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多篇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多篇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多篇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1

xx以來,“三省一區”經濟增速換擋明顯,總體處於低位徘徊。同時,由於改革進程加快,創業熱潮顯現,就業、社保、收入分配形勢整體平穩。

(一)就業基本穩定,創業帶動就業趨勢顯現

同時,各省區不斷加大創業支持力度,創客樂園、雲辦公等新興創業就業形態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正在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二)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擴大,待遇穩步提升

(三)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增速趨緩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成為制約經濟發展重要因素

(二)隱性失業等問題影響就業長期平穩和質量提高

一是隱性失業問題可能顯性化。部分企業近來一直處於虧損或開工不足狀態,為解決人員過剩問題,大多采取了內部轉崗、降薪等措施,隱性失業問題在部分行業和領域頗為嚴重,而在現行失業統計難以體現。

二是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三省一區”均反映受職業技能和擇業觀念等因素影響,勞動力市場存在用工荒、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現象。在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勞動者素質與崗位要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現象較為普遍。

三是就業技能培訓層次偏低。受各類技能培訓規劃整合不到位、補助標準偏低等因素影響,職業技能培訓整體水平偏低,高水平職業技能培訓發展受到制約,難以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同時,中級職業技能院校定位不清、資金不足也成為影響高技能人才持續穩定培養的重要因素。

四是失業保險防失業促就業作用尚未有效發揮。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過窄,結餘量大,閒置問題較為突出。“三省一區”由於國企佔比高,失業人員少,表現尤為突出。在當前企業普遍反映社保繳費負擔偏重下,失業保險作用、費率和支出範圍等問題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五是創業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和困難。政府對創業的服務引導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到位,創業企業融資難問題尚難及時充分解決,部分地區企業註冊登記、税務執照辦理等手續依然較為複雜。

(三)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

二是社保擴面面臨較大壓力。由於近年來社保持續擴面,大中型企業已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小微民營企業擴面難度大,近期擴面對象中即將退休人員佔比較高,在職參保人員增速緩慢,擴面形勢十分嚴峻。

三是現行養老金調整機制對其制度健康運行造成了較大沖擊。“三省一區”普遍反映,現行通過行政方式調整養老金,未充分考慮基金自身平衡和各省實際,原本沉重的養老金支出負擔壓力更大,缺口進一步增大。

(四)部分地區低收入人羣生活受到影響

總的來看,“三省一區”就業、社保和收入分配領域當前情況和麪臨的問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一是當期原因,主要是經濟增速趨緩、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等;二是歷史原因,主要有國企改革部分歷史遺留問題等;三是制度自身原因,如就業創業機制不健全、社保體系不完善等;四是管理原因,如職業技能培訓過於分散,社保監察力度不足等。因此,這些問題的解決,既要着眼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形態變化的現狀,也要痛下決心、採取措施,儘快解決歷史問題;既要不斷完善制度,也要加強監督管理。

(一)找準自身優勢,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工作

“三省一區”應立足自身獨特的經濟結構、產業特徵,挖掘發展潛力。一是發揮工業基礎雄厚的優勢,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一方面做好能源產品深加工,另一方面拓展非能源領域工業產業鏈,不斷擴大非能源產業在經濟中比重。二是依託產區優勢,開展農牧產品深加工,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三是抓住國家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有利時機,推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帶動更多就業,釋放發展潛力。

(二)綜合施策,促進就業增長、提升就業質量

一是做好就業質量監測分析。針對當前存在的隱性失業等問題做好跟蹤監測,及時出台應對措施。二是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抓住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完善政府引導服務機制,構建創業人、投資人和政府溝通交流平台,營造良好創業環境。三是進一步整合職業技能培訓。針對市場需求,統籌各類培訓項目,創新培訓內容,優化培訓方式,提高培訓針對性。同時,加強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和使用。四是充分發揮私營經濟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落實加快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帶動就業規模的擴大。

(三)抓緊研究社保重點問題,推進關鍵領域改革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操作性方案。適度平衡各地養老負擔,統一繳費標準,降低社保費率,擴大社保覆蓋範圍,促進地區之間形成相對公平的市場環境。二是完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職工養老待遇調整機制。激勵更多人多繳費長繳費,實現制度的良性循環和發展。三是妥善解決社保領域歷史遺留問題。中央、地方、企業和個人共同分擔歷史成本,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四是研究修訂《失業保險條例》。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基金使用範圍,充分發揮其防失業促就業作用,適度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或實行浮動費率制。

(四)立足發展,發揮好就業社保在收入分配中作用

突出“發展”和“民生”兩個關鍵,堅持在發展中健全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實現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協調發展。一是發揮好就業創造社會財富,更充分參與收入分配的作用。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機制,促進機會均等、就業公平,擴大增長的就業效應,激發社會活力,實現更多人通過就業參與收入分配,共享發展成果。二是發揮好社會保障對收入分配的平滑作用。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中,發揮其平抑不合理分配差距的作用,通過保障和福利的轉移支付守住困難羣體生活底線,通過健全社會保險合理分擔機制,使參保者權利義務對等,保障社會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2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七大將擴大就業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建設中,實現充分就業對於發展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認真總結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我省促進就業工作的成效和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改進措施,根據省政府領導意見,由省政府研究室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告如下。

一、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主要成效

(一)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了全省就業工作的平穩發展

根據中央部署,自xx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認真推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出了就業優先戰略,確定了“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強化再就業服務和幫助困難羣體就業”等五大工作目標,提出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與增加投資相結合、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與城市化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五個結合要求,並以省政府名義將就業再就業目標下達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就業人數、控制失業率等目標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先後製定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配套政策和操作辦法,形成了“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機制,全省就業工作平穩發展,各項就業指標基本實現。xx-xx年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5.01萬人,年均增加約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累計54萬人,年均登記失業人數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家產業就業人數521.6萬人次,其中,省外流動就業人數為201.14萬人次;累計投入使用就業再就業資金15.17億元;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50.4萬人,實現再就業42.9萬人,再就業率為85.1%;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90.55萬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0.49億元,支出18.76億元,有35.4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 127個,職業介紹機構共1715個,其中: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1518個,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359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855個。

(二)勞動力市場體系和現代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雲南省勞動力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90年代逐漸培育並隨着國家“金保工程”的實施而不斷髮展,至今,一批設施、功能較為齊全的地方性的勞動力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失業保險和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等內容的就業服務體系以及職業介紹諮詢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通過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已經成為我省勞動用工的主導方式。

一是全省城鄉普遍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個縣(市、區)所轄的53個街道已經全部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1517個鄉鎮上已經有1301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全省851個社區中,已有637個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設,使勞動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貼近羣眾,窗口前移、更方便羣眾。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勞動力市場網絡和信息化建設,並逐步完善了勞動力市場的職能。“十五”期間,全省各級勞動力市場場地建設面積達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級為14,428.18平方米,縣級為68,221.66平方米。市場內設有求職與用人登記、信息發佈與查詢匹配、職業指導與政策諮詢、推薦介紹與現場招聘等服務項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後籌集勞動力市場建設資金8,026.0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8萬元,省級補助691.25萬元,各州、市、縣自籌7,196.78萬元。各級政府除資金投入外,還以其它方式支持勞動力市場建設,如房產、土地、辦公用品、設備等,摺合資金3,161.67萬元。

xx年年,雲南全省共有職業介紹機構1 865個,其中,省級1個,地、州、市級16個,縣(區)以上140個,街道51個,鄉鎮級1,477個,其它部門開辦的28個,個人開辦的169個。職業介紹工作人員2,675人。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完全覆蓋了全省縣以上行政區域,鄉鎮職業介紹機構已覆蓋了全省鄉鎮的75.2 %,工作覆蓋面達到90%以上。全省勞動力市場載體建設形成了以省級勞動力中心市場為龍頭,以16個州、市為勞動力分市場,128個(不含麗江市古城區)縣級公共介紹機構為骨幹、其它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成效顯著

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勞務輸出)是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問題,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和三項扶貧工程的重要任務來抓,加大了輸出前的引導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強化了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全省勞務輸出規模穩中有升,勞務收入穩定增長,輸出區域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已經成為緩解城鄉就業矛盾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省勞動保障部門數據顯示, xx年年1-10月,全省當年共輸出勞務人員137.68萬人次,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72 %。其中:境外輸出0.49萬人次,佔0.36%;省外輸出40.81萬人次,佔輸出人數29.65%;省內輸出36.45萬人,佔輸出人數26.47%,縣內輸出59.92萬人,佔輸出人數的43.52%。預計全年輸出150萬人次,完成年計劃80萬人的187%。

xx年起,我省開始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勞務輸出項目,當年省級投入1,147.2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38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767.28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7,251人,輸出勞務人員239,60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43,500人的550%, 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5億元。xx年投入1,317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20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197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398人,輸出勞務人員24,4728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9,900人的613%,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1.7億元。xx年年投入1,848萬元,其中勞動力市場建設費18萬元,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費用1,830萬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018人,輸出勞務人員313,510人次,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36,600人的856%,當年實現勞務收入約14.7億元。

(四)失業保險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

全省失業保險制度在鞏固中不斷髮展,統籌級次提高,實現了“地級統籌,省級調劑,財政補貼”的管理方式,失業保險基金穩步增長,有效發揮了保生活、促就業的作用。到xx年底,全省參保人數回升達到189.2萬人。5年間,全省失業保險基金收入24.3億元,與“九五”相比增收15.2億元,增長166%;基金支出18.4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2.9億元,增長232%;省級向9個州市調劑失業保險基金1.35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1.02億元;救助失業人員達到32.6萬人,與“九五”相比增加20.23萬人,增長164%;幫助7.12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與“九五”相比增加2.96萬人,增長71%。

(五)資源枯竭型城市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

昆明市東川區是我省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隨着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東川的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大量勞動者失業,最高時登記失業率達40.2%。為有效促進東川區企業的轉產經營和改善勞動者就業狀況,xx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東川建立再就業特區,對東川再就業特區勞動就業提供許多優惠政策,為東川再就業特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我省其他類似的資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條發展道路。

xx年年末,東川區户籍總人口為3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萬人,農業人口23.2萬人;全區農業勞動力人數11萬人,富餘勞動力人數1.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100人。

在實現就業方面,xx年年城鄉就業人數17,938人(其中:在職就業農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業6,821人(其中:“兩後生”826人,下崗失業人員4,836,大中專畢業生750人,技校畢業生409人)。xx年年畢業後實現就業的“兩後生”361人,復退轉業軍人就業92人,勞務輸出人數11,174人。

在失業方面,xx年年新增城鎮失業人員4,709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400人,“兩後生”2400人,復轉軍人100人,其他人員1,809人;外地户口到東川就業489人。xx年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在再就業資金使用方面,自xx年東川再就業特區建立以來,中央、省、市三級共安排再就業資金1.14億元。xx年年支出再就業資金2,054.15萬元。截止xx年年末,累計結餘再就業資金3,707萬元。

二、當前我省就業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是也還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十一五”期間我省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還十分繁重,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

(一)勞動力總量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就業再就業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

城鄉就業需求的快速增長與社會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之間,在人口不斷增加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而且更趨複雜。據勞動保障部門測算,我省有農村勞動力2,091萬人,其中還有500萬人需要在今後幾年轉移就業,加上每年有37萬左右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登記失業人員,以及100萬省外常年入滇就業的外來人員,特別是仍在實施的企業改革和事業單位改制,導致由就業轉失業的人數增加,全省每年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居於16-17萬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個點,僅能帶動2.6萬人就業,若經濟增長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不超過30萬個。因此,就業壓力非常大,就業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

(二)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邊疆、貧困省份,據“五普”資料顯示,我省0—14歲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26.02%(全國平均為22.89%);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為20xx人(全國361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為6563人(全國11146人);具有國中受教育程度的為21233人(全國33961人);具有國小受教育程度的為44768人(全國35701人);文盲率為11.39%(全國6.72%)。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3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湖南科技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湖南科技學

院校園內隨機選擇學生當場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調查時間: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見附一)

五、調查結果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論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瞭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4

為進一步掌握城鄉勞動力在轉移就業中的動態情況、瞭解他們的就業狀況、轉移就業培訓的實際效果,便於在今後的工作中,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和提高,真正發揮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基礎性作用。最近,我中心深入部分鎮、社區、企業、園區、葡萄種植基地、移民村、培訓學校,就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們利用2天時間,先後有針對性的走訪了4個鎮( 青鎮、陳袁灘鎮、葉盛鎮、裕民街道辦);2家工業企業(青銅峽金昱元化工公司、杭蕭軸承製造公司);2家創業企業(新大眾農機制造公司、興豆源豆製品公司);3家餐飲服務企業(青銅峽賓館、龍海賓館、騎龍火鍋店);2家葡萄酒基地(璽天龍葡萄基地、御馬葡萄基地);2個移民村(同興村、同進村);1個社區(南苑社區);1個培訓學校(鑫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通過實地調查,詳細瞭解了具體情況。

(一)勞動力的人員構成狀況:經調查,目前勞動力主要有6類人羣構成 ,即: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失業人員、復員退役軍人、應屆、往屆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畢業未就業的大中專、本科專業的學生、失地農民、殘疾人。

(二)文化結構狀況:經調查後預測,在城鄉勞動力中,國小文化程度以下的佔15左右%,國中文化程度佔55%左右,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佔25%左右。以上數字説明,我市城鄉勞動力中,高中以下較低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偏低。

(三)技能培訓狀況 :隨着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勞動力技術技能和知識更新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勞動力通過正規培訓和其他培訓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與勞動力總量比,仍然只佔很小的比例,並且培訓層次較低。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市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能力培訓的城鄉各類勞動力約佔全市總勞動力的75%左右。人社部門專業培訓占城鄉勞動力培訓總人數的65%左右,農業口各部門、扶貧辦、婦聯、工會、團委等相關部門通過以會代訓、現場會、科技三下鄉等形式普及農業科普知識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5%左右。培訓專業涉及中式烹飪、計算機操作、手工製作、家政服務、餐飲服務、汽車維修、果樹工、家蓄飼養、電焊工、木工、瓦工、鋼筋工、抹灰工、育嬰員等專業。以上數字説明,我市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逐年在提升,參與培訓人員的積極性也在提高,持證上崗的意識在增強。

(四)勞動力就業狀況:從就業方式和行業來看,一是自己到用工單位聯繫參加應聘的人員。一般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的應屆、往屆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較多,其次是一些年齡在30至40歲就業困難人員(文化低,無技能),主要從事餐飲、ktv、酒吧等娛樂場所的服務工作;二是被徵地的失地農民,通過應聘進入園區企業工作的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0歲以下,具有初高中文化,都集中在我市嘉寶園區的企業打工,主要從事清真食品加工、機械製造、軸承加工、太陽能產品製作、包裝箱製作、糧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業;三是通過勞務中介、輸出等方式組織外出打工人員。一般年齡在30至60歲之間,國中文化及以下的人員,多從事環衞、綠化、保安、保潔、建築、公益性崗位等行業;四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5歲有創業項目、創業資金、創業能力的自主創業人員,他們(她們)從事商品批發零售、家電維修、餐飲服務、家俬建材、廣告製作、家政服務、服裝零售、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個體經營項目;還有一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搞起了農家樂、家蓄飼養、蔬菜種植等致富項目;五是一些啃老簇。無就業願望,依靠房屋出租、季節打短工作為生活來源人員。從上述情況看,18至2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15%;25至4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60%;45至55歲之間,就業率達到20%;55至60歲人員,就業率達到5%。

(五)勞動力就業分析。從調查情況來看,城鄉勞動力就業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就業渠道多元化。隨着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失業、失地人員的增加,企業用工需求擴大,據預測,約36%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走向企業,絕大多數城鄉勞動力從業於二、三產業,其中,約有13%的人員從事批發零售業務,約14%的人員從事居民家庭服務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約 8%的人員從事建築業,約17%的人員從事交通運輸業,約12%的人員從事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從業趨勢朝多元化發展。二是就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在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 10 %,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 22%,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 43%,國小文化程度的約12%,文盲半文盲約佔13%,呈現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以國中文化程度為主的文化素質格局。三是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從事二、三產業人員大部分集中在本市區域,在本市就業人員佔總人數的 80%,體現了就業區域以本市為主的特點。

(六)求職人員的培訓意願就業願望及企業培訓用工需求。調查顯示,就業人員中大部分是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勞動技能單一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羣體和農村失地農民,還有一部分未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及少數復轉軍人。通過深入部分鎮、社區及移民村開展實地調查,城鎮求職人員的培訓意願分別是中式烹飪、工藝美術、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商品營業員、商務禮儀、計算機操作等技術專業培訓;農村失地農民需要參加中式烹飪、裝載機駕駛、電氣焊、電工、瓦工、果樹工等技術專業培訓;城鄉其他求職人員對就業崗位的需求分別是司機、保安、公崗、餐飲服務、電氣焊工、家電修理工、家政服務、美容美髮、電腦維修、計算機操作員、普工等就業崗位。通過對寧夏金昱元化工有限公司、嘉寶工業園區新大眾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寧夏杭蕭軸承製造有限公司、寧夏菲斯特軸承製造有限公司、青銅峽市興豆緣清真豆製品有限公司、青銅峽賓館、騎龍火鍋店、寧夏御馬國際葡萄酒公司、裕皇葡萄酒基地等部分企業進行了企業用工情況的走訪調查,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乃至一般企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問題。一是企業在普工招錄方面,最看重的是年齡優勢。近年來青銅峽市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一些城中村、城邊村因為國家徵用耕地而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失地農民,其中不乏青壯年,但這一部分勞動力,大多因手中有土地補償款,寧可賦閒在家,也不願從事有一定勞動強度的工作。大中專畢業生完全也可勝任這類工作,但大多因為普工工資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兼之自負具有一定的學歷,所以大中專畢業生也多不情願從事普工職業。二是在一些有一定技能專業需求的用工方面,一定數量的大中專畢業生看似勞動技能並不低,但是由於所學專業不對口,很難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三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被招錄到企業後,因為需要一個培訓、培養期,而在這一期間,工資待遇較低,部分大中專畢業生不願等待,大多幹上一兩個月就另擇它業。另外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就職,並沒有從一而終的想法,大多都是抱有邊做邊看的心理,不願和用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以方便自己隨時離崗。同時,不願企業為其辦理各類社會保險,並要求將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金直接計入個人工資中。四是我市下崗職工年齡偏大,並且大多在勞動技能方面很難適應這些企業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五是部分企業在工資、福利待遇方面偏低,致使許多求職人員不願進入該企業從業。同時也無法穩定現有的從業人員,導致這些企業就業人員流動性大,造成用工企業今天招工明天走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六是部分企業工資待遇看似較高,但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又比較大,一些用工企業的做法甚至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所以也很難招到員工。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深入城鄉基層開展調查,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念陳舊,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分析其原因是一部分失業人員怕冒風險、怕吃苦受累,怕上當受騙等保守思想嚴重,就業觀念狹隘,同時受年齡、文化程度、勞動技能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實現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信心和勇氣。一部分失地農民自持手中有土地賠償款,安於現狀。部分民營企業雖有需求,但多為技術性工種,多數人員卻是眼高手低,既缺乏技術特長,又無工作經驗,但對自身有過高的期望,都想到條件優越體面的單位工作,認為這才是就業,對參加技能培訓抱消極態度。

(二)技能培訓方式簡單,培訓層次低,專業設置不能滿足需求。其原因是城鄉勞動者中既有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 也有“4045”人員,他們在文化基礎、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業培訓採取單一、簡單的培訓方式及標準,顯然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人員組織難度較大,由於種種原因,參訓人員不能按課程設置全程上完課。另外培訓工作僅注重勞動技能的培訓,滿足失業人員的吃飯問題,忽視了對失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教育。

(三)培訓意識不強,培訓效果差。近年來,自治區先後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為城鄉勞動力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達到持證上崗、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從培訓督查情況來看培訓效果較差,主要原因:一是參培學員意識較差,培訓學校沒有好的辦法來約束管理學員,導致參學率不高。二是培訓學員自由散漫,不守紀律,不服管理,有興趣就學,沒有興趣就拍屁股走人,對國家實施的免費培訓機會不珍惜,自己不花錢,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提不起精神,抱有看熱鬧混日子的思想。三是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含金量”。在農民工實際工作中起不到多大作用,有證無證一樣幹活,一樣拿錢。

(四)創業培訓總量較少,電子商務培訓滯後。受資金限制,目前我市創業培訓的年培訓量在350人以下,且iyb高端培訓,難以大規模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區廳沒有明確補助標準,地方財政無資金支持,受資金、場地的限制培訓工作難以開展。

三、對策建議

針對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創業就業意識教育,創新就業培訓模式。圍繞“以培訓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的目標,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以市職教中心、各民辦培訓機構為依託,以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羣體為重點,廣泛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力爭做到參與創業就業意識培訓面廣,受眾人數多。組織有創業願望的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參加創業就業專題講座,邀請有資質的創業培訓老師、專家教授、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創業成功人士授課。通過開展創業意識培訓,使廣大受教育者充分認識創業就業、全民創業的重要意義,激發全民創業的激情和活力。積極鼓勵全市城鄉居民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力宣傳創業先進典型和動人事蹟,紮實推進以下崗失業人員自強創業、返鄉農民工迴歸創業、婦女羣體巾幗創業、高校畢業生圓夢創業為主體的“四類”羣體創業,積極樹培各類創業典型,發揮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二)緊密結合經濟特色,突出重點崗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依託全市商旅服務的經濟特色和崗位特點,圍繞文化旅遊、葡萄種植、餐飲服務等急需崗位,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開展就業培訓,為商貿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培訓工作要分層次有序推進,通過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着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便捷性,不僅注重勞動技能培訓,同時積極注重開展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培訓。要採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一是實行聯合訂單培訓。把技能培訓與市場有效對接,聯合本地企業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培訓後的失地農民直接到企業就業,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二是實行聯動培訓。實行城鄉聯動、校企聯動,依託各類培訓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培訓,實行“量身”培訓。

(三)以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為抓手,搭建勞務對接平台。市就業服務機構強化與嘉寶工業園區、新材料基地的協調配合,加強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與求職人員的勞務對接服務工作。就業部門一方面深入轄區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單位開展用工調查,摸清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對已進行失業登記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城鄉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和就業願望進行調查摸底,掌握他們的就業需求和工作意願,為工業園區用工企業與求職者就業對接牽線搭橋。其次是按照轄區企業單位的培訓願望和用工需求,組織企業新增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四)建議政府加大對創業培訓、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資金的投入力度,將培訓補貼資金納入青銅峽市每年的財政預算。加大舉辦syb培訓班力度,適度擴大iyb培訓,增加電子商務專業的培訓,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就業。通過建立專家指導隊伍對成功創業的人員給予跟蹤服務,逐步解決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5

一、畢業生基本情況

1、基本數據

我院20xx屆畢業生共有6個專業284人。xx專業165人、xx專業75人、xx專業3人,xx專業11人、xx專業10人、xx專業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畢業生簽訂協議並落實就業單位的266人,簽約率為93.66%。

2、就業去向分佈情況

我院20xx屆畢業生分佈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佔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0.42%;xx省地區共接收我院畢業生人37人,佔13.02%,其他省市地區共11人,佔3.87%。從就業單位來看,我學院畢業生主要進入各xx單位工作,共有170人,佔59.86%;進入xx公司共64人,佔22.53%。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學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助

學院以黨總支書記為主導,成立了以學工幹事,畢業班輔導員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分工明細,責任到人。主管領導、學工幹事、輔導員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的就業情況及思想變化,組織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議,開展就業動員會。

2、滿腔熱情、周到細緻地做好畢業生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和擇業是大學生重要人生轉折,是他們邁向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為畢業生提供了真誠關懷、科學指導、周到服務,切實幫助他們邁好人生關鍵一步。一是貼近學生實際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就業指導課力度的同時,針對非鐵路專業學生的特點,把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畢業教育作為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就業思想。針對鐵路專業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誠信意識,通過各種層面教育,降低他們的毀約率。二是提供周到細緻的就業指導。千方百計收集就業信息,努力開拓就業空間;讓所有的畢業生都瞭解國家關於畢業生的各項政策;瞭解每個畢業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設身處地地幫助畢業生。三是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特別是女生進行重點跟蹤,重點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求職技能,一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闢,能引起閲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説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説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説、詳説,哪些該回避、簡談,説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3、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為畢業生排憂解難

首先,學院積極配合學校招生就業處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招就處的各種招聘工作,特別是針對鐵路相關單位和企業開展專場招聘工作,讓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建立校內網絡交流平台。隨時將一些就業信息發佈出去,讓學生第一時間獲取就業信息,同時,利用這個交流平台,把平時不願意表露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積極與學生交流,幫他們解決他們在就業工程中遇到的困難。

4、積極跟蹤畢業後學生就業情況

就業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務,同時還要做好“售後”服務。我們本着學生在校是我們的學生,要為他們服務,畢業後仍然是我們學生、校友,也要為他們服務好。畢業生畢業後,很多學生涉及到改派、辦理户口、組織關係等事宜時,每每找到我們,無論是誰肯定會及時的放棄手中的工作,為他們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們還對在畢業時還沒有就業單位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一一對他們落實就業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1、學生就業期望值較高。 由於我院近兩年學生就業火爆而且多數專業都能進鐵路單位,有相當多的畢業生採取了觀望的態度,特別是鐵路單位沒來招聘或者沒有關閉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單位應聘。由於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業定位,從而錯過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2、女生就業存在困難。 由於學校的專業的特殊性,對女生外在要求較高,女生就業比男生遇到的困難加重。

3、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個別指導的廣泛性不夠,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6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不再安於現狀,不滿足當前傳統農業經營帶來的微利,在家鄉又找不到脱貧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農民越來越多。據大王鎮農村住户調查資料表明:農民外出務工得到的收入已成為近幾年大王鎮農户家庭純收入增加的主體。而這種“主體”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這一途徑來完成。如何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逐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大王鎮農村剩餘勞動力及轉移現狀

(一)全鎮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大王鎮轄 27 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20xx年全鎮共有人口34300餘人(其中農村人口為33000餘人,城鎮居民為1300餘人),耕地面積32300多畝。全鎮18—55週歲的勞動力為16600餘人,佔全鎮人口總數的48.3%;從性別結構看:男勞動力佔54.85%,女勞動力佔45.15%;從所從事的行業看:第一產業佔69.71%,第二產業佔10.76%,第三產業佔19.53%;從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看:國小文化程度的佔17.90%,國中文化程度的佔44.37%,高、中專文化程度的佔32.34%,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5.39%。從以上結構可以看出:全鎮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性別結構較為合理,但勞動力水平較為低下。

(二)全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特點。隨?

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和農村“人多田少”現象的日趨嚴重,近幾年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已成為一股熱潮。全鎮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中,在轄區內就業的420人,佔已轉移就業總數7.3%;在鎮外縣內就業的785人,佔已轉移就業總數13.7%;在縣外省內就業2830人,佔已轉移就業總數49.4%。在外省就業人數達到1685人,佔勞動轉移總數的29.4%,其中在廣東沿海、浙江、江蘇等省務工的較多,分別佔到轉移總數的18.4%、

5.7%和5.3%。農村富餘勞動力主要是以勞務輸出的形式向鎮外轉移,預計這種轉移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

總體上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主要集中在縣外省內。目前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農民與土地緊緊地聯在一起,大部分非長期性外出務工的農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內”,農閒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耕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具有兼業性。

2、二、三產業成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行業。據調查:農村輸出的勞動力有74.6%從事工業和建築業,其次是商業、餐飲等服務業。男性絕大多數從事建築業的住房建築、裝修以及電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家政、餐飲業、電子裝配等工作。也有些舉家外出承包田地種植蔬菜、養豬等,但為數不多。其他主要從事各種服務行業。

3、勞動力就地轉移人數明顯增加。出現這一特徵的主要原因是(1)近年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趨於飽和;(2)我省很多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建築工地及公路建設工地均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動力;(3)個體私營經濟和農村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吸引了一部分勞動力迴流。

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全鎮外出勞動力人數雖逐步增加,但轉移的速度卻有所趨緩。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轉移的勞動力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和有專業技術的較少。低素質的勞動力只能從事贓、累、苦、重等工作,很難找到理想的崗位,掙得滿意的收入。

2、廣州、深圳等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基本趨於飽和。由於沿海發達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勞動力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業不景氣,下崗工人和失業人員大幅增加,面臨城市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雙重壓力。因此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

3、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多屬自發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務工人員的利益和權力難以得到保證。由於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自發的多,有組織的少,政府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理,基本處於無序流動狀態。由於缺乏宏觀調節手段,勞動力輸出後的情況無法瞭解,利益無法保護,

如發生勞資糾紛或工傷事故等也無人過問。

三、積極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根據以上情況加以分析不難看出:今後農村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如不及時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掙得滿意的收入已是越來越難。要想使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對農民總收入的貢獻越來越大,必須積極地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鎮社會事務服務所已初步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

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行各行各業、多方位的技術培訓。據瞭解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國小至國中文化程度佔62.27%以上,多數務工成員只能從事普通體力勞動,有技術、特長的只佔10%左右。針對這一情況,為滿足農村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對技術的需要,提高就業率,必須對務工成員進行多方位的技術培訓,堅持“先培訓,後輸出”的原則。據調查:我縣就業局相繼開設了電腦、家政、機械加工、養殖等專業,我社保所相繼為農民工發放就業(創業)培訓券500餘份。通過培訓,使他們一經轉移就能上崗,在競爭的過程中處於主動地位,既有利於生產的穩定發展,又增加了務工人員的經濟收入。

四、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成果,促進大王鎮域經濟發展

從以上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還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搞活全鎮經濟。

它的意義不僅在於把門外的錢抓回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村勞務輸出,把外面的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等學成回鄉,積極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全鎮在這方面的工作已邁出了新的一步。

1、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給農業生產提供了較寬裕的流動資金,而且帶動了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如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繁榮及職業教育和社會辦學的發展。據調查農民外出務工的工資性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家庭經營收入和轉移性、財產性收入則增長較緩。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成了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經。

2、勞動力轉移帶動全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在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中姣姣者學到了過硬的技術,賺到了大把的票子。為此,各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回鄉辦企業。如減免有關税款和相關的行政性收費、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等,為返鄉創業人員創造出一個寬鬆的環境,鼓勵他們參與小城鎮建設。

3、勞動力轉移加快了全鎮小城鎮建設的進程。由於廣州、深圳等地對勞動力的需求基本趨於飽和,其工資、待遇與內地收入越來越接近,且工作時間長,路程遠,開銷大。再加上近年來全鎮恰逢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二級公

就業報告調研報告篇7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幫助下,**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市、縣下達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針對就業再就業目前所面臨的新形勢,出現的新問題,我局一方面加強調查研究,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對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

到企業調查走訪,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穩定生產,為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對就業再就業工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3月份,全縣提供就業崗位495個,其中:開發公益性崗位44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81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90人。城鎮失業人員755人,城鎮新增長勞動力 4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勞務轉移輸出1432人(有序轉移輸出265人),培訓失業人員200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635人。

二、經驗和做法

促進就業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為進一步抓好促進就業工作,實現勞動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階,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採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強化政府責任,促進就業穩定。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拉動內需促進就業的積極效應,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點建設項目時,把增加就業崗位和優化配置人力資源作為一項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採取多種政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廣開就業門路。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穩定就業形勢,保持社會穩定,目前我縣已在建立失業預警制度,對可能出現的規模性失業,採取了預防、調節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保企業就是保就業,通過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就業崗位。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幫助企業的各項行政、金融、經濟的政策和法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生產。積極採取各種優惠和扶助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加強管理、技術創新主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並根據實際採取在崗培訓、輪崗輪休、協商薪酬等措施,盡最大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做出努力。

落實優惠政策,促進就業發展。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省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市政府研究出台《關於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根據這一文件,我們正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共同推進、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加強創業培訓和指導,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創業服務,用好創業資金,大力扶持和鼓勵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完善就業服務,提供就業援助。當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面臨的就業壓力最大,是就業工作的重點對象。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多渠道實現就業;通過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制度,幫助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通過落實企業減負穩崗、擴大內需、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強化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採取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一對一”幫扶、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

三、存在問題

一是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是需要就業的勞動力增多。主要是大中專畢業生、新成長勞動力、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轉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另一方面是就業困難羣體增多。由於就業空間的擠壓,就業供求趨緊,導致“4050”下崗失業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貧困家庭、殘疾人等困難羣體就業再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有的企業開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別是部分資源型企業已經達到半停產狀態,企業發展的潛在風險都可能造成就業能力回落、繳納社會保險費能力弱化等新問題。

三是由於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勞動關係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特別是企業用工需求的減少,職工待崗歇業現象的逐步增多,勞動關係的不穩定性增加,勞動爭議和舉報投訴案件數量上升,發展和諧勞動關係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四、下步打算

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把就業工作作為勞動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依靠縣委、政府,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從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帶動就業、政策穩定就業、培訓提升就業、服務方便就業五個方面,加大就業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實現全縣開發就業崗位20xx個(城鎮新增就業10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50人、特殊困難羣體就業200人、“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就業5000人,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0xx人。

發展促進就業。結合縣政府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發揮重大項目的就業拉動作用。鼓勵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

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通過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拉動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各類創業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小額擔保貸款、税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為創業人員解決啟動資金、降低創業成本,實現成功創業創造良好條件。重點扶持250名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和其他有創業能力的個人自主創業,帶動600人就業。

政策穩定就業。強化“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4050人員、連續失業1年以上人員、完全失去土地未就業的生活困難人員、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他們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做好農民工的就業工作,通過落實企業減負穩崗措施,穩定一批農民工就業;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支持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困難人員,通過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和提供服務、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實現就業再就業。

培訓提升就業。實施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運用培訓補貼政策,擴大培訓規模,延長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率,提升就業競爭力。為農民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培訓,為新增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促進其就業。

服務方便就業。組織開展“春暖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系列活動。規範勞動力市場,把就業服務延伸到鄉鎮。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監管體系,保障求職者合法權益。強化服務功能,完善信息發佈制度,加強失業登記和預警預報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86ry5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