方式獨特,其製作工藝也很講究。我市的許多賓館、酒樓,把油茶湯、神豆腐、咂酒作為特色菜餚和美酒佳釀來招待客人和貴賓。忠堡168工廠生產的油茶湯已進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銷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邊市場廣為暢銷,咂酒被指定為接待用酒。

我市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品牌開發、民族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傳承,使我市的南劇、地盤子、板凳龍、嗩吶、幹龍船等重點民間藝術,已成為我市的文化品牌。還推出了民間嗩吶節、中國梨樹文化節、鄉村民間民族文化藝術節等文化品牌。為外界熟悉我市,瞭解我市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六)民族文化與現代傳媒。近年來,我市拍攝了電影《叢林無邊》,編排了大型南劇《女兒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政協文史委編纂了《民族文史》系列,民宗局編纂了民族文化叢書系列,文體局開辦了《唐崖》期刊,登載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歌謠、樂器、對聯等,為開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一)概念不清,認識不足。一是對文化產業的社會屬性概念不清,把文化產業列入意識形態範疇;二是對文化產業的管理屬性概念不清,習慣於把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混淆起來,認為民族文化產業是文化部門或民族宗教部門的事,有的甚至認為民族文化是落後的東西;三是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概念不清,文化產業還遊離於市場以外。黨的xx大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從概念上進行了明確的區分,文化事業帶有濃厚的公益性色彩,其發展是靠財政投入和社會捐贈來支撐,而文化產業是靠創造文化產品和提供服務為主要特徵,以市場營銷為手段,在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具有意識形態和商品的雙重屬性。1985年,我國正式把文學藝術列入第三產業,旅遊文化、演藝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已成為現代消費時尚,成了名富其實的文化產業。但由於對發展文化產業存在着認識上的偏差,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滯後。在傳承、挖掘、整理和開發過程中,降低了民族文化的純度,有的甚至嚴重缺失,出現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局面。

(二)規模偏小,產品不精。我市民族文化產業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初具規模的刺繡業,根藝、石雕、盆景業,演藝業,娛樂業等,有的產品精度不夠、規模偏小,有的產品打不開市場,有的佔領了市場又將失去。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和開發方面沒有找好結合點,產品缺乏展示平台,市場侷限於內銷轉外送。小村的花揹簍系列,沒有規模,面臨着失傳的危險。此外,其它的民族文化產品,星星點點,沒有走向市場,更談不上佔領市場。

(三)旅遊與文化剝離,融合不夠。我市的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缺乏文化包裝,雖有幾首民歌供遊客欣賞,但檔次不高;官壩土苗風情園雖有院校在規劃,但文化底藴不足;唐崖土司皇城遺址,雖文化底藴厚重,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不但挖掘不夠,連塊招牌都沒有,更談不上與文化融合;青靈山公園氣勢磅礴,景區羣山起舞,但缺乏準確的定位建設和文化包裝。其它文物、遺址、景點,沒有系統地連接,沒有充分發揮其旅遊價值。

(四)非物質文化挖掘不深,文化產業開發不夠。我市土苗文化底藴豐厚,但縣城缺乏人文底藴展現。秦國鏞父子創建了中國第一所航校並首任校長、首次在自己領空飛行、首次航線飛行、首次單機遠航、首次夜航、首次空襲、首次擊落日軍飛機七個第一!其子秦家柱有淞滬神鷹之稱!這些都只能在民族文學叢書中看見。秦雲龍,晚清賢吏。在擔任四川會理知州期間,息兵戎、賜鹽帛,大力推行親藏近彝德政而有功於朝廷,多次受皇帝嘉獎和封賞,他還將貴為宮廷音樂的揚琴曲輾轉帶回家鄉,歷經藝人不斷融合成地方曲藝品種。xx年,以恩施揚琴曲為名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錄;秦子文,晚清著名中醫。所著《玲瓏醫鑑》一書分8本,共35萬字,有較高的醫學價值。在失傳半個世紀後,在來鳳偶然發現,由國家中醫古蹟出版社整理出版。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有的已經被別人利用。

(五)保護機制缺失,法規不完備。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缺失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一是市場機制不健全。從市場的主體看,一部分文化企事業還遊離於市場經濟體制以外。從配置上看,主要依靠行政,市場發揮不充分等;二是市場主體力量單薄,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在文化產業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錯位,造成了誰都在管、誰都沒管的問題;四是人才沒有得到很好的鼓勵、保護和利用,外地人才沒有資金引進,傳統的工藝、藝術得不到傳承甚至流失,形成了自生自滅的民族文化產業。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領導,建立機制。全市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大力營造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氛圍,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把財政扶持、税收優惠、市場準入、工商和價格管理、土地使用、資產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政策落實到位。市政府成立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工作專班,組織起草《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落實鄂發[xx]7號文件的《實施細則》,用政策法規來調節和保護文化產業,解決文化產業投入機制和藝人保護機制問題。在投入方面,建立起政府投入、金融信貸、民間融資、個人出資、企業籌資等多元投資方式;在人才保護方面,既要重用和培養鄉土人才,又要捨得資金引進優秀人才,對創作、編導、表演藝人、民間民俗藝術傳人、手工藝人等要建檔立卡,納入人事、勞動、文化部門管理,建立政府獎勵制度,建立民族文化挖掘、保護和研究的民間組織。為加快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資金保障和人才保證。

(二)科學規劃,搞好保護與開發。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開發規劃。本着輕重緩急的原則,條件成熟的先期開發,基礎工作欠缺的緩後開發,科學制定民族文化開發規劃,循序漸進地做好民族文化產業開發工作,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做大做強民族文化產業緊密地結合起來。二是重點做好民族文化旅遊產品、民族文化藝術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開發的規劃。在旅遊開發方面,要先期開發坪壩營、官壩和尖山土司皇城。坪壩營風景遊在完成基礎設施和索道建設後,要考慮民族文化對旅遊的包裝規劃和人才培訓規劃;官壩土苗風情遊,則應嚴格按照院校的設計方案實施;唐崖土司皇城名勝遊,應對土司皇城原貌進行勾劃,使之原始輪廓清晰可見,規劃佈局相應配套的文化服務、餐飲服務;在民族工藝產品開發方面,首先要做好優勢民族工藝產品的開發規劃,我縣的民族刺繡業已初具規模,應制訂精品標準和新產品開發方案;根藝、石雕、盆景開發,要搞好傳承與開發方案,做到傳承與開發相結合,最大可能地做成集團產業,對零星的文化產品要做好划行歸市工作,避免雜亂零散缺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開發方面,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充分挖掘、整理和開發,如擺手舞、敬酒歌、唱孝歌、哭嫁歌、薅草鑼鼓、嗩吶曲調、幹龍船、民間曲藝曲掘、整理、對模的有傳媒娛樂等的高級根藝美術師、根藝美術師職等,能開發的要開發,能搬上舞台的要儘量搬上舞台,也可以組織專家進行現代嫁接後搬上舞台。三是要重點扶持和培育文化產業培訓市場,努力培養劇本創作、編導、表演、器樂、書法、美術等藝術人才。四是要妥善管理已發現和已收集的文物,把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物,用圖片、音像或實物展示出來,讓遊客欣賞。五是對已開發或一時開發不了的民族民間文化,要建立民間民俗文化資源電子信息資料庫,用錄音、錄相、攝影、文字紀錄的形式建檔立卡,積極做好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三)旅遊搭台,文化唱戲。我市旅遊業的開發,要學習和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像麗江的《麗水金沙》、長陽的《巴山舞》、利川的《夷水麗川》那樣,充分挖掘民風民俗文化,打造大型民族歌舞。特別是與我們條件相似的利川,他們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夷水麗川》,把土苗風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舞台與觀眾席相連,觀眾與演員互動,不看遺憾,看了震撼!發展旅遊業,要把民族服飾、民族曲藝曲族小調飾、地方名吃、功經驗,像雲南麗江、本省五、民族器樂、民族工藝、民族小吃等搬到景區,讓遊客有看有玩、有聽有吃,把人文景觀、民風民俗同旅遊緊密地結合起來!景區要有一台大型民族歌舞、一首主題歌、一組民風民俗曲藝表演、一排民族工藝品展銷廳和供遊人休閒享受的茶樓茶藝、民間小吃等,這種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旅遊才能夠打開市場,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發揮名人效應,用歷史點綴城市。我市人文厚重,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稱,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民族文化絢麗多姿,培育了温朝鐘、秦國鏞、秦家柱、秦雲龍、馮子恭、王雲龍、秦子文等一批傑出的歷史人物,把他們的歷史事蹟進行充分挖掘、整理、編入導遊詞和景點簡介之中,在皇城廣場樹秦國鏞銅像,在步行街兩旁樹歷史名人雕像,市城一些街道用我市歷史名人命名,在他們的家鄉公路旁樹碑,將大大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底藴和知名度。

(五)以現代傳媒為載體,打造文化娛樂品牌。現代傳媒傳播快捷廣泛,喜聞樂見,適合現代視角。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民風民俗為背景,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民間傳説、民間故事、民族歌舞為主要內容,組織專家編寫劇本,開展文藝創作,拍攝電影、電視劇、製作幻燈、光碟,發展文化傳媒娛樂產業。民族文化要主動融合現代傳媒文化、大眾文化和身體文化,嫁接現代傳媒並注入現代元素,促進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繁榮。我市重點要把南劇、嗩吶、地盤子打造成為精品,搬上銀幕或舞台。用演藝業、影視業包裝民族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打造現代文娛品牌。如麗江的《茶麻古道》、湘西的《烏龍山剿匪記》、長陽的《巴山舞》、利川的《龍船調》等,不但發展和壯大了本地區的文化產業,還為宣傳本地區、擴大本地區的知名度,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也要用現代傳媒宣傳唐崖,用電影電視推介唐崖,用民族歌舞展示唐崖,不斷壯大和發展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

【第2篇】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着加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我市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逐年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羣眾文化需求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產業初具規模

2、產業結構逐步改善

從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看,我市文化產業結構漸趨合理,文化產業核心層的分量明顯突出。據2022年普查,合肥市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增加值之比為60.5:9.0:30.5,直接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服務業佔絕對主導地位(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各行業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0.99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為69.5%,比上年增長26%;提供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相關文化服務業(文化產業的相關層)增長明顯較快,各行業實現增加值13.64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5%,比上年增長38%。合肥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核心層文化產業,在全省文化產業中所佔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領優勢明顯。

3、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4、文化事業持續發展

5、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近年來,我市文化體制改革相繼推出一系列舉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進一步理順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現了政企、政事分開,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得到切實轉變;二是完成了宣傳文化系統5家經營性事業單位的事轉企改革和四家電影放映單位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啟動了文博圖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專業藝術院團目前正按照出人、齣戲、出效益的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這些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產業發

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機構有待加強和理順

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專門的、統抓統管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致使一些政策和項目的落實乏力推進。從政府管理部門來説,2002年市政府機構改革,經有關部門批准,市文化局作為全市文化塊面的管理機關,單獨設立了文化產業處,指導、協調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2022年文化和廣電合併後,取消了獨立的文化產業處及相應的編制和財政經費,相關工作納入局科技處(文化產業處),在處室工作職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廣電局科技處工作職責,涉及到文化產業的職能大大削弱,和現在各級領導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及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極不相稱。

2、文化產業總量和比重偏低

3、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

4、文化產業和產品存在特色危機

合肥的歷史文化底藴深厚,科教人才資源豐富,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已成為合肥名片。同時,作為省會城市,合肥還有着融匯安徽各地文化的優勢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的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6、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是奪取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勝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二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他們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我市的文化經營人才屈指可數。

三、發展我市文化產業的建議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説,沒有文化的發展繁榮,就難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就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

2、設立專門機構,推動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協調不了各種關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合肥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可參照蕪湖的經驗,定期召開協調會和企業家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在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

3、修訂完善規劃,紮實有力推進

我市的文化產業規劃目前還停留在行業規劃和部門規劃層面,缺乏權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建議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中,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全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合理佈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由市委、市政府來推動落實,用規委會、土委會的工作力度來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4、培育龍頭骨幹,做大做強文化企業

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建議政府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如櫻藝緣動漫、綜藝、音谷(與中科院聲學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羣的好項目,通過出台土地、税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將其打造為上市公司,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二是對一些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例如三個專業演出團體,如果還在國字號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須轉變思想和機制,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5、實施大項目戰略,發揮項目帶動作用

強化項目帶動,發揮大項目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是藉助外力,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户合肥,有重點地打造象蕪湖方特這樣的產業航空母艦;二是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定向招商。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閒一條街;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藴的類似於合鋼這樣的老企業,其所閒置的部分廠房,可以作為合肥早期工業文明遺址保留下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文化產業開發,改造成為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等等。可採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強後,再退出方式,如無錫尚德公司那樣,政府投入的資金可以逐步退出。這部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支持新的企業發展。通過大項目的實施,既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也能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遊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我市應抓住2022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有力帶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6、設立專項基金,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

設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使其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骨幹文化企業的組建和發展。儘快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像城建投資公司那樣對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可多渠道籌措,一是幫助骨幹企業儘快上市融資;二是大項目、大工程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三是可以廣泛動員社會資本投資於文化產業;四是可以通過財政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成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以及風險擔保公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採取政府引導、資本運作、扶優扶強的模式,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沒有出台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外地許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蕪湖市從2022年起,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對動漫產業的獎勵。建議市政府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市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業進行税費減免;享受比工業用地更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貸融資、資產處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在人才問題上構建合理的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機制;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文化產品審批權限等方面參照先發地區做法等。

調研組認為,合肥的文化產業發展已進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機遇期,我市應像抓工業立市那樣抓文化產業,像合肥大建設那樣,狠抓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一定會有力助推我市經濟發展,也必將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着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3篇】2022文化產業調查報告

小編給大家介紹2022文化產業調查報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文化產業調查報告(1)

按照市委宣傳部關於開展全市六大重點文化產業調查的通知要求,我縣組織相關單位對六大重點文化產業進行了調查活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六大重點文化產業基本現狀

1、演藝接影視業(動漫產業)。目前只有3家,分別是影城有限公司、縣娛樂有限公司和縣娛樂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為2022年新增企業,1-9月主營收入300萬元。娛樂有限公司1-9月主營收入4200萬元,縣娛樂有限公司1-9月主營收入4500萬元。演藝接影視業總的主營收入為9000萬元。

2、傳媒業。傳媒業共有企業12家。基本是經營文化傳媒、廣告裝飾的企業。2022年主營收入為39200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31664萬元。

3、文化旅遊業。文化旅遊業只有1家企業。即實業有限公司,2022年主營收入為5331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4310萬元。

4、印刷複製業。印刷複製業共有企業11家,其中縣印刷有限公司為規上企業,2022年主營收入為145197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117282萬元。印刷複製業2022年總的主營收入為221000,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178512萬元。

5、文化製造業。文化製造業共有9家企業,基本上是文體用品製造和鉛筆製造企業。其中,規上企業1家,為省縣文化用品有限分司,2022年主營收入為193770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149058萬元。文化製造業2022年總的主營收入為260179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200143萬元。

6、工藝美術業。工藝美術業企業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藝品製造和經營企業。工藝美術業2022年主營收入為32289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為24839萬元。

總體來看,全縣文化產業在我縣第三產業結構中所佔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點文化產業的總量規模仍然偏小,技術含量仍然不高,全縣文化產業總體發展還比較滯後。

二、主要問題與薄弱環節

1、文化產業發展意識還不夠強。目前,在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尚處於自發探索、各自為戰的狀況,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進行統一協調、統一指導。全縣文化產業發展尚沒有上升到一定的戰略高度,產業發展定位不夠明確,文化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平台還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夠完善。全縣有相當一部分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或被拆除、被破壞,或遭遺棄,或處於待保護、開發利用狀態,分散在各地單個的文化旅遊景點沒有連成線,形成片,串成鏈,導致了文化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2、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縣的文化企業大多為個體私營企業,文化產業總體規模小,檔次低,全縣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的比例過小,大型骨幹龍頭文化企業缺乏,沒有形成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羣。文化產品創新能力不強,文化產品質量檔次、技術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不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

3、文化產業人才無法滿足文化產業發展形勢的需要。文化產業經營、策劃、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遠遠滿足不了文化產業領域高科技迅速發展和現代化管理的需要,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擔任正副組長並由文廣、出版、發改、財政、統計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編制文化產業長期發展規劃,每年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建立健全落實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的工作機制和目標責任制。

2、落實國家文化產業税收扶持政策。要加緊研究出台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扶持等各類政策,落實國家文化產業税收扶持政策。一是落實税金減免政策。對宣傳文化事業單位興辦的獨立核算的企業經營單位,支出納税確有困難的,經税務部門批准,減徵或免徵所得税;在一定的時間內免除演出、廣播電視等行業的企業所得税。二是税利返還政策,即部分或全部返回納税人上繳的税金和利潤給納税人或上級主管部門,用於發展文化產業。三是差別税率政策,即對不同種類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實行不同的税率,盈徵虧補。實行傾斜的金融信貸政策。實行包括低息、無息、貼息等資助性信貸優惠政策,扶持文化原創和文化生產資料、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和更新。

3、實行多渠道投入的政策。按照《文化部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要求,放寬文化產業市場準入條件,鼓勵、支持並吸引非公有制經濟資金更多地投入文化產業領域,引導非公有經濟投資、參與文化產業經營,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4、加大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力度。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加快培養、引進一批熟悉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業務、熟悉文化市場的文化經紀人、會展策劃等緊缺人才。允許文化要素參與分配,鼓勵優秀人才以知識資本入股企業,鼓勵優秀創作人才創作藝術精品。建立健全有利於人才脱穎而出、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機制和環境,使各類文化產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

2022文化產業調查報告(2)

文化廳組織開展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動新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體的調研活動,現就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目前已被世界公認為朝陽產業,新興產業,低碳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可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在推動經濟增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創新能力,增強國家、地區和城市綜合競爭力上起着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列入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既體現了中央對文化建設的深謀遠慮和遠見卓識,也是對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這一重要論斷的進一步闡釋。

當前,屬文化系統管理領域的文化產業有演藝、動漫、文化娛樂、遊戲、文化旅遊、藝術品、工藝美術、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業等十一類。2022年,我區共有各類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5556個,從業人員20445人,文化產業總產出13.46億元,從行業分佈來看,文化娛樂休閒服務業佔絕對比重,佔機構總數的97%。

近年來,隨着國家和自治區對發展文化產業日益重視,新疆文化產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仍處於探索培育階段。

(一)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有待轉化為產業優勢。

新疆古稱西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東西方文明交流薈萃地;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與多種宗教並存的地方,文化底藴豐厚,文化資源豐富,文物遺存眾多, 但受經濟、環境、人才等條件制約,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正處於起步探索階段,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有待轉化為產業優勢。

(二)文化產業規模初具,但各地州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區文化產業門類基本齊全,初步形成以傳統文化產業穩步發展、新興文化產業不斷興起為特點的產業格局。

當前,全區已構建起涵蓋以演藝、文化娛樂、遊戲、文化旅遊、工藝美術、藝術品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產業和以動漫、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業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門類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受經濟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地域、人才等因素影響,全疆各地州市的文化產業門類構建存在差距,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xx市、昌吉州、xx市相對處在全疆領先水平,伊犁州、xx區、xx區、巴州、xx區、xx區、xx區、xx市、博州均是屬於有一定發展的地州,xx區、xx區和克州則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全疆只有xx市、昌吉州、xx市和巴州成立了文化產業科,其他地州受編制影響,未成立產業科室,制約和影響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骨幹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骨幹文化企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能促進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培育與扶持骨幹文化企業的發展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目前,我區骨幹文化企業扶持與培育已初見成效,截止20xx年,我區有四家文化企業(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國際大巴扎開發有限公司、新疆卡爾羅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德威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六家動漫企業(烏魯木齊有魚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新疆達雅風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疆卡爾羅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漫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新疆華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新疆河度動漫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國家動漫企業認定。此外,自治區文化廳於20xx年啟動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評選命名工作,新疆普拉納廣告有限公司、新疆華特信息網絡有限公司、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伊犁耐菲斯沙礫畫藝術服務中心等25家企業獲得首批命名。

(四)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區各地州陸續啟動了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其中已經建成並在運營的文化產業園區有烏魯木齊七坊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新疆野馬集團古生態文化園、昌吉青湖御園等三個園區;正在建設中的文化產業園區有克拉瑪依工業遺產保護文化產業園、昌吉木壘民族傳統哈薩克刺繡文化產業園、昌吉xx市天山天池文化產業園喀什阿凡提文化產業園、阿克蘇xx縣樂器製作創業園等;已經完成初步規劃的文化產業園區有新疆文化產業園區、新疆絲綢之路大劇院文化產業園區、昌吉西域文化產業園、哈密東天山文化產業園、瑪納斯碧玉文化產業園區和伊犁xx市文化產業創意園等。

(五)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文化產業資金支持力度日益加大。

為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文化廳積極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先後與中國農業銀行新疆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新疆分行簽訂了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要求疆內各銀行積極為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扶持方面,20xx-20xx年我區文化企業累計爭取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500萬元,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250萬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文化企業資金瓶頸。

二、主要特點、好的經驗和有益啟示

(一)各級領導日益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氛圍日漸濃厚。

隨着國家和自治區對文化產業的日益重視,各級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門也將發展文化產業提上了日程。xx市明確提出打造西部文化大市的奮鬥目標,確定重點實施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工程、文化產業提升工程,打響文化烏魯木齊品牌,推動文化產業成為烏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併成立了由市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及各區(縣)為成員的xx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文化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20xx年市政府草擬了《xx市鼓勵和扶持動漫產業發展政策》、《xx市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力爭逐步建立健全烏市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伊犁州制定出台了《關於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把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工程作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並啟動了xx市文化產業創意園、察布查爾縣中國弓箭歷史文化主題公園、xx縣哈薩克草原文化產業園、xx縣現代文化產業園、特克斯大書苑創意產業園以及xx縣天馬文化產業園等6個現代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昌吉州先後邀請廈門大學和北京大學專家組,開展了《昌吉州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昌吉州文化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的編制工作,同時依託自身力量編撰《昌吉州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冊》;xx區文體廣新局起草制定了《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自治區文化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於20xx年9月由中共哈密地委辦公室下發執行;xx區增強產業意識,盤點整合文化資源,開展魅力喀什特色品牌文化活動,按照一縣一特色,一縣一品牌的要求,積極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精品舞台藝術、節慶活動和文化景區等文化品牌。xx區立足和田特色文化資源優勢,正在編制《和田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深度挖掘和打造和田特色文化。

(二)借力對口援疆,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藉助對口援疆的東風,各地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積極爭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及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活動,豐富對口援疆內容,放大援疆效應,從軟硬件入手,快速有效地為各地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活力。文化部在新疆開展了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大舞台、大展台、大講堂系列活動,讓文化援疆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廣受各族羣眾的歡迎;浙江省推出的首部文化援疆作品《少年阿凡提》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上映、新疆文化全國行情繫神州展覽在上海美術館揭幕、天山魂哈孜艾買提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故宮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在新疆博物館開幕等多場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新疆和中國內地城市的文化交流、互動。北京支援xx區,輪流安排各縣文工團赴京開展專業培訓及文化交流活動,不僅為xx區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文化輕騎兵,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經典文藝節目,為首都人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民俗風情演出,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感受到了獨具特色的新疆文化,深受兩地羣眾的廣泛好評,併成為xx市文化援疆的一項品牌活動。上海援助xx區,拍攝紀錄片《喀什四章》,並舉辦喀什文化周系列展示活動,並聯合創作了大型原創現代民族音樂劇《香妃》和史詩話劇《沙棗花香》。xx縣、xx縣、xx縣、xx縣等利用援疆資金新建了文化中心、博物館、文化館等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羣眾文化消費環境,為更好地滿足各族羣眾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互相促進,探索共同發展新模式。

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企業聯合,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文化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吐魯番歡樂盛典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與xx區歌舞團合作,由地區歌舞團提供演職人員,公司負責舞台、觀光音響等硬件設施與宣傳營銷,共同打造了一台適合吐魯番旅遊市場的大型民族歌舞演出節目《吐魯番盛典》,此台節目現已成為吐魯番旅遊的一個品牌,在拉動當地旅遊消費的同時,兩個單位也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收入,實現了文化企業與文藝院團的雙贏。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和xx區歌舞團是多年來的合作伙伴,兩家單位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優勢進行深度合作,承辦了20xx年中國環塔拉力賽汽車越野哈密賽段開閉幕式、甜蜜之都第七屆哈密瓜節開閉幕式、新疆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閉幕式,20xx年xx區春節聯歡晚會等。新疆達雅風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自治區博物館合作製作了博物館宣傳片《博物寶寶》在廣大多媒體移動平台播放,極大的擴大了博物館的影響力和免費開放信息的傳播。全疆其他文化企業也積極參與當地各種文化活動,並不斷探索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企業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經濟基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新疆作為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靠後,城鄉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較低,文化消費能力有限,而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基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組織機構缺位。文化產業是大文化的概念,文化產業輻射面廣,行業滲透性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涉及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工藝美術、旅遊等多個部門,迫切需要自治區成立領導協調各部門的領導機構,形成合力,共同發展。

(三)產業政策有待完善。隨着文化產業的發展,國家和有關部委正逐步制定和完善文化產業政策,但目前我區還沒有出台地方性、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和措施,影響和制約了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文化產業統計制度還不夠規範和完善。

雖然國家統計局已經發布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xx》,但由於我區目前的文化行業統計大多侷限於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各級行政部門直接管轄的事業單位和國有文化企業及涉及各類行政許可的部分民營文化企業,有相當部分文化企業未被納入自治區統計局的文化產業統計,使現有統計數據未能全面反映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

(五)發展文化產業意識還不夠強,還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

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不分;把經營性文化產業混同於公益性文化事業,用發展文化事業的方式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缺乏瞭解,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明確,發展方向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力不強,辦法手段不多,探索實踐不夠,還沒有形成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

(六)缺乏各類文化人才,人才隊伍建設迫切需要加強。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各族羣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文化擔負的任務和麪臨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繁重,但高素質的文化產業綜合性人才嚴重短缺,人員待遇偏低,而且存在培養力度不夠,培養與需求脱節等問題。

(七)資金嚴重缺乏。目前,我區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影響和制約了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主要針對文化企業,而文化企業行政部門,為了切實推動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大調研、制定規劃、制定政策、培育企業、推動出口、培養人才等,非常需要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

(八)骨幹企業較少。我區文化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經濟效益低,文化產業總量規模偏小,文化產業發展未形成規模。加之,由於優惠政策的缺乏,民營資本介入文化產業的動力不足,使骨幹文化企業數量較少。

(九)發展模式落後。各地發展文化產業的模式和手段較為雷同單一,沒有形成適合各地特點的,行之有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十)文化產業品牌不多,缺乏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

我區文化底藴深厚,文物遺存眾多,但是我區豐富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缺乏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品牌意識,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我區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並廣為人知的文化精品。

四、對策和建議

(一)深化思想認識,積極營造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利環境。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朝陽產業,一些管理部門包括部分領導幹部對這一產業還缺乏深入研究,建議各地認真領會中央將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重要意義,深刻認識發展文化產業在中國新一輪經濟變革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堅定發展文化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真正把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作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快形成全社會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設立專門機構,推動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條塊分割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新疆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自治區黨委或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發改委、宣傳部、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財政、税務、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在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

(三)編制全區文化產業規劃。

落實《關於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中關於編制《新疆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意見,組建規劃編制委員會,統籌協調文化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增補規劃編制專項經費,為規劃編制工作提供資金保障。統籌規劃我區文化產業發展。

(四)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目前我區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沒有出台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大部分兄弟省區都有地域性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建議自治區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區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税費減免、土地使用、信貸融資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出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專項政策,出台文化產業獎勵扶持辦法,形成門類齊全、覆蓋全行業、科學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

(五)加大文化產業統計力度。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xx)對文化及相關產業門類的規定,統計文化產業增加值及在gdp中所佔的比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將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調動各級政府、各部門對文化統計工作的積極性,規範文化產業統計工作。

(六)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

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以獨資、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興辦文化企業,壯大文化產業。形成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機制。金融部門把文化產業納入信貸範圍,對效益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開放資產抵押貸款業務。允許用房屋、設備、土地使用權、有價證券以及自籌資金達到一定比例的在建工程項目作抵押,進行貸款融資。積極穩妥地引進外資發展文化產業,把文化產業項目列入我區招商引資範圍,享受相應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加強對獲得國家級與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項目的監管力度,制定出台並嚴格執行《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建議經濟基礎好的地州可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設立地州級文化產業扶持資金。

(七)培育龍頭骨幹,做大做強文化企業。

文化產業要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建議自治區對我區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予以扶持,在全區文化企業中遴選發展前景好、綜合實力強、市場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幫助其做大做強,在信貸、政策、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充分發揮骨幹文化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以重點產業發展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支持具備上市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吸引和鼓勵民營資本投資興辦文化企業,同時鼓勵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的發展。

(八)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發揮項目帶動作用。

積極實施優勢項目與重點項目帶動戰略,按照儲存一批、規劃一批、建設一批的原則,籌劃、論證、篩選,確定各類重點產業發展項目,建立區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庫。各地州有關部門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從市場前景入手進行科學論證,推出一批適合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勢文化產業項目納入區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庫。自治區各部門在優勢項目審批、優惠政策、銀行貸款、土地使用、税收減免、配套服務、資金扶助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以重大優勢項目打造著名文化產業品牌,吸納社會資本投資優勢項目,力爭獲得國家財政、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北京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展會,推介我區重點文化品牌和文化產業項目

(九)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運作、多元參與的原則,優化產業佈局,因地制宜建設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吸納優勢特色文化企業入駐,鼓勵民族特色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園區的產業集聚和帶動輻射作用。

(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文化產品附加值。

文化品牌是包含深刻文化內涵與特色服務的名牌產品,它既是一種有形的產品,又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可以反覆轉化為物質財富。從目前成功的文化企業發展實例中,我們可觀察到品牌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核心作用,由於創立了自有品牌,即使該公司自己不直接從事生產,也能獲得豐厚的利益。我區應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研究能力和設計能力,以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提升經濟價值,以堅守質量第一、保護品牌聲譽為宗旨,從而實現文化產業價值鏈升級。通過創意設計和特色工藝,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傳統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

(十一)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文化產業是既有文化屬性,又有經濟屬性的特殊行業,文化產業要快速發展,依託的最根本資源就是人才。一方面,各地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通過學校培養、人才引進、交流培訓等多種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也可藉助對口援疆之力,藉助兄弟省區的人才和資金優勢,協助培養本地文化產業人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要讓經濟、經營管理領域的優秀人才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以利於用經濟的手段和方式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十二)鼓勵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走出去。

我區是全國邊界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邊境地區最廣的省區,邊界線長達5600多公里,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個國家接壤,形成了多個民族跨國而居的局面。他們之間語言相同、習俗相近,具有文化的共通性,為我區民族特色文化產品出口提供了可能性。藉助我區地緣和文化優勢,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開闢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將優秀的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推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利用中國亞歐博覽會這一平台,宣傳推介我區重點文化品牌與文化服務,探索我區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向中亞出口的貿易模式,開闢向西開放的文化通道。

(十三)建立文化產業行業協會。

發揮好行業協會在行業規劃、行業管理、行業標準制定、維護行業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為聯繫文化產業界的橋樑和紐帶,努力形成文化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文化行政部門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的轉變。

【第4篇】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遊文化產業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對旅遊文化產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斷提高,加快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意識不斷增強,作為旅遊目的地、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新興支柱產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旅遊產品不斷升級,區域旅遊特色逐步鮮明。全市共有成規模、較規範的旅遊景區(點)42處,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嶺為國家4a級景區,9個2a級景區,7個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a級景區和國家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以來,我市旅遊公路建設投資達到2.6億元,新建旅遊專線20條,全市旅遊公路累計達到28條,總里程達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區為中心、1小時車程為半徑、連接各大景區的旅遊公路環線網絡已經形成,極大地改善了旅遊景區通達條件和便捷程度。

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效應明顯。作為全國圍棋發源地,有着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8月,我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圍棋文化節,圍棋文化節的舉辦充分展示了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的時代風采和獨特魅力,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條件;拍攝了電視《康熙大帝》、《關中女人》、《別拿豆包不當乾糧》、《趙樹理》、《鐵血長平》、《紅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遊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間,我市促進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十一五期間,市政府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推動旅遊與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市支柱產業之一。隨後,相繼出台了《市旅遊文物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體的闡述,為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環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務業發展大綱》和《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又把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服務業18個重點領域中的重中之重來培育發展。

(二)拓寬民間融資渠道

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大力鼓勵和倡導全社會舉辦旅遊業,一是鼓勵資源型企業將旅遊業作為接替產業,由地下向地面發展。提出了一礦一業的發展思路。蘭花集團開發王莽嶺景區,三八煤礦開發珏山景區,竹林山煤礦開發蟒河景區,市煤運公司開發棋子山景區,晉煤集團王台礦開發丹朱嶺景區。二是加大文化旅遊業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引導外地和民間資金開發文化旅遊項目。河南客商孫先生投資4000萬元,承包經營柳氏民居,沁水白雲洞由個人投資開發,歷山風景區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經營,陵川縣鳳凰歡樂谷景區由北京億信通開發建設。

(四)突出重點項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務業作為四大攻堅產業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遊產業是作為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在山西省服務業18個領域1+10項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嶺作為重點項目擬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遊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項目庫時,我市14個旅遊項目,爭取全部納入該項目庫,可為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爭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對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程序的完善,完成旅遊項目的審批、核准和備案手續。截止到上半年,共審批、核准、備案旅遊項目13個,其中省審批、備案9個,為項目建設投融資打下堅實基礎。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在政府主導開發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的戰略措施下,我市旅遊產業迅猛發展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隨之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一)觀念陳舊,認識還不太到位。我市許多地方旅遊發展最缺乏的不是資源,不是資金,而是觀念。各級、各部門普遍對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以及旅遊業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尤其是缺乏對旅遊業在調整產業結構中緊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認識。

(二)宣傳促銷力度不夠。近年來,我市遊客接待人數及旅遊收入均呈較大幅度增長,但多數是來自周邊省市的遊客,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遊客和境外遊客相對較少,這就需要我們下一步在鞏固原有市場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和境外市場的宣傳促銷力度,優化遊客結構,增加旅遊收入。

(三)旅遊相關產業發展滯後。多數景區的主要收入來自門票,旅遊與文化還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沒有對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沒有培育出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相關產業,沒有形成以文化為龍頭的旅遊產業鏈。遊客在我市停留時間短,人均花費不高,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四)開發與保護的問題。我市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藴深厚,但是在對豐富的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方面,有着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部門旅遊景點的開發管理涉及到文物、旅遊、林業等多個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現象。如何妥善解決開發與保護的矛盾,還需要加大綜合協調的力度。

四、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

雖然,我市旅遊產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但總體來説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還不夠強,遊客停留時間較短,客源輸出多輸入少,景區知名度不高,難以融入山西主要旅遊線及中原旅遊經濟圈,旅遊文化產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還有很大的潛力。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包括王莽嶺、圍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觀掛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錫崖溝。全市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之最險要處,由高低錯落的五十多個山峯組成,是太行山風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遊風景區,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山西動植物資源寶庫之美譽;珏山風景區,則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而大峽谷則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遺產。近年來,我省初步形成了晉北佛教文化、晉中晉商文化、晉南黃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遊區為主的旅遊業發展格局。其中,尤以晉商文化的迅速崛起為典型代表。與全省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旅遊業發展特點相比,風光獨特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獨樹一幟,恰好彌補了全省旅遊資源的缺憾和不足。據專家論證:旅遊必然成為全省繼三大文化旅遊品牌之後,以自然風光獨佔鰲頭、沁河古城堡獨具特色的第四大旅遊區。

其次,擁有客源市場優勢。與中原一大批諸如鄭州、洛陽、新鄉、安陽、焦作等具有極大潛在客源羣體的大中城市緊相毗鄰;第三,擁有旅遊交通環境優勢。已擁有或即將擁有侯月鐵路、鄭太鐵路和晉焦高速公路、晉長高速公路、晉侯高速公路、晉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遊交通設施。

第三、發展旅遊業時不我待。河南已經搶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資源,做成了知名景點。我市必須奮起直追,加大發展服務業力度。近年來,河南省旅遊業的發展,尤其是周邊地區如焦作、濟源、洛陽、開封等市的旅遊業迅猛成形有目共睹。這些城市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自然類風光景觀的迅速崛起。雲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仔細分析,這些自然類旅遊品牌的景觀主體絕大多數在境內。而的自然風光絕不遜色於她們,豐厚的人文景觀更具市場吸引力。為此我們將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風情為靈魂,以青蓮寺、炎帝文化、長平古戰場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羣為文化內涵,以棋子山、王莽嶺、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峽谷為舞台,打造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品牌。爭創出我省繼三大文化旅遊品牌之後,以自然風光獨佔鰲頭的第四張王牌,構建旅遊業美好的明天。

五、幾點建議

根據我市旅遊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和潛力,我們認為,在今後要進一步加大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旅遊文化產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來抓,在規劃土地、税收、財政等方面給於大力支持。

(二)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要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資金扶持,一是根據財力狀況和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逐年適當增加投入,引導旅遊文化產業的品牌培育、項目示範等。二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遊文化發展基金,作為導向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遊文化產業的貸款貼息,扶持重點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和帶動社會資金注入。

(三)找準旅遊文化業的着力點。旅遊的本質就是文化探尋、文化消費和文化享受。謀劃和培育我市旅遊文化產業,必須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找準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着力點,學習借鑑其他省、市旅遊區好的做法,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把文化的導入作為旅遊精品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開發富有濃郁地方特色、風情的文化旅遊產品。加強文物保護和對非物質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扶持文化創意羣體和經紀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戲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態融入旅遊開發建設中。

(四)創新旅遊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內涵,體現地方鮮明特色,千方百計把神奇太行經典的旅遊品牌打響叫亮。近年來,在旅遊品牌的培育和宣傳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晉北宗教文化、晉中晉商文化、晉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遊區。但沒有太行山這一塊,不能不説是缺憾,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經典的旅遊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遊區神奇文化旅遊區的目標邁進。

【第5篇】*縣文化產業市場發展調查報告

根據縣委辦的安排,最近,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體、廣電、教育、工商聯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體制現狀和文化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現有國辦文化事業單位18個,在職職工105人。即:我縣文化館、我縣圖書館、我縣電影管理站、我縣廣播電視局和14個鄉(鎮)的文化廣電工作站。

有文藝表演單位1個,有表演職員50人,即: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職工藝術團。有文化企業2個,有職工36人。

即:我縣新華書店、我縣電影公司。國營、集體、股份制和民營個私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232個,從業人員達800多人。

其中:國營、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4個。即:我縣福利公司創辦的“雲福樓歌廳”(茶室),我縣瀾滄江大酒店創辦的“水樂宮歌廳”(茶室),我縣畜牧局、縣農行創辦的“雲中雲歌廳”(茶室),雲南糖業集團幸福分公司創辦的“我縣印刷廠”。

民營個私企業創辦的綜合遊樂場所、歌舞廳、卡拉ok廳、音樂茶座、電玩室有70個,印刷廠2個,打字複印室16個,音像製品出租、零售65個,書報刊出租、零售12個,藝術攝影15個,藝術培訓3個,工藝美術裝璜16個,電影放映9個,互聯網上網服務20個。這些文化經營項目為豐富和活躍全縣廣大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税源、廣開財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我縣文化市場的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也無法與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相媲美,更無法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數量多,但由於起步晚,經濟相對滯後,缺乏具有強大實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經營單位沒有形成產業化運作,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戰略和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對文化的產業屬性認識不清,對文化的產業化存在錯誤的認識,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過分強調。

因此,沒有把文化真正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種觀念導致文化產業的政策長期處於搖擺之中,而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產業,如果沒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難獲得長遠發展。同時,文化市場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頭管理,無利益沒人管理,文化法規側重於規範、控制,強調“禁止性”、“懲罰性”,缺乏鼓勵發展文化產業的條款。

【第6篇】縣文化產業市場發展調查報告

根據縣委辦的安排,最近,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體、廣電、教育、工商聯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體制現狀和文化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現有國辦文化事業單位18個,在職職工105人。即:我縣文化館、我縣圖書館、我縣電影管理站、我縣廣播電視局和14個鄉(鎮)的文化廣電工作站。有文藝表演單位1個,有表演職員50人,即: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職工藝術團。有文化企業2個,有職工36人。即:我縣新華書店、我縣電影公司。國營、集體、股份制和民營個私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232個,從業人員達800多人。其中:國營、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4個。即:我縣福利公司創辦的“雲福樓歌廳”(茶室),我縣瀾滄江大酒店創辦的“水樂宮歌廳”(茶室),我縣畜牧局、縣農行創辦的“雲中雲歌廳”(茶室),雲南糖業集團幸福分公司創辦的“我縣印刷廠”。民營個私企業創辦的綜合遊樂場所、歌舞廳、卡拉ok廳、音樂茶座、電玩室有70個,印刷廠2個,打字複印室16個,音像製品出租、零售65個,書報刊出租、零售12個,藝術攝影15個,藝術培訓3個,工藝美術裝璜16個,電影放映9個,互聯網上網服務20個。這些文化經營項目為豐富和活躍全縣廣大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税源、廣開財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我縣文化市場的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也無法與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相媲美,更無法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數量多,但由於起步晚,經濟相對滯後,缺乏具有強大實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經營單位沒有形成產業化運作,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戰略和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對文化的產業屬性認識不清,對文化的產業化存在錯誤的認識,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過分強調。因此,沒有把文化真正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種觀念導致文化產業的政策長期處於搖擺之中,而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產業,如果沒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難獲得長遠發展。同時,文化市場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頭管理,無利益沒人管理,文化法規側重於規範、控制,強調“禁止性”、“懲罰性”,缺乏鼓勵發展文化產業的條款。 (二)文化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產業佈局不合理。到目前為止,我縣還沒有正式規劃的娛樂區域或文化產業區域,市場相對分散零亂,文化產業發展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上規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絕大部分經營項目規模小,市場整體檔次不高,許多經營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經營項目單一,消費者光顧少,導致經營情況差,時開時停,造成了文化資源極大的浪費。 (三)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嚴重滯後,財政投入力度不大,國辦文化沒有起到主導地位。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的辦法不多,金融政策與資本市場的支持不夠,文化企業形不成規模,文化基礎設施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缺乏各類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文化產業是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產業。文化生產的鉅額投資以及文化產品銷售的不確定性,一般經營者很難把握。因此,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高素質的經營管理、策劃、營銷等人才。目前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從業人員主要來自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個體經營人員,缺乏專業化人才,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五)文化市場經營秩序還有待於規範。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個重要標誌。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文化市場混亂的狀況已有好轉,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變,表現在:一是演出市場發育不健全,低層次、低質量的演出多,擾亂了演出市場秩序;二是保護知識產權力度不大,盜版書刊、盜版音像製品、盜版軟件屢禁不絕,嚴重衝擊了正版書刊、正版音像製品、正版軟件的經營秩序,扼殺了原創精神;三是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現象未得到徹底的治理;四是少數文化經營單位違法經營現象突出,娛樂場所超時經營現象嚴重存在,造成了不正當競爭。 (六)居民文化消費主導地位尚未確立,社會平均文化消費水平偏低,拉動作用不大,也嚴重製約了我縣文化產業的發展。 (七)廣播電視設備陳舊,網絡混亂,有線電視覆蓋率底,內部體制不合理。 三、對策建議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的總稱,它與經濟、政治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並以巨大的作用推動或阻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我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羣眾生活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文化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擴大,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為我縣發展文化產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文化產業要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立足現實、順應潮流,以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藝術生產自身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文化資源的基礎作用,充分發揮我縣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有效整合各類文化資源,以文化娛樂業、新聞出版業、廣播影視業、音像業、美術裝璜業、廣告宣傳、網絡文化及計算機服務、旅遊文化為主題或核心行業,着力培育文化產業特色品牌,重點扶持主導文化產業,構建國辦文化為主導,多種結構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採取縣辦好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圖書館、電影管理站、廣播電視事業及鄉(鎮)辦好文化站的同時,加大事業單位的投入,按現行編制、現行財政供給經費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自收自支編制,增編後擴大文化經營項目,實行自收自支,逐步實現全縣每個文化事業單位創辦1至2個文化項目。此外吸引社會資金創辦文化企業,把大量的文化經營項目交由社會承擔。通過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帶動、龍頭企業帶動,實現我縣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做到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產業規模和競爭力不斷加強,逐步將我縣建設成為文化創新能力強、文化傳播範圍廣、文化產業程度高、文化消費市場活躍,

具有鮮明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重要基地,使文化產業成為我縣國民經濟的支持產業。要實現以上目標,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制訂並落實有利於文化發展的政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文化產業在我縣是一個新興產業,又是一個特殊產業,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來支持它的發展,要儘快制定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組織政策、投資融資政策、財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勵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規覆蓋文化產業的主要領域。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文化體制的所有制結構,儘快制定鼓勵非文化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產業的政策。要明確文化開放領域的市場準入標準,准入程序及管理監督辦法,降低文化產業准入的門檻。 (二)加強總體發展戰略、科學規劃、循序漸進。要在保證黨委總攬全局和最後決策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政府部門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組織、管理、協調、引導等功能。計劃部門要會同文化部門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協調和領導,要在制定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各個門類的專項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發展的行業門類項目,形成文化產業的中長期整體發展綱要和規劃,完成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整體設計。發展綱要和規劃要具有前瞻性、戰略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產業的保護以及如何與國際接軌等。 (三)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文化投資的總量和規模是決定文化增長的最基本因素,一個時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僅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機構,而且決定文化對經濟作用的大小,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肯定包括文化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文化產業必然也在開發範圍之中,要拓展投融資金渠道,為文化產業的迅速擴張提供資金支持。資金投入不足,是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在當前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形式下,應該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吸收業外資金和社會資金創辦文化產業,採取支持國有非文化企業興辦文化項目,吸引股份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產業的多元投資,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格局,為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還可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規定,充分利用項目合作的形式,積極嘗試在硬件設施建設、技術更新改造等領域引進外資,共同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實施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戰略。文化產業與任何產業一樣,有一個逐步發展的漸進過程。文化產品也有一個從開發期到上升期到興盛期,然後逐步衰弱的過程。既要研製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也要培育、開發廣大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由於文化消費者的經濟狀況、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傳統的不同,發展文化產業也應該多樣化、多層次,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即要實施集團戰略、名牌戰略,又要實施多路出擊,充分佔領市場的戰略,當前存在的一個突出現象是鄉(鎮)文化生活貧乏,與縣城反差極大,這也可以稱為一種“文化二元結構”。農村的看戲難、看書難、看電影難,沒有文化娛樂設施等問題,説明農村有一個潛力極大的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所以,應該瞄準這一市場,用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贏得巨大的消費羣體,把產業做強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構築人才高地。我縣文化產業能否快速發展,成為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歸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文化產業要發展,就必須造就一大批既有開拓能力又有經營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場,善於運作企業的文化經營者。從目前我縣情況看,當務之急是營造一個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經紀人不斷脱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儘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文化經紀人隊伍。 (六)加強管理,依法行政,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文化市場管理要借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大改革力度,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實現從“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真正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黨的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宏觀管理體制。要以行業管理為主,通過各種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利用價格機制、税收機制、信貸機制和收入機制的調節作用,理順文化市場運作,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要壓縮行政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文化產業行業協會,逐步將一些不適合由政府行使的職能交給行業協會,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維護行業權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o5qwe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