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中國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中國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中國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了,職場女性的話題也再次受到關注。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經濟領域,以知識、創新、體驗、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全新經濟模式給予了女性越來越大的表演舞台。

誠然,也使得當今的職場女性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女性就業率高達73%的中國。在家庭中她們是妻子、是母親,相夫教子是義務;在企業裏她們是職員是領導,盡心盡職是責任,同時還需要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

2022年,全面放開二胎,承擔生育責任讓女性在職場上進退維谷,而事實上,女性還面臨着職業發展過程中的能力被認可、升遷阻礙等問題,更有職業黃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兩難。

總結下來這就是當前女性在職場中備受偏見的現狀:

1、大齡女青年不受待見

2、女性工資低於男性

3、因懷孕而影響晉升

4、女性年齡上處於劣勢

5、女性刻板印象,難以改變

6、社會輿論容易將某位女性的錯誤都上升為羣體缺陷

下面我們來結合大數據來看看,調查報告指出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性別歧視,其中,超兩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性別歧視嚴重。此外,7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直屬領導為男性,只有28%的受訪者表示領導為女性。

在就業中,性別歧視普遍麼?——超八成女性認為存在歧視

根據調查顯示,女性羣體對於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感知更為強烈。22%的女性認為就業中性別歧視現象嚴重,比男性高出近8%。而27%的男性則認為就業中幾乎不存在性別歧視的現象,比女性高出9%。

高學歷女性會遭歧視麼?——超四成具碩士學歷女性感受到嚴重歧視

在就業過程中,高學歷女性會被歧視麼?上述調查指出,從學歷角度看,女性學歷越高,感受到的就業性別歧視越明顯。

調查顯示,在擁有高中或大專或本科學歷的女性羣體中,認為在就業中存在嚴重性別歧視的比例分別為12%、18%、28%,但在擁有碩士學歷的女性羣體中,有高達43%的女性認為就業中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值得注意的是,在擁有碩士學歷的女性羣體中,超九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一般甚至嚴重的性別歧視。

此外,調查也顯示,擁有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學歷的男性羣體中,認為在就業中存在嚴重性別歧視的比例分別為14%、13%、14%、18%。

升職會受性別因素影響麼?——超八成女性認為在晉升中存歧視

在職場發展中,女性遭受到的性別歧視同樣讓人擔憂,特別是女性在面臨晉升領導崗位的問題上,性別歧視的問題尤為凸顯。數據顯示,有25%的女性認為當前的晉升狀況存在着嚴重的性別歧視,而男性的這一比例僅為18%。此外,還有26%的男性認為晉升中不存在性別歧視現象,高出女性7%。可見,女性感受到晉升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比過去更為嚴重了。

職場女性晉升難麼?——超四成女性到目前為止尚未升過職

該報告還對個體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晉升使用的時間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9%的男性在兩年內完成個人職業生涯的首次晉升,女性這一比例則為49%,低於男性1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從未獲得過升職,而面對這一狀況的男性比例僅為31%,比女性低出了13個百分點。

相較2022年我們的調查數據,2022年的職場性別歧視現象仍不容樂觀,從實際情況看,這一現象在短期內仍很難消除。就業和晉升過程中的性別歧視,是女性在職場中最易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婚育階段的女性 ,深受其困擾。

女領導多麼?——女性領導佔比不到三成

當前,在職場中,女性領導越來越多,不過,相比眾多男性領導,她們還只是少數。上述調查也發現,7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直屬領導為男性,只有28%表示領導為女性。對此,調查指出,這表明,目前領導層中性別分佈嚴重失衡,男性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那麼,男性領導為何多於女性領導呢?對此,調查分析,基於同男性天然的生理差別和受深厚的男權社會意識的影響,女性在邁向領導崗位的路途上,總是會面臨比男性更多的障礙和困境。

從特質上看,男性領導更多的表現出剛毅果斷,而女性領導則更容易展現自己包容理解的一面。不過人們在做出決定時,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僅僅是性別,他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驗等也在起着重要作用。我們當儘量以中立客觀的態度對待女性領導,不能一概而論。當然,不可否認,性別也確實是凸顯女性領導價值和優勢的部分原因,人們期待女性領導通過其特有的柔性特質,為團隊/集體帶來更為包容、和諧的氛圍。

相較於2022年的評判標準,2022年社會對成功女性的特徵有了新的看法,我們希望這些成功的女性能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分享,去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和正能量影響更多的羣體。

【第2篇】關於2022年度中國面膜行業質量現狀調查報告

菌落總數嚴重超標説明產品達不到基本衞生要求,將會破壞精華液的營養成分,加速其變質,並危害人體健康安全。此外,銅綠假單胞菌是致病菌的一種,當肌體抵抗力低下時可致病,並引起病人死亡。

美即和俏十歲企業在調查樣品後,出示證據證明被抽檢出問題的3款面膜都是冒牌假貨,並向電商平台投訴了錦華護膚品和羽凡生物科技旗艦店2家售假網店。隨後這2家網店被封。

面膜有價美麗無價,如果選擇網購,消費者可先到專櫃購買正品,然後再到網上購買該產品,從外觀,香型,材質,功效等方面自行進行對比,掌握辨別真偽的方法。在實體店購買時,一定索要正規的發票、憑證、票據。另外,還可以在購買之前,通過品牌商品的官方服務熱線打電話驗證。

【第3篇】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説一個教師在上課,後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視着。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為,換句話説,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説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麼?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麼?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幹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麼多的領導在監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為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後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教學行政化表現為:一是為分二是為了作業,上面佈置下來的課題要完成,條條框框要完成,上傳下達傳遞給學生。三是龐大的作業量,龐大的班級學額,龐大的課時數,教師能應付就高手了。還什麼自主呀,都自主就鬧翻了天了。

【第4篇】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一、經濟景氣波動與就業壓力

90年代的中國勞動力就業遇到了新的挑戰: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帶來大量職業下崗,這一過程又伴隨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趨勢——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國新增經濟活動人口壓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紀之交的中國面臨嚴重的就業“衝擊波”

在城市失業大量發生的情形下反而發生農村勞動力大量剩餘並且產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傾向,這是一個與劉易斯著名的二元就業模型(lewis,1954)相違背的問題。因為該模型認為,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着有關生產和組織的各種不對稱性,當勞動力在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製造業部門之間流動時,由於傳統部門不按照邊際產品原則定價,因此保留着幾乎可以“無限供給”的邊際產出為零的勞動力,而現代部門追逐利潤最大化,因此兩部門的邊際產出並不相等。在劉易斯看來,經濟發展就是現代部門通過資本積累而擴張,直到將傳統部門“剩餘勞動”蓄水池全部吸乾。這就是説,傳統部門存在着大量勞動剩餘,而現代部門裏不存在。

這一問題在哈里斯—託達羅模型(harris-todaro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們指出,只要城市的預期工資高於一個有保證的農村工資,農村勞動力就會在城市失業已經存在的條件下繼續向城市流入。這裏,城市工資有政府法令規定而高於市場均衡工資時,預期工資就可能對農村移民有刺激力。

【第5篇】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報告》正式發佈,4月24日將在北京舉辦'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髮展論壇暨調查成果發佈會'.

xx年8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與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聯合舉辦了'xx年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對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狀況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

'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於xx年8月開始,截止於11月底,有近15000餘家企業參與調查,由於統計對數據要求較嚴格,最後用於分析的有效問卷為1883份,從有效樣本地域分佈看,基本覆蓋了全國各省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組織眾多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通過對參與調查企業的有效樣本進行數據統計和系統分析之後,完成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報告》。該調查報告按照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模塊,分為制度建設、崗位管理、人員招聘、績效管理、員工培訓、薪酬福利、社會保障、高層管理人員等八個部分。 現將《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各部分的摘要彙總如下:

制度建設現狀

內容摘要:通過對國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總體情況、不同背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狀況及建設途徑分析,並對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差異比較,認為中國企業在'人的管理'方面還處在從傳統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轉型時期,強化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尤其?quot;關心員工職業發展'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勢在必行;不同背景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及執行方面差異明顯。

企業人力資源狀況

內容摘要:我國不同背景企業人力資源在年齡結構、學歷層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配置等方面差異明顯。國內企業基本上是每100名員工配置1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企業人員規模越小,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配置越多。

崗位管理現狀

內容摘要:我國企業對通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管理規範化的態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規範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絕大多數企業進行過組織結構調整和人員調整,且主要以小範圍的局部調整為主。企業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薪酬設計和人員崗位調整等領域。企業對崗位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認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業崗位管理情況存在一定差別。

勞動用工招聘現狀

內容提要:我國企業勞動用工總體上已初步規範,逐漸市場化。企業發佈勞動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會為主,以媒體廣告和人才交流中心為輔。從社會上招聘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新增人員的最主要來源。面試是企業錄用人員必不可少的環節。大部分企業已有能進能出用人機制。進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業、建築企業、批發零售餐飲企業用工市場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強勞動用工制度建設並認真執行勞動法規;西部企業弱於制度建設,中部企業弱於制度執行。企業上市促進了其勞動用工的規範化和市場化。

人員績效考核現狀

內容摘要:人員績效考核還沒有普遍成為我國企業必須進行的一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績效考核結果主要應用於'獎金分配'和'調薪'.建立考核指標體系是大部分企業實施人員績效考核必備工作。國有企業尤其是金融業、水電煤氣業、交通倉儲郵政業等行業建立考核制度和實施考核的面較廣,但執行不力,考核實施效果一般。企業規模越大,人員績效考核的規章制度和實施管理相對較好。中小型企業人員績效考核效果差於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上市促進了企業提高人員績效管理水平。

企業員工培訓現狀

內容摘要:通過對國內不同背景企業員工培訓狀況的問卷調查和有效數據的分析,發現企業員工培訓工作仍處於不穩定和低水平狀態,培訓工作的效益難以體現;培訓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度較低,現有的培訓脱離實際,有待反省企業培訓的目的、任務、內容和方法。

薪酬管理現狀

內容摘要:我國大部分企業員工對薪酬表示滿意;大部分企業在薪酬管理上實行分類管理,技術、銷售及其它人員薪酬結構各不相同;長期激勵的主要形式是虛擬股票;多數企業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間,多數企業人工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業一般參照同類企業經驗數據和本企業歷史水平確定工資標準。

相關社會保障現狀

內容摘要: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環境,調查發現,各類社會保險企業參險率和離退休職工管理社會化率總體上離廣泛覆蓋的目標還有差距,而且不同類型企業間的差別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強執法和監督,為企業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也要提高認識,貫徹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人力資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企業高層人員管理現狀

內容摘要:我國企業董事會的決策作用明顯增強,但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產生的主要方式還是由上級或行業機構任命;企業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建立了長期激勵計劃,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業建立高層管理人員任職資格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積極推進以經營業績為基礎的報酬激勵機制的創新。《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是目前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領域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調查成果,真實地反映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為中國企業今後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以及國家政府相關部門人事政策方針的制定進一步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

該項成果在我國尚屬首次,調查報告成果已引起有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關注。鑑於中央高

度重視國家人才戰略及有關的制度建設和政策問題,為了完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共同探討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大問題,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承辦,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協辦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髮展論壇暨調查成果發佈會'定於xx年4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組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及國內外知名大型企業集團就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重大政策、人事制度改革與政策動向、勞動保障與就業政策動向、當前人才工作的現狀及政策取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與建設等進行專題研討,併發布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成果。

【第6篇】2022中國水溶性肥料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水溶肥發展趨勢:普遍認可 前景廣闊

產品認知度:進口產品知名度佔絕對優勢

在調查中,45.8%的人認為進口水溶肥產品知名度高,僅12.5%的人認為國產產品知名度高於進口產品。這説明認為進口水溶肥產品知名度高於國產水溶肥產品知名度逐漸成為一種行業共識。這與國外水溶肥在國內推廣的時間、力度及注重品牌培育有關,消費者對於國產水溶肥產品缺乏自信,國產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同時,國產產品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的人員比例為31.3%,18.8%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產品品質趕不上國外。但是,認為國產產品與國際水平旗鼓相當的人員比例是18.8%,與31.3%不認為我國產品與進口產品差距大被調查者人數累計,對於國產品牌較為認可的人數比例將達到40%,國產產品的認知度、知名度和口碑等方面仍有潛力可挖。

存在問題:集中在產品技術、市場規範、品牌意識三大板塊

品牌認知:羣雄逐鹿 尚無霸主

中國農資傳媒認為,或許是複合肥企業長期以來的戰略定位和主打產品強勢宣傳有關,使消費者已將大型複合肥企業定位於複合肥品牌。事實上,在中國農資傳媒日常的採訪、報道中,有被採訪者多次提到新都嘉施利大量元素水溶肥等產品良好的使用感受。但是,中國農資傳媒也認為,水溶肥市場尚處於羣雄逐鹿的時代,整體國產品牌認知度較低。隨着市場的規範,多、小、弱的品牌局面會逐漸整合,在這種環境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品牌意識,企業才能有朝一日取得霸主地位。

總之,我國水溶肥發展前景廣闊,但是目前水溶肥的發展更傾向高品質的經濟作物,與專家闡述的水溶肥的未來在大田尚有差距,但是,調查也顯示,水溶肥針對大田作物和經濟作物兩級發展是專家、企業、消費者的共同願望。與此同時,國內水溶肥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技術、市場規範、品牌意識三大板塊,而進口產品普遍高於國內產品知名度。較為樂觀的是,行業普遍認為國內國際產品品質差距在縮小。此外,在水溶肥產品品牌認知方面,行業尚處於羣雄逐鹿的階段。

另注,在對同一問題的調查中,各數據相加並非100%,這是因為問卷設計的均是多選題,不同調查對象,對同一問題的答案數量並不統一。

【第7篇】11月關於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2022

一、背景目的

縣婦聯最新調查顯示,全縣有農村留守兒童6005人,全縣學齡兒童34675人,佔17.3%。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2022年頒發了《岐山縣兒童發展規劃(2022—2022年)》。近年來,全縣各級婦聯組織發揮優勢,深化調查研究,組織關愛活動,健全關愛網絡,強化家教指導,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2022年以來,共組織“六一”慰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金”、“維權救助”等項目活動共計58.8萬元,縣婦聯把留守兒童相對突出的京當鎮和故郡鎮作為試點鎮。目前,我縣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環境逐步優化。

在總結幾年來有效做法的基礎上,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從工作和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健全關愛服務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近期,縣婦聯開展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專題調研”活動,初步提出關愛服務機制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及組織保障等,推進關愛服務機制建設的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實效化,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構成要素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是指針對留守兒童在成長髮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圍繞關愛服務,在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責任主體和社會參與,所提供的補償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會支持。基本原則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的工作模式,堅持多措並舉、關愛服務的相應措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責任主體是: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一是關愛機制:包括領導小組、責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評估等。

二是關愛網絡:構建政府保障、學校教育、家庭監護、社會幫扶、親情關護相結合的關愛網絡。

三是關愛陣地:學校、家庭和鎮村組(社區)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重要陣地。學校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主陣地,建在鎮村組(社區)的婦女兒童之家、校外輔導站、青少年活動中心、託管機構等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依託。家庭是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基礎。

四是關愛隊伍:主要由精通、作風紮實的專業工作隊伍;教師、心理、法律組成的專業隊伍;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志願者隊伍組成。

五是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實際需求,設計和開展專職親情撫慰、結對幫扶、扶貧助困、心理疏導、家教指導、技能培訓、安全保護等多種形式、富有實效的活動。

三、運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府作為社會公共權利主體,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承擔着主要責任和義務。政府應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務、衞生服務、社會福利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學校為重點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由於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對留守兒童負有義務教育的學校必須通過建立補償機制來彌補和完善。鼓勵教師擔任“代理家長”,在寄宿制學校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鎮村組(社區)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要以村級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為基礎,通過“代理家長”和“鄰里幫扶”,採取託管的形式,就近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課外的作業難題。以鄉規民約形式推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監督制度,建立安全保護預警和應急機制,配合學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和安全管護。

四是注重以家庭為核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推行監護人監控制度,強化留守兒童家長責任意識;明確約束規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家長自律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倡導、鼓勵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時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子女,或返鄉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促進留守兒童減量化。

五是以社會參與為支持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全社會的文化建設、媒體宣傳引導等,構建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柱;發動社會各界和志願者提供實質性的關愛和幫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關愛資源的不足,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四、保障措施

一是動態信息。以準確、全面、共享為原則,定期監測、層層建檔、及時彙總、深入分析、準確評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兒童信息庫,為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供詳實可靠依據。

二是法律政策。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根據實際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義務教育等有關制度,強化和支持家長履行對子女的監護教養責任。進一步完善委託監護制度。

三是監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進行專項考核,將其納入縣、鎮、村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納入基層考核,納入義務教育檢測指標體系和教師考評考核,切實保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各項措施發揮實效。

四是統籌機制。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專項經費、建立關愛基金,多渠道開展社會籌資等方式,重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中專職人員隊伍、陣地建設、專項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經費的落實。形成教育牽頭,婦聯、綜治、團委和關工委、公檢法司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推廣典型經驗,解決突出問題,合力做好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

【第8篇】2022年中國乙肝歧視現狀調查報告

前言:

根據xx年8月2日的新聞報道,國內權威乙肝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強在成都首次透露,衞生部將出台政策——常規體檢表(含入學、入托、就業、健康證申請等)的待選“菜單”中,將統統取消乙肝“兩對半”這個項目!消息剛出來不久,網上立刻響起了一片反對之聲。一天之後,再有報道,衞生部表示“這只是專家的觀點,並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見。”據調查顯示,全國超過1億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但由於乙肝知識宣傳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對乙肝的傳播缺乏足夠的瞭解,甚至一些機構為了利益而過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現在一般人都談乙肝色變,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攜帶者受到廣泛而公開的歧視。乙肝歧視,是一種無知的表現,不僅使一個龐大的羣體受到被不公平對待的傷害,喪失了平等的入學、就業、社交、婚嫁的權利;甚至帶來了社會羣體之間的分化和隔閡,給社會安定、團結與和諧造成了負面影響。要消除乙肝歧視,首先,對乙肝知識需要更多瞭解,對乙肝歧視需要更多關注。

此次中國乙肝歧視現狀調查項目,由39健康網發起,通過科學方法對乙肝歧視現狀進行普查。39健康網力求通過客觀、科學、嚴謹、專業的調查手段與統計、分析方法,體現本次調查的專業性、權威性,同時結合39健康網自身在健康行業中的專業特性,針對如何消除乙肝歧視提供了客觀、科學的分析和專業的改善建議。本次調查數據在經過篩選統計之後,由39健康網行業專家撰寫《中國乙肝歧視現狀調查報告》,並無償提供給有需要的科研單位及個人使用。

一、乙肝病毒攜帶者基本情況

1、乙攜者 數量龐大但毫無隱私!

超過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邊有乙肝病毒攜帶者

在參與調查的非乙肝病毒攜帶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邊有乙肝病毒攜帶者並且有好幾個的佔了49%;知道自己身邊有一兩個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佔41.2%;表示自己身邊沒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不知道有沒有的人只佔1.1%和8.7%。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區,堪稱“肝炎大國”。根據衞生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乙型肝炎的現患率為277/萬,是美國的40多倍,年發病率為95/萬。在法定傳染病中,其發病率僅次於感染性腹瀉與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至少有8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而我國人羣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攜帶率高達10.34%,也就是説,我國約有1.2億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佔全球感染人數的1/3。

另外,由數據可見,大部分人知道身邊的人誰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並且所知數量較多,除了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乙肝病患羣體的眾多之外,更反映出這一項健康隱私並沒有得到信息保護,反而成為了廣泛流傳的“公共信息”。專家指出,這一數據正反映出我國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隱私保護幾近不存在的現狀。即使乙肝病毒攜帶者被告知其患病信息不會透露,現實中其信息還是會以各種方式流傳出去。這種信息的公開,無疑會對乙肝病毒攜帶者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和麻煩。

2、強制體檢 為治療還是為了區別對待?

超過五成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強制體檢中發現感染

在參與調查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中,通過入學或入職體檢發現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佔了50.5%;在常規體檢中發現感染的佔23.7%;通過婚檢發現的佔3.6%;而從小就知道自己感染的人佔14.5%;還有7.7%的人是通過其他途徑發現感染的。

大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是通過入職或者入學體檢的形式獲知自身情況的,而強制婚檢是從xx年才開始取消的,因此可以確定通過強制體檢這一形式獲知乙肝病情的攜帶者超過五成以上。

部分觀點認為,通過強制體檢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乙肝,有利於指導患者治療,並促使患者更注意身體健康和主動避免傳染,對我國的乙肝傳染狀況有積極作用。但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專家認為,對某種情況而言,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乙肝,對乙肝患者並沒有壞處。

畢竟現在通過強制體檢而獲知患病情況,並不是以治療為原意的,其目的是通過強制體檢進行篩查淘汰,為患者治療着想只是冠冕堂皇的表面,實質是應用於區別對待,歧視便由此形成。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可能一輩子都沒什麼事,知道了之後,卻帶來更嚴重的後續問題。再者,關於乙肝的患病危害和治療理念,大部分國人都所知甚少,社會的不法醫療機構誇大宣傳的情況非常混亂,容易誤導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不必要的或者過度的治療。

同時專家也提倡羣眾進行自願體檢,主動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能更好保障自己的隱私。3、治乙肝 花錢花時間卻治不好

5%的人花xx年以上時間治療乙肝

對於治療乙肝的時間,有5.1%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示治療時間在xx年以上,一直在治;有6.2%的人表示堅持治療了5-xx年;治療時間在3-5年以及在3年以下的人分別佔7.3%和14.1%;有36 %的人有時會吃藥,斷斷續續治療;31.3%的人表示沒有接受過治療。

慢性乙肝是個非常複雜的疾病,不少患者,在治療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有些人治療乙肝在xx年以上,有些人乾脆不治療。那麼如何判斷乙肝是否需要治療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科關玉娟教授認為,慢性乙肝如果轉氨酶升高,肝功能有問題,就需要治療。尤其是e抗原陽性,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較高,病毒複製比較強的這些病人,是需要治療的。如果是小三陽,肝功能不正常的話,還要注意有沒有其他的病因,需要針對病因進行積極的治療。還有一部分患者,已經發展為肝硬化了,但肝功能卻正常,這個時候是否需要治療得取決於他體內乙肝病毒的含量,如果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較高,還是需要治療的。而如果肝功能正常,即使是大三陽,也是暫時不需要治療的。所以説,得了慢性乙肝,並不一定都要吃藥。

但是,對於很多人斷斷續續治療,有時會吃藥,有時停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科高志良教授認為,在治療乙肝的過程中斷斷續續吃藥,這叫“依從性差”,是不對的,這是治療過程中的很大一個難點。尤其是抗病毒藥,如果吃吃停停,耐藥性會很高。患者什麼時候該停藥,這應該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來進行,絕對不能擅自停藥。如果抗病毒藥還未達到治療終點就停藥了,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二、人羣對乙肝常識的瞭解度

1、乙肝傳染 真有那麼危險?

接近40%的人認為接吻能傳染乙肝

調查顯示,對於乙肝傳染的途徑,84.7%的人認為輸血可能傳染;72.6%的人認為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會造成傳染;45.1%的人認為父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會傳染;67.1%的人認為不潔性生活會傳染;認為與乙肝病毒攜帶者接吻可能會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佔39%;還有30.3%的人認為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共餐有可能感染;認為與乙肝病毒攜帶者握手擁抱可能造成感染的人佔4.7%。

乙肝只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途徑傳播,不會通過空氣、水或食物傳播。關玉娟教授認為,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行一般的接觸,是不會被感染的。接吻、吃飯、性交、握手、擁抱等接觸方式也不會傳染乙肝。但是,如果在接觸過程中,對方的皮膚、粘膜有破損,他的血液流到健康人體內的話,就有可能造成傳染。比如説接吻的時候,乙肝病毒攜帶者有牙齦出血,而對方剛好口腔也有傷口(比如説口腔潰瘍之類),此時,乙肝病毒攜帶者帶病毒的血液就有可能進入到對方的體內,從而使他(她)感染乙肝。握手、擁抱、性交等都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説接觸雙方要有傷口,有血液的傳播,才有可能感染。而接吻、吃飯,就算有病毒被健康人“吃到”,它最終也會被胃液和胃酸消化掉的。

為避免傳染 7%的人不願與乙肝病毒攜帶者接觸

對於切斷乙肝傳染最有效的方法,80.2%的人認為是注射乙肝疫苗;7.4%的人認為是不跟乙肝病毒攜帶者親密接觸;10.3%的人則認為要注意個人衞生;有2.1%的人表示不清楚要如何才能切斷乙肝的傳播。

高志良教授認為,要切斷傳染,主要是打預防針。打針後去檢查一下是否產生了抗體,只要身體產生了抗體,就可以起到預防作用。很少有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後還感染乙肝。除非他注射疫苗之後5年都沒去檢查抗體滴度,結果抗體濃度不夠了,甚至消失了,失去了保護作用,結果被感染。所以説,打了乙肝疫苗之後要注意幾點:一是檢查一下,看體內是否產生了抗體;二是如果產生了抗體,5年後再去檢查一下,看抗體的滴度夠不夠,如果抗體滴度低於10,就需要打一次加強針;三是如果5年後檢查抗體消失了,建議用20ug/支的疫苗,還是要按照“0、1、6”的方案,打三針。

2、是否能治癒 一部分人不清楚

41%病毒攜帶者為乙肝不能治癒“發愁”

乙肝是否能治癒,在參與調查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羣體中,有10.5%的人表示有信心,認為只要堅持就能治好;有10%的人認為能否治癒是看運氣;40.7%的人覺得發愁,因為聽説乙肝是治不好的;21.9%的人則表示不在意,只要控制好就行;其餘16.9%的人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專家認為,調查數據表明我國大部分羣眾對乙肝的治療知識並不瞭解,存在大量的誤區。目前我國對於乙肝治療信息的傳播管理十分混亂,醫療機構通過電台、平媒、網絡等進行不科學宣傳的情況十分嚴重,乙肝病毒攜帶者及其家人對信息的接收沒有足夠的甄別能力,因此而導致的無效治療會對患者產生身體、心理、金錢上的傷害。

乙肝是否能治癒 20%的非病毒攜帶人羣不清楚

對於同樣的問題,在非乙肝病毒攜帶者羣體中,有29.2%的人認為乙肝當然是不可以治癒的;25.6%的人認為要看運氣,部分是可以治癒的;24.8%的人認為只要方法對,療程足,是可以治癒的;不太清楚乙肝是否能治癒的人佔20.4%。

關玉娟教授認為,急性乙肝90%以上都可治癒,而慢性乙肝的治癒率就相對較小。在臨牀上,慢性乙肝有一個治癒的標準,比如説肝功能不正常的,治療後正常了,乙肝病毒複製很高的也降至不復制了,這就可以説是臨牀治癒。這個時候,可能大三陽仍舊還是大三陽,小三陽也還是小三陽,但他肝功能正常、病毒停止了複製,這就是臨牀治癒。 “轉陰”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大三陽的e抗原轉陰,e抗體出現,變成小三陽,而且病毒也是陰性,這種情況又叫“e抗原轉換”;還有一種情況是乙肝表面抗原的轉陰,有部分人羣的表面抗原是可以轉陰的,但機率較小,而且穩定性還不肯定,還有待進一步的討論。根據臨牀經驗,所謂的“轉陰”機率是非常小的。“轉陰”並不代表慢性乙肝的治癒,有些隱匿性的病例,他的表面抗原是陰性,看起來一切都正常,但有可能病毒卻是陽性的。

三、乙肝歧視現狀

1、歧視 似有若無為哪般?

98%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致認為歧視存在

在參與調查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當中,45.2%的人認為社會對乙肝的歧視非常嚴重;52.9%的人認為有部分人存在歧視;認為沒有歧視的人僅僅佔了1.9%。

近一半的人表示對乙肝病毒攜帶者沒有歧視

但同樣的問題,在對非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調查中,有49.4%的人表示沒有歧視過乙肝病毒攜帶者;34.5%的人表示偶爾有,但要看對方是誰;只有16.1%的人承認在日常生活中歧視過乙肝病毒攜帶者。

對於乙肝歧視的認識,病毒攜帶者與非病毒攜帶者投票所得數據有明顯的差別。絕大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認為歧視普遍存在,而大部分的非病毒攜帶者認為自己並沒有歧視過乙肝病毒攜帶者。專家分析認為,乙肝歧視是隱藏在冰山下面的,每一位攜帶者受到歧視的時候寧可沉默,都不願意傾訴和發出聲音,於是除了攜帶者本身,別人就不知道歧視的存在。而現實當中,也只有真正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才真正切身感受到歧視的存在,非攜帶者對乙肝歧視的普遍性認知不足,正是因為其不會承受切膚之痛所致。

2、歧視表現五宗罪

感染乙肝病毒 求職最受影響

對於感染乙肝病毒的影響,12.8%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示,感染乙肝對入學的影響最大;54.1%的病毒攜帶者認為感染乙肝對求職的影響最大;認為感染乙肝對婚戀、生育影響最大的人分別佔38.7%和38.2%;而有32.7%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則覺得感染乙肝對社交的影響是最大的。

入學:

近30%的人入學受到影響

感染乙肝病毒對入學的影響,6%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示,曾經因為乙肝病毒感染而被拒入學;23.7%的人表示因為乙肝,在學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還有71.3%的人認為沒有在這方面受到影響。

求職:

24%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因乙肝失去工作機會

感染乙肝病毒對就業的影響,調查顯示,8.5%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因乙肝病毒感染而失業;15.4%的人因為乙肝病毒沒有找到工作;44.8%的病毒攜帶者已經就業,但單位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有19.6%的就業沒有受到乙肝影響;11.7%的乙肝患者目前還是學生,還沒就業。

社交:

24%的人會與乙肝病毒攜帶者減少接觸

如果知道自己身邊的人感染了乙肝病毒,39.2%的人會像以前一樣與之交往;23.6%的人表示會與感染者減少接觸,並保持一定的距離;33.7%的人表面沒什麼,可是心裏會介意;3.5%的人甚至會立刻避而遠之。

戀愛:

戀人是乙肝患者 24%的人選擇分手

得知自己喜歡的人是乙肝患者,48.3%的人表示沒什麼大不了的,會繼續交往;24.4%的人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選擇不再繼續交往;27.3的人則不知道怎麼辦好,很糾結。

家人:

21%的人會因為對方患了乙肝而離婚

對於有些人因得知自己丈夫/妻子患了乙肝而鬧離婚的這種行為,20.7%的人表示很能理解,即使是自己也會這麼做;51.5%的人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認識不夠,導致太恐慌;而19.5%的人表示這種行為讓人感覺很悲哀,所謂的感情敵不過乙肝;另外,有8.3%的人堅決鄙視這種行為,認為這是背信棄義。

如今,在公益宣傳上,關於乙肝的公益宣傳非常少,與艾滋病的公益宣傳曝光率相比顯得十分薄弱,大眾對於乙肝的治療、預防以及代表乙肝的翡翠絲帶幾乎沒有認識,這些客觀社會環境是導致羣眾不願意與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正常社交的主要因素。專家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患上乙肝,主要是由於社會的公共衞生不安全導致的,攜帶者個人並沒有錯誤。作為一個無辜的患者,不應該在學習權利、就業權利、社交、婚戀權利上受到歧視和區別對待。社會更應盡其責任和義務,調整政策讓乙肝病毒攜帶者獲得公平的對待,甚至向國外優秀體制學習,為患病人羣提供合理的補償比例,消除在這些方面的歧視。四、對待乙肝歧視的態度

1、忍氣吞聲 你是否其中一個?

受到歧視 66%的病毒攜帶者忍氣吞聲

在生活中遇到歧視,65.9%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會忍氣吞聲,被動接受;18.4%的人會據理力爭;會用法律來解釋的人佔10.4%;而5.3%的人則會心存怨恨,伺機報復。

在生活中遇到乙肝歧視的現象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忍氣吞聲,被動接受。僅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去據理力爭或者是付諸於法律來解釋。專家認為,作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本身,不要讓乙肝病毒攜帶者成為一個忍氣吞聲的沉默羣體,應通過依法維權發出正確的聲音,讓整個社會風氣逐漸轉變。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僅要有維權求助的意識,最好要掌握國家的法律法規,在面對歧視的時候,尤其在勞動就業方面遭受乙肝歧視時,應通過相關機構的幫助,爭取應有的權益。

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向機構求助的過程當中,會獲得反歧視的處理經驗,通過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爭取,進行反歧視的積極行動,有可能最終能擁有該企業的工作機會。在專家們多次遇到的成功經驗中,受到歧視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在與用人單位(尤其是外企)的上級部門溝通後達成工作協議的成功率甚高。再者,通過主動爭取,遭受歧視期間的損失可以得到彌補,賠償金額從2萬元到十幾萬元的個案也比較多。

專家還指出,被歧視者維權意識薄弱,究其原因是擔心成本問題、成功率以及隱私保障的問題。

其中維權成本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時間精力成本,許多被歧視者擔心維權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應付接下來的訴訟、舉證等諸多事項。專家指出,目前很多援助機構、公益律師會對被歧視者進行幫助。維權人只需要提供基本證據,剩餘的所有工作可以完全交給公益機構完成。整個過程無論多漫長,公益機構作為維權人的代理人,法律規定維權人完全不用出庭,在維權的過程當中完全不影響工作與學習。二、費用成本,許多維權人擔心請律師花很多錢。專家指出,國內很多公益機構對維權人是進行免費幫助的,由於國家提倡這種反歧視的維權行動,因此公益機構能得到政府、慈善機構所提供的專項法律援助資金去幫助維權人。

成功率方面,據一家反歧視公益機構反饋所得,由於反歧視公益機構有豐富的經驗協助維權人進行交涉,因此在庭外交涉以及訴訟方面的成功個案都比較多,成功率較高。

至於維權人所擔心隱私曝光問題,專家提出一套有效的經驗:包括進行訴訟時委託律師代理,維權人不用出庭;媒體採訪時可用代言人;訴狀時填寫的個人信息無需太詳細,由代理人的詳細信息完成訴訟需求;必須面對媒體時使用化名,在接受電視採訪時絕對不正面面對鏡頭,不要輕易相信拍攝後打馬賽克的承諾,提防採訪錄像被其他節目組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使用等。

2、想要幫忙 但卻有心無力

身邊人受到歧視 33%的人有心無力

當自己關心的人因為乙肝而受到歧視時,有18.1%的人會以實際行動替他/她打抱不平;43.9%的人會在他/他身邊好好安慰他;有32.7%的人表示很想幫忙,但是很無奈,沒有辦法;還有5.3%的人無動於衷,覺得習慣了。

專家建議,當自己關心的人因為患有乙肝而受到歧視時,首先應對其給予心理上的支持,給予真誠的溝通關懷;其次可以與歧視者進行溝通交涉,讓被歧視者不至於感覺孤獨,讓其感覺在親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他在反歧視的道路上並不是孤軍作戰;有能力的,還可以與被歧視者共同進行求助,向相關機構或者有經驗的人學習和搜尋反歧視的經驗。

五、乙肝病毒攜帶者壓力狀況

1、罪疚心理與恐懼心理並存

33%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擔心傳染給家人

對於最大壓力的來源,16.6%的人認為最大的壓力來自病情惡化;有33.3%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覺得擔心會傳染給家人或其他親近的人;23.6%的人認為別人的另類眼光帶來最大的壓力;因為求學、求職困難而感覺最大壓力的人佔了23.7%;其他情況的佔2.8%。

從造成乙肝病毒攜帶者心理壓力的具體源頭可見,其心理壓力主要可劃分成擔憂成為傳染源的罪疚心理與擔心被歧視的恐懼心理。緩解乙肝病毒攜帶者心理壓力應當從自身和外部兩方面入手。首先乙肝病毒攜帶者應該對該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瞭解其傳播途徑,通過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消除成為傳染源的擔憂,在日常生活當中拋開心理包袱。外部因素方面,國家法律應對該羣體給予正確的對待,例如取消強制性的入學體檢等帶有歧視性的法律法規,切實執行好違規入職體檢的執法工作,讓乙肝病患羣體享有完整的公民權利;對乙肝進行更廣泛有效的公益宣傳,讓國人正確認識衞生知識、疾病預防知識,讓更多人瞭解乙肝病毒西帶着患病非己所願,更不是其本身的錯誤,形成理智寬容的社會環境。2、封閉自我 逃避與他人正常交往

28%的攜帶者逃避與朋友、同事社交活動

面對朋友、同事間的聚餐等社交活動,25.3%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示不會故意逃避;46.8%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示不會逃避,但會注意;27.9%的攜帶者表示儘量能不去就不去。

雖然日常交往並不會感染乙肝病毒,但顧慮到同事朋友知道後可能會“心裏不舒服”,有些乙肝病毒攜帶者通常會刻意減少與他人接觸。“小三陽”患者張先生在一家公司已工作5年,從未向同事透露自己的病情,每當同事朋友聚會,他都儘量找藉口推脱;另一名“小三陽”患者馬小姐也隱瞞了自己的病情,每次公司聚餐,她從未參加,為此曾遭受“不合羣”的批評,她只得默默忍受委屈。

專家認為,接近三成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會逃避正常社交活動,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態度。無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抑或其他病患者,都和正常人一樣應該享有完整的公民權利和享受生活的權利。在專家們與許多其他國家地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朋友交流的過程當中發現,美國、印尼、香港等許多國家地區都不存在社交活動迴避的情況。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應認識乙肝的傳播途徑,拋開心理壓力,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在社交生活當中,聚餐的問題特別受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關注,擔心在聚餐過程當中傳染他人是大部分迴避社交活動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心結。專家分析,中國的飲食文化與其他很多國家不同,“眾人夾一菜”的用餐習慣,容易導致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傳播。但相比乙肝病毒,痢疾、甲肝、流感等傳染的機率更高。因此,專家建議無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是非病毒攜帶者,都應該在聚餐期間,主動要求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各種疾病的傳播。而乙肝病毒攜帶者將使用公筷公勺作為個人的用餐習慣,是一種高素質的體現,既不會受到他人的歧視,也不用存在成為感染源的擔憂,更能放開胸懷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

3、乙肝病毒攜帶者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85%的病毒攜帶者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後,有85%的人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大部分人會感到自卑、害怕、擔心、低落、氣憤甚至絕望;有12.3 %的人能夠平靜的去接受;有2.6 %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認為知道自身情況後,能更激勵自己。

很多乙肝病毒攜帶者開始都產生一種自卑孤獨心理和憤懣情緒。他們一旦進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都與周圍的人們劃了一條鴻溝,感到自己成了令人討厭的人,因而感到自卑。許多乙肝病毒攜帶者不敢理直氣壯地説出自己所患病種,害怕別人鄙視和厭惡自己;與此同時,不少人還埋怨別人傳染給自己,怪自己倒黴,甚至怨天尤人;有的人還遷怒於人和事,易激惹、愛發脾氣。很多患者由於對乙肝的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過分憂慮恐懼,一旦患上乙肝,或查出兩對半有問題,便情緒低落,憂愁焦慮,並且有苦不敢對人言,本來身體感覺還蠻好的也變得這兒難受,那兒也不舒服。

4、乙攜者趨向於體檢制度的取消

66%的病毒攜帶者認為消除歧視應取消體檢

如何能消除對乙肝的歧視,在乙肝病毒攜帶者羣體中,65.6%的人認為要在入學或入職時取消兩對半檢查;29.8%的人認為要國家立法保護;36.9%的人認為要多做科普宣傳乙肝知識;6.4%的人則表示要對感染者的病情進行保密。

5、非乙肝病毒攜帶者趨向於知識的宣傳

78%的人認為應多做科普宣傳

同樣的問題,在非乙肝病毒攜帶者羣體中,認為消除歧視應該多做科普宣傳乙肝知識的人達到77.5%;認為需要通過國家立法保護的人佔41.4%;認為要取消入學或入職等兩對半檢查的人佔30.1%;有24.5%的人認為要對感染者病情絕對保密;3.7%的人表示有其他看法。

對於如何能更好地減少和消除乙肝歧視,專家認為相關政策法規是根本。調整不平等不合理的政策法規,例如取消食品衞生法和入學體檢規定中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不平等條文;切實執行現有的反歧視法規,如嚴格監控企業的違法入職體檢,都將對消除乙肝歧視有着根本性的指導作用。

另外,乙肝歧視源於無知以及由此產生的恐懼心理。許多人將乙肝病毒攜帶者視為慢性乙肝病人,生活中某位乙肝病毒攜帶者一經確認,其周圍人員多有戒心和恐懼,害怕被傳染;還有的人從“目前我國近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這一事實,錯誤地得出“乙肝具有廣泛傳播性”結論。消除乙肝歧視,需要乙肝知識為其鋪路,但公眾中乙肝知識相當匱乏,因此,衞生部門應彌補過去工作的不力,象普及愛滋病知識那樣大力普及乙肝知識。對於乙肝歧視現狀的改變,專家認為,國家政策上的調整改變在十年內能完成。國內多家機構多年來從事這項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看到了很多的改變。因此對國家逐步完善政策法規,讓乙肝病毒攜帶者獲得平等的人權很有信心。

但企業單位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情況還需要逐步的改善,能將政策法規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乙肝歧視。專家認為這不是可以用時間來限制的概念。任何一個法律都會有人違背,這是正常現象。再發達的國家,也一直有着歧視和維權的存在,改變乙肝歧視的社會氛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從普遍性來看,乙肝歧視會逐步得到遏制。

【第9篇】2022年中國義務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中國教育改革實施多年來,中國的教育情況到底如何呢?

學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亂收費

國務院已經明令禁止不再向農村中國小生收取書本費,課桌費等費用,而學校則巧立名目實施亂收費,有的學校將練習冊,英語磁帶等學生必備的教輔資料在開學初收取費用,但不告知學生家長,到了學期過半或學期將要結束時,再將這些項目重新向學生收取,造成重複收費。

有的學校在剛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課桌凳費用,並且不開具任何的票據,班主任將學生的姓名記錄下來交給學校領導就行了,在收費時承諾學生在離校時可以將課桌凳帶走,或者按使用情況退還費用,可到了學生畢業時卻隻字不提,造成家長不滿,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時,明知向學校要錢無門,索性將課桌凳砸爛,以泄憤,造成公物損壞現象嚴重。

二、教研經費投入不足

國家這幾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了大量的義務保障經費,但是一些學校將這批義務保障經費私自挪用,用來美化校園,添置一些並不實用的教學教學設備、辦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線教師身上的教育教研經費卻少的可憐。有的學校一學期也見不到上一節公開課,有的學校的教師甚至幾年沒有聽一節課,至於教育教研,更是無從談起。

有的學校的教學設備嚴重老化,在許多國小,科學實驗課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課上,找不到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即使有的學校有,也是緊鎖於實驗室、圖書室,甚至連實驗室的管理員也不能很快將它們找出來,有的學校雖然教學設備添置了,但大多一買了之,一把鎖就將先進的教學設備與一線的教師隔絕,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學校管理不到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有的學校的校長,經驗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規,沒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學經驗到了學校就被用老壺裝了進去,不能滿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學校校長家長作風太濃,引起教師的不滿,教育教學情緒不高,甚至有牴觸情緒,形成矛盾,這樣的學校,留不住好的教師,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留不住學生,造成學區內的學生擇校。

有的學校的領導拉幫結派,明爭暗鬥,有些事情沒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內耗,不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

教 師 篇

一、工資待遇低,無心教學。

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專心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雖然這些年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但是工資待遇相對而言卻很低,尤其對於年輕教師。他們面臨的壓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業又是一個“論資排輩”嚴重的行業。年輕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重,而待遇卻相對老教師來説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社會應酬也相對增多了,而當今的消費水平對於年輕教師來説壓力過大。拿一個三十幾歲的教師來説,他們的工資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開支,一個月所剩無幾,再除去人情往來,社會應酬,房貸等,更是拙襟見肘,再看看與自己同齡的人,要麼在生意場上是如魚得水,要麼在機關單位迎來送往,好不風光,就連在工廠裏的工人,他們有時也不能比。所以他們大多搞一些第二職業,無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往往年輕人最能接受,年輕教師的此種心態大大減緩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得許多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得不到推廣利用。

二、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地強調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門還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學校將教師的教學成績與教師考核掛鈎,使得教師整天忙於提高教學質量(僅提大學聯考試成績),忙於備課,上課,改作業。整天鑽在學生堆裏。成績提高了則沾沾自喜,在領導,家長面前炫耀,吹噓;成績下降了則怨天尤人,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脱,而很少有人從自身處找原因,尋找一些更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三、態度不端正,工作消極。

現在有不少教師工作態度不端正,方式簡單,方法粗暴。其中年輕教師居多。他們往往教學方法單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學生談心,加上他們社會閲歷淺,無法和家長取得較好的聯繫與溝通。使得學生的情況不能較全面的掌握。無法從源頭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導致“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不斷出現,教師往往會對這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師乾脆放棄對他們的引導、教育。從而出現了學校裏有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學生”,等他們走入社會後出現了“問題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強烈。

學校現在也不是一塊淨土,現在許多教師在社會上耳濡目染,採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家長索要錢財,如:現在許多班級班額過大,有的班級七八十個學生擠在一間教室裏,使得座位問題就成了焦點,最後排的學生往往被前排的學生擋住視線,無法看見黑板上老師的板書。而教師也看到這一點,暗示學生,甚至直接向家長索取好處,從而讓學生有一個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師自己在家中搞有償家教。他就會將測試試卷的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給學生。而對待沒有輔導有沒考好的學生,進行嚴厲批評,並找其父母談話,施加壓力,迫於無奈。學生只好“自願”地到老師家輔導功課。以上種種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關係僵化,有的家長在學生的面前指責教師,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使得教師教師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於教育事業的良性循環。

學 生篇

一、讀書無用,厭學情緒重。

現代社會,人才多,每年的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聞媒體將大學生找工作拿來熱炒。使得家長與學生都產生了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學校、政府出面搞什麼招聘會,大學生才能找到工作這一錯覺,尤其對於農村學生,他們一方面無力承擔學生高額的學習負擔,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無後台、背景,將來也未必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乾脆不讀了,一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打拼也幹出了一番事業,正反一比,厭學情緒更重,“讀書苦、讀書累、讀書就是活受罪,不如參加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這類順口溜充斥校園。教師、家長沒有及時地加以引導,使得一些地方輟學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二、社會干擾,不良現象多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社會。各方面信息魚龍混雜,學生也難免受其影響,學生往往年齡小,缺乏辨別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現象所俘虜。一些學生沉迷於網絡,網絡上各種暴力、兇殺、色情遊戲,成了一些學生的狐朋狗友,他們有時會將虛擬的網絡遊戲搬到現實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時有發生,往往會形成團伙犯罪,給社會製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現在的家庭的不良現象嚴重:賭博等不良現象不避學生;一些單親家庭,家庭暴力給學生的心理留下陰影;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也易造成心理傷害。社會對學生的關愛不夠,對教育關注不夠,也是教育不良現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團結起來,給教育製造一個寬鬆、潔淨、安寧的環境,讓學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第10篇】中國面膜行業2022年質量現狀調查報告

3月28日,中國質量誠信品牌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祕書長高伯海在論壇上發佈了《2022年中國質量現狀調查報告之一:面膜行業》。

調查報告分析指出,一些消費者購買或使用化粧品時,很少注意產品是否有衞生許可批准文號、產品衞生標準號等,缺乏索證意識和識別產品真偽知識。報告建議有關部門應對化粧品不斷髮展的功能性添加物,如熒光增白劑、糖皮質激素等,完善相關標準與檢測手段,從法理、技術層面進行全方位監管,為消費者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第11篇】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3月中旬,為了仔細瞭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該鎮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駐鎮政協委員對全鎮37個村、3個社區居委會進行調研,對彭王、長王兩村進行重點調查,以尋求改善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的良策。

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狀

農村空巢老人家庭還普遍面臨看病就醫、農業生產投入、人情往來等經濟壓力,同時子女外出務工還導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擔農業生產、人情往來等責任,加重了經濟負擔。

但70歲以上高齡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們在吃飯、穿衣、入廁、上牀、洗澡、走動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難,尤其是兩位老人同時得病,或一位老人獨居更為困難。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來自家庭成員的上門探視、打電話問安等形式,他們渴求的探視頻率要求在一週或一月一次。他們渴求向配偶、子女或親友傾訴煩惱。

(二)留守兒童生活現狀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種狀況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燥、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通過對該鎮秦家學區走訪調查發現: 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和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據調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19%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覺得自己受岐視,9%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3、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習,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了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造成嚴重後果。

【第12篇】2022年6月中國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邊城裏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中國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調查報告,閲讀!

調查內容: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20xx月—20xx

調查目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對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調查地點:xxxx學

調查方法:教學工作參與、走訪、訪談

隨着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20xx年8月底到20xx月底,我們到了鎮雄縣場壩鎮摩多國小進行為期接近一年的頂崗實習支教生活。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在平時休息的過程中走訪了一些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也有了一頂的瞭解!結合此次調查,現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調查意見。

一 基本概況

我們實習的地方是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這個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類型!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裏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

我所教的班有96個學生,其中就有30多個孩子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裏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願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

二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裏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説説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裏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温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説説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裏畢竟沒有在自己家裏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説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這個羣體的孩子通常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羣體中,國小階段的學習興趣還比較濃,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還較好,優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國中階段,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極少的留守兒童能表現為優秀,我們調查中發現,國中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兒童卻佔了近30%,而且在所有“問題兒童”中,留守兒童佔80%。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着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53%,一年一次的為44%,兩年一次的有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六年未曾回過一次家。農村留守兒童在個性心理上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症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不善於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理邊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約與艱苦奮鬥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取向與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着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家裏,他們不講求個人衞生,早上不洗臉漱口就吃飯,晚上不洗腳洗澡就往被子裏鑽;在學校,他們的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煙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於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説愛的,有些甚至還發生了性行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卻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裏,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衞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後,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脱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脱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餬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我們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穫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4、複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於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複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網絡遊戲、色情影像、黑社會勢力等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心理髮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比如,抽煙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説愛老婆老公成必須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隱患。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由於存在部門利益至上的緣故,各級政府已經制定的有關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弟無法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三 思考與建議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單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不單是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其自身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各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各級政府都應該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以人的生存與發展為本,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我們調查組從近期和長遠兩個方面提出我們的建議。

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羣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縣(市)、鄉(鎮)政府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實行屬地管理為住的原則,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鄉(鎮)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標,形成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機制,使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當地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益。對已有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和落實,不要紙上寫的“同等”,實際操作中人為地製造各種障礙。享受均衡的現代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包括農村孩子應有的權力,也是我國政府的總體教育目標。同時,要改革學籍管理方式,為異地農民工子弟建立流動學籍,要取消異地學生必須回原籍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學的門檻,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兒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權益,使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羣體。

3、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託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

4、下大力氣優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惡化。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的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我們必須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可以説是熱火朝天,農村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示範片都是在基礎較好的地方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的新型政績工程,真正基礎差經濟落後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可以説是從未盼到過高級領導的“現場辦公”,致使新型落後地區在產生,新的不和諧在形成,致使種地方的農民不得不繼續通過進城打工的途徑來維繫家庭的生存,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羣體和留守兒童問題有增無減。因此,落實黨中央的加快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應該堅持全面發展觀,不僅“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僅注重修道路建樓房,而且重視辦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不僅發展經濟提高收入,而且關注民本民生優化社會環境。總之,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第13篇】中國水溶性肥料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水溶肥發展趨勢:普遍認可 前景廣闊

產品認知度:進口產品知名度佔絕對優勢

在調查中,45.8%的人認為進口水溶肥產品知名度高,僅12.5%的人認為國產產品知名度高於進口產品。這説明認為進口水溶肥產品知名度高於國產水溶肥產品知名度逐漸成為一種行業共識。這與國外水溶肥在國內推廣的時間、力度及注重品牌培育有關,消費者對於國產水溶肥產品缺乏自信,國產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同時,國產產品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的人員比例為31.3%,18.8%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產品品質趕不上國外。但是,認為國產產品與國際水平旗鼓相當的人員比例是18.8%,與31.3%不認為我國產品與進口產品差距大被調查者人數累計,對於國產品牌較為認可的人數比例將達到40%,國產產品的認知度、知名度和口碑等方面仍有潛力可挖。

存在問題:集中在產品技術、市場規範、品牌意識三大板塊

品牌認知:羣雄逐鹿 尚無霸主

中國農資傳媒認為,或許是複合肥企業長期以來的戰略定位和主打產品強勢宣傳有關,使消費者已將大型複合肥企業定位於複合肥品牌。事實上,在中國農資傳媒日常的採訪、報道中,有被採訪者多次提到新都嘉施利大量元素水溶肥等產品良好的使用感受。但是,中國農資傳媒也認為,水溶肥市場尚處於羣雄逐鹿的時代,整體國產品牌認知度較低。隨着市場的規範,多、小、弱的品牌局面會逐漸整合,在這種環境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品牌意識,企業才能有朝一日取得霸主地位。

總之,我國水溶肥發展前景廣闊,但是目前水溶肥的發展更傾向高品質的經濟作物,與專家闡述的水溶肥的未來在大田尚有差距,但是,調查也顯示,水溶肥針對大田作物和經濟作物兩級發展是專家、企業、消費者的共同願望。與此同時,國內水溶肥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技術、市場規範、品牌意識三大板塊,而進口產品普遍高於國內產品知名度。較為樂觀的是,行業普遍認為國內國際產品品質差距在縮小。此外,在水溶肥產品品牌認知方面,行業尚處於羣雄逐鹿的階段。

另注,在對同一問題的調查中,各數據相加並非100%,這是因為問卷設計的均是多選題,不同調查對象,對同一問題的答案數量並不統一。

【第14篇】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分析

近日,智聯招聘發佈《2022年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管理層女性仍然缺失嚴重。

此次抽樣問卷調查中,智聯招聘在全國31個省區市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次就業者進行調查,共收到10萬餘份有效樣本。報告稱,平均而言,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比男性高15%,而投入工作的時間比男性少9%;35.9%的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為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無形中放棄了更大範圍的工作機會選擇。

整體來看,女性月平均收入為6589元,男性為8006元,女性收入比男性低22%。在普通職員階段,男性女性收入分別為5752元和5530元,這説明在職業起步階段,女性和男性基本可以獲得相同的待遇。隨着更多男性躋身管理崗位,薪水獲得提升,而更多女性仍然停留在基礎崗位,男女收入的落差逐步顯現。調查顯示,73.8%的職場人認為其所在公司高管中,大部分為男性。處在婚育階段而被動失去晉升機會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職場女性面臨的最大障礙。

此次調查旨在發現女性職業發展特徵及其面臨的挑戰,引起社會、企業對女性職業發展的重視和思考,共同幫助女性順利跨越職業發展障礙,推動女性職業生涯快速發展。

從女性進入職場,選擇展現傳統性別印象之外的角色起,註定要面臨工作和家庭投入兩全的問題,尤其在女性步入婚姻組建家庭後,問題更加凸顯。這一挑戰並不是此消彼長的平衡戰,而是全力以赴的拼搏賽。我們從女性投入工作時長和投入家庭時長視角,去揭示在這場贏得職場地位和維護家庭角色的過程中,女性所承擔的壓力。

不變的工作時間和與日俱增的家庭投入

以婚姻作為分水嶺,儘管一定程度上已婚男性和女性每週投入工作的時長較未婚前都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間的差距比較穩定,男性略高於女性9%。從每天投入家庭的時間看,雖然隨着步入婚姻,大家投入家庭的時間均在增加,但整體上,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長高於男性,且這一差距在已婚的情況下進一步被拉大。

對女性而言,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並沒有變化,卻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顧及家庭,這意味着在一天有限的時間內,女性要做和所能做的事情更多,分秒必爭,與時間展開較量。

要求上下班方便:是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亦是方便照顧家庭

在工作選擇中,職場女性的首要考慮因素是“上下班方便”,而職場男性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能獲得成長和發展”。從女性所處的婚姻狀況看,未婚女性在選擇工作的時候考慮有成長和上下班方便的比例基本接近,而已婚女性對上下班方便的訴求更加強烈。上下班方便意味着每天通勤時間可控或用時更短。部分女性表示,上下班方便可以更省時間,讓自己睡眠充足,保證進入辦公室仍然保持精神,是一種追求舒適生活,保持良好工作狀態的體現。對已婚女性而言,如前所述,隨着需要投入家庭的時間增長,其首要考慮該因素則以方便照顧家庭為主。正因為如此,首要考慮上下班方便無形中讓女性在選擇工作機會時的半徑縮小,可能會喪失更多潛在優秀機會。

收入差:職業選擇傾向還是管理層不足?

2022年1月1日,冰島強制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法律正式生效,成為西方世界第一個通過立法要求男女薪酬平等的國家。這個人口僅有33萬多的北歐島國,無疑將男女平等的歷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政策利好,但是現實中女性收入情況並不樂觀。

整體來看,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而在普通職員階段,這一差異並不明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從所處崗位和所處職位級別分別進行了探索。

相同的起點並不能改善女性收入低於男性

從女性和男性目前從事的工作崗位看,確實存在明顯的性別職業優勢領域,女性主要從事與客户和財務有關的業務,其中行政/後勤/文祕、銷售、財務/會計/審計、人力資源是女性“四大崗位”。而男性優勢崗位是技術、生產加工,尤其在“技術崗位”,男性佔比最高且二者差距最大。運營、設計、市場/公關、產品等則屬於更加中性的崗位。因此我們選擇“運營”這一崗位,分析從業者的收入。數據顯示,運營類基礎階段,男性和女性的收入並無明顯差異,甚至女性的收入略高於男性,但是兩個人羣的整體收入,女性卻比男性低了21%。

管理層女性仍然缺失嚴重

在起步階段,女性和男性基本可以獲得相同的待遇,卻在整體上收入不均。從職級角度,意味着更多的男性躋身管理崗位,薪水獲得了提升,而更多的女性仍然停留在基礎崗位。調查中,73.8%的職場人認為其所在公司高管中,大部分為男性,75.2%認為所在部門中,經理級別以上的員工大部分是男性。

誰在阻礙女性晉升

在探究阻礙女性晉升的原因中,我們發現,公司提供的晉升機會有限、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是職場人羣普遍存在的阻礙。區別在於,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於男性的最大障礙,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因素。而男性則更多的集中在“論資排輩,不重能力”、“任人唯親”等職場不良現象。

就女性自身而言,即使要面臨因婚育使得職場受損的情況,也要減少這一焦慮,不要過早產生退縮放棄的心理,至少也要等到真正到來的那一天。從社會角度,如何讓女性生育成本社會化,而不是讓女性自身通過遭受職場的區別對待或是被迫離開來完成,相關的政策措施也是亟待探索的。

此外,針對女性在職場中比男性更強烈的職業規劃不清、缺乏職業上的指導和幫助,更易出現職業倦怠、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出更多的不自信等困惑,需要社會和企業,尤其是企業,給予及時的關注和指導。

接受現狀,也要奮起直追—成功女性新標準

正視女性在職場上面臨的主觀和客觀困境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女性在職場仍然取得了長足進步。調查顯示,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已經達到35%,同時女性的收入除了更多的參與到了提高生活品質和家庭長遠發展裏,對個人學習進修的投入也多於男性。這一“慷慨”投入,讓女性對未來職業規劃中表現出比男性更積極的職業狀態:不斷提升,獲得個人價值的增值、獨當一面,接受更多工作挑戰、擁有更加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在評價成功女性的標準中,半數以上女性選擇了“在其所處的領域有一定成就”,而2022年我們在做同樣的調查時,“有自己的處世態度,不隨波逐流”還是首位要素。這表明,女性在逐漸打破傳統觀念中“依賴”、“順從”標籤,從家庭角色中突圍,希望在職場上取得更大成就,樹立事業領域的新形象。反觀男性的選擇,2022年以來,首要的評價標準仍然圍繞在“博愛、獨立”等角度,難以打破固有思維。

【第15篇】2022年6月關於中國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以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嚴峻地挑戰。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中國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調查報告範文,閲讀!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佔全部流動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後,他們整日忙於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於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於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於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繫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願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衞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鬥毆。

6.行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鬥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併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説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於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羣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羣體雖是孩子自發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羣體交往的“小祕密”,尤其要與羣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遊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羣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後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閒暇教育,吸引羣體成員投身於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羣體文化。

(三)發揮農村優勢,充實孩子的課餘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羣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的優勢,開發活動課程,愉悦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台,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台,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羣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儘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不同生活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社區環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説,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化農村社區育人環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税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闢活動園地。

(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週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儘量減少留守兒童。

標籤: 多篇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kq1l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