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新基建”提速:農村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

“新基建”提速:農村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

當經濟轉型升級、低速增長的新常態遭遇“黑天鵝”的新冠疫情,我國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三駕馬車中出口、消費紛紛失力,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新時期,“鐵公基”類的傳統基建定位重在託底補短板,維持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而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乘勢而起,旨在調結構、長遠謀發展,着眼未來發展質量高度和競爭格局。為穩增長、穩就業、穩投資、調結構、促創新,中央到地方對“新基建”的重視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央密集點名,地方紛紛發力,市場普遍響應。截至3月底,各省市共推出超過49.55億的投資藍圖,其中“新基建”成為最亮的點。可見“新基建”將在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抓好“新基建”這一風口,在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實現自身的業務轉型、信貸結構優化,高質高效發展,值得提前研判、提早謀劃。

“新基建”提速:農村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

一、何為新基建?

1.新基建的內涵

今年隨處可見“新基建”,但新基建並非新事物,第一次正式出現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隨後2019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新基建提速發展,被高度重視,2020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中央深改委會議、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持續密集部署。中央會議內容的新基建,側重於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3月2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報道,“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至2020年4月20日,發改委對新基建做了權威解讀。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求,提升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當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包括三大類: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支持傳統技術設施轉型升級,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創新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新基建”具有鮮明時代烙印,“新”是相對“舊”、“老”、“傳統”而言。當今説的傳統基建“鐵公基”指鐵路、公路、機場、橋樑等,在20年前也是我國的新基建。可以預見,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就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等消費升級重大民生領域。傳統的基礎建設需要與新基建融合發展,通過數字化改造和升級。

2. 新基建的本質要求

新時代社會經濟對基建有新的要求,從而孕育出新的基建,疫情爆發為其充分加速。新基建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產業鏈要邁向全球中高端的要求,符合創新引領、綠色環保和服務消費升級的發展理念,既補短板又助力新引擎。

需求上,新基建將更好地服務於消費升級,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已經進入消費主導的新時代,2014-2019年消費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9年中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預計將在3年後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中國享受型消費快速增長。新基建將推動中國人民率先享受智能經濟和智慧社會的福利。

生產上,新基建將為中國創新發展、高效發展、綠色環保發展,特別是搶佔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創造基礎條件、創造新動能。

科技發展上,新基建符合科技發展潮流,是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以及贏得國際競爭的關鍵。人類在18世紀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進入電氣時代,20世紀進入信息與互聯網時代,隨着未來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21世紀將步入智能時代。新基建相關產業帶動效應強,對經濟社會各方面輻射作用明顯,能加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落地和智能社會的到來,也是當前及未來各國科技競賽的制高點。從美國以一國戰華為能看出新基建關乎我國未來。

3.新基建的不同與優勢

從本質要求看,新基建與老基建不大相同,新基建為解決新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應運而生。

從帶動效應看,新基建正外部性更強,新基建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和較大的市場潛力,民間資本對於新基建有着更強的參與動力,因此可以通過更少的政府資金來撬動更大規模的民間投資,從而更低的財政壓力。

從漏損看,新基建投資的“漏損”更小,更有利於國內經濟。如傳統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耗費大量的鐵礦石、工程機械等進口商品,使得我國財政支出擴張收益體很大部分落在海外經濟體。因此,新基建正外部性更強、漏損更小,將有更多國內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受益。

從適應性看,新基建是“頂天立地”,既與傳統和高科技融合程度很高,又與普羅大眾關係密切。似乎“新基建”的直接投資活動都在高科技領域,與普通就業人員關係甚微。但是,在這些基礎設施就位、使用費用大幅下降至普通人可以承受範圍內時,就會與普通就業人員密切相關。

二、新基建機會何在?

1.中央和各部大力支持、相關產業積極參與

(1)決策層面,中央號召、地方政府積極跟進。2020年以來,中央開始密集提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所以,由“基建補短板”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決策層的轉向和重視將為新基建持續開拓成長空間。相應地,已有超過20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8個地區明確規劃了年內計劃新建 5G基站的數量,合計超過30萬個。截至3月,全國31個省份(除天津、內蒙古、新疆、海南、遼寧、青海等地尚未公佈整體投資計劃外)推出超過49.55億投資計劃。

(2)監管層面,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紛紛出台落地,扶持推進新基建。第一,財政政策。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為新基建進一步拓寬資金面積極的財政政策導向。減税降費、專項債擴容、引導政策性金融債發行等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將持續利好新基建。第二,間接融資及貨幣政策。央行連續降準降息,LPR 改革疏通金融支持實體的傳導途徑 LPR利率多次下調,持續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新基建相關行業將從中受益。 第三,直接融資及資本市場政策。國家一直致力於完善資本市場,推動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再融資及併購重組放鬆,助力金融支持新基建展直接融資是大勢所趨,融資結構轉換將有利於新基建。

(3)產業政策層面,交通部、工信部等頻頻加碼政策,加速新基建產業部署。以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為代表的部委,相繼發佈產業政策,致力於新基建,包括對傳統基建補短板與建設 5G 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如交通運輸部表示,將積極完善城市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推進基建補短板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羣交通網絡,推進城市羣基建補短板。工信部表示將持續推進 5G 基礎設施建設。

(4)產業層面,產業整體發力創新,龍頭企業引領新基建發展。我國新基建產業鏈企業重視創新,整體加大創新投入,培育利好新基建發展的產業環境,而龍頭企業如三大電信運營商等帶頭進行新基建,而 PE/VC資本對新基建方向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攀升。

2.新基建體量大,帶動效應強

第一,相比老基建,新基建佔比可能尚小,但新基建的絕對規模絕不容小覷,且新基建的帶動效應和未來成長,是老基建無法比擬的。據華創證券、興業研究等機構預測,2020年新基建投資規模預計超過2萬億元,2025年有望接近4萬億元。儘管新基建當前規模尚不足,但是新事物發展有過程,未來新基建的佔比會越來越高,增量貢獻會越來越大。

第二,新時代對新基建的本質要求是創新、綠色環保和消費升級,補短板的同時為新引擎助力,央視報道的七大領域是新基建的部分核心,而非全部。

第三,“新基建”通過上下游聯動效應,進一步帶動新興製造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未來空間巨大;而“老基建”就像傳統行業,現在佔比大,但增長慢,未來空間有限。

3.新基建大概率將成為“十四五”的重要發展方向

2019 年 11 月 2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專題會議。李克強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階段,將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着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各省市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紛紛提及新基建,2020 年有望成為新基建的大舉佈局之年。新基建將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助力“十三五”規劃妥善收官,又與“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相契合,將成為“十四五”的重要發展方向。

三、農商銀行的新基建機遇——以廣東省農商銀行為例

1.廣東省新基建直接投資規模大

新基建投資規模大,是十五期間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之一。截至2020年3月,全國25個省份(天津、內蒙古、新疆、海南、遼寧、青海等尚未公佈整體投資計劃)推出超過49.55億投資藍圖,其中“新基建”成為這次投資藍圖的亮點。據興業研究預測,2025 年新基建投資規模為 3.76 萬億左右。對廣東省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中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排在首位,因此近年廣東省基礎設施建設雄心勃勃,這也是廣東省各農商行發展壯大的絕佳機會。據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發佈的《中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廣東省新基建發展潛力綜合得分87.26,領先全國,凸顯廣東省新基建實力。3月5日,省發展改革委官網發佈《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顯示,2020年廣東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230個,總投資5.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聚焦城際軌道、5G通信為代表的“新基建”,產業工程項目上不斷向裝備製造、現代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發力。其中以江門為例,據《江門市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2020年江門共安排469個省重點項目,總投資532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42億元,年度投資佔廣東省總額近十分之一,其中城市軌道、人才島、深圳科技園江門園區等項目與新基建千絲萬縷。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移動支付等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正是“新基建”中融合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基建投資將帶動相關產業投資和發展需求,除自身資本金和直接融資方式外,大部分資金需要銀行信貸支持。

2.廣東省是製造業大省,新基建行業基礎紮實,部分支柱產業或戰略新興產業關聯新基建

廣東省是世界級製造業基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5.5萬家,具全國首位,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佔到全國三分之一。同時,廣東省產業正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節點,面臨着新機遇、新挑戰,產業亟需轉型升級。新基建正是廣東產業升級的重要契機,涉及的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在廣東省都有着深厚的產業基礎,高度符合廣東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未來深圳市定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繼續將其在信息軟件服務業方面的優勢發揚光大,加快5G和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領域方面的研究與運用,為傳統制造賦能,為珠三角提供全面的數字化、信息化支持。珠江東岸和珠江西岸欲分別加快打造高端信息技術產業集羣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羣。前者主要包括新一代通信網絡終端設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及關鍵元器件、激光器件,後者則主要包括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裝備等。

表1 廣東各市未來第二產業升級方向

各市

第二產業升級方向

深圳

5G通信設備、關鍵電子元器件

廣州

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

東莞

集成電路、智能芯片、高端服裝

惠州

平板顯示、LED、汽車電子、智能設備終端、綠色石化

珠海

生物醫療、海洋工程

佛山

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

中山

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藥

江門

新材料、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

肇慶

新材料、環保多功能傢俱

資料來源:李奇霖等,《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格局與發展》

以江門市為例,江門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核心產業有軌道交通、摩托車和零部件製造、海洋裝備、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等。江門市正欲通過承接轉移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等路徑,打造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和文旅產業六大千億產業集羣。如推進深江科技成果產業化合作,依託高新區、深江產業園、蓬江產業轉移園與深圳開展人工智能、大健康新醫療、光電子激光、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未來產業領域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合作。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新基建”產業鏈項目,將成為江門新一輪投資亮點。相關項目需要銀行進一步發揮信用中介的作用,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3.探索新業務、培育新能力、補短板的機會

廣東省各農商銀行可順應政策和產業升級趨勢,逐漸增加相關行業資產配置,並進行人才和項目儲備,為未來資產切換做準備。首先,新基建相關業務有各級政策支持,風險被一定程度分散轉移,此時正是各農商行探索新業務、培育新能力、迴歸銀行本質的良機。其次,政策風口下貸款積極適當投向新基建產業鏈相關企業,改善各農商行信貸結構,一定程度解決各農商行資金利用率不夠、大額貸款佔比偏高等共性問題。最後,嘗試探索開展如銀團貸款、債券承銷、財務顧問、兼併收購等投資銀行業務,投貸聯動業務,創新信用貸款產品,為企業創造信用價值。

4.借力新基建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

銀行業既是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提供金融支持的骨幹力量,又是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肩負改革轉型任務的市場主體,新基建正從理念、業務、技術和數據等方面為商業銀行帶來轉型升級的窗口機遇。各農商行可以在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搭新基建的順風車,一方面可以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的階段鞏固自身的金融科技實力。另一方面,隨着新基建商用率普及,更多的機構參與進去,試錯成本會大大降低,數字化轉型之路也將走得更為順利。藉機大力發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金融服務,在提升本身經營管理與水平的同時,提升為社會金融服務的能力。

四、農商銀行的新基建挑戰

1.較難直接介入新基建項目

一是相比老基建,新基建項目投資金額變小,但其資金需求對資本金偏小的農商行來説仍是力不從心。因此,基建項目大多是政策性銀行和四大行的囊中物,農商銀行較難直接介入新基建項目。二是基建項目具有融資規模較大、融資期限較長的特點,可能並不符合農商行風險偏好。三是優質新基建產業鏈項目,當前經營環境下競爭必然激烈,稍劣的項目又十分考驗銀行的經營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2.服務產品經驗欠缺

一是“新基建”中的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大部分屬於輕資產行業,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抵押物,而這一直是眾多農商銀行極力迴避或無力把控的信貸業務,也不大符合各省聯社業務管理導向。二是新基建關聯產業大多是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含量深、進入門檻高,非農商銀行傳統重點關注或擅長領域。三是新基建將催生很多新的金融需求,如知識產權質押、投貸聯動、債券承銷、融資方案設計等,而大部分農商銀行缺乏此類經驗。

3.新基建藴含新、老風險,風控水平制約

一是新基建投資項目金額大、週期長,藴含着創新、技術、跨領域的多重風險,相比老基建或傳統制造業,新基建領域的高新技術風險更高,且大多不是農商銀行熟悉領域。二是“新基建”風險的隱藏性更深、風險的傳染性更強,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也更快,部分風險也更新。三是與老基建一樣,新基建也存在重複建設、盲目投資、產能過剩、建易難管等潛在風險。大部分農商行相對缺乏基建項目風險管理經驗,抓住新基建項目機遇的同時更考驗風險管控水平。

五、新環境下農商銀行應對策略

1.提高政治站位,加大新基建支持力度

農商行應提高政治站位,響應國家號召,加大對新基建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實體經濟建設。這也符合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新舊動能轉換等政策導向。在能力範圍內,授信政策上積極支持“新基建”行業,給予一定優惠和傾斜。為新基建項目積極輸送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更精準、專業、高效的綜合性、差異化服務,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金融活水。同時,助力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轉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反哺金融業。

2.加強宏觀政策研究,嘗試投資銀行業務轉型

“新基建”的發力,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業務機會。但當前以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仍屬於相對新穎的領域,且時間跨度一般比較長,商業銀行可能短時間很難了解清楚相關領域。農商銀行應加強對“新基建”領域的調查研究,發現行業亮點,定位行業風險,進而尋找自身可切入的業務機遇。同時,積極尋找相關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頭部企業等,並建立與他們及上下供應鏈條上企業之間的聯繫,為下一步精準服務提供支撐。在研究支持下,“幹中學”嘗試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推進業務轉型、信貸結構優化。

3.深化數字化轉型,促進技術和業務融合

數字經濟時代,銀行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已成為眾多先進農商銀行四大戰略轉型方向之一。新基建、數字經濟風口下,數字化轉型事半功倍,是縮小與競爭對手數字化差距的機遇窗口期,農商銀行需要牢牢抓住、充分利用此時期,儘快做好更快速銜接新基建能力的步伐,快速梳理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和任務,深化數字化轉型,做好迎接智能時代、數字時代的準備。同時,積極利用“新基建”提供的場景,開展業務,需進一步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做好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在提升產品競爭力和便捷性的同時,也能通過自身實踐拉動“新基建”投資。

4.提升風控、產品服務創新能力

一是不斷提升風控能力,尤其要管理好“新基建”所隱藏的新風險。一方面,農商銀行自身在投入、運用金融科技時要注意科技的兩面性,注重風險控制。另一方面,在為“新基建”提供金融服務時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風險控制,更好地助力業務發展。合理增強項目長週期角度的風險評估力度,着力加強實效性貸後管理措施。此外,強化在新基建融資領域的市場化、透明化規範操作,防範部分新基建項目尤其是地方平台參與的新基建項目的合規風險。二是不斷提升產品服務的創新能力。“新基建”產生新的金融需求,要求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信貸政策,創新業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匹配“新基建”領域的金融需求,為新基建項目量身定製金融產品,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m3y7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