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蝙蝠和雷達》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蝙蝠和雷達》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蝙蝠和雷達》精品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一

一、導入新課

1.指名兩位學生上台比賽走路,其中一位學生蒙上眼睛。比賽完説説自己的內心感受。

2.全班同學談談眼睛的用處。

3.談話導入:人夜間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樣不方便。有一種動物,它不僅善於夜間飛行,而且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動物嗎?(板書:蝙蝠)蝙蝠在夜裏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靈巧地避開。(多媒體演示)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們對蝙蝠進行了試驗。(板書:試驗)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助科學家們完成一個試驗報告。請打開課本第103頁,自由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內容。(多媒體出示實驗報告單)

二、學習課文第4、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4、5段,劃出有關內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試驗報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多媒體出示答案。)

3.師述: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並劃上橫線。(多媒體出示這句話的內容。)

4.生齊讀這句話。

5.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行嗎?為什麼?看了這個試驗證明,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現在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齊讀課文第6自然段。

6.師範讀課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剛才的問題。

7.指名回答。

8.教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學生根據演示畫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圖。

10.教師根據學生敍述用多媒體畫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圖。

11.師述:我們已經知道了蝙蝠就是這樣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麼科學家為了揭開這個祕密,又經過怎樣的研究呢?你是從文中哪句話讀懂的,把它讀一遍。(板書:研究)

12.師述:“反覆”是什麼意思?誰能用“反覆……終於”説一句話?

13.小結:通過剛才的試驗和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蝙蝠探路的辦法。

三、學習第7自然段

1.(多媒體播放飛機夜航)師問:説説你看到了什麼?飛機沒有眼睛,它怎麼能在漆黑的夜裏安全飛行呢?(靠雷達)那麼雷達是怎麼發明創造出來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文中的哪個自然段講了這個內容?

2.學生自學第7自然段,瞭解科學家是怎樣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雷達的。並畫出雷達引導飛機飛行的示意圖。

3.教師根據學生敍述,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雷達引導飛機飛行圖,並畫出示意圖:

/天線→無線電波→ 障雷達 礙

\熒光屏→無線電波→ 物

4.小結:學了這一自然段的內容,我們明白了飛機能在夜裏安全飛行靠的是雷達。

四、複習鞏固

1.(多媒體出示兩幅示意圖)學生比較兩幅示意圖的異同點。

2.完成課後練習思考第2題。(學生把答案直接填在書上。) 

3.多媒體出示答案,學生訂正。

五、總結拓展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家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板書:啟示),然後進行反覆試驗和研究(板書:反覆),終於發明創造了雷達。(板書:發明雷達)。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什麼?(板書:18蝙蝠和雷達)為什麼在課題中加“和”? 

2.拓展: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這就是仿生學:你知道還有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多媒體展示如: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等)科學是多麼神奇,一隻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 uaw 學家們得到啟示,創造發明了能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雷達。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六、課後作業

1.朗讀課文。

2.課後閲讀有關創造發明的讀物。

國小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國小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這是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這篇課文就是通過舉例——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雷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地處鄉鎮,見識少,沒見過蝙蝠和雷達,所以需要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敏鋭、揭開、障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從而發明了雷達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雷達。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教師準備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播放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問: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是雷達?

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回答。

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蝙蝠和雷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在文中圈出生字詞。

2、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生字詞,不懂的向同桌請教。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學生齊讀屏幕上的生字詞。學生就不理解的詞語提問,教師請同學解答。學生不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難寫的生字,如:蠅,熒等。

5、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科學家為了弄明白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進行了幾次試驗?每次分別得出什麼結論?最後綜合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朗讀問題,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和同桌交流對問題的見解。

4、出示表格,集體交流,填表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沒碰着一個繩子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處亂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處亂撞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四、小結並拓展

1、這節課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十四個生字詞,明白了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

2、聯繫生活,説説我們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

五、作業

1、複習生字詞。

2、課後思考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出雷達的?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和句子,閲讀課文。

2、瞭解飛機如何在夜間安全飛行可以從蝙蝠身上獲得靈感。

3、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索。

第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1、幫助學生了解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2、掌握關鍵詞,瞭解科學家如何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

四、教學準備

1、教學方法:情感教學法。

2、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訴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識,介紹會話。

你從上一課中學到了什麼?

(2)團隊合作解密科學家的實驗

過渡:是的!蝙蝠是如此強大!蝙蝠真正依靠什麼來找到它的路?讓我們一起學習4、5、6個自然段。

1、分組閲讀4、5、6段。

2、小組討論並填寫表格(小組自主、合作、詢問討論完成)

3、報告和交換。

第一個實驗是怎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它證明了什麼?(一段連貫的文字)

(2)科學家如何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實驗?

(3)根據表格給出完整的段落,並解釋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個實驗的。(結合課件演示)

老師:三個不同的實驗證明了什麼?

盛:三個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在夜間飛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巴和耳朵的結合。

老師稍微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發現少了什麼?你能把它處理掉嗎?為什麼?

老師:“同心協力”強調的是分工合作,這是不可缺少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尋路的祕密

中介語:現在,我們知道蝙蝠用它們的嘴和耳朵來探索道路。他們如何合作?現在讓我們把第七段和這個問題一起讀。

1、一起讀第7段。

2、現在你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一起工作的了吧?哪個學生將談論它。

3、問題,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寫:

學生們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蝙蝠是如何探索飛行的。展示課文片段並口頭填空。

在蝙蝠中,當它們發出蝙蝠時,它們會立即改變飛行方向。

4、哦,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祕密是用它們的嘴和耳朵來配合和接收超聲波。科學家們容易解開這個祕密嗎?哪句話讓你意識到這一點?

一個名字的答案。你的回答很好。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句子:

B比較的句子:

科學家們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

經過反覆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C你對“最後的重複”有什麼感覺?

5、讓我們一起來讀,用語言來讀出科學家的艱辛。

(4)學習第八自然段,解決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的關係。

轉變: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他們在飛機上放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是如何工作的,它與蝙蝠有什麼關係?讓我們學習第八自然段。

1、根據前面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文的第八自然段。(課件展示自學技巧)默讀課文自然段落第八段時,用“”標出重點句子。2. 在黑板上模仿蝙蝠的路線圖畫出雷達工作原理圖,並口頭説明雷達的工作原理。

2、他是正確的嗎?雷達是如何工作的?

3、比較兩幅草圖,我們可以得到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幅草圖,並播放一個脱口秀節目,看看你是否能找到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課件展示:

雷達天線像蝙蝠()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雷達的屏幕就像蝙蝠。

老師:學生們真聰明!學生們似乎對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有了清晰的認識。當你在這裏學習的時候,你想説什麼?談論你的收穫還是提出問題?

(5)總結與昇華,激勵與拓展

1、你從文本蝙蝠和雷達中學到了什麼?

2、學生們受蝙蝠的啟發,發明了雷達來解決飛機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是一門現代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有許多小發明的靈感來自動物。你收好了嗎?介紹一下你對仿生學的瞭解。“人們從()中獲得靈感,發明()。”就……的句型而言。

生1:靈感

教學目標 篇五

①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鋭、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②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③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六

一、探究準備

課前熱身:《談天説地》環節,學生根據課外蒐集的新聞等進行課堂交流,本課因為和課題相關的緣故,三個學生所展示的題目多為仿生學類的課外知識。)

二、探究過程

師:課前教師佈置了同學們查找有關蝙蝠和雷達的資料,現在來交流。(師出示蝙蝠與雷達的圖片)

生:我知道有關蝙蝠的寓言

師:今天先不來研究寓言故事,請坐。

生:我知道吸血蝙蝠。

生: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

生:蝙蝠是一種夜行動物。

師:你為什麼説他是一種夜行動物?

生:因為他夜間飛行。

師:綜上所述,蝙蝠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你們對雷達又瞭解多少?

生: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子機器。

生:雷達可以根據電磁波往返的時間測得阻波物體的距離。

生:雷達裝在飛機上,可以測得前方是否有障礙物。

師:課文的題目是《蝙蝠與雷達》,可見他們之間有一定的關係,翻開課本,自由讀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蝙蝠與雷達是什麼關係?

2、人們在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

3、人們是怎樣從蝙蝠和雷達身上得到啟示的?

為了讓學生明確問題,老師又重複了一遍問題。

學生快速閲讀。

三、探究體悟

師: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個機器,到底他們之間有着什麼關係?

生: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

師:對於這個回答大家滿意嗎?

生:滿意。

師: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蝙蝠有什麼本領?

生:蝙蝠邊飛邊發出超聲波,在夜裏找到蚊子。

師:哪一個自然段描寫蝙蝠飛行本領高?

生:讀描寫蝙蝠飛行本領高的段落(第三自然段)

師:人們怎樣在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生:科學家做了三次實驗,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師:這是一份表格請同學們快速完成,完成表格前把第四、五自然段好好讀讀,邊讀邊完成。儘量用簡潔的語言描寫,不要把原文抄寫下來。

學生閲讀段落,完成表格。教師收集了五張有代表性的表格。

學生完成後師帶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文中有個詞語“橫七豎八”是什麼意思?

生:密密麻麻

師:是否和密密麻麻是一個意思?老師的臉上有密密麻麻的點,能説成老師臉上有橫七豎八的點嗎?

生:橫的有,豎的也有,斜的也有。

師:對,文中形容沒有規則,很亂的意思。

師:三次實驗都在這個佈滿了橫七豎八的繩子的房間中進行,第一次實驗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投影學生完成的表格,其中學生填寫為捂住眼睛。

師:可以填寫為捂住眼睛嗎?如何修改。

生:矇住眼睛,捂住嘴巴。

師呈示第二次實驗內容

學生填寫了多種實驗結果:像沒頭蒼蠅亂撞、鈴鐺直響等。

師:這些答案都是可以的,只要扣住了文章本來的意思。

呈現第三次實驗結果後,師:三次實驗,課文使用了“蒙、捂、封”三個不同的動詞,用得很準確,同學們在寫作文時了要注意用詞準確。

師分析三次實驗結論:第一次實驗結論是?

生:蝙蝠不用眼睛探路。

師:第二次實驗的結論是?

師:第三次實驗的結論是?

生:蝙蝠在探路時用到了嘴巴。

師出示自己的答案,逐一講解

師:從蝙蝠第二次、第三次的探路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蝙蝠靠嘴和耳朵探路。

師:課文中第六自然段中用了一個重要的詞講了這個關係。

生:配合。

師:可見這個詞很重要,如果沒有配合,説明蝙蝠探路只要嘴巴或只要耳朵,這和蝙蝠探路需要嘴巴和耳朵兩種器官是不同的。

生給“配合”打上着重號。

師: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

四、探究發展

1、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2、每組選一個代表上台介紹試驗情況,同時展示試驗報告所要填寫的內容。

3、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

4、小結:對! 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5、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

6、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7、指名貼卡片。

8、能看着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9、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鋭。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 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 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10、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11、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麼?( 飛機——鳥,潛水艇——魚,降落傘——松鼠尾巴……)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明、去創造。希望同學們從國小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五、探究作業

1 、雷達是如何根據蝙蝠飛行的原理,安裝在飛機上的。

2 、查閲有關仿生學的知識,瞭解仿生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國小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七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組織學生玩“矇眼聽聲尋人”遊戲。

2、引導學生談發現和體會。

在眼睛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用耳朵與其他東西配合起來,也可以發現目標。

3、導入新課。

為了發現目標,同學想出了辦法,那麼在漆黑的夜空中飛行覓食昆蟲的蝙蝠是靠什麼本領來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有趣的發現之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

4、課文哪個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奧祕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揭開這一生物之謎呢?

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了吧?

四、深入閲讀,理解課文內容。

師引導學生自學課文3??6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發現。

1、一邊讀一邊思考: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順序:條件:經過:結果:證明:

3、師引導學生語言訓練:

(1)第一次試驗是在什麼條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説一説)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説一段完整的話,説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學生自由讀第6節,並思考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飛行的?

5、教師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用複合、抽動片演示,邊演示邊講解)並指明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6、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板書)7、教師小結:

(出示雷達圖片)蝙蝠的這一特異功能被成功揭祕後,經過研究開發,人類發明了雷達,它被廣泛地用於軍事,科考等各個領域。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個了不起的發明吧!

五、合作閲讀,前後聯繫,突破重難點

1、生自學課文最後一節,談談自己的發現。

2、教師出示雷達工作情況的圖象資料,引導學生表述清以下的問題:

(1)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2)雷達的工作原理與蝙蝠夜行的祕密之間有什麼具體聯繫?

教師相應板書:

天線

障礙物

無線電波

熒光屏

3、生根據兩處內容的板書,理解“模仿”一詞。

4、引導學生填寫課後練習題,説清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

六、小結全文,拓展延伸

(1)給飛機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達的發明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所以我們的課題就叫:蝙蝠和雷達。(齊讀課題)

(2)默讀全文,説説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3)閲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使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閲讀與探究興趣。

(4)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設計小發明並動手實驗。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八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閲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教學安排】

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提前蒐集蝙蝠和雷達的有關資料和圖片

二、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上已經知道蝙蝠具有特異的。功能,那我們這一課是不是隻講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主要講了什麼?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無論怎麼飛,都不會撞上什麼東西,這到底為什麼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無數次實驗,下面我們進一步讀課文,瞭解這些實驗。

三、品讀4~5自然段感知

1、學生自讀,老師出示小黑板。

實驗次數

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結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矇眼沒響

不是眼睛

第二次

矇眼響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嘴響與嘴有關

2、要求分學習小組討論填寫。

3、抽學生説,老師填寫。

4、鞏固這部分內容,抽讀,比賽讀。

5、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6、誰能代替蝙蝠跟科學家説説心理話。

(學生表演蝙蝠自述:⑴ 準備了蝙蝠的頭飾。⑵ 兩位學生用雙簧的形式表演。內容簡介是:先介紹自己(蝙蝠)的來歷,及還有別名叫“燕老鼠”的來歷。然後介紹自己被科學家發現了祕密,“我”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導語: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7、出示小黑板上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個句子那句好?為什麼?

8、同桌討論回答,老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同時起作用。)

過渡句:哪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七自然段。

四、品讀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讀,自己在筆記本上畫出蝙蝠飛行示意圖。

2、學生自畫,老師巡迴指導。

3、抽學生上講台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評比)

4、老師也畫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圖與你們比一比。

5、請同學們對照示意圖練習説話訓練。

過渡語:通過我們的進一步學習,更加知道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用在飛機上,根據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自學第8自然段。

五、細細品讀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根據前面蝙蝠飛行示意圖,自己能獨立畫出雷達為飛機導航的示意圖嗎?

3、試一試,畫在筆記本上。

4、畫好後,抽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來。

5、師生共同來肯定評一評。

6、同桌互相交流,根據示意圖説説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為飛機導航的?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7、出示製作的卡片,填空用圖形表示。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擴展練習

過渡句:人類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你們通過自己閲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2、師生共同評價,誰的資料好,語言又流暢。

七、總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掌握或瞭解了什麼知識?希望以後有時間多讀課外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lk36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