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目錄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選多篇)
第一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第二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第三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第四篇:四年級下冊第11課《蝙蝠與雷達》教學設計第五篇:蝙蝠和雷達設計及反思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教法一

自讀自悟做中理解

南京朱瑛

一、看圖揭題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裏,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麼?知道雷達有什麼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麼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為什麼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麼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自己讀書自己解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麼認識?(了不起、本領大、飛行靈巧??)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

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過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當回科學家,做一做試驗。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閲讀4、5兩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分組試驗。

第一組:負責試驗場地的佈置

莫二組:負責第一次試驗

第三組:負責第二次試驗

第四組:負責第三次試驗

各組都要填寫好試驗報告

附試驗報告: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證明

矇眼睛

鈴鐺一個也沒響

不靠眼睛

塞耳朵

鈴鐺響個不停

靠耳朵

封嘴巴

鈴鐺響個不停

靠嘴巴

(楷體字由學生填)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上台介紹試驗情況,同時展示試驗報告所要填寫的內容。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

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

產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疑問。

五、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2.讀懂了嗎?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指名貼卡片。

4.能看着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5.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鋭。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6.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①指名進行比較。

②師生評議、補充。

③各自進行比較。

七、編演童話故事

1.創設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飛出來找吃的,突然它,發現了一架飛機在空中飛翔,非常奇怪,仔細觀察原來是雷達幫助飛機夜間飛行。他是如何幫助飛機安全飛行的呢?蝙蝠決定去拜訪雷達。見面時,他們倆會説些什麼呢?(討論準備)

2.學生表演。

八、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麼?(飛機——鳥,潛水艇——魚,降落傘——松鼠尾巴??)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明、去創造。希望同學們從國小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教法二

問題導讀讀中感語

福建尹世鳳

一、導入新課

1.指名兩位學生上台比賽走路,其中一位學生蒙上眼睛。比賽完説説自己的內心感受。

2.全班同學談談眼睛的用處。

3.談話導入:人夜間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樣不方便。有一種動物,它不僅善於夜間飛行,而且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動物嗎?(板書:蝙蝠)蝙蝠在夜裏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靈巧地避開。(多媒體演示)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們對蝙蝠進行了試驗。(板書:試驗)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助科學家們完成一個試驗報告。請打開課本第103頁,自由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內容。(多媒體出示實驗報告單)

二、學習課文第4、5、6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4、5段,劃出有關內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試驗報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多媒體出示答案。)

3.師述: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並劃上橫線。(多媒體出示這句話的內容。)

4.生齊讀這句話。

5.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行嗎?為什麼?看了這個試驗證明,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現在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齊讀課文第6自然段。

6.師範讀課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剛才的問題。

7.指名回答。

8.教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學生根據演示畫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圖。

10.教師根據學生敍述用多媒體畫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圖。

11.師述:我們已經知道了蝙蝠就是這樣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麼科學家為了揭開這個祕密,又經過怎樣的研究呢?你是從文中哪句話讀懂的,把它讀一遍。(板書:研究)

12.師述:“反覆”是什麼意思?誰能用“反覆??終於”説一句話?

13.小結:通過剛才的試驗和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蝙蝠探路的辦法。

三、學習第7自然段

1.(多媒體播放飛機夜航)師問:説説你看到了什麼?飛機沒有眼睛,它怎麼能在漆黑的夜裏安全飛行呢?(靠雷達)那麼雷達是怎麼發明創造出來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文中的哪個自然段講了這個內容?

2,學生自學第7自然段,瞭解科學家是怎樣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雷達的。並畫出雷達引導飛機飛行的示意圖。

3.教師根據學生敍述,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雷達引導飛機飛行圖,並畫出示意圖: /天線→無線電波 →障

雷達礙

\熒光屏→無線電波 →物

4.小結:學了這一自然段的內容,我們明白了飛機能在夜裏安全飛行靠的是雷達。

四、複習鞏固

1.(多媒體出示兩幅示意圖)學生比較兩幅示意圖的異同點。

2.完成課後練習思考第2題。(學生把答案直接填在書上。)

3.多媒體出示答案,學生訂正。

五、總結拓展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家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板書:啟示),然後進行反覆試驗和研究(板書:反覆),終於發明創造了雷達。(板書:發明雷達)。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什麼?(板書:18蝙蝠和雷達)為什麼在課題中加“和”?

2.拓展: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這就是仿生學:你知道還有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多媒體展示如: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等)科學是多麼神奇,一隻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學家們得到啟示,創造發明了能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雷達。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六、課後作業

1.朗讀課文。

2.課後閲讀有關創造發明的讀物。

第二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二、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閲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設計。

五、教學安排: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言:(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喜歡倒掛在樹枝上休息,經常在夜間飛行,捕捉飛蛾、蚊子等昆蟲。這是什麼?雷達(齊讀),誰知道雷達是什麼東西?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廣泛運用於天文、氣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師:指着圖片,一個是動物,一個是探測裝置,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

(二)新授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生: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齊讀)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飛行。

過渡: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讀

師:蝙蝠在夜間飛行,你覺得它飛得怎麼樣?(靈巧)

你是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劃一劃。

(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

師:讀出蝙蝠飛行的靈巧!

師:⑴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説)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⑵(出示第二句話)誰能用疑問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表達一下我們心中共同的疑問?

師過渡:同學們,既然我們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小科學家,來研究

和發現一下其中的奧祕吧、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師問: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證明了什麼呢?(課件演示三次試驗)

2、自由讀,⑴找一找,科學家第一次實驗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⑶用“首先……然後……最後……”有順序地説一説科學家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3、試驗結果如何?生答:鈴鐺一個也沒想,繩子一個也沒碰。

⑵小科學家們,從這個結果中你有何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科學家又是怎樣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試驗的情況)

邊演示,學生邊用“首先……然後……最後……”的句式分別説出第二第三次試驗是怎樣做的。

師:結果怎麼樣?

教師小結:

科學家針對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做了三次試驗,第一次排除了視覺在夜間飛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間飛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寫試驗時作者在寫作方法上有詳有略,同時使我們知道寫試驗情況時應介紹交代什麼。望同學們學習這些寫作方法。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後是否通順?為什麼不能去掉?

師: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師: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生;(科學家對待科學的態度認真、刻苦鑽研的精神,結論來之不易。)

師: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

(2)生説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找一名學生將四張卡片“嘴耳朵超聲波反射“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

(4)師補充: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鋭。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圖講述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師: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雷達,所以課文的題目叫《蝙蝠和雷達》(師板書課題)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也知道了雷達的工作原理,下面來做一個練習。

1、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

2、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超聲波)。

3、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通過講敍科學家對蝙蝠飛行情況的研究,找到原因,從而得到啟迪。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使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這就是仿生學。你們還知道那些發明創造也是從生物得到的啟示。(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魚——潛水艇、松樹尾巴——降落傘等)

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老師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多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向科學家學習,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二、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閲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設計。

五、教學安排:2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言:(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喜歡倒掛在樹枝上休息,經常在夜間飛行,捕捉飛蛾、蚊子等昆蟲。這是什麼?雷達(齊讀),誰知道雷達是什麼東西?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廣泛運用於天文、氣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師:指着圖片,一個是動物,一個(請關注好 範 文 網:)是探測裝置,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

(二)新授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生: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齊讀)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飛行。

過渡: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讀

師:蝙蝠在夜間飛行,你覺得它飛得怎麼樣?(靈巧)

你是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劃一劃。

(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

師:讀出蝙蝠飛行的靈巧!

師:⑴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説)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⑵(出示第二句話)誰能用疑問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表達一下我們心中共同的疑問?

師過渡:同學們,既然我們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小科學家,來研究和發現一下其中的奧祕吧、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師問: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證明了什麼呢?(課件演示三次試驗)

2、自由讀,⑴找一找,科學家第一次實驗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⑶用“首先……然後……最後……”有順序地説一説科學家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3、試驗結果如何?生答:鈴鐺一個也沒想,繩子一個也沒碰。

⑵小科學家們,從這個結果中你有何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科學家又是怎樣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試驗的情況)

邊演示,學生邊用“首先……然後……最後……”的句式分別説出第二第三次試驗是怎樣做的。

師:結果怎麼樣?

教師小結:

科學家針對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做了三次試驗,第一次排除了視覺在夜間飛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間飛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寫試驗時作者在寫作方法上有詳有略,同時使我們知道寫試驗情況時應介紹交代什麼。望同學們學習這些寫作方法。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後是否通順?為什麼不能去掉?

師: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師: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生;(科學家對待科學的態度認真、刻苦鑽研的精神,結論來之不易。)

師: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

(2)生説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找一名學生將四張卡片“嘴耳朵超聲波反射“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

(4)師補充: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鋭。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發出無線電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圖講述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師: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雷達,所以課文的題目叫《蝙蝠和雷達》(師板書課題)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也知道了雷達的工作原理,下面來做一個練習。

1、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

2、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超聲波)。

3、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通過講敍科學家對蝙蝠飛行情況的研究,找到原因,從而得到啟迪。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使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這就是仿生學。你們還知道那些發明創造也是從生物得到的啟示。(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魚——潛水艇、松樹尾巴——降落傘等)

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老師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多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向科學家學習,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三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蝙蝠與雷達第一課時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鋭、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引入新課、朗讀課文、歸納大意、指導寫字

一、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説一説你對它們的瞭解。

2.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3.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指名説,教師根據説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四、範寫生字,練寫字詞

1.出示所有生字,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大多數是左右結構),教師範寫難寫的“避、揭、礙”等字,引導學生注意本課生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部首隻佔三分之一,右邊佔三分之二,字要寫得勻稱整潔。

學生在生字本上寫一寫所有生字。

2.學生勾出新詞語和重點語句,讀一讀,抄一抄。

3.在寫字訓練上規範書寫生字詞。

五、作業

將寫字訓練上的字詞寫完。

第四篇:四年級下冊第11課《蝙蝠與雷達》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第11課《蝙蝠與雷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大致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提出質疑

1、板書課題,提醒書寫時注意的地方。

2、齊讀課題,提出質疑。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帶着問題,初讀課文。

2、指名讀生字詞,齊讀生字詞。

3、抽聽三個生字詞:揭開、敏鋭、障礙物

4、自改、點評(書寫正確、美觀)。

三、 探究課文

1、指名回答問題:

(1) 蝙蝠和雷達是怎能麼聯繫在一起的呢?

(2) 蝙蝠到底是用什麼來探路的呢?

2、剛才這位同學説得很具體。但科學家對蝙蝠的飛行產生的疑問:它怎麼能在夜裏飛行,但是卻從來都不撞倒呢?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多次的試驗。經過反覆的研究,最後呀,根據蝙蝠的這一特點,發明了雷達!

四、 當小小科學家

(一)首先研究:蝙蝠在夜間飛行有什麼特點呢?

1、指名讀第3自然段。

2、比較句子:(引導體會:關聯詞,起強調作用。)

(1) 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

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2) 蝙蝠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它能靈巧地避開一根極細的

電線。

3、指名讀,全班齊讀。

(二)蝙蝠就這樣飛了成千上萬年,人們都習以為常,但科學家們卻發現了其中的奧祕,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問題: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鋭,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1、指名讀,全班齊讀。

2、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3、快速地閲讀課文的3——5自然段,然後完成實驗報告單。

4、指名回答,得出結論。

(三)那怎能麼配合的呢?這裏的祕密是什麼?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下課文的第7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看課件動畫。

3、看課件動畫,指名把這個科研成果正式地、完整地向大家解説一下到底是怎能麼回事。

五、 昇華並理解仿生學

1、科學家提示出這個祕密容易嗎?你從哪看出?(反覆、終於)

2、科研成果的確不容易,關鍵是那些科學家們無論他們遇到了怎樣的挫折和困難,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放棄。

3、指名讀句: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

4、大家都知道,科學研究是充滿了艱辛,充滿了艱苦的。但是科學研究又充滿着樂趣,科學能帶給我們驚喜,科學還能創造着奇蹟。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5、那科學家又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呢?讀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完成課後的填空。

6、其實呀,雷達在我們的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它廣泛運用在軍事、航空、氣象、探測等領域,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在茫茫的宇宙中呀,因為有了雷達,那麼人類就猶如有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你還有什麼想説的?(學生補充仿生學知識)

7、他的課外知道真豐富。他也向我們傳遞着一個觀念。那就是:科學正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板書:科學創造奇蹟)

8、課文學到這,你們是把蝙蝠與雷達的關係徹底地弄明白了。由蝙蝠到雷達,由生物的器官的特點,給人們以啟示,人們仿造這種生物的特點研製出一種新的高科技的產品,這其實是一門科學。它就是仿生學。(出示資料)

9、指名介紹有關仿生學知識,並説説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

10、 同學們,作為小小的科學家,同學們今天體驗了一次科學研究的過程,一定會有許多感受,請把自己的感受簡單地寫一寫。

六、 佈置作業

1、課下進一步瞭解有關仿生學的知識,然後同學之間交流一下。

2、下課。

七、 板書設計

11、蝙蝠與雷達

疑問——研究——發明

反覆終於

科學創造奇蹟

第五篇:蝙蝠和雷達設計及反思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及反思

陳玉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科學知識的課文,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使飛機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開頭描述了飛機夜航的情景,通過設問點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反覆三次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然後講科學家終於揭示出蝙蝠夜間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後介紹了雷達導航的原理,圓滿地回答了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對仿生學知道的較少,所以課前讓學生預習什麼是仿生學,收集仿生學的資料。激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學中有所思考、有所創新。

三、教學目標

1、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2、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和愛科學的興趣,養成為科技事業而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3、知道人類有很多發明創造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四、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的。

五、教學媒體

1、教學方法:演示法。

2、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時間: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

2.填寫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這節課我們繼續《蝙蝠和雷達》一課。

二、理解課文內容

1.蝙蝠飛行有什麼特點?

2.蝙蝠的眼睛真的很敏鋭嗎?

3.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每次的目的是什麼?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

4.學生找到有關的段落讀一讀,説一説。

5.教師課件演示後填寫表格

6.經過科學家反覆研究終於發現了蝙蝠夜裏飛行的祕密是什麼?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先和同桌説,再彙報。理解“配合”

7.從哪裏看出科學家發現蝙蝠飛行的祕密很不容易?用“反覆??終於”説話。

8.學生找到有段落讀一讀,説一説,在填寫到答題紙上。

9.課件填空

10.飛機在夜裏能不能也安裝上類似蝙蝠一樣的裝置,讓飛機也安全飛行呢?於是科學家模仿蝙蝠發明了什麼?

11.課件填寫雷達的工作原理。

12.學生在答題紙上在填寫一遍雷達的工作原理。

13.蝙蝠和雷達有什麼聯繫?

14.學生先和同桌説一説,在彙報,師板書。

15.根據蝙蝠和雷達的關係完成書上課後的填空題,填好的彙報。

三、拓展

1.説一説什麼是仿生學?

2.你知道人們根據動植物還發明瞭什麼?

3.科學家的這種善於觀察、思考、研究、發明的這種精神你羨慕嗎?

4.你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感想?

四、作業

抄寫有關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工作原理的語句。

板書

蝙蝠和雷達

蝙蝠:嘴超聲波耳 朵

雷達:天線無線電波熒光屏

教學反思: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説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如下:

1.電教引路 清晰呈現學習脈絡

學生找到蝙蝠的特點之後,引導學生質疑,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我用課件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蝙蝠夜裏能安全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蝙蝠飛行的訣竅在於什麼呢?學生繼續讀書找到是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來探路飛行的。理解“配合”後,繼續用課件拖動文字表示飛行的方法。這樣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通過讀文、演示、講解、練習,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受到了科學的教育。

2.放手讓學生熟悉運用上面所學到的知識規律。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夜間飛行,我着重指導學生理解的部分是:雷達工作的原理。並且總結歸納板書

3.拓展延伸知識遷移

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於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

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過什麼呢?讓學生們聯繫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回顧與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説,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裏的內容,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對照屏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説的機會,都能説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説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2.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繫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

二、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思維素質還需啟發,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 曾有人説,語文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默認推薦相關文章: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説課稿

11、蝙蝠和雷達教案

蝙蝠和雷達 説課稿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讀《蝙蝠和雷達》的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zgj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