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關於鞏固提升脱貧成效的調研報告3篇

關於鞏固提升脱貧成效的調研報告3篇

關於鞏固提升脱貧成效的調研報告1

關於鞏固提升脱貧成效的調研報告3篇

我村位於XX鄉西北部,距鄉政府約 15 公里,轄1 個自然村。全村總面積 6.25 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 1562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 877 畝,人均耕地 2.3 畝,以種植玉米、馬鈴薯、穀子等農作物為主。全村 145 户 299 人,常住户 36 户、58 人,建檔立卡貧困户 37 户 60 人,2015年脱貧,2018 年整村脱貧出列,現有未脱貧户0户 0人。通過落實各項扶貧政策,XX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維修村“兩委”活動室 4 間,新建文化活動中心 2 間、書屋1 間、衞生室 3 間,安裝太陽能路燈 43 盞,村內街道全部硬化,人均收入已超過脱貧標準,大家切實感受到脱貧攻堅帶來的效果。

一、政策引領、幫扶助力,多輪驅動形成聚力攻堅的推 動力

(一)惠民政策“當”主力

1.農業種植補貼。XX村實施了優質馬鈴薯種植產業項目,惠及到全體貧困户,每畝補貼 500 元,加上馬鈴薯收成帶來的收入,成為貧困户年度總收入的一部分。

2.增設公益崗位。在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工資性收入 3600 元。

3.社會保障兜底。幫助符合條件的貧困户申請低保或五保,低保補貼每人每年 2820 元,五保補貼每人每年 6000 元。該項成為大部分貧困户主要收入組成部分。

4.醫療保險保障。全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幫助有長期慢性病的貧困户申請了慢病卡,使村民們看病有了保障,大幅降低村民家庭負擔。

5.其他補貼政策。退耕還林補貼、糧食直補、教育補貼、產業入股分紅、養老金補貼、殘疾補貼等政策,進一步增加了貧困户收入。

(二)設施項目“幫”助力

我村獲得東西部扶貧計劃項目支持,新建村民活動中心、硬化村內主幹道,安裝路燈,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為脱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駐村幫扶“添”動力

1.派出單位後盾作用。河北工業大學為駐村幫扶工作提供了多方面支持與幫助,目前共撥付幫扶資金 45 萬元,支持方家樑村基礎設施建設與配套工程。

2.工作隊盡職盡責。工作隊發揮生力軍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xx村脱貧出列奠定了基礎。尤其是通過校友幫助,積極爭取到上級扶貧資金 560 萬元,完成 14公里通村道路修建工程,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二、人才短缺、基礎薄弱,多重因素成為鞏固成效的制動力

1.年齡偏大動力不足。目前,在村常住户大多年齡偏大、體弱多病,平均年齡 70 歲左右,勞動力明顯不足,僅僅依靠自身能力,勉強維持生活。

2.種植單一增值不足。該村主要種植玉米、穀子、馬鈴薯等低附加值農作物,除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外,增加收入很難。

3.思想保守信心不足。在村常住人員多為國小文化,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文盲,思想保守,難以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帶頭致富信心和能力。

4.基礎薄弱收入不足。該村除每年上級撥付的三萬多元公益林補償基金外,無其他集體經濟收入,難以匯聚村民力量,更談不上集體發展能力。

5.文化較低能力不足。村“兩委”幹部文化水平低,學習和接受能力差,落實上級政策能力較弱,不會現代化辦公,脱貧攻堅結束工作隊撤離後,村“兩委”很難保持現有的工作水平。

6.黨員外出聚力不足。方家樑村現有黨員 33 名,在村常住 9 人,都為老年人,另外 24 名黨員常年在外務工。這種現狀,致使組織生活難開展,黨員作用難發揮,村“兩委”凝聚人心、領富帶富的能力受到限制。

關於鞏固提升脱貧成效的調研報告2

貧困縣完成脱貧“摘帽”以後,工作重心應轉向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實現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等工作上來。定邊縣於2018年通過國家扶貧專項驗收,全縣7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8892户34159人實現脱貧,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底的5.98%,降至2018年底的0.68%。摘帽以後,全縣堅持“四個不摘”政策,夯實責任、強化幫扶,創新舉措、鞏固提升,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效,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通過集中調研走訪,結合平時的工作思考,就全縣下一步如何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果,形成以下總體思路。

一、目前鞏固提升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由於過去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户和非貧困户在享受政策上的區別,導致現在出現了新的不平衡。二是農業發展所需的水資源、優質耕地還比較缺乏,農業科技應用水平還不足,品牌建設亟待加強。整體上來説,全縣農業產業化、集羣化、機械化、品牌化和智能化發展程度還不夠高。三是羣眾主動脱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個別貧困户還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一些幹部出現了 “厭戰”情緒,個別幹部工作作風還不實。五是部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強,一些黨員幹部在引領羣眾脱貧致富上謀劃較少,工作成效不明顯,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突出。

二、破“五難”,解決要素制約

第一,破解缺水難。注重收集“天上水”,大力新修和擴建集雨場、集雨池、水窖等,並做好飲用水安全環保工作。開展流域治理,在南部山區機修寬排梯田,實現蓄水防洪減災。注重保護“地下水”,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做好馬蓮灘水源地保護工作;開展水資源勘探工程,尋找合適的後備水源地。加快推進“引黃水”,保障陡溝調蓄池及管線建設,推進八條支線進村入户工程;積極主動對接省水利廳,爭取陝甘寧革命老區供水工程水量分配,有效解決生產用水等困難。

第二,破解缺地難。圍繞提升土地產出率,在南部山區重點建設高產基本農田,開展梯田新修工程,擴大山區可耕地面積。在北部風沙區實施林草田綜合提升工程,加大植樹種草力度,保護區內農田,同時防止土地沙化。積極尋求科研院所等技術支持,在中部鹽鹼灘地實施林灌田改造提升工程。

第三,破解缺技題。圍繞“面向全國引進農牧業高端人才,面向社會需求培訓提升現有人才,面向臨聘和公益性崗位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的工作思路,加強農牧業人才培養工作。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創建農牧業人才創業創新孵化基地。

第四,破解缺勞難。積極爭取中省市農機補貼資金,提高農業機械化應用程度。大力培育種養大户、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農業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方向轉變。

第五,破解缺錢難。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力爭將更多的農業項目納入中省市項目盤子,提供更多的資金配套。出台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業獎補政策,對投資農業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向農業農村流動。

三、強“四力”,夯實基礎保障

一是壯大產業實力。優化農牧業產業佈局,南部深山區重點抓林牧業,發展林下經濟;南部淺山區重點發展旱作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北部灘區重點發展設施農業、循環農業和觀光農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圍繞蕎麥、馬鈴薯、羊肉等,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延伸開發富硒蕎麥、富硒雜糧等農產品。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圍繞不同區域佈局大型農副產品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農產品銷售服務,暢通產品銷售渠道。

二是增強幹部活力。圍繞不同層面的幹部,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對縣級領導層實行“周安排、月通報”制度,對職能部門實行“紅黃旗月流動”制度。以貧困村為單位,對“四支隊伍”實行“日報告、周通報、月點評、季獎罰”制度,每季度獎罰以現金方式進行,激活幹部工作活力。

三是激發羣眾動力。開展“誠孝勤儉和”十星農户創建活動,對評選出的十星農户進行通報表彰、頒發獎牌。建立文明行為“紅黑榜”制度,紅榜正向激勵,黑榜反向約束,讓“等靠要”的貧困户從“丟面子”向“爭面子”轉變。實施重點工作資金獎補制度,引導羣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

四是提升基層組織組織力。積極推進“一肩挑”,實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委組織部備案管理制度,動態掌握瞭解支部書記履職情況。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有效解決村(社區)信訪矛盾突出、“兩委”班子不團結等問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落實縣上出台的《關於鼓勵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創業的實施意見》,全面加強農村後備幹部隊伍建設。

關於鞏固提升脱貧成效的調研報告3

為鞏固提升我市精準扶貧成果,根據年度協商工作安排,市政協成立由副主席為組長,政協委員、專委會及專家組成的調研組,從5月份開始,對我市扶貧工作進行專項調研。調研組通過查閲扶貧檔案召開專題座談會、與市政府職能部門深入交流,入户走訪等方式,形成了本報告。

一、我市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作法

2016年114户精準扶貧户,共計493人,全部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脱貧標準。完成8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鞏固提升4050人已脱貧人口的總體目標。主要作法是:

(一)深刻領會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精準扶貧擺在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認真學習習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深刻認識到三亞扶貧總量雖然不高,但任務依然艱鉅,“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強調貧困羣眾是心中的痛和最大的牽掛,把貧困人口脱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作為執政為民的重要抓手,作為檢驗市、區、村三級幹部政績的重要尺度。3月28號召開全市扶貧攻堅動員大會,並下發展扶貧攻堅方案,五年扶貧攻堅全面啟動。

(二)簽訂軍令狀,壓實責任。我市扶貧工作實行市、區、村三級脱貧攻堅責任制。市級層面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雙組長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49個,下設“三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正處級)”,統抓全市扶貧工作。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包點包户,61家市直機關單位定點幫扶;全市下派別94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全職駐村,進行幫扶。區級層面,成立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的雙組長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區領導為包點包户包村領導、區各單位主官為包點包户包村的責任人,村級層面,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其他村兩委成員包點包户。

(三)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着力解決精準扶貧瓶頸問題。2016年共計投入使用財政資金6525.16萬元。一是扶貧專項資金4939萬元,用於扶持種養和農村基礎建設。二是醫療資金投入175萬多元。為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進行政府兜底和商業扶貧保險。三是教育扶貧資金投入181萬多元,對1200名貧困户子女發放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四是危房改造資金投入986萬元,共計完成259户危房改造,有效解決了貧困户住房保障問題。

一年來各級財政扶貧資金投量大、投向準,對精準扶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為提升精準扶貧“造血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四)拓寬扶貧路徑,增強“造血”功能。

一是科技扶貧。2016年組織11期實用農業生產技術培訓,452名貧困人口參加常年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芒果栽培管理等培訓。

二是就業扶貧。市就業局和各區(生態區)積極開展就業扶貧招聘會,完成轉移就業貧困人口163人。

三是電商扶貧。2016年指導8個貧困村電商扶貧工作。天涯區抱前村和吉陽區羅蓬村的電商線上線下促銷,解決了本地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四是產業扶貧。2016年,我市特色產業精準扶貧項目33個,開發“造血”功能,提高扶貧實效。引進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主要採用“貧困户+企業”、“貧困户+合作社”模式。其中育才生態區龍密村委會奶嶺山蛋雞養殖孵化基地欄舍建設工程、崖州區熱帶葡萄扶貧項目、三亞蓮霧扶貧項目、天涯區香水蓮花種植項目、吉陽區黑山羊養殖項目、山雞養殖項目等15個“貧困户+合作社”模式的產業扶貧項目,採取扶貧資金購買生產資料入股的形式,由專業管理公司託管,年底分紅,增加了入股貧困户的“錢袋子”。

五是金融扶貧。實施《三亞市扶貧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完成21户貧困户的小額信貸貸款。

六是電教扶貧。重在增強貧困户自主脱貧意識,提高扶貧技能,全市已設立51個電視夜校點,累計開班39次、25萬多人次參加學習。

(五)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形成扶貧攻堅合力。全市動員61家企業、社團和16個駐市軍警部隊共同定點幫扶31個村(居)委會,實現了對有扶貧任務行政村的全覆蓋。設立醫療保障慈善基金,截止2016年底已募集到了社會各界善款400多萬元。

一年來,經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我市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如期完成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的目標任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我市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上級對我市扶貧工作抽檢、暗防反饋的情況來看,我市的持貧攻堅成效明顯,但基礎不牢,精準扶貧的鞏固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脱貧户建檔立卡資料錄入精準度不夠。由於各級扶貧部門作風不實,缺乏科學的動態管理,不僅沒有全面及時準確的掌握更新原來貧困户的資料,而且有些原來不是貧困户,後因病等原因致貧而未能及時納入貧困户的序列,錄入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

(二)資金多頭投入缺乏科學統籌。去年全市上下對扶貧工作極為重視,社會各界、企業人士、各職能部門對扶貧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此類資金未通過扶貧部門而直接撥付到相應的行政村、貧困户或扶貧項目,具體情況各級扶貧部門不能準確掌握,導致部分扶貧項目精準度不高,針對性不強,存在分散、細碎、撒胡椒麪的現象,集中力量和資金解決深層次貧困問題的合力不夠,扶貧資金髮揮效益和輻射功能的彰顯力不夠。同時,造成了貧困户或貧困村出現了攀比心態。

(三)產業扶貧存在“大水漫灌”現象。目前農村貧困羣體大多缺乏勞動力或缺乏種養技能,然而,去年我市扶貧項目缺乏深入細緻的調研,部分扶貧項目未能根據貧困户不同的致貧原因和現實狀況採取有針對性的精準選擇,扶貧項目多數為養殖、種植等產業扶貧,如發放黑山豬苗、雞苗,不少農户缺乏飼養技能,死亡率較高,影響了扶貧項目產生的效果。

(四)部分貧困户自我發展能力差和觀念落後扶不起來。發展扶貧特色產業,需要有先進的技術,需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事實上,眾多的貧困户因地處偏遠,稍有能力的青壯年大都選擇了外出務工,留在家中的幾乎是缺乏技能與管理能力、或老弱病殘,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人,加上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導致扶持貧困户發展特色產業尤為艱難。

(五)貧困户財富積累投入再生產意識不強。地處偏遠山村的貧困户,大多數由於缺乏理財意識,沒有積累再投入生產思想,儘管經過一年政府、社會、人士的幫扶,增加了收入,獲得一定的財富,然而,由於陋習難改,平常生活中幾近用盡用光,內生動力無法形成,自我發展的能力弱。

(六)貧困户“等、靠、要”思想仍較為嚴重。一年來,雖經過各級扶貧幹部加大了對貧困户進行“兩講兩教育”活動,貧困户的思想認識有所提高,但由於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貧困户誤認為幫扶他們脱貧致富是政府和幹部應乾的事,“等、靠、要”思想仍較為嚴重,生活懶散,依賴性大,配合幫扶工作積極主動性不高。

(七)部分扶貧項目落實不到位。光伏扶貧、科技扶貧項目推進緩慢;貧困户危房改造未能如期完成;小額貸款覆蓋率偏低。今年省下達我市的扶貧貸款任務為478户,截至目前我市僅完成4.4%;各區(生態區)與帶動貧困户的扶貧項目帶頭人、農業專業合作社、企業對接不夠,尚未落實省扶貧辦“統借統用統還”要求。

(八)產業脱貧成效有待提高。我市產業脱貧主要模式有物質發放和“貧困户+合作社”、“公司+貧困户”。目前,這幾種產業脱貧方式成效沒有達到預期,主要表現在:農民收入不穩定、帶動貧困户數量較小或由於公司規範性經營方式,貧困户往往難融其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持續增收能力不強等。

(九)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扶貧深度不夠。由於我市缺乏制定相應扶貧政策,致使社會資源發揮利用不夠。有也只是一些小、散、慈善性的錢物捐助,對扶貧項目的參與不足,社會組織和企業主導的扶貧項目開發不多。

(十)部分基層扶貧幹部作風不夠嚴實。有的村黨支部書記沒有真正把自己擺進扶貧攻堅第一責任人中去,過度依賴市扶貧工作組;有的村兩委成員、小組長依然事不關己,不聞不問,影響了建檔立卡信息精準度,影響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有的下派扶貧幹部怕苦怕累,對扶貧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沒有深入瞭解貧困農户的情況,沒有制定出一户一策的扶貧精準計劃,影響到扶貧成效的整體提升。

三、建立有效鞏固提升扶貧方式的幾點建議

到2020年實現全面脱貧,是黨和國家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今年明年是我國扶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決勝之年。我市要堅決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不折不扣,再鼓實勁,再出實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一人掉隊”的目標。

(一)要不斷夯實扶貧一線力量。各級組織部門要加強對兩委班子扶貧成效考核,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堅決撤換消極對待脱貧攻堅工作、無擔當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班子成員,把政治素質較高致富有能力的人補充到兩委班子中,發揮好他們帶頭致富的“領航員”作用;要在扶貧一線發現幹部、考察幹部、使用幹部,實施駐村扶貧幹部“召回制”,對扶貧履職不力的幹部“召回”,“回爐”培訓,對被召回幹部所在單位的一把手進行約談,以此促進派出單位整體動員、系統謀劃,整合資源、精準施策。

(二)打造“一村一品”產業為精準扶貧造血。堅持市場導向,找準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有利於貧困農户增收致富的產業項目。農業資源豐富的地方,重點發展帶動能力強、輻射範圍廣的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深入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逐步做大規模、做響品牌;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

(三)構建起立體的精準扶貧機制。一是建立“市場主體 + 基地 + 農户”的產業經營機制,改變農户單打獨鬥的狀態,使農民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從分散經營走向專業化經營。二是完善“合作社 + 農户”模式。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貧困户土地、種苗、勞力等資源的優勢互補,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創新“租金 + 股金 + 薪金”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讓農民獲得固定的土地流轉費,通過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村民住房財產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抵押,作為入股股金,增加貧困户的資產收益,通過就近企業吸納貧困羣眾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四是創新“政府 + 金融 + 保險”的產業支撐保障機制。1.政府要統籌財政資金建立產業發展基金、金融風險補償基金、貧困村互助金、小額扶貧貼息、信用評級授信等等。2.金融部門要創新涉農金融服務產品,降低貸款門檻,加大對貧困户的信貸支持,讓貸款跟着窮人走。3.保險機構要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支持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發展,為脱貧致富保駕護航。

(四)切實提高貧困户建檔立卡的水平。要對貧困村、貧困户及時準確識別建檔立卡,防止錯、漏出現,貧困户進入退出信息要及時更新,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佈、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脱貧門路、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等,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脱貧責任精準化考核,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

(五)做好助農長效增收產業規劃。要緊緊圍繞產業幫扶精準化的目標,建立有特色、有規模、有實效的扶貧產業鏈條,實現持續發展和永續脱貧。一是對光伏發電等貧困户容易受益的產業,要加大引導,加快推動。二是通過農產品品牌打造,如培育三亞芒果、三亞苦瓜、三亞豇豆等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發展“數村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體系,拓寬貧困羣眾增收渠道,保障農户脱貧後能持續增收致富。

(六)確保扶貧政策兜底到位。一是精準確定低保扶貧對象。對特困供養人員和孤兒、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做到應保盡保。二是確保醫療救助政策落地。個人參保繳費由財政全額補貼,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醫療救助標準;適度提高貧困户新農合就醫報銷比例,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實施住院費用再救助政策,對經新農合、大病保險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險報銷後,其個人負擔費用進行再分類、分層次按不同比例給予救助。三是教育保障。按照“定點幫扶,不落一户;困難資助,不落一生”的要求,所有我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在校學生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程資助,實現對精準扶貧户教育保障全覆蓋。

(七)廣泛動員社會資金參與扶貧。一是廣泛發動社會基金會、慈善會等各類公益組織,發揮資金優勢,參與貧困村或貧困户的產業扶貧。二是鼓勵和引導在外創業成功人士,通過迴歸創業、興辦實業等方式參與產業扶貧。三是積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義演義拍義賣義展等多種形式,募資參與產業扶貧。

(八)貧困户脱貧技能培訓要常態化。一是要通過農業科技培訓,讓貧困人口掌握更多的種植、養殖、加工等技術。二是充分發揮海南三亞技師學院在我市職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通過海南三亞技師學院、市勞動就業部門和扶貧機構搭建職業教育扶貧聯動機制,走出一條招生、培訓、就業、服務的長效機制。三是推行“訂單式”+“保姆式”的貧困户脱貧技能免費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後生”(初、高中畢業後未繼續上學、未就業的學生)為重點,增強培訓實用性,就業、創業結合、點對點指導,實施“訂單式”技能培訓,“保姆式”的“訓後服務”,做到對每個培訓生建檔並跟蹤管理,讓他們真正通過培訓就業促增收,達到家庭最終脱貧的目的。

(九)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搶抓國家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機遇,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加快建設我市10個特色產業小鎮,推動100個自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補齊“五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短板,着力規劃一批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美麗項目,實現農旅結合,切實把扶貧攻堅建設轉變成為旅遊扶貧村和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

(十)要讓貧困户從“要我脱貧”變為“我要脱貧”。在扶貧工作中,各級扶貧幹部要始終把貧困户“兩講、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扶貧政策的宣講、扶貧夜校的教育,讓貧困户儘快甩掉“等、靠、要”思想,及早走出扶貧是政府和幹部責任的認識誤區,樹立起貧困可恥,致富光榮的觀念,讓他們從等待扶貧到我要努力脱貧的轉變。

(十一)正面激勵和嚴格問責相結合。扶貧目標是否實現,關鍵在於落實。要對扶貧工作實行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一人掉隊”。市委、市政府要建立起嚴格的扶貧工作考核機制,將對象精準度、系統信息精確度、日常工作進度等細化、量化為考核指標,嚴格打分,評先評優,對扶貧工作做得好的幹部予以提拔重用,對在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問責,確保脱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標籤: 脱貧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ly1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