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醫療衞生扶貧調研報告多篇

醫療衞生扶貧調研報告多篇

醫療衞生扶貧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鄉鎮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為了解和掌握我縣農村醫療衞生狀況,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縣委批轉的《縣政協xxxxx4年工作要點》安排,縣政協教文衞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衞生、藥監等部門領導,於xxxxx4年6月28日到30日對大橋、渣津、溪口、漫江、徵村、西港6個鄉鎮的衞生院開展調研,通過聽彙報、查資料、填表格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了認真的瞭解,現將調研瞭解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醫療衞生狀況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來,我縣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㈠加強領導,建立了農村醫療衞生網絡

一層次明晰,網絡較健全。基本形成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樞紐,村級衞生所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衞生網絡,農民的生命健康基本得到保障。目前,8箇中心衞生院基本配備了醫療器械,能開展常見手術,有的還能開展高難度手術。在應對突發性事件方面,如大橋、溪口爆炸事件中,中心衞生院發揮了積極作用。普通鄉鎮衞生院通過產科配套後,大多數能開展住院分娩,有的還能開展手術,提升了鄉鎮衞生院的服務能力。按照一村一所的要求,我縣各村基本建立了衞生所,承擔起醫療、防疫、保健工作,有效地為羣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二是是加強了領導,職責分明。縣委、縣政府極為關注農村衞生工作,縣政府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撥專款50萬元支持縣二醫院住院大樓建設。全縣衞生工作實行局長負總責、副局長分線管理,鄉鎮衞生院推行競聘上崗的院長負責制,權責分明,管理嚴密,出現了何宗福、朱銘金等愛崗敬業,精於管理的衞生院負責人。各鄉鎮對農村衞生工作也抓得很緊。多數成立了鄉(鎮)長為組長,分管鄉(鎮)長、鄉(鎮)衞生院院長為副組長,鄉(鎮)衞生院、司法所、派出所、中、國小為成員單位的公共衞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健全,聯絡制度完善。鄉(鎮)黨政領導為建設農村公共衞生身體力行,獻計出力,如大橋鎮政府在有限經費中擠錢幫助醫院購置醫療設備,溪口鎮書記曹學進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撰寫發展溪口農村醫療衞生的調研報告,副鎮長韓新苗在全鎮推行定時定點防疫辦法。一次次到陳坊、包家莊等偏遠村動員正是因為有了黨政的重視支持,我縣農村醫療衞生才有今天長足的發展。

㈡以人為本,加強醫療衞生隊伍建設。

大多數鄉鎮衞生院均能堅持以人為本,對現有人員採取外出進xxxxx,自費學習,單位內部傳幫帶,上級支援,免費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培養本院專業人才。據這次調查統計,鄉鎮衞生院中專以上學歷的衞技人員佔98.5%,初級以上職稱的佔100%。面對日益競爭的醫療市場,各鄉鎮衞生院統一思想認識,更新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努力提高醫療質量,狠抓醫德醫風建設,為患者提供保姆式服務,並取得明顯為成效。鄉村醫生的培訓得到重視,衞生局設立專門的衞生進xxxxx學校,對鄉醫進行系統化、正規化培訓。這次調查的321名鄉村醫生中,有執業(助理)醫師14人,通過培訓的193人,佔總數的60%。

㈢統籌兼顧,防保工作初見成效

一方面切實抓好衞生防疫工作。全縣衞生防疫工作突出了計劃免疫這個重點,並加強了各項衞生監督管理,大多數鄉鎮採取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進行,確保四苗覆蓋率在90%以上,有效防止了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在去年預防非典工作中,農村衞生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努力抓好各種傳染病預防,慢性病防治,加強食品衞生監督工作,健全鄉鎮、村疫情報告網絡,控制了地方性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自xxxxx9年以來,在鄉鎮全面開展住院分娩工作,xxxxx3年住院分娩率達到76.27%,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明顯降低。同時,通過開展降消項目、婦科病普查等多個項目,有效地降低了婦科病的發生率。第三,通過在農村開展愛國衞生運動,羣眾的防疫保健意識大為提高,健康狀況大有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我縣農村醫療衞生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網點佈局不夠合理,出現了衞技人員空殼鄉鎮

這次調查瞭解到,我縣出現了衞技人員空殼鄉鎮,如漫江、餘塅等,它們距中心衞生院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這些鄉鎮羣眾就醫難的問題無法解決;撤鄉並鎮後,一批老衞生院沒有得到很好利用,如原司前鄉衞生院的房子賣了,人員走了;原沙灣鄉衞生院請1名退休人員守着,不能開展什麼業務。當地羣眾就醫極不方便,意見極大。

2、醫技人員嚴重缺乏,無序流動頻繁

全縣34所鄉鎮(渣津鎮,義寧鎮在外)衞生院定編702人,在編531人,其中在編在崗的427人中,有335人擠在中心衞生院工作。全縣25所鄉鎮衞生院僅有正式職工92人,平均每院3.7人。92人中非醫學專業學校學習的佔45.6%,非衞技人員佔19.6%。這麼少的人員,這麼低的素質根本滿足不了農村患者需求。

造成醫衞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退休減員後沒有及時補充;二是不合理的人才流動、流失。目前,在醫衞系統已形成一條不合理的人才流動鏈,即普通鄉鎮衞生院到中心衞生院,再到縣級醫院,致使上一級醫院高度壟斷人才資源,而普通鄉鎮衞生院陷入無法正常工作的窘況。如徵村衞生院去年住院分娩70餘例,今年到目前僅8例,原因是婦產科醫師被縣中醫院挖走了。這次調查的6個鄉鎮醫院,定編204人,其中借出49人,佔總數的24%,就説明了無序流動非常普遍。

3、醫療條件差,設備普遍短缺

調查組在調查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對農村衞生院不滿意率為54%,認為衞生院的醫療質量一般的為52%,認為衞生院的技術隊伍比以前削弱的為44%,認為衞生院的醫療設備不全的為70%,而有50.3%的座談代表表示,要辦好當地衞生院,才能解決就醫難的問題。這説明農村醫療衞生現狀與農村羣眾醫衞需求不相適應,老百姓不滿意。

4、醫藥市場混亂,工作環境艱苦

一是有些鄉鎮扣留縣級財政撥款,去年全縣累計有35萬元,如三都鎮政府拖欠衞生院財政差補17萬,其中02年欠5萬元,03年欠12萬。另挪用1.5萬元村級防疫統籌經費至今沒有給村防疫醫生。二是到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所收税(費)的多,工商、地税、物價、環保、審計、技監等部門都要收取金額不等的税(費),如溪口一個村級衞生所一年須繳納360元地税,420元工商税,衞生系統內部醫療機構管理費360元,合計1140元,負擔過重;三是醫療市場比較混亂,無證行醫的多。這次調查的6個鄉鎮,有無證診所19個,其中西港鎮有7個,僅在集鎮經營的就有4個,嚴重擾亂了醫療秩序,危害着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這次調查瞭解到,山口鎮接生婆袁秀琴在家接生時燒起三盆白炭火,致使5人一氧化碳中毒;西港鎮馬祖湖村村民樑小春一家在集鎮中小前接生,近兩年已使4名新生兒患破傷風死亡;四是藥品市場的不正當競爭,使以藥養醫的鄉鎮衞生院經費更加困難。遊醫藥販的不法行為時有發生,如在南雜店中賣抗生素類藥,挎個布袋賣生物製劑的行為還隨處可見,更使鄉鎮衞生院無可奈何。五是羣眾輕防重治的思想還普遍,投入到醫療方面的經費增加不多。

5、村級防保經費無着落,防保工作得不到保證

我縣自xxxxx9年起,取消了人均0.5元的防疫經費,村級防保人員誤工工資無着落,税費又享受不到優惠,致使許多村防保人員不再願意承擔防保任務。目前,全縣有6個鄉46個村無防疫員,6個鄉237個村無保健員,村級防疫處於半癱瘓狀態。有些鄉名義上有防保員,但工作沒有落實,如漫江鄉沙溪村,xxxxx3年四苗接種率只有65%,低於全縣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尚未開展接種。全鄉今年新出生34人,只接種7人,其主要原因是無人負責。

三、建議

1、提高認識,齊抓共管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xxx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農村公共衞生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全面、科學的發展觀,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把農村公共衞生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領導,明確鄉鎮政府建設農村公共衞生的責任,促進農村公共衞生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在廣大農村羣眾中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會樹立大衞生觀念,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增加經費,確保公共衞生支出和財政同步增長

xxxxx3年,我縣公共衞生經費支出按縣政府的安排沒有完全到位。經費短缺使醫衞人才培訓和醫療設備購置無法展開。建議我縣財政統籌安排,參照鄰縣設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專項儲備基金,年金額不少於50萬元。要確保公共衞生經費和財政同步增長,切實解決鄉鎮衞生院因應對公共突發性事件而支付的鉅額費用。建議縣財政統籌衞生經費和醫衞系統離退休人員工資發放。

3、整治市場,改善鄉鎮衞生工作環境

建議縣政府組織工商、公安、監察、衞生、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在今年開展一次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打擊遊醫藥販、取締無證診所,清理鄉鎮藥品銷售網點,規範村級衞生所和個體診所的行醫秩序。要建立分工明確、合作嚴密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發揮衞生藥監部門的職能作用。要堅決制止向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所亂伸手的行為,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本着支持、扶助原則,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衞生機構,免徵承擔防保任務的村級衞生所的各項税費。要在廣大農村加大公共衞生知識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羣眾樹立大衞生意識,改變重治輕防觀念,增加衞生投入。

4、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嚴格人才管理

要加大對鄉鎮衞生院醫衞人員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突發多層次、多科學的能力培訓,注重質量,不求數量。城鎮醫療機構對農村醫療機構要積極主動承擔傳、幫、帶的義務。衞生局要出台相關機制,人才管理要堅持暢通進口,堵住出口原則,適時選聘大中專畢業生充實農村醫衞隊伍,並切實解決其待遇問題。衞生局黨組要嚴格控制衞生系統的人事權,堅決杜絕用人醫院説了算的弊病,改變醫衞人員無序流動狀況。要規範私立醫院招聘秩序,嚴格執行xxxxx縣人民政府批轉縣衞生局《關於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衞生事業的意見(試行)》有關規定。

5、明確定位,加強農村防保網絡建設

要明確中心衞生院和一般衞生院的定位,因地制宜,支持有條件發展的中心衞生院做大做強。縣二院承擔着西片區40萬羣眾的醫療任務和渣津鎮的防保任務,地位特殊,要儘快爭取省市衞生行政主管部門明確其縣級醫院身份,並要保證正在建設中的住院大樓經費。中心衞生院要承擔醫療防保雙重責任,要健全管理制度,引入競爭機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務質量,改進醫技水平,完善醫療設備,積極主動迎接醫衞市場競爭。

鄉鎮衞生院要不斷完善和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不拘一格選撥鄉村醫生中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衞生院隊伍。要大膽吸收民間資金,改造醫院用房,完善醫療設備。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和保險機構要出台相關政策,支持鄉村醫生中的入股人員參予社會保險,支持衞生系統改革。

6、積極宣傳,主動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黨中央、國務院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要求,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加大農村衞生投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衞生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衞生差距,它已在全國數個省市推行並取得了經驗和成績,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我縣此項工作已經開始運作,請縣委、縣政府繼續重視和加強領導,讓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在我縣開展起來。

【第2篇】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第3篇】有關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第4篇】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第5篇】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ld93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