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就業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就業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就業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 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一、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 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學願意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27%,不關心的佔9%,瞭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第2篇】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一、經濟景氣波動與就業壓力

90年代的中國勞動力就業遇到了新的挑戰: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帶來大量職業下崗,這一過程又伴隨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趨勢——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國新增經濟活動人口壓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紀之交的中國面臨嚴重的就業“衝擊波”

在城市失業大量發生的情形下反而發生農村勞動力大量剩餘並且產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傾向,這是一個與劉易斯著名的二元就業模型(lewis,1954)相違背的問題。因為該模型認為,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着有關生產和組織的各種不對稱性,當勞動力在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製造業部門之間流動時,由於傳統部門不按照邊際產品原則定價,因此保留着幾乎可以“無限供給”的邊際產出為零的勞動力,而現代部門追逐利潤最大化,因此兩部門的邊際產出並不相等。在劉易斯看來,經濟發展就是現代部門通過資本積累而擴張,直到將傳統部門“剩餘勞動”蓄水池全部吸乾。這就是説,傳統部門存在着大量勞動剩餘,而現代部門裏不存在。

這一問題在哈里斯—託達羅模型(harris-todaro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們指出,只要城市的預期工資高於一個有保證的農村工資,農村勞動力就會在城市失業已經存在的條件下繼續向城市流入。這裏,城市工資有政府法令規定而高於市場均衡工資時,預期工資就可能對農村移民有刺激力。

【第3篇】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下面有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餘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餘人次,這個數字裏面雖然存在着有重複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 由於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儘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製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着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着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採用的是理論化的、侷限於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峯。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瞭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後,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 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後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於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説,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 。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製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瞭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後,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於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着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着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餘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

據我瞭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願“為生存而打工”、寧願“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於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後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台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瞭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並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複核後,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於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於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瞭解,截至目前,對於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於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並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第4篇】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調查報告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佈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着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第5篇】2022年6月大學生就業現狀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就業本身就是我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經過幾次挫折才最後成功是正常的;在就業中遇到許多心理衝突、困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本站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閲讀!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22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22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22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22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第6篇】2022年6月大學生就業現狀社會調查報告

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2022年開始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但由於金融風暴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本站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閲讀!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本站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本站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本站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一、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第7篇】2022年6月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就業本身就是我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經過幾次挫折才最後成功是正常的;在就業中遇到許多心理衝突、困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本站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閲讀!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

。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大學生失業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本文論述的是大學生的失業問題,通過分析失業的情況和原因,得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種趨勢的結論。

關鍵詞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週期性失業、供求矛盾、市場缺陷。

正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想'就業'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很敏感的,我們大多數大學生讀四年大學無非是為了以後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我們有可能失業,這給很多大學生很大的打擊,甚至有損我們讀大學的積極性。記得我們社會問題研究老師對我們説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是這樣説的:“現在大學生就業難,難道真的是企業不需要大學生了嗎?”是啊,難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學生了嗎?不是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大學生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結構性失業。由於學習期間社會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區域分佈等不適合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畢業時不能適應就業市場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順利就業。

二是摩擦性失業。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發展空間、工資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等也有一定要求,由於雙方要求不一致導致畢業生沒有用人單位接收的情況。

三是週期性失業。週期性失業原意是指由於經濟衰退、總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業。我國目前經濟持續增長,並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是隨着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增長速度滯後於畢業生人數增長,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為什麼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5萬人,大約有35萬畢業生就業時未找到工作;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45萬人,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超過50萬人;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212萬人,預計畢業時未就業人數將超過70萬人1。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和畢業時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還將急劇增長。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促使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了新變化,畢業生就業逐漸從 “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使廣大畢業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通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供求矛盾”的表現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願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其次,市場缺陷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之一。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低;圍繞高校、地區、行業存在不少就業市場,但是未形成較統一的大市場,導致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搜尋成本較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分市場甚至秩序混亂等等。導致就業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和較高成本,影響就業。當前買方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會導致兩種現象:一是部分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二是一些畢業生被迫退出市場,形成周期性失業;市場信息不完全會導致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市場進入和運行成本較高則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週期性失業。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單位,是市場不完善、信息渠道不暢通的直接體現。2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滯後,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第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高等教育與社會接軌,增強畢業生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主要陣地,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導向。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繫,根據社會需要開設專業、設置課程,不斷革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才能使高等學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無視社會需要,盲目培養,就會導致高校畢業生不適應用人單位需要,在就業市場上缺乏需求,形成結構性失業。高等學校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培養服務社會各級各類需要的多種人才。在培養中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評價、分析和預測體系,把握社會實時經濟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按照社會發展方向設置專業,有效地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中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崗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如果高等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質差,或是動手能力差,或是社會適應能力差,其結果必然就是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素質教育強調個人素質的發揮,因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克服摩擦性失業。

第三:着力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技能。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擇業技能差是導致摩擦性失業的重要原因。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着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客觀地認識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善於利用市場信息,善於在就業市場中“推銷自己”,通過市場落實就業單位。

第四:加快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要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市場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場成本,提高效率,實現節省資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標。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信息不充分是影響用人單位選材和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國家、地方和高等學校要圍繞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立體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互相聯繫,互相補充,促進就業市場中的充分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還要制訂相關規定,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有效的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發揮優勢的重要保證。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亂、缺乏監督的情況,不利於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各級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關管理辦法和規定,為畢業生就業市場提供統一規範,保證市場秩序。

第五:積極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多形式就業。

處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大學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會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路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的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自覺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主動到基層就業。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大學是我們許夢和圓夢的地方,我們來的時候躊躇滿志,我們走的時候也絕對不要留下任何遺憾。雖然大學生難就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絕不要就這樣失去了信心。或許我們以後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有我們來時的那顆火熱的心,把我們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管以後會怎麼樣,只要我們在這四年內無愧於心,這樣就夠了,如果我們太注重結果的話我們有可能欣賞不到沿途的美麗的風景,畢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想通這一點,那麼我們就不會失去信心了,所以我們要把握好現在,把什麼就業煩惱都拋到一邊,認真學習,我想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第8篇】2022年6月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社會調查報告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本站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閲讀!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餘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餘人次,這個數字裏面雖然存在着有重複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 由於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儘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製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着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着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採用的是理論化的、侷限於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峯。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瞭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後,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 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後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於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説,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 。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製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瞭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後,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於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而隨着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着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餘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

據我瞭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願“為生存而打工”、寧願“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於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後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台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瞭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並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複核後,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於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於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瞭解,截至目前,對於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於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並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第9篇】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模板

就業本身就是我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經過幾次挫折才最後成功是正常的;在就業中遇到許多心理衝突、困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

。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大學生失業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本文論述的是大學生的失業問題,通過分析失業的情況和原因,得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種趨勢的結論。

關鍵詞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週期性失業、供求矛盾、市場缺陷。

正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想'就業'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很敏感的,我們大多數大學生讀四年大學無非是為了以後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我們有可能失業,這給很多大學生很大的打擊,甚至有損我們讀大學的積極性。記得我們社會問題研究老師對我們説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是這樣説的:“現在大學生就業難,難道真的是企業不需要大學生了嗎?”是啊,難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學生了嗎?不是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大學生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結構性失業。由於學習期間社會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區域分佈等不適合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畢業時不能適應就業市場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順利就業。

二是摩擦性失業。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發展空間、工資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等也有一定要求,由於雙方要求不一致導致畢業生沒有用人單位接收的情況。

三是週期性失業。週期性失業原意是指由於經濟衰退、總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業。我國目前經濟持續增長,並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是隨着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增長速度滯後於畢業生人數增長,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為什麼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5萬人,大約有35萬畢業生就業時未找到工作;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45萬人,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超過50萬人;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212萬人,預計畢業時未就業人數將超過70萬人1。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和畢業時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還將急劇增長。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促使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了新變化,畢業生就業逐漸從 “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使廣大畢業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通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供求矛盾”的表現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願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其次,市場缺陷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之一。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低;圍繞高校、地區、行業存在不少就業市場,但是未形成較統一的大市場,導致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搜尋成本較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分市場甚至秩序混亂等等。導致就業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不完全信息和較高成本,影響就業。當前買方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會導致兩種現象:一是部分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二是一些畢業生被迫退出市場,形成周期性失業;市場信息不完全會導致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市場進入和運行成本較高則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週期性失業。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單位,是市場不完善、信息渠道不暢通的直接體現。2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滯後,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第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高等教育與社會接軌,增強畢業生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主要陣地,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導向。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繫,根據社會需要開設專業、設置課程,不斷革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才能使高等學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無視社會需要,盲目培養,就會導致高校畢業生不適應用人單位需要,在就業市場上缺乏需求,形成結構性失業。高等學校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培養服務社會各級各類需要的多種人才。在培養中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評價、分析和預測體系,把握社會實時經濟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按照社會發展方向設置專業,有效地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中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崗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如果高等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質差,或是動手能力差,或是社會適應能力差,其結果必然就是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素質教育強調個人素質的發揮,因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克服摩擦性失業。

第三:着力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技能。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擇業技能差是導致摩擦性失業的重要原因。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着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客觀地認識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善於利用市場信息,善於在就業市場中“推銷自己”,通過市場落實就業單位。

第四:加快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要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市場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場成本,提高效率,實現節省資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標。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信息不充分是影響用人單位選材和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國家、地方和高等學校要圍繞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立體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互相聯繫,互相補充,促進就業市場中的充分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還要制訂相關規定,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有效的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發揮優勢的重要保證。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亂、缺乏監督的情況,不利於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各級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關管理辦法和規定,為畢業生就業市場提供統一規範,保證市場秩序。

第五:積極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多形式就業。

處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大學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會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路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的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自覺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主動到基層就業。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大學是我們許夢和圓夢的地方,我們來的時候躊躇滿志,我們走的時候也絕對不要留下任何遺憾。雖然大學生難就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絕不要就這樣失去了信心。或許我們以後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有我們來時的那顆火熱的心,把我們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管以後會怎麼樣,只要我們在這四年內無愧於心,這樣就夠了,如果我們太注重結果的話我們有可能欣賞不到沿途的美麗的風景,畢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想通這一點,那麼我們就不會失去信心了,所以我們要把握好現在,把什麼就業煩惱都拋到一邊,認真學習,我想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第10篇】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

就業本身就是我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經過幾次挫折才最後成功是正常的;在就業中遇到許多心理衝突、困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22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22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22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22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第11篇】2022年9月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的人數激增,就業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本站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的社會調查報告。閲讀!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的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問題早已成為社會問題中的重要一環,年復一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為就業而四處奔波。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也是參差不齊。2022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無疑又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這一問題成了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就業過程中同樣存在着一些問題。廣東2022年發佈了就業形勢分析評估。其中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人才就業失衡。總體趨勢呈現出研究生供不應求,本、專科生供過於求。研究生人數與就業崗位數之比為1:50,也就是説平均50個就業崗位來爭搶一個研究生。而本、專科生人數與崗位數之比還不到1:1。可以想見,人才就業失衡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與此同時,隨着社會的發展還湧現了一些新問題。大學生違約、跳槽的現象開始躍然於水面。違約不僅給企業帶來不便,同樣也給大學生的信譽蒙上一層陰影。由此,社會上也曾討論過我們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誤。有些大學生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或者想自己創業,所以選擇跳槽,這種行為還有待商榷,無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確。還有一些大學生不知曉相關政策,從而對企業及單位有一定的誤解。大學生表達能力差,無法向企業展示自己的優點。還有一些大學生對人生過於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更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些什麼。所以在對待工作上缺乏上進心,缺乏創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些都是現行高校畢業生存在的就業問題。

引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可歸結為兩點:一是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二是市場的需求。

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學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為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並未告訴自己的女友,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後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為他沒有

。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歎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的大學是作什麼的?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我認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鍊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大學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社會上出現許多由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如:清華大學學生用濃硫酸潑熊,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

2022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襲捲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曆史的銀行相繼倒閉。這場危機同樣波及到了中國。我國的市場經濟由於開放度有限,所以受損程度有限。不過,這次危機同樣給中國帶來了很大波動。我們多年以出口商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顯現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訂單急劇減少,企業虧損嚴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業已經停產倒閉,農民工提前返鄉,由金融危機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開始裁員,不準備招聘人員了。所以,打部分大學生面臨無業問題。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賣肉等等。

面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前一陣,國家主席胡錦濤下階層時差時説將大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為工作重點來做。總理温家寶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大學生們交談。可見,國家已經意識到就業文圖的嚴重性,它與整個是個會的經濟政治體制有着重要的關聯。所以,解決它並不是一個想法,一項措施可以奏效的。我們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第12篇】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22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22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22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説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着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説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説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13篇】會計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會計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們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為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應該瞭解會計就業的前景,所以在寒假的這段時間裏,我對當地一些企業的會計部門進行了一些調查。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以後的就業創業奠定一定的基礎,調查內容是瞭解各企業設置哪些會計工作崗位,各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及工作年限等。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以便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改進。

隨着經濟景氣度的回升,會計培訓人員需求越來越大,但會計行業就業仍然是參差不齊。一方面從持證(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員數量上看是大於需求,而從持證人員的質量上看是遠遠小於需求。主要原因一是在校學生或剛出校門就已考取相關會計證書而缺乏實際經驗,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二是社會上一些盲目迷信證書的人員通過不同的渠道取得證書而持證待崗,這類人員有的是根本不懂會計,有的是會計知識陳舊或一知半解,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通過我的實地調查發現: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大專生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強。男女比例方面,男女比例為2:3。可以看出,女性佔了大半江山,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工作年限方面,一年的很少且基本都是擔任出納,2—3年的所佔比例較多,其次是3—5年的。其中,會計年限越久一般擔任崗位級別越高。這印證了那句“會計越老越吃香”。職稱方面,一般會計人員和初級職稱較多,中級次之,高級和注會較少,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端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另外,從表五可以看出,會計專業還是一個比較對口的專業,在這些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有百分之六十以前是會計專業的。因此,我們以後從事會計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另外,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異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税務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審計能力等相應地應用較少。我們會計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分析經濟形勢,經濟決策的能力。通過對會計人員的交流,他們認為在任職的基本要求中,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是比較重要的,其次就是專業的從業資格證以及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態度,由此可以説明,現在大多數的會計從業人員中,都是具備了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為主的。

面對當今社會的現狀,即將走入社會的我們不僅僅要了解目前會計行業的需求,還要根據社會的需求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具備以下幾點:

(1)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2)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基礎理論知識學紮實

(3)廣泛的知識面要堅持學習。但不能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

(4)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5)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

所以,會計專業雖然在現在有趨於飽和的趨勢,但是,只要能自己找對方向,會計專業就業並非困難,會計專業就業前景仍然很寬闊。這些,都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延伸: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07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06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07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説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着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説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説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14篇】大學生就業現狀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現狀社會調查報告

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2008年開始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但由於金融風暴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閲讀!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一、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第15篇】文祕教育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4.考察報告是作為祕書學課程的論文成果之一,是寫好畢業論文的提前演習。為設計祕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教學,學生確定目標等提供參考。參與招聘會考察並且嘗試書寫調查報告可以培養自己的時間能力與寫作能力,而且可以豐富自己考察報告的寫作技巧。

二、畢業市場舉辦情況

此次畢業生招聘市場於三月八日在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體育場舉辦,招聘市場涉及300餘家企業(大部分為山東省內,且多中小型企業)招聘主要面對農業,林業,水利工程等的人才就業。人才招聘面相對狹窄。

三、調查情況

推進“道德講堂”建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着力解決誠信缺失和公德失範兩大突出問題,切實抓好機關、企業、行業、學校、各村等五類“道德講堂”建設,結合文明創建活動,採取邀請專家學者或先進典型人物講,利用身邊的凡人善舉、鼓勵和引導羣眾自己講等形式,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尚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不是很明確學習目的,所以作為班主任應該時刻提醒他們,説清學習的重要性,不厭其煩地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我組首先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題,預定調查時間,然後於三月八日集體對招聘企業的工作人員盡心調研。調查情況如下:

據統計,本次招聘會共提供招聘崗位7000多個,來自全省17個地市,以及北京、上海、河南、江蘇等省外地區的350餘家用人單位到會招聘畢業生,其中,菏澤、壽光、昌邑、泰安等地市的人事局專程帶用人單位組團參會。

在這些招聘單位中,有20家招聘文祕方面的人才。如菏澤開發區曹州農用化學有限公司,招聘文祕5人;山東勇進集團有限公司招人事助理、高級文員各一人;銀河紡織集團服飾有限公司招經理助理市場主管各一人;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招會務後勤和業務經理等等。從上述企業及招聘職務中,我們可以看出招聘文祕人才的企業是比較多的,而所需的祕書類型也是五花八門的。

此次調查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招聘文祕的數量、比重和所屬行業;文祕的類型、數量、及其待遇;單位對文祕人才的學歷、性別、專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辦公自動化、外語、速記、雙專業雙學位的要求及比重:用人單位對文祕專業的瞭解情況。以及是否接受實習生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看到在來我校招生的380多家企業有20多家企業招收文祕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但苦於我校目前尚未有該專業的畢業生,所以許多企業都不是很理想,或者有的就選着比較優秀的其他專業的畢業生。

以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所有牙膏用户為抽樣母體,進行抽樣調查。隨機發放問卷,並及時的回收問卷,與此同時對合格的問卷進行登記、計算、得出可供分析使用的初步計算結果,進而對調查結果做出準確描述及初步分析,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依據。將本次調查實施情況,調查結果及分析結果整理,形成《牙膏消費市場調查報告》,以此作為本次調查的最終結果。

一些幹部在鄉鎮工作時間較長後,往往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年齡偏大後,總想有朝一日換個崗位,到縣級部門去輕閒一下;一些年青幹部認為自己具有年齡優勢,文化程度較高,在鄉鎮工作有點“曲才”的感覺。因此,總會導致部分鄉鎮幹部不能正確估價自己,不能處理好工作關係,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態度,對待工作不熱心、不盡心、不細心、不用心、不安心。鄉鎮幹部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較少,工作方法簡單,對幹部羣眾反映的問題避重就輕,思考不夠,採取的對策措施少,不能及時處置;有的幹部雖然身在基層,卻心在機關,到村社開展工作總是走馬觀花,根本不深入農户,不向農民瞭解實情,指導工作點子不多,彙報工作長篇大論,推進工作力度不大。

四、調查中錯在的一些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文祕一發生了一種潛在的變化。現在的文祕已不同於以往的文祕,現在企業要的是“專業”的文祕。例如一個與農業有關的企業,它會招聘懂農業的人,例如農學或種子專業的人才。而非簡單的會寫文章,會管理的'人才。也就是説,更注重一個“專業”。所以,文祕具有極高的被取代性。所以我們要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多方面涉及一些東西,防止知識的單一單調化尤其要懂得法律方面的知識,要知法、懂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為社會及自己將來所在的單位謀取利益。

五、多方查閲

從人才招聘市場回來後,我們又查閲了許多相關的文祕教育方面的文獻資料以及關於文祕教育的網上的最新動態信息,瞭解文祕教育的最新發展方向及需求:為此,我們提前查閲相關資料對文祕類型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

文祕按其類別可分為行政事業單位文明、企業文祕、董事會文祕;按級別則又分為初級文祕、中級文祕和高級文祕。

多聯繫。為避免出現離退休黨員既退崗也退黨現象,讓離退休黨員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均有所依,每個支部應明確專人負責離退休黨員的聯繫服務和協調工作,通過定期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加大走訪力度,重點進行幫扶教育,照顧慰問。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角、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際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善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初級文祕可為公司前台接待,電話接線員,部門事務經理等。職能比較單一,技術含量低,薪金相對也低。初級祕書主要存在於一些小企業中,學歷一般要求高中或大專以上學歷。這些人年齡一般不會超過25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wn58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