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民政調研報告多篇

民政調研報告多篇

民政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綠色民政工作調研報告

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綠色民政工作調研報告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州把“實施‘三州’戰略,促進綠色繁榮”作為全州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三州”發展戰略,全面構建綠色繁榮的_____民政,近期我們組織對全州的民政工作進行了調研。

一、_____州民政工作的現狀

(一)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

1、城鄉低保穩步推進,困難羣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我州農村低保從11.1萬人擴大到15萬人,全年下撥農村低保資金7832萬元,人均補差不低於43.51元。20xx年,農村低保人數從15萬人擴大到20萬人,人月均補助標準不低於50元。20xx年,城市低保對象從48299人增加到了53489人,全年共下撥資金8355萬元,人月均補差110元。從20xx年1月起,全州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由150元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補差達到140元。並將城市“三無”對象、孤兒以及艾滋病和結核病患者貧困家庭納入城市低保,給予240元全額補助。為妥善安排好春節期間困難羣眾生活,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對全州城鄉低保、五保對象以及享受國家撫卹補助的優撫對象和建國前老黨員等23.6萬人發放了一次性生活補貼2772.79萬元,並對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對象分別進行了“5個5”、“3個5”救助慰問。

2、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4月,在咸豐縣召開了全州城鄉貧困羣眾大病醫療救助工作現場會,按照“取消病種限制、擴大救助規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門檻、提高救助額度、簡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則,全面推進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改革和發展,為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醫療救助制度奠定了基礎。全年共下撥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445萬元,共救助12多萬人,有效緩解了困難羣眾看病難的問題。為了及時緩解城鄉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羣眾突發性、臨時生活困難,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我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州民政局與州財政局聯合下文,建立了城鄉困難羣眾臨時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救助可達800元,農村居民每户每年可達400元。另外,我們還籌集資金對8.3萬户農村重點優撫對象、五保户、低保户等實施了農房政策性保險。

3、五保供養“_____模式”不斷髮展,農村福利院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來,我州着力打造的農村五保供養“_____模式”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提高。20xx年,進一步開展了提檔升級活動。一方面,州民政局與州畜牧局、水利水產局、農業局、民宗委等州直部門分別聯合發文,全力支持福利院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種植、養殖業發展。另一方面,實行以獎代補,鼓勵開展項目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福利院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舉辦全州農村福利院院長培訓班,不斷提高福利院建設管理隊伍素質。去年9月,我州《打造“_____模式”,着力建立農村五保集中供養長效機制》的經驗被民政部授予“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省廳謝鬆保廳長等領導也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中國社會新聞出版總社專門派員來我州就“_____模式”進行了實地調查採訪,《中國社會報》在12月3日頭版頭條以《鄂西山區五保老人的幸福大院》為題進行了大篇幅宣傳報道。目前,全州有五保對象13483人,集中供養9800人,集中供養率為72%。另外,將分散供養的艾滋病和結核病孤老患者納入了五保,按照年人均1000元的標準給予救助。從20xx年1月起,集中供養五保對象、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分散供養孤兒的供養標準各提高300元,分別達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4、救災救濟卓有成效,災民羣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xx年,我州經歷了50年未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凍災害和多次特大暴雨、洪澇、冰雹、滑坡等自然災害,累計受災人口305.45萬人,直接經濟損失90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17.41億元。在州委、州政府的

正確領導下,全州民政系統始終把保障人民羣眾的生活財產安全和基本生活權益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及時啟動災害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深入災區一線指導抗災救災,轉移安置災民;及時成立領導小組,層層建立包縣、包鄉、包村、包户的責任制;及時編髮災情快報,為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及時爭取和下撥抗災救災資金和物資,全年共下撥救災資金9149萬元,棉衣被36982件(牀)、蠟燭70萬支、手電筒2400支、帳篷400頂,確保了災民基本生活和災區社會穩定。州、縣分別修訂完善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州民政局制定出台了《應對自然災害應急工作規程》,全州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建立,應急救災能力得到加強。同時,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了5027户雪災倒房重建、19173間損房修繕以及1600户危房改造、1716户新災倒房重建任務。 民政部門充分發揮了救助救濟的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災區羣眾的基本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

5、社會捐助活動有勢有效,慈善事業得以快速發展。20xx年以來,我州的慈善事業得以迅速發展,一是加大慈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慈善氛圍。通過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廣泛宣傳慈善事業,增強社會慈善意識,提高了社會各界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加快推進慈善機構建設。將州慈善協會更名為州慈善總會,聘請了熱心慈善事業的老領導擔任會長和其他重要職務,落實了辦公場所和工作人員。三是積極組織開展社會捐助活動。雪災期間收到社會各界捐款565萬餘元;汶川地震發生後接受各類捐款2836萬元,創下了我州社會捐贈活動的最高記錄。11月,又在全州組織了“送温暖、獻愛心”捐贈活動,州直103個單位捐款24.2萬元、棉衣被4840件/牀。四是多方爭取,積極開展慈善救助。開展了“微笑列車”慈善助醫項目、“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光明行活動”,接受捐贈“蜜兒餐”食品25噸;實施了“愛灑兩孤”慈善温暖工程等;_____高中、咸豐一中共招收“慈善陽光班”學生100名。

(二)涉軍各項業務成效顯著

近年來,全州積極開展雙擁模範州、城(縣)創建工作,組織開展了各種走訪慰問活動,軍政軍民團結、協調、配合,雙擁創建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在20xx年全國、全省“雙擁”工作會上,我州被命名為全省“雙擁模範州”,_____市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和“全省雙擁模範城”,建始、咸豐、來鳳被命名為“全省雙擁模範縣”,來鳳縣民政局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有4人分別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聯合表彰為“關心國防建設之星”、“獻身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之星”。在成功創建省級“雙擁模範州”的基礎上,今年又及時啟動了“全國雙擁模範州”的創建工作。雙擁創建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優撫、安置、軍休各項政策的全面落實。及時、足額發放了傷殘金、撫卹金、生活補助;協調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衞生等部門落實了優撫對象的醫療保障問題。優撫事業單位穩步發展,光榮院改擴建、烈士紀念建築設施建設、維護和管理取得新成績;州優撫醫院不斷加強管理,加快發展。完成了軍隊離退休幹部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每年舉辦了軍休運動會。組織開展了“和諧軍休家園”、“和諧軍休家庭”創建、“手牽手”扶貧幫困活動。完成了退伍老兵的接待、登記、轉運、檔案移交以及安置工作。對自謀職業退役士兵落實工商、税務、社保等相關優惠政策,對農村退伍士兵普遍進行了走訪慰問,併為生活、住房困難的退伍士兵發放救濟糧、生活費,建房、維修房屋等。

(三)社會組織培育有了新發展

在依法登記的基礎上,堅持突出重點、豐富種類,推動我州各類社會組織全面協調發展,特別是加強了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培育、發展和幫扶,目前已發展專業經濟協會57個。同時,積極推進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開展行業性社團評估工作,加強執法監察,完善了社團組織重大活動申報制度,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與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為促進全州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作出了貢獻。

(四)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階段

20xx年,對全州2540個村進行了換屆選舉,併產生了新一屆村委會班子,成功推行了改“登記選民”為“選民登記”,改“候選人在選舉大會中演講”為“競選人在選舉大會前演講”,改“兩委分選”為“兩委統選”,改“外部監督”為“內部監督”等六項創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不斷深化;和諧社區建設穩步推進,下撥資金100萬元,改善了部分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_____州社區信息管理平台,20個城市社區的信息化工作,目前,_____市20個社區居民信息化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社區的建設和功能發揮,思想上更加重視,領導和支持上更加自覺。

(五)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發展

20xx年,州政府將城市社會福利院建設列入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要求每縣市新建或改擴建一所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城市社會福利院,兩年內完成,實現對“三無”人員實行自願條件下的全部集中供養。擬建城市福利院總面積30797平方米,新增牀位1130張,建設總投資4662萬元。目前,全州8縣市的新建、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州城兒童福利院、州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州精神衞生中心已實現項目立項。其中,兒童福利院、州精神衞生中心已列入國家項目計劃。用本級福彩公益金為15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復明手術。慈善事業加速發展,社會慈善意識逐步增強,社會各界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慈善組織機構得到加強,州慈善協會更名為州慈善總會,聘請了熱心慈善事業的老領導擔任會長和其他重要職務,落實了辦公場所、工作人員和工作用車;召開了慈善大會,州委肖書記、州政府楊州長等領導出席大會併兼任名譽會長,慈善影響力得以提升;慈善活動、募集款物、慈善救助等都有了突破性發展。

(六)社會事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圓滿完成了湖北、重慶行政區域邊界線恩渝段第二輪聯合檢查工作,簽署了邊界線第二輪聯檢紀要和平安邊界創建協議。完成了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圖的審核工作。大力推進地名公共服務工程,71個鄉鎮完成了地名設標工作任務。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加快發展,全面實現了“網上登記、電腦出證”目標;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有效開展;生態公墓建設試點順利,殯葬改革進一步深化,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七)福利彩票發行工作健康運行

通過狠抓內部管理,實行目標責任考核,大力培育開發農村市場,組建縣市分站,推進城鄉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開發,努力推進多票種協調發展。幾年來,福利銷量持續保持穩定,20xx年全年完成銷量1.4748億元,募集州級兩級公益金1404萬元,有力地支持了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八)老齡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積極貫徹落實《湖北省人民政府第301號令》精神,協調相關部門落實了老年人緩交或免交訴訟費、進入文化景點和旅遊景點減免門票、看病優先就診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收門診普通掛號費、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百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領取200元長壽保健費等相關政策,為全州1萬多名老年人辦理了第二代《老年優待證》,切實維護了老年人合法權益。

(九)機關建設管理不斷加強

州、縣市民政局機關、二級事業單位在機關黨建、黨風廉政建設、計劃財務、文明創建、綜合治理、計劃生育、信訪、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機關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效能建設不斷加強,有力地推動了民政各項工作的發展。州民政局機關在州直單位的各項考評中位居前列。民政宣傳信息調研工作得到加強,民政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信訪工作深入紮實,有效解決了上訪羣眾的困難,維護了社會穩定。加強了民政專項資金的監督和規範管理,確保了各項民政資金的安全運行。

去年,我們向上爭取各類資金達3.4億多元,與20xx年的1.89億元比增幅高達79%,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20xx年度,州民政局有多項工作受到各級表彰。除了農村五保供養“_____模式”被民政部授予“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外,還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雪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民政廳表彰為民政財務工作“一等獎”、福利彩票發行先進單位;被州委、州政府表彰為“州直單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州直部門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治理責任制考核先進單位”、“全州抗雪救災先進集體”;被州委辦公室評為“全州黨委系統信息工作先進單位”;被州綜治委命名為“州直平安單位”;被_____市委、市政府表彰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等,另外多人次受到各級各部門的表彰。

二、構建綠色繁榮_____民政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難度大

在推進村民自治過程中還有一些困難和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村民自治的發展過程。一是對村民資格的界定已經滯後。依據村委會組織法,村民是以户籍為準的本村村民。但隨着農村勞動力流動和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户在人不在”或“人在户不在”情況大量存在。而且隨着農村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村民”的概念實際已經突破傳統意義上的户籍和地域界限。現行“組織法”使許多農村羣眾未能參與民主自治。二是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係與村民自治發展不相適應。按照《黨章》規定,村黨支部在本村黨員內部選舉,而一個村的黨員人數畢竟佔全體村民的少數,相對於由全體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村委會主任來説,羣眾基礎顯然要低。在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遇到挑戰時,有的村黨支部書記單純強調其核心作用,大權獨攬,不依法支持村委會開展村民自治;少數村委會主任單純強調其依法選舉的羣眾性,與村黨支部書記長期不和,相互拆台,甚至發展到對簿公堂,嚴重影響了村民自治的健康發展。近年推行的“一肩挑”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有關矛盾仍需研究。三是城鎮社區基礎設施重建滯後,部分社區居委會缺乏辦公場所和人員,影響了社區建設和管理各項工作的開展,我州和諧社區建設特別是農村和諧社區建設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

(二)民間組織發展不齊全、組織自律性差,執法管理難度大

由於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對民間組織的理解和認識相對滯後,鼓勵和支持民間組織健康發展的行為規範和社會機制尚未形成。有些民間組織規章制度不完善,組織機構不健全,或雖有制度,但由於專職人員過少、財力不足等原因,難以真正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民政部門執法人手嚴重不足,對民間組織的監督執法管理難度大。

(三)社會福利機構還不能適應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

隨着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劇,未來的養老問題也不斷突出。在農村,存在大量的“三無”老人(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子女依靠),在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入城鎮的情況下,年老無人照顧的問題凸現。目前,我州有110所福利院,但因歷史原因,大部分農村福利院基礎設施差、經濟來源少、院民自主經營能力欠缺,吸納能力有限。城市社會福利院建設正在全力推進,但由於地方財力有限,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其他如兒童福利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難度也很大。

(四)社會救助及救災救濟保障能力還比較弱

到目前為止,我州的農村低保人數為20萬人,仍有32萬絕對貧困人口未納入低保,無法保障基本生活。城市低保人數僅為53489人,相對20xx年城市低保42582人僅增長了25.6%,這個增長比例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因財力保障能力有限,城鄉低保、大病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救災救濟的標準還不高,救助保障能力不強,大部分困難羣體的困難和問題難以得到真正解決。如我州新的大病救助救助標準辦法,降低了起付線,提高了救助標準,但每年累計最高不超過8000元,這對於大多數救助對象而言,僅是杯水車薪。

(五)民政部門工作任務繁重,人手不夠的矛盾十分突出

隨着社會保障和社會建設職能的不斷擴大,民政工作的範圍逐步拓寬,工作任務更加繁重。目前,我州民政工作人員偏少,特別是基層工作力量嚴重不足,制約了民政事業的發展。以低保工作為例,全州僅22名低保工作人員,卻承擔了對近50萬人的救助任務,管理着每年逾2億元的救助資金,而低保工作的任務從原來單一的城市低保已經拓展到農村低保、農村五保、農村福利院建設與管理、城鄉困難羣眾大病醫療救助、農村散居孤兒救助、六十年代精減退職職工管理和其他臨時救濟等近十項工作,其工作量與所承擔的工作任務極不相適應。另外,如州老齡辦公室僅有1人,僅為科級內設機構,卻承擔着大量老年人的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州民政局僅有27名公務員編制,遠低於省內其他地市,且存在較嚴重的結構不合理、人員老化的現象。

三、構建_____民政綠色繁榮的意見和建議

(一)置民政工作於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框架之下

民政工作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州是老少邊山窮地區,民政工作在化解社會矛盾、調節社會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等諸多方面更顯其地位的重要,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民政工作者在推進各項業務開展的進程中,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地創新工作方法,努力爭取走在全省的前列,又要綜合考慮我州經濟發展水平、民族特點、地理位置等實際,緊密結合全州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和計劃,力避脱離實際。如果工作計劃超出了州、縣、鄉的戰略佈局和財力實際,又與民族習慣有嚴重衝突,這個計劃不僅達不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還有可能引起社會的動盪,欲速而不達。因此,民政工作不能純粹地只抓業務,而是要圍繞黨委政府的整體思路、圍繞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大局,促進民政工作與經濟和社會的良性互動,從而更有效地發展民政事業。

(二)處理好民政事業發展速度與社會效益的關係

一方面,我們要採取各種措施,多方籌措資金,保持民政事業特別是各類福利機構一定的建設和發展速度,努力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使更多的民政服務對象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良好的社會效益。要用現代服務理念的標準要求,使服務設施更加人性化、服務工作更加精細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要杜絕因服務不周到、政策不到位、設施不完善導致的負面影響,杜絕對服務對象造成利益的損害和身心的傷害,提升人文關懷的水平,促進民政事業發展和服務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發展速度與效益體現同步。要克服畏難情緒,通過恰當處理速度與效益的關係,爭取在全省不僅有一定數量的“單項冠軍”,還要創造條件爭當“團體冠軍”。

(三)樹立大民政思想,不斷壯大民政工作隊伍

民政工作事多面寬,在國家行政體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條件下,_____州民政系統人員編制偏少,社會組織發育不完善,僅僅靠自身力量閉門辦事業肯定力不從心。必須用開放的思想,敞開大門辦民政。一是要積極聯繫各有關部門共同關注民政,為民政事業出謀劃策;二是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民政工作,出資出力,建言獻策;三是要大力發展各種新社會組織、社會志願者和社工隊伍,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為基礎、社會志願者和社工人才為補充的民政工作隊伍,整合各方力量充分發展民政事業,彌補人少事多的缺憾,促進我州民政事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四)多管齊下籌措民政事業經費

經濟是民政事業發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資金作保證,民政事業是很難加快發展的。我們要抓住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民生,國家拉動內需應對金融危機以及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快速發展的機遇,創造性地謀劃民政籌資渠道。首先,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民政專項資金對民族地區的傾斜和計劃發展項目的立項,這是主要的籌資渠道,不能有絲毫懈怠,要充分運用民族地區政策向上爭取;其二,要爭取州、縣、鄉三級財政對民政經費的足額預算,不能出現上增下減的現象,要保證財政對民政支出的預算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其三,抓好福利彩票市場的開拓,發揮好民政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籌集更多的福彩公益金,壯大民政事業發展實力;其四,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的作用,廣泛募集社會各界善款,使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完善,救助資金更加充裕;其五,開動腦筋搜索其它一切有利於民政事業健康、科學發展的資金,以滿足廣大人民羣眾和民政事業發展日益增長的需要,為_____民政實現“綠色繁榮”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第2篇】民政局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xx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從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把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保障貧困羣眾的基本生活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提高救助標準,強化規範管理,加強政策銜接,在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城鄉低保、災民救助、五保供養為基礎,以醫療、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制度相配套,以臨時救濟、慈善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鄉一體化、管理規範化、組織網絡化、服務社會化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工作得到了省市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一、xx市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本情況

(一)領導重視,資金保障,夯實社會救助工作基礎

1、高度關注,創新理念,建立社會救助工作新機制。多年來,市委、政府始終把保障城鄉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舉措來抓,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全力助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平穩健康發展。為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長為組長,民政、財政、勞動人事和社會保障、教育、司法、衞生等xx個相關單位為成員的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社會救助政策制定、聯繫協商和協調督導工作。各鎮鄉(城區辦)以民政辦公室為依託設立社會救助所,村(居)委會依託社區組織設立救助工作站,高效協調、運轉有序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初步形成。歷年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都以較大篇幅對社會救助建設情況進行審議。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還定期聽取社會救助工作彙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由於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新機制。

2、提高標準,專款專用,保障救助資金公開、透明使用。隨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委、市政府也不斷加大了社會救助經費投入力度,並將其納入財政預算,專户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xxxx年,市本級財政預算安排農村低保資金xxx萬元,城鎮低保資金xx萬元,五保供養金xxxx萬元,醫療救助金xx萬元。還根據本市人民生活水平變化情況,將城鎮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xxx元提高到每人每月xxx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xxxx元提高到每人每年xxxx元,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xxxx元提高到每人每年xxxx元,均為上級政策規定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我市還建立了救助資金集中審批、撥付使用制度,在救助資金髮放上,實行銀行社會化發放,封閉管理,做到管人、管事、管錢各司其職,簡化了資金的運行環節,縮短了資金的撥付時間;在救助資金管理上,堅持一個口子向上申請,一個口子向下落實,實現了救助組織系統化;在救助審批上實行程序化,村、鎮鄉、市三級按申報、審核和公示的程序操作,並進行動態管理,從而有效防止了截留、挪用、貪污、擠佔現象的發生,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構築社會救助“五大主體工程”

1、整合資源,重點保障,實施全面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工程。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和市委x屆第xx次常委會議要求,根據全市人口分佈情況,本着資源共享、便於管理、適當集中的原則,我局按照賓館化花園式標準,於xxxx年投資xxxx萬元,將xx所鄉鎮敬老院整合為5所,並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開工、統一竣工投入使用。整合後的x所敬老院佔地xxx畝,建築面積xxxxx平方米,並設有食堂、餐廳、棋牌室、醫療室、健身室、娛樂室、圖書室和電梯等,配備室內户外健身器械。xxxx年xx月,x所敬老院全部投入使用。在管理模式上,將其納入民政局直屬事業單位,其人財物統一由民政局直接管理。同時按照國務院新頒佈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全面加強敬老院管理,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出台了《xx市五保供養工作實施細則》和《xx市敬老院服務人員績效百分考核辦法(試行)》,對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行為進行規範,幾年來,我們與xx市xx養老護理職業技術學校成立了xx分校,併成功舉辦了x期養老護理職業技術培訓班,xxx名服務人員均通過了技術等級考試,獲得了初級護理技能合格證書,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思想和業務素質。xxxx年、xxxx年五所敬老院連續兩次被xx省民政廳命名為xx省三星級養老服務機構。同時,對分散五保對象採取不同措施予以分類保障。對患重病卧牀不起的老人實施重點保障,按照每人每月xxx元的標準撥付五保供養金,並聘請專人採用一看一的方式進行日常護理;採取居家供養方式,將相鄰較近村莊癱瘓卧牀、患重大疾病的五保對象進行集中供養,聘請專人進行日常陪護;以每人每年xx元的標準,全額資助五保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出資xx萬元為五保老人辦理了合作醫療手續;xxxx年,全市共有五保對象xxxx人,其中集中五保對象xxxx人,分散五保對象xxxx人,集中供養率達xx%。

2、嚴格程序,規範管理,實施覆蓋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程。我市自xxxx年開始建立實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年來,按照上級相關政策,本着“應保盡保,特困重保、超標退保、陽光施保”的原則,按照“三級審核,三榜公示”程序,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羣眾納入保障範圍,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截至xxxx年xx月份,全市共有城鎮低保對象xxx户xxx人,累計發放低保金xx萬元,月人均補差xxx元;農村低保對象xxxx户xxxxx人,累計發放低保金xxx萬元,月人均補差xx元。着重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為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經村(居)委會、鎮鄉(街道辦事處)審核上報的低保材料,民政局堅持科室初審,局長辦公會集中會審的程序對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羣眾進行及時審批;二是按照“規範操作、透明管理、社會監督”的原則,在市區居委會設立了城鎮低保投訴意見箱,向社會公開了監督舉報電話,對於羣眾反映在法定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的申報對象,通過“一看、二查、三訪、四評”的方式對其進行認真核實,如本人存在隱瞞收入的欺騙行為,將取消其審批資格;三是採取定期抽查和不定期回訪的形式,要求局機關每半年集中抽調部分工作人員對低保户進行一次拉網式普查,低保辦公室工作人員每人每週至少入户一次,通過調查做到人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四是會同監察局出台了《xx市城鄉低保工作責任追究辦法》,明確了各級低保機構和工作人員職責,制定了xx種不作為責任追究辦法,確保了城鄉低保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五是積極建立低保基層幹部轄區親屬備案制度。在收到民政廳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基層規範化管理的緊急通知》後,我市及時將此通知轉發到基層民政所,要求各單位按照通知規定迅速建立村(居)委會幹部的轄區親屬備案制度。

3、完善辦法,提標擴面,實施特困家庭醫療救助工程。為切實解決城鄉困難羣眾、低保户醫療難問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我市認真貫徹執行《城鄉困難羣眾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吃透上級文件精神,並結合實際,經民政、財政、人勞社保和衞生部門協商,重新修訂了《xx市城鄉困難羣眾醫療救助暫行辦法》,新《辦法》的特點是對低保、五保對象申請醫療救助實行零起付線,縮減了審批程序、擴大了救助範圍,確保了醫療救助工作開展得紮實有效。同時積極開展醫療救助工作,摸清本地區需救助的人數、病種、救助資金數量的底數,嚴格按照申報審批程序審核醫療救助對象,把救助資金及時發放到需救助的對象手中,xxxx年共為xxx位城鄉困難羣眾下撥了醫療救助金xxx萬元。

4、加大投入,重點保障,實施貧困羣眾危房改造工程。為切實解決城鄉困難羣眾的“住房難”問題,xxxx年制定了困難羣眾三年危房改造計劃,預計每年投資xxx萬元,徹底解決困難羣眾居住危房的實際困難,於每年年初都下發《關於做好農村困難羣眾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並明確救助範圍及標準,重點救助農村低保户、五保户、其他特困户等特殊弱勢羣體。xxxx年,共為xxx户城鄉困難羣眾發放危房改造資金xxx萬元。同時根據《xx市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暫行辦法》,與房管局聯合為xxx户城鎮低保家庭發放住房補貼款xx萬元。

5、多措並舉,分類施救,實施專項救助和社會幫扶相配合救助工程。為使困難羣眾得到有效救助,xxxx年我們採取多項措施,實施分類救助,一是按照自願受助、無償服務的原則,為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和服務,已救助涉及x市x縣流浪人員xxxx名,發放救助金xx萬元;二是為xx户遭受火災困難家庭解決房屋修繕款xx萬元;三是花費xx萬元為x名社會棄嬰完成了兩性畸形手術治療;四是慈善協會組織開展“慈善助醫”活動,為xxx户特困低保户發放醫療救助金xx萬元,籌集xx萬元為xxxx多名城鄉低保家庭中的全日制在校學生髮放標準不等的助學金;投資xxx餘萬元為本市城鄉羣眾減免死亡人口火化費用。

二、社會救助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社會救助政策與困難羣眾需求存在差距。我市社會救助的範圍和標準在逐年擴大和提高,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與困難羣眾需求仍存在差距。一是救助水平仍然偏低。隨着經濟的發展、飛速上漲的物價水平,目前的城鄉低保補助,五保供養經費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二是專項救助能力有限。目前造成困難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成員中一旦有患慢性病、大病人員,即使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新農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醫療救助雖然解決一部分,但都有一定的報銷比例和救助標準,也只是杯水車薪,仍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三是救助覆蓋有盲點。少一部分家庭因突發事件、意外事故支出了鉅額醫療費,造成生活困難,可都不在新農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的範圍之內,例如:自己在家發生煤氣中毒、交通事故肇事方逃逸,警方追逃找不到肇事方的、自己意外摔傷等。

2、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政策銜接機制有待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各部門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做好政策銜接,目前,某些方面雖有協調,但從系統工程來看,許多救助工作還應當整合,部門之間還應進一步加強配合。社會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業援助等多項制度,但諸多救助制度還沒有專門的條例,存在管理多頭,條塊分割的問題。

3、救助隊伍與社會救助工作不相適應。目前,社會救助工作量大,政策性較強,並且開展各項救助工作都需調查,調查必須到户到人,我市各鎮鄉民政面對上一級民政、殘聯、移民辦等多個部門的業務,存在工作人員不足現象,直接影響了社會救助政策在基層的落實。

三、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完善專項救助制度。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及物價上漲水平,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繼續擴大救助範圍和提高救助標準,特別是提高醫療救助比例,擴大醫療救助覆蓋面,在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完善專項救助制度,加大專項救助工作力度,切實最大限度的解決困難羣眾實際困難。

2、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搞好救助政策銜接。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頭緒多,涉及人員廣,且情況複雜,若將社會救助工作做深做細,首先需要各職能部門進一步相互協調配合,建立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需要做到救助政策銜接,定期組織涉及社會救助工作的各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團體召開會議,共同制定社會救助政策,確保社會救助政策統一、管理有序、發展規範;再次出台對困難羣眾救助的優惠政策,例如:對城鄉低保户、五保户、重點優撫對象等困難羣體水、電、暖、燃氣、乘車、住院等支出,憑救助證件按比例直接減免的優惠政策。

3、加強基礎建設,配強工作隊伍。社會救助工作的有序開展關鍵在於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加強人員配備。目前基層民政部門面對上級是多個業務部門工作,要克服困難,籌集資金,加強基層民政部門的人員配備,充實社會救助工作力量;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社會救助工作隊伍整體的思想業務素質。建立定期培訓機制,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者的政治業務素質培訓,使社會救助工作者思想過硬,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同時建立和執行對他們的教育獎懲機制,真正做到權責明晰、功過分明、獎懲有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社會救助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第3篇】惠民政策調研報告

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信息化惠農政策的落實

——揭東縣砲台鎮家電下鄉、醫療改革落實情況調研報告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餘海靜羅平平

摘要調研報告介紹了對信息化指導下揭東縣砲台鎮家電下鄉和醫療保險的宣傳情況、實施情況、影響力度和推動作用,並進行調查分析。通過查閲文獻、派發問卷、實地調研和深入訪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從中瞭解了惠農政策的實施情況,總結了惠農政策取得的成效,對比了農民的在惠農政策實施前後的生活水平;分析了惠農政策在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信息技術推進惠農政策的實施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砲台鎮 家電下鄉 醫療改革 補貼 信息技術

1.前言

實施家電下鄉是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重大舉措。廣東省從xx年2月10日起全面啟動家電下鄉工作。按照國家、省家電下鄉工作的要求,揭陽市響應上級的政策,希望通過家電下鄉等給農民們帶來真正的實惠;xx年,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基準,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衞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xx年7月份,本研究小組到揭陽市砲台鎮開展研究調查,詳細調查信息化指導下砲台鎮家電下鄉、醫療改革的實施情況,旨在為砲台鎮信息化建設規劃及家電下鄉、醫療改革的實施提供基礎理論依據和建設性意見。

2.調查地點

本次調研的地點是廣東省揭陽市砲台鎮。砲台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素有“潮汕明珠”美譽。區域面積5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近13萬人,轄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它各項經濟指標居全縣各鎮之首。多次榮獲全國、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鄉鎮黨委”、“文明鎮”等稱號。 砲台鎮是一個工業基礎比較紮實的地方,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潮汕三市中心,交通便利,是潮汕三市的中心。也是一個僑鄉之地,勞務經濟基礎雄厚。有着特色的農業生產體系,初具規模第農業產業化。3.調查方法

3.1家電下鄉調查方法

採用隨機抽查的方法對砲台鎮的鄉民們進行調查。在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鄉民中發放調查問卷、以及分樣隨機採訪不同職業的鎮民。為全面、客觀的瞭解家電下鄉落實情況,我們採訪了家電銷售商及鎮政府財政部門,收集真實情況;鎮上實地調研以及網上搜索相關文獻,同樣是家電下鄉調查的方法。

3.2醫療改革調查方法

採用隨機抽查的方法對砲台鎮的鎮民們進行調查。在不同地點各選取幾户人家進行調研採訪,並收集不同職業人户,及到村委會、居委會、醫療站等了解相關情況。另外在網上搜集相關文獻作為參考。

4.信息化指導下家電下鄉實施情況調查

4.1“家電下鄉”的主要內容

1. 補貼形式。按照xx 年 11 月 15 日,財政部、商務部發布的《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的規定: “按補貼類家電產品銷售價格的 13%給予補貼”。這個是一直被堅持的方式,還有另一方式是以舊換新。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同時作為國家的惠民政策只能二選一,不可以同時參加。家電下鄉必須是在指定範圍內中標的型號才可以享受國家13%的補貼,而以舊換新是在五大品類(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內不限制型號。

2.產品標準。農户購買家電補貼品種為彩電、冰箱(冰櫃)、手機和洗衣機,具體品牌和型號由商務部和財政部招標確定。補貼產品最高限價為:彩電xx元、冰箱(冰櫃) 2500元、手機1000元、洗衣機xx元。

3. 補貼對象。具有廣東省農業户籍的農户,在廣東省行政區域內於xx年2月1日至xx年1月31日在指定銷售網點購買補貼類家電產品,均可享受財政補貼。

4.2“家電下鄉”的意義

1. 有利於拉動農村消費。擴大農村需求是擴大國內需求的重點,把農村潛在的巨大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 為我國日益形成的強大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為國民經濟提供持久拉動力。

2. 有利於促進行業發展。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家電生產和出口國,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依存度大。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家電出口受阻,家電行業發展遇到較大困難。推廣家電下鄉,能夠促進家電生產、流通和農民需求的有機對接,有利於消化家電產品過剩產能,為企業調整產品結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拓展了空間。

3. 有利於改善民生。推廣家電下鄉,能夠讓更多的農民用上性價比高、服務有保障的名牌家電產品,儘早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特別是在農村普及彩電和手機,可以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幫助農民瞭解國政策、獲取更多市場信息、學習生產技術,促進農民增收。這是貫徹國家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

4.3“家電下鄉”在砲台鎮落實的基本情況

目前,揭東縣砲台鎮的家電下鄉銷售網點主要分佈在鎮上商貿集中區域。全部為當地原有的較大型家電銷售店。據經銷商介紹,銷售網點陳列的家電下鄉商品型號種類較齊全,而且呈上升趨勢。據調查問卷數據分析,村民瞭解家電下鄉這個惠農政策的比例佔了86.75%,此數據説明了政府對“家電下鄉”這項惠農政策的宣傳是比較到位的。村民對此項政策也是積極響應。其中,知道彩電和冰箱的佔最多,其次是熱水器和洗衣機。大部分的村民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及時拿到補助,但仍有少數村民買彩電、冰箱、手機等領到了相應的補助。據經銷商介紹,剛實施“家電下鄉”的惠農政策的確引發了一陣家電購買熱潮,拉動了內需,改善了民生。但是,有能力購買家電的大多數是城鎮居民,而且集中在年輕人,中老年人都不需要添置家電。而大多數沒有購買能力的農民仍然難以承受13%補貼後剩餘的87%的支出,從長遠來説還是很難通過此政策來刺激消費。

圖1 砲台鎮農户已享受到補貼的電器數據圖

4.4當前在砲台鎮影響家電下鄉實施的主要因素

1.從 “家電下鄉” 補貼的獲得來看,農民購買家電後,需在規定時間內,持購買發票、身份證、户口薄等到户口所在鄉鎮財政部門申報補貼,經鄉鎮財政部門審核和縣級財政部門確認後,才能得到補貼,導致了部分農民怕麻煩或不願意承擔較高的成本而放棄獲得補貼的現象。

2. 目前 ,市場上存在一些未經核准的銷售網點以家電下鄉為旗號亂搞促銷、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很多核準銷售網點假借家電下鄉銷售經過翻新廢舊家電產品、不合格家電產品 , 嚴重挫傷了農民購買的積極性。

3.農村售後服務普遍存在網點數量少、規模小、經營能力弱 ,以及維修服務人員匱乏、維修觀念陳舊等問題。不利於家電下鄉售後服務工作的開展。

4. 由於家電下鄉指定產品的價格是國家商務部通過公開招標確定的,利潤空間非常小,再加上繳納營業税,經銷商利潤空間更小,由此造成經營者積極性不高,不願意銷售家電下鄉產品或者在銷售家電下鄉產品時不願意開具發票,還有一部分經營者持觀望態度拖延開具發票的時間,農民消費者不能及時拿到補貼。

4.5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家電下鄉落實的建議

1. 政府官方網站及時、全面公佈有關惠農政策“家電下鄉”方面的信息。並且充分發揮12315網絡系統的作用,切實保護農民的權益。及時公佈“家電下鄉”的最新信息,給農村消費者提供合理的購買指導,健全消費者諮詢跟申訴、舉報、反饋等制度。

2. 通過短信方式接受農村消費者的監督。利用信息化方便政府接受農村消費者的監督,使政策的實施更加透明。

3.增加家電下鄉電器的種類。國家和企業應對下鄉產品的結構做以調整 ,使之適應農村市場環境和農民消費需求。

4. 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重點檢查經營者銷售的家電來源是否合法,是否為廢舊家電翻新,質量是否合格,經營行為是否規範,嚴防以送貨下鄉等名義經銷假冒商品。

5. 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檢查落實工作。

6.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實際購買力。要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要打破以糧食作物為主的種植結構 ,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 ,優化產品質量 ,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逐步推進農業產業化 ,打造名牌產品。

7. 提高售後服務質量。建立家電下鄉售後服務標準;建立售後服務人員定期培訓機制;建立企業售後服務合作機制。

4.6結論

在經濟低迷狀態下,以財政補貼為推動的 “家電下鄉” 活動作為擴大農村消費的 “應急” 措施,在短期內確實具有明顯成效,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應該更加註重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建立健全農村消費品市場網絡體系、方便農民消費;引導家電企業以及其他消費品企業向農村進軍、開發適合農村消費要求的家電產品,同時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及制度體系,加強農村市場監管,規範農村市場競爭秩序,以充分的市場競爭降低產品價格、普惠農民等。

今後政府在出台類似產業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到制度供給中存在制度供給與制度執行的不一致性、委託代理中的參與約束與激勵相容的條件、政策的外部性等問題,使產業政策得到有效實施。

5.信息化指導下醫療改革實施情況調查

5.1“醫療改革”的主要內容

近年來老百姓大部分感覺到“看病難”、“看病貴”。據衞生部門統計,xx年門診病人平均醫藥費用146.5元/人次,住院病人平均醫藥費用5463.8元/人次。同時,由於缺乏風險分擔機制,大量的醫療費用需要個人直接支付。自費醫療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風險能力弱,使得許多人生病時面臨費用障礙,人們收入的不平等就轉化為獲得醫療服務的不平等。xx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xx年4月份廣東省推出新的醫療改革方案,按照黨的xx大精神,為建立中國特色醫藥衞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根據近日發佈的《醫藥衞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xxxx年)》,三年內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覆蓋城鄉全體居民。

5.2“醫療改革”的意義

1. 解決農民看病難、治病難。在農村,因為經濟原因,農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患病,往往一人生病,就會影響一個家庭的正常生產生活,有的甚至因病致貧,更有的農民有病不治,因而小病集成大病。

2. 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健康體魄。醫療的改革為廣大人民羣眾伸出了援助之手!讓大多數人能夠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健康。

3. 縮小農村與城市貧富差距。對於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説,不健全和有些畸形的醫保制度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農村與城市的貧富差距,據統計,我國20%的人擁有80%以上的銀行存款,貧窮或者説不太富有的人佔了絕大多數,政府應該保證這些人獲得最基本的醫療保障,讓農民們健健康康生活,開開心心工作,慣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施醫療改革也有利於疾病的預防、得病有保障、看病方便、治病少花錢等。

5.3“醫療改革”在砲台鎮落實的情況

在醫療保險相關的調查中,由於砲台鎮人口居多,無法挨家挨户採訪,需要全面的客觀調查,我們採用了比較科學的調查方法——隨機抽樣法。在調研中,我們在不同的村落裏,隨機選擇一些鄉民,運用簡單的採訪工具,手記筆錄地把相關情況記錄清楚。通過運用這種方法,瞭解到,現在砲台鎮幾乎每個村民都有購買醫療保險。

據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來砲台鎮的人民們對購買醫療保險的人數都在提升,在xx年基本上完成了這一政策的實施。這表明,醫療保險這一政策,正不斷的深入民心,醫療改革有了很大的發展。

有上面這一情況,一方面鄉民響應有關國家醫保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鄉民們也得到了國家的優惠補貼政策。鄉民們也很樂意地接受醫療保險這一相關政策。醫保費用也從原來每人一年10元變為每人一年20元,可見國家對農民醫保這方面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加強。醫保按照職業的不同分為以個人為單位和團體為單位上交醫保費,以務農等個體單位為主的家庭以個人為單位上交醫保費,而企業或國家機關人員則以團體為單位上交醫保費。

5.4“醫療改革”實施情況分析

鑑於只用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到的數據是不夠全面的,為此我們還採用了分類抽樣法做調查,不同職業的人觀念不同,在教師、商人、農民、國家機關政府機關、無業人士、工人等職業中各選取一些代表收集相關數據。另外為了更具體更全面,我們還到了村委會、居委會醫療站等地方採訪有關人士。由此得到的數據比較客觀事實,能夠作為分析的依據。

一直以來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為了縮小農村與城市的貧富差距、及建設新型的農村體系,一方面國家的重視、另一方面基層組織的積極響應,達成了建設小康新農村的共識,為醫療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醫療保險作為一種新型的惠民政策,並且實施了好幾年了,通過近幾年在落實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發展到了現在有了更為具體的內涵,農民對醫療保險不在是陌生的事了。農民知道了惠民政策能夠切實的給他們帶來了好處。購買醫療保險的費用在農民的收入水平範圍之內,農民們易於接受。另外農民們購買了醫療保險後有了一定的補貼,更是吸引着農民們的購買意願。這些都是醫療改革落實到實處的良好原因。如今又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黃金時刻,藉助信息化通過網絡、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加大力度地宣傳醫療改革,不斷讓農民們瞭解醫療改革,並清楚醫療改革的好處。這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

5.5結論

就砲台鎮而言,全鎮98%以上的人都購買了醫療保險。醫療保險得到了落實,並且當百姓們生病的時候,不再是全部負責一切費用,有得到一定量的補貼。醫療改革逐步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經濟壓力,促進經濟的提高。從目前砲台鎮農村經濟水平上講,醫療保險的費用暫時可以接受,但由於國家的經濟水平及市場的成動態性,物價水平變化不穩,醫療保險想要長久的使人們接受還有待改革。又目前醫藥費高,醫療保險滿足不了農民們治病的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有待努力。

5.6建議

1. 目前一個小病的醫療費用對農村一般的家庭來説費用都很高。雖然購買了醫保,有了一定量的補貼,但是農民還是支付不起餘下的費用。減低看病費、買藥費是減少醫療費用、減少農民經濟壓力的的重要途徑。

3. 醫療改革確實能夠給農民們帶來不少實惠,但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宣傳健康知識、提供治本方案、讓老百姓們懂得醫學、懂得健康知識,減少生病的概率才是解決醫療問題的根本所在。國家政府等部門應該在醫療改革的基礎上加大健康知識的傳播,藉助現代信息化的通道,好又快的改革與發展。

4. 新醫改的目的是覆蓋全國,讓每個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險的優惠,但新醫改在推動建立一個普遍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同時,也要滿足民眾的差異化醫療保障需求。各個地區實施的方案可能會有些差異,依據各個地區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實施醫療改革是關鍵。

5. 加大力度提高農村醫療站、診室的管理與服務,完善農村的醫療體系。實施醫療直通車,減少農民看病難這一問題不容忽略。定期邀請一些醫療工作人員下鄉服務是個不錯的途徑。

結束語

本次調研活動持續了七天,總共到學校、村落、市場、商場、村委會和鎮政府進行調研。調研過程中隊員們收穫頗多,瞭解到了鄉村的習俗、經濟情況、文化水平等。大家都提高了自己的見識,學習到了調研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準確及時的記錄相關信息是調研中不可缺少的,另外團隊的協助尤其重要。

基於本次調研的人員是學生,對調研工作的效率、方法、過程等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調研中有時也遇到了跟調研主題有矛盾的問題,但經過調研小組成員的努力,大家一起往共同的目標前進,最後終於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謝辭

本研究作為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重點團隊,得到了華南師範大學的資助;在科研調查的過程中得到了砲台鎮政府及鄉民們的熱情幫助;尤其是李海雲老師,也得到了團隊成員的協助,一併致以深深的謝意。砲台鎮家電下鄉及醫療改革調查數據是東行記之隊全隊的成果。

參考文獻

皮澤紅. 黃穗. 廣東省家電下鄉工作2月10日起全面啟動. 中國工業報社. xx年2月11日

王亞楠. 家電下鄉:農民收穫了什麼?. 市場週刊. xx(6)

[3] 秦大河.家電下鄉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xx(7)

[4] 郭振宗. 家電下鄉效果分析. 社科論壇. xx(6)

[5] 周 揚, 紀成君. 影響家電下鄉的因素及對策. 科 技 和 產 業. 第9卷第6期

[6] 湯藴懿. 新醫改十套方案.財經政法資訊 年第1 期

[7] 博 廣. 東軟發佈“新醫改”信息化方案. 中國社會保障·xx年第7期

[8] 新醫改10 問. 《人民日報》xx 年4 月8 日

[9] 新醫改前後. 健康時報. xx(6)

[10] 顧昕. 全民醫保是醫改的突破點. 中國人衞生產業. 第五卷第十期(10)

[11] 鄧清波. 醫改將為中國老百姓提供基本醫療保障. 中國經濟網. 財經政法資訊. xx年第6期

[12] 朱儁生. 新醫改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大眾理財. xx年第7期

【第4篇】民政局統籌城鄉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今年,我縣被列為全市城鄉統籌發展的試點縣,縣委、縣政府按照“全域規劃、試點先行”的理念和“四化並舉”的目標,提出首先在xxxx村和xx鎮xx村試點,逐步在全縣全面鋪開城鄉統籌工作。因此,當前在我縣推進城鄉統籌工作面臨重大的良好機遇,我們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用新的發展理念調整城鄉關係,用全新的機制整合城鄉資源,用發展的辦法解決“三農”問題,在經濟發展的循環中統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在社會的進步中統籌城鄉發展繁榮,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我縣城鄉統籌發展的現狀

近兩年來,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城市開發、重點項目、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統籌城鄉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後實施了村村通油路、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二是在社會保障方面先後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合作醫療、農村規範化衞生室的建設。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已列為我縣的重點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班子,抽調了專門人員,設立了辦事機構,還把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納入到了全縣績效考核範圍,統籌城鄉發展工作已全面展開。

二、我縣城鄉統籌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基層幹部羣眾對城鄉統籌發展概念仍比較模糊。調研中瞭解到,有不少幹部羣眾在思想上對推進城鄉統籌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一是安於現狀,故土難離。許多村莊雖然規模小,人口少,基礎差,但大多數村民世代居住在這裏,不願意搬離。二是有的村民認為集中居住雖好,但擔心會造成距土地較遠,生產上會不方便;三是對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所需投入資金感到壓力很大;四是對於城鄉統籌的含義有些誤解和曲解。有相當部分人認為蓋座樓、修條路就是城鄉一體化。

2、城鄉二元結構影響城鄉統籌發展。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和體制的原因,我縣與其他縣市一樣,城鄉二元結構非常明顯,農村依然落後,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城鄉基礎設施投入不平衡、不同步,農村缺少集體文化生活的場所,沒有垃圾、污水等處理設施。另外,由於受經濟的限制,農村各項社會保障還很不完善。

3、農民綜合素質較差,思想觀念落後。在我縣的農村中文盲、科盲、法盲仍有一定的比重。農民思想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據不完全統計,在農村勞動力中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佔xx%,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種地粗放經營,打工只能賣苦力,從而嚴重地制約了農民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抬頭。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和諧社會發展的進程。

4、城鄉統籌發展思路和規劃尚不夠明晰。我縣作為試點縣,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在這之中有很多建設性課題、難題需要我們破解,很多創新性領域有待我們探索。

三、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幾點建議

1、抓根本,把羣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統籌城鄉工作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讓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質的提高,在做羣眾工作過程中,要圍繞羣眾的利益來開展。要深入羣眾搞調查,多爭取羣眾的意見和建議,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讓失地農民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跳出土地這個圈。

2、抓宣傳,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工作力度,讓基層廣大黨員幹部羣眾正確認識和理解什麼是城鄉統籌,為什麼要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通過宣傳教育,使羣眾明白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是產業佈局和利益關係的調整、體制的創新、機制的創新。使羣眾清楚我縣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規劃、特色、步驟,形成加快發展的氛圍。

3、抓政策,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政策是推進城鄉統籌的保證。各部門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城鄉體制和政策壁壘,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全局來創新體制、完善政策。當前要突出抓好縣城、中心鎮和中心社區的規劃,要科學規劃、突出特色、體現風貌。要強化規劃的執行和管理,加強各類規劃之間的銜接。

4、抓關鍵,突破資金瓶頸。通過在外地的參觀學習瞭解到,凡是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工作做的好的地方,資金是關鍵。所以我們要千方百計抓經濟,一是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更多的支持。二是要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的力度。壯大農業發展資金、工業強縣資金規模,加大對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努力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財政新增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基礎建設資金增量,主要用於農業;政府徵用土地出讓收益,主要用於農民。三是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採取以獎代補、以物代資等辦法,激勵和引導羣眾投資投勞建設家園,使之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投入主體、建設主體。四是要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投入機制。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鼓勵發展形式多樣、產權多元化的農貸擔保機構。積極引導支持農業銀行、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農”資金投入長效機制。五是充分利用民間資金,在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示範導向作用的基礎上,着力營造由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優良環境為重點的“窪地”效應,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投向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建立起“政府引導、羣眾決策、項目補助、民資參與”的良性投入機制,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5、抓產業,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一是優化產業佈局。強化空間規劃和要素整合,調整優化城鄉工業、農業、服務業的佈局。工業按照集聚發展的原則,通過各類園區建設,引導主城區產業向城郊有序轉移。農業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則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幹線集中。服務業按照全面搞活農產物資,促進消費品流通的原則,自上而下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二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帶動農民的就業和增收,尤其是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作為發展工業的主攻方向。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依託本地特色,努力開發名、特、優、新產品,形成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和優勢產業帶。三是推進產業化經營。圍繞優勢和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場競爭力的骨幹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發揮龍頭企業、經營實體、社區組織、農民經紀人的作用,積極發展各類農村新型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鼓勵合作社跨區域、跨行業經營。

6、抓改革,推進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借鑑先進地市的土地流轉模式,建立農民“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保障”的新機制,最大限度地把農民從農村和土地上解放出來,為實現城鄉一體化搭建農民變市民的有效載體。積極探索和破解土地流轉的政策和有效形式,鼓勵和支持農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採取出租、入股、質押、置換等各種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為農村富餘勞動力離土離鄉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閒置土地、閒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搞好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產業聚集、集約經營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開闢新的空間,為城鄉各種資源的合理自由流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7、抓隊伍,建立一支堅強有力的幹部隊伍。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的戰略任務,需要一批有活力、有朝氣、有思想的農村幹部來完成,特別是要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用他們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和帶動羣眾。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回鄉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專業合作負責人中選拔幹部,及時注入新鮮血液,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膽識,思路新、點子靈,有羣眾威信,有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又具有改革和拼搏創新精神的能人推選為村支部書記,讓他們帶領廣大農民完成城鄉一體化這項新的歷史變革任務。

【第5篇】民政慈善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為了更好地籌劃好區慈善建設工作,我局經區領導同意,於2022年10月30日組成考察組趕赴市縣考察慈善工作,現就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成功經驗

慈善工作是一項社會工作,要想起好步,開好頭,必須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從而,才能推動慈善事業的長足發展。

(一)選一個好的當家人。縣的慈善會成立於1998年,慈善工作真正開展是從xx年開始的,當時,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出面請出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的退休縣領導,擔任慈善會會長。

(二)必須依靠行政推力。縣慈善會工作人員勤於向縣領導彙報慈善工作,讓縣領導從層面上了解慈善、重視慈善、參與慈善。以政府名義下發有關慈善政策性文件,並通過媒體,報刊、電台、宣傳慈善。

(三)選擇一幫好的隊伍。縣慈善會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除選好當家人以外,還要在社會不同層面上選好威望高,公信力強,願意參與慈善事業的企業家、退休幹部和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副會長或成為會員。另外,由縣裏面通過公開選拔,給了3個全額撥款的事業編制的專職慈善工作人員。同時,給予了2萬元的辦公經費,並配備了工作專用車。

(四)認真做好慈善捐贈項目。為了增強慈善事業的公信力,讓每一筆捐贈款物發送到困難羣體和個人手中,一是結合實際紮實做好各類慈善項目且彙編成冊,隨時接受社會捐贈。二是善於對外交流。要多跑,多協調,用真誠換真情,積極爭取募捐資金。三是認真備好慈善資料和項目,隨時接受外界慈善會的募捐。

(五)融入中心工作,促進自身發展。慈善事業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只有經濟發展了,慈善事業才能又好又快地發展。為此,縣慈善會通過多次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勸募慈善項目和善款,又聯繫引進外資興辦工業企業,發展縣經濟。今年7月,縣委、縣政府召開大型招商洽淡會,會議邀請了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項目負責人及韓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理事會一行客人來縣,會上不但洽談了項目的捐贈,而且還與縣達成了多項企業投資協議。在8月上旬召開的廣東東莞台商協會招商洽談會上,縣慈善會主動推介了的慈善工作,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陳嫦娥等知名人士當即與縣慈善會達成了捐贈意向協議。 三、啟示和建議 (一)解放思想。由於我區慈善工作起步慢,輿論宣傳慈善理念又不到位,要想把慈善工作搞上去,建議我們要從過去的思維定式中跳出來,增強慈善就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理念,要把提高全民慈善意識,樹立慈善理念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

(二)高位推動。我們要學習借鑑縣慈善工作好的做法,結合自身實際,紮實抓好我區慈善發展工作。建議區委、區政府要把慈善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當成我區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緊抓好。同時,以區委、區政府名義下文件,把區委各部門、區直各單位、駐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企業老總選入慈善會理事、常務理事,並將各單位納入團體會員,增強他們參與慈善的知名度。

(三)組建隊伍。要想真正把我區慈善工作搞上去,就要組建好一支真抓實幹的專職隊伍,並具有一定的辦公經費等,為慈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強化宣傳。為啟迪全民的慈善意識,爭取更多的羣眾積極參與慈善,建議利用新聞媒體、報刊、網絡進行廣泛宣傳,讓全區人民增強慈善意識,使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激發了人民羣眾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在全區形成人人熱心慈善事業,個個參與慈善事業的濃厚氛圍。

(五)做實慈善項目。區慈善會要本着慈善工作宗旨和捐贈者的意願,積極開展賑災、助學、助醫、助殘、助孤、助養,大力興辦慈善公益事業,較好地發揮了社會保障的補助作用。建議要遵循慈善宗旨,不得指派慈善項目,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公信力,慈善會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第6篇】民政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户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本文將為你提供,歡迎閲讀參考。

為穩步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_____月14日至15日,縣長_____、副縣長_____率縣政府辦、縣民政局及各鄉鎮管理區主要領導一行15人赴_____、_____兩縣,就精準扶貧的方式與方法實地考察學習,兩縣主要領導參與陪同。

一、考察情況

考察團分別參觀了_____縣_____片區、_____片區、_____片區、_____茶業集團以及_____縣_____片區、_____鎮等地方,每到一處,考察團聽取了各參觀點精準扶貧工作情況介紹、查看扶貧實施作戰圖及建檔立卡貧困户信息台賬、瞭解精準扶貧工作具體實施步驟。兩縣在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給考察一行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_____、_____兩縣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精準扶貧、拔除窮根的根本出路,以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捨、民生決定目的的三維綱要為統領,堅持外修生態塑形、內修人文鑄魂的理念,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整縣推進、金融扶貧等舉措,整合資源,全面發力,展開扶貧攻堅的強大攻勢,取得顯著成效。

(一)精神脱貧轉民風

_____、_____兩縣,在精準扶貧上,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扶業,一手抓扶志,_____縣以___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評選,讓一批道德楷模、身邊好人的故事登上鄉村文化牆、走進廣播電視,使之成為___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學習的標杆。_____縣是十星級文明户創建的發源地,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户評選,_____村由腰纏萬貫的精神乞丐村變成全國文明村,家規家訓與村規民約有機結合,新的中華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隨處可見,強大的宣傳氛圍,使全縣百姓的精、氣、神在耳濡目染中發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神奇裂變,使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蔚然成風。在這裏,核心價值觀與家規家訓融為一體,親切而自然地走進千家萬户,孕育良好民風。

(二)做實產業引富民

在精準扶貧中,_____、_____兩縣圍繞生態好、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產業扶貧的理念,堅持產業扶貧與生態建設並重,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產業,在培植產業中發展生態,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致富產業,實現了生態建設與扶貧開發的雙贏。

舉全縣之力,招引外援,全力爭取鄉土能人迴歸故里,以茶葉、核桃、藥材、魔芋、養殖為主導產業,帶動產業發展,其中,蔣家堰鎮_____片區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投入3900萬元,註冊成立_____*藥谷晨康藥業有限公司,_____創建_____錦源綠化造林公司,採取公司+農户+基地模式,流轉土地6700畝,投入3500萬元,發展紅豆杉、美國紅火箭等珍稀苗木63萬株。土地流轉後,五個一點的收入有效促進了貧困户脱貧,即身富力強的農户外出打工收入一點、土地流轉以每畝700元的標準收一點、自留土上產一點、每年在合作社掙一點(公司每年向流轉土地農户提供50個勞動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資計算,每户農户每年至少可以掙到5000多元勞務工資)、合作社紅利分紅分一點。

同時在發展家庭式種養殖方面推出以獎代補、直補農户的相關政策,比如:養牛3頭以上,每頭補助300元,養豬按實際出欄數,每頭補助100元,發展一家農家樂補助2000元,發展一家商店補助1000元等補助措施,有效帶動貧困户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其他產業。

(三)金融支撐精滴灌

2022年以來,針對銀行不敢貸和貧困户貸不到、貸不起、還不了的突出瓶頸問題,_____縣出台了《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的意見》、《_____縣郵儲政銀互惠貸、助農貸、扶貧貸貸款業務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貧資金,緩解了扶貧投入壓力。2022年,_____縣政府安排2000萬元,整合其他擔保資金1億元作為扶貧貸款風險基金,整合貼息資金1500萬元(其中扶貧資金810萬元),吸納郵儲銀行、農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4家銀行,按貧困農户1:5、企業1:10的倍數發放扶貧貸、助農貸、互惠貸、助保貸、綠滿園、富路通、小額農貸、農户小額貸、致富牽手貸等9個品種的金融扶貧貸款。

為確保扶貧資金的規範運行,_____縣根據脱貧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大小,設定了貸款額度、貼息年限標準。對貧困户扶貧貸款額度每户不超過1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3年,第一年全額貼息,第二年貼息90%,第三年貼息80%;對產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2年,每年貼息50%,其中,對帶動貧困户佔比達到50%或年帶動貧困户脱貧達到10户以上的給予全額貼息;對縣域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扶貧貸款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扶貧貼息年限為1年,貼息50%;金融扶貧創新資金主要投向全縣各類發展生態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户及龍頭企業。縣扶貧辦、縣郵儲銀行對申請扶貧貸、助農貸的農户,逐户調查,指導幫助他們制定發展計劃,解決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貸款用得好、能歸還、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齊推進

統籌扶貧、發改、移民、國土、住建、殘聯、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搬遷項目資金,堅持三為主 (集中安置、進城鎮安置、進中心村安置為主)和四靠近(靠近城區、靠近集鎮、靠近園區、靠近景區),統一規劃、統一補助標準、統一建房試樣,採取村級修建集體宿舍安置貧困户或農户自建給補助等靈活多樣的安置方式,連片推進生態扶貧搬遷和消危、舊房改造,從而改善搬遷户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下段工作建議

_____無論從地理位置、資源環境、氣候條件、經濟實力和貧困層度與_____、_____兩縣相比,都有着絕對的優勢,我們理應對精準扶貧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結全我縣當前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轉觀念、樹新風

當前部分幹部職工仍把精準扶貧工作等同於以往的三萬工作,滿足於發個文、聯個村、包個户、給點錢、走走看看,噓寒問暖。還有部分羣眾爭着要當貧困户,等着上級領導送來慰問金和物資,這種等人授魚,等米下鍋的思想,嚴重製約了扶貧政策的實施。我們應學習兩縣把精神文明創建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扶貧理念,幹部精準幫扶、羣眾受惠感恩,將幹部羣眾的扶貧工作思路迴歸正確導向,扶貧先扶志。要強化駐村幫扶責任,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扶貧氛圍,做到扶貧扶誰、怎麼扶、扶到什麼程度,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二)建試點、立標杆

精準扶貧是一項全新工作,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辦法、具體措施。要在幹中學、學中幹,以星星村為試點,以點帶面,全縣推進。一是學習兩縣重調查、強基礎的做法,抓基礎台賬建設。切實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請表、有信息採集表、有脱貧方案、有結對承諾書、有五評審核表、有房屋或能夠反映貧困户生活現狀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二是學習兩縣精準扶貧、規劃先行的思路,抓村級規劃。在充分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環境,在農田水利、特色優勢產業、飲水安全、生產生活用電、交通、農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業和生態等方面認真研究、合理規劃,重點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合理制定村級基礎建設發展規劃和產業項目發展計劃。三是學習兩縣樹典型、強宣傳的經驗抓扶貧氛圍。在全村開展身殘志不殘、十星級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一批身邊的典型人、典型事蹟,做到電視有聲、牆上有影,同時加大扶貧相關政策、村級發展規劃、結對幫扶思路等宣傳力度,營造扶貧與扶志相結的氛圍。

(三)立規矩、重考核

規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機制,建議縣政府儘快出台《_____縣扶貧攻堅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鄉鎮管理區、縣直單位績效考核體系,作為提撥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建立專班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明確獎懲措施,保障工作經費,引導各鄉鎮管理區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攻堅上,引導縣直各單位協調各種資源參與扶貧攻堅,切實擔負起扶貧攻堅的重要職責,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第7篇】縣民政組織建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民政部門是各級政府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着“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重要職責,在保障民生,維護穩定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工作直接面向基層羣眾,民政的各項任務、法規政策都要靠基層民政幹部去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對民政對象的關懷和温暖,也只有通過基層民政幹部才能送到千家萬户,因此,可以説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層,重心也在基層,但民政工作最薄弱的部位恰恰也在基層,這是長期困擾民政部門的一大難題。特別是近年來,民政工作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拓展,同時,隨着鄉鎮規模的逐步擴大,鄉鎮服務的民政對象日益增多,基層民政機構承擔的工作任務日益艱鉅,工作壓力日益增大,基層民政繁重的工作任務與現行機構、人員、規範化水平不相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影響了各項民政政策在基層的落實,制約了全縣民政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在此次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對全縣基層民政機構的工作現狀進行了調研,並提出了一些發展建議。

一、鄉鎮民政機構現狀

郎溪縣12個鄉鎮均設有民政辦,共有民政工作人員27名。姚村鄉、幸福鄉、東夏鎮民政辦只有1名工作人員。濤城鎮民政辦現有的3名工作人員均為聘用人員,沒有正式編制。

全縣27名基層民政工作人員中專職從事民政工作的8人,佔29.63%,以民政工作為主,兼有其他工作的19人,佔70.37%;從事民政工作5年以下的16人(其中不足3年的有9人,不足1年的有3人),佔59.26%,6-10年的6人,佔22.22%,10年以上的5人(其中有1人50歲以上,有3人是聘用的),佔18.52%;有行政編制11人,佔40.74%,有事業編制8人,佔29.63%,聘用7人(含“三支一扶”1人),佔29.63%。鄉鎮民政辦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都比較簡陋,其中有2個民政辦無獨立的辦公室,與鄉鎮其他工作部門合用一間辦公室。

二、存在的問題

1、工作任務繁重,人員編制偏少。當前民政工作內容多,要求高,都是一些很具體、很細緻的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鄉鎮民政辦處於民政工作的第一線,是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礎,也是反映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前沿窗口和紐帶,承擔了救災救濟、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雙擁優撫、城鄉醫療救助、城鄉社區建設、民間組織管理、殯葬管理、慈善和社會救助等多達15項工作職能,其中很多工作如城鄉低保等都需要進村入户調查,民政助理員的工作任務日益繁重,但目前我縣平均每個鄉鎮只有2名工作人員,其中有3個鄉鎮只配備了1名工作人員,與繁重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

2、兼職過多,分散工作精力。全縣27名鄉鎮民政工作人員中只有8名是專職從事民政工作,大部分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實際上兼有殘聯、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新農合、人、工會、婦聯、包村駐點等鄉鎮其它工作。這樣勢必分散工作精力,造成基層民政工作無法做深做細、做實做好,影響了各項民政政策在基層的落實。

3、管理體制不順,人員更換頻繁。目前鄉鎮民政助理員的編制、人事權都在所屬鄉鎮,縣民政局對其沒有管理權,這樣一方面導致民政助理員更換頻繁,流動性大,穩定性差,給民政工作的連續性帶來不利影響。如南豐鎮、東夏鎮民政辦的所有工作人員從事民政工作的時間均不足2年,全縣59.26%的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從事民政工作不滿5年。而當前民政工作量大面廣,工作內容不斷拓展,必須有一定時間的工作積累,才有可能做到業務精通。另一方面鄉鎮安排其它工作,民政助理員不得不擠佔時間從事民政以外的工作。致使民政部門安排的工作任務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普遍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

4、辦公條件落後,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民政工作線多面廣,如低保、五保供養、優撫等工作都建立了大量的檔案資料,需有專門場所存放,而民政服務對象上門來訪辦事為數眾多,也需有單獨的接待窗口,以免影響正常的工作。但目前我縣12個民政辦中,只有十字鎮、畢橋鎮民政辦有單獨的辦公樓,其餘的民政辦都是僅有一間辦公室,沒有必要的檔案室和接待室。濤城鎮、飛裏鄉民政辦沒有獨立的辦公室,與鄉鎮其他工作部門合用一間辦公室,給工作帶來極大不便。

三、加強鄉鎮民政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1、理順管理體制。設立鄉鎮民政所,理順鄉鎮民政工作人員管理體制。民政所實行雙重管理,以鄉鎮政府管理為主,業務受縣民政局指導。民政所所長的任命和民政工作人員的調整事先徵求縣民政局的意見。鄉鎮儘可能少安排民政工作人員兼任與民政無關的其他工作,使民政工作人員能一心一意地專職從事民政工作,更好地為廣大民政對象服務。

2、規範機構建制。按照副科級建制設置鄉鎮民政所,為財政全額供給事業單位,在縣委、縣政府領導及市民政局 的指導下,由組織部門牽頭,鄉鎮黨委政府、縣民政局參與,按照幹部選拔任用的相關規定和程序任命民政所負責人。

3、落實機構編制。根據各鄉鎮所轄人口數,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配備民政助理員,建議3萬人以下的鄉鎮定編不少於2-3人,3萬人以上的鄉鎮定編不少於3-4人,均定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編制,人員工資納入縣、鄉兩級財政預算。

4、改善辦公條件。將鄉鎮民政所工作經費納入縣、鄉兩級財政預算,由縣、鄉兩級財政按照比例承擔。各鄉鎮要為民政所提供符合規定標準的面積不少於15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辦公設備。

5、加強隊伍建設。鄉鎮民政所工作任務繁重、政策性強,要挑選文化程度較高、政策觀念強、肯於吃苦奉獻的幹部職工從事民政工作。人員要相對穩定,以保證工作的連續性。縣民政局協助鄉鎮管好基層民政幹部隊伍,加大對鄉鎮民政幹部的培訓力度,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素質高、作風硬的基層民政幹部隊伍。

6、強化內部管理。要規範民政所工作人員的行為,建立和完善工作職能、崗位職責、辦事程序、服務承諾、檔案管理等制度。縣民政局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鄉鎮民政所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對民政經費使用、政務公開、依法辦事和行風建設等情況進行定期督查,確保各項民政工作和民政政策落實到位。

【第8篇】民政慈善工作調研報告

為了更好地籌劃好××區慈善建設工作,我局經區領導同意,於2022年10月30日組成考察組趕赴××市××縣考察慈善工作,現就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成功經驗

慈善工作是一項社會工作,要想起好步,開好頭,必須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從而,才能推動慈善事業的長足發展。

(一)選一個好的“當家人”.××縣的慈善會成立於1998年,慈善工作真正開展是從xx年開始的,當時,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出面請出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的退休縣領導,擔任慈善會會長。

【第9篇】關於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縣人大常委會: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縣委批轉的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意見,20xx年2月18日—19日,縣人大常委會調研工作組對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情況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工作過程

調研組分為兩個小組,第一組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瑛帶隊,第二組由常委會調研員金明英帶隊,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及縣民政局、財政局負責人和縣人大有關委辦負責人蔘加。先後深入到高家鎮、包鸞鎮、許明寺鎮、湛普鎮等四個鄉鎮,每一調研組再分為兩個小組,一組聽取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彙報,另一組召集鄉鎮政府有關工作人員、村社幹部、部分縣鎮人大代表和部分農村低保户進行座談,最後採取隨機抽樣方式抽3—5户農村低保户,深入被抽查的低保户家中詳細瞭解有關情況。

二、調研工作結果

(一)基本瞭解了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五好”。

1、領導重視,組織較好。20xx年,是我縣實施農村低保工作的第一年。一年來,縣鄉(鎮)兩級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切實加強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認真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開展好農村低保工作。如許明寺鎮先後召開4次黨委(擴大)會議,認真進行研究和部署,其他鄉鎮也是多次召開領導成員會議進行研究;湛普鎮黨委政府將農村低保工作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低保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研究政策,督促落實低保工作的調查摸底、政策宣傳和資金髮放等各個環節的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好農村低保工作;高家鎮、包鸞鎮也成立了農村低保工作領導機構,切實加強了對農村低保工作的領導和督促工作,使農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順利開展。

2、宣傳到位,執行較好。縣上於20xx年1月召開了全縣農村低保動員暨培訓會議,部署了農村低保工作,各鄉鎮也召開了各種會議進行認真的動員和培訓。如許明寺鎮通過召開村社幹部會議、村社召開黨員會議、户長會議等廣泛宣傳,讓廣大羣眾瞭解低保政策,積極參與社會監督;湛普鎮層層召開會議,進行思想統一;高家鎮要求村(社區)廣泛宣傳低保制度,嚴格按照規範要求,落實好低保政策;包鸞鎮對村上的農村低保工作人員和村文書進行了專題培訓,確保了在操作上不失誤,不走樣。同時,通過在豐都電視台、新聞社等媒體上廣泛宣傳,加大對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救助農村特困弱勢羣體的良好氛圍。

3、民主公開,實施較好。在實施過程中,各鄉鎮基本堅持了“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在確定享受低保對象時開展了“三會一評”活動、在鎮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等進行公示,基本做到了村民無異議。如包鸞鎮20xx年全鎮各村申請農村低保人員共186户,經調查、公示、審核後,確定了142户;高家鎮設立投訴電話,接受羣眾的諮詢和投訴,經羣眾舉報,取消了一名村主任的低保享受資格;湛普鎮嚴把村民委員會民主聽證、評議和鎮農村低保領導小組審核“兩個關口”,通過實行保障對象、標準、資金“三公開”和審查名單、審核名單、審批名單“三張榜”,基本確保了農村低保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在四個鎮入户調查時,詢問其他村民對已享受的低保户有無異議時,均表示沒意見。

4、及時發放,兑現較好。從調查中看到,4個鎮的農村低保户均表示能按時、按量領取低保金。湛普鎮對已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員中的80歲以上、長期卧牀不起的重病人員和一、二級重殘人員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也及時足額發放到位;許明寺鎮、高家鎮為農村低保户辦理了低保兑現卡,按時按量將低保金打入低保户帳户,讓低保户直接到農村信用社領取低保金,大大方便了低保羣眾,使享受低保的羣眾快捷、便利地領取低保資金;包鸞鎮、湛普鎮的低保户直接到鄉鎮民政辦領取低保金。調查時基本無低保户反映拖欠或未及時發放。

5、保持穩定,效果較好。由於嚴格了審批程序和堅持了公開、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則做好低保工作,全縣社會穩定保持較好。包鸞鎮由村上組織對申請户進行調查、評議,對評議結果進行為期7天的張榜公示,經公示無異議的再報鎮黨委政府集體審核,審核後再張榜公示;其他幾個鎮也嚴格按照縣政府及縣民政局有關文件要求,切實做好低保的各項工作,嚴格工作程序和要求,對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到目前為止,全縣基本無因農村低保政策的實施引發矛盾,無一人因此信訪,保持了社會穩定和諧。

(二)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還存在有待改進和完善的方面,主要體現在四個“不夠”。

1、宣傳不夠深入。在調查中發現,鄉鎮領導重視程度不平衡,導致農村低保工作不平衡。有的鄉鎮領導重視不夠,由於害怕因廣泛宣傳導致享受面太大,致使鄉鎮負擔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時,不敢大膽宣傳、大膽實施,導致部分農民羣眾對農村低保政策不瞭解、不熟悉。如在入户調查時發現,有的農民羣眾反映“別人能吃低保,我為什麼不能吃”,就是因為沒能理解農村低保政策,把農村低保政策理解為是一種福利;再如,有的低保户對700元的標準是怎麼一回事,也不太理解。

2、享受面不夠寬。從全縣來看,寫申請的人多,而真正享受的人少。如湛普鎮20xx年寫申請要求享受低保的有幾百人,而真正享受的低保户只有24户52人;包鸞鎮20xx年全鎮申請農村低保人員186户,而真正享受的只有142户;許明寺鎮全鎮特貧困户586户2369人,而享受低保的户數只有177户383人。從全縣來看,20xx年,全縣享受農村低保的只有7387户14181人,僅佔全縣農村人口總數的2.1%,其中湛普鎮只佔0.6%,絕大多數貧困人口未能享受到農村低保政策,享受面太窄。

3、享受量不夠足。從調研的幾個鎮的情況看,低保户每月享受的低保金9元—58元不等,最高的一個月享受了58元,也僅有湛普鎮一人,此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每月58元也不能完全解決其最低基本生活;最低的每月只有9元,還有的十幾元,多數是20元—40元之間。從現行的物價看,每月享受低保金9元人民幣還不夠買一斤豬肉(一斤豬肉市價13元左右),買植物油也只能買一斤多點(一斤菜油市價7元左右),完全不能滿足貧困農民羣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對農村羣眾的生產、生活基本未起多大作用。

4、操作不夠規範。從調查的情況看,存在有這樣幾種操作不夠規範:一是發放低保金的方式不統一、不規範。有的鄉鎮在發放低保金時採取辦理農村低保卡的形式,讓低保户到農村信用社領取低保金,有的鄉鎮則在民政辦公室由專人按季度或按月為低保户發放低保金。二是在確定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上不統一、不規範。幾個鎮各村社在確定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時也不完全統一,有的計算了這樣沒計算那樣,有的計算了那樣又沒算這樣,有的反映在調查時農户隱瞞隱性收入,還有反映説調查時掌握項目內容不準確。三是確定農村低保對象不規範。有的採取民主推薦,有的採取入户調查,還有的則採取村支幹部憑印象,有的談到準備將採取以“抽鑑”的方式確定,花樣百出。

三、調研工作建議

(一)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

一是要加大對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要採取召開各種會議、辦專欄、辦板報、政(村)務公開欄、有線電視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切實做到讓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曉,人人明白;二是要加大對黨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如加大對計劃生育法的宣傳,讓農民羣眾切實做到少生優生、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改善生存質量;加大對支農、惠農政策的宣傳,讓羣眾瞭解國家政策、掌握國家政策,從而很好的執行和遵守國家政策。三是要加大對道德規範的宣傳力度和對農民羣眾的道德觀的教育力度。要充分對羣眾進行愛老敬老孝敬老人的道德教育,讓年輕人孝敬父母、贍養父母,不把父母推向社會、推向政府,減輕社會負擔。

(二)做好擴面工作。

一是堅持逐步擴大的原則。建議由去年的2.1%在近兩三年內逐步擴大到5%,讓更多的農村特困人口享受低保。二是進一步細化對象條件。如對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弱勢羣體是否作為一個硬性條件納入農村低保對象應加以認真研究,以便鄉鎮、村社操作實施。三是合理界定農民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對哪些可作為農民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應加以明確和規範。四是適當降低並按各鄉鎮的實際情況負擔比例。全縣31個鄉鎮的財力發展不平衡,有的鄉鎮財力較好(如沿江的鄉鎮、沿路的鄉鎮),有的則較差,建議按鄉鎮財力大小以10%—20%的比例負擔。通過以上措施,將農村低保享受面逐步擴大,讓更多的農村貧困户享受國家改革發展成果,享受這一惠民政策。

(三)在提量上做好工作。

從xx年全縣農村低保享受情況看,最低的每月只享受了低保金9元,享受的數量太低。建議人均月享受應不低於30—40元,不足此標準的補足這個標準。同時,在調研中發現的雖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過700元,但由於這些家庭成員中有“老病號”或重病的或其他開支相當大而導致家庭貧困的,應建立救濟救扶制度,採取其他救濟措施,幫助其渡過難關。

(四)進一步規範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是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會監督和動態管理四條原則,確保這一惠民政策“陽光”透明。二是推行“九步”工作法,即:本人申請、調查摸底、社民小組推薦、村民議事代表評議、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幹部入户核實、村支兩委初定、鄉鎮審核、民政部門審批、銀行發放。三是強化社會監督,做到“四張榜四公開”,即社民小組推薦後張榜公開、村支兩委初定後張榜公開、鄉鎮審核後張榜公開、民政部門審批後張榜公開。同時,可以在鄉鎮或村(居)委會設立農村低保舉報箱,接受全社會監督。

(五)加強組織領導,充實工作力量。

一是加大領導責任,納入全年綜合目標考核。20xx年,縣政府應將此項工作納入各鄉鎮全年綜合目標加以考核,與鄉鎮主要領導的工作實績掛鈎,兑現獎懲。二是加強工作機構建設。現在鄉鎮都是民政辦與計生辦合併為社會事務辦公室,對農村低保工作力度不大,建議應加強對鄉鎮民政辦建設,確保機構明確、職責分明。三是適當充實工作人員,切實做到有人辦事。

【第10篇】民政局開展扶貧助困活動調研報告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區民政局以高標準為民辦實事為統領,以人為本、勇於實踐,在扶貧濟困方面做了大量細緻有效的工作,切實保障了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權益,促進了社會公平、公正、和諧。

一、總體情況和主要做法

圍繞“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促進和諧”這條主線,從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健全完善了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特困户和災民救助為基礎,臨時救助、社會互助為補充、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

1、城鄉低保多次提標擴面。自1997年實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居民低保標準從最初的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目前的300元,農民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200元,全區低保對象從144户331人,全年發放保障金14.555萬元,擴大到了今年10月份統計的3735户7275人,其中,城市低保2885户5602人,農村低保850户1673人,1-10月份累計發放低保金1129.4萬元。城鄉低保十年間多次提標擴面,為廣大困難羣眾築牢了“最後一道保障網”。此外,針對徵地拆遷的失地農民,降低門檻,減化程序,確保符合入保條件的羣眾第一時間得到有效保障。

2、五保供養不斷規範。xx年以來,三次調整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五保老人月生活標準,目前,我區集中供養五老人月生活標準已達到每人每月350元,分散供養五保老人月生活標準達到200元;全區143名五保對象全部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五保對象,由政府資助個人繳納的部分,同時區財政按照每個五保對象不低於200元的標準,在供養經費中增列五保對象醫療補助預算,用於參加合作醫療之外負擔的醫療費用的救助,切實解決了五保對象醫療難問題。

3、救助機制創新完善。一是在全區開展了“千人千户結對幫扶活動”,共落實幫扶對象1268户,其中各街道、開發區共結對幫扶800户,區級機關結對幫扶468户,幫扶對象包括低保户、特困户、殘疾人、優撫對象、五保老人、低保邊緣户和失地農民,通過3年的時間幫助他們實現脱貧。二是積極開展助學活動。xx年開始,我區對全區考上大專以上的低保家庭子女進行救助。經過調查摸底,對8名考入本科的低保家庭子女每人救助3000元,對7名考入大專的低保家庭子女每人救助1500元,共計3.45萬元,切實幫助低保家庭解決了燃眉之急;xx年,我區首次把非義務教育階段特困家庭子女入學納入了救助範圍,專門制定下發了《xx台區低保家庭子女非義務教育救助實施意見》,重點做到了“兩個擴大”、“一個規範”:擴大了救助面,除對户籍在本區的城鄉低保家庭子女,當年考上本科、大專、中專的進行救助外,對低保家庭子女考入高中的也給予救助;擴大了救助金額,對考入本科的學生每人救助3000元,考入大專的學生每人救助xx元,考入中專、技校、職業學校的學生每人救助1000元,考入高中的學生每人救助800元,並對其中的孤兒學生追加發放一定的生活補助費;規範申領程序,受助者個人憑錄取通知書、低保證、身份證、户口簿複印件,由各街道民政辦嚴格審核後,將名單和以上4種複印件報區民政局救災救濟科統一審批,登記造冊,進行發放。並於8月29日舉行了特困家庭子女助學金首發儀式。據統計,xx年共向全區135名考上本科、大專、中專、技校、職業學校和高中的應屆特困學生髮放了愛心助學金,共計19.14萬元。今年,我區進一步完善了《xx台區低保家庭子女非義務教育救助制度實施意見》,確定助學對象分別為户籍在本區,今年考上本科、大專、中專、高中的所有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在去年發放標準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孤兒學生追加發放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補助費,今年共向97

名考上本科、大專、中專、高中的應屆特困學生髮放了愛心助學金15.28萬元,有效確保了這部分低保家庭中處於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子女不因貧困而無法就學,不因貧困而失去理想,充分享受到教育和發展的平等機會。三是先後制定完善了《xx台區關於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的暫行辦法》、《xx台區城鄉困難居民大重病醫療救助制度實施辦法》,幾年來,共惠及困難羣眾941人,發放臨時救助金、大重病救助金約140餘萬元,有效緩解了困難羣眾生活難、看病難等實際問題。

4、慈善救助亮點紛呈。一是陣地設施完備。今年建成了1個區級慈善超市和8個街道級慈善超市,制度上牆,貨物上架,管理規範,全區形成了三級慈善服務網絡。二是組織領導加強。籌備開展第二屆慈善協會換屆選舉工作,擬選出新一屆正副會長、祕書長、常務理事等,進一步健全我區慈善組織機構,加強慈善工作橫向和縱向聯繫,為我區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三是慈善活動廣泛經常。近年來,我區廣泛開展了“慈善一日捐、濟困送温暖”

等社會幫困扶貧活動,共接受社會捐贈266.6萬元,全部用於幫困扶貧。今年年初,積極搭建平台,創新開展了企業家“獻愛心、送温暖”活動,向全區1000名困難羣眾現場發放了40萬元的“愛心款”;“六一”節,開展了“關愛貧困兒童,共度快樂節日”活動,切實幫助困難兒童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切身感受黨和政府的温暖。據統計,近年來全區僅用於各類節日對全區低保對象、優撫户、五保老人、重大疾病患者、麻風病人、特困女童、“三小車”殘疾車主特難户等社會困難羣體走訪慰問經費已逾千萬元。

二、存在問題及下步努力方向

雖然我們在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中,下了不少功夫,投入了不少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但與區委區政府以及廣大困難羣眾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需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救助統籌力度,加強民政工作隊伍建設,救助工作還需要更大的開拓創新等,為此,下一步我們將切實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和諧理念。充分利用區有線電視、政府網站、民政網站等平台,精心設計富有特色和實際成效的“亮點”活動,大力宣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公平公正、誠實友愛的和諧理念,不斷擴大困難家庭幫扶救助的影響面和感召力。

二是整合社會資源,擴大救助範圍。建立“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救助管理體系,充分整合部門和社會的力量,適當調整救助範圍和標準,逐步向全區低保邊緣户、低收入羣體、失地農民、受災羣眾等困難羣體家庭延伸,向重度殘疾老人、孤寡老人、困難家庭中品學兼優的學生等羣體傾斜,確保貧有所助、弱有所護。

三是探索有效形式,確保救助長效。在給予物質幫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低保專幹隊伍、培育社區志願者隊伍以及發放愛心聯繫卡、區團員青年與受助學生結對“1+1”、經常性的“關懷行動”等途徑和形式,切實加大對困難弱勢羣體精神上的關懷與幫助,鼓勵和引導他們樹立創造生活,改變命運的信息和勇氣,確保救助活動取得長效。

【第11篇】我市有關民政工作調研報告

我市有關民政工作調研報告

多年來,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經過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不懈努力,民政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市委提出“四個三”的目標,民政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加強、完善和提高。

一、關於民政幹部職工隊伍建設

民政局機關編制21個(其中公務員17人、工勤人員2人、事業編制2人),實有人員20人,其中2人離崗,駕駛員2人,1人在鄉鎮掛職任副鄉長,1人在村掛職任第一書記,缺編1人;本科6人,大專13人,中專以上1人,40歲以上8人,30歲以上12人。

下屬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44人,其中年齡50歲以上6人,40歲以上17人,30歲以上19人,文化程度大專以上24人,高中以上6人。

鄉鎮民政所現有專職民政幹部37人,其中民政助理員17人,民政會計20人;本科文化程度1人,大專19人,高中17人;年齡在50歲以上2人,40歲以上23人,30歲以上12人。

從民政系統幹部職工隊伍現狀來看,總體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人員結構不合理,缺編現象嚴重。

二、關於加強敬老院建設與管理,不斷提高集中供養,確保實現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標

全市現有農村五保對象1735人(其中在冊1307人,應保盡保428人),在院集中供養385人,集中供養率為21.6%,年人均供養標準為2400元。分散供養對象1360人,年人均供養標準為1500元。現有17所農村敬老院,大部分房屋陳舊,條件簡陋,有的已成危房,很不安全。按照省政府實施民生工程的要求,20xx年我市農村敬老院新增加牀位290張,集中供養率達到30%,到20xx年實現集中供養率50%的目標,在院集中供養人員將達872人。因此,農村敬老院建設任務重、壓力大、時間緊。

為確保省政府實施民生工程目標的實現:

一是計劃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全市敬老院建設任務,到20xx年全市敬老院牀位數達996張。敬老院改擴建工程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做到對工程事前、事中、事後的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工程資金安全,使所有敬老院的院容院貌得到改觀,供養人數、供養標準逐步提高。

二是多方籌資,加快建設。動員社會力量和愛心人士認養、認捐、認建。除積極爭取省民生工程資金外,通過發行福利彩票募集公益金,並充分利用閒置的校舍、廠房和其他房產,因地制宜進行改造建設,加快敬老院建設步伐。

三是將五保老人的基本供養標準、敬老院工作人員基本報酬、辦公經費等逐步納入市級財政預算,建立敬老院經費專用賬户,專款專用,以保障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健康運行。

三、關於鞏固殯葬改革成果,從而實現綠色殯葬的目標

通過10多年的努力,市區的亂葬亂埋問題得到了有效清理和整頓,殯改工作位於全省和宣城市前列,完成了殯葬改革的第一步目標。然而,殯葬改革不僅僅是解決遺體火化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好骨灰安葬,解決亂埋亂葬問題,以達到節約土地、節約資金、淨化環境、文明喪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目的。

目前,我市大部分鄉鎮、村未建立村級公益性墓地,少數雖建了村級公益性墓地,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公益性墓地條件簡陋,標準不高,墓地入葬率較低,農村喪户將骨灰二次入棺土葬、亂埋亂葬現象時有發生。20xx年,全市共死亡2712人,僅有200人安放在渡口公墓,其它2512人都散葬在農村,按每處6平方米計算,每年佔用山場、林地、耕地約23畝,20年就是460畝,且土地不可再利用,造成土地資源嚴重流失,影響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不僅損害了廣大羣眾的喪葬利益,而且違背了殯葬改革最終目的。在全市推行村級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已迫在眉睫。為此,應超前謀劃,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全市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總體測算,把村級公益性墓地建設好,並作為推行殯葬改革的一項硬件措施來抓,全面禁止骨灰亂埋亂葬和二次入棺土葬,促進農村殯葬改革向縱深發展。力爭經過3年的努力到20xx年,全市每個村或每個鄉鎮、辦事處規劃若干處村級公益性墓地;村級公益性墓地“建、葬、管”相配套局面全面形成;所有火化後的骨灰全部安葬在村級公益性墓地內。

二是明確職責任務,實行績效考核。市委、政府應將生態墓地建設列為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內容,列入鄉鎮年度工作考核目標。與鄉鎮、街道簽訂《村級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建立和完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明確鄉鎮、街道建設村級公益性生態墓地的職責任務,確保生態墓地建設工作全面完成。

三是加大投入,逐步將殯葬改革列入民生工程。殯葬改革涉及千家萬户,做好了,做徹底了,不僅能淨化社會風氣,而且對保護資源,淨化環境,維護山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鄉財政應安排專項資金,推進村級生態公益性墓地建設,鼓勵、支持村組和羣眾將故人骨灰集中安放,實行綠色殯葬的目的。

四、關於大力發展養老事業,積極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

我市現有60歲以上老人達5萬人,佔總人口的13.3%。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0%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全國老齡化程度是12%,我市已進入老齡時代,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我市有養老機構19個,其中農村敬老院17所,現集中供養五保老人385人,市福利院老年公寓休養老人320人,南河社區託老所休養老人18人。從以上情況看,我市現有養老機構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在老齡化過程中,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①老齡化速度過快,社會養老壓力逐步加大;②城鄉老人收入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老年人生存、發展需要;③因子女外出創業造成空巢老人增多,高齡老人增長較快,傳統老年人服務和養老模式面臨新的挑戰。

針對以上問題,要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提高認識,加大投入。養老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也是激發和調動社會各界加快發展的重要環節,養老問題解決好了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也可以減輕社會負擔,更主要的是可以減輕政府壓力。為此,各級政府必須要加大投入,推進和改善養老保險體制,加大農村敬老院、老年公寓和各種養老機構的投入,解決老有所養問題;完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加快城鄉醫療衞生設施建設,解決老有所醫問題;加快城鄉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適時開展有益老人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解決老有所樂問題。

二、破解難題,加快發展。鑑於目前形勢和狀況,採取多種形式加快老年事業發展。一是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步伐,提高五保户集中供養率;二是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投入,加快老年公寓建設步伐,滿足社會養老需求;三是依託社區開展養老服務,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空巢老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問題;四是積極倡導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扶持。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廣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安徽省實施〈老年法〉辦法》等法律法規,積極開展“好兒子、好媳婦”評選活動、樹立“養老、敬老、助老、孝老”典型人物,在全社會大力弘揚養老、敬老、助老、孝老傳統美德,對不敬不孝的子女進行教育,對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損害老人合法權益等及時進行調解和查處,對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打擊,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從而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良好氛圍。

【第12篇】民政社會救助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按照州政府對社會救助工作進行調研的有關要求,我局及時抽調人員對全州社會救助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城市低保

xx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數為53489人,全年下撥低保資金8355萬元,人月均補助水平110元。按照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切實做好適當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發[xx]99號)和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鄂政發[xx]1號)精神,從xx年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150元統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補助水平達到173元。同時,將城市“三無”對象、城市孤兒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結核病患者貧困家庭納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即240元給予了全額補助。

(二)農村低保

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門的大力爭取下,全州農村低保人數擴大到15萬人,全年下撥農村低保資金7832萬元,人月均補差45元,其中,一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80元,二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50元,三類對象月補助不低於30元。xx年初,省民政廳批准我州再增加農村低保5萬人,達到了20萬人。目前我州農村低保資金通過金融機構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

(三)五保供養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門不斷創新機制,着力探索農村五保集中供養“_____模式”,不斷加強農村福利院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院辦經濟、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五保對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農村五保集中供養“_____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廳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國社會報、新華社等先後作了宣傳報道。目前,全州共建立了農村福利院110所,五保對象13441人,集中供養9800人,集中供養率為73%,xx年共下撥資金1386萬元。根據省廳文件規定,從xx年起,集中、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以及分散供養孤兒的供養標準將各提高300元,分別達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四)大病醫療救助

我州於xx年開始大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幾年來,全州累計救助20多萬人次,有效地緩解了困難羣眾患大病的醫治困難。xx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種限制、擴大救助規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門檻、提高救助額度、簡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則,進一步推進醫療救助的改革發展。在救助範圍、起付線、救助金額等方面重新規定。同時,對住院治療的低保對象免收掛號費、診斷費,注射費、觀察費、住院牀位費優惠50%,手術費、輔助檢查費優惠30%,常規性藥品優惠10%。

(五)臨時救助

為及時緩解城鄉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我州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標準一般不超過800元,農村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標準一般不超過400元。對未滿18週歲、父母雙方因艾滋病或結核病死亡,或父母一方因艾滋病或結核病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死亡的患艾滋病和結核病孤兒,按照人月均200元(生活費150元、撫養服務費50元)給予生活救助。xx年,全州臨時救助人數5000多人。另外,從xx年3月1日起,對六十年代精簡退職職工,享受40%救濟的對象每人每月提高25元,不符合40%條件的其他救濟對象(含國民黨寬釋人員)每人每月提高20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救助對象致貧原因多樣

一是長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貧。救助對象因患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且醫療費用偏高等問題加重了負擔。二是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致貧。部分貧困户因年老或殘疾沒有勞動力,無經濟收入,生活貧困。三是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由於多種原因,許多人因貧困而失學,文化水平低。在發展家庭經濟時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脱貧致富能力。四是交通閉塞,生存環境惡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貧困。五是自然災害大量存在。我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雪災、雨災、冰雹災害時常發生。

(二)救助水平比較低

從總體上看,我州社會救助的範圍和標準在逐年擴大和提高,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還處於較低層次階段。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限。城鄉低保補助水平不高,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新農合、大病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不能緩解根本問題。二是家庭發展需求得不到保障。城鄉困難家庭對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極為有限,子女輟學多;因文化、年齡、身體等多方面原因,困難羣眾創業、就業難度大,收入來源十分有限,家庭貧困狀況得不到根本解決。三是救助範圍還比較窄。截止到xx年底,我州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還有13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51.97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84.58萬人,而目前全州納入農村低保的只有20萬人。

(三)地方財政對社會救助的資金保障機制支撐作用不強

_____州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庫”於一體貧困地區,所屬的8個縣市財政均為國定貧困縣。縣市地方財政力量薄弱,可用於社會救助的經費十分有限,主要依賴於上級撥付的資金予以保障。且因為多方原因,社會救助的工作經費也較少。

(四)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一是收入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家庭收入核算比較困難。二是各項社會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不夠。當前實施的社會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業援助等多項制度,但諸多救助制度還沒有專門的條例,存在管理多頭,條塊分割的問題。三是基層救助網絡平台薄弱。我州救助機構和隊伍不健全、經費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了社會救助政策在基層的落實。目前,全州僅有低保工作人員22名,88個鄉鎮辦低保工作人員159人,其中75人為兼職。農村福利院管理人員少、待遇偏低,部分縣市沒有核定編制,沒有將工作經費納入預算。

三、對策和建議

(一)以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為主導,加大地方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力度

資金是社會救助體系的生命線。建立普惠型社會救助體系,必須首先制定保障救助資金供給的基本制度。各級政府是社會救助工作的責任主體,財政投入是社會救助資金可靠、穩定的來源,必須建立科學合理、規範有效的財政投入機制。結合我州實際,要建立以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為主導,各級財政實行足額列支和按時撥付的機制,將社會救助各類配套資金和工作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足額安排城市低保資金(不低於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0.8%—1.5%)、農村低保資金(人年均40元)、大病醫療救助資金等預算,並隨着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建立預算自然增長機制,逐年加大投入,並重點向農村傾斜;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保證社會救助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完善社會救助工作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社會救助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作。健全社會救助工作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是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的組織保證。一是各級政府應成立社會救助工作的領導協調組織,其職責主要是統一政策,協調步伐,全面管理與監督社會救助工作。二是應建立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多邊救助機制,加強相關部門、單位之間及其與社會的溝通與合作,定期交流信息,協商救助行動,逐步形成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協調運作的長效工作機制,以有效整合各種社會救助資源,形成強大的整體推進合力。在鄉鎮辦建立公共服務中心,建立統一的服務工作平台,並依託這一中心搞好社會救助的受理、審查、申報、資金髮放等工作,避免多頭申報、多頭救助、缺失救助,實現救助項目互補和救助效能最大化。着力推進救助信息化,建立救助信息網絡,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共享。三是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要動員黨政、媒體和社會組織等方面力量,通過紀檢、審計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推動社會救助體系健康發展。

(三)搞好社會救助體系各項制度間的銜接配套

社會救助體系內容豐富,要素較多,頭緒複雜,涉及面廣,必須統籌考慮,整體設計,側重提升制度的整體效能,應重點在兩個層次上做好銜接配套:一是對各單項救助制度進行必要的整合和規範,使各項救助制度相互銜接,構成一個有機的制度體系,以充分發揮社會救助體系的整體效能。二是推進社會救助體系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以及就業再就業、扶貧開發等制度間的銜接配套。要進一步搞好與就業、扶貧、住房、醫療等政策的銜接。民政、勞動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協調配合,民政部門加強對低保對象的分類管理,強化動態管理;勞動部門要認真落實關於促進困難羣體就業和再就業的扶持政策,以新增就業崗位為目標,以強化就業服務為手段,以加大資金投入為保障,支持和鼓勵困難羣體就業。扶貧部門在工作中重點吸收享受低保待遇的特困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參加項目帶動和就業,並提供免費技術培訓,加強與其他惠農政策的銜接,通過扶持,幫助救助對象擺脱貧困,走上生活自立之路。民政、勞動、衞生部門要在定點醫院設立保險、合作醫療、醫療救助“三辦合一”窗口,全部採取集中墊付補償金、救助金,事後統一結算,既減少各部門工作量,又方便困難羣眾。

(四)加強基層民政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

社會救助工作隊伍是落實各項救助政策的根本保證。要切實加快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確保社會救助在基層及時有效落實。按照湖北省民政廳《關於印發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的通知》(鄂民政規[xx]1號)要求,成立“州社會救助辦公室”,為隸屬州民政局管理的副縣級行政單位,並核定3-5名人員編制;各縣市要設立社會救助工作專門機構(最低生活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公室或社會救助局、社會救助管理辦公室),負責本地城鄉低保以及相關社會救助審批管理工作,並按照“每3000名對象配備不少於1名工作人員”的要求落實工作人員;鄉鎮辦要設立低保工作站,專職工作人員應不少於2人;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或其它社會組織受社會救助管理機構委託,可以承擔部分社會救助工作,同時,可通過民間組織建立社區義工制,逐步將社區志願者納入社區救助網絡。

【第13篇】民政對社會人才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民政對社會人才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是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傳遞者,是社會安定有序的重要維護者,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傳播者,是體現黨和政府關懷、温暖的重要使者。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適應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需求,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切入點;是轉變政府職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服務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關係重大,影響深遠。民政工作是我國社會工作的重要領域,民政領域和民政範圍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我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擺在各級民政部門面前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_____州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組織對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和培養開發對策進行了研究。

一、_____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分佈廣泛。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一部分,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是指職業從事社會工作的所有人員,而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或技能,創造性地進行社會服務與管理的社會工作人員。我州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分佈在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人口、教育、衞生、公安、司法、信訪、工、青、婦、殘聯等部門和團體,擔負着大量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就民政系統調研顯示,主要涉及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社會福利、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減災救災、流浪乞討人員、流浪兒童、服刑人員子女臨時性社會救助、艾滋孤兒救助、優撫安置、兒童收養、婚姻家庭服務、殯葬服務、殘障康復、城鄉社區建設、精神病患者康復、慈善事業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州現有社會福利類事業單位17個、社會救助類事業單位117個、收養服務類事業單位15個、優撫安置類事業單位14個、慈善事業(包括慈善類事業單位、民間組織)27個、減災救災類事業單位5個、家庭生活服務類事業單位(包括婚姻登記、婚介服務、家庭教育、婚育服務等)59個、殯葬服務類14個,城鄉社區單位2609個,共2877個單位。現有專兼職工作人員12152人。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2092人,36—50歲的8785人,51歲以上的1275人;從學歷結構看,國中以下的2457人,中專(高中)的8015人,大專的1481人,大學及以上的199人;從專業結構看,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極少,社會工作相關專業畢業的也很少。

(二)社會事業逐步發展。“十五”以來,我州各級黨委、政府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不斷加強對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視,社會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鄉低保、農村救災救濟和五保供養為主體,醫療、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相配套、政策優惠為輔助、臨時救濟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人民羣眾廣泛參與的城市社區建設新格局,興辦了一批社區便民服務站點、建成了一批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堅持政府投入為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福利事業,全州城市社會福利院改擴建後,牀位達到1500多張,每個鄉鎮都建設了中心福利院,共收養近萬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類機構達到134個,設置牀位15000多張,還有服務類事業單位130多個。社會事業的發展,為社會工作人才參與各項社會管理和服務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三)成長環境逐步優化。近年來,我州編制了全州“十一五”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出台了《_____州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出台了《_____州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意見》、《_____州城市低保救助實施辦法》等多項政策規章,社會工作的政策法制環境進一步優化。同時,各行業、各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在加強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為社會工作人才開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導和操作規範。社會工作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社會工作人才的工作條件不斷改善。

(四)工作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服務模式上,全州不同社會工作機構的工作人才根據各自職責範圍和崗位要求,採取了不同的服務模式。機關的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採取“管理+督導”的模式,通過制定政策、督導監管、建立服務體系等方式方法履行職責;事業單位的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採取“管理+服務”的模式,通過落實政策、提供服務等方法開展社會工作;社會組織和 民辦服務機構則主要採取“引導+服務”的模式,向服務對象提供各種服務。在服務方式上,對困難羣體、特殊羣體、優撫羣體這三個羣體主要採用落實政策和發動社會幫扶的方式,幫助解決他們的生產難、生活難、住房難、子女上學難等問題;對廣大城鄉社區居民,主要是充分發揮基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的作用,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一)社會事業發展不足。近年來,我州綜合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全州生產總值逐年增長,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城市形象和品味明顯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呈現發展不足的態勢。城市管理不夠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教育基礎設施條件差,上學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公共衞生基礎脆弱,看病難、看病貴、農民因病致貧返貧、醫患矛盾突出的問題還依然顯著;鄉鎮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發揮作用不夠充分;社會保障、救助、福利等方面,仍然存在保障標準偏低、覆蓋面窄的問題,例如農村困難居民需要納入低保救助的人數不到40%,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和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薄弱,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仍然簡陋和不足,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和完善。

(二)社會工作人才缺乏認同和了解。從社會工作人才發展的軟環境看,全社會對社會工作職業、社會工作人才的基本認知、認識和認同程度不高。從我們瞭解的情況看,不管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自身還是社會公眾,大約有75%的人認為“不知道什麼是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有73%的人認為“我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人才”,即使在目前主要從事社會工作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也有很多人對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表示“只是聽説”、“不知具體含義”,不知道社會工作人才是需要經過專門培訓、掌握專業方法和技巧、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技術人才。在社會認知中,有的要麼把概念泛化,認為只要與社會工作相關的人員都可以稱之為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人才;有的要麼混淆概念,把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等同為一個概念,甚至有的人認為只要把社會工作所涉及領域的崗位與社會工作職業一掛鈎,就可以實現從一般工作人員到社會工作者的轉變;有的人還認為,做社會工作的就是社區工作人員或是村委會幹部。

(三)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整體狀況不容樂觀。與社會發展要求和羣眾服務需求相比,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整體狀況還難以適應。主要表現在:

1、從業人員總量不足。僅從民政系統看,從事相關社會工作的人員有978人,與常年100餘萬名民政服務對象的比例是1:1200,在這部分工作人員中,有42%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從事的社會工作更側重於社會管理而不是社會服務。在基層,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所佔比重則更低。如全州從事城市低保的工作人員只有31人,與全州5萬名城市低保對象的比例僅為0.6‰,176名鄉鎮農村低保工作人員與全州20萬名農村低保對象的比例僅為0.8‰。而美國20xx年社會工作者總量達到了65萬人,每1000人就配備有2到3名專業社會工作者;英國20xx年的社會工作者人數統計為12.5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的5%;我國香港地區受過專業教育培訓並通過資格考試的註冊社工就佔總人口的1.7‰。

2、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學歷、年齡等結構不夠合理。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比例低,學歷層次整體偏低,在社會管理、社區事務等傳統社會服務領域,大部分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年齡結構老化,工作中基本依靠經驗,而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一定程度上難以適應情況日益複雜、要求日益提高的社會管理服務要求。

3、人才隊伍分佈領域不均衡。首先是社會工作的任務量和從業人員不成比例,如民政系統承擔着多項社會工作,但是社會工作人員在整個系統的從業人員中所佔比例不到12%;其次是人員分佈不均。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社會工作人才多集中在社會福利機構服務、社區建設基層管理、社會流浪救助服務等方面,在全社會老年人、殘疾人和貧困者、失業者等特殊羣體和困難羣體等領域的社會工作人才規模仍顯不足。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領域分佈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現象,即政府直接舉辦的領域多、社會自主發育領域少;問題解決型(求助式)領域多、常態維護型(非求助式)領域少;城鎮相對多、農村相對少。

4、人才隊伍專業能力還不強。擁有專業理念、具有綜合運用各類方法技巧開展專門服務的“複合型”社會工作人才嚴重不足。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所佔比例不到5%。在現有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中,多數以上的人員雖都經過本職工作訓練,但缺乏專業社會工作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後,遇到問題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作出判斷,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方法支持,難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專業服務。

(四)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支撐體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政策制度支撐。就國家而言,20xx年7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佈了第九批國家職業標準,制定了《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20xx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聯合頒佈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除此以外,幾乎沒有社會工作人才建設的法律法規性文件。就我州來看,包括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引進、使用、激勵、考核與資格認證、從業規範、登記管理、繼續教育、評估監督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工作規章制度還沒有建立。儘管各職能部門針對行業特點制定出台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沒有專門針對社會工作人才出台的規章制度。二是缺乏組織管理支撐。社會工作分屬10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沒有統一的領導管理機構,各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嚴重,致使社會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和總體協調,不能形成工作發展和隊伍建設的合力。即使在各行業內部,下屬事業單位的屬性、級別也不同,給社會工作的協調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社會工作人才依託的民間組織發育還不完善,缺乏保障,運行困難,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不足,能夠提供社會工作的崗位十分有限,影響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進程。三是缺乏財政支撐。一方面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收入水平低,缺少應有的社會保障,而且在社會工作人才培訓設施建設、培訓教材徵訂和培訓網絡建設方面薄弱,使一些受過專業教育的畢業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而不願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員編制受到限制。以州、縣民政部門城鄉低保工作機構為例,工作人員只有19人,而面對的是全州25萬多名的城鄉低保對象,以及其它70餘萬名困難對象;州老齡辦長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務對象(60歲以上)卻有45萬多名,編制、人員、經費多年來都沒有等到較好解決,制約了此項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_____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養開發的對策措施

(一)明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堅持培養專業化人才和集聚社會化人才並重原則,充分借鑑發達地區社會工作先進經驗,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手段,建立法律規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社會工作體制,建立和健全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評價使用體系、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有效的激勵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素質,着力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水平。

(二)積極營造有利於社會工作人才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1、優化政策環境。進一步研究建立統

一、規範的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法規體系,切實解決有關黨政部門各自為政、政出多門問題,為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2、優化輿論環境。充分發揮宣傳部門、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注重發現、培養和宣傳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奮發成才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促進社會工作發展、適應社會工作人才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激勵、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社會工作。

3、優化工作生活環境。統籌協調現有政府信息網絡資源,建設社會工作信息服務平台,及時發佈相關社會工作和具體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勵社會和個人興辦社區社會服務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社區服務。各類組織和個人到社區興辦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的,可免費使用城鎮社區現有公共服務設施。要重視解決社會工作人才的户籍遷移、檔案管理、社會保險、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

1、制定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規劃。將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納入人才發展戰略總體規劃,抓緊制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進一步增強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計劃性、系統性和針對性,整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改革現有人才統計制度,切實掌握社會工作人才狀況,為制定人才發展總體規劃提供依據。

2、加強社會工作學科建設。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整合教學資源,鼓勵高水平教師和專家擔任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任務。加強高校社會工作實習基地建設,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服務機構實習和見習。高校社會工作實習基地建設情況納入年度教學工作考核內容。

3、開展社會工作人員崗位培訓。採取集中培訓、個人自學、遠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現有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培訓,力爭在2年內將所有工作人員輪訓一遍,基本實現所有社會工作人員達到相應的崗位素質要求。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村(居)委會工作人員參加進修、見習、短訓、函授等素質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化社會服務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評價使用體系

1、完善職業資格制度。所有社會工作人員均應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取得相應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具有其他專業技術職稱的社會工作人員,可按國家有關規定轉評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晉升上一級職業資格時,其轉評前和轉評後的任職年限可合併計算。逐步推行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註冊登記制度。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醫師、護師、心理諮詢師、律師等其他職業資格的社會工作人員,應進行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註冊登記,力爭在5年內全面實行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註冊制度。

2、完善崗位設置制度。調整優化佈局結構,科學設置政府社會服務機構,研究建立州、縣、鄉政府社會服務事業機構定編標準。明確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崗位設置和結構比例,原則上社會工作崗位不低於崗位總數的90%。研究探索城鄉社區、村(居)委會崗位設置辦法,在法定崗位之外增設2—4個社會工作專職崗位。鼓勵和支持村(居)委會、社區企業和個人創辦民間社會服務組織,因地制宜開發和設置社會工作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進機制,鼓勵社會服務機構採取不遷户口、不轉關係、聘用兼職、聘請顧問和短期服務等方式引進社會工作專門人才。州、縣市政府部門社會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晉升職稱前,必須到基層社會服務機構服務一年;擇優選派基層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到州、縣政府部門社會服務機構掛職進修。以品德誠信、工作績效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主要標準,加強崗位考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獎懲或續聘、解聘和調整崗位的依據。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

1、完善政府財政投入機制。按照公共財政“以錢養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財政按社會工作項目任務和社會服務人數核撥財政經費的具體辦法,加大財政資金向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運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務項目、服務人羣購買社會服務的具體辦法,鼓勵民間社會服務組織提供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服務。

2、健全民間資金投入機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舉辦民間社會服務機構。研究制定《_____州公益事業捐贈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税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款資助社會工作。研究制定國內外慈善組織來我州舉辦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辦法,吸引和鼓勵州外資金投入和資助社會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會工作人才薪酬指導政策和獎勵政策。政府社會服務機構中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社會工作人員,應聘到管理崗位工作的,可選擇按所聘管理崗位或本人具備的社會工作職業資格享受工資福利等待遇。進一步落實財政專項補助,切實解決社區居委會成員、福利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生活補貼、工資、保險等福利待遇問題,並使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而適當增長。

4、建立優先晉升(錄用)制度。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社會工作。凡到城鄉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稱職以上的社會工作人員,可提前1年參加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考試;參評高級社會工作師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業資格;參加全州各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報考州、縣市機關公務員的,筆試成績可適當加分;報考鄉鎮辦機關公務員的,優先予以錄用。工作滿1年,且年度考核稱職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在報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時,考試總分可加10分。

(六)切實加強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社會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社會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協調,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羣團組織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整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第14篇】2022民政局兩學一做調研報告

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這是繼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之後,深化黨內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實踐,也是推動學習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活動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學”,就是深入學習黨章黨規,重在明確基本標準,樹立行為規範;就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在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做”,就是做合格的共產黨員,堅定信仰信念、強化政治意識、樹立清風正氣、勇於擔當作為,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更加主動地立足崗位作貢獻,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面對的是全體黨員,層級多、範圍廣,就要精準持久發力、發揚優良作風、講究方式方法、加強分類指導、切實注重實效。在新形勢下踐行“兩學一做”就要發揚“五大優良作風”,善學善思善為,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求真務實創新,艱苦奮鬥創業,不斷取得作風建設和學習教育新成效。

一是要發揚善學善思善為之風。高度重視學習、善於進行學習、善於深入思考、善於有效作為,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我們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保證,也是黨員幹部健康成長、提高素質、增強本領、不斷進步的重要途徑。這一優良作風啟示我們:在當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的背景下,黨員幹部踐行“兩學一做”只有發揚善學善思善為之風、認認真真地善學善思善為、與時俱進地善學善思善為、持之以恆地善學善思善為,才能更好地推動“兩學一做”入腦入心,才能始終跟上時代進步的潮流,才能敢於擔當重任、提升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

二是要發揚理論聯繫實際之風。理論聯繫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在馬克思主義政黨作風上的具體表現,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這一優良作風啟示我們:理論只有與實際緊密聯繫,才能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踐行“兩學一做”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就特別強調,“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這一論述其實就是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善於拿起理論的武器,到社會實踐中敏鋭發現問題、敢於直面問題、正確分析問題、切實解決問題,從而做到知與行相統一、學與用相結合,使理論與實際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推動“兩學一做”與自身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真抓實幹、推動改革發展穩定上見實效。

三是要發揚密切聯繫羣眾之風。堅持羣眾路線、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一優良作風啟示我們:踐行“兩學一做”只有堅持羣眾觀點,自覺踐行羣眾路線,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才能真正把對上級負責與對羣眾負責緊密結合和統一起來;也只有堅持一切從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出發,始終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繫羣眾,深入羣眾,才能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地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四是要發揚求真務實創新之風。求真務實創新,不僅是一種科學精神、一種工作作風,也是一種黨性要求,更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這一優良作風啟示我們:踐行“兩學一做”要堅持實事求是,努力在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和運用規律上下功夫,使思想、行動、決策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把求真務實創新要求始終貫穿到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主動學習基層的鮮活經驗,“幹在實處”,爭做“求實、務實、踏實的實幹家”,更好地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接地氣、養元氣、蓄底氣,切實增強自覺踐行“兩學一做”的實效性和能動性。

五是要發揚艱苦奮鬥創業之風。艱苦奮鬥創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這一優良作風啟示我們:在思想開放、理念多元、生活多樣化的新時代,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艱苦奮鬥創業作風,樹立健康的社交觀、禮儀觀、消費觀和事業觀,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準則、工作作風、利益觀念、精神狀態和高尚情操。尤其在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創業作風,高揚艱苦奮鬥創業旗幟,就能更好地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就一定能夠經受住“四大考驗”、繼續戰勝“四大危險”,不斷適應新常態、破解新困苦、解決新難題,進一步端正黨風、轉變政風、重塑民風。

民政局兩學一做調研報告

【第15篇】民政調研報告範文

縣人大常委會: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縣委批轉的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意見,20xx年2月18日—19日,縣人大常委會調研工作組對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情況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工作過程

調研組分為兩個小組,第一組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瑛帶隊,第二組由常委會調研員金明英帶隊,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及縣民政局、財政局負責人和縣人大有關委辦負責人蔘加。先後深入到高家鎮、包鸞鎮、許明寺鎮、湛普鎮等四個鄉鎮,每一調研組再分為兩個小組,一組聽取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彙報,另一組召集鄉鎮政府有關工作人員、村社幹部、部分縣鎮人大代表和部分農村低保户進行座談,最後採取隨機抽樣方式抽3—5户農村低保户,深入被抽查的低保户家中詳細瞭解有關情況。

二、調研工作結果

(一)基本瞭解了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五好”。

1、領導重視,組織較好。20xx年,是我縣實施農村低保工作的第一年。一年來,縣鄉(鎮)兩級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切實加強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認真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開展好農村低保工作。如許明寺鎮先後召開4次黨委(擴大)會議,認真進行研究和部署,其他鄉鎮也是多次召開領導成員會議進行研究;湛普鎮黨委政府將農村低保工作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低保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研究政策,督促落實低保工作的調查摸底、政策宣傳和資金髮放等各個環節的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好農村低保工作;高家鎮、包鸞鎮也成立了農村低保工作領導機構,切實加強了對農村低保工作的領導和督促工作,使農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順利開展。

2、宣傳到位,執行較好。縣上於20xx年1月召開了全縣農村低保動員暨培訓會議,部署了農村低保工作,各鄉鎮也召開了各種會議進行認真的動員和培訓。如許明寺鎮通過召開村社幹部會議、村社召開黨員會議、户長會議等廣泛宣傳,讓廣大羣眾瞭解低保政策,積極參與社會監督;湛普鎮層層召開會議,進行思想統一;高家鎮要求村(社區)廣泛宣傳低保制度,嚴格按照規範要求,落實好低保政策;包鸞鎮對村上的農村低保工作人員和村文書進行了專題培訓,確保了在操作上不失誤,不走樣。同時,通過在豐都電視台、新聞社等媒體上廣泛宣傳,加大對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救助農村特困弱勢羣體的良好氛圍。

3、民主公開,實施較好。在實施過程中,各鄉鎮基本堅持了“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在確定享受低保對象時開展了“三會一評”活動、在鎮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等進行公示,基本做到了村民無異議。如包鸞鎮20xx年全鎮各村申請農村低保人員共186户,經調查、公示、審核後,確定了142户;高家鎮設立投訴電話,接受羣眾的諮詢和投訴,經羣眾舉報,取消了一名村主任的低保享受資格;湛普鎮嚴把村民委員會民主聽證、評議和鎮農村低保領導小組審核“兩個關口”,通過實行保障對象、標準、資金“三公開”和審查名單、審核名單、審批名單“三張榜”,基本確保了農村低保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在四個鎮入户調查時,詢問其他村民對已享受的低保户有無異議時,均表示沒意見。

4、及時發放,兑現較好。從調查中看到,4個鎮的農村低保户均表示能按時、按量領取低保金。湛普鎮對已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員中的80歲以上、長期卧牀不起的重病人員和一、二級重殘人員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也及時足額發放到位;許明寺鎮、高家鎮為農村低保户辦理了低保兑現卡,按時按量將低保金打入低保户帳户,讓低保户直接到農村信用社領取低保金,大大方便了低保羣眾,使享受低保的羣眾快捷、便利地領取低保資金;包鸞鎮、湛普鎮的低保户直接到鄉鎮民政辦領取低保金。調查時基本無低保户反映拖欠或未及時發放。

5、保持穩定,效果較好。由於嚴格了審批程序和堅持了公開、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則做好低保工作,全縣社會穩定保持較好。包鸞鎮由村上組織對申請户進行調查、評議,對評議結果進行為期7天的張榜公示,經公示無異議的再報鎮黨委政府集體審核,審核後再張榜公示;其他幾個鎮也嚴格按照縣政府及縣民政局有關文件要求,切實做好低保的各項工作,嚴格工作程序和要求,對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到目前為止,全縣基本無因農村低保政策的實施引發矛盾,無一人因此信訪,保持了社會穩定和諧。

(二)縣人民政府實施農村低保工作還存在有待改進和完善的方面,主要體現在四個“不夠”。

1、宣傳不夠深入。在調查中發現,鄉鎮領導重視程度不平衡,導致農村低保工作不平衡。有的鄉鎮領導重視不夠,由於害怕因廣泛宣傳導致享受面太大,致使鄉鎮負擔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時,不敢大膽宣傳、大膽實施,導致部分農民羣眾對農村低保政策不瞭解、不熟悉。如在入户調查時發現,有的農民羣眾反映“別人能吃低保,我為什麼不能吃”,就是因為沒能理解農村低保政策,把農村低保政策理解為是一種福利;再如,有的低保户對700元的標準是怎麼一回事,也不太理解。

2、享受面不夠寬。從全縣來看,寫申請的人多,而真正享受的人少。如湛普鎮20xx年寫申請要求享受低保的有幾百人,而真正享受的低保户只有24户52人;包鸞鎮20xx年全鎮申請農村低保人員186户,而真正享受的只有142户;許明寺鎮全鎮特貧困户586户2369人,而享受低保的户數只有177户383人。從全縣來看,20xx年,全縣享受農村低保的只有7387户14181人,僅佔全縣農村人口總數的2.1%,其中湛普鎮只佔0.6%,絕大多數貧困人口未能享受到農村低保政策,享受面太窄。

3、享受量不夠足。從調研的幾個鎮的情況看,低保户每月享受的低保金9元—58元不等,最高的一個月享受了58元,也僅有湛普鎮一人,此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每月58元也不能完全解決其最低基本生活;最低的每月只有9元,還有的十幾元,多數是20元—40元之間。從現行的物價看,每月享受低保金9元人民幣還不夠買一斤豬肉(一斤豬肉市價13元左右),買植物油也只能買一斤多點(一斤菜油市價7元左右),完全不能滿足貧困農民羣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對農村羣眾的生產、生活基本未起多大作用。

4、操作不夠規範。從調查的情況看,存在有這樣幾種操作不夠規範:一是發放低保金的方式不統一、不規範。有的鄉鎮在發放低保金時採取辦理農村低保卡的形式,讓低保户到農村信用社領取低保金,有的鄉鎮則在民政辦公室由專人按季度或按月為低保户發放低保金。二是在確定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上不統一、不規範。幾個鎮各村社在確定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時也不完全統一,有的計算了這樣沒計算那樣,有的計算了那樣又沒算這樣,有的反映在調查時農户隱瞞隱性收入,還有反映説調查時掌握項目內容不準確。三是確定農村低保對象不規範。有的採取民主推薦,有的採取入户調查,還有的則採取村支幹部憑印象,有的談到準備將採取以“抽鑑”的方式確定,花樣百出。

三、調研工作建議

(一)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

一是要加大對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力度。要採取召開各種會議、辦專欄、辦板報、政(村)務公開欄、有線電視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村低保政策的宣傳,切實做到讓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曉,人人明白;二是要加大對黨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如加大對計劃生育法的宣傳,讓農民羣眾切實做到少生優生、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改善生存質量;加大對支農、惠農政策的宣傳,讓羣眾瞭解國家政策、掌握國家政策,從而很好的執行和遵守國家政策。三是要加大對道德規範的宣傳力度和對農民羣眾的道德觀的教育力度。要充分對羣眾進行愛老敬老孝敬老人的道德教育,讓年輕人孝敬父母、贍養父母,不把父母推向社會、推向政府,減輕社會負擔。

(二)做好擴面工作。

一是堅持逐步擴大的原則。建議由去年的2.1%在近兩三年內逐步擴大到5%,讓更多的農村特困人口享受低保。二是進一步細化對象條件。如對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弱勢羣體是否作為一個硬性條件納入農村低保對象應加以認真研究,以便鄉鎮、村社操作實施。三是合理界定農民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對哪些可作為農民人均純收入項目內容,應加以明確和規範。四是適當降低並按各鄉鎮的實際情況負擔比例。全縣31個鄉鎮的財力發展不平衡,有的鄉鎮財力較好(如沿江的鄉鎮、沿路的鄉鎮),有的則較差,建議按鄉鎮財力大小以10%—20%的比例負擔。通過以上措施,將農村低保享受面逐步擴大,讓更多的農村貧困户享受國家改革發展成果,享受這一惠民政策。

(三)在提量上做好工作。

從xx年全縣農村低保享受情況看,最低的每月只享受了低保金9元,享受的數量太低。建議人均月享受應不低於30—40元,不足此標準的補足這個標準。同時,在調研中發現的雖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過700元,但由於這些家庭成員中有“老病號”或重病的或其他開支相當大而導致家庭貧困的,應建立救濟救扶制度,採取其他救濟措施,幫助其渡過難關。

(四)進一步規範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是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會監督和動態管理四條原則,確保這一惠民政策“陽光”透明。二是推行“九步”工作法,即:本人申請、調查摸底、社民小組推薦、村民議事代表評議、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幹部入户核實、村支兩委初定、鄉鎮審核、民政部門審批、銀行發放。三是強化社會監督,做到“四張榜四公開”,即社民小組推薦後張榜公開、村支兩委初定後張榜公開、鄉鎮審核後張榜公開、民政部門審批後張榜公開。同時,可以在鄉鎮或村(居)委會設立農村低保舉報箱,接受全社會監督。

(五)加強組織領導,充實工作力量。

一是加大領導責任,納入全年綜合目標考核。20xx年,縣政府應將此項工作納入各鄉鎮全年綜合目標加以考核,與鄉鎮主要領導的工作實績掛鈎,兑現獎懲。二是加強工作機構建設。現在鄉鎮都是民政辦與計生辦合併為社會事務辦公室,對農村低保工作力度不大,建議應加強對鄉鎮民政辦建設,確保機構明確、職責分明。三是適當充實工作人員,切實做到有人辦事。

民政局“四羣”教育民情調研報告

自我局開展“四羣”教育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和部署,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機關幹部深入××鄉××村,作民情調研。

一、鄉情概況

××鄉轄5個村民委員會,61個村民小組。xx年末,全鄉總人口9924人,其中農業人口9713人。全鄉總耕地面積有12496.4畝,其中旱地11601.73畝,水田894.67畝,全鄉糧食總產量432.05噸,人均有糧441.2公斤,經濟總收入1392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1414元。全鄉農業生產值完成2145萬元。

二、××村基本情況

××鄉××村地處鄉政府東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5.2公里、縣城23公里,從村委會到國道為土路,交通方便。總人口2869人,其中農業人口2783人,下轄21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氣温16.90攝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桐油、漆樹、核桃等農作物及經濟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積2640.20畝,人均耕地面積0.88畝,截止目前,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村設立黨支部1個,現有黨員40名,均為少數民族黨員,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團支部1個,團員76人。目前在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區外出務工人員23人。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幫扶下,該村糧食增產、經濟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據調查,xx年,單個農户家庭年總經濟收入最高達10000元,最低僅有840元,兩極分化嚴重。村民主要以種植玉米、核桃、漆樹等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受氣候、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村85%的農户居住在山頂和半山腰一帶,不適應種植水稻,養殖業方面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絕大多數村民僅僅依種植幾分田地、幾棵核桃樹、漆樹,養幾頭(只)豬雞來維持生活。

三、農村低保工作開展情況

農村低保工作是一項關注民生、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千家萬户,與人民羣眾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國家各項涉農惠農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國各地貧民百姓得到了實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縣貧困人口享受農村低保人數發展迅速。據調查瞭解,目前,××鄉××村已享受農村低保人數達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學生104人,殘疾人296人,貧困老黨員21人,其他人員944人。享受農村低保人數佔該村總農業人口的56%。維護了人民羣眾的基本生活,促進的社會穩定。

(一)建立農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請審批享受農村低保户過程中,村委會主要做到了幾方面工作:一是嚴格農村低保申請審批制度。村委會及時成立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組組長組成的工作組,通過調查瞭解家庭人口基本情況及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做好調查摸底、政策宣傳、對象產生、低保金髮放等各個環節工作。二是及時傳達省、州、縣農村低保有關政策,通報全村農村低保人數及相關工作情況,共同分析研究當前村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嚴格按照《雲南省農村低保實施辦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施細則》等相關辦法和、細則,村委會加強對低保制度的落實,本着“本人申請、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組審定上報、張榜公示、政府審核、民政審批”的農村低保工作方式,認真做好該村農村低保工作,形成了農村低保工作責任制度。

(二)加強低保政策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自xx年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村加強農村低保政策宣傳,堅持輿論先行,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村幹部通過辦宣傳欄、貼標語、召開村民大會等方式,把實施農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內容、方法步驟、工作程序、資金髮放和管理等講明講透,做到農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曉。據瞭解,××村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專項宣傳農村低保相關政策,xx年召開了2次會議,重點動員青年羣眾積極投身到經濟建設中,參加會議人數達1593人次,印發宣傳涉農惠農政策資料500餘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堅持原則,規範低保工作程序。按照縣民政局及低保實施辦法和工作細則,××村堅持動態管理、區別對待、分類施保的原則,合理確定農村低保對象範圍,以户為單位,深入調查瞭解家庭收入,認真核定家庭收入,嚴格審核審批程序。對符合享受的對象,在本村範圍內進行為期7天的張榜公示,公示後無重大異議的,由村委會造冊登記並報送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鄉政府提出審核意見並張榜公示後報縣民政局審批,縣民政局審批同意後,經所在村委會再次向社會張榜公示。確認無重大異議的,發給由省民政廳統一印製的《雲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後方可領取農村低保金。在低保金髮放過程中,鄉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組到村委會進行集中發放,這樣,確保低保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保障對象手中,同時,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時足額發放低保資金。縣級民政部門下撥那粗低保資金後,由鄉民政辦負責造冊登記、逐户發放應享受保障資金,發放情況按月向縣民政局彙報,並核銷相關發生業務賬務。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由於該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還有相當一部分尚未享受到農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產資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積少,現有人均旱地面積僅為0.88畝,沒有可耕種的水田。加強發展種植業存在一定的困難,由於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養殖業發展態勢不明顯。三是進村路面為土路,汛期開車進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強整治;四是保障標準偏低,農民羣眾生活改善不明顯。在實際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一般是通過貧困線來確定的。我縣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從目前的物價上漲情況看,這點資金只能夠買點糧食,買肉類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顯得比較困難。農村羣眾在沒有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的情況下,這樣低的保障標準是很難維持一個農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政策宣傳,按時足額發放低保資金;同時,縣級民政部門正確引導農村低保工作,並督促指導好相關工作;

(二)、建議林業、農業部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加大核桃、漆樹、草果、黃連等樹苗的供應和扶持力度。

(三)、建議結合實際,加強農村低保工作調研,適當增加享受農村低保名額。

(四)、加強做好思想工作,積極協調勞動保障部門,幫助聯繫務工場所,正確引導和輸送外出務工人員,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民政廳關於社區減災工作的調研報告

社區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社區減災是減災救災工作的基礎,創建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是加強減災能力建設、減輕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我省社區減災工作的現狀怎樣?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推進社區減災工作?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武漢市青山區、江夏區、江漢區和武昌區,宜昌市伍家崗區、夷陵區和長陽縣,孝感市應城市和雲夢縣、潛江市等10個市(縣、區)15個社區進行了調研,並對全省城鄉社區減災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

一、全省社區減災工作的現狀

全省現有社區5550個,其中,城市和鄉鎮社區3852個,農村社區1698個。自xx年民政部部署社區減災工作以來,我省以貫徹落實《國家綜合減災“xx”規劃》為契機,以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為載體,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教育,完善基礎設施,在探索中推進社區減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減災工作機制初步建立。武漢、黃石、宜昌、襄樊、十堰等大中城市通過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減災工作指揮體系,加強了對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據統計,全省有1990個社區建立了綜合減災機構,佔全省社區總數的35?9%。武漢市青山區鋼花街,建立了街道、社區、門棟三級防災減災工作組織指揮體制,明確了各級防災減災工作職責任務;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街勝利四路社區建立了以社區黨委書記為組長,物業管理公司責任人、轄區單位領導、社區民警、居民代表為成員組成的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構築了比較完善的社區減災工作管理體系。

(二)宣傳教育活動初顯成效。各地在社區減災工作中,注重宣傳形式的多樣性、宣傳內容的針對性和宣傳對象的廣泛性,通過掛橫幅、貼標語、辦黑板報和宣傳欄、發放減災知識宣傳資料和《公眾應急救助手冊》、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災害應急演練活動,使社區居民掌握必要的減災自救基本知識和技能。據統計,全省有2149個社區設立了防災減災宣傳櫥窗,佔38?7%;有2171個社區開展了防災減災知識講座,佔39?1%;有3276個社區印發了防災減災宣傳資料和宣傳手冊,佔59%。武漢市青山區119社區通過製作宣傳板報,懸掛警示牌和避災疏散示意圖,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為每户居民配發《應急救助手冊》,對孤寡老人、獨居老人和殘疾人予以重點關心,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有效地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技能,xx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三)減災基礎設施逐步加強。武漢等大中城市在開展社區減災活動中,加強社區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配備消防器械,在關鍵部位設置逃生設備、逃生導向標誌,配備簡易挖掘工具、急救器材、照明器材和呼救裝置;將社區中心休閒廣場、綠地、學校操場和其他空地等劃定為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確保災害發生後社區居民能安全有序地疏散。據統計,全省有1637個社區劃定了應急避難場所,佔29?5%,共設立避難場所2585個。青山區119社區把緊臨社區的武鋼一小劃為應急避難場所,與學校簽訂協議,設置“防災減災避難場地”標識和居民逃生線路,遇有重大災害或險情,學校迅速打開校門,供社區居民緊急避險。宜昌市按照“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原則,設立了45個固定應急避難場所,總面積達519萬平方米,按每人5平方米的標準計算,可容納約104萬人避難;按地震裂度達到六度時疏散22萬人計算,人均疏散面積約23?6平方米。該市按不同的災害類型,對應急避難場所進行合理功能分區,設置了應急避難標識標牌,完善了應急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設立了應急指揮部、住宿、餐飲、物資儲備、醫療、臨時廁所、廣播、安保、消防等區域,一旦災害發生,災民能夠快速有序地進入應急避難場所,並得到妥善安置。

(四)應急救助預案逐步建立。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廳的統一部署,各地在社區減災工作中,比較注重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制定和演練。據統計,全省有3923個社區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佔70?7%。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礦社區針對工礦社區的實際,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應急搶險搶修工作方案,並定期進行了演練。宜昌市萬壽橋街道張家店社區針對轄區內排查的6處災害隱患,在預案中按照災害類別明確了災害預警方式、人員轉移路線和救助措施等,增強了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武漢市武昌區秦園社區定期組織不同類別的防災減災應急演練,社區8000多居民踴躍參與,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安全感。

(五)減災志願活動開始起步。社區志願者作為社區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力量,平時協助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工作,遇有災害時協助做好災害應急準備、緊急救援、轉移安置受災羣眾,在社區減災工作中發揮着積極作用。據統計,全省有2582個社區建立有社區志願隊伍,佔46?5%,社區志願者隊伍總人數達488252人,其中在中國志願者協會註冊的志願者達214149人。如江夏區烏龍泉礦社區根據政治面貌、年齡和技術特長,將50名志願者分成“兩隊四組”,即黨員先鋒隊、團員突擊隊,扶貧幫困組、文化娛樂組、公益事業組、未成年人和殘疾人援助組,充分發揮每一個志願者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作用。在武漢市青山區119社區,5132名居民中就有註冊志願者753人,平均100個社區居民就有15個註冊志願者,他們活躍在多個領域,積極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防災減災、搶險救災等活動,“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在這個社區蔚然成風。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通過開展社區減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促進了社區的安全與和諧,但是全省社區減災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作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城鄉發展不平衡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從全省範圍看,城市社區減災工作比農村社區開展得好;武漢市和宜昌市中心城區由於工作主動、抓得早,減災工作已納入當地黨委、政府議事日程,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廣泛深入,因地制宜劃定減災應急避難場所,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減災工作整體水平較高,其他地區相對滯後。調研組發現,有的社區條件很好,但認識不夠,工作力度不夠;有的條件相對較差,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災害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一是基層預案制定存在空白點。全省29?3%的社區沒有制定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二是預案內容不科學。有的預案比較陳舊,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修訂;有的預案照抄照搬,套用固定模式,針對性不強;有的預案內容簡單,應急措施不具體,操作性不強。三是預案演練不夠。全省有83%的社區沒有對災害應急預案進行演練,預案的實際作用缺乏實踐檢驗。

(三)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一是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滯後。多數社區沒有明確設立應急避難場所,已明確設立的避難場所標識有待進一步完善,功能分區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恩施州共有城鄉社區117個,只有11個社區設立了應急避難場所,其中只有5個社區設立了應急標識和指示牌。二是社區應急物資儲備缺乏。絕大多數社區沒有建立專用的應急物資倉儲設施,救災應急存儲物資缺乏。如荊州市498個社區只有14個社區儲備有應急物資,只有1個社區與商家簽訂了應急救助物資購銷協議。三是農村社區缺乏必備的防災減災設施。農村居民住房防災抗災標準普遍較低,災害應急避難場地和應急逃生標誌普遍缺失。

(四)防災減災意識比較淡薄。一是多數基層政府和組織對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防災減災是務虛的工作,沒有抓經濟、抓發展實在,不願意把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防災減災工作中來。二是大多數社區居民親身經歷的災害性事件較少,難以形成對災害的感性認識,有的認為災害離自己比較遠,存在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災避災知識。如在發生雷電和爆發山洪時,有些人強行外出或渡河,被雷電擊中和被洪水沖走,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如,今年6月19日下午,隨州市出現雷雨大風天氣,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兩名學生在大樹下躲雨,接打手機時遭雷擊,導致一人死亡一人重傷。三是大多數社區居民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需要付出現實成本,而預見的結果在未來不一定存在,付出往往得不到回報,使得社區居民在生活中不重視防災減災。一般的居民家庭都沒有配備安全繩、急救包、滅火器等自救設備。

存在上述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綜合起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指導思想存在誤區。一是在建國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民政等部門存在重抗災救災、輕防災減災的指導思想,對災害發生後的應急救援、現場處置、善後處理等方面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對防災減災工作重視不夠。災害發生後,英勇救災的人可以成為英雄,而平時默默從事防災減災工作的人卻往往被忽視。二是認為現階段的中心工作是抓經濟建設,只要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防災減災問題就自然會得到解決。三是認為沒有把社區減災工作列入政績考核和目標管理範疇,干與不幹一個樣。四是基層民政部門認為工作多任務重,社區減災工作一沒項目二無資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把社區減災工作擺到應有的位置。

(二)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投入不足,是社區減災工作發展較慢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隨着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逐步深入和國家綜合財力的提升,黨和政府對救災工作越來越重視,救災資金投入逐步增加,但是減災工作投入卻很少。xx年底以來,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採取了一系列擴內需的措施,投入項目資金達4萬億,但沒有社區減災項目。xx年,我省共投入救災資金6?7億元,投入危房改造資金8310萬元,但沒有安排社區減災資金投入。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礦社區,三年來在社區減災工作上的投入不到1萬元,而且還不是財政投入。

(三)宣傳教育力度不夠。一是中國小校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我省廣大中國小校沒有專門的防災減災教材,也沒有安排專門的課時開展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使得廣大中國小生防災減災知識得不到普及。二是農村社區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相對於城市社區來説,農村社區由於抵禦災害能力低下,災害對其所造成的破壞性更大,但由於農村社區地處偏遠,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往往被忽視。三是宣傳教育的經常性不夠。防災減災要深入人心,就要使宣傳教育活動經常化,但現實往往是“活動來了一陣風,活動完了無影蹤。”四是宣傳教育的針對性不強。社區減災宣傳教育往往是為了完成任務,與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結合得不夠緊,針對性不強,不注重用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衞生事件中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使得社區居民參與防災減災的熱情不是很高。

三、對策與建議

xx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上強調:“必須把防災減災作為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進一步抓緊抓好。”《國家綜合減災“xx”規劃》把“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作為xx期間要重點完成的八項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要“推進基層減災工作,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加強社區減災工作,提高城鄉社區居民避災自救能力和基層災害應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湖北是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災發季節強、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省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我省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複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據統計,xx-xx年,我省平均每年受災人口達2253萬人、因災死亡人口113人、傷病人口1?15萬人、轉移安置災民3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28千公頃、絕收面積271?59千公頃,倒塌房屋9?74萬間、損壞房屋26?61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43?74億元。

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把救災工作的重心轉向救災減災並重上來,是國家對自然災害管理的重大轉型,是傳統救災工作的重大變革。xx年,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慘痛教訓警示我們,加強基層減災工作,全面提高城鄉社區綜合防禦災害的能力和災害應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已經刻不容緩。

(一)加強組織領導。一是要轉變觀念。各級黨委、政府要適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提高科學發展能力和水平的新要求,順應人民羣眾過上安全幸福生活的新期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從保障民生出發,切實轉變重救災輕減災的觀念,牢固樹立防災減災與抗災救災同等重要的思想,甚至是防重於救、有備才會無患的思想,努力推進救災減災協調並重和可持續發展。要將社區減災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綜合減災協調機構,加強對社區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要加強協調。各級民政部門要認真貫徹“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積極承擔綜合協調職能,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社區減災工作的重視;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整合資源,形成指導和支持社區減災工作的合力。要通過編制實施“社區減災能力建設示範工程”、“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等項目,把社區減災工作變成實實在在的項目,爭取領導的更多重視和財政的更大投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減災工作。三是要加強基層。鄉鎮(街道)和社區要成立專班,建立健全社區減災組織網絡,建立社區減災工作責任制,把社區減災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內容;要堅持貼近社區、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深入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能力。

(二)強化宣傳教育。一是突出宣傳教育內容的針對性。農村社區要重點開展雷電、大風、冰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防範及逃生技能宣傳教育;城市社區要重點開展火災、地震等災害,生物化學物品和有毒氣體泄露、爆炸,傳染病等公共衞生事件的防範及技能宣傳教育。教育部門應把防災減災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社區中國小校必須安排專門教材和課時開展減災教育,讓中國小生掌握最基本的避險逃生技能。二是注重宣傳教育方式的多樣性。要充分利用社區宣傳欄、宣傳櫥窗,張貼減災宣傳掛圖、資料,建立宣傳陣地;組織社區居民將減災知識編成小品、戲劇等,通過社區文藝活動進行表演,寓教於樂;把防災減災工作納入社區志願者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志願者開展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以重大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中的典型事件為例,進行案例教育,引導社區居民增強憂患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自覺配備家庭滅火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必要的防災減災設備。三是開展好主題宣傳活動。要抓住開展5?12國家“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活動的契機,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細化活動內容,精心組織實施,把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推向深入。

(三)完善應急預案。一是要組織社區開展全面細緻的災害隱患排查,準確掌握社區的災害隱患及災害發生規律,為制定和完善社區應急救助預案提供依據。二是要結合社區環境、居民特點和現有救災減災能力等現狀制定預案,明確指揮機構、應急程序、協調聯動機制和應急反應、羣眾轉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職責,把預案制定成社區及居民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的行動指南,把預案所規定的工作職責明確到具體單位和個人。三是要針對災害隱患,積極支持、配合社區,定期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活動,通過演練查找預案存在不足,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完善。年底前,所有城鄉社區要完成預案制定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

(四)推進避難場所建設。一是要確定應急避難場所。要充分利用現有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等空地和學校、醫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整修加固的江河堤防,採取確認、修繕等方式,建立城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災害頻發的地方,如宜昌、恩施、十堰等地的地質災害點和大江大河分蓄洪區等,可通過新建的方式建設應急避難場所。二是要逐步完善應急避難場設施及功能。要設置顯著標識和指示牌,劃定緊急疏散通道;要合理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有必要的牀鋪、被褥、急救藥物等應急物資,對不宜長期保存的物資與商家簽有應急購銷協議;要對避難場所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把廚房、休息區、衞生間等基本生活區分開,保證避難人員的正常生活。

(五)加大資金投入。社區減災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投入不足。據調查,推動社區減災工作深入開展,每個社區每年最少需投入10萬元,其中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2萬元,完善社區減災設施3萬元,儲備和更換必要應急物資3萬元,開展災害應急演練活動2萬元。因此,必須建立政府、社區、轄區單位相結合的多元投入機制。一是省級應把城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納入省級基建規劃,採取逐年安排、分步實施的方式,每年安排一定的基建資金用於基層避難場所建設。二是省級財政每年應安排一定的減災經費預算或從省級救災經費預算中安排一部分經費,對減災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的社區予以補助,提高基層開展社區減災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地方政府應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預算用於建立完善減災基礎設施,保障社區減災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地方政府要引導慈善機構等民間組織,將慈善等民間資金投向社區減災項目,推動社區減災工作的發展。五是社區應積極向內挖潛,爭取轄區單位對社區減災工作的支持。

民政對社會人才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黨的xx大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xx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黨的xx屆六中全會指出,“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社會工作人才是社 會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是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傳遞者,是社會安定有序的重要維護者,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傳播者,是體現黨和政府關懷、温暖的重要使者。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適應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需求,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切入點;是轉變政府職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服務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關係重大,影響深遠。民政工作是我國社會工作的重要領域,民政領域和民政範圍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我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擺在各級民政部門面前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州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組織對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和培養開發對策進行了研究。

一、**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分佈廣泛。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一部分,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是指職業從事社會工作的所有人員,而社會工作人才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或技能,創造性地進行社會服務與管理的社會工作人員。我州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分佈在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人口、教育、衞生、公安、司法、信訪、工、青、婦、殘聯等部門和團體,擔負着大量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就民政系統調研顯示,主要涉及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社會福利、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減災救災、流浪乞討人員、流浪兒童、服刑人員子女臨時性社會救助、艾滋孤兒救助、優撫安置、兒童收養、婚姻家庭服務、殯葬服務、殘障康復、城鄉社區建設、精神病患者康復、慈善事業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州現有社會福利類事業單位17個、社會救助類事業單位117個、收養服務類事業單位15個、優撫安置類事業單位14個、慈善事業(包括慈善類事業單位、民間組織)27個、減災救災類事業單位5個、家庭生活服務類事業單位(包括婚姻登記、婚介服務、家庭教育、婚育服務等)59個、殯葬服務類14個,城鄉社區單位2609個,共2877個單位。現有專兼職工作人員12152人。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2092人,36—50歲的8785人,51歲以上的1275人;從學歷結構看,國中以下的2457人,中專(高中)的8015人,大專的1481人,大學及以上的199人;從專業結構看,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極少,社會工作相關專業畢業的也很少。

(二)社會事業逐步發展。“十五”以來,我州各級黨委、政府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不斷加強對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視,社會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鄉低保、農村救災救濟和五保供養為主體,醫療、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相配套、政策優惠為輔助、臨時救濟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人民羣眾廣泛參與的城市社區建設新格局,興辦了一批社區便民服務站點、建成了一批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堅持政府投入為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福利事業,全州城市社會福利院改擴建後,牀位達到1500多張,每個鄉鎮都建設了中心福利院,共收養近萬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類機構達到134個,設置牀位15000多張,還有服務類事業單位130多個。社會事業的發展,為社會工作人才參與各項社會管理和服務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三)成長環境逐步優化。近年來,我州編制了全州“xxx”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出台了《**州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出台了《**州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意見》、《**州城市低保救助實施辦法》等多項政策規章,社會工作的政策法制環境進一步優化。同時,各行業、各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在加強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為社會工作人才開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導和操作規範。社會工作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社會工作人才的工作條件不斷改善。

(四)工作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服務模式上,全州不同社會工作機構的工作人才根據各自職責範圍和崗位要求,採取了不同的服務模式。機關的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採取“管理+督導”的模式,通過制定政策、督導監管、建立服務體系等方式方法履行職責;事業單位的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採取“管理+服務”的模式,通過落實政策、提供服務等方法開展社會工作;社會組織和民辦服務機構則主要採取“引導+服務”的模式,向服務對象提供各種服務。在服務方式上,對困難羣體、特殊羣體、優撫羣體這三個羣體主要採用落實政策和發動社會幫扶的方式,幫助解決他們的生產難、生活難、住房難、子女上學難等問題;對廣大城鄉社區居民,主要是充分發揮基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的作用,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一)社會事業發展不足。近年來,我州綜合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全州生產總值逐年增長,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城市形象和品味明顯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呈現發展不足的態勢。城市管理不夠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教育基礎設施條件差,上學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公共衞生基礎脆弱,看病難、看病貴、農民因病致貧返貧、醫患矛盾突出的問題還依然顯著;鄉鎮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發揮作用不夠充分;社會保障、救助、福利等方面,仍然存在保障標準偏低、覆蓋面窄的問題,例如農村困難居民需要納入低保救助的人數不到40%,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和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薄弱,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仍然簡陋和不足,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和完善。

(二)社會工作人才缺乏認同和了解。從社會工作人才發展的軟環境看,全社會對社會工作職業、社會工作人才的基本認知、認識和認同程度不高。從我們瞭解的情況看,不管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自身還是社會公眾,大約有75%的人認為“不知道什麼是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有73%的人認為“我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人才”,即使在目前主要從事社會工作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也有很多人對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表示“只是聽説”、“不知具體含義”,不知道社會工作人才是需要經過專門培訓、掌握專業方法和技巧、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技術人才。在社會認知中,有的要麼把概念泛化,認為只要與社會工作相關的人員都可以稱之為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人才;有的要麼混淆概念,把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等同為一個概念,甚至有的人認為只要把社會工作所涉及領域的崗位與社會工作職業一掛鈎,就可以實現從一般工作人員到社會工作者的轉變;有的人還認為,做社會工作的就是社區工作人員或是村委會幹部。

(三)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整體狀況不容樂觀。與社會發展要求和羣眾服務需求相比,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整體狀況還難以適應。主要表現在:

1、從業人員總量不足。僅從民政系統看,從事相關社會工作的人員有978人,與常年100餘萬名民政服務對象的比例是1:1200,在這部分工作人員中,有42%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從事的社會工作更側重於社會管理而不是社會服務。在基層,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所佔比重則更低。如全州從事城市低保的工作人員只有31人,與全州5萬名城市低保對象的比例僅為0.6‰,176名鄉鎮農村低保工作人員與全州20萬名農村低保對象的比例僅為0.8‰。而美國xx年社會工作者總量達到了65萬人,每1000人就配備有2到3名專業社會工作者;英國xx年的社會工作者人數統計為12.5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的5%;我國香港地區受過專業教育培訓並通過資格考試的註冊社工就佔總人口的1.7‰。

2、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學歷、年齡等結構不夠合理。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比例低,學歷層次整體偏低,在社會管理、社區事務等傳統社會服務領域,大部分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年齡結構老化,工作中基本依靠經驗,而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一定程度上難以適應情況日益複雜、要求日益提高的社會管理服務要求。

3、人才隊伍分佈領域不均衡。首先是社會工作的任務量和從業人員不成比例,如民政系統承擔着多項社會工作,但是社會工作人員在整個系統的從業人員中所佔比例不到12%;其次是人員分佈不均。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社會工作人才多集中在社會福利機構服務、社區建設基層管理、社會流浪救助服務等方面,在全社會老年人、殘疾人和貧困者、失業者等特殊羣體和困難羣體等領域的社會工作人才規模仍顯不足。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領域分佈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現象,即政府直接舉辦的領域多、社會自主發育領域少;問題解決型(求助式)領域多、常態維護型(非求助式)領域少;城鎮相對多、農村相對少。

4、人才隊伍專業能力還不強。擁有專業理念、具有綜合運用各類方法技巧開展專門服務的“複合型”社會工作人才嚴重不足。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所佔比例不到5%。在現有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中,多數以上的人員雖都經過本職工作訓練,但缺乏專業社會工作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後,遇到問題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作出判斷,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方法支持,難以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專業服務。

(四)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支撐體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政策制度支撐。就國家而言,xx年7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佈了第九批國家職業標準,制定了《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xx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聯合頒佈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除此以外,幾乎沒有社會工作人才建設的法律法規性文件。就我州來看,包括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引進、使用、激勵、考核與資格認證、從業規範、登記管理、繼續教育、評估監督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工作規章制度還沒有建立。儘管各職能部門針對行業特點制定出台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沒有專門針對社會工作人才出台的規章制度。二是缺乏組織管理支撐。社會工作分屬10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沒有統一的領導管理機構,各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嚴重,致使社會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和總體協調,不能形成工作發展和隊伍建設的合力。即使在各行業內部,下屬事業單位的屬性、級別也不同,給社會工作的協調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社會工作人才依託的民間組織發育還不完善,缺乏保障,運行困難,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不足,能夠提供社會工作的崗位十分有限,影響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進程。三是缺乏財政支撐。一方面是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收入水平低,缺少應有的社會保障,而且在社會工作人才培訓設施建設、培訓教材徵訂和培訓網絡建設方面薄弱,使一些受過專業教育的畢業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而不願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員編制受到限制。以州、縣民政部門城鄉低保工作機構為例,工作人員只有19人,而面對的是全州25萬多名的城鄉低保對象,以及其它70餘萬名困難對象;州老齡辦長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務對象(60歲以上)卻有45萬多名,編制、人員、經費多年來都沒有等到較好解決,制約了此項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養開發的對策措施

(一)明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堅持培養專業化人才和集聚社會化人才並重原則,充分借鑑發達地區社會工作先進經驗,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手段,建立法律規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社會工作體制,建立和健全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評價使用體系、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有效的激勵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素質,着力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水平。

(二)積極營造有利於社會工作人才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1、優化政策環境。進一步研究建立統一、規範的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法規體系,切實解決有關黨政部門各自為政、政出多門問題,為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2、優化輿論環境。充分發揮宣傳部門、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注重發現、培養和宣傳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奮發成才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促進社會工作發展、適應社會工作人才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激勵、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社會工作。

3、優化工作生活環境。統籌協調現有政府信息網絡資源,建設社會工作信息服務平台,及時發佈相關社會工作和具體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勵社會和個人興辦社區社會服務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社區服務。各類組織和個人到社區興辦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的,可免費使用城鎮社區現有公共服務設施。要重視解決社會工作人才的户籍遷移、檔案管理、社會保險、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

1、制定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規劃。將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納入人才發展戰略總體規劃,抓緊制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進一步增強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計劃性、系統性和針對性,整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改革現有人才統計制度,切實掌握社會工作人才狀況,為制定人才發展總體規劃提供依據。

2、加強社會工作學科建設。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整合教學資源,鼓勵高水平教師和專家擔任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任務。加強高校社會工作實習基地建設,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服務機構實習和見習。高校社會工作實習基地建設情況納入年度教學工作考核內容。

3、開展社會工作人員崗位培訓。採取集中培訓、個人自學、遠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現有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培訓,力爭在2年內將所有工作人員輪訓一遍,基本實現所有社會工作人員達到相應的崗位素質要求。鼓勵和支持城鄉社區、村(居)委會工作人員參加進修、見習、短訓、函授等素質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化社會服務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評價使用體系

1、完善職業資格制度。所有社會工作人員均應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取得相應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具有其他專業技術職稱的社會工作人員,可按國家有關規定轉評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晉升上一級職業資格時,其轉評前和轉評後的任職年限可合併計算。逐步推行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註冊登記制度。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醫師、護師、心理諮詢師、律師等其他職業資格的社會工作人員,應進行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註冊登記,力爭在5年內全面實行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註冊制度。

2、完善崗位設置制度。調整優化佈局結構,科學設置政府社會服務機構,研究建立州、縣、鄉政府社會服務事業機構定編標準。明確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崗位設置和結構比例,原則上社會工作崗位不低於崗位總數的90%。研究探索城鄉社區、村(居)委會崗位設置辦法,在法定崗位之外增設2—4個社會工作專職崗位。鼓勵和支持村(居)委會、社區企業和個人創辦民間社會服務組織,因地制宜開發和設置社會工作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進機制,鼓勵社會服務機構採取不遷户口、不轉關係、聘用兼職、聘請顧問和短期服務等方式引進社會工作專門人才。州、縣市政府部門社會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晉升職稱前,必須到基層社會服務機構服務一年;擇優選派基層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到州、縣政府部門社會服務機構掛職進修。以品德誠信、工作績效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主要標準,加強崗位考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獎懲或續聘、解聘和調整崗位的依據。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

1、完善政府財政投入機制。按照公共財政“以錢養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財政按社會工作項目任務和社會服務人數核撥財政經費的具體辦法,加大財政資金向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運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務項目、服務人羣購買社會服務的具體辦法,鼓勵民間社會服務組織提供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服務。

2、健全民間資金投入機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舉辦民間社會服務機構。研究制定《**州公益事業捐贈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税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款資助社會工作。研究制定國內外慈善組織來我州舉辦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辦法,吸引和鼓勵州外資金投入和資助社會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會工作人才薪酬指導政策和獎勵政策。政府社會服務機構中取得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社會工作人員,應聘到管理崗位工作的,可選擇按所聘管理崗位或本人具備的社會工作職業資格享受工資福利等待遇。進一步落實財政專項補助,切實解決社區居委會成員、福利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生活補貼、工資、保險等福利待遇問題,並使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而適當增長。

4、建立優先晉升(錄用)制度。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社會工作。凡到城鄉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稱職以上的社會工作人員,可提前1年參加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考試;參評高級社會工作師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業資格;參加全州各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報考州、縣市機關公務員的,筆試成績可適當加分;報考鄉鎮辦機關公務員的,優先予以錄用。工作滿1年,且年度考核稱職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在報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時,考試總分可加10分。

(六)切實加強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社會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社會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協調,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羣團組織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整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qvo9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