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調研報告: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

調研報告: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

調研報告: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

關於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調研報告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着力提升人民羣眾高品質生活,是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範的重大要求,是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xx新實踐的重要內容,探索一條適合我市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一、全市提升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基礎

(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2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xx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列全省第2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2,比2022年縮小0.04。居民收入增加,有效提升羣眾消費能力,2023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xx元,同比增幅5.9%,增幅列全省第2。

(二)城鄉建設不斷提質。“十四五”期間,全市高標準累計完成棚户區改造xx户,老舊小區改造xx個,老樓加梯投入使用xx台,有效提升羣眾居住品質,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衞生户廁普及率達98%以上。實施農村黑臭河道整治,常態化配備河道保潔管護人員,並實現農村污水管網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77%。全市xx個村獲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稱號,xx個村獲省級傳統村落稱號。

(三)社會安全不斷築牢。構建“三級指揮、四級聯動、五級協同”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格局,每年投入6000萬元用於網格化建設,網格知曉率、矛盾調解率、矛盾解決率均位列全省第一。深化“精網微格”工程,劃分綜合網格7066個、專屬網格215個、“微網格”3.21萬個。建立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兩網”體系,實現一號對外、一體派單、閉環運行,着力解決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實打實解決基層治理難題,增強羣眾獲得感幸福感。

(四)民生實事不斷髮力。每年安排全部財力的75%以上、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紮實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國、省內有影響力的民生工作品牌,塑造了xx多個系列民生品牌。建成“鄰里中心·五美驛站”72家,社區人氣不斷集聚,日均到訪社區人數上漲28.2%,月提供服務活動數增加34.8%,居民滿意率提高21.4%,投訴量下降18.9%,促使社區真正“活”起來。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建有鄉鎮衞生院xx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xx個,村衞生室xx個、社區衞生服務站xx個,基本建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讓羣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便捷的醫療衞生服務。

(五)社會文明不斷提升。全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xx個,持續開展“城鄉結對、文明共建”,構建起覆蓋廣泛、方便羣眾、精準服務的文明實踐服務圈。建成市區十大市民文化廣場,開放一批24小時自助圖書館、城市書房、閲讀書吧,“數字博物館”“掌上圖書館”投入使用。打造“梅郎故里、戲曲聖地”品牌,聚力提升裏下河文學影響,合力傳承鄭板橋風骨,弘揚“百姓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價值觀,持續擦亮“健康名城、幸福xx”城市名片。

二、全市提升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短板

雖然全市連續三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我市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對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錶羣眾實際需求,城市功能品質、民生供給質量還存在差距和短板。

(一)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影響着高品質生活構築基礎。2023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低於全省的平均水平。收入水平影響着消費支出,2023年我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xx元,全省排名第7位,與xx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是我市高品質生活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民生需求多樣化增加了高品質生活的供給難度。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歷史性變化,人民羣眾消費需求、民生訴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特徵。但當前我市供需適配能力較弱,傳統服務領域的供給過剩、新型高品質服務供給不足,供給結構難以適應人民羣眾多樣化需求的矛盾突出,生活消費環境與人民羣眾的期待不相適應的矛盾突出,從根本上打通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堵點難點、更好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任務艱鉅。

(三)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是市民對中心城市發展的迫切期待。近年來,圍繞“一軸一核三極三城”總體佈局,城市功能有所提升,城市面貌加速蝶變。但“活力軸”各片區空間相對割裂,“支路成網”體系尚未健全,向心力不強、離散度較高、輻射力有限。中心城區的商貿、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功能,與周邊城市相比缺乏競爭優勢,與所轄縣級市比,也無比較優勢,沒有形成功能級差,需要持續用力、精準發力,全力補短板、強功能、惠民生。

(四)文化產業發展不足是當前文化供給的瓶頸。目前,綜合性大型文化設施普遍存在場館老化、設施陳舊、功能缺失等問題,市美術館展陳能力差,梅蘭芳大劇院亟待升級,精品小劇場建設滯後。與周邊城市相比,我市在文化產業投入上明顯不足,2023年度文化產業、旅遊專項資金分別僅有700萬元、900萬元。而兄弟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文化產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扶持金額超8900萬元,帶動項目總投資超100億元。

(五)影響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發展的優勢和特色不足,區位優勢發揮不充分,營商環境有待提升,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商貿、文化、科創、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不強,共建機制有待完善;就業質量不高,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高品質公共服務產品供給能力不足,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與羣眾需求仍有差距,共享機制不夠健全。

三、全市提升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對策

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上,要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質兩大基本面,聚焦富民增收、能級提升、民生供給、消費升級、文明引領,持續擦亮“健康名城、幸福xx”城市名片,全力打造城鄉居民高品質生活的“xx樣板”。

(一)聚焦富民增收,夯實品質經濟基礎。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高素質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培優農村人力資源品牌,讓農民工資性收入水漲船高,實現“勞動致富”。全面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加快推進網上審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催生更多吸納就業的新市場主體。積極創新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物經濟和綠色經濟等新就業形態,營造靈活寬鬆、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前瞻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吸引帶動高素質人才就業創業,提升社會財富提升和居民增收能力。

(二)聚焦能級培育,優化品質生活空間。依託城市中軸帶與周山河景觀帶構建十字型城市核心,引入高端商貿,盤活優質教育、衞生、文化和體育休閒資源,打造全市城市功能制高點,增強全市商業繁榮度和消費吸引力。立足“鳳城河”文化核整體定位,堅持“小尺度、漸進式”理念,充分運用“城市鍼灸”手法,保護文化遺產,提升居住環境,活化街區空間,協同推進文化名城建設和老城有機更新。打好“生態城市”這張牌,將新老城區的重點濱水地段打造為生活服務和生產服務功能結合的功能複合地區,歷史和現代景觀融合的景觀複合地區,推動建設“幸福水天堂”。

(三)聚焦“急難愁盼”,強化品質生活供給。以優質公共服務為主體,以多層次服務為支撐,在養老托育、文化體育、旅遊休閒、城市更新、環境治理等領域,分類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強化資源整合和價值提升,積極響應人民羣眾高品質和多樣化需求。實施“完整社區”建設,協同推進養老托育設施建設、充電設施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等重點工作,激活城市社區活力。改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推進農村中國小校、村衞生室、文化站等建設改造,強化縣鄉村公共服務統籌和一體化建設,提升鄉村生活便利水平。

(四)聚焦消費升級,釋放品質消費潛力。持續推動品質xx建設,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開拓城鄉消費市場,適當增加公共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帶動居民生活消費。加快發展假日經濟、週末經濟、城郊經濟、小店經濟、首店經濟。引導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遊休閒等緊密集合,開設特色餐飲街區,培育一批夜間演藝精品,打造夜間消費場景和文旅消費集聚區,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提振“xx早茶”消費能級,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實現文旅消費由簡單的“吃、住、遊”向更高水平的“品、享、賞”飛躍。

(五)聚焦精神文明,點亮品質文化底藴。圍繞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創成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羣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開展“文明鄉風”系列實踐活動,持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城鄉居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放大“坡子街”文化現象,講述“非虛構、接地氣、抒真情”的故事,點亮大眾內心,傳播優秀文化,唱響時代讚歌。厚植本土文化,運用好現代技術手段,倡導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積極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精神力量。打造一批國家、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推出一批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分層、分眾、分地域,根據羣眾所需所想,持續提供優質文藝產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d84p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