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簡析】《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頌了父愛的偉大,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父親因為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堅持了38小時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堅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小時,終於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設計理念】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鑽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破爛不堪”等詞語。

2.從課文的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各小組推薦代表彙報用課餘時間蒐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麼地殘酷,多麼地驚心動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它給人類帶來多少災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災難,有一對父子卻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課前佈置學生收集資料是對學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力的訓練。在上課時讓學生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更為口語訓練提供了一個平台。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標出。

2.學生自由讀文,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初讀感受和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初讀中認識生字、讀好詞語促進學生的再讀感受,在小組交流中讓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更是深入再讀課文的動力。

三、檢察反饋,初入情境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彙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我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虛、礫、顫”等字形。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説説你受感動的理由。

(3)練讀感受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以“小組練讀、分角色讀、評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基本讀懂了課文,而且同學們能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意圖】

人們常説“學貴有疑”,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字—讀,所以在第一課時,重點仍以“讀”為主,讀會詞語,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讀出讓你感深感動的地方,讀出個人獨特的體會,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為第二課是時打下堅實基礎。

四、課後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摘抄課文中感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課後讓學生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説話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快樂地成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親情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親情是黑夜裏明亮的燭光,刺破夜幕;親情是冬日裏温暖的陽光,驅走嚴寒。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感愛這種濃濃的愛。(板書,齊讀課題)

2.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所以這個導語的設計既緊扣單元,又揭示課文中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學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學生談各自觀片後的感受。

3.自由朗讀課文,説説從哪裏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直面觸摸課文,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品讀感悟,體會親情。

(一)了不起的父親

1.高爾基説: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那麼你從課文哪裏看出父親的了不起呢?

2.學生彙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重點抓住“衝”這個動作,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的心情。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a.引導體會父親失去兒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3)“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a.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父親的堅定信念。

b.分小組練讀,展示讀,評讀。

(4)理解重點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引導學生體會:a.時間之漫長 b.過程之艱難c.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d.當時的情況危險。

①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②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描寫中體會父親堅定的信念,感受偉大的父愛。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這位父親打倒,是什麼力量的支撐着他呢?(板書:不論……總……)

加深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體會它是父親的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書:愛的諾言)

(二)了不起的兒子

1.過渡:父愛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兒子。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兒子的了不起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

3.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阿曼達呢?

4.課文中為什麼反覆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板書:信任的源泉)

5.讓我們一起分享它們劫後重生、親人團聚的喜悦。

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同桌交流,談感受。(板書:父愛)

【設計意圖】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難點,通過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覆讀,細細品味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薰陶。同時讓學讀懂作者用來表感情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

四、激情昇華,拓展延伸。

過渡:從這對父子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樸實卻又偉大、深沉的父愛,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孩子們對父親愛的宣言。

1.觀看課件,聽朗誦,感悟父愛。

2.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為一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設計意圖】聽感人的朗誦,與温馨的畫面相互配合,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將文本的主題延伸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時“寫話練習”讓學生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練習表達,情動而辭發。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閲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設計意圖】“父愛”不僅在文本中、課堂中,更應在生活讓它不斷延伸下去,讓“父愛”在學生心中不斷迴盪。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二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一單元,將讓我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7課(師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兒呢?

(五)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語言

(一)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的父親為什麼了不起。請大家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用波浪線把它們畫出來,在旁邊用一兩個詞簡單地寫下你的感受。

(二)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以下重點句段

1.第3自然段: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從哪看出痛苦?為什麼?痛苦到什麼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此時的心情。

(3)儘管痛苦,但他還是堅定地站了起來,透過“堅定”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4)朗讀,讀出父親的痛苦與堅定

2.第5—11自然段:

(1)誰阻擋過他?是怎樣阻擋的?

(2)為什麼父親反覆只説這一句?

(3)分角色讀課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為什麼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3)為什麼説沒人再來阻擋他?(引導學生學習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3)你覺得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師板書:堅強執著)

(4)聯繫生活,出示地震災害圖片。

(5)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6)小結全課

(7)這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為什麼説他的兒子也同樣了不起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三、佈置作業:

(一)寫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三

地震中的父與子

一、    導入

1.  師:昨天回家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  生: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自己的兒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在一次大地震中,靠着相互間堅定的信念,一位父親終於救出了兒子及其同伴的事。(板書)

3. 在這次地震中,父親和兒子都抱着同樣堅定的信念,這個堅定的信念是什麼?(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二、    討論課文

1.  四人小組一邊讀一邊討論:從課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親在拯救兒子的過程中一直抱着這個信念的?(板書:責任、愛)

2.  指導朗讀。(抓重點句子,及句子中的關鍵詞語體會)

3.  父親帶着對兒子的愛和責任感,信守自己的諾言,無論兒子是生是死都要和他在一起,而兒子也對父親充滿了信心,我們一起來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4.  指導對話分角色朗讀。(板書:信心)

5.  在飽受煎熬了38小時又50分鐘以後,一條生命的通道終於打通了,這對父子終於可以相見了,父親的表現是怎樣的?(顫抖的説:“出來吧!阿曼達。”)

那麼兒子呢?為什麼他要這麼做?(板書:責任)

6. 你覺得他們是一對怎樣的父子?課文裏用了一個詞語,是什麼?指導讀最後一句話。(板書:了不起)

三、    擴展練習

1.  假設阿曼達的父親也像其他人一樣望着廢墟哭喊一陣子離開了,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

2.  如果所以孩子的父母都像阿曼達的父親一樣有信心的話,情況又是怎樣的?

3.  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信心是精神的支柱,是生命的支柱……)

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四

一、課前環節1、【分析教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單元緊緊圍繞“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主題,有講述了人們對總理的愛戴,懷念之情;有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戀戀不捨、依依惜別之情;還有對那高尚、聖潔、無私的母愛的懷念之情。《地震中的父與子》記敍了1994年,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出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2、【分析學生】本班學生共有53人,其中有男生31人,女生有22人,從總體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學習熱情高漲,接受能力也比較好。但有30%左右的學生是外來工子女,這類學生的基礎知識參差不齊,而且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所學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由於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3、【教學目標的確定】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關注人文,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1)知識與能力:通過自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生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給孩子的真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讀文本中,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兒子與父親之間的相互信任,體會人間自有真情在。4、【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5、【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從中領悟文中的感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生語文素質培養的關鍵。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讀”是學懂本文的關鍵,也是學習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6、【教具準備】本課教學我主要藉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豐富教材內容,同時也讓教材內容直觀化,讓學生學起來更輕鬆,更有趣。二、課堂環節1、【課前準備】課前佈置學生自學生字詞,查字典及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2、【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導入新課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導入語:我們剛剛讀過《秋天的懷念》,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課文,這是一個傳奇的故事,譜寫了父愛的讚歌。課文的題目是《地震中的父與子》。學生傾聽,齊讀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2分檢查預習加強課前預習檢查、落實;為更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1、多媒體顯示生字詞語,讓學生認讀。2、提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讀詞語,理解“廢墟”的意思。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4分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看圖説話的能力以及加強口頭表達能力和的閲讀能力的訓練。1、出示掛圖,指導看圖,提出問題:圖上畫的是誰?大地震後的景象怎樣?書上哪句話形容這對父子?2、過渡語:為什麼説他們是了不起的父與子?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裏?兒子的了不起又表現在哪裏?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1、學生看圖,説圖意。齊讀課文最後一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2、學生自讀課文,自主探究學習。10分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自主閲讀,深入感悟。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讀中感悟,勇於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1、巡視指導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2、教師點撥。抓住父子倆的言行舉止,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執着,不顧一切;兒子充滿了對父親的信任,對生存的希望,對他人的關愛。3、展示重點句段,指導朗讀,感受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1、學生自讀課文,從父親和兒子的表現中找出使你身手感動的內容。2、生生互動,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父親的語言、行動;兒子的語言)3、品讀體會父子的了不起。16分總結談感受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説出來,讓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昇華。總結昇華:從他們身上似乎讓人看到的不僅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還有更令人感動的人格力量,父親對兒子的愛及真誠的諾言,為兒子提供了信賴和力量的源泉;兒子充滿了對父親的信任,對生存的希望,對他人的關愛。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對文中的父子説一説?1、學生傾聽教師總結。2、學生自由暢談心中的感受。5分拓展知識豐富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多媒體展示避震知識,老師作適當解釋。學生看避震的各種自我保護姿勢。2分課外作業創設親子交流氛圍,以愛教育。佈置學生回去把故事講給父母聽。把故事講給家人聽。1分3、【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父親                    兒子

父子情深  創造奇蹟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在設計本文的板書時,我能緊扣中心,抓住關鍵詞“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在昇華文章感情時,用“父子情深,創造奇蹟”進行高度概括,整個板書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一目瞭然。三、課後環節【教學反思】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單元緊緊圍繞“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主題,有講述了人們對總理的愛戴,懷念之情;有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戀戀不捨、依依惜別之情;還有對那高尚、聖潔、無私的母愛的懷念之情。《地震中的父與子》記敍了1994年,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出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這是一篇表現在特殊環境下父子之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們常常會由情入手來展開我們的教學。我抓住了“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個情感線索來展開教學的。首先由看圖、説圖意着手,直奔文章的重點:為什麼説他們是了不起的父與子?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裏?孩子的了不起又表現在哪裏?接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生語文素質培養的關鍵。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抓住重點句、段,力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從中體會文中的感情。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讀”是學懂本文的關鍵,也是學習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在探討阿曼達的父親語言、動作、神態、外貌的過程中,主要抓住了兩個語段:1)父親不顧旁人的勸説,依舊執着地挖着。2)父親不顧自己的身心俱疲,依舊執着地挖着。而這兩部分的教學,我把他們緊緊的整合在一塊來展開教學。通過其他孩子的父母與阿曼達的父親言行舉止做比較,讓孩子們感受到同樣是對孩子的愛,但阿曼達的父親更多了一份執着。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出父親的執着,不顧一切。而這一連串的言行舉止都源於他心中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正源於父親“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對阿曼達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正是這個信念讓阿曼達在身處險境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鎮定,關愛同學,確實了不起。最後感情昇華:你有什麼話想對文中的父與子説?這時,學生的話閘打開了,紛紛舉手説出了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理解了父子之間的摯愛與信任,而且深化了主題。縱觀以上教學,還有很多地方處理得不夠好。例如:兒子的表現部分,我讓學生探討對阿曼達這個孩子的看法時,學生只着眼於他對同學的關愛,謙讓。但其實這些放在平日裏非常正常,然而現在是在極其危險的境地,這個地方隨時可能有危險,兒子很有可能因此而受傷,如果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的話,我想可以更昇華兒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加強寫的訓練。聽説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設計寫的訓練,是學生對人物形象感悟的昇華過程,是內化學習文本語言的過程,是學生把情感積累外化為書面語言的過程。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冀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文中講述了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在生死麪前的一個感人故事。課文編寫的意圖是使學生受到父子情的感染,學會愛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感受父親對兒子無私而真誠的愛;感悟兒子對父親的信任。

2、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地震中父與子的偉大。

3、引導學生與主人公進行對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播放製作有關地震的錄相片]。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課前先觀看一段錄相片,請大家認真看並説一説看過後你有什麼感受?如果你正處其中又會怎樣呢?(生談感受)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大地震的情景,給人的感覺確實是驚心動魄,地震中也會發生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發生在一次大地震中的一對父子身上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這個感人的故事?生:想。(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想象畫面,引讀悟情

1、自由讀文,要求:

(1)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句子認識本課生字和新詞。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述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及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2、讀第十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想象。

3、生彙報,指導朗讀。

生:我看到父親滿身都是灰塵,可他什麼都不顧了。

生:我看到父親的手指摳破了,手上全是鮮血。

生:父親的眼睛腫了,佈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

師:同學們説的多感人啊﹗把你們想象到的融入到朗讀中,自己試着練一練。(指名讀,評讀,齊讀)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默讀課文,要求:

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默讀課文,小組交流學習收穫。

3、除了剛才學習的,文中的哪些描寫還使你感動?

引導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説明父親得知兒子有危險。“衝”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的情況。)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父親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發自心底的痛苦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向起!他堅定地站起身來,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來,並向廢墟走去。那麼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後評議,齊讀)

(4)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在一起,”(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父親也正是由於那句話——生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於讓父子團圓,心中即有千言萬語,而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是通過言語來表現,請你試一試怎樣讀才能把父子重逢後的激動與喜悦之感讀出來呢?(小組分角色讀,男女生讀,師生讀)

(5)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真切的語言——生接“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是會跟我在一起的。“

是呀,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話牽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四、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學習後,你有什麼感受?想對文中的父親和兒子説些什麼嗎?

2、學生講

3、感受多麼深呀,回家後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説一説,或記在你們的日記本中。

四年級下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明確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註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穫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並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3、師生交流後,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説明了什麼?(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裏可以看出什麼?

(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麼?(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麼?(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學習後,你有什麼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感受多深呀,回家後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説一説,或是記在日記中。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七

一、設計指導思想

本課的教學是以“以學生自讀自學、合作探究為主線”的指導思想而設計教學的,注重教師引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橋樑,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道閲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紮紮實實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有一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感人故事,文章雖然語言比較平實,但描寫具體,情感真摯。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課文內容並不難,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間的真情,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於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樑,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薰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四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盡行感恩教育的好選擇。

四、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五、教法學法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利用課文中的情感資源,設計有感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入到課文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豐富想象後的語言訓練為主線,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抓住課文中的兩條線,一是在父親挖掘過程中的表現和其他父母進行對比,二是夫妻的挖掘表現與兒子在黑暗的廢墟底下的對照。讓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體會父親的偉大、了不起以及兒子的了不起。

六、媒體選擇

幻燈片、地震錄像片段

七、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教師安排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視頻錄像,學生觀看。觀看後,提問:“你們想對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説些什麼?”接着提問“假如你在黑暗的廢墟中會怎麼想,怎麼做?”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再次默讀課文,説説對課文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話?

(三)再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學習。

1、學生很快就會找到父親挖掘的那句話“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我就用導語引導: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很多孩子都埋在廢墟地下,哪有父母不心痛孩子的,他們都無比悲痛,看到這樣的廢墟,他們都怎樣啦?(讀第5自然段)而這位父親又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2、在學生回答後,我讓學生對過去的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後的父親的想法、兒子的想法進行想象。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父親的意志受到了考驗,兒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驗。引導學生思考:兒子在這個過程中,為什麼能這樣頑強的堅持下來,從而引導學生説出“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是兒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與子相互信任基礎。教學中,不是穿插學生的朗讀,更好體會父親的偉大父愛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親挖掘過程中那種堅定的信念時,讓學生對“人們搖頭歎息着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於悲痛,精神失常了”進行討論。這時候的父親到底有沒有精神失常。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父親心中堅定的信念。

(四)總結課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延伸、這對父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周圍的人看了後會怎麼説?

八、教學評價設計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能夠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梳理出父親的愛與執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個段落時,我採用了讓學生回答為什麼不直接用挖了36小時這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在交流“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這一段落時,我採取了我敍述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的環節,然後説出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的阿曼達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

這樣既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初步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捨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初步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薰陶。實現了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目標要求,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再次質疑完畢後,我主動引出有父愛老師想到了母愛,並配樂朗讀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後聯想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的日常瑣事,並佈置把其寫成文章,最後向學生推薦書目。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見識各種方式的愛;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述的父愛是必較外顯的,而且是用地震這一特殊情況來展現的,可以説比較驚天動地,學生可能誤以為只有那樣才能稱的上愛,我講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平實中也能見真情,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平凡,並且他們認為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這簡單、平凡中藴含着父對他們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從而使他們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總之,無論是教學的總體設計,還是某一問題的確定。我都始終注意力爭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與落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進入更高年級打下紮實的語言基礎。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八

一、概述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父親因為有愛,堅持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愛,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個小時,終於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這篇課文主要從具體描寫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從而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第二課時以讀為主,以讀促悟,詳細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從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生離死別的痛苦學生很少有體驗。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變化較複雜。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選擇了“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2個句子來解讀文本,擇取文章精華,刪繁就簡,引領學生潛心會文,透視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堅定信念,提升人物飽滿形象。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藉助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迴應,牽引學生靈動於字裏行間。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巧妙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請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我很欣賞你用的一個詞:(冒着危險,奮不顧身,堅定信念……)但把時間、地點説清楚就更好了;他説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再簡練點就好了。能重新説説嗎?

2、這對父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中是怎麼説的?誰能快速找到並給大家讀一讀。

你真了不起!為了獎勵你,請你把了不起這三個字寫在黑板上。

(二)、品讀課文,感悟父愛

1、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別忙,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單元導語提出了一個訓練重點,誰還記得?對,(出示閲讀提示)

2、學生交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你是從哪兒看出這位父親了不起的?

1)“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生: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這真是個了不起的父親!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出示課件:“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自由讀,説感受。(2名同學)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哭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還有誰被這句話感動了?舉手。看來這句話是很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我們再來讀一讀。

“沒人再來阻擋他”。同學們把這句話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經來勸阻過他)你怎麼知道的?(生:從“再”字知道了。課件點紅 “再”字)都有哪些人勸阻過?(生: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他們是怎麼説的呢?我請三個同學分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讀完一個就問學生,為什麼要勸阻這位父親)你們説得都有道理,但是父親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呢?我再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面對所有人的勸阻,父親只回答: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課件點擊)你聽出了什麼?(生:……)人們搖頭歎息着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於悲痛,精神(生:失常了)他是真的失常了嗎?(生:……)而是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兒子在等着我)而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個字—愛!(板書)

所以,他挖了8小時……(生:12小時,24小時……)為了找到兒子,他不顧別人的勸阻,8小時過去了,就在挖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來看看第5段,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別人不挖他要挖。難道別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生:因為他答應過自己的孩子……)就為了這個承諾,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12小時過去了,又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生:手指破了,大石頭搬不動……)父親會想什麼呢?(生:……)沒有人幫助他,反而認為他精神失常了,此時的父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是父親有沒有停止?(沒有)為什麼?(生:……)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24小時過去了,24小時是多長時間?(一天一夜)又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生:爆炸,餘震,受重傷……)不但這樣,孩子的生還機會非常渺茫,可是父親有沒有放棄呢?(生:沒有)為什麼?(生:……)哪怕有一絲絲的希望,父親也要去找,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36小時過去了,父親已經挖了多久?(一天一夜,再加一整個白天)兒子生還的機會更加渺茫了。此時的父親心情會怎樣?(生:灰心、絕望,生怕找不到兒子…)是啊,都已經36小時了,我想這個時候父親已經忘記了身體的疲憊,心情越發緊張,但他有沒有被壓跨?(生:沒有)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生:……)哪怕他的承諾被這殘酷的現實所擊破,但是他還是要履行這個承諾, 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漫長的36小時過去了,此時父親的外貌已經變成什麼樣了?(生:……) 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時年輕的父親好象一夜間蒼老了許多,他已經面目全非,傷痕累累,衣服破爛不堪。是啊,任憑衣服破得讓人不能忍受,任憑自己傷痕累累,任憑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沒有停止因為他曾經對兒子説過(生:……)引導學生觀察作者為什麼這樣寫:“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而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父親用行動譜寫了愛的詩篇,我們再來深情地讀一讀吧!(課件)

父親的愛創造了奇蹟!當他挖到38小時的時候,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生:……)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生:……)爸爸,真的是你嗎?(生:……)我想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將深深地烙在這對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心中!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課文讀到這兒,你想説些什麼?(這位父親可真了不起!)(做他的兒子一定很自豪!)(我相信這位了不起的父親也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兒子!)

(三)、自讀探究,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你們分析的真有道理,那你覺得兒子哪些方面了不起?

生: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生: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給了他無盡的力量。

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四)、情感昇華 總結課文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父親的愛深深地影響了兒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蹟!學習後,你有什麼感受?

我們每天生活在父親的身邊。也許,你從沒有感受到父親的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濃濃的情、深深的愛。也許你會覺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們,現在,我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親做了哪些看起來是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飽含父愛的事呢?請大家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父愛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陪伴着我們,滋潤着我們,在困難時給我們鼓勵與希望。這使我想到了一首詩,和老師一起讀讀吧!(課件小詩)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作業:課後選擇一項做一做,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①和爸爸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麼?②觀察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麼?

③幫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到什麼?

七、教學評價設計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與學生隨着這對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經歷了磨難,經歷了痛苦與喜悦,學會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服輸,我們陶醉於父子深深的情意中。我們,成長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發現也思考着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更好的體現對比閲讀的層次性?

2、因為災難的不可體驗性,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八、幫助和總結

我想:課堂教學是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是有預設的。然而,課堂教學又是動態的,生成的,是有意外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捕捉住節外生枝的亮點,課堂就會隨時呈現出生成的美麗、意外的精彩。

陳紅豔

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九

預案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七冊課文,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冊課文。課文的大致內容是:1989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國小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

下面,我將自己設計該課教學時的若干個想法,按順序原原本本加以呈現,我希望我的這種“原生態”呈現,能最大限度地表明我的設計理念:

1、讓學生感動。

讓學生感動,於是有了學生為可憐的《小珊迪》掬一把同情的淚;讓學生感動,於是有

了學生為用生命鑄就《豐碑》的軍需處長蕩氣迴腸;讓學生感動,於是有了學生《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的情深意長。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她是以精神獲得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知識獲得為主要目標。沒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薰陶、文化的積澱,語文課將蒼白無力。

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靈的感動,從而使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感動,是上好這篇課文的前提。

2、讓學生清楚自己為什麼感動。

我忽然想,讓學生感動,難道就夠了嗎?事實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不長,只有3個生字,也沒晦澀的詞句,即使沒有老師小心翼翼的精心的引領,學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這篇課文讀懂,並且心甘情願地被感動,感動於“這位父親”的超乎常人的堅強、堅持、信念與愛。因為正是由於這位父親異於常人的行為,才使結局那麼圓滿、皆大歡喜,然而這樣的接近於奇蹟的結局畢竟太具有偶然性。於是,一個念頭就盤恆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假如,假如事情沒有那麼圓滿,這位不顧其他父親以及警察的勸阻,堅持在地震後的廢墟中徒手挖掘38小時後,最終找到的只是兒子血肉模糊的屍體,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學生還會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嗎?還會嗎?

我覺得我有責任讓學生思考甚至選擇,自己是為事情的結局感動,還是在事情的過程中感動。

3、讓學生思考為誰感動?

我習慣在備課時,邀請個別學生先談談他自學課文之後的感想,在採訪與傾聽的過程中,

我感覺到一種傾向,那就是學生會認為,那14位孩子的父親過早地放棄了拯救自己兒子的努力,他們對自己兒子愛得還不夠深,甚至有的學生會認為那些父親是膽小懦弱的。特殊時刻正常的理性被誤解為“貪生怕死”,這讓我感到害怕,因為這種誤解將會衍生出一種在我看來是畸形的價值觀。

我們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犢之情都是一樣的,那14位父親對兒女的無與倫比的愛以及喪子之痛,是被文學處理中的“詳略得當”中的“略”略去了,被語言文字天然所具有的“形而上”的傾向矇蔽了……我總覺得我應該站出來,發揮我的主導作用,讓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親的愛去感動學生。

基於上面意識流般的思考,我有了如下教學:

案例

一、續寫文章結局,建構對父親的初步印象。

【教學預想:讓學生與文本、與老師、與學生進行對話,初步感受“這位父親”的了不起,並讓學生以續寫結局的方式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位父親了不起在哪兒?”】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上語文課,老師都要提一些問題幫助你們學習,是嗎?今天,蔣老師也決不放棄這個權利,我也要提問題,但不多,就一個,想知道這是個什麼問題嗎?(想)但我不告訴你們,我讓你們猜。(學生疑惑的樣子)但猜不是胡猜,猜要有根據,要有所準備,怎麼準備呢?請聽清楚:

生:(安靜)

師:第一,我請你們再次認真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蔣老師會抓住哪些詞句來提問,

會在哪裏提問,如果在這裏提問,我該怎麼回答。第二,讀書的方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你可以放聲朗讀,你可以默讀,你也可以一邊劃一邊讀,聽明白了嗎?(明白了)開始吧!

生:(各自讀課文)

師:好了。誰先説説?

生:我認為老師一定會問,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師:嗬!這麼肯定!也就是説這一課主要寫了什麼事?

生:對!

師:你能回答嗎?

生:能!

師:請你説説。

生:本文主要寫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這件事。

師:我很欣賞你用的一個詞,奮不顧身。你覺得你説的準確嗎?

生:還可以吧!(笑聲)

師:我也覺得“還可以”。(笑聲)要是能把時間和地點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説説嗎?

生:能!198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這件事。

生:我覺得老師會問,“父親”為什麼一直堅信他兒子還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別的父親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死了。

師:哦,提了這麼個問題。那你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怕回答不全面。

師:知道多少説多少。

生:就是他一直不覺得沒有希望了,因為前邊説了,他給兒子説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説,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見到兒子。

師:看,你還怕自己回答不全面,你已經非常準確又很全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還從父親的內心世界出發,抓住了一句非常關鍵的話,這句話是父子心中不變的信念,恆久的承諾,那就是——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看來,問題提得很好,能夠激發大家的思維。誰再來提?

生:我想老師會問:為什麼説這對父子了不起?

師:這是一個涵蓋量很大的問題,提得好,你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生:父親的了不起就在於他堅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兒子;兒子的了不起就在於想着自己的同學,想先救自己的同學。

師:回答的簡明扼要!還有同學補充嗎?

生:這位父親了不起在別人都勸阻他放棄努力時,他還堅持不懈地挖,這是父愛的力量在支撐。

生:這位父親那種“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態度很震撼人。

生:您可能會問,為什麼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兩聲、喊兩聲就走了?

師:他們只是哭喊兩聲“我的女孩!”“我的兒子!”就走了。是吧?

生:是。

師:那你説為什麼?

生:因為他們不願見到孩子的屍首,不願承認這個事實。

師:他們不想看到孩子在地震中死去的慘相。你這是從父母的心理方面來考慮的。有這個因

素。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生:他們以為孩子已經死了,不用救了。

師:他們考慮得比較現實。看到學校的教室樓已經變成一片廢墟,挖也沒有用了。

生:對。

生:因為救火隊長已經説了,地震中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挖會很危險。

師:把這幾個同學的觀點綜合起來就可以回答剛才的問題了。

…………

師:同學們,其實我的問題有的同學已經猜中了,我是根據課文最後一句來提問的,請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生齊讀地過程中,師在黑板上板書“父親了不起”]

師:剛才有同學問:這對父子了不起在哪兒?我把問題在縮小一點兒,就研究這位父親了不起在哪兒?

師:“了不起”是什麼意思?

生:非常偉大。

生:超過一般人。

生:超出常人。

師:你們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嗎?

生:(異口同聲)了不起。

師:是的,大家都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哪些四周圍的人們,那14個孩子的父親就更加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了,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麼?或者對這位父親説些什麼,是嗎?下面就請你們續寫這篇課文,把你們對這位父親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學生寫5—6分鐘。

[學生寫的過程中,教師強調速度要快,允許字寫得潦草一點,允許用拼音替代,同時輕輕地讀出各個學生文中出現地關鍵詞,經驗分享,開發寫作思路:信念、驕傲、感激、堅持、了不起……]

師:誰願意上來讀?

生1: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説:“如果不是你堅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們的孩子肯定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生2:曾經勸説他放棄努力的一位父親緊緊握住他的手,激動地一時説不出話來,這位父親心裏在想,我還誤會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實是他對孩子愛得太深了……

生3:……

二、改變結局,“詩化”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

【教學預想:改變文章結局,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簡單討論這個結局出現的可能性,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麼?”,引領學生反覆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在“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

師:是啊,由於這位父親的堅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這件事有了一個喜劇的結局,一個圓滿的結局,一個在我看來簡直事奇蹟的結局,但是,蔣老師要改變這個結局。

[多媒體出示教師改變的結局]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

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渾身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第二天清晨,人們再次來到學校,準備清理廢墟。突然,他們看到了這位父親,他無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礫邊,手裏抱着一個血肉模糊的孩子,嘴裏不斷地在喃喃自語:“阿曼達,我的兒子,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聽了這個結局,你有什麼感受?

生:很難受。

生:很傷心。

生: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師:但是這樣的結局有沒有可能?

生(齊):有可能。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

生:課文第二段有一句話:那個昔日充滿了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

已變成一片廢墟,“廢墟”説明了學校被破壞得非常嚴重了,學生生還得希望很少了。

生:我從“有的父親説,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句話感覺到事情的確很糟糕,因為作為父

親,如果還有希望,一般都不會放棄。

生:……

師:如果事情是這樣的結局,你還認為他了不起嗎?

生:(沉默)了不起。

師:他沒有救活自己的兒子,他有什麼了不起。

生1:因為這位父親兑現了他的諾言,永遠和兒子在一起,不管任何情況,也不管死活。

生2:我們不能只看事情的結果,而要看事情的過程,這位父親堅持不懈救自己兒子的過程讓我們敬佩。

生3:我看到了父親那種堅信自己兒子還活着的信念。

師:我聽明白了,你們認為這位這位父親了不起不是從事情的結果中看出的,而是從父親努力救兒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嗎?”

生:是。

師:那課文中那一段話集中描寫了父親拯救兒子的過程。

生:他挖了8小時……到處是血跡。

師:是啊。在我眼裏,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而是一首飽含父愛的詩,輕你們各自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他挖了8小時

12小時

24小時

36小時

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他滿臉灰塵

雙眼佈滿血絲

渾身衣服破爛不堪

到處是血跡……

生:(讀)

師:誰願意為我們讀一讀?剛才你説我們像你父親,我請你讀,好嗎?

生:(聲情並茂地讀)

師:我不情其它同學評價了,我想請你自己説一説,你讀的時候,人們搖頭歎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失去孩子,過於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哪幾個地方特別注意了,努力了?

生:我在時間上特別強調,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一個數字比一個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師:是啊,再過兩個小時,就是整整兩天兩夜啊!

生:後面每一個短句我也很注意,因為這些句子寫出了父親解救兒子過程中的艱難。

師:是的,有了理解,我們才能讀好課文,請你們帶着這樣的理解讀一讀這首詩。

生:盡情讀。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爭取自己的朗讀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生:讀(有感情,但都是一種節奏,一個調子)

師:你入情入境地讀了,如果要講一點朗讀技巧的話,再富有一點變化就好了。

生:讀(讀得很好)

師:同學們,這就是入情入境的富有變化的讀。

師:蔣老師也想讀一讀,看看蔣老師的朗讀能否讓你聯想到這位父親在挖掘廢墟時候的種種艱辛,聯想——

師:你聯想到了什麼?

生1:是因為他挖了很多地方,挖遍了角角落落。。

生2:我想到這位父親連續38小時不休不眠、不吃不喝,整個人快要虛脱了……

生3:這位父親在搬一塊大石頭時,不小心被石頭壓傷了。許許多多得碎石把這位父親得衣服和皮膚劃破了。

生4:……

師:是啊,同學們,帶着你們的聯想,再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聲情並茂讀)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聯想到這位父親身體上所受的種種痛苦,實際上,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壓力。請你聯繫上文,看看他承受了怎樣的壓力?

生:(生默讀,找,思。)

師:

生1:我覺得最大的壓力是別人都覺得這位父親精神失常了,所以沒有人上來幫助他,甚至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生2:課文中説,這位父親放下受傷的需要照顧的妻子,匆匆趕來救自己的兒子,他的心既牽掛自己的妻子,又擔心自己的兒子,心力憔悴……

生3:其實這麼多人勸他,他也知道情況很危險,萬一,他們有什麼以外,那麼這個世界上就只剩下他妻子一個人了……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一份感悟,再次一起讀讀這首詩。

師生:(讀)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教師喊停)

三、再改結局,體會細節,全面辨證解讀“所有父親”。

【教學預想:再次改變結局,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麼?”,鼓勵表達真實想法,允許適度辯論。辯論之後,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真誠發表觀點,在適當的時機,建議學生找出容易被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段落,從細節中體會藴涵在其中的愛。】

師:今天,蔣老師殘酷地改變了事情地結局,但蔣老師還要殘酷地改變第二次。(大屏幕出示)

人們搖頭歎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失去孩子,過於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剛走開不久,只聽得“嘭”一聲巨響,爆炸真的發生了,這位父親真的永遠和他的兒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還的希望。

師:同學們,我看有些人看了這個結局之後,難過得説不出話來,但是這樣的結局有沒有可能呢?你從哪裏看出來?

生1:有可能,一位救火隊長曾經阻攔過過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

生2:一位警察也跟他説過,如果堅持挖的話,不但不利於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

師:如果事情是這樣的結局,你們還堅持認為這位父親是了不起的嗎?不要急於説,先靜靜地思考1分鐘。

生:(靜靜地思考)

師:有改變主意的同學嗎?請站到台上來。

生:(有6位同學陸續站到台上)

師:現在你們的意見不一致,請你們各自結合課文辯論。

[學生與學生互動辯論]

生甲1:這位父親我看有點失去理智了,如果他不堅持挖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喪命。

生甲2:我覺得這位父親有點自私,如果發生什麼意外的話,那他的妻子該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生甲3:我覺得這位父親太冒險了,這位父親應該讓專業的救護人員來救孩子。我想身邊的救護人員不會置之不管的,讓他們來救,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

……

生乙1:這位父親是非常愛孩子的,這份愛足以説明這位父親是了不起的。

生乙2:當孩子們遇到危險時,有的父親走開了,而這位父親卻堅持挖,所以我覺得這位父

親是了不起的。、

生乙3:這位父親得知自己得孩子有危險以後,心裏覺得一定要兑現自己的諾言,活要見人,

死要見屍,一定要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

…………

師: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下面蔣老師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這位父親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過於悲痛,以致於精神和行為異於常人,這都是緣於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我想,同學們都能理解這位父親。但是其他的父親,保持着一點點理智的父親,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們是不愛自己的父親的。下面我請同學們找出我覺得最不應該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段落,一邊讀一邊體會藴涵在其中的愛。

生:(讀)

生:我從“急匆匆”看出……

生:我從“大喊”這個詞看出……

生:我從“絕望”這個詞看出……

……

師:同學們體會得很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這節課我們基本上到這兒,同學們可能有些感動,但不要感傷了,下課後,大家去做做遊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6k18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