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促進文化發展和繁榮的動力。縱覽當今發展形勢,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型文化業態層出不窮,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日益密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區位優越、資源豐富。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充分依託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文化惠民、產業富民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市場產業主體日益壯大。近年來,**區加強文化產業的孵化、引進力度,着力推進文化強區建設,指導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規上文化產業21家(其中文化用品生產企業15家,文化信息傳輸服務2家,廣播電視電影服務1家,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1家,工藝美術品的生產1家,文化休閒娛樂服務1家),2022年一季度規上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為48243萬元,同比增速5.3%。另外,我區擁有體育產業375家、網吧等文娛場所60家、印刷企業29家、出版發行單位119家,文旅產業183家。初步形成了多門類、多層次、多元投資的文化產業體系,特別是文體、文旅、文化用品生產及相關銷售等已經成了我區文化產業重要支柱行業。

(二)重點項目建設欣欣向榮。**區始終堅持“圍繞招商轉、跟着項目幹”的思路,以項目建設促進文化產業持續發展,通過項目考評提升項目建設質效,形成發展動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1.招商引資項目跑出“加速度”。以“大招商、招大商”為抓手,瞄準大項目、對接好項目,引進優質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浙江新長城文旅集團、鄂旅投、國開青旅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等公司先後來實地考察、共商合作。2021年,投資20億元的斗山驛文旅小鎮項目、投資4.8億元的東方木龍田園文化綜合體項目在省文旅廳舉辦的湖北文化和旅遊重點項目招商簽約大會上順利簽約。

2.重點文旅項目進入“快車道”。卓爾小鎮·桃花驛164小鎮配套一期規劃審批進度加快;斗山驛文旅小鎮主體部分已完成80%,加強與相關單位對接進行項目區用地調規及村灣拆遷、建設用地需求調整;東方木龍、怡荷園景區主體部分基本完工,全面加速體驗園區部分建設;天仙城基礎設施基本完成,景點建設已具雛形,力爭今年年底以前建成開園。

3.公共文化項目按下“快進鍵”。實施村公共文化振興項目,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實現人、財、物統籌使用,資源共享共用;啟動投資5530萬元的西城體育館項目建設;推動完成王新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容提檔升級,該基地年初獲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半年先後建成首家圖書館企業分館—“**區圖書館金鳳凰分館”、首家鄉村“文化驛站”(朱湖)並正式開館;

(三)文旅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圍繞建設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實現文化旅遊百億產業集羣的奮鬥目標,加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目前,**區擁有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3家、星級酒店3家、三星級以上農家樂23家、省級特色小鎮1個、省級旅遊名村1個、省級休閒農業重點園區(示範點)11個、市級農旅養融合示範點9個,旅遊商品生產企業18家,旅遊指標數量和規模位居全市前列。

1.服務升級,激發文旅產業新活力。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運行機制、項目建設包保服務機制、項目建設問題分層分類解決機制、項目建設調度督辦機制、考評獎懲五類工作機制,高位推進文旅產業項目發展;制定出台《**全域旅遊創新發展預研報告》,編制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對“十四五”項目進行文化、旅遊、體育等方面整體謀劃;聚焦我區文旅產業發展優勢和短板弱項,收集整理《**區文旅體行業助企紓困政策清單》為文旅產業助企紓困提供有力政策支撐;組織區屬A級旅遊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等報名“惠遊湖北”、“惠動湖北”文旅消費券使用商户;組織開展“旅遊企業貸款貼息”相關工作,加強與金融部門和有關機構的對接協調,幫助文旅企業解決融資還本付息困難。

2.優化環境,打造文旅產業新高地。通過開展專項整治、監督執法、業務培訓、法治宣傳等工作,構建清朗、文明、規範、法治、和諧、綠色的文旅市場主體發展環境;開展“掃黃打非”進景區、進企業,突出市場監管與行業服務同舉並重、相互促進;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審批效率,鞏固提升“一事聯辦”,形成方案固化成果;完成S419(G316複線)、G107京港線、新鋪鎮百草湖農旅融合示範線、城肖線等通景公路上26塊標識標牌規劃;

3.品牌宣傳,構建文旅產業新格局。組織文旅企業參加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荊楚鄉村文化旅遊節等,宣傳孝南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產品;結合5.19中國旅遊日,組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孝感雕花剪紙、中華老字號孝感米酒、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肖港抬故事、楊店高蹺等七項非遺展演亮相金卉莊園主會場;先後成功舉辦楊店桃花文化旅遊節、金卉莊園賞花節、龍王恨漁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區級節會,唱響“四節”品牌;開展“孝迎賓朋 動感春天”2022首屆賞花旅遊季文旅宣傳活動,發佈**區春季賞花文旅宣傳片。

二、**區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從總體上看,**區文化產業發展步伐較慢,產業化程度低,競爭力不強,佔區GDP比重比較低,與文化強區目標的實現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規模化發展程度低。我區文化產業雖然門類較齊全,但主體經營散、投向亂、規模小、水平低,綜合實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缺乏文化領域的領軍企業、重點骨幹企業、瞪羚企業,缺少高附加值的“拳頭”文化產品,沒有形成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羣等集聚效應,示範性文化產業園區稀缺,沒有具有孝南特色的大品牌、大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比較薄弱。

(二)文化產業結構不均衡。雖然我區文化產業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但均以傳統文化產業為主體,而當下火熱發展的文化創意、數字創意、新媒體產業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長性新興文化服務業發展程度比較低。我區新興文化產業仍處於初發展階段,透視出我區文化產業結構不均衡,新興產業發展空間亟待開拓。

(三)文化資源挖掘利用不夠。**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帝師熊賜履的出生地,有北徑漁歌、古鳳凰台、碧宮台等古八景,有葉家廟古遺址,有文化遺產雕花剪紙,有百年楚劇等。但是,**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屬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的配套經營。旅遊發展重開發輕統籌,重投入輕挖掘,對孝文化旅遊挖掘不深,對景區景點注入文化元素的重視不夠,探索文化和旅遊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力度不大。

(四)文化專業人才緊缺。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的支撐,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區現有的人才儲備情況遠遠達不到要求。據調查,目前我區重點文化企業存在人員流失、招聘難等問題,人員穩定性差,尤其是專業人才流失慘重,專業技術人才離開湖北到外地就業的增多。

三、**區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堅持規劃引領,強化產業發展思維。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全區、全市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內容,把地方發展戰略、片區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緊密融合,三位一體,做好“點、線、面”文章,實現重點文化產業、新興文化產業、基礎文化產業的立體佈局、有機協調,做足“孝、花、漁、節”文章,構建以城區為核心、縱橫交錯、帶帶相融、城鄉一體的“一核三縱四橫五帶”全域文旅發展新格局。強化工作部署推動,完善**區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加強對文化產業規劃實施的監督、文化產業開發建設的管理、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引導,定期召開協調會和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全面謀劃要素支撐,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全方位支持,持續推進要素配套,積極落實土地、資金、交通等支撐政策。要搶抓“十四五”機遇,制定更加健全的投融資政策,活用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探索企業合作、民間資金投入等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二)堅持外引內聯,壯大產業市場主體。要認真梳理產業發展的現有基礎,依託現有的孝文化、雕花剪紙文化、楚劇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遵循發展規劃,根據新的形勢,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實現“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加快形成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加快招商引資,引進一批綜合實力雄厚、引領帶動能力強勁的文化企業,促進本土文化資源儘快轉化為文化資本,發揮最佳效益。加快培育湖北大團結、冰點傳媒等一批新興文化企業,鼓勵民營資本發展文化企業,開拓文化市場空間。繼續舉辦楊店桃花文化旅遊節、金卉莊園賞花節、龍王恨漁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區級文旅節會,利用各級各類媒介宣傳地方文化、文旅景觀、特色產品,提升**文化產業整體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堅持資源整合,突出產業項目支撐。重點項目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和載體。要盤活現有項目資源,重點建設鳳凰天仙城、澴川風景區、卓爾小鎮·桃花驛、中華敬老園、道店民俗園、丹陽古鎮等文旅項目,推動我區市場主體規模增大、實力增強。要充分利用4A、3A級旅遊景區,結合我區鎮、村地域特點,挖掘不同自然景觀、民俗文化內涵,拓寬“旅遊+”內容,針對不同的遊客羣體,策劃精品文旅“打卡點”,形成一鎮一村一品,以一日遊、週末遊、主題遊等線路,打造一批具有我區特色和富有輻射力、影響力的重點旅遊項目。要依託現有資源,確定重大文化項目,建造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通過大項目的實施,做大做強現有文化產業,帶動周邊傳統商業、餐飲業、旅遊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

(四)堅持改革創新,激發產業發展活力。解放思想融理念,要深刻把握髮展環境、歷史人文、科技信息和文旅融合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內在聯繫,優化營商環境為文化產業發展激發活力,挖掘歷史文化以提升文化產業品位和品質,用先進的科技信息技術為文化產業注入時代印記,在文旅融合中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打破壁壘融職能,要進一步統籌各部門職能,建立健全各部門相互協調的文化產業推進機制,謀劃出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優方案,努力實現信息共享、職能互補,形成齊心協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格局。創新模式融產業,要大力實施“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網絡”等系列產業模式,不斷為文化產業注入新鮮元素,促進產業相互支撐,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整合資源融要素,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學研結合,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養、選拔、引進和激勵機制;要加大文化專業人才培訓和扶持力度,精心組織專題培訓學習,提升文化人才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挖掘培養本土文化人才,注重發揮本地產業帶頭人、文旅產業推介人、各類文藝文化工作者等領頭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g93k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