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項目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項目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項目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項目調研報告 篇一

進入XX世紀,XX的社會經濟發展正對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與佈局調整同步推進,要求既有設施發揮最大效能;經濟體制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適應於發展和改革;國際化程度與人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領域的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同時,XX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口、資源及各類要素的流動和集聚度明顯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應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能力。總之,城建領域的工作內容深化、社會需求增長、可變因素增多、狀態變化加快、情況更趨複雜,要求城市建設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科學組織城市運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給,從容應對城市災害,以及全面加強對規劃、建設、管理、服務與防災等各個方面的統籌協調。

提高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準確,以系統、完整、動態的數據為依據;透明,以各個部門、環節以及主體與對象之間的信息對稱為前提;現勢,以最小的時空差、最高的運行效率為特徵;集成,以各類管理、設施、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運行最佳效能為目標。這些基本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必須更多地依託於現代化的、先進的技術手段。

信息化的本質是:新技術的擴散過程,具有技術含量高、影響面廣、滲透性強、效益明顯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徵,是城建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基本依託。信息化在城建領域的擴散與應用,有利於通過所掌握的信息資源,帶動管理、設施、服務等實物資源的優化配置,將迫使城市管理進一步擺脱傳統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閉向透明、靜態向動態、局部向整體轉變,在此基礎上,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質提高。因此,緊緊圍繞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目標,制訂並實施建設系統信息化規劃綱要,對於城建工作進一步適應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城市管理是一個不斷髮展、逐步完善的過程。《行動綱要》目標時限到XX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個階段實施,重點安排前三年行動計劃,銜接五年管理要求,達到八年管理目標。

一、發展歷程、現狀與方向

XX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側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XX世紀XX年代,建設系統已開始應用計算機。經過40多年的應用實踐和技術發展,應用領域,從單一的結構分析,滲透到勘察、設計、施工等輔助生產、管理中,進而拓展到電子政務、行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公共領域;應用技術,從最初的科學計算,擴展到CAD設計、自動控制、遙控遙信遙測、地理信息系統、城市遙感、IC卡等諸多技術。

目前,建設系統信息化的狀況為:一是基本具備實現電子政務的條件。全系統各部門都建立了面向社會公眾的網站,架起了政府與社會市民信息溝通的橋樑;絕大部分行政機關建立了機關局域網,基本形成政務信息化的工作環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應用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GIS技術在建設系統試用以來,技術日趨成熟,應用也由基礎資源建設逐步向資源整合、輔助決策支持等方面發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台及相關標準。目前,全系統各職能部門利用GIS技術研究、開發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應用系統。三是初步開闢服務社會公眾的信息化途徑。水、氣、公交、出租等行業,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電話與網上受理的服務熱線,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一卡通”覆蓋了本市公共交通領域,迄今髮卡650多萬張,日均使用250萬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區建設開始推進,有100多個智能化小區通過了設計評審,10多個即將建成。

根據進一步提高XX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總體要求,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在發展方向上,必須實現“兩個重大轉變”: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應用的領域由全面展開向重點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轉變;二是進一步提高層次,應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統為主向資源整合、綜合來集成和提高整體效能轉變。按照發展方向,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做到“三個加強”:

第一,加強城市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城市管理者要進一步擺脱傳統的思維習慣、工作方法,善於按照信息化要求組織和協調管理;信息技術工作者要更多地瞭解業務工作,善於應用信息技術支撐城市管理,使兩者得到更加協調、有機的結合。

第二,加強信息化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既要注重技術的先進性,更應加強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已經建立起來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源數據庫,要進一步提高數據的完整性、現勢性,以適應和滿足運用信息技術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強信息化輔助決策支撐能力的建設。既要注重應用系統所儲存微觀數據的開發利用,更應加強反映行業總體情況的宏觀決策數據及相關評價指標的儲存與開發利用,為政府部門及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撐。

二、指導思想與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和XX市關於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信息化的要求,圍繞“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方針,以及“以管理統帥建設”的思想,以信息化為載體,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的方式與技術創新,通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實施原則

一是服務與促進城市管理並重的原則。立足於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效能,加強信息化與城市管理的結合,尤其是要強化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全過程的應用與滲透,既作為服務於城市管理重要的輔助手段,又作為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調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動力。

二是聚焦階段目標與整體協調推進相統一的原則。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發展目標,明確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階段性目標,既有每個階段重點突破的環節,又把各個階段作為有機的整體加以推進,做到可見、可控和可實現。

三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適應城市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要求,把資源整合、綜合來集成作為本輪信息化的重點之一。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由各單位分別開展建設和運行管理。同時,以“基礎平台”為載體,開展各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構築資源共享平台。

三、主要目標與任務

(一)目標

到XX年,以網上辦事為重點的比較完備的電子政務系統全面運行、城市管理的基礎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發揮作用、政府宏觀決策的輔助決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為標誌,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數字化的格局。

(二)任務

1、三年主要任務

以構築城市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環境為重點,在電子政務建設、資源共享建設、重點應用項目建設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網上辦事

——全系統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須在網上發佈各類政務信息,主要內容包括:機構介紹、管理職能、政策法規、標準與規範及行業動態等信息。同時,應根據政務信息內容的變化,及時給予更新。

——全系統各職能管理部門須在網上公佈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和程序,加快推進網上辦事進程,努力實現“一辦到底”的要求,加大網上辦事的後續支持力度,並根據行政審批事項和要求的調整,及時對網上辦事內容進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開通的設施報修、意見投訴和信息諮詢等服務,拓展社會、市民對城市管理熱點問題的信息化參與途徑,及時發佈與社會、市民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

網上辦公

——完善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豐富內部網站的信息內容。全面實現以公文流轉、工作安排、會議通知和信息瀏覽為主要內容的辦公自動化業務應用。

——擬定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之間網上公文傳輸的制度及操作細則。利用公務網的基礎設施,實現建委機關與建設系統各局機關之間的公文傳輸。

——建立、完善建設系統各機關內部的信訪、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統計報表等基礎資料的數據庫,為網上辦公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輔助機關內部的事務處理。

(2)資源共享建設

進一步完善XX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台,擴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節點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統計單元與標準編碼,充實基礎數據平台中電子地圖、遙感圖的信息內容。

開展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性標準研究,建立適用的分類編碼體系和元數據標準,完成各行業分類編碼和元數據的建設,基本形成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性標準體系。

建設涵蓋市政、環保、綠化、市容環衞、水務、交通、港口、房地產、建築建材、綜合執法等十大領域的基礎數據庫,其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規劃及管理對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況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並相應開發具有編制專業規劃、運行管理、日常維護、應急處置和數據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

通過十大基礎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構築各行業信息資源能橫向連接、縱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綜合應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同時,建立建設系統信息共享的機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辦法,設立相應的共享管理協調機構,以保障信息資源的共享。

(3)重點應用項目建設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發展智能交通的總體考慮,建設XX市中心區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與發佈系統,實現中心區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採集、共享和發佈。

——以公交客運調度和停車管理為重點,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調度系統,促進公共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城市交通運行組織。

——制定XX市公共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技術標準與規範,促進自動售檢票系統裝備的研發和形成系統裝備國產化的能力。

供給保障和應急處置

——整合建設系統現有的服務熱線資源,逐步建立面向社會公眾涵蓋燃氣、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環保、環衞、綠化、綜合執法等服務的“一線通”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蓋中心城區的燃氣、供水、排水SCADA系統,優化對燃氣、供水、排水的網絡監控與調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幹管、建設工程、公園及大型綠地等基礎信息資源,構建XX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提升城市管理應急處理能力。

房地產與舊區改造

——結合城市遙感技術,建立土地利用、房地產開發與建設、舊區改造的動態監控系統,加強對城市房屋土地資源、住宅建設的綜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的信息平台,構築房地產市場的誠信體系和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對房地產市場的分析、預測能力。

城市環境與綜合執法

——建立對水資源、大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綠化等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初步實現對城市整體環境狀況的自動化監察,為相關職能部門的依法行政和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中心城區、景觀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初步形成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執法能力,提高綜合執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務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礎上,聯繫XX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際,結合城市管理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將信息化應用覆蓋到建設系統各管理部門,貫穿於各主要工作環節,基本實現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全面實現網上辦事,有條件的審批事項要做到網上辦事“一辦到底”。整合辦公自動化與行業管理信息化應用資源,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辦公業務和管理業務的互動操作。完善社會、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徑。

(2)資源共享建設

完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強化管理信息系統在建設系統各部門重要管理環節和內容上的應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實現管理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進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轉變。

(3)重點應用項目建設

建成XX市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與發佈系統、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調度系統、城市管理服務的“一線通”系統、XX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房地產市場的預警系統、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並在城市管理中發揮實際效用。

3、八年主要任務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藉助城市管理信息化應用的經驗,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分析、歸納,研究制定能掌握總體情況、分析預測發展趨勢的城市管理評價體系,建立為各級領導服務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基本實現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

到XX年,XX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工作將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能夠摸清家底、掌握動態、找到規律、科學決策的“城市管理數字化”格局,全面提升XX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確信息化工作的責任制

首先,明確各單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必須親自抓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協調與推進,重點是負責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審定及重大信息化項目的決策。其次,明確各單位主管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及相應的工作職責。主管責任部門要負責組織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規劃,組織實施本系統重大的信息化項目,組織開展人才的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工作;具體責任人主要是負責信息化項目建設的參與和配合、實施進程的督促檢查及建成項目的運行維護。

(二)結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數據的更新維護機制

根據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進行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應使管理過程中產生或變化的數據,成為信息化應用系統重要的數據“源頭”。處在各管理環節中的人員,應在管理過程的實際操作中完成對數據的更新維護,並把它納入日常管理的軌道。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落實各部門和人員對數據進行更新維護的責任。建立穩定的信息提供網絡,形成數據動態維護的機制。

(三)落實信息化經費保障

各職能部門對信息化工作應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從局部看,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從總體看,通過信息化建設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產出的效益遠大於對它的投入。因此,各單位須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應把信息化建設視作硬件工程項目統籌落實資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項目的經費中,要擴大信息化項目所佔的比例。另外也可設置信息化專項資金,以保證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據各部門、各行業信息化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發展規劃、實施建設、功能作用、維護機制、經費保障、人才培養等內容列入考核的範疇中,用定期交流、檢查考核的辦法,對建設系統各部門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檢查、督促和指導,並把相關的情況定期進行通報。

項目調研報告 篇二

為了向公司高層投資決策提供參考數據,同時為下一步的項目前期策劃工作準備基礎資料,投資公司項目投資部牟志剛、袁鷹於20xx年9月17—22日對綿陽市區目標地塊開發所涉及到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開發環境、消費環境進行了初步的前期市場調查。通過考察現場、拜訪相關職能部門,獲得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並形成了初步的調查報告,供領導參閲。

第一部分目標地塊環境分析

第一節 目標地塊(財貿校地塊)環境分析

一、地塊位置及邊界:

地塊位於綿陽市涪城區濱河南路136號。北臨寬約12米的濱河南路及河寬約400米的涪江;東臨建設中的青年廣場,廣場面積約150畝,河面寬約200米的安昌河在此與涪江匯合;距地塊東北面1.2公里,有芙蓉溪與涪江匯合,涪江、安昌河、芙蓉溪在距地塊東北面500米處形成面積約7萬平米的水面;南臨一條規劃中的道路,其後80米處建有龍壇寺雨污水提升泵站;西臨一條寬12米的市政道路(原財貿校區道路),此路西邊為財貿校保留不搬遷的學生宿舍、員工食堂及部分教師宿舍。

(詳見附圖一)

二、面積指標:

該地塊面積為47.647畝,其中代徵地有4.04畝。地塊東邊邊長130米,南邊邊長130米,西邊邊195米,北邊邊長220米。

三、地塊形狀:

地塊外型類似於一個不規則的梯型。東邊因緊臨青年廣場的環形道路而形成弧型邊界。

四、地表附着物:

整個地塊地面距周邊的道路高差約3米,即低於±0.00有3米,但此次綿陽發生洪澇災害時,地塊上沒有形成河水倒灌,且只有部分地面積水;地面土質較結實。東邊距濱河南路7米處有座長100米、寬10米、高五層的教學樓;西南角處有一座高8層的綜合樓,此樓正在拆遷;地塊正中有一藍球場及兩個羽毛球場;其餘地面均長着一些雜草。

五、現有街道狀況

目標地塊周邊現沒有成型的商業街道,根據現場考察來看,此地塊的商鋪開發只能做濱河南路及青年廣場的地邊,以及原財貿校內道路。

六、地塊權屬及相關情況

成都中盛實業發展公司在今年八月參加該地塊招標,通過其特殊的關係渠道及總規劃,獲得了該地塊的土地使用權(見綿國土函[20xx]136號)。中標總地價為¥2900萬元,63.6萬元/畝。其中8月31日前支付了總地款的30%(即¥870萬元),按規定本月底前需支付總地款的40%(即¥1160萬元),所剩30%的地款在今年12月31日前付清。目前在76萬元/畝左右。中盛公司迫於資金壓力,急需將該地塊轉讓出來。據現場考察,此地塊現應是綿陽市五橋內最好的地塊。屬二級土地,市場地價應為80萬/畝。

第二節 周邊環境區位分析

一、自然環境

(一)、自然景觀:

目標地塊位於三江匯合處,三面環水,涪江、安昌河河面較寬、水質優良;東西面富樂山公園及遠處跌落有致的羣山形成較為壯觀的自然景觀;在建的青年廣場及濱河南路兩旁的樹木將會形成一片漂亮的綠化景觀,(廣場計劃今年11月份竣工)。

(二)、環境污染狀況

由於綿陽市定位為全國唯一的一座“科技城“,市區所有污染企業均已拆遷,城市污水處理較好,地塊所處位置自然景觀優秀,

所以該地塊環境污染狀況良好。

二、人文景觀

1、緊臨目標地塊東側的青年廣場建成後將為目標地塊開發帶來一個較好賣點。

2、在目標地塊東邊有一座南山塔,為清代以前建築;西北方100米處的涪江三橋造形奇特、色彩豔麗,正北方的富樂山塔,在夜間泛光照明下尤其顯得晶瑩剔透,這些人文景觀使目標地塊的周邊環境大為增色。

三、社會環境

(一)、人居環境

該地塊所處涪城區是綿陽市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企事業單位眾多,均在地塊方圓700米範圍內。政府機關有市委、區委、區政府、公安、財政、學校、郵局、商場、賓館、醫院等單位。

各機關工作人員在這裏工作、生活、休閒娛樂,生活設施配套齊備,具備了居家的方便性、舒適性。

(二)、社會治安環境

綿陽市整體社會治安情況較好,目標地塊位於城市中心,又臨近公安局、派出所、軍區等強力機關。地塊所處位置相對僻靜,緊鄰地塊西南側的“南河花園”時有小偷入室行竊的現象,同時地塊東側的青年廣場修建中,人員較雜,加之河邊的綠樹成蔭,燈光較暗,存在一定的治安隱患,所以天一黑,河邊道路人員較少,只是一些兜風車輛時有經過。

(三)、商務狀況

由於綿陽市是一個副省級城市,商務較省內其它區市發達,加之目標地塊所處區域為該市的商務中心,其中商務中心大樓“新益大廈”距目標地塊1公里,區域內的賓館如臨園賓館、新華飯店每天的住房入住率達80%以上,是當地入住率最高的賓館之一,為外來商務人員、旅遊人員臨時投宿的集中地。

第三節 社區生活配套

一、市政配套

1、道路與交通

目標地塊主要組織交通的幹道是濱河南路及一環路南段經過“南河花園”的道路,目前經過“南河花園”的幹道僅修至“南河花園”尚未通到目標地塊,隨着青年廣場的竣工,此路也將連通。

目前當地人均車輛數較多,街上過往的代步車主要是公交車、出租車、三輪車和自行車,公用轎車數量較多,副局級領導的車子均為廣州雅閣。街上道路交闊、交通比較順暢。據説該市的城市暢通工程居全國第二,(成都市居全國第七)。

經過地塊周邊的公交車線路有5條,其中5路公交車的起點站在距目標地塊的150米處的濱河南路。

2、管網設施

由於目標地塊地處原財貿校的位置上,故而地塊上水、電、氣、光纖配套系統完善,相對而言,寬帶網建設相對滯後,周邊小區居民通常使用電信撥號方式上網。

目標地塊及周邊社區原有的城市排污管道系統比較健全,地塊南邊80米的城市雨污水提升泵站在此次的暴雨中因設備初期使用,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但目標地塊以後的雨污排放問題不大。根據我們實地考察,污水提升泵站滿負荷工作時嘈聲不大,不會對將來的小區造成影響。

3、市政單位

目標地塊及周邊主要的市政單位有雨污水提升泵站、市委、市政協、衞生局、民政局及涪城區各職能部門。居民在此生活將較為方便。

4、文化教育

在目標地塊的西邊130米處有南街幼兒園、警鐘街國小,150米處有綿陽一中,該校近三年來九年級畢業考試居全市第一,地塊南側安昌河對岸1500米處的南山公園旁有全省重點高級中學——“南山中學”;在南街幼兒園周邊有綿陽廣播電視局,綿陽晚報、日報社、市教委、涪城區黨校及新華書店。

5、體育設施

緊鄰目標地塊東側有一大型休閒娛樂的“青年廣場”;地塊南側1200米處有目前綿陽市體育設施最齊全,檔次最高的“南河體育運動中心”,今年的“全國農運會”及即將舉行的“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都在此舉行。

6、銀行、郵政、電信系統

由於目標地塊與傳統的繁華商業地帶較近,其周邊的各商業、銀行網點眾多,附近中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局都在其1000米範圍內。

二、生活配套設施

1、商業服務網點

目標地塊距離較政府職能部門較近,但政府職能部門距綿陽市集中的商業中心尚有300米左右,所以目標地塊周邊300米範圍內的商業氛圍就沒有中心地帶濃,不過範圍內的日常生活品購買還是較方便,在建設路有“雙匯連鎖超市”,“南河小區”內市政道路旁有一門診部及其個體户經營的商業鋪面。一旦與青年廣場連接的市政道路建成,從地塊到市中心繁華地帶距離將大大縮短(500米以內)。

2、休閒娛樂設施

當地休閒娛樂較集中的街道在距目標地塊西側400米的紅星街及南河街上,一環路南段上也有一些按摩、美容中心,茶坊等。經過目標地塊的濱河南路西側上有一少部分茶坊、美容室,但其經營狀況不理想。整體看來,這個區域內休閒娛樂設施不是很集中。

3、醫療衞生設施

在目標地塊西側的一環路南段上有涪城區中醫院及市中醫院機關分院,綿陽市中心醫院距地塊只有600米左右,該醫院是綿陽市醫療設施最先進,市民最信得過的醫院。

4、農貿市場

在距目標地塊西側300米處有一建設路市場,為較大型的農貿市場。

5、住宿、餐飲設施

較地塊最近的賓館、餐館是位於警鐘街的新華飯店、滿香園、蔣記豆花莊及建設路上的軍區招待所。但是全市的賓館、餐館主要集中在人民公園及市政府辦公大樓之間。

在這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上述設施從文字上感覺與目標地塊有一定的距離,但實際生活中,它們卻處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能夠接受的活動範圍之內。

第四節目標地塊分析

一、目標地塊價值分析

綜前所述,財貿校目標地塊應是可供選擇的地塊中居住小區開發最好地地塊,其優勢可以用“鬧中取靜”來形容。無論從其環境、交通、服務配套等都較完善,根據周邊規劃建設的不斷完善,住宅開發的價值較大。

二、成本分析

在目標地塊距地面高差約3米的情況下,建地下車庫,將會導致建安成本大大增加,同時目標地塊周邊的商氣不足,商業鋪面的開發風險較大,相對能作商鋪的只有濱河南路及廣場面的兩面。這樣也使項目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不過經實際考察後,項目的實際建安成本沒有我們最初預算的那樣高,多層建安約500元/M2。

因綿陽的開發商較多,整個綿陽市地價被炒得很高,據國土局的葉先生講市區商品地產地價(淨地)大約為:

備註:

根據目標地塊的周邊情況及當地市民購房的習慣,該地塊只適於進行多層或小高層住宅開發。高層電梯公寓很難被市民接受。

項目調研報告 篇三

隨着項目年建設的加快,xx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進入了重要發展階段。切實優化辦事程序、簡化辦事手續,對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推動入駐項目的動工建設,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項目報建聯審辦公室運行現狀

工業港項目報建聯審辦公室自20xx年7月成立以來,迄今已有3個月時間,報建聯審總體運行較好,達到了“進一步簡化報建手續,優化報建流程,提高報建效率,推動入駐成都現代工業港的項目儘快動工建設”的目的。截止10月中旬,已進入報建項目程序66個,辦理完畢全部手續的項目18個(其中9個已領取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其餘48家已有20家已辦理完畢建設方案審批環節之前的報建手續,28家正在積極辦理之中,辦理進度基本符合時限要求。3個月來,未發生由於報建審批原因影響項目進場動工的案例。

二、特色做法與經驗體會

(一)特色做法

1、機構專。工業港項目報建聯合會審辦公室由縣計發局、建設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供電局、工商局、文體局、氣象局、衞生局、人防辦和公安消防大隊等12個職能部門各抽調1名專業人員組成,是為入駐工業港的項目辦理報建審批的專門機構,辦公地點設在工業港管委會,由管委會委託投資服務部直接管理,辦公室主任由管委會1名領導兼任。專門機構的設立改變了原來由工業港管委會要分頭應對各個部門的局面,化零為整,合力報建。

2、方式活。聯合會審辦公室根據入駐工業港的項目數量與審批報建進度要求開展工作。目前,採用派駐人員集中會審與分散辦理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各派駐人員每週1、3、5到工業港管委會集中辦公,分別由投資服務部安排項目報建工作,各部門人員辦理聯審和資料交接,按時限要求報告項目報建進展情況,聽取並協調報建審批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每週2、4派駐人員在原單位處理報建資料,在部門內部辦理諸如審核、簽字、蓋章和領證等相關手續。此外,管委會投資服務部根據項目資料報送情況,可隨時通知和安排各派駐人員到管委會領取和處理報建資料。靈活機動的工作方式改變了過去資料在部門間傳遞而耽誤大量時間的狀況,保證了各部門各環節的協作配合,提高了辦結效率,同時又滿足了企業隨時諮詢的需求。

3、時限短。各職能部門派駐人員必須按時完成所負責的相關審批手續,聯合會審辦公室根據工作程序和職能,下設立項和報建兩個工作組。立項組必須在4個工作日內全面完成入駐項目的工商註冊登記、衞生許可證、環評、國土預審、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用地規劃許可證、立項、招標核准以及其他預審工作;報建組在項目必備資料已提供的情況下,必須在6個工作日內完成建設方案審批、施工圖審查、建設與規劃相關證書,人防、消防、防雷裝置審查、招標備案和電力配套供應方案等工作。時限的確定改變了過去各部門以各種原由無限期拖延辦理的局面,縮短了審批報建的進程。

4、流程優。簡化報建手續,優化報建流程,是提高報建效率的關鍵所在。聯審辦在審批報建過程中採用三種辦法簡化手續,優化流程,即:同步推進審批制、報建備案制與個案處理制相結合。除建設方案審批和施工圖審查等關鍵程序外,其它審批事項要做到交叉報建,不再設置前提條件;項目只要符合工業港整體規劃要求,不影響主體建築結構的質量和安全,相關部門只對項目實行備案登記,限時審批通過,相關手續在建設過程中逐步完善;對入駐項目實行個案處理,只要要求合理,均應提出靈活變通的解決方案。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

(1)在整個審批辦證環節,簡化手續,減少報建資料(先辦後補)和同時出證。選址立項階段。“項目審批登記”所需資料由原來的12項減少為5項,其餘可後補;《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所需資料由原來的4項減少為2項,其餘可後補;《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出具由原來的先後兩個環節改為與“規劃審批的紅線圖”、“規劃設計條件通知書”和“界址點成果表”同時出具。

規劃設計階段。“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登記表”的審批所需資料由原來的5項改為4項,無需等待建築施工總平面圖審批,建設方案審批後同時辦理施工圖規劃審查和項目招標核准。施工圖審查階段。對設計單位提供的全套施工圖審查由原來執行的規劃部門先審建築施工總平圖和建築施工圖再進行人防、消防、防雷裝置、衞生設計審查、專業公司全套施工圖文件審查改為上述各部門和機構同時審查,並行出具建築施工總平圖審批意見、人防、消防、衞生審查意見、防雷裝置評估報告書、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報告、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證書、施工圖設計文件備案報告、施工圖審查通知書和備案。建設局農能辦沼氣淨化池工程建設審核暫緩。建設許可階段。只需提供申請表、土地確認函、施工圖審查通知書並繳納報建規費,即可領取《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在辦理完畢招標備案手續以及施工安監登記和質監委託書,提供相關合同文本和資質證明,並繳納民工工資保證金和民工人身保險費後,即可辦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

(2)取消前置條件,交叉報建,同步推進,使流程由串聯改為並聯,實現流程再造。

常規的報建流程:

再造後的報建流程:

項目報建手續簡化和流程再造大大縮短了報建時間,報建環節由原來的12個減少為6個,總時間由原來的80個工作日減少為10個工作日,為項目促建動工鋪平了道路。

(二)經驗體會

聯審辦從無到有,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成效已經顯現,對工業港項目促建和投資環境的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博得了企業的讚譽。這些初步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領導的關心和重視、部門支持配合、高素質人員選配、嚴格的管理和準確的目標定位。

1、領導重視是前提。今年7月初,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在加快工業港項目報建工作會議上,針對項目入駐建設中呈現出來的報建“瓶頸”問題,果斷決策,由12個部門派員組成聯審辦公室,並對派員單位下達工作任務,明確要求抽調人員要專業精通、業務熟悉,並能代表本單位行使相關審批權限。隨後,縣委、縣政府又專門轉發了《關於成立成都現代工業港項目報建聯合會審辦公室的試行意見》(委辦〔20xx〕85號),為聯審辦的順利運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

2、部門配合是關鍵。聯審辦所涉及的12個部門均能夠對聯審辦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及時抽調專業人員派駐工業港,儘可能做到除工業港項目報建外,不再另行安排其他工作,保證了抽調人員全力以赴從事項目報建。此外,在部門內部涉及審核、專業審查、簽字、蓋章、出證、收費等環節能按照“特事特辦、特事快辦、特事限辦”的要求,靈活變通、創新舉措予以辦理,優先考慮工業港項目,從而使得派駐人員在本部門內部能夠順暢辦理完畢相關手續。

3、人員選配是支撐。派駐工業港的12名工作人員對報建審批涉及本單位業務十分熟悉,且專業精通,均能按照“心繫港區建設發展,創新思維高效報建”的要求,克服困難、創新思路、認真負責、相互協作,全身心投入到工業港項目的報建審批中去,在簡化手續、優化流程、縮短時間、規範審批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意見,這些見解對《關於成立成都現代工業港項目報建聯合會審辦公室的試行意見》的制定、對項目報建的工作實踐均產生了積極作用。

4、強化管理是保證。聯審辦是新成立的專門機構,人員來自不同單位,因此,強化管理十分必要。根據《關於成立成都現代工業港項目報建聯合會審辦公室的試行意見》,工業港管委會對派駐人員的工作職責、報建審批要求、辦理方案及評比考核均進行了明確。同時,把派駐人員納入工業港管委會日常管理,在工作規範、勞動紀律、衞生執勤等方面均嚴格要求。此外,管委會根據聯審工作需要,在工作條件、辦公設備、生活待遇等方面均給予相應考慮。“和諧、高效、專業、暢通”的氛圍正在聯審辦形成,保證了項目聯審報建工作的順利推進。

5、企業滿意是落腳點。工業港投資服務部和聯審辦的成立是工業港管委會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為企業提供優勢服務的重要舉措。無論是領導關心重視、部門支持配合、高素質人員選配、嚴格進行管理,還是在實踐中採用創新舉措、簡化手續、優化流程、高效報建,歸根結底是讓入駐企業滿意,這是聯審辦工作的目標定位,這個大局必須始終牢牢把握,以一貫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以任何理由出現的作秀和形勢主義,從而使聯審辦的工作逐步走向深入,產生積極影響,形成良性循環。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建議方案

工業港項目報建審批存在問題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辦結完畢報建手續的項目比例偏低,僅佔27,排除20xx年9月以來新簽約的18家項目履約晚和進入報建程序晚等因素,辦結率為38,仍然較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個別部門創新思路、靈活變通還不夠。表現在辦理審批時仍然受制於條條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把矛盾上交,害怕承擔責任;未給派駐人員充分授權,目前能代表本單位審核簽字的僅有6家,佔總數的50,而且全部都要回原單位進行蓋章,一旦關鍵人員不在單位上班,無其他人員能夠辦理,導致辦件週期被迫延長。針對此問題,管委會需加強協調力度,在深入瞭解分析項目狀況和企業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強化與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以部門為主,找出變通的解決方案,對墨守成規,仍無改進的部門,專報進行處理。

(二)聯審辦報建手續簡化和流程再造不夠徹底。部分審批環節仍太繁雜,部門內部週轉環節過多。針對此類問題,建議一方面嚴格執行好《關於成立成都現代工業港項目報建聯合會審辦公室的試行意見》,用足、用夠政策規定,一方面考慮加強工業港管委會職能,參照其他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做法,把項目建設經常涉及的部分職能如規劃、國土和建設授權給管委會,特別是對建設方案和建施總評圖的審核,由管委會規劃建設部門封閉獨立審核,然後交由相關部門備案。

(三)企業自行選擇設計單位和專業公司,分別進行建設方案、施工圖設計和對施工圖進行文件審查備案。設計單位和專業公司用時較長,提交成果緩慢,我方無法控制,導致後面環節無法及時跟進,目前這樣的企業有25家。針對此類問題,管委會應認真選定幾家有資質、效率高、服務優的設計單位和專業公司,在報建開始時推薦給企業。

(四)少數早期簽約的企業反覆修改方案,導致已辦理完畢的手續前功盡棄,不得不重新辦理,這樣的企業有3家。

(五)部分企業和施工單位不願按協議及時繳納報建規費,並不按規定繳納民工工資保證金和購買民工人身保險,導致無法辦理最後報建環節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這樣的企業有11家。針對此問題,管委會應認真做好企業工作,督促企業及時繳納必交款項,以便完善手續,辦理相關證書。

項目調研報告 篇四

xx縣農業綜合開發堅持以提高農村綜合生產能力為已任,以強基礎、穩糧食、創增收為核心,以小工程、高效益為突破口,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堅持治水、改土並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結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連片,統一實施。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農業基礎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產業發展能力顯著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使項目區呈現渠相連、路相通、田地平整、村莊靚麗的美麗生態新田園景象,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項目實施情況

xx縣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堅持以基礎設施為先導,產業發展為主線,羣眾增收為目標,本着幹一件、成功一件、受益一片的指導思想,按照“集中整合支農資金、農業科技綜合配套、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服務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思路,科學設計,佈局合理,嚴格標準,注重質量,分別在中寨鄉、老店鎮、白鶴灘鎮、蒙姑鎮組織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xx縣20xx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累計完成總投資20xx.87萬元,佔計劃的96.2%,其中:財政資金1547.87萬元,羣眾自籌466萬元(其中:投以勞折資99萬元,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367萬元),銀行貸款24萬元。在省、市主管部門關心支持下,上級批覆我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6個:中寨鄉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0.5萬畝,總投資69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3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96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2萬元,羣眾自籌資金44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44萬元);老店鎮中低產田改造0.32萬畝,總投資41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6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17萬元,市級財政資金13萬元,羣眾自籌資金26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26萬元);治樂河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0.5萬畝,總投資45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85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28萬元,市級財政資金15萬元,羣眾自籌資金29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29萬元);xx縣20xx頭託佩克商品仔豬繁育養殖擴建項目總投資12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4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萬元,自籌資金50萬元,銀行貸款24萬元;xx縣1萬頭PIC仔豬養殖擴建項目總投資37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8萬元,市級財政資金2萬元,自籌資金217萬元。昭通市xx縣1萬噸蔗糖加工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扶持xx白鶴灘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貸款貼息27萬元。

完成土地治理面積1.32萬畝,襯砌渠道建設21公里,溝道治理—溪流護岸0.6公里,佔計劃的100%;機耕路6.5公里,改良土壤0.44萬畝佔計劃的100%;營造防護林0.2萬畝,節能灶500眼,佔計劃的100%;沼氣池綜合配套49户,佔計劃的98%;優質蠶種推廣0.1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0.8萬畝,技術培訓1000人次,佔計劃的100%;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2個,產業化經營中央財政貸款貼息項目1個,佔計劃的100%。

二、取得主要成效

通過土地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農業產業化經營等開發項目的實施,項目區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改善農業基礎,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通過改造中低產田、新增和恢復改善灌面、新增農機、擴大機耕面、水土流失治理,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項目區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澇能排、渠相連、路相通”的格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項目區新增灌溉面積0.2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8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55萬畝,改良土壤面積0.44萬畝,年節約用水55萬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面積7平方公里,擴大良種種植面積0.5萬畝。通過項目建設,項目區基本上解除了春來怕乾旱,雨來怕衝涮和洪澇的憂患,為項目區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證,增加了抗旱、排洪、排澇的綜合能力,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使項目區有效灌溉率從原來的35%提高到87%,提高了52個百分點,比全縣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供水保證率達到80%以上,

(二)優化項目管理,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實行科學規劃、擇優立項,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施工和管理,強化資金使用監管,確保項目發揮良好的綜合效益。一是生態效益。項目區基本形成蠶桑、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為主的發展模式,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0.2萬畝,節能灶500眼,沼氣池綜合配套50户,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調節了氣候,涵養了水源,保持了水土,維護了生態。二是經濟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項目區培育了以“經濟林果、冬早反季蔬菜”為支撐的增收主導產業,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增加糧食269萬公斤,增加其它農產品50萬公斤,增加種植業產值1510萬元,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900萬元;三個產業化項目的實施,每年新增仔豬12000頭,新增總產值875萬元,新增利税264萬元,直接受益農户119户,帶動農户2904户,新增就業人數162人,農民收入增加總額736萬元。三是社會效益。通過適用農業種養技術培訓,增大科技推廣力度,糧經作物的發展又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社會效益顯著,實現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且可持續發展,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發展壯大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扶持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改善了農村面貌,環境整潔,鄉風文明,民風純樸,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示範。

(三)轉變農民意識,提高生產生活質量。一是改進耕作方式,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加了農民收益;二是實施“五改三建”,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環境,項目區農户用上了沼氣液化灶,洗上了太陽能熱水澡,真正地改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羣眾在勞動之餘可以看看電視節目,有效地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羣眾都自豪地説:“咱們也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時,通過採取工程措施、農藝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面積,治理了生態環境,農民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縣級財力匱乏,資金配套困難。按照“先易後難、集中連片”的原則,前幾年開發重點主要集中在條件相對好的鄉鎮村社,而尚未實施項目的村社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條件差,項目實施成本高,投入資金需求量大,地方可用於配套的財力有限,地方財政不能足額配套資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區的整體開發效益。

(二)農民羣眾貧困,籌資投勞困難。一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農村由老人、婦女兒童留守,農村勞動力缺乏,投工投勞困難;二是xx屬國家級貧困縣,農村經濟結構單一,農民普遍貧困,要完成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政策規定的籌資投勞比例十分艱難。

(三)缺乏監管意識,項目後期管護難。由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投入主要是以財政的無償資金為主,項目工程驗收後,雖然向鄉鎮、村辦理了產權移交手續,但由於鄉村社幹部及羣眾責任心不強,羣眾集體監管意識差,加上投入使用後維護資金投入不足,水渠等基礎設施管護不到位,投入使用不久就有損壞現象,甚至導致整個渠道不能正常使用。

四、對策和建議

在今後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中,要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突出高原特色農產品,實施綜合開發、規模開發、特色開發、產業開發和科技開發,提高優勢農副產品的生產能力,加大特色農副產品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力度,促進項目區集約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為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的xx做出積極貢獻。

(一)明確目標,強化組織領導。要立足“三農”工作,明確工作職責,細化目標任務,切實加強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xx實際,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宣傳力度,積極向上級彙報請示爭取更大的扶持,要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作為改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性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力推進,抓出成效。要把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納入實施鄉鎮的`目標考核內容,形成縣鄉村社及羣眾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協調,整合支農資金。要加強涉農部門協調,使涉農部門密切配合,切實解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和其它支農資金投入形不成合力、效益不明顯的問題,逐步形成“統一規劃、集中投入、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的資金投入格局,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重點,提高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綜合開發的第一要務,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立項、建設和運行中,必須注重開發實效,科學規劃設計,合理佈局,堅持以解決制約農業發展因素為關鍵,以水土治理為重點,着重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突出農田水利、優質良種、科技種植、耕地施肥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村綜合生產能力。

(四)量力而行,落實配套資金。要在加大和積極爭取上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據實安排縣級財政配套資金,將每年的農業綜合開發配套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使縣級配套資金有保障,彌補農民羣眾投資投勞不足,減輕項目區農民羣眾的負擔。

(五)加強監管,確保發揮效益。健全完善工程質量、資金管理、後續管理維護等制度和辦法,明確職責,抓好工程進度、質量等督促檢查,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加強項目的管護和維修,及時落實管護主體、措施和責任,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六)宣傳引導,廣泛發動羣眾。項目區農民羣眾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充分發揮好農民羣眾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作用,是做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關鍵。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羣眾更多地瞭解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和重大意義,使其積極投身到項目建設中,形成願意幹、主動幹、爭着乾的良好氛圍,主動嚴格執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履行的監管職責和應盡的投資投勞義務,使農業綜合開發真正成為農民羣眾的一項自覺行動。

項目調研報告 篇五

一、縣運輸公司情況報告:

據縣運輸公司經理介紹:

1、運輸公司佔地5畝多,土地性質為集體用地,土地手續齊全。

2、汽車站為公司經營,在崗人員30多人,退休30多人,社會無業不在崗30多人。

3、院內建築均為80年代建設:

(1)辦公樓:兩層18間,一層都為商鋪對外出租,二層辦公,為公司 資產。

(2)旅館:四層共40間,一層為商鋪,二三四層為旅館。原為運輸公司開發,周缺資金轉賣給縣物資局,物資局因外債糾紛經法院執行賣給一私人姓喬。

(3)家屬樓:西邊7間為5層,東邊3間為6層,早已售給公司員工,住户20多户。一層商鋪10間對外出租。

4、因佔地少公司也有搬遷計劃,縣規劃局50畝地建新站,因缺資金尚無建站。

5、鄭州一開發商,近期已報項目計劃,將南大街與東大街東南角整體開發。

二、縣糧食局情況報告:

1、據糧食局局長介紹,局直屬麪粉廠佔地約11畝,一直沒辦過任何土地手續,與相鄰老百姓經常因地界發生吵鬧。

2、代存糧2.3萬户,賬面存糧600多萬公斤,價值20xx多萬,因多年經營不善,實際虧損100多萬元。

3、如搬遷,約需搬遷費1000多萬元,不含其它遺留問題。

4、原在冊100多人,改革後現在崗30多人,如該項目開發,元在冊人員要找説法。

5、80年代臨街建家屬樓四層,單層一樓門面房17間已買私人。

三、土地部門情況報告:

據土地局主管副局長介紹,該項目所佔均為行政劃撥用地。若開發需申請改變土地性質。

有兩種途徑辦理土地相關手續:

一是掛牌交易,這是正路,無風險。據供銷社主任講,該項目地價約在100萬元一畝左右,但必須與現主要領導敲定後,掛牌交易是個形式。

二是由縣委政府會議研究決定辦法,以會議紀要形式辦理土地相關手續,一般情況,縣領導不願擔這樣的風險。

四、規劃部門情況報告:

據規劃科科長介紹,原城市規劃,該項目為商住混合用地,其中建築用地1.51公頃。容積率為1.5,密度為35%,綠地為15%,限高15米,社會停車場用地0.44公頃。

今年計劃調整規劃,省發改委對城區規劃新要求建設特色商業區,我縣主要考慮走城區規劃做調整。在之前一湖南投資商討論規劃方案時,提出東大街臨街不超過三層,有防明清古代建築要求。高層建築頂部設計不能與之反差太大,新規劃現正在研討規劃進行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vk1q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