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民調調研報告多篇

民調調研報告多篇

民調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人民調解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人民調解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加強人民調解 化解矛盾糾紛築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社會穩定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多年來,人民調解制度以其自願協商性、程序簡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在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進一步發揮“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作出新的貢獻,這些都亟待我們去深入思考和仔細探究。最近,我們深入各縣(市、區)及部分鄉鎮就全市加強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我市人民調解工作的現狀和主要成效

近幾年來,我市通過加強人民調解規範化建設,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堅持排查在前,防範在先,在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羣體性突發事件中,較好地發揮了“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人民調解預防、減少和化解了大量社會矛盾糾紛。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工作方針,遵循“組織建設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大力開展“調解矛盾糾紛,創建平安_____”和“矛盾糾紛調解年”活動,及時有效地排查化解和預防減少了大量民間矛盾糾紛。全市人民調解組織每年平均調解各種糾紛一萬餘件,成功率在98%以上。據統計,20xx年一季度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53起,調處成功1833起,成功率達98.9%。其中,防止民間糾紛引起羣體械鬥33起,涉及670人;避免羣體上訪22起,涉及224人;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8件。20xx年1月,甦仙區白露塘鎮觀山洞村兩個組的村民為爭鑫源礦業運輸權發生糾紛,將運礦車停在礦口主要運輸道路上,使礦方採礦運輸工作停滯,同時致使礦業工人無工可做而與當地村民又發生衝突,雙方手持鐵棒對峙,羣體械鬥一觸即發。鎮裏接報後,立即組織司法所、綜治辦和派出所人員火速趕到現場,一方面做好雙方的疏導工作,避免矛盾升級;另一方面組織村民代表和礦方代表協商調處。經過4個多小時的調處,雙方終於達成了調解協議,避免了一起羣體械鬥的發生,維護了正常的經濟環境。20xx年3月,永州市藍山縣新墟鎮一婦女鄒某在嘉禾縣城關鎮一房東李某家突然死亡,幾十名死者親屬情緒非常激動與房東李某發生爭執,併到嘉禾縣城關司法所報案,要求追究李某責任,並揚言如果處理不好就扣押嘉禾來住藍山的車輛。司法所的同志意識到情況緊急,迅速將情況上報鎮裏和縣司法局。鎮裏立組織糾紛協調處理小組奔赴現場維護秩序並深入調查情況,同時通知法醫驗屍確定死因,並聯系藍山縣新墟鎮幹部一起到嘉禾縣城關司法所共同處理。經法醫鑑定,鄒某屬正常死亡。調查中發現,鄒某與李某同居生活了兩年。事實清楚後,城關司法所召集糾紛雙方進行調解,經過多方努力,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一起跨市、縣的突發性糾紛得以圓滿解決。由於防範機制不斷健全,全市民間糾紛發生率近幾年來呈下降趨勢。統計數字表明, 20xx年全市共排查出各種矛盾糾紛14830起,20xx年為11350起,20xx年為8992起,20xx年比20xx年下降了23.5%,20xx年比20xx年下降了20.8%。人民調解把大量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和基層,大大減少了信訪量、訴訟量和可能發生的違法犯罪、羣體鬥毆事件,成為黨委、政府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我市的人民調解經驗在20xx年4月9日《湖南日報》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

(二)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制度建設逐步健全。目前全市建立了縣、鄉、村、組、聯户五級人民調解組織,共有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661個。其中縣(市、區)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11個,鄉鎮(街道)調委會257個,村民調委會2974個,社區調委會207個,廠礦、企業及各類專門調委會212個;有人民調解員1.3萬人,義務調解員和糾紛信息員3.8萬人,並在鄉鎮、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了調解庭(室)。各鄉鎮成立了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國土所、林業站和水管站等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聯合調解委員會,構築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遍佈城鄉、廠礦企業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形成了“大調解”的工作格局。人民調解委員會基本實現“六統一”(標牌、印章、人民調解標識、程序、制度、文書統一)和“五有”(有標識牌、有辦公場所、有印章、有調解回訪記錄、有統計台帳。建立健全了目標管理、持證上崗、糾紛登記、統計、文書檔案管理等十多項管理制度;實 行糾紛情報信息月報制、重大疑難糾紛報告制度、跨地域聯誼聯調製度、定期排查和專項排查等制度;加強了聯絡互訪機制、矛盾糾紛預防機制、矛盾糾紛排查機制、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人民調解工作保障機制、人民調解工作督辦機制等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長效機制。基本形成了管理有章程,考核有標準,辦事有程序,監督有依據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有力地推動了全市人民調解工作規範有序發展,提升了人民調解的社會公信力。

(三)人民調解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工作領域逐步拓展。為了有效整合和強化化調解職能,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均結合實際逐步建立了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和依託,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效銜接配合的“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北湖區成立了三調解聯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司法局,具體履行牽頭、協調、督辦、考核、問責等10項工作職責,並配備流動調解車一台,設立“流動調解庭”,建立了由“一個三調聯動班子、一套規範工作機制、一支綜合調解隊伍、一台流動調解專用車、一條人民調解熱線”“五個一”構成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機制。將人民調解貫穿於民事案件的訴前、訴中、訴後各個階段,明確了與行政調解對接工作範圍。對重大疑難糾紛和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矛盾糾紛,由辦公室指派相關成員單位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流動調解庭”,趕赴糾紛現場進行集中調解。資興市對涉及有關人身、財產權益的民間糾紛和簡易經濟糾紛起訴到法院的,由法院妥善引導當事人選擇人民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資興、北湖還積極在城區派出所設立調解室,由司法所、法律服務所派人到調解室值班,配合派出所現場調解糾紛或受理派出所移交的當事人申請調解的民事糾紛,實現了人民調解與治安調解的優勢互補。資興、北湖在城區派出所設立調解室,實現了人民調解與治安調解的優勢互補。臨武縣在交警大隊設立調解室,有效調處因交通事故引發的糾紛。汝城縣分別在縣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設立了司法調解協調中心、治安調解協調中心和人民調解協調中心。安仁、桂陽、蘇仙、嘉禾等司法局通過“三調聯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成功化解了多起疑難糾紛和羣體性糾紛。20xx年1月,同新建材市場一門面的產業主曹某一紙訴狀將租賃其門面的江某告上法庭。在此之前,雙方因門面歸還時間產生分岐發生打鬥,都被公安機關治安處罰過,雙方積怨較深。北湖區三調聯動工作辦公室獲知這一信息後,主動介入調處,經過幾個回合的協商調解,雙方終於達成協議握手言和,既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又消除了當事人的積怨。據統計,北湖區自流動調解庭成立以來,共組織和參與調處重大矛盾糾紛79起,調處成功77起,其中成功調處跨區縣邊界糾紛36起。

二、對當前我市主要社會矛盾糾紛的簡要分析

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各種利益衝突和磨擦不斷出現,羣體性事件不斷髮生,涉法信訪問題越來越突出,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對社會穩定形成較大的壓力。我市人民調解工作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矛盾糾紛誘因複雜、類型多,矛盾糾紛主體呈多元化。過去調解矛盾糾紛集中在婚姻家庭、宅基地、鄰里、債務等方面,誘因相對簡單,只要及時調處,一般都能化解平息,對社會危害不大,已經不再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而當前的人民內部矛盾糾紛大多與當地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有關,涉及徵地拆遷、環境污染、勞資糾紛、礦產資源、企業改制、村務管理、土地承包、職工下崗、軍轉幹部待遇、複員軍人就業和黨羣幹羣關係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加。從矛盾糾紛的主體來看,過去以單一的自然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居多,現在矛盾糾紛的主體涉及企業、社會團體,甚至涉及到政府部門。

(二)突發性糾紛增多,易發羣體性糾紛。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糾紛的發生絕大多數與經濟利益有關,如拆遷安置、徵地補償、企業改制糾紛等。為了儘快解決問題,矛盾糾紛當事人往往給對方施加壓力,或藉助媒體將矛盾糾紛社會化、公開化,使矛盾糾紛更為複雜。有的矛盾糾紛當事人甚至抱着“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想法,動輒越級上訪、甚至到當地政府“鬧事”,試圖通過“鬧事”來引起政府的重視,以求問題的解決。一些地方羣體性糾紛參與人數動輒數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甚至有的羣體性糾紛事件,背後有組織者操縱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較為嚴密的組織領導和周密的行動計劃。統計數字表明,全市公民與法人和其他組織因利益引發的羣體性糾紛發生率逐年上升,20xx年度為19.7%,20xx年度為21.5%,20xx年一季度達到了28.3%。

(三)矛盾糾紛調解難度大,反覆性強。隨着人民羣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知識水平提高,無理取鬧或無原則糾纏的現象減少了。現在,矛盾糾紛主要趨向是自我保護和維護自身權益,矛盾糾紛的內容由簡單趨向複雜。有的歷史遺留問題,有的羣體性糾紛往往與少數人行為偏激違法糾纏在一起,在有關部門處理之後,由於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從中作祟、唆使,導致紛爭再起。一些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糾紛不斷增多,解決起來難度很大。

以上特點説明,矛盾糾紛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人民調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衝擊,調解工作的內容增多,涉及面更廣,工作的難度增大,因此需要更加重視和採取切實措施強化人民調解工作。

三、當前我市人民調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我市人民調解工作總的情況是好的,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人民羣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新形勢的發展對人民調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過對各縣(市、區)和部分鄉鎮的走訪調查發現,我市人民調解工作在有些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實踐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制約了人民調解工作的發展及其職能的發揮。

(一)一些地方對人民調解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足。一是有的基層領導認為人民調解“職能軟”,可有可無,對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上的作用持懷疑態度,未能把人民調解工作提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重治理,輕防範,從而對人民調解工作重視不夠,支持不力,捨不得投入;二是對人民調解工作宣傳少,致使調解的作用與社會大眾的認知程度不相符合;三是一些地方各有關部門沒有形成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局面,對人民調解工作支持配合不到位。人民調解組織在調解糾紛過程中,要求有關部門給予配合和參與時,存在着迴避的現象,調解人員孤軍作戰,無法處理涉及面廣的複雜矛盾糾紛。

(二)人民調解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一是組織保障不到位。由於受利益驅動,在涉及基層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與羣眾之間的利益之爭,甚至涉及到一些政策的貫徹執行時,一些基層組織的硬性干預,損害了人民調解的中立性質。二是經費保障不到位。有些鄉鎮(街道)沒有將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經費納入鄉鎮(街道)財政預算,或雖列入預算卻不能做到專款專用。村居(社區)調委會的經費更是沒處落實。這樣既不利於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不利於糾紛的及時妥善解決,也不利於調動廣大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經濟條件相對好些的村,調解主任有一定的工資性補助,但經濟較差的村,調解主任連工資性補助都不能很好地落實,更不能保障其為調處糾紛而支出的費用。

(三)調解人員的法律素質和調解技能有待提高。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加之人民調解協議與民事訴訟相銜接後,調解的程序、文書等規範性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對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及調解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市人民調解員隊伍素質、技能與新形勢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一些地方在產生人民調解員時,只注重個人的品德和威望,忽視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造成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調解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特別是村、居(社區)調解員文化程度明顯偏低。二是教育培訓力度不夠大,大多數調解員,特別是村(社區)調解組織中的調解員沒有經過較系統的法律知識學習,專業知識欠缺,在工作中難以做到依法調解。三是一些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法律知識的年輕調解員因缺少基層工作經驗,面對一些較疑難的矛盾糾紛,無從下手,從而影響了矛盾糾紛的及時有效化解。

(四)人民調解工作規範化程度還不高。目前,我市各級調解組織調解工作規範化程度還很欠缺。部分人民調解委員會沒有嚴格按照規範操作,文書不齊,調解協議書表述不清,要件遺漏,裝訂不規範等問題大量存在。有些村的調委會主任雖有工作熱情和工作經驗,並具有一定的威望,但由於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下,法律知識貧乏,很難達到依法調解的要求,且無法獨立製作規範的調解文書,從而嚴重影響了人民調解效力的發揮。此外,村、居(社區)人民調解組織普遍存在工作機制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規範的情況,還有些村的調委會組織渙散,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村級調解組織應有的作用。

四、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為促進全市人民調解工作的改革和發展,使人民調解工作在化解和預防減少社會矛盾糾紛構建和諧_____中充分發揮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重大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也是對各級黨委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各級黨政領導在正確處理穩定和發展的關係,矛盾糾紛調處與社會穩定的關係的同時,要認識到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到人民調解組織在維護穩定“第一道防線”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調解工作當作重要工作抓緊抓好。要把人民調解工作列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議事日程,高度重視。要嚴格落實領導目標責任制,強化黨政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對於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直接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熱點糾紛,各級領導要親自出面協調處理,防止因處理不及時、方法不當引起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釀成羣體性事件或刑事案件。同時,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大力宣傳人民調解的性質、意義、作用和獨特優勢,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調解工作的良好氛圍,使調解成為人民羣眾和社會組織解決矛盾糾紛的第一選擇。

(二)大力推行“三調聯動”,構建人民調解工作新機制。新形勢下,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多主體的矛盾糾紛越來越多,成因越來越複雜,調處難度很大,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各自為政的局面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人民調解經常出現力不能及、工作協調銜接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調解職能的充分發揮。積極整合調解資源,實行矛盾糾紛歸口管理、綜合協調、統一調度,建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的 “三調聯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新機制,形成大調解工作格局,有利於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調解的優勢和功能,及時有效化解涉及面廣、成因複雜的重大矛盾糾紛。全面推行北湖區“流動調解庭”的成功經驗和“一個三調聯動班子、一套規範工作機制、一支綜合調解隊伍、一台流動調解專用車、一條人民調解熱線”的“五個一”做法,儘快形成“黨政牽頭、分級負責、部門聯動、羣眾參與”的調解工作新格局。

(三)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要在“調防結合”上下功夫。人民調解一方面要積極調解,及時化解民間糾紛,努力把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減少到最低限度。做到哪裏有民間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就延伸到哪裏,及時地去化解這些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上,科學地把握民間糾紛產生、演變、發展的規律,增強對民間糾紛發生的預測、控制能力,加大預防工作的力度。要深入到人民羣眾中去,及時發現有可能導致矛盾糾紛的潛在因素,防止矛盾糾紛特別是羣體性事件的發生。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網絡優勢,積極向黨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為處理矛盾、防範激化提供及時的信息。同時,要把人民調解工作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調解的過程就是法制宣傳的過程。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及人民調解員分佈廣,貼近羣眾的優勢,堅持在調解工作中開展法制宣傳和道德教育,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和道德修養,自覺做到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四)加強保障力度,切實保證人民調解工作有效開展。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保障,是搞好新時期調解工作的基礎和保證。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保障力度。一是要加大組織保障力度。各級黨委、政府在人民調解工作中既要當好組織指導者,又要給予調委會足夠的獨立性,確保人民調解組織在調解中能保持一種中立地位,以增加人民調解工作的公信力。二是要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縣鄉兩級應當有專門的調解工作經費和指導經費,並列入年初財政預算。要制定人民調解員的工作補貼標準,特別要重點落實好村調解主任的報酬,這是調動人民調解員工作積極性、確保調解質量的重要手段。同時,要把人民調解員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如資興市人民調解經費由20xx年的2萬元增加到20xx年的10萬元,其中7萬元用於對全市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

(五)強化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一是要嚴格把好人民調解員的入口關,將一些為人公正、聯繫羣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並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以及退休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吸納進調解員隊伍,建立起一支專職調解員與志願者相結合的調解隊伍。二是要將人民調解員的培訓作為一項制度常抓不懈。確立初任調解員的上崗培訓及調解員的年度在崗培訓制度。使調解員及時瞭解和掌握有關人民調解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新經驗、新辦法,強化調解方法和技能訓練,不斷適應工作發展的需要。三是必須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減少培訓工作的盲目性和形式主義,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同時,要建立人民調解激勵機制,對在人民調解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激發他們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人民調解工作光榮、化解矛盾糾紛有功的良好氛圍。

【第2篇】少數民族人民調解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少數民族人民調解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_____鄉毗鄰_____鎮,轄14個村委會,總面積 233平方公里,總人口 40309 萬人,有鄉調委會1個,村調委會14個、有調解小組 152個,調解主任15人,糾紛信息員153 人,聘請人大、政協委員為兼職調解員62人。自20xx年以來,共舉辦調解員培訓5 次,到村調委會現場指導60多次。共調處糾紛362件,成功調處351件,調處率達100%,調處成功率達95%以上。

二、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提高思想認識,健全人民調解工作機制

人民調解工作是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因此,_____鄉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五個到位”:

一是領導到位。多年來,_____鄉始終把人民調解工作擺上全鄉的重要議事日程,將其作為保障和促進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來抓,為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領導,調整充實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鄉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部門領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村委會主任為成員共37人組成的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和以黨委書記為主任、分管領導為副主任共36人組成的鄉人民調解委員會人員,各村委會也相繼調整充實了人民調解委員會人員,建立健全了鄉、村、組三級調解網絡。為進一步加強對全鄉人民調解工作的領導,經常召開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和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員工作會議,對普法依法治理和人民調解工作進行研究、分析、部署和檢查總結。由此,在全鄉作到了機構長抓常設、隊伍常在、工作常抓,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各村委會、各鄉直單位具體抓,層層有組織、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人民調解工作格局,為人民調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是認識到位。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對於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通過組織調解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現場進行業務指導等形式,教育和引導鄉、村、組幹部,特別是人民調解員要深刻認識搞好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崇高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努力、踏實工作,積極參與各種糾紛的處理和化解,最大限度地解決矛盾,調處糾紛,維護穩定。

三是指導到位。近年來,_____鄉從提高人民調解隊伍業務素質入手,不斷加大了對調解人員的業務指導。成立了由分管領導、司法所所長、法律服務所主任和部分業務精通、調解經驗豐富的司法行政幹警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的業務指導小組,定期組織村組幹部和調解人員進行調解業務培訓,每季度進行調解工作檢查督促,總結調解經驗,實行分類指導,幫助調解人員合情、合理、合法進行調解。

四是措施到位。20xx年至今,_____鄉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確保人民調解工作切實落到實處。如在選配調解主任時,要求把政治堅定、作風過硬,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水平的優秀青年選為專職調解主任,調解主任要求人員要相對固定;我鄉強化調解主任管理制度,分別制定出台了《_____鄉調解員、治保員管理辦法》和《_____鄉調解員、治保員管理辦法》,由鄉“創安”辦對調解員、治保員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對考核不稱職的調解員予以辭退,使人民調解工作逐步邁入規範化管理軌道。

五是監督到位。_____鄉在人民調解工作中自覺、積極、主動爭取和接受鄉人大、政協及有關部門的監督,除定期不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外,鄉人大經常組織人大代表對人民調解工作進行調研、監督和檢查,每年區政法委、區司法局都組織人員到我鄉對法治村建設和人民調解工作進行檢查和調研,各調研檢查組對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鄉“創安”辦每年組織司法所、派出所等單位工作人員對各村調委會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對工作優秀的調委會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工作流於形式、敷衍塞責的調委會和個人在全鄉進行通報,同時嚴肅追究村主要領導的責任,增強各調委會抓好調解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同時,為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監督,今年又聘請了58位鄉人大代表和 4位區政協委員為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兼職調解員,參與人民調解工作,為我鄉順利開展人民調解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理論和組織保障,保證了我鄉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實施。

六是經費到位。強化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確保了人民調解工作的為了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充分調動村調解主任的工作積極性,_____鄉在鄉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將村調解主任的工資列入了鄉財政預算,村調解主任工資做到按月發放,實現了每個村的調解主任每月不低於300元的工資報酬。此外,鄉里撥出專項經費30000餘元,改善了村級調委會的辦公條件,真正把調處室建設成了“庭室”調處室,真正作到了“五有”“四落實”。加大對司法所、法律服務所的投入力度,在司法所建蓋辦公用房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無償劃撥建設用地442.205平方米,政府還將支持建設資金60000元,目前正在建設中。

(二)強化工作措施,促進人 民調解工作健康發展

在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基礎上,_____鄉不斷加大了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力度,先後建立了聯繫制度、培訓制度、矛盾排查和信息反饋制度、疑難糾紛討論等制度,有效地推動了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

一是建立聯繫制度。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的7位工作人員分別聯繫兩個調委會,規定每名聯繫人員每月到所聯繫的調委會開展工作不得少於1次,在指導業務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有效促進了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

二是建立了培訓制度。為提高調解員、村“兩委”幹部的法律素質和業務水平,我鄉堅持每年組織調解員和村“兩委”幹部進行法制和業務培訓2次,由區司法局、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調解工作的方法、技巧和途徑,由調解主任再對調解小組人員進行培訓,從而形成了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組織網絡。

三是建立了矛盾糾紛排查和信息反饋制度。將各村調解小組明確為兼職糾紛信息員,對有矛盾激化苗頭或其他糾紛情況,由信息員及時處理並向相關部門報告。

四是建立了疑難糾紛討論制度。在處理疑難糾紛,信訪案件時都要召開專題研究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處理意見和處理方案按步驟進行調解。同時,我鄉每年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都要開展集中排查與調處工作。通過我鄉的不懈努力,大多數糾紛被及時地化解在了萌芽狀態,從而確保了全鄉社會的穩定

(三)調解普法兩結合,標本兼治見效果

通過工作實踐,我鄉深刻地體會到,領導重視是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的前提,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機構是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的保證,加強調解隊伍培訓,提高業務能力,是搞好人民調解工作的基礎,做好民間糾紛調解,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是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的關鍵,但更深刻地認識到:調處已發生的矛盾和糾紛,調解工作只是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工作,則要通過抓好公民的普法學習教育來提高公民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從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減少人民內部矛盾和糾紛的發生,因此,我鄉在開展好人民調解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了普法教育工作:

一是從司法所、派出所幹警聘請了法制副校長,常年堅持到學校作法律知識講座,以案釋法,利用中國小生身邊的案例解釋法律,紮實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帶法回家向家長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法制宣傳。在每年法制宣傳月活動中,都由分管政法的鄉黨委副書記領頭,由司法所具體負責,成立活動領導小組,橫掛大幅橫額,張貼標語,開展法律諮詢,發放宣傳單、利用牆報、版板、廣播等形式,大力宣傳與羣眾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特別是宣傳土地承包法、婚姻法、交通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效提高了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和誠信待人的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村矛盾糾紛、勞資糾紛的發生和羣眾集體上訪,有效地維護了我鄉的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和社會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

(四)把握有利時機,及時化解矛盾

人民調解工作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為將“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工作方針落到實處,我鄉堅持每季度組織各村調解工作領導召開一次會議,及時做好各時期農村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糾紛苗頭,及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化解。對排查出或已發生的糾紛案情複雜且涉及人數較多的,及時介入調解糾紛,使大量的糾紛化解在了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有力的維護了社會穩定,切止去年,民間糾紛明顯減少,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深受上級部門和羣眾的好評,為此,20xx年新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被評為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20xx年被評為全市“創安”工作先進集體。在調處矛盾糾紛時,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 :

一是將調查瞭解、做糾紛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貫穿於調解始終。在具體糾紛的處理上,注重將調查瞭解、做糾紛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貫穿於調解的全過程和各個調解階段,在調解糾紛前,要求調解員作好現場調查,廣泛聽取當地羣眾的意見,靠前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激化等工作,適時組織調解,調解結束後,要作好回訪工作,進一步做好糾紛當事人的思想工作,促進雙方當事人和諧相處。

二是在調解過程中用好了“四心”。即對當事人“説服教育要耐心,觀察糾紛發展動態要細心,排憂解難要誠心,評説非要公心”。

三是充分利用“三情”做調解工作。注重利用親情、友情及人情,真正體現“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思路,通過聘請駐地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調解外,還要聘請知名人士作為人民陪調員,充分發揮他們在當地德高望重的優勢參與調解,使家庭、鄰里糾紛通過以上途徑得到調解處理。

四是充分利用村幹部、基層調解人員和廣大人民羣眾瞭解案情,樂於調和的有利因素以及節省當事人時間、節約車旅費為出發點,到糾紛地就地進行調解,調動了羣眾的積極性,配合調委會搞好調解工作。

五是運用“調解十一法”,提高了調解成功率。近年來,在具體調解中,經過不斷探索,系統地總結出九種行之有效的調解方法,即思想教育、趁熱打鐵、聯合調處、典型調解、情法交融、褒揚激勵、析錯、冷處理、單獨談話、喚起舊情、輿論監督等十一種調解法,在具體糾紛中,我鄉注重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糾紛的實際及當事人的特點,綜合運用“十一種調解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解,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全鄉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了95%以上,有力的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總之,我鄉的人民調解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下,切實做到了“四有四突破”、“四管四強化”、“五抓五到位”,“四有”是有機構、有制度、有措施、有經費。“四突破”是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有突破,從建立“庭式”調處室上有突破,從創新機制上有突破,從解決調解員工資上有突破。業務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了“四管四強化”,真抓實管,強化領導;齊抓共管,強化調處;自防自管,強化培訓;羣防羣管,強化教育。工作中做到了“五抓五到位”,抓教育宣傳到位,抓協調服務到位,抓機制管理到位,抓調處責任到位,抓督察落實到位,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夯實基礎、完善機制、加強管理、暢通渠道、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為維護社會穩定、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新形勢下,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充分認識人民調解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回顧近幾年的人民調解工作,我鄉的人民調解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市、區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同樣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調解員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法律知識、業務知識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是人民調解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單位領導沒有從根本上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在工作中還存在着流於形式的現象。

三是經費不足,難以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需要。我鄉雖然已經將調解員工資列入財政預算,但從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的“大調解”格局的實際來看,辦公經費明顯不足,難於開展多方位的調解工作和法制宣傳活動。

四、今後的工作打算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按照市、區及有關部門的要求,堅持以法治村和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司法所、創安辦、法律服務所、派出所、各調委會為陣地,以壯大調解隊伍,強化業務培訓、健全完善制度、改善辦公條件、強化工作措施為突破口,認真落實完成人民調解各項工作任務。以抓好人民調解工作為手段來促進全鄉社會的穩定,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制度,聯合互動。為使人民調解工作做到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協商運作、工作互動,我們將進一步討論制定《人民調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度》等,通過制度規範運作,使部門工作與人民調解工作做到有機結合。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人民調解工作聯席會議要每季度召開一次,主要任務是互相交流工作體會,總結經驗教訓,安排指導工作。建立聯繫制度,聯繫人要經常深入調委會,面對面的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提高調解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在具體工作運行中,分別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各村委會、各鄉直單位具體抓,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從而實現依法行政工作和人民調解工作得到有序開展。

(三)強化培訓、抓好隊伍,進一步提高人民調解員素質。人民調解工作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人民調解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就目前來看,許多人民調解員的文化素質較低,法律文書製作不夠規範,掌握法律法規和政策水平偏低,還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法規和政策控制人民調解工作,調處工作業務技能不高,調解工作不能得心應手。所以,培養造就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掌握調解工作程序和技能,並熱愛人民調解工作高素質的人民調解員隊伍,是擺在各級司法行政機關一項艱鉅而緊迫的任務,為此,我鄉將開展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把好入口關、選配好人員

人民調解員工作相對艱苦,人員不穩定、待遇偏低、工作環境較差,這就給用人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所以我鄉嚴把用人關,在選人問題上,必須站在對黨和人民負責的高度去把好關口,本着廣攬賢才的精神,從規範管理,服務社會的大局出發,把那些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有一定法律法規知識和政策水平、掌握一定的調解程序技能,並且熱愛調解工作的人選任到調解員隊伍中來。村、組的調解人員要由過去的資歷威望型向素質業務型轉變,條件允許的地方可選聘一些德高望重的離退休老警察、老司法、老法官、老檢察官到人民調解隊伍中來;也可選聘一些懂法律專業的老教師或畢業學生到人民調解委員會做兼職調解員,以此加強充實我們的調解員隊伍。

2、強化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調解員素質

強化業務培訓工作對人民調解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我鄉將加大力度開展培訓工作,培訓工作做到有組織、有計劃,力求做到內容有針對性,方法多樣性,並且做到集中培訓與鼓勵自學相結合,辦班培訓與以會代訓相結,;政策法律法規知識培訓與文化知識培訓相結合,專業知識培訓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訓之後要進行必要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專業技能考試考核,合格者頒發證書持證上崗,以此來提高人民調解的素質。

3、嚴格自律、強化監督

人民調解組織是一個社會性、自律性、羣眾性的組織,擔負着調解民間糾紛,防止矛盾激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職責,這就決定了它不是一個鬆散的民間組織,應是一個組織嚴密、嚴格自律、奉獻社會,誠信為民的羣眾性組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嚴格進行管理,強化監督:

一是嚴格管理。為避免發展的盲目性、隨意性,我鄉將從政治上、業務上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幫助建章立制,解決實際困難,協調好各方面關係,防止出現工作上的偏差,除了加強業務管理外,還要加強對人、財、物的管理,嚴格執行管理制度,責任落實到人。

二是強化監督和責任追究。我鄉將進一步建立和實行首問責任制、首辦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為了強化監督,我們在今年聘請了58位人大代表和4位政協委員作為義務調解員,除參加調解工作外,還對人民調解工作進行監督,對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進行報告,對不重視、沒有及時給羣眾滿意答覆的責任人,根據責任追究制度予以處罰。

(四)政策扶持、保障經費,使人民調解持續健康發展。

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良好的寬鬆氛圍,是發展經濟的重要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並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就人民調解工作的發展進程、經費保障和人員落實等方面仍然比較滯後,所以,我鄉將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認真研究解決調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改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關心人民調解員的疾苦,從政策措施、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與支持,積極協調解決他們工作中的困難,大力表彰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對工作突出的將及時給予獎勵和宣傳,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從而使人民調解持續健康發展。

人民調解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系統工程,我們將按照省、市、區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使人民調解工作再上新的台階,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為推進_____各民族的團結打下了基礎。

【第3篇】鄉鎮司法辦人民調解現狀調研報告

加強人員配備和業務指導,切實提高調解成功率。一是在鄉司法所增派專業工作人員指導村級調解工作的進行,形成業務上的聯繫。二是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吸納一批熱心公益事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政策、懂法律、文化程

在鄉綜治辦工作已經一年了,在與矛盾糾紛打交道的同時我們總是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着提高調解效率,減少矛盾糾紛的方法,先就此談幾點淺薄的意見。

一、鄉基本情況

鄉素有“楚天茶葉第一鄉”和“山歌之鄉”的美譽,東鄰縣城,西接 ,南臨 ,北出 ,鄉政府機關所在地距縣城52公里。全鄉國土面積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587畝,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8067户、27614人,農村勞動力13605人,29個黨支部,1155名黨員,上年農民年均純收入2360元,屬典型的革命老區和土家族聚居區。全鄉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16個,其中,鄉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村人民調解委員會15個,有調解員112人,制度建設逐漸規範,“大調解”格局基本形成。xx年以來排查排查矛盾糾紛103起,調處成功76起。xx年以來排查矛盾糾紛85起,調處成功63起。矛盾糾紛的發生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危害影響經濟發展。

二、矛盾糾紛的特點和產生原因

根據 年對矛盾糾紛的統計來看,鄉矛盾糾紛大致分為由山林土地等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由婚姻家庭鄰里等問題引發的糾紛、因修公路等基礎建設引發的矛盾糾紛三個大類,在矛盾總數中的比例接近2:1:2。其中,山林、土地糾紛往往是因為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時期山林、土地界段劃分不明確、重合,填寫過程中文字表述不準確等原因引起;婚姻家庭矛盾在家庭內部矛盾一般較小造成的社會影響不大,多數是因雞毛蒜皮的小事累積引起的;鄰里糾紛產生的原因較多,在家族式地區容易引起羣體性糾紛或暴力行為,社會影響較大;因修路等基礎建設產生的糾紛大多數涉及佔地、線路設計和補償等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調解和處理好不僅極易影響農民自發修路的積極性,也是引發羣體性糾紛的原因之一。現在對糾紛化解的方式主要是人民調解,但由於社會文化多元化,矛盾糾紛多樣化,而調解成功率事實上只有70%左右,已經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而矛盾糾紛的調處手段和調解方式的改進迫在眉睫。

三、現行人民調解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領導不夠重視,社會公眾認可度還不夠。一是硬件配備存在缺陷,雖然鄉已經實現上級規定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有人、有錢、有場地”,但是人員是由村幹部兼任,經費“實報實銷”具有不穩定性。新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十二條指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為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辦公條件和必要的工作經費,但是在鄉居委會和大多數的村民委員經費依賴上級撥付,承擔人民調解經費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落不到實處。二是部分領導不夠重視,由於部分領導對調解工作認識不夠,認為只要不造成上訪就行了,造成調解工作只能依靠司法工作人員和村人民調解員單兵作戰,而司法所現在僅有一名工作人員,在調解工作上難免力不從心。三是宣傳力度不夠,很多羣眾不瞭解人民調解的優勢,在矛盾糾紛發生時容易採取私力救濟和直接提起訴訟,導致一些本來可以就地解決、就地化解的矛盾激化,甚至導致民轉刑案件發生。

(二)調解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工作熱情不夠。鄉人民調解委員會現有的112名調解員中,45歲以上的超過70%,大部分人只有國小文化程度,調解時憑藉經驗居多,對政策和法律法規瞭解不夠,製作協議書有一定困難,調解案件時極易出現法律和政策漏洞,造成調解好的案件出現反覆。由於前期調解工作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農村調解員工作時不僅沒有相應的補助,而且是常常自己倒貼交通費用,使農村調解員對調解工作缺乏熱情,有着“幹不幹一個樣,幹好幹懷一個樣”,“不幹不打緊,幹了得罪人”的消極思想,嚴重影響了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調解員身兼數職,流動性大,不利於經驗的形成和推廣。由於村級調解組織成員大多數為村幹部兼任,他們不僅要調解矛盾糾紛,更要村裏村委會的各種事物,發生矛盾糾紛有疲於應付的現象,加上人員調整頻繁,導致整個隊伍不穩定,工作積極性差,好的經驗無法得到總結和推廣,制約了人民調解工作的發展。

(四)鄉鎮調解工作缺乏經費,給我鄉人民調解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是培訓力度受限。由於無專項人民調解員培訓經費,影響了人民調解員素質的提高。我鄉人民調解員除司法所人員外,多數是由村委會主任、委員兼任,沒有經過法律專業教育培訓,對人民調解業務不熟悉。培訓經費的不到位更使這個問題十分突出。目前對多數基層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一般是以會代訓方式進行,極少有系統學習法律知識的機會。二是制約了宣傳工作的開展。許多發生在農村因民間糾紛引發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羣體性事件,多為不懂法、不用法或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自行採取各種“手段”解決所致。因此,利用人民調解這一羣眾性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調解民間糾紛正是當前農民所急需,維護地區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所必須,而作為履行這些工作職能的人民調解組織卻因沒有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有效開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糾紛的調解質量和調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4篇】2022年移民調研報告

本網原創文章為你提供以下的內容

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就地後靠移民安穩致富的問題日益顯現,已引起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這一問題能否妥善解決,關係到三峽工程的成敗,關係到三峽庫區的長久治安。本文以分析奉節縣就地後靠移民當前的生產生活情況為基礎,淺析這一問題的成因,並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

一、奉節縣就地後靠移民的基本情況

(一)土地量少質差。奉節縣已累計完成農村移民生產安置人,其中就地後靠安置人,人均耕園地.畝,比安置前人均減少.畝。而且,安置移民的土地大多數是新開墾的荒地,海拔高,坡度大,熟化程度低,質量差,水土流失嚴重,水源條件不好。

(二)收入大幅度下降。據縣農調隊測算,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農村就地後靠移民農業收入人均下降了—元。同時,城鎮移民收入減少引致農村移民務工機會減少,移民務工收入也急劇下降。

(三)致富難度較大。除土地質量差、基礎設施落後、就業渠道少等客觀因素外,就地後靠移民往往還存在思想保守、生存發展能力較弱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致富。這部分農村移民過去大多數居住在長江干支流兩岸河谷地帶,交通條件相對較好,佔盡了發展農業的天時、地利和人和,收入來源主要靠農業,生活質量在全縣農村相對較高。面對搬遷後的艱苦條件,他們短時間還難以適應,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二、原因分析

(一)農業生產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奉節縣的淹沒區是長江及四大支流(草堂河、梅溪河、朱衣河、九盤河)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大部分土地用於種植臍橙、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畝臍橙收入一般在—元之間,一畝蔬菜收入一般在—元之間。搬遷後雖然也栽種了果樹和蔬菜,但土質較差對品質、產量影響較大,收入自然也就減少。

(二)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農村移民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性收入和務工收入。其中,農業生產性收入一般佔農民收入的%。二期蓄水後,原來的臍橙果園被淹,新的果園又沒有投產,收入主要押在糧食和生豬上,而這顯然是相當有限的。而務工收入中相當一部分在本地移民建設工地上掙來,二期蓄水使移民投資鋭減,本地勞務市場有所萎縮,勞務收入也呈遞減之勢。

(三)生態環境有所惡化。就地後靠移民的土地大多是新開墾的,坡度大,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加上隨處可見的地質災害隱患,對移民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

(四)移民政策不夠完善。移民補償政策中對土地等生產資料變化的影響考慮不夠,補償標準不統一,後期扶持啟動不及時等,也是造成移民生產生活出現問題的原因。

三、對策措施建議

(一)努力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善水、電、路、電視、電話等配套基礎設施,加速新開墾土地熟化,改善土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移民增收創造基本生產條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廣泛開展新品種試驗示範,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切實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和長江防護林建設,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庫區的可持續發展。加大農村地質災害治理力度,提高移民抗災救災能力,確保移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及時調整移民安置政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因土質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搬遷後生活質量大幅下降的移民實施以外遷為主的二次搬遷安置,並給予一定的安置補償。加大外遷移民工作力度,開展多形式的外遷安置,減少庫區人口。及時解決農村移民政策調整前開墾土地佔用的移民資金,緩解移民搬遷資金緊缺矛盾。

(三)加大移民後期扶持力度。在進行產業扶持的同時,要實施一些能使移民直接受益項目,綜合移民量和移民實際生產生活狀況考慮扶持力度。後期扶持資金的投向要兼顧移民生計維持、移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庫區社會穩定維護等方面。對移民實行税費減免,降低生產生活成本。採取小額貸款等方式,幫助困難移民發展生產。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對移民鄉鎮和貧困移民實行多種形式的對口幫扶。積極開展科技、文化、技能下鄉活動和勞務培訓,不斷提高農村移民勞動技能、科學知識和發展市場經濟的能力。

(四)引導移民向二、三產業轉移。搭建勞務市場平台,組織農村移民外出務工,增加農村移民的務工收入。制定優惠政策,降低市場準入條件,讓農村移民也享受下崗職工、城鎮失業人員、城鎮弱勢羣體、退伍軍人等享受的經商辦企業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村移民發展二、三產業。

(五)大力開發優勢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把果品、牲畜、蔬菜作為農村移民的主導產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量,提升品質,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户”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推進種養加結合、產加銷銜接和貿工農一體化,增強三次產業的關聯性。發展壯大旅遊、養殖、船運、水上運動、水上娛樂等產業,提高移民在水上產業中的就業率。圍繞旅遊等主導產業,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農村移民再就業,提高農村移民收入。

(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適合庫區實際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社會救濟等保障制度,保障農民移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建立完善庫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機制和因災救助制度。

移民開發局安置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為深入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紮實開展調研實踐,全面推進全區水電移民工作。按區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區移民局組織黨員幹部對我區當前水電移民搬遷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移民資金及檔案管理、移民工程項目實施管理和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箐門口水庫、**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等移民點和南屏鎮、龍潭鄉、雲仙鄉、**港鎮進行調研,就蹲點調研,並就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影響和制約我區移民工作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移民安置總體任務和年度計劃完成情況

我區當前水利水電移民安置工作涉及**、糯扎渡兩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區內大中河、箐門口以及區外爐房、蒿枝壩(昭通遷入)等大中型水庫。

(一)**水電站。根據《**水電站建設徵地及移民安置規劃實施報告實物指標及移民安置規劃》(審定本),我區**水電站建設徵地規劃水平年移民搬遷安置人口1754人。現已完成了庫區、失穩區移民搬遷安置219人。xx年度需完成大營盤383人、七星巖325人的搬遷安置任務。

(二)糯扎渡電水站。根據《糯扎渡水電站建設徵地及移民安置規劃實施報告實物指標及移民安置規劃》(審定本),我區糯扎渡水電站建設徵地規劃水平年移民搬遷安置人口6280人。現已完成了施工區、提前徵用區、圍堰截流區等移民搬遷安置1220人。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庫區移民方案編制工作。

(三)其它水庫。從xx年始逐年落實大中河、箐門口以及爐房、蒿枝壩等大中型水庫移民2315人後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兑付及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庫xx年第三季度至xx年第二季度後期扶持資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點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根據**、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安置實施規劃報告,**水電站共規劃建設大營盤、七星巖、蚌塘、南奪、冬谷田三期5個安置點;糯扎渡水電站共規劃建設冬谷田、南島河、整碗、龍潭、大沙壩、三棵樁6個安置點。

(一)**水電站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大營盤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287.818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967萬元。

2.七星巖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水利設施、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898.733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老普地箐水庫工程建設,投資357萬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實施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75.97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文化室、人畜飲水、對外交通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175.97萬元。

4.蚌塘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規劃生產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組30人、中隊77人),實施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94.93萬元。現已完成人畜飲水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14萬元。生產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設未啟動未實施。

5.南奪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原規劃對六隊的33人進行生產恢復,現針對移民意願,已取消了該安置點。

(二)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冬谷田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711.946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建設,共投資711.946萬元。

2.南島河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廁所、廣播電視、人畜飲水、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139.07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河道改造、廁所、村內供電供水等項目建設,共投資753萬元。

3.整碗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衞生室、廁所、供電、廣播電視、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868.7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整、文化室、廁所、人畜飲水、對外交通、供電工程等項目建設,共投資606.97萬元。

4.龍潭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衞生室、廁所、供電、廣播電視、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對外交通等項目。現已實施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廁所、人畜飲水、農田水利等工程項目建設,共投資6084.93萬元。

5.大沙壩移民安置點規劃實施項目:土地流轉(含宅基地)、場平、文化室、衞生室、廁所、供電、廣播電視、人畜飲水、農田水利、對外交通等項目,計劃投資197.35萬元。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宅基地)、場平、廁所、供電、人畜飲水等項目建設,共投資152.23萬元。

三、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情況

(一)**水電站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情況。移民生產資料原規劃共需配置水田402畝、產業地2127畝、旱地812.5畝、林地1625畝,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大營盤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4畝、產業地5畝,規劃安置383人共需流轉水田153.2畝、產業地1915畝。根據移民恢復生產需要和**港鎮橄欖壩村實際情況,採取移民自行流轉和政府統一流轉相結合的辦法恢復羣眾生產,現已流轉產業地(橡膠)400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800萬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補償費進行改造,無法進行配置。

2.七星巖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6畝、旱地2.5畝、林地5畝,規劃安置325人共需流轉水田195畝、旱地812.5畝、林地1625畝,現已流轉園地350畝(用於改造為水田),投資170萬元,計劃開墾為水田195 畝。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點:規劃安置移民屬生活安置,不配置生產資料。

4. 蚌塘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65畝、產業地1.98畝,規劃安置107人共需流轉水田53.5畝、產業地212畝,採取羣眾自行流轉的方式恢復生產。

5.南奪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1.17畝,已採取羣眾自行流轉的方式恢復生產。

(二)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情況。移民生產資料原規劃共需配置水田2542畝、旱地5509畝、菜地290畝、林地13375畝,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點: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點規劃安置糯扎渡水電站施工區南帕河村民小組移民248人,屬生活安置,不配置生產資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種田地。

2.南島河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7畝、旱地1.5畝、林地 4畝、菜地0.1畝,規劃安置556人,共需流轉水田389畝、旱地834畝、林地2224 畝、菜地55.6畝。已流轉水田442.93畝、菜地27.9畝。

3.整碗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7畝、旱地1.5畝、林地5畝、菜地0.05畝,規劃安置568人,共需流轉水田397.6畝、旱地852畝、林地2840畝、菜地28.4畝,已流轉水田475.72畝、旱地1080.97畝、置換林地 5000 畝。

4.龍潭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0.8畝、旱地1.7畝、林地4畝、菜地0.1畝,規劃安置2065人,共需流轉水田1652畝、旱地3510畝、林地8260畝、菜地206.5畝。已流轉水田746.518畝、旱地2327.89畝、其它土地502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3329.497萬元。

5.大沙壩移民安置點:人均配置水田 0.5 畝、旱地1.5 畝,規劃安置209人,共需流轉水田104.5畝、旱地313.5 畝、林地51.6畝。已流轉水田105畝、其它土地180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181萬元。

四、移民資金管理及使用情況

移民專項資金共分為農村移民補償費、基本預備費和其它費用等。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為主要資金,包括移民搬遷補償補助和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兩大部分。我區移民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雲南省大中型水利水電移民資金管理辦法》,落實制度,強化監督,專款專用,保證了移民資金的規範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補償補助費支付程序。實物指標認證兩榜公示無異議,移民局彙總材料逐級上報確認、核准後,個人和集體財產補償補助費由區移民開發局撥付到相關鄉(鎮),由鄉(鎮)支付給移民個人(專户儲存);土地補償費統一用於安置區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後剩餘土地補償費由區移民局兑付給村民小組用於生產發展。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結束後,全部補償、補助費由區移民開發局核實結算。

(二)移民工程款項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項嚴格按照項目預算、財務決算和審計後支付的程序進行。所有項目須驗收合格並經移民綜合監理部審核和審計部門審計通過後進行結算,每個項目款項必須按工程建設管理規定經監理部門、管理技術人員、區移民開發局分管領導等審核籤後,由局長審批支付。

(三)移民專項資金收支情況。截至xx年2月,我區移民專項資金共撥入44202萬元,共支付37782萬元。

1.**水電站移民專項資金共撥入21061萬元、支出17007萬元。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移民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費)撥入12774萬元、支出10779萬元;國有土地補償費撥入1011萬元、支出674萬元(xx年12月撥入區財政);**港防護工程建設費撥入6514萬元、支出4814萬元;專業項目費撥入454萬元、支出348萬元;基本預備費撥入141萬元,支出140萬元;其它費用(實施管理費)撥入167萬元、支出252萬元。

2.糯扎渡水電站移民專項資金共撥入23141萬元,共支出20775萬元。其中,農村移民補償費(移民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費)撥入22332萬元、支出19698萬元;基本預備費撥入336萬元,支出210萬元。其它費用(實施管理費)撥入473萬元、支出867萬元。

五、移民工程項目實施管理情況

(一)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根據移民安置實施規劃和結合移民安置區實際情況,由區移民開發局委託設計單位,對所擬實施項目進行設計,並將初步設計成果提交專家會議評審。

(二)工程項目上報核准。根據項目規劃設計成果及專家評審結果,嚴格按照《雲南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實施項目核准辦法》和《雲南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管理費使用審批辦法》規定,認真做好項目的上報核准工作。

(三)工程項目組織實施。項目核准後,嚴格按照招投標法組織項目招投標。工程項目建設委託具有相應監理資質的監理公司負責監理,並請質檢部門進行質量監督,完工後按要求進行初驗和終驗。根據項目歸口管理規定,專業項目一律委託相關部門具體組織實施,如水、電、路、學校、衞生等。如在建的龍潭泡貓河水庫工程委託區水務局建設,整碗國小擴容工程委託區教育局建設等。

(四)工程項目移交使用。工程項目建設竣工並通過驗收後,由區移民開發局現場移交相關部門、移民村組管理使用,並履行移交手續。

六、檔案管理情況

**區水電移民檔案管理工作始終嚴格按照《雲南省水電工程移民檔案管理辦法》(雲移局[xx]7號)和《雲南省水電移民檔案工作三個業務規範》(雲移局[xx]90號)的各項規定和要求,結合水電移民工作實際分文書檔案、會計檔案、移民搬遷安置户專業檔案、移民工程建設項目專項檔案和移民影像電子文本檔案五大類進行收集整理、立卷歸檔。至目前共建立文書檔案19卷、會計檔案52卷、移民搬遷安置户專業檔案289件,刻錄影像光盤100盤,影像電子檔案30000餘張。移民工程建設項目專項檔案正收集整理歸檔中。由於諸多原因,移民工作實施初期部分檔案資料缺失較大,目前正在蒐集、完善和彌補。

七、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落實情況

(一)移民後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記情況。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xx〕17號)和《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方案及相關暫行辦法的通知》(雲政辦發[xx]8號)精神,認真核定登記了我區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區內大中河水庫409人、箐門口水庫1440人,區外昭通爐房水庫254人、其它水庫32人;核定登記了我區**水電站移民後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兑付情況。xx年第三季度至xx年第二季度,市財政局、市移民開發局共下撥我區移民後期扶持資金256.2萬元,其中**鎮1443人173.16萬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門口水庫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結束,1440人172.8萬元的後期扶持資金暫未兑付;南屏鎮2人兑付2400元;倚象鎮27人兑付3.24萬元;六順鄉663人兑付79.56萬元。

(三)移民後期扶持項目實施情況。根據雲南省移民安置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轉發做好大中型水庫庫區和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大綱的通知》(雲移領辦[xx]31號文)要求,結合實際編報了《大中河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箐門口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和《**水電站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大中河水庫項目規劃總投資348.6萬元,箐門口水庫項目規劃總投資300萬元,**水電站項目規劃總投資358萬元,分別包含基礎設施、農田水利設施、基本口糧田改造、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等。所規劃項目待上級核准後實施。

八、影響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移民庫區剩餘資源處理政策未予明確,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落實相對滯後,已搬遷安置移民意見較大,返遷現象突出,移民安置點生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庫”、“同庫不同策”情況的影響以及現行移民政策難於全部解決移民人口指標、移民身份界定、補償補助標準等實際問題,移民上訪頻繁,維穩形勢嚴峻。

(三)移民安置點生產資料配置較遷出地大為減少,移民自身技能難於適應安置地生產發展要求,移民產業培植較為困難,移民生產生活恢復發展緩慢。另外,安置點土地流轉過程中,經過收儲和分配環節後,土地損失突出,造成今後無法結算。

(四)整體聯動、上下互動的移民工作機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和更好的落實,歸口解決好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諸如組織建設、户口遷移、入學就醫、扶貧幫困、生產發展等實際問題,更好的服務於移民羣眾。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關鄉(鎮)黨委、政府需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政府對移民工作的主導作用,依據職責區分切實抓好相關工作落實。

(六)移民工作的協調力度需進一步加大,要積極與業主、設計、監理等部門溝通協調、互通情況、共商對策,及時解決好移民搬遷安置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促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健康發展。

(七)糯扎渡、**水電站以前須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遷安置和落實20年後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務與移民工作機構缺編少員的現狀極不相符,維持工作正常運行十分困難。建議增加人員編制,充實工作人員。

九、下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移民工作的領導,全力推進移民安置工作。

(二)進一步加大移民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特別是糯扎渡水電站庫區多渠道安置移民政策的宣傳。

(三)進一步加大移民工作的協調力度,特別是與省市、昆明院和業主的協調,以保障移民安置工作有序推進。

市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了全面準確瞭解掌握全市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後期扶持情況,由市移民局牽頭,聯合財政、水利、電力等部門,於xx年8-9月對全市轄區內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後期扶持情況展開全面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庫區移民的基本情況 (一)工程概況 1、已建的水利水電工程: (1)已建裝機容量2.5萬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電站有沙溪流域的安砂、貢川、竹洲、斑竹、城關、高砂、沙溪口;金溪流域的池潭、良淺、孔頭、範厝、漠武;尤溪流域的水東、雍口;大田的成益(六角宮)以及閩江流域的水口等16座,總裝機容量244萬千瓦。其中壩址庫區全部在我市轄區內的有13座,裝機容量74萬千瓦,部分庫區在我市的有3座,即:水口水電站庫區我市佔8%,沙溪口水電站庫區我市佔66%、漠武水電站庫區我市佔30%。 (2)已建裝機容量在2.5萬千瓦以下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利水電工程有明溪蒙州、水口,永安上阪、鴨姆潭,清流嵩口坪,尤溪雙劍潭,建寧合水口等7座,總裝機容量4.87萬千瓦;總庫容1.2624 萬立方米。 (3)已建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有三元東牙溪,沙縣官昌,大田坑口,明溪蘆下坡,清流琴源,寧化泉上、橋下、砂坪、隆陂,尤溪南溪、雙裏、柳塘,將樂小王,泰寧水埠等14座,總庫容 2.4715 萬立方米。 2、在建的水利水電工程: (1)在建裝機容量2.5萬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電站有尤溪街面,永安西門,三元台江,將樂大言、黃潭等5座,總裝機容量41.1萬千瓦。 (2)在建裝機容量2.5萬以下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電站有永安豐海,裝機容量2.4萬千瓦,總庫容0.17 萬立方米。 3、擬建的水利水電工程: (1)擬建裝機2.5萬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電站有尤溪阪面、汶潭、將樂高塘等3座,總裝機容量11.5萬千瓦。 (2)擬建的水庫有黃砂坑、沙洲、石阪橋等3座,總庫容1.3968億立方米。 (二)移民安置與生產生活情況 1、移民安置情況: 全市已建的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有96558人,其中1986年以後新建大中型水電站庫區移民24517人、中央直屬水庫庫區移民57940人、市內水庫庫區移民15273人。安置方式以庫周後靠農業安置為主,淹沒總土地面積23.7292萬畝(不含在建6.101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1109萬畝(不含在建1.8118萬畝)。 2、移民生產生活情況: (1)移民開發性生產迅速發展。隨着三溪流域水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我市庫區經濟的優勢逐漸凸現,水電站庫區後扶基金的投入,改善了庫區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移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各庫區縣注意把實現小康村和小康精品村建設同改善和提高庫區移民生活水平結合起來,努力改善移民安置區的道路交通,供、排水系統,邊坡穩定等基礎設施,庫區清潔能源沼氣工程建設等,通過幾年實施,完成庫區道路硬化近100公里,建造和改造自來水廠125座,鋪設供水管道240公里,基本實現庫區人畜飲用水衞生,移民門前道路硬化率達50%以上。 (3)移民素質不斷提高。我市每年從庫區後扶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庫區移民實用技術培訓,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培訓落實,市庫區移民開發局每年組織1-2期全市性的生產技術培訓,各庫區縣(市、區)根據具體情況抓好培訓,市、縣兩級共舉辦培訓班51班次,培訓移民3520人次。 (4)移民貧困户逐步脱貧。我市根據庫區具體情況,採取“村提名、村民公認”的辦法在移民村中推選貧困户,並進行扶持,扶持貧困移民發展特色產業,對移民貧困户生產項目的補助進行量化,引導移民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經過幾年的扶持,大部分的貧困户已脱貧,並走上致富之路。 (三)移民後期扶持情況 1、後期扶持政策 (1)我市1986年以後竣工投產的大中型水電站實施後期扶持政策,根據《福建省水電站庫區後期扶持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規定》,從1996年1月1日(或水電站機組發電進入商業運行之日起)設立後期扶持基金,基金從徵收之日起,按各水電站供電量每千瓦按0.5分的標準提取,連續提取xx年,提取的後扶基金用於扶持移民發展生產,解決遺留問題。 (2)我市1986年以前建成的中央直屬水庫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xx年以前實施庫區維護基金政策,從xx年起按六年規劃要求,實施庫區建設基金政策。 (3)裝機容量2.5萬千瓦以下水電站、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未實施後期扶持政策。 2、後期扶持基金徵收及使用情況 我市各庫區徵收後期扶持基金的時間不同,據統計,全市大中型水電站從1996—xx年8年間共徵收後扶基金5903.191萬元,扶持生產、生活項目884個。中央直屬水庫截止xx年,投入維護基金2206萬元。xx年又有98個項目列入國家建設基金項目,總金額800.9萬元。 (四)庫區移民生產生活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庫區經濟發展與移民生活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庫區之間存在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點,大型水電站庫區水口、沙溪口相同之處是庫區都在國道、省道邊,交通方便,各項基礎設施較完善,移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發展私企和第三產業。如沙縣青州鎮5個庫區村移民依靠發展私企和第三產業,人均純收入達2961元,比建庫前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不同時期建成的庫區情況各不相同,近期建成的庫區基礎設施較完善,補償比較到位,對移民生產生活影響較小,後期扶持基金徵收後可用於移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早期建成的特別是中央直屬水庫,庫區多數基礎配套設施

不完善,後期扶持庫區維護基金和建設基金主要用於完善基礎設施,真正用於發展生產的資金極為有限,由此,造成各庫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由於我市多數庫區較偏僻,本來就比較落後,再加上庫區建成後給移民生產、生活造成許多不便,儘管庫區有後扶政策予以扶持,但與庫區周邊鄉(鎮)、村相比生活水平總體差距較大。據統計全市庫區移民收入總體低於全市平均收入500-1000元。庫區移民的教育、醫療條件也相對落後於周邊地區。此外,還有庫區移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農業生產資源不足;部分庫區後扶基金徵收年限已接近xx年,而移民遺留問題還很多,需要進一步扶持等。 二、庫區後期扶持的建議 ##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力爭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根據目前調查,相距甚遠,必須引起重視,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速我市庫區經濟的發展,加大庫區移民的工作力度。 (一)實施庫區移民再就業工程 結合我市庫區實際,制定##市實施庫區移民再就業(培訓就業)工程計劃:xx-xx年,全市庫區每年開展移民職業技能培訓不少於500人次,力爭每年新增轉移庫區農村移民勞動力300人以上;每年開展移民實用技術培訓不少於3000人次,參加培訓的移民普遍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庫區移民勞動就業率逐年遞增,至xx年就業率達90%以上。 (二)開展創建“平安##庫區”活動 通過五年的努力,全市90%以上的庫區移民安置地達到“平安##庫區”標準,實現“三個下降、四個提高、五個無”的目標。即:“三個下降”:移民集體上訪人次明顯下降,越級集體上訪和重複上訪數量明顯下降,來信來訪人次明顯下降;“四個提高”:移民來信來訪處理效果和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水平明顯提高,緊急情況的處理能力明顯提高,庫區社會動態捕捉能力和治安防控能力明顯提高,庫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移民收入穩步提高;“五個無”:無出現移民聚眾圍堵國家機關、滋事擾亂社會秩序的羣體性事件,無故意阻撓水電站工程施工,無進京集體上訪,無到省重複上訪,無出現人為重大事故案件。 (三)制定處置緊急情況工作預案 為了有效處置我市庫區移民緊急情況,降低緊急情況造成的危害,維護黨和國家機關正常工作秩序和庫區的安定穩定,必須制定市移民局緊急情況處置工作預案。 (四)對庫區移民進行永久性扶持 由於我市地處山區,因歷史原因遺留問題很多,僅靠後期扶持,xx年時間難以使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超過原有生活水平,有關部門要對庫區移民進行永久性扶持。 (五)完善水利水電工程後扶基金的徵收 裝機容量2.5萬千瓦以下水電站、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目前未實施後期扶持政策),上級有關部門應參照大中型水電站及中央直屬水庫的管理辦法,徵收水利水電工程後扶基金,扶持水庫移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 (六)建立和完善庫區移民養老保險制度 由於我市庫區多在較邊遠的鄉村,庫區生產生活條件差,部分移民無穩定收入, 應逐步建立庫區移民養老保險制度,讓移民老有所養。

【第5篇】縣司法局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

縣司法局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

縣司法局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為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更好的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第一道防線”和“減壓器”作用,根據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關於開展人民調解專項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我局於5月下旬至6月初對全縣人民調解工作的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1、各級領導普遍高度重視,廣大人民調解員認真敬業。各級黨委、政府對人民調解工作認識到位,領導有力,普遍納入了黨政目標管理體系,基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建立了相關制度,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如:馬安鎮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實行調解案卷獎勵機制,每調解成功一起合格案卷可獲得獎勵200元,推行“政法單位服務,黨委政府買單”的量化標準。

店子、澗池等鄉鎮推行“調解員給誤工補貼”等辦法有效提高了調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工作規範性和工作效率。

2、調解組織網絡較為健全,制度化建設逐步推進。全縣建1個縣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18個鄉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有人民調解委員會304個,人民調解員1353人。

目前,人民調解網絡在全縣已全部形成。鄉鎮、社區制定了人民調解工作目標責任制、人民調解員工作紀律、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人民調解工作原則,建立了與開展調解工作業務相配套的登記、記錄和檔案管理制度。

使人民調解工作從組織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調解工作機制不斷創新,調解工作領域不斷拓展。各鄉鎮、各部門積極創新工作機制,着力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

城關鎮“百人百日進萬家,矛盾糾紛大排查”模式。就是以鄉鎮為單位組織轄區內的村組治調幹部、部分行政幹部、派出所、法庭和司法所等單位幹警以及聘請專職調解工作人員組成工作組,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進村入户,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進行大排查、大調處,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店子鎮開展“巡村入户,矛盾糾紛調處雙籤”模式,要求鄉鎮幹部(包括鄉直單位幹部)每月必須進村入户不少於一次,對轄區內所有的常駐人口、臨時户口和流動人口都要一户不漏地訪查。

做到“三訪”、“四送”,即訪查治安隱患、訪查羣眾生產生活、訪查生育狀況;送法律、送技術、送温暖、送政策。巡村入户幹部每訪查完一户,户主要在幹部訪查表上簽名或蓋章,幹部要在農户保管的“幹部巡村日曆本”上簽名。

並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實行定時定人承包解決。為防止走過場,鄉鎮還要建立抽檢制和責任追究等機制;羊尾鎮開展“警治聯調”模式。

就是村、組治調幹部與鄉鎮政法幹警通力協作,對矛盾糾紛予以調處。村、組調解組織無力調處的及時上報鄉鎮,並由綜治辦牽頭組織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政法單位進行“會診”予以調處;六郎鄉開展“疑難糾紛聽證”模式。

對於具有代表性的疑難糾紛、調解組織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邀請當地具有一定威信的人士參加進行公開調處,達到調處一起教育一片的目的;澗池鄉開展矛盾糾紛“三卡”模式。矛盾糾紛排查上報卡、交辦卡和回報卡;觀音、湖北口等鄉鎮開展“聯防聯調”模式。

縣、鄉、村每年都要與周邊地區簽訂聯訪聯調協議,共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各級人民調解組織不僅調解婚姻、家庭、鄰里等多發性、常見性民間糾紛,同時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積極主動參與徵地拆遷、企業改制、土地承包、移民安置、物業管理等容易引發上訪的社會矛盾的調解工作,拓展了人民調解的工作領域。

4、調解工作方法多種多樣,維護社會穩定成效顯著。各鄉鎮、各部門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堅持和諧調處矛盾糾紛,重視百姓的思想教育工作,總結出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例如,積極探索試行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與人民調解有機銜接的辦案機制,充分發揮了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的獨特作用,此做法得到上級的肯定。,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236件,調解成功率達97.4%,防止民間糾紛激化引起的自殺41件41人。

防止羣體性上訪35件,防止民事糾紛轉為刑事案件58件,防止羣體性事件21件,充分發揮了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縣人民調解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工作中仍存在着制約人民調解工作發展的一些難點問題。人民調解工作不論在思想認識還是實踐工作中都還存在着一些與形勢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

1、少數基層領導對調解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有的地方對人民調解在新形勢下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充分,以致多年沒有召開過地域性調解工作會議;有的領導認為人民調解是“軟組織”可有可無,以致人民調解工作難以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有的地方長期聽不到宣傳人民調解的聲音或宣傳力度不足,以致人民調解的作用與社會大眾的認知程度相差懸殊;還有不少羣眾認為調解沒有強制力,以致出現矛盾糾紛時不是訴訟就是上訪,或者乾脆“用拳頭説話”;全社會普遍關心、認可、支持人民調解工作的氛圍相對缺乏,一些部門沒有形成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局面,以致調解人員孤軍作戰,難以處理一些複雜的矛盾糾紛。

2、調解隊伍總體素質偏低。人民調解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村級調解員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不少基層調解員還留在傳統的“勸架員”水平,法律知識貧乏,政策水平較低,有些甚至連製作調解記錄和調解文書都有困難,工作力不從心,以致調解效果事與願違者不乏其數。

3、調解經費嚴重不足,沒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工作經費得不到保障,嚴重製約了調解工作的開展,挫傷了調解人員的積極性,阻礙了人民調解作用的發揮,“重打輕防”現象比較普遍。加之,社會各界對人民調解化解糾紛,防止矛盾激化中的作用缺乏認識,人民調解在糾紛當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權威性,出現糾紛,當事人大都希望政府解決和訴訟解決。

三、對人民調解工作的幾點建議

1、深化對人民調解工作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做好新形勢下的人民調解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是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和有效途徑,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要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認真研究解決人民調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加強督促檢查,考核獎懲。

要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宣傳,營造人民調解工作的良好輿論環境。

2、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要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城鎮社區建設,鞏固和完善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

充分發揮其在化解矛盾糾紛、指導村(社區)調解組織開展工作中的作用。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工作建設的新路子,加強跨區域性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重點項目調解組織建設,推進在學校、醫院、集貿市場、物業管理小區等建立調解組織,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

3、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工作保障機制。要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投入。

要認真落實財政部、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的意見》,把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人民調解經費、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切實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正常開展。

4、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立法步伐,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立法明確規定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人員配置、工作機制、經費保障、法律效力等問題,使人民調解工作得到法律的有效支持和規範。

【第6篇】司法局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

為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更好的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第一道防線”和“減壓器”作用,根據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關於開展人民調解專項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我局於5月下旬至6月初對全縣人民調解工作的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2、調解組織網絡較為健全,制度化建設逐步推進。全縣建1個縣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18個鄉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有人民調解委員會304個,人民調解員1353人。目前,人民調解網絡在全縣已全部形成。鄉鎮、社區制定了人民調解工作目標責任制、人民調解員工作紀律、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人民調解工作原則,建立了與開展調解工作業務相配套的登記、記錄和檔案管理制度。使人民調解工作從組織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

3、調解工作機制不斷創新,調解工作領域不斷拓展。各鄉鎮、各部門積極創新工作機制,着力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城關鎮“百人百日進萬家,矛盾糾紛大排查”模式。就是以鄉鎮為單位組織轄區內的村組治調幹部、部分行政幹部、派出所、法庭和司法所等單位幹警以及聘請專職調解工作人員組成工作組,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進村入户,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進行大排查、大調處,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店子鎮開展“巡村入户,矛盾糾紛調處雙籤”模式,要求鄉鎮幹部(包括鄉直單位幹部)每月必須進村入户不少於一次,對轄區內所有的常駐人口、臨時户口和流動人口都要一户不漏地訪查。做到“三訪”、“四送”,即訪查治安隱患、訪查羣眾生產生活、訪查生育狀況;送法律、送技術、送温暖、送政策。巡村入户幹部每訪查完一户,户主要在幹部訪查表上簽名或蓋章,幹部要在農户保管的“幹部巡村日曆本”上簽名。並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實行定時定人承包解決。為防止走過場,鄉鎮還要建立抽檢制和責任追究等機制;羊尾鎮開展“警治聯調”模式。就是村、組治調幹部與鄉鎮政法幹警通力協作,對矛盾糾紛予以調處。村、組調解組織無力調處的及時上報鄉鎮,並由綜治辦牽頭組織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政法單位進行“會診”予以調處;六郎鄉開展“疑難糾紛聽證”模式。對於具有代表性的疑難糾紛、調解組織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邀請當地具有一定威信的人士參加進行公開調處,達到調處一起教育一片的目的;澗池鄉開展矛盾糾紛“三卡”模式。矛盾糾紛排查上報卡、交辦卡和回報卡;觀音、湖北口等鄉鎮開展“聯防聯調”模式。縣、鄉、村每年都要與周邊地區簽訂聯訪聯調協議,共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各級人民調解組織不僅調解婚姻、家庭、鄰里等多發性、常見性民間糾紛,同時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積極主動參與徵地拆遷、企業改制、土地承包、移民安置、物業管理等容易引發上訪的社會矛盾的調解工作,拓展了人民調解的工作領域。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人民調解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工作中仍存在着制約人民調解工作發展的一些難點問題。人民調解工作不論在思想認識還是實踐工作中都還存在着一些與形勢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

1、少數基層領導對調解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有的地方對人民調解在新形勢下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充分,以致多年沒有召開過地域性調解工作會議;有的領導認為人民調解是“軟組織”可有可無,以致人民調解工作難以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有的地方長期聽不到宣傳人民調解的聲音或宣傳力度不足,以致人民調解的作用與社會大眾的認知程度相差懸殊;還有不少羣眾認為調解沒有強制力,以致出現矛盾糾紛時不是訴訟就是上訪,或者乾脆“用拳頭説話”;全社會普遍關心、認可、

支持人民調解工作的氛圍相對缺乏,一些部門沒有形成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局面,以致調解人員孤軍作戰,難以處理一些複雜的矛盾糾紛。

2、調解隊伍總體素質偏低。人民調解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村級調解員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不少基層調解員還留在傳統的“勸架員”水平,法律知識貧乏,政策水平較低,有些甚至連製作調解記錄和調解文書都有困難,工作力不從心,以致調解效果事與願違者不乏其數。

3、調解經費嚴重不足,沒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工作經費得不到保障,嚴重製約了調解工作的開展,挫傷了調解人員的積極性,阻礙了人民調解作用的發揮,“重打輕防”現象比較普遍。加之,社會各界對人民調解化解糾紛,防止矛盾激化中的作用缺乏認識,人民調解在糾紛當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權威性,出現糾紛,當事人大都希望政府解決和訴訟解決。

三、對人民調解工作的幾點建議

1、深化對人民調解工作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做好新形勢下的人民調解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是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和有效途徑,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具有基礎性作用。要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認真研究解決人民調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加強督促檢查,考核獎懲。要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宣傳,營造人民調解工作的良好輿論環境。

2、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要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城鎮社區建設,鞏固和完善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其在化解矛盾糾紛、指導村(社區)調解組織開展工作中的作用。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工作建設的新路子,加強跨區域性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重點項目調解組織建設,推進在學校、醫院、集貿市場、物業管理小區等建立調解組織,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

3、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工作保障機制。要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投入。要認真落實財政部、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的意見》,把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人民調解經費、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切實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正常開展。

4、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立法步伐,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立法明確規定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人員配置、工作機制、經費保障、法律效力等問題,使人民調解工作得到法律的有效支持和規範。

【第7篇】全市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模板

我市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幅員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4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86萬,488個村(居)委會,全市共建各類調委會632個,其中鄉鎮(街道辦事處)調委會49個,村居調委會488個,聯合調解室5個,廠礦企事業單位人民調委會90個,專門調委會4個,各類調解人員20xx人。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總體工作部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積極探索和豐富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新路子,築牢“第一道防線”,化解了大量民間糾紛。這兩年,我市各級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糾紛12451起,調處成功12202起,調解成功率達98%,有效地促進了全市政治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工作概況

(一)齊抓共管,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我們始終牢固樹立“大服務、大調解、大發展”的理念,緊緊圍繞“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各方聯動,協同作戰”的方針,按照“強化市級指導、完善鄉鎮層面、鞏固村級基礎”的工作思路,把思想觀念、力量配置、工作重點、經費投入全面轉移到抓基礎上來,具體堅持“三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市委、市政府把加強第一道防線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常思、常議、常督、常查。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制定《關於在全市試行標準化調委會建設的意見》,成立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公、檢、法、司等21個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人民調解領導小組,具體負責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各鄉鎮(街道辦事處)也成立了基層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從而在全市形成齊抓共管的領導格局,確保了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健全網絡,提高人民調解工作的覆蓋面

按照“哪裏有人羣,調解組織就建在哪裏;哪裏需要人民調解,人民調解就在哪裏發揮作用”的工作要求,我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人民調解組織,在鞏固和完善村、居、企調委會等傳統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的同時,不斷延伸工作領域,在全市先後組建起四種類型的調解組織。一是聯合調解組織。為解決城區的治安糾紛和民間糾紛,和派出所建立了5個聯合調解室。由司法助理員、方式,深受百姓歡迎和好評。二是在集貿市場建立行業性調委會組織。由於經濟利益的交織和影響,使市場成了各種矛盾的交匯點,矛盾解決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集貿市場的秩序穩定。因此,建立了3個集貿市場調委會。三是學校調委會組織。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影響也滲透到教育系統中,目前,我市中學已全部建立了調委會,學校調委會對指導調處各類矛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成立了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旅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3個專門調委會組織。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遍佈城鄉、紮根基層的人民調解工作網絡化體系已基本形成。

(三)強化培訓,規範管理,提高調解員的工作能力

如果沒有一支組織健全、人員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民調解隊伍,就不能及時化解民間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經濟建設也勢必會受到嚴重影響。我們採取按級、分片、以會代訓的培訓方法,搞好年度培訓,使調解人員多層次、多渠道地學習調解知識。我局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徵訂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編寫的培訓教材,作為人民調解的培訓教材。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部關於人民調解工作的若干規定,民事訴訟法、民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與公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讓他們重點掌握受理民間糾紛的範圍、調解民間糾紛的具體程序,人民調解協議的訂立和履行以及正確掌握調解文書的製作。全面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法律知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集中培訓結束後,對參訓人員進行了統一考試,併為考試合格的頒發了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近年來,我們共培訓調解人員5000餘人次。通過培訓,提高了全市調解員的綜合素質和依法調解能力。

(四)服務大局,人民調解成效顯著

一是人民調解服務經濟大局。近年來,人民調解工作已經成為維護我市經濟社會穩定的一支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2年來,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451餘起,防止因民間糾紛引起自殺105起,防止民轉刑案件47起,制止羣體性械鬥115起,防止羣體性上訪225起。優化了我市經濟發展的環境,為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是人民調解服務穩定大局。我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紮根基層,積極主動的開展工作,在預防調解處理民間糾紛上做了大量工作,民調組織的職能作用日益凸顯,有效地發揮了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20xx年,我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出動1230人蔘與矛盾糾紛大排查,共排摸出不穩定因素463件,調處各類糾紛5837件,共參與嚴打整治及專項治理活動376人次。大量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了有效化解或妥善處理,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人民調解為黨委政府分憂、為人民羣眾解愁、為信訪分流、為公安減壓、為法院減負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三是人民調解服務重點項目大局。自20xx年我局開展“四對一”活動以來就把人民調解工作融入到全市的重點項目建設中去,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調解轄區內項目糾紛的調解,做到“哪裏有項目,哪裏就有人民調解”,全程跟蹤,服務到位。促進了這些項目能夠順利實施。

四是人民調解服務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大局。隨着社會的進步,羣眾的自我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但部分農民依法辦事的意識仍較為薄弱,羣體性上訪事件時有發生。為此,我局在竭力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同時,注意加大法制宣傳工作力度,引導糾紛羣眾選擇正確方式依法維權,使越來越多的羣眾自願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紛爭,人民調解在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市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建設已有了良好的基礎,“大調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化解了大量的社會矛盾,真正發揮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促進了一方經濟的發展,此項工作也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市委、市政府府的肯定。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以“立足基礎為前提,規範管理促發展、經常工作走在前,樹立典型抓重點。”再創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人民調解組織機構建立不健全,有其名無其實現象較普遍,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都很不規範。

【第8篇】關於創新發展我市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創新發展我市新時期

人民調解工作的調研報告

××市司法局

(2022年8月)

人民調解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為我國憲法確認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説服教育,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互諒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羣眾自治活動。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調解制度以其自願協商性、過程相對保密性、程序簡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在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各階層矛盾的層出不窮,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進一步發揮“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作出新的貢獻,這些都亟待我們去深入思考和仔細探究。

近期,我們對我市的主要社會矛盾糾紛進行了分析,並重點對瀏陽市的鎮頭鎮、永安鎮,雨花區的奎塘辦事處、高橋鄉,開福區的通太街辦事處、洪山旅遊局(原綜合農場)等六個鄉鎮街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對當前我市主要社會矛盾糾紛的簡要分析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是好的,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各種利益衝突和磨擦不斷出現,羣體性事件不斷髮生,涉法信訪問題越來越突出,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民事糾紛導致治安刑事案件上升,對社會穩定形成較大的壓力。總的來講,我市人民調解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表現在:一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發生新變化,呈多樣化、複雜化趨勢。傳統的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已經不再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而以資源權屬、環境及生態、不同經濟主體的利益、工程建設中羣眾利益維護等經濟內容的新型矛盾糾紛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務管理、徵地拆遷、企業改制、拖欠工資、職工下崗、軍轉幹部待遇、複員軍人就業和黨羣幹羣關係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加。參與者的構成複雜化,不僅有工人、農民、學生、離退休幹部、個體户,還有轉業、退伍軍人等。一些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糾紛不斷增多,解決起來難度很大。二是各類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其中的熱點、難點主要有複員軍人、傷殘軍人的安置問題,徵地補償、拆遷安置問題,企業改制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問題,集資款到期不能兑付問題,以及涉法涉訴問題,司法不公、執法不當問題等。三是糾紛參與人數呈現規模化傾向。一些地方羣體性糾紛參與人數動輒數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甚至有的羣體性糾紛事件,背後有組織者操縱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較為嚴密的組織領導和周密的行動計劃。四是相當部分糾紛當事人言行發生重大變化,訴求方式和行為方式偏激甚至違法的特點明顯。有的利用國家重大政治活動、重大節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體到京、到省裏上訪,圍堵衝擊黨政機關,靜坐請願,罷工罷課,阻塞交通。甚至出現毆打執行公務幹警和政府工作人員的過激行為,以及自殺、自殘的極端行為。

所有這些矛盾糾紛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都對人民調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我市人民調解工作的運行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面對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的新特點、新趨勢,我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各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做了大量深入細緻、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更加健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工作範圍不斷拓寬,制度體系基本成型,人民調解功能作用日益突顯。目前全市共建立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926個,其中村民調解委員會2786個,社區(居民)調解委員會501個,企業事業單位調解委員會508個,區域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131個,有調解人員37788名。與此同時,人民調解業務建設也得到了同步發展。全市近五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1900件,年平均調處36380 件。2003年調解糾紛36459件,調解成功35365件,調解率達100%,成功率達96.9%,防止“民轉刑”205件,461人。有力地維護了省會××的社會穩定與政治安定,促進了全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市人民調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組織機構建立但不健全

建立並健全調解組織是做好調解工作前提與基礎,調解組織網絡化是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司法部頒佈的《人民調解若干規定》,人民調解組織有四種形式:一是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二是鄉鎮、街道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三是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四是根據需要設立的區域性、行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接受調查的6個鄉鎮(街)應建鄉鎮(街)調委會6個,已發文成立的2個,但未掛牌、刻章,工作未展開;應建村(社區)調委會9個,已成立9個,無牌無章的7個,無相對固定辦公室的5個,有糾紛登記的3個,文書案卷都沒有歸檔。9個村(社區)雖然都成立了調解委員會,但僅有4個村可以從辦公室牆上得到印證,而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的名冊只有一個村可以提供。9個村(社區)應設272個調解小組,唯有瀏陽市鎮頭鎮鎮頭村有調解小組及成員明細表,其它各村(社區)只能是口頭説明,稱調解小組就是村民小組長兼任,社區就是樓棟(片)的糾紛信息員,村民小組長和糾紛信息員混同於調解小組。由此看來調解組織網絡中確有不少的“斷層”與“空檔”。國務院頒佈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應選舉產生,但執行中走樣。調查的7個村(社區)沒有一個調解委員會是經過專門選舉產生,全部是混同於村委會、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設立。

【第9篇】紀律執紀為民調研報告

以下提供調研報告給大家參考!

開展“做黨的忠誠衞士、當羣眾的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要求紀檢監察幹部必須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貫穿工作始終,爭做執紀為民的表率。

一、學習黨章,踐行宗旨,在思想觀念上做到情為民所繫。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相信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力量源泉。紀檢監察幹部肩負着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重任,能否做到執紀為民,不僅關係反腐倡廉任務落實,而且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工作中,要切實端正對人民羣眾的態度,始終保持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要把實現人民願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作為重要職責,時刻把羣眾的疾苦、冷暖、安危掛在心上,憂羣眾所憂、想羣眾所想。要自覺地把羣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和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和人民羣眾一起同不正之風、腐敗現象進行堅決鬥爭,使執紀貼近民心、植根羣眾,真正體現羣眾利益。

二、融入中心,履行職責,在工作實踐中做到利為民所謀。一要嚴格執紀辦案,保護羣眾利益。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注意傾聽羣眾呼聲,認真調查羣眾反映的問題,嚴肅查處羣眾舉報的腐敗行為,做到件件有結果,事事有迴音,切實保障羣眾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既要重點查處黨員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和經濟大案,又要從嚴查處基層幹部以權謀私、魚肉百姓的案件。既不讓腐敗分子成為漏網之魚,更不讓人民羣眾的利益受到侵犯,保證懲治腐敗與實現人民羣眾和黨員的合法權益相統一。要深入剖析案發原因,認真總結教訓,提出針對性建議,進一步加強教育、健全制度、強化監督,使腐敗者被懲治、失足者受教育、改革者得鼓勵、羣眾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二要堅決糾風治亂,維護羣眾利益。羣眾利益無小事。堅持執紀為民,就要圍繞羣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從改善人民羣眾生活的具體事情抓起,通過執法檢查、行政效能監察和開展專項治理等,使羣眾利益不受侵害。當前,要重點圍繞徵收徵用土地、城鎮房屋拆遷、拖欠和剋扣農民工工資、企業改制中損害羣眾利益,尤其是羣眾上學難、看病難、負擔重等突出問題,加大糾風治亂力度,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多辦事,真正讓他們見實效、得實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三要積極融入中心,發展羣眾利益。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紀檢監察工作只有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有作為、有地位。要貼緊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加強對經濟發展重大決策和措施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證政令暢通,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執法監察、政務公開和行風評議工作,促進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廉潔高效,不斷優化政務環境;認真解決為政不廉、行政不作為、行政亂作為、執法犯法、徇私枉法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切實糾正“三亂”和“吃拿卡要報”等突出問題,不斷優化市場環境,使紀檢監察工作努力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確保廣大人民羣眾更多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

三、秉公執紀,嚴於律已,在自身建設上做到權為民所用。一要依法執紀。紀檢監察工作的特殊性質決定了紀檢監察幹部必須帶頭學法,嚴格依法辦事。要熟練掌握憲法等國家法律以及《紀律處分條例》、《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黨內法規,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要堅持實事求是,以法律條規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堅持原則,嚴肅執紀,既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努力維護社會公正。二要廉潔自律。清正廉潔是紀檢監察幹部立身行事之本、執紀為民之基。各級紀檢監察幹部要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自覺做到慎權、慎欲、慎微、慎獨。要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入手,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謹慎不苟,慎獨自處,用法律和紀律約束自身行為;要認真執行“四大紀律、八項要求”,時刻築牢思想防線,在親情、金錢、美色、權力、地位面前經得住考驗、管得住小節、抵得住誘惑;要正確對待物質生活、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差異,保持良好的思想境界和平衡心態,甘於清貧,樂於奉獻,樹立廉潔的良好形象。三要接受監督。要堅決執行各級關於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的有關規定,以兩個《條例》為尺子,以先進人物為鏡子,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時刻把自己置於組織和羣眾的監督之下,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主動接受羣眾的批評和監督,做到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永葆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

【第10篇】鄉鎮人民調解情況調研報告

在鄉綜治辦工作已經一年了,在與矛盾糾紛打交道的同時我們總是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着提高調解效率,減少矛盾糾紛的方法,先就此談幾點淺薄的意見。

一、鄉基本情況

鄉素有“楚天茶葉第一鄉”和“山歌之鄉”的美譽,東鄰縣城,西接 ,南臨 ,北出 ,鄉政府機關所在地距縣城52公里。全鄉國土面積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587畝,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8067户、27614人,農村勞動力13605人,29個黨支部,1155名黨員,上年農民年均純收入2360元,屬典型的革命老區和土家族聚居區。全鄉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16個,其中,鄉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村人民調解委員會15個,有調解員112人,制度建設逐漸規範,“大調解”格局基本形成。xx年以來排查排查矛盾糾紛103起,調處成功76起。xx年以來排查矛盾糾紛85起,調處成功63起。矛盾糾紛的發生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危害影響經濟發展。

二、矛盾糾紛的特點和產生原因

根據 年對矛盾糾紛的統計來看,鄉矛盾糾紛大致分為由山林土地等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由婚姻家庭鄰里等問題引發的糾紛、因修公路等基礎建設引發的矛盾糾紛三個大類,在矛盾總數中的比例接近2:1:2。其中,山林、土地糾紛往往是因為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時期山林、土地界段劃分不明確、重合,填寫過程中文字表述不準確等原因引起;婚姻家庭矛盾在家庭內部矛盾一般較小造成的社會影響不大,多數是因雞毛蒜皮的小事累積引起的;鄰里糾紛產生的原因較多,在家族式地區容易引起羣體性糾紛或暴力行為,社會影響較大;因修路等基礎建設產生的糾紛大多數涉及佔地、線路設計和補償等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調解和處理好不僅極易影響農民自發修路的積極性,也是引發羣體性糾紛的原因之一。現在對糾紛化解的方式主要是人民調解,但由於社會文化多元化,矛盾糾紛多樣化,而調解成功率事實上只有70%左右,已經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而矛盾糾紛的調處手段和調解方式的改進迫在眉睫。

三、現行人民調解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領導不夠重視,社會公眾認可度還不夠。一是硬件配備存在缺陷,雖然鄉已經實現上級規定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有人、有錢、有場地”,但是人員是由村幹部兼任,經費“實報實銷”具有不穩定性。新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十二條指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為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辦公條件和必要的工作經費,但是在鄉居委會和大多數的村民委員經費依賴上級撥付,承擔人民調解經費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落不到實處。二是部分領導不夠重視,由於部分領導對調解工作認識不夠,認為只要不造成上訪就行了,造成調解工作只能依靠司法工作人員和村人民調解員單兵作戰,而司法所現在僅有一名工作人員,在調解工作上難免力不從心。三是宣傳力度不夠,很多羣眾不瞭解人民調解的優勢,在矛盾糾紛發生時容易採取私力救濟和直接提起訴訟,導致一些本來可以就地解決、就地化解的矛盾激化,甚至導致民轉刑案件發生。

(二)調解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工作熱情不夠。鄉人民調解委員會現有的112名調解員中,45歲以上的超過70%,大部分人只有國小文化程度,調解時憑藉經驗居多,對政策和法律法規瞭解不夠,製作協議書有一定困難,調解案件時極易出現法律和政策漏洞,造成調解好的案件出現反覆。由於前期調解工作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農村調解員工作時不僅沒有相應的補助,而且是常常自己倒貼交通費用,使農村調解員對調解工作缺乏熱情,有着“幹不幹一個樣,幹好幹懷一個樣”,“不幹不打緊,幹了得罪人”的消極思想,嚴重影響了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調解員身兼數職,流動性大,不利於經驗的形成和推廣。由於村級調解組織成員大多數為村幹部兼任,他們不僅要調解矛盾糾紛,更要村裏村委會的各種事物,發生矛盾糾紛有疲於應付的現象,加上人員調整頻繁,導致整個隊伍不穩定,工作積極性差,好的經驗無法得到總結和推廣,制約了人民調解工作的發展。

(四)鄉鎮調解工作缺乏經費,給我鄉人民調解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是培訓力度受限。由於無專項人民調解員培訓經費,影響了人民調解員素質的提高。我鄉人民調解員除司法所人員外,多數是由村委會主任、委員兼任,沒有經過法律專業教育培訓,對人民調解業務不熟悉。培訓經費的不到位更使這個問題十分突出。目前對多數基層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一般是以會代訓方式進行,極少有系統學習法律知識的機會。二是制約了宣傳工作的開展。許多發生在農村因民間糾紛引發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羣體性事件,多為不懂法、不用法或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自行採取各種“手段”解決所致。因此,利用人民調解這一羣眾性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調解民間糾紛正是當前農民所急需,維護地區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所必須,而作為履行這些工作職能的人民調解組織卻因沒有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有效開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糾紛的調解質量和調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四、改變現狀、打破困境的方法

(一)加強認識,切實強化調解工作。一是切實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將其細化、量化,落實到位,以充分顯現人民調解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和減少民轉刑案件發生中的重大作用。二是切實將調解經費納入年初財政預算,確保調解工作的順利展開。

(二)加強措施,形成長效機制。一是落實人民調解員工作報酬。建立調解員工作補貼辦法,將人民調解員工作經費及工作補貼列入鄉鎮財政預算,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二是完善獎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積極性。鄉本月將出台《鄉人民調解案件補貼辦法》,將矛盾糾紛分為一般糾紛、複雜糾紛、疑難糾紛、多年積案等四個層次對解決的矛盾糾紛分別予以30元、60元、100元、500至800元四個等次補貼,進而調動人民調解的積極性。

(三)加強人員配備和業務指導,切實提高調解成功率。一是在鄉司法所增派專業工作人員指導村級調解工作的進行,形成業務上的聯繫。二是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吸納一批熱心公益事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政策、懂法律、文化程度較高、公平正直的青年人擔任人民調解員,將新觀念、新思路融合到調解工作中,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指導調解工作的進行。三是增強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員的業務指導,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培訓,將司法調解中好的經驗運用到人民調解當中。四是增設專門調解組織,針對不同的糾紛進行有針對性的調解。積極探索在各種類型的社區、行業中建立相應的人民調解組織,不斷擴大人民調解工作的覆蓋面實行動態管理,方便羣眾辦事,提高人民調解的社會公信力。

(四)強化“大調解”體系的功能,促進社會和諧。首先要加強組織建設,形成黨委、政府主導、各部門齊抓共管、人民羣眾廣泛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充分調動最基層的治調中心户積極性,使之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第一抓手;其次要明確職責,建立“大調解”工作長效機制;第三要探索建立輕微刑事案件檢調銜接機制,拓寬“大調解”工作範圍,努力構建一張橫到邊、縱到底的調解組織網絡,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效銜接的大調解格局。

(五)加強法律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大法律的宣傳力度和人民調解員的法律素質和調解技能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羣眾自覺守法的社會氛圍,而不是投機取巧、鑽法律和制度空子的社會氛圍,也不是追隨利益、鑽法律缺乏有效保障機制和有效監督機制的空子。提高人民調解員在實踐中自覺駕馭法律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法律融入社會實踐的行動根基,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第11篇】軹城鎮人民調解調研報告-

軹城鎮人民調解調研報告

軹城司法所 姚建忠

人民調解制度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它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民間調解“止訟息爭”的優良傳統,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着國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調解工作面臨着新的問題和挑戰。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大局的需要,實現人民調解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做出新的貢獻。為此,我對軹城的人民調解工作做了研並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人民調解工作現狀

(一)組織網絡基本健全。全鎮建立人民調解組織68個,其中:鎮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村人民調解委員會67個,有調解人員223名。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逐步規範、健全。

(二)發揮作用較為明顯。去年以來,鎮村兩級人民調委會共調處矛盾糾紛236起,調解成功215起,調解成功率達91%以上,有效地緩和了人民內部矛盾,人民調解工作發揮了“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這些矛盾糾紛中,贍養糾紛26起,婚姻糾紛43起,宅基地糾紛57起,鄰里糾紛27起,土地承包糾紛34起,其他糾紛28起。

(三)工作機制逐步規範化。近年來,我鎮司法所結合轄區實際,指導各村調委會在例會、統計、報表、登記、回訪、請示、報告、檔案等方面建章立制;規範調解協議文本的製作和應用,印製調解協議規範文本發放各村;完善了兩級人民調解程序,即:一般民間糾紛由村調委會調解,當事人之間仍不能達成協議的,申報街道司法所。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規範了基層調解工作程序,使得動態糾紛信息得到及時反饋,一般性民間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疑難性糾紛得到有效監控和分流處理。

(四)羣眾認可程度較高。人民調解制度以其化解矛盾糾紛便利及時靈活、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的優點,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同時,緩解了司法的壓力與當事人的訟累,並使一部分法院不能受理或者無暇受理的案件投訴有門,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與羣體性事件的發生。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領導重視程度不高,社會公眾認識程度不夠。一是重視不夠。部分基層領導對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所面臨的艱鉅任務及其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對人民調解工作重視和支持不夠,沒有專職的人民調解員,現有民調主任工作熟悉程度及連續性較差。至今尚有村調委會未掛出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牌子、未刻印章。二是認識不足。社會各界對人民調解的地位作用認識不足,共同參與、齊抓共管意識較差,大部分調解工作仍然是依靠司法所人員和村民調主任孤軍作戰。三是宣傳不到位。因宣傳力度不大,仍有很多人不瞭解有民調組織的職能和作用,爭議發生時往往選擇撥打“110”報警,既浪費了公共資源,也不利於矛盾的有效解決。四是近年來人民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在各個不同範圍調處了大量的矛盾糾紛,但其典型事蹟並未得到褒揚,使羣眾對調解組織及工作缺乏瞭解和認識。

(二)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基礎薄弱,經費不足問題仍顯突出。經費的制約給我鎮人民調解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是人民調解“五有”、“四落實”、“六統一”工作標準和要求難以全面落實。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調委會沒有相對固定的調解場所及辦公設備、辦公用品,長期仍以游擊隊的方式調處所發生的矛盾糾紛,案件卷宗難以形成或不規範完整,為一段時期後協議的有效執行留下了隱患。二是培訓力度受限。由於無專項人民調解員培訓經費,影響了人民調解員素質的提高。我鎮人民調解員除司法所人員外,多數是由村委會主任、委員兼任,沒有經過法律專業教育培訓,對人民調解業務不熟悉。培訓經費的不到位更使這個問題十分突出。目前對多數基層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一般是以會代訓方式進行,極少有系統學習法律知識的機會。三是調處工作質量不高。許多發生在農村因民間糾紛引發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羣體性事件,多為不懂法、不用法或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自行採取各種“手段”解決所致。因此,利用人民調解這一羣眾性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調解民間糾紛正是當前農民所急需,維護地區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所必須,而作為履行這些工作職能的人民調解組織卻因沒有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有效開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糾紛的調解質量和調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聯合調解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發展不平衡。一些疑難糾紛涉及跨區域、行業,專業性較強,靠單個部門組織難以解決。目前我鎮相當一部分調委會還未完全形成與相關部門組織聯合預防調解的工作機制,部分雖有工作機制,也常出現人員難集中、工作難開展的現象,單兵作戰的情況比較普遍。同時,區域性、行業性調解組織發展緩慢,與人民調解“哪裏有糾紛,哪裏就有人民調解”的工作要求相差甚遠。

(四)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部分調解員工作熱情和信心不足。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全鎮223名調解人員中,50歲以上佔69.9%。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全鎮人民調解員中,高中以上很少,佔總人數的45%。三是政策不熟悉、法律知識欠缺。調解員中有相關法律知識或經過鎮級以上專業培訓的佔比例較小,工作中多憑經驗處理問題和糾紛。四是基層人民調解員兼職過多。村級調解組織成員多為村委幹部兼任,發生矛盾糾紛有疲於應付的現象。加之人員流動和調整較頻繁,導致整個隊伍不穩定,工作積極性差,調解工作不能形成經驗。五是缺乏工作熱情。調解員工作補貼長期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加之未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相當一部分調解員對工作失去信心,沒有熱情,認為“調好調壞都一個樣,調與不調也一個樣”,加上選舉機制,有很多民調主任有“老好人”思想,害怕得罪人,影響繼續當選,所以工作方法簡單,工作質量和效率不高,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嚴重製約了人民調解工作的發展。

三、措施及建議

(一)深化認識,切實強化人民調解工作。一是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經費。按照上級有關部門要求,將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級核撥;二是落實人民調解員工作報酬。建立調解員工作補貼辦法,將人民調解員工作經費及工作補貼列入鎮財政預算,保障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三是完善獎勵機制。為調解員解決後顧之憂,進一步調動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積極性;四是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不斷壯大司法所隊伍,切實改變司法所長長期是“光桿司令”和身兼數職的現狀,增強其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的力量。

(二)整合力量,形成“大調解”工作格局。在村、鎮全部建立起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發展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建設,着力推進改制企業、民營企業建立調解組織,積極探索區域性、行業性的自律性調解組織建設,發展和完善人民調解工作網絡。建立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溝通聯繫的制度,吸收相關部門及派駐機構人員和羣眾團體參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建立糾紛聯防聯調機制,積極營造化解矛盾糾紛齊抓共管的“大調解”格局,實現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從“單一調解”向“聯合調解”的新跨越。

(三)公開選任,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人民調解隊伍。一是把人民調解委員會組建問題納入村民委選舉工作中,對調委會主任人選問題徵求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司法所意見,力爭使較高素質人員被提名為候選人。二是拓寬聘任調解員的渠道。吸納黨員、模範人物、老司法工作者、志願者等加入調解員隊伍。三是積極探索人民調解的專業化、社會化、職業化和規範化建設,引入競爭機制,推行首席(專職)人民調解員制度。以公開選聘招考,將本轄區內退休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專業知識、熱愛調解工作的幹部、教師等人員選聘擔任首席人民調解員,從而改善隊伍結構,逐步形成多層次的民調隊伍。

(四)強化指導,加快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是加強指導和管理。通過加強司法所規範建設,進一步理順司法所管理體制,強化指導與管理人民調解的職能。二是強化培訓和考核。按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及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範圍的特點和要求,建立定期分級培訓制度。司法所分級、定期對轄區範圍內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並在此基礎上實行人民調解員考試考核和持證上崗制度、首席人民調解員聘任考核工作制度。三是落實規範建設和管理。在限定時期內實現人民調解委員會“五有”、“四落實”、“六統一”工作標準和要求,突破我鎮人民調解工作薄弱環節。四是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將人民調解作為民事訴訟的前置程序,開展特定案件民事訴訟訴前調解和審前調解工作,形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機制。使人民調解制度與訴訟制度有機銜接,減輕糾紛當事人的“訴累”、分流法院的訴訟壓力、提升人民調解的權威,使人民調解工作向法制化、正規化方向健康發展。

【第12篇】關於創新發展我市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調研報告

人民調解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為我國憲法確認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説服教育,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互諒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羣眾自治活動。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調解制度以其自願協商性、過程相對保密性、程序簡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在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各階層矛盾的層出不窮,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進一步發揮“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作出新的貢獻,這些都亟待我們去深入思考和仔細探究。

近期,我們對我市的主要社會矛盾糾紛進行了分析,並重點對瀏陽市的鎮頭鎮、永安鎮,雨花區的奎塘辦事處、高橋鄉,開福區的通太街辦事處、洪山旅遊局(原綜合農場)等六個鄉鎮街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對當前我市主要社會矛盾糾紛的簡要分析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是好的,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各種利益衝突和磨擦不斷出現,羣體性事件不斷髮生,涉法信訪問題越來越突出,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民事糾紛導致治安刑事案件上升,對社會穩定形成較大的壓力。總的來講,我市人民調解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表現在:一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發生新變化,呈多樣化、複雜化趨勢。傳統的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已經不再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而以資源權屬、環境及生態、不同經濟主體的利益、工程建設中羣眾利益維護等經濟內容的新型矛盾糾紛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務管理、徵地拆遷、企業改制、拖欠工資、職工下崗、軍轉幹部待遇、複員軍人就業和黨羣幹羣關係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加。參與者的構成複雜化,不僅有工人、農民、學生、離退休幹部、個體户,還有轉業、退伍軍人等。一些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糾紛不斷增多,解決起來難度很大。二是各類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其中的熱點、難點主要有複員軍人、傷殘軍人的安置問題,徵地補償、拆遷安置問題,企業改制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問題,集資款到期不能兑付問題,以及涉法涉訴問題,司法不公、執法不當問題等。三是糾紛參與人數呈現規模化傾向。一些地方羣體性糾紛參與人數動輒數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甚至有的羣體性糾紛事件,背後有組織者操縱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較為嚴密的組織領導和周密的行動計劃。四是相當部分糾紛當事人言行發生重大變化,訴求方式和行為方式偏激甚至違法的特點明顯。有的利用國家重大政治活動、重大節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體到京、到省裏上訪,圍堵衝擊黨政機關,靜坐請願,罷工罷課,阻塞交通。甚至出現毆打執行公務幹警和政府工作人員的過激行為,以及自殺、自殘的極端行為。

所有這些矛盾糾紛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都對人民調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我市人民調解工作的運行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面對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的新特點、新趨勢,我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各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做了大量深入細緻、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更加健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工作範圍不斷拓寬,制度體系基本成型,人民調解功能作用日益突顯。目前全市共建立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926個,其中村民調解委員會2786個,社區(居民)調解委員會501個,企業事業單位調解委員會508個,區域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131個,有調解人員37788名。與此同時,人民調解業務建設也得到了同步發展。全市近五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1900件,年平均調處36380 件。2003年調解糾紛36459件,調解成功35365件,調解率達100%,成功率達96.9%,防止“民轉刑”205件,461人。有力地維護了省會××的社會穩定與政治安定,促進了全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市人民調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組織機構建立但不健全

建立並健全調解組織是做好調解工作前提與基礎,調解組織網絡化是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司法部頒佈的《人民調解若干規定》,人民調解組織有四種形式:一是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二是鄉鎮、街道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三是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四是根據需要設立的區域性、行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接受調查的6個鄉鎮(街)應建鄉鎮(街)調委會6個,已發文成立的2個,但未掛牌、刻章,工作未展開;應建村(社區)調委會9個,已成立9個,無牌無章的7個,無相對固定辦公室的5個,有糾紛登記的3個,文書案卷都沒有歸檔。9個村(社區)雖然都成立了調解委員會,但僅有4個村可以從辦公室牆上得到印證,而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的名冊只有一個村可以提供。9個村(社區)應設272個調解小組,唯有瀏陽市鎮頭鎮鎮頭村有調解小組及成員明細表,其它各村(社區)只能是口頭説明,稱調解小組就是村民小組長兼任,社區就是樓棟(片)的糾紛信息員,村民小組長和糾紛信息員混同於調解小組。由此看來調解組織網絡中確有不少的“斷層”與“空檔”。國務院頒佈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應選舉產生,但執行中走樣。調查的7個村(社區)沒有一個調解委員會是經過專門選舉產生,全部是混同於村委會、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設立。

【第13篇】關於對人民調解工作原創的調研報告

人民調解工作是在依法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説服教育,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互諒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羣眾自治活動.人民調解簡便、節省時間、減少訴訟、減少糾紛當事人的費用,因其程序的簡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被國際上稱為“東方一枝花”的人民調解制度,是我國首創,具有中國特色,被世界上很多國家學習借鑑的法律制度,有的國家也在嘗試我國人民調解工作的做法。

然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層出不窮,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矛盾類型發生變化,人民調解工作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大局的需要,如何進一步發揮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這些都亟待我們去深入思考和仔細研究。

以筆者所在區為例,近年來,在排查出各類糾紛案件中,通過人民調解組織去做到化解矛盾糾紛,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種種事實足以説明,在街道、村(社區)二級,人民調解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對當前主要社會矛盾糾紛的分析。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穩定,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主要表現在:一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發生新變化,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疑難化、涉及人數多、糾紛性質變化等趨勢。資源權屬、環境生態、土地承包、工程建設中羣眾利益維護等經濟內容的新型矛盾糾紛日益突出,傳統的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已不再是民間的主要矛盾糾紛。二是羣體性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主要有農民建房、土地糾紛、徵地補償、安置房分配等問題。三是相當部分糾紛當事人言行發生重大變化,訴求方式和行為方式偏激甚至違法的現象明顯。所有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對人民調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運行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面對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的新問題,新特點,要求各級調委會在區司法局和司法所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細緻的工作才能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同時,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需進一步健全。目前,全區擁有人民調解員4000人(含專職調解員2人),網格化信息員共16 00人,由此組成了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空檔的信息網絡;街道、村、社區三級調解組織網絡已經形成,人民調解的功能作用日益凸顯。去年以來,全區矛盾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人民調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司法所建設薄弱,工作開展不平衡。

基層司法所是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的主管部門,起着“一線指揮部”的作用,任務重、人員少,而當前司法所辦公條件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還很滯後,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力量嚴重不足,致使基層調解組織的日常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管理,只能面對和應付做好日常工作,由於人員力量的不足,致使很多工作不能認真做好。

2.經費保障不到位,調解作用發揮不好。

目前,農業税已被取消,村(社區)級基本無收費來源,因沒有經費,調解員培訓辦不了,必須的學習資料和報刊訂購不了,經驗交流會和表彰會也開不了,調解員的誤工補貼更談不上。所以,有的村(社區)調解委員會主任便不設專人,而大都由村委會副書記或副主任兼職,許多人覺得幹調解工作不如做別的事情實惠,工作缺乏應有的活力和開拓精神。

3.調解員隊伍素質偏低,嚴重製約調解的質量和水平。

從統計的情況看,全區有三分之二的調解員是高中左右文化程度,綜合素質偏低,很難適應工作的需要。從目前調解隊伍的現狀看,相當一部分調解員的法制觀念和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變化的節拍,主要憑藉老經驗、老觀念來開展調解工作,而不是靠法律、政策,調解糾紛有時表面上平息事態,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矛盾。

三、對完善創新人民調解工作的三點建議

1.深化認識,擺正人民調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調解組織多處在最基層,分佈面廣,遇到的人,財,物等實際困難比較突出。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人民調解工作應給予重視與支持,充分認識到人民調解工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為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要循序漸進逐步創新社會管理模式,進一步創新人民調解組織形式,在村(社區)、企業等全部建立起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發展行業性、區域性人民調解組織,在不同行業和系統建立各類調解組織,發展和完善人民調解工作網絡。

2.公開選任,建立與工作相適應的人民調解隊伍。

隨着社會主義法制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識的增強,矛盾糾紛增多,難度增大,對從事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調解員的法律與業務素質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別是人民調解制度改革後,調解對象範圍不斷擴大、調解制度與訴訟制度相銜接的趨勢,文化程度、法律與調解業務素質已成為人民調解員任職資格的重要條件。因此建立一支與工作相適應的能調善調、堅強有力的調解隊伍迫在眉睫。要引入競爭機制,拓寬聘任調解員的渠道,創新舉措,在街道和村(社區)推行首席人民調解員制度。街道首席人民調解員應由街道聘用,所在地區司法局對人員的學歷、政治素質等方面進行審查,村(社區)首席調解員實行公開選聘,即在每個轄區範圍內進行公開選聘,將本轄區內退休的法官、檢察官、法律工作者和熱愛調解事業的幹部、教師等人員選聘為首席人民調解員,他們的工資福利、組織人事關係等方面實行司法局為主、街道、村(社區)管理。首席人民調解員由區一級司法行政機關發給“人民調解員資格證”,實行持證上崗。

3.強化指導,加快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的長效機制。

加強與改進人民調解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加快發展人民調解工作是歷史賦予的使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當前,部分領導把人民調解當成軟任務,可抓可不抓,認為調解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有了糾紛找法院,發生案子有公安。這些現象的存在,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並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

四是加強規範化建設,規範調解工作制度。

建立學習、例會、糾紛管理登記、回訪與檔案管理五項制度,用制度規範行為,杜絕調解糾紛的無序性,要規範文書格式、工作紀律與工作方法,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要嚴格遵守不收費的規定,防止搭車收費,變相增加農民負擔。

五是落實經費,保障人民調解工作正常開展。

為充分調動人民調解員的積極性,穩定基層調解隊伍,確保人民調解工作健康、穩定發展,必須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建議區、街道兩級政府將人民調解工作業務經費按一定數額列為財政預算。司法行政機關積極運作,儘快建立人民調解基金。對於公開選任的調解員實行月工資報酬制,由區、街道兩級財政負擔。

【第14篇】壯大集體經濟富民調研報告

壯大集體經濟富民調研報告

前不久,筆者慕名到興山縣高 陽鎮昭 君村進行了調查:一個460多户、1600多人的村子,到年底可以拿出10多萬元給老百姓發6種獎金。這個村子的羣眾享受到哪些改革開放的成果,資金又從哪裏來?

走進村委會,值班幹部説村黨支部書記張久武在道路硬化施工現場。我們隨即來到張家坪,施工班子正幹得熱火朝天。張久武告訴我們,硬化這條3.5公里的通組公路,村裏自籌資金30萬元,明天就可以竣工。

話匣子一打開,張久武自豪地指着水、電、路,給我們介紹起這幾年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情況:20xx年投入15萬元改造了白沙河、五童兩個自然村的電網,老百姓用電從每度一塊二迅速下降到5角錢;投入50萬元修通5條共計12公里的村級公路,實現了90%以上的農户户户通公路;20xx年開始投入70萬元硬化9.3公里村級公路;投入20多萬元架設5000多米管道,解決了120多户、400多人的飲水問題;投入20多萬元安裝有線電視,讓村民看到了和縣城居民一樣多頻道的節目。

聽到我們談論村子的變化,村民孫鼎先熱情地邀我們到家喝茶,自豪之情隨之溢於言表:“我家3個老人,沒有合村前不屬 於昭 君村,合村後每人每年領到了300元的養老金。”他邊説邊找出了村委會下發的《昭君村20xx年管理辦法》:“四無兩不欠,五做到六補助”的主要精神赫然在目。

孫鼎先介紹説:“‘四無兩不欠五做到’是對我們村民的基本要求,遵守得好,年底就可以享受到‘六補助’。”

哪“六補助”呢?仔細一看,具體內容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養老金300元;60歲以上老人正常死亡的享受安葬費300元;收看有線電視和利用天線鍋收看電視的農户補助50元;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户每人補助10元;餵養能繁母豬3頭以上和當年出欄肉豬50頭以上的補助300至1000元。當年考核,然後村委會召開羣眾大會當場發放。看似是“補助”,其實是獎金,以獎代補,既強化了村級管理,又讓老百姓得了實惠。

修路、改電、改水、提高老百姓福利,昭君村哪來這麼多錢?僅羣眾福利一項每年就要10多萬元。張久武介紹説:“我們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得好!”原來,昭君村轄區內有國有企業興發集團的兩個分廠。該村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20xx年開始組建了集體企業——興山縣高 陽鎮昭 君勞務隊,主營裝卸和搬運,既解決了3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每年又為集體創收20多萬元。還辦起了100畝的柑橘場和50畝的茶場,實行租賃承包經營,每年可為集體創收3萬元。粗略計算,該村每年的集體經濟收入在25萬元左右,加上化工廠的徵地補償費,到今年年底,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160多萬元。

據瞭解,張久武擔任村黨支部書記35年。在談到工作體會時,他説:“新時期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主要來自於有能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辦事要錢,光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是不行的,還得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從昭 君村發展集體經濟的經驗來看,對接企業,在勞務服務上做文章,無疑是一條有效的途徑。企業裝卸和搬運等業務大多靠臨時工完成,把農村剩餘勞動力組織起來成立勞務隊,組織化服務地方企業,完全可以實現雙贏。延伸開去,勞務隊不僅僅可以對接企業,還可以對接項目。因為任何一個農業、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都需要“小工”,農村剩餘勞動力大有市場。作為村級組織,要看到這一潛在的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正規軍”,“集體”搶佔市場,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

【第15篇】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的調研報告

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的調研報告

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是指專門從事特定行業矛盾糾紛的調解,其組織表現形式是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這是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創新、發展與完善。我市是xx年xx月開展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工作的,經過近二年的建設工作,我們深刻認識到: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

國家將通過增加財政投入,鼓勵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參與良種培育工作,保護具有合法品種經營權的企業的知識產權,重建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通過健全種子執法各項配套規章制度,維護種子知識產權,淨化種業市場環境。對及時調處行業領域內的矛盾糾紛,特別是重大疑難糾紛、避免矛盾升級和羣體上訪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起到其他職能部門不可代替的作用。為使我市專業人民調解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根據省、襄陽市的安排,我市組成工作專班,對我市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的工作現狀、工作問題、工作對策進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工作現狀。

婦女整體素質和就業能力有待提高。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之相比,目前婦女勞動力的文化狀況、技術水平、知識儲備和創新能力都有不少差距。婦女要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就必須儘快提高素質,增強自身的能力。

(一)搭起架子,建立組織。

在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上,我們始終堅持在人民調解民間性的基礎上,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管領導負責、綜治部門牽頭、主管部門組織、司法行政指導、有關部門參與的工作原則。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求效務實的工作思路。先後建立了勞動爭議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學生意外傷害賠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徵地拆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環境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各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由九名委員組成,調委會委員全部是推選產生。專業調委會如何發揮作用,怎麼發揮作用,選好調解委員會主任是關鍵,因此我們在各專業調委會主任選配上下功夫。一是嚴格調解主任任職條件選聘推選。二是民主推選。三是業務主管部門與司法局聯合考試考核。可以這樣説,七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都是頂呱呱的。同時我們又按照首席調解員、調解員的任職條件選聘12名首席調解員和131名調解員。各調委會又設立諮詢專家庫,業務專家和法律專家達156人。

通過各種形式(警示牌、宣傳欄、標語等)使員工明確自己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明確在危害發生時的救護措施。培養員工熟練掌握小型工傷的緊急處理技能,將傷害控制在最小程度。使職工能夠熟練的使用勞動衞生防護用品,降低職業病危害,預防職業病的發生。使職工能在突發事故中正確熟練地採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二)建章立制,統一上牆。

彩電行業是家電行業中最早關注農村市場的產品,在90年代中期就已重視農村銷售渠道的開發,將營銷職能的下移,通過在各地級市設立了經營部或分公司,以龐大的人力投入、高性價比設計的產品投放、密集的廣告和終端推廣來撬動農村市場這快土地,從而使農村的彩電銷售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和二十一世紀初期達到了銷售顛峯。

在政企分開的同時,國家還不斷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啟動品種退出機制,使得品種多、雜、亂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種子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各項工作的規範運行是建立在規章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因此專業調解委員會建立後,我們針對各個行業的具體情況和行業特點,依法依規制定出各個專業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我們先後制定了崗位責任制、學習例會制度、重大疑難糾紛討論制度、考核考評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及信息報道制度等。同時還建立了協調協作機制、專家諮詢機制、協議履行保障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並將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統一規範上牆,做到有章可循。

(三)工作開展,成效顯著。

素質要求是一個人的品質和能力的要求,通常包括一個人的政治、思想、作風、知識、技能等方面理論和實踐所達到的水平。

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佈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佔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才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為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為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乾淨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我市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2010年6月組建至2012年4月,全市調解行業領域內矛盾糾紛79件,其中醫療糾紛2件,交通事故賠償糾紛6件,勞動爭議糾紛15件,物業管理糾紛11件,徵地拆遷糾紛21件,環境保護糾紛16件,學生傷害賠償糾紛8件。調解成功77件,調解成功率為98%。特別是2011年10月楊當學校張文禮學生意外傷害賠償糾紛的成功調解有效避免了一起刑事案件的發生,在楊當鎮,仍至整個棗陽教育界反響大,彰顯出行業性專業調解的作用。

二、工作問題。

近二年的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主管部門推脱責任,造成專業調委會有名無實。

按照省、襄陽市、棗陽市的文件規定、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專業調解委員會的組建工作,可有個別業務主管部門領導總認為組建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司法行政部門的事,不主動工作又不配合工作,好像專業調解解決的糾紛是司法行政機關的矛盾糾紛,寧願當事人停屍鬧喪堵大門,也不願花錢組建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拿領導的講話與省市文件抗爭來擺脱自己的責任。到年底應付上級檢查,突擊掛制度、上牌子,實際工作一直沒有開展。

(二)調解人員未嚴格選聘,民行調解難區分

專業調解委員會委員和專兼職首席人民調解員,特別是首席調解員都是有嚴格的任職條件,其基本要求是:

(1)精通法律;

(2)具有一定的相關行業專業知識;

(3)有較強的羣眾工作能力;

(4)公道正派,熱愛人民調解工作。可有個別專業調解委員不能按上述條件選聘,有濫竽充數現象。有個別業務主管部門,不吃透文件精神,圖簡單幹脆將有相關單位或相關科室負責人直接選聘為調委會委員或調解員。在調解行業糾紛時,大員上陣,是人民調解還是行政調解很難區分,有人民調解擴大化的感覺。

(三)調解經費沒有保障,專業調解作用很難發揮。

縣市級財政需要保障的經費很多,一下子將專業調解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的確有一定的困難,這樣可能造成專業調解空經費運行,特別是專業調解員工資無法保障的情況,他不可能專職下去。20xx年我市就有11名專職調解員,2名專職調解員辭職不幹了,特別是經費沒有保障,市衞生部門又不願拿錢,我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只是掛了個牌,一直沒有很好開展工作。

三、工作對策。

專業人民調解是應對現階段矛盾糾紛行業性、複雜性、難調解的特點所建立的,它也是處理行業領域矛盾糾紛的有效措施與途徑,為使專業調解健康有序發展,發揮專業調解的獨特優勢與特點,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工作對策:

(一)選準一個,建設一個。

在調研中我們感到,近年來市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固國家衞生城市的總體目標,以打好城市建設戰役、民生工程戰役等活動為載體,強化領導,創新理念,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落實城市管理的各項措施,着力“打造亮麗的市容環境,創造和諧的城市生活”,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體形象明顯提高。

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要循序漸進,選準一個,建設一個,反對一窩蜂。要針對各個行業的矛盾糾紛產生的原因、矛盾糾紛的特點,逐個調查研究,反覆論證去建立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建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主要原因是醫患糾紛發生後,患者方一般對衞生行政部門的處理缺乏信任感,又不願意通過訴訟長時間去解決問題,他們往往採用停屍鬧喪的過激行為去達到理賠的目的。因此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代表第三方來解決醫患糾紛,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如:勞動爭議、學生意外傷害賠償糾紛、環境保護糾紛等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我個人認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沒有必要成立,其主要原因是公安交警部門本身就設有事故處理科、交警都是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他們還設有調解室專門從事交通事故賠償糾紛的調解工作,再在交警部門設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再説人民調解達成協議,保險部門不一定認可。而交警部門達成協議,保險部門必須執行,這是法律法規的明文規定。我們常説的減少行政資源,但是否增加人民資源,或者可以説增加的是國家財政資源,這是因為人民調解也是需要經費保障的。因此我們在建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時,必須針對各個行業的不同情況,在調查研究反覆論證的基礎上,選準一個、建設一個、莫切搞各個行業都成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謹防人民調解擴大化的現象發生。

(二)嚴格按照任職條件,選聘人民調解員。

人民調解員有四個任職條件,嚴格按照條件選聘,一般國家公務人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不能擔任,這一點是人民調解工作的性質決定的。特別是首席調解員的選聘,必須經司法行政部門考試考核後進行。專職調解員的選聘,工作責任與能力是考核聘任的第一要務。特別專業調解委員主任,選好這個人往往決定專業調解委員會職能作用的發揮,因此,在組建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時,必須選好這個人。人力資源是決定工作作用發揮的根本保證,專業調解作用的發揮取決於調委會主任、首席調解員和專職調解員和調解員,選人用人是工作的關鍵。

(三)多方努力爭取,保障工作經費。

人民調解工作性質決定人民調解工作不收費。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讓一個人義務做一兩件是可以的,但讓他長年累月去義務做某事這根本不可能,也不現實。因此要採用多種方式保障專業調解工作經費:一是爭取黨委支持將專業調解經費納入市縣級財政預算;二是業務主管部門要將專業調解工作經費列入部門工作經費之中,並給予偏愛;三是採用社會助資的方式解決工作經費。社會助資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的方法得當,企業老闆和有關單位一定會解囊相助的。

專業人民調解工作才剛剛起步,今後面臨的問題要比我們想象的多,我們一定要不斷研究它、發揮它、發現它、創新它、完善它,使這枝“東方之花”永遠綻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mvl1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