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設計思路:

教育家皮亞傑認為能創造情境就是發明,發明存在於構建求知情境的過程中。對學生來説,這樣的學習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皮亞傑認為,創造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獲得的每個真理都是由學生重新發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構的。為此,我注意創設情境化的教學氛圍:

課堂伊始,藉助課件和老師的詩情描述,將學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場景,從而感受慌亂,體驗逃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第一次尋找“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本內涵”的契合點。

研讀課文,領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圍繞主問題:“你眼中的船長是個怎樣的人?”找到文中重點語句,在形式多樣的反覆品讀中,結合課件直觀演示,領悟人物美。

探究質疑,昇華情感,引導學生“實話實説”,最終獲得知行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最後,悽美的《鐵達尼號》音樂響起,教師完善板書,課堂結束,學生胸中的情緒仍在湧動……

語文教育,是充滿激情如詩樣的藝術,我追求的就是這種理想的境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遇難一刻的驚險;

2、通過研讀人物言行重要語句的方法領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讀、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學習中缺少“自學策略”的提示、規範,以致學習效果欠佳,甚至失誤。)

(三)德育滲透點: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感受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難點:船長是個怎樣的人?

(二)疑點:船長為什麼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1、抓住相關的段落反覆品讀、感悟;

2、小組討論(甚至小辯論)、班級交流中發表自己的見解;

3、媒體展示驚險現場,幫助理解特定環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傾心感受

1、(課件:船行出海,優美音樂)師詩情口述:

出海囉——陽光下的海面,碧藍碧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煙波浩淼,同遠處的藍天白雲連在一起。啊,風的輕弓拉響了波浪的琴絃,海浪在盡情地歡歌,那美妙的音響,飛進了我的心房……

大海漲潮啦,海浪此起彼伏,無數銀白色的浪頭從遠處滾來……(課件:海浪聲)(課件:“呯!”)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麼嗎?“船進水啦!”(課件:水聲大)

“快逃!”救生艇!(拋出三個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邊的就可逃生!時間不多了,30秒鐘!……

(課件:嘀嗒聲、急促、有力、緊張)

2、生情境體驗。

3、生歸位

師:剛才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麼場景?感受到了什麼?指名説。

(反思:最初,教師設計意圖重在營造一種與文本內容相近的氛圍,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但後來又改了,覺得為了營造情境,教師做了太多的工作。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太多,不適合於本堂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師激情的導入語、過渡語,完全讓學生在平靜的心態中進入課文,通過反覆讀文,藉助文本的力量引導學生自己進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課,我在該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1、板書課題,檢查預習情況,彙報課文主要內容;

2、初讀課文,競相彙報:什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驚險:找有關語句——彙報朗讀——聽眾互評——想象説話:我看到了這幅驚險鏡頭

高年級的小語教學,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字描繪畫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儘管我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從《鐵達尼號》上剪輯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畫面影片,但還是決定讓畫面不直接播放出來,驚慌逃竄的場面我只提供了聲響,將畫面隱藏了下來,目的是透過聲響讓學生去感受——不離開從課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這是用心靈的感受,不是僅憑藉視覺的感受。視覺是人類重要的感覺器官,但視覺刺激太多,將使我們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語文文字的魅力將更加打動人的心靈。我是一個愛讀小説不愛看電視的人,所以,在獨斷地認為:能通過想象體驗的場面決不直接用畫面刺激,這是扼殺孩子想象的行為,也剝奪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時空。在讓學生用心靈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再引出直觀畫面,我想效果會更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天有不測風雲。”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時,意外的遇難可能會讓我們不知所措。一艘“諾曼底”號的大輪船真的遇難了。板書課題。

2、學生開書,默讀課文,説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全新感受

1、課文中有哪些語句描寫的內容和你剛才看到的、想到的相類似?用“——”線劃出來,試着讀一讀。

2、朗讀彙報,感受驚險。

品味:驚恐萬狀,一片混亂,……

課件配上慌亂場景的音,再次指導朗讀,幫助突破難點。

(反思:設計改為:續説訓練。教師提供引子:讓我們將鏡頭對準這羣慌亂的人羣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後教師小結:“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你能預測一下將會發生怎樣的場景嗎?故事的結果是這樣的嗎?為什麼?

平時教學,我喜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空白”,充分讓學生進行説寫訓練,即讓“寫”擠進課堂,將練筆的隨機性加強,也將練筆的頻率加強,不侷限於每日的日記練筆。)

四、研讀課文,領悟人物形象

1、師:書讀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説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學上台板書。

2、你眼中的船長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請用“~~”線劃記→指名用詞語板書船長的特點。

3、朗讀彙報,反覆品讀,領悟人物形象。

根據學生板書,隨機彙報。

(1)果斷(捨己為人)(關心婦女)……

對全船人員下達命令:乘客先走,船員斷後;乘客中的婦女先走,其他乘客隨後;決定救出60個人,忘記了他自己。

在危難時刻,船長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鎮定、精明、指揮有方。

船長和機械師、大副的對話,並對大副下了開槍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體味語句的簡潔。

(3)威嚴、有人情味(關心孩子)

船長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終沒有離開船長的崗位,沉船之前,還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見習水手克萊芒。

對比反覆品讀、評讀。

(反思:本環節隨機性很強,教師應特別注重課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課中,教師在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實了關注學生。比如:學法“默讀”的肯定;糾正學生的誤導:哈爾威船長的死是應該的……這兒不再詳談)

五、探究質疑,深化認識,實話實説,昇華情感

1、船長用槍威脅爭先恐後逃生的人,他這樣做對嗎?

學生競相辯論。

課件播放影片片斷:人羣一片混亂;持槍喝令;威嚴指揮……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師:還記得,幾年前與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號》(略談情節),當影片結束時,我已經熱淚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皺紋裏的那雙含淚的眼睛和她那段飽含哀怨的訴説:鐵達尼號沉沒時,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頭,6人獲救,1500人才活了6個,後來,救生艇上的700個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寬恕,可是永遠也等不到……(可播放課件有關畫面)。

今天,“諾曼底”號遇難了,船長哈威爾先生在指揮着眾人脱險後,自己隨船犧牲了,你有什麼想説的?

3、“實話實説”,任選一種身分,想像説話。

你就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説:……

你就是船長,當你隨着船兒慢慢下沉,你想説:……

你就是這艘在英倫海峽上堪稱最漂亮的輪船“諾曼底”號,當你身受創傷,目睹遇難的這一幕,你想説:……

六、總結課堂,完善板書

哈爾威船長

捨己為人威嚴

大義凜然果斷

忠於職守……

師:我們敬愛的哈爾威船長用自己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偉大人格魅力為我們樹起了一座雄偉的豐碑!讓我們將無窮的敬意化為美妙的旋律,獻給他!

(《鐵達尼號》音樂響起)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教師的帶動講解,學生掌握本文中的字詞和作者的簡介。

2、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的朗讀、討論,掌握朗讀課文時重讀的技巧,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確分析人物形象離不開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感受船長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高尚情操,並有所感動。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應注意的事項,學習哈爾威船長的高尚品質。

教學設想:

這是七年級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小説,它位於第四單元的第二篇,是否落實小説的有關知識性的問題我覺得不是很重要,以讀帶動學生進入課文,以討論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以寫作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實效性,所以這篇課文我的設計主要是上述幾個環節。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文天祥有句名言“時窮節難見”,説的是在非常危急危難的時候,一個人的品行、節操就能顯現出來。中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這樣的例子,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就是其中之一。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表現人物“時窮節乃見”的文章。

二、介紹作者

學生讀註釋,瞭解作者的資料。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老師提出要求:

1、畫出你不認識的字詞或不好理解的字詞。

2、對於文章中的內容,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3、閲讀之後,請你説説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為什麼?

四、學生質疑

大膽説出讀課文時不明白的地方;學生交流:相互説説朗讀課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五、講講課文中的字詞,用多媒體展示

六、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

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題目,一則複習課文的內容;一則鍛鍊學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學生簡單概括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有氣勢地朗讀課文中重要的段落,如描寫災難來臨的段落、哈爾威船長與船員對話的段落。

三、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四、設計活動

假設學生是一名記者,面對哈爾威船長,你最想提什麼問題?請寫出兩個問題。

四、寫作活動

諾曼底號遇難記 篇三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

水庫國小  張豔莉

昨天講了《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文章記敍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在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的航線上,“諾曼底”號與“瑪麗”號相撞,在一片驚恐慌亂中,船長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地指揮船員,使船長所有的人都得救,但自己卻隨船一起沉入了大海的故事。我細細總結了我的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為有了閲讀,才可以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心靈。透過閲讀,進而來閲讀人生,閲讀生活,閲讀快樂。對於類似於《“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種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學精品”,我想,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所以,我確定了研讀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感受哈爾威船長這個形象,我猜想,編者的意圖也不過如此。 “要讓學生充 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充分地讀書是一個培養語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讀的重要性 毋庸多説,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樂,讀出思,而不至於像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讀的情境,如:“船長大聲吼道”(自由讀),為什麼讀的那麼大聲?讀的那麼快?再試試,學生讀時興趣盎然。但由於時間短沒能很到位的讓學生放開去讀。

我們都知道,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容易產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熱血男兒,而現在的和平年代同樣有生與死的考驗,同樣可以產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説容易,做卻真的很難。試想,當我們面臨生死抉擇時,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爾威船長一樣鎮定自若地指揮他人脱險而置自己生死於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沒理由通過四十分鐘的這一堂語文課,就硬逼着孩子們全部將思想化為行動。我定位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滲透點和德育滲透點是:感受船長人性的美,為他的人性美而感動。本來,拓展環節,我還想把學生的視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搶險救災(如非典時期的白衣戰士;汶川5.12地震中的捨己救人的戰士,等)還有勇鬥邪惡等。讓孩子們在感受英雄羣像的同時,震撼心靈,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與“渺小”在震撼後進行對話……但時間沒來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標對不對。

二、讀與思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在“讀”字上苦下功夫,語文教學出現了勃勃的生機,與此同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語文課僅僅靠讀行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可見,語文教學中,讀與思應齊頭並進,二者不可偏廢。在教學中我常常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提問題。由此我想,教師只有善待每個學生的提問,學生才能提問。這裏的“能”包含着愛提問、敢提問和會提問。愛提問是會提問的前提。一個學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太沒有價值而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就會不敢問,也就談不上愛問,更談不上會問了。學生由於敢問、愛問,問得多了就會發展到會問。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才敢問、愛 問;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才會問。本節課,我的存疑“大副會真開槍嗎”“船長為什麼不留下,而選擇”激起千層浪。我想:教師只有善待每個孩子的提問,才能使不同提問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疑問”會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這不正是當今教育之所需嗎?善待每個孩子的問題,課堂中讓每個孩子都有感受、體驗的機會掌握質疑的藝術非常重要:它有助於師生之間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評價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讓不同質疑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曾記得張豔春老師説過一句話:有文化才有底藴,有底藴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作為語文教師,我感受更深。目前靈氣不足的我是因為缺乏一種底氣,底氣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還須大力增加底藴,用什麼來充實?只有靠平時的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了。慶幸的是,在學習氣氛濃厚的水庫國小,我不會讓自己倦怠。高年級的小語教學,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字描繪畫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儘管我花了幾天的時間,從《鐵達尼號》上剪輯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畫面影片,但學校多媒體無法用,怎麼辦?面對困難還是決定透過文字想像讓學生去感受,我想:這是用心靈的感受,不是僅憑藉視覺的感受。視覺是人類重要的感覺器官,但視覺刺激太多,將使我們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語文文字的魅力將更加打動人的心靈。我是一個愛讀小説不愛看電視的人,所以,在獨斷地認為:能通過想象體驗的場面決不直接用畫面刺激,這是扼殺孩子想象的行為,也剝奪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時空。在讓學生用心靈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再引出直觀畫面,我想效果會更佳!)還記得,幾年前與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號》(略談情節),當影片結束時,我已經熱淚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皺紋裏的那雙含淚的眼睛和她那段飽含哀怨的訴説:鐵達尼號沉沒時,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頭,6人獲救,1500人才活了6個,後來,救生艇上的700個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寬恕,可是永遠也等不到…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

《諾曼底號遇難記》經過我的精心備課,認真準備,終於結束了,對這一課的教學,我進行了課後的反思。下面我就這節課的一點體會談一談:

這一課通過描寫哈爾威船長在輪船遇到海難時,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指揮搶險,將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讚揚了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在這節課中,我用激qing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災難現場,讓學生也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場面,從而受到哈爾威船長盡忠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的感染,樹立對哈爾威船長的崇敬之情。課堂教師連接語的設計,我動了一番腦筋,每一個環節都設計了精彩的連接語,例如: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哈爾威船長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了自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為一船之長,他的職責就是保證船上所有人的安全,船長在危難之時,想到要把船上所有人救出去,這是一位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的船長;為了救船上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具有忘我精神的船長等等。這些連接語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理解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很有幫助。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就有一個困惑,如果設計成兩部分:教師從災難入手,先讓學生了解海難的可怕,渲染氣氛後再學習描寫哈爾威船長的三個畫面,學習海難的部分會不會沖淡課堂效果,會不會擠佔課文重點部分學習的時間……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還是想嘗試這樣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我對這樣設計教學感到課前的顧慮在課堂上表現出來了。學習災難不僅擠佔了學習重點的時間,而且縱觀課堂整體效果,感到主線不夠鮮明。另外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諾曼底號遇難記 篇四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課堂小結時,再突出地讓學生回想與正確的人生觀有關的名句聯繫起來,會更好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可以讓學生學學《實話實説》欄目的結尾,説一句你最想説的話,並進行引導。

生1、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生2、與其渾渾噩噩的活着,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雖死猶生,有的人雖生猶死。

生4、哈爾威船長,你力挽狂瀾,挽大廈於將傾。在危急時刻,你體現了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維護了首先保護弱小的社會應有的運作秩序,你是一個盡責的英雄。想起你與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種説不出的痛。我只想説,船長,走好——

師:我們敬愛的哈爾威船長用自己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偉大人格魅力為我們樹起了一座雄偉的豐碑。老師真心地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用自己的無私與真誠,在人生的歷程中,也築起一座高高聳立的豐碑,真正成為太陽底下大寫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v5z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