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某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某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夯實黨建基礎  打造鄉村振興硬核引擎

某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自然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以鄉村旅遊為代表的鄉村發展新模式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濱州市惠民縣石廟鎮於王社區***自然村積極探索抓基層黨建與促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地方產業優勢和特色旅遊資源,實施“五抓五強促五新”工作措施,以“興旅富農”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擘畫鄉村振興“***畫卷”。

一、背景情況

***自然村隸屬於***縣石***鎮,位於石廟鎮政府駐地西北部8公里,南靠魯北地區最大的平原林場——沙窩林場,北靠惠歸路,自然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經濟空殼化、村莊空心化、產業單一化等鄉村發展短板,也成為困擾***自然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夯實黨建基礎。2018年以來,石廟鎮將***自然村作為鄉村振興試點村,突出黨建引領,聚焦鄉村“五大振興”,大力實施“五抓五強”工程,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幅產業興、文化濃、生態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二、主要做法

(一)抓資源整合強產業,打造致富增收新引擎。充分整合農村閒置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建設鄉村產業園區,匯聚村內能工巧匠,生產鄉村特色產品。實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資源集聚、產業集羣。一是策劃包裝千層底布鞋、古槐蜂蜜、手工老粗布等“土味”產品,突出“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的鄉村產品優勢,加快打造地域特色鮮明、產品附加值高的鄉旅優質品牌。二是因勢利導,成立電商產業發展中心。整合農村老布鞋、手工粗布、柳編藝術品等10餘種鄉土產品,建設線上“農禮鋪子”,打造“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模式,目前,已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三是做大做強做優***品牌,加速推動旅遊與農業、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聚焦鄉村民宿、共享農莊、康養基地、農耕體驗、特色觀光等新型業態,積極引進建鏈、補鏈、強鏈項目,推動鄉村產業全要素集聚、全鏈條賦能。

(二)抓人才建設強隊伍,強化鄉村發展智力支撐。大力實施“沙裏淘金”工程,匯聚農村致富能手、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等優秀羣體,建立12人的***自然村優秀人才庫,建立3名黨組織書記後備人才庫,注重把綜合素質好、羣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選拔出來擔任村黨支部成員、合作社理事長,為農村發展積蓄人才活水。實施“人才歸雁”計劃,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吸引支持企業家、義工組織、學生教師、專業技術人才返鄉創業,目前已回引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2人。

(三)抓文化傳承強特色,開創文旅融合新局面。以***自然村民俗文化為基本載體,建設四條不同主題的民俗文化街,街道以牆體噴繪和實物展陳的方式,帶領遊客回味鄉土記憶,遊覽體驗“嚮往的生活”。匯聚老木匠、剪紙藝人等能工巧匠,建設鄉村記憶博物館和木匠鋪子,打造兼具生產、銷售、體驗、觀光功能的新民藝綜合體。成立戲曲協會,傳承和弘揚鼓子秧歌,每年舉行演出30餘場。與此同時,規劃建設鼓子秧歌文化廣場,打造集文藝演出、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場所。

(四)抓環境保護強生態,凝聚綠色發展新動能。堅持保護和開發並舉,推出“生態+旅遊”“種植+休閒”模式,投資120餘萬元建設以“白鷺的森林”為主題的民宿院落,包括10間民宿套房和1間餐廳;同時開發林場周邊土地,規劃佔地28畝的“健康田園”農耕體驗區,種植蜜薯、甜菜、沙土山藥等農產品,創新“體驗式”鄉村旅遊,推出***自然村果蔬生態品牌,打造以種植為主,兼具採摘體驗、遊賞觀光功能的生態田園體驗基地,累計接待遊客2000餘人次。

(五)抓黨建引領強組織,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持續深化“黨建+過硬支部”建設,組織開展主題黨日“五個一”活動,即重温一次入黨誓詞、講一個紅色故事、舉辦一次知識競賽、舉行一次專題研討、學習一堂專題黨課。組織黨員成立志願服務隊,與20户貧困户結對幫扶,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黨羣“心連心”志願幫扶活動。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深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勵有條件的黨員羣眾入股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工作機制,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ker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