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某縣鄉村產業振興工作總結

某縣鄉村產業振興工作總結

某縣鄉村產業振興工作總結

某縣鄉村產業振興工作總結

一、2019年產業發展情況

1、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情況

我縣主導產業主要有大蒜,種植面積45萬畝,年產量67.5萬噸,辣椒15萬畝,年產量3.75萬噸,棉花33萬畝,總產3.3萬噸,肉鴨養殖宰殺,日宰殺量16萬隻,林木加工業,現有各類加工企業30多家。特色產業主要有甲魚養殖,番鴨養殖,櫻桃種植等。

2、產業化龍頭企業情況  

2019年,全縣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3億元、利税7.8億元。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47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31家。***食品有限公司肉鴨第二條日宰殺量5萬隻的生產線正在建設,項目投產後日宰殺能力可以達到10萬隻,可增加勞動力就業400多人。**果蔬有限公司積極進行新舊動能轉換,與中國科學院簽訂了大蒜深加工技術合同,計劃投資1700萬元建設大蒜深加工生產車間和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年可生產大蒜素60餘噸,大蒜多糖1200餘噸,蒜粉6000噸。**麪粉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新上日處理500噸的全自動麪粉生產線,採用國內先進中糧麪粉生產設備,可日加工掛麪240噸.預計年產值3億元.**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建設肉鴨熟食製品生產線,項目建成後不但延長了肉鴨加工產業鏈,而且可增加就業200餘人。****麪粉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日產500噸麪粉生產線正在建設。

3、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隨着龍頭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縣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棉紡加工等各類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明顯增強,截至目前,共帶動各類生產基地80餘萬畝,帶動農户20餘萬户。湧現了一批產業基礎較好,主導產業突出的鎮和村。**鎮的大蒜和辣椒被評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鎮,**鎮被評為市級一村一品示範鎮;**村地瓜、**村苦瓜、**村番鴨被評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此外,還有14個村被評為省市級示範村。我縣的**食品有限公司、巨**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與我縣及周邊縣市100餘養殖户簽訂回收合同,確定最低迴收價,保證了養殖户的收益。**鎮的**傢俬有限公司規模快速膨脹,產品在國內展覽並多次獲獎,有力帶動了我縣的林業的發展。

4、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連接趨於緊密

利益連結機制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户的紐帶,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環節,我們積極探索合同、契約、訂單農業,利潤返還,股金分紅等多種形式,建立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户“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連接機制,通過改造傳統模式,規範發展各類中介組織,使龍頭企業與農民的聯結機制由鬆散型向緊密型發展。**果蔬有限公司領辦創辦農民種植合作社聯合社,涉及5個鎮12家大蒜種植專業合作社,有效增加了抵禦風險的能力,給家庭困難的農民提供擔保貸款,並負責產品銷售,解決了種植户種難和賣難的問題。聯合社的成功經驗得到了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肯定,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範主體。

5、農產品品牌意識逐步提高

**食品有限公司肉鴨冷凍分割系列產品獲得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山東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省級新六產示範企業,公司董事長張**獲得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和**市第二屆菏澤十大新農人。此外,我縣新獲得省級新六產示範主體3家。**鎮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農業產業化工作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和先進縣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加工水平低,市場競爭能力弱。主要表現在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附加值高的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加工中運用一般技術的多,高新技術較少。

2、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一是產地初加工水平低。二是綜合利用不足,農產品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的60%沒有得到循環利用。三是佈局比較分散,產業聚集度低,資源不能共享。四是創新能力不足、模仿多、創新少,引進多、自創少,單打獨鬥多、聯合創新少,多數企業缺乏品牌宣傳推介資金。五是服務體系不健全,專業化服務機構少,針對性不夠強,難於與企業有效溝通與對接。

3、知名品牌產品少,發展後勁不足。企業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經營管理粗放,營銷人才匱乏,市場開拓不足。加之檢驗檢測體系還不夠健全,手段落後。因此,全縣優質農產品加工的比重偏低,知名品牌產品較少,影響了農副產品加工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4、科技投入少,創新能力弱。農產品加工業領域經費投入偏少,加工技術力量支撐缺乏,我縣農產品加工業勞動密集型居多,小、散、弱、差情況突出,難以做大做強。

5、資金困難。由於新舊動能轉換和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因投入較大造成了資金上的負擔。同時銀行貸款難,資金週轉不開,有的經營出現困難。

6、對農產品加工業支持力度不夠,缺乏必要的助推力。                                                               

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政策少、力度小,營商環境有待優化,職能部門對企業索取多,支持少,有些優惠政策落實難。

三、對市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

1、把握鄉村產業振興重點,着重扶持優勢產業。堅持規劃先行,引領鄉村產業振興有序推進。充分立足我市實際,儘快編制我市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規劃,重點扶持主導產業,明確工作任務,設定完成時限,並給予政策傾斜,確保鄉村產業振興落到實處。

2、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生產過程全覆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包括產、供、銷等各個環節,這些環節的正常運行對物資、信息、資金、科技的社會化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議搭建為農服務綜合平台,圍繞不同階段的生產需求,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全程服務。搭建三網融合的信息服務快速通道,有效連接農户與市場、生產與技術、政府與農民,變“小規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經營為“規模化、產業化”的大家庭經營,通過實現農業規模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此外,要加強對農業經濟形勢、氣象、病蟲害等信息的發佈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便利。

3、延伸鄉村產業鏈條。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儲運、批發,打通農業生產全過程,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堅持特色發展,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環境整治與發展特色民宿經濟、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養生健康結合起來,建設運行高效的鄉村產業鏈。加快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推動生態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4、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高質量促進科技升級。積極搭建平台,促成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我市建立農業技術研究所及生產實驗基地,探索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產業推廣模式。加大“引資引智”力度,進一步加大鄉村產業招商力度,積極招引國內外知名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來菏發展。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農業專家熱線、農業諮詢機構、農業技術服務團等平台,為農民提供政策諮詢、科技指導、市場信息等服務。。

5、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確保資金投入取得實效。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產業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結構和效率,統籌安排各類功能互補、用途銜接的涉農資金,實現財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優化政策導向,吸引社會協同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深化“政銀擔”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三農”的擔保貸款風險分擔機制,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資源下沉。建立健全適合鄉村產業特點的金融體系,積極穩妥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其開展投資、代理保險等涉農綜合業務。設立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擴大農業農村政策性保險面,探索農業綜合保險試點,拓寬設施果蔬、特種水產、休閒農旅等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業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能力。

三、下步工作計劃和打算                                                                              

1、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

一是調整充實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內部設立政策協調組、運行監測組、金融服務組和五個行業小組。糧油、畜禽、果蔬、紡織、林木加工五個行業小組分別負責各行業發展情況的調度、調研和政策研究。二是明確任務目標。各行業下達年度任務目標,出台考核辦法。三是加強運行監測。由縣統計局對產業發展重要指標、企業運行等情況一月一分析,形成運行監測報告。

2、突出抓好重點企業培育

研究制定《關於加快培育30家重點企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十大農產品加工園區、十大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的意見》,對重點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進加工園區、原料基地建設。

3、統籌推進農副產品品牌建設

一是提高質量,爭創品牌。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省級標準化基地2個,其他標準化基地15個,面積 24萬畝;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產品監測,組織農資打假、農藥管理等專項整治活動,二是培育主體創建品牌。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商標註冊、質量管理、科技創新等手段,創建一批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

4、加大創新力度,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依靠科技進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我縣大蒜、辣椒、棉花、小麥等主導優勢產業,進行科技攻關,積極與科研院所對接,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開發一批技術含量高的特色名拍產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產品。鼓勵龍頭企業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使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改變我縣農產品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現狀。不斷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運用現代企業制度改造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5、着力培育市場,健全市場網絡體系

一是牢固樹立市場觀念,把眼光從過去只釘在資源上轉移到資源與市場結合上,不斷完善市場網絡體系,擴大農產品流通;二是抓好市場建設,結合城市建設和農村小城鎮建設,加大農產品產地市場和批發市場建設,要儘快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三是結合信息入户項目的實施,建設覆蓋縣鎮村的信息網絡體系,更好的為龍頭企業、種養大户、中介組織、批發市場等提高信息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56j5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