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我一定改正——班級管理案例分析與反思

我一定改正——班級管理案例分析與反思

我一定改正——班級管理案例分析與反思

我一定改正——班級管理案例分析與反思

單位名稱:鋼城區辛莊八一希望國小

作者姓名:張彤祥

一、 案例背景

接手2019級03班班主任工作已經一年半了,因為疫情的原因,實際在校時間正好一年,疫情打亂了以往常規的班主任管理“套路”,班內個別學生學習習慣、意志品質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偏頗,特別是一個叫趙**的同學,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課上無法專心學習,課下經常“調皮搗蛋”,而且“屢教不改”,引起了我的重點關注與介入。

二、案例描述

“老師,我一定改正!”這是趙**同學第N次眼淚汪汪的對我説。這位趙同學,是我們全校的“明星”。自習課上,學生們正在安靜地做作業,我則來回巡視着。可是趙**同學卻不在專心寫作業,他不是轉來轉去看別人,就是東摸摸西動動,再不行就鑽進抽屜裏削鉛筆,凳子還會發出些噪音。直到我站在他的身邊,他才停止自己的動作,但是也只是愣愣地看着我而已。我用嚴厲的眼神提醒他,他才緩緩舉起鉛筆開始作業。片刻過後,等我再次巡視教室時,他的鉛筆並沒有離開那個題目,而他的桌上,書、作業本攤了一桌子。我開始嚴肅的批評他,他依然沒有發覺這種事情的嚴重性。我只好告訴他,我會告知他的爸爸媽媽,希望今晚可以帶他回家去做思想工作,他才緊張地看着我:“老師,我一定改正。”説這些話的時候,第一次我是願意給孩子機會的。但是久而久之,他並沒有用行動告訴我,他知錯就改,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前段時間,我們組織過一次家校之間的溝通,希望能對這個孩子現有的一些習慣進行糾正,看到了一些效果,下一步我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動向,幫助他能走上學習的正軌。

三、案例分析

根據我和科任老師平時對他的觀察跟了解,他的學習習慣比較差,愛動,愛講話,經常管不住自己,不僅在主課上,在其他課上他更是如此。他的這些行為這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自制力是什麼?自制力是兒童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人格特徵和心理素質。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動的壞習慣,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今後的不斷髮展。據統計,自制力強的孩子將來更有可能各領域的高級人才。國小階段是學生自制力培養的最佳期。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時期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制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1.利用期望效應進行自制力教育。期望效應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多次的談話中,我肯定了他的優點,告訴他,他是個思維活躍的孩子,我非常喜歡他,可就是在課堂上有時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能堅持改正自己的小缺點,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期待着他的表現。孩子欣喜地接受我的建議。當課堂上他再開小差時,我會走到他的跟前,暗示我們之間的約定,他會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下會馬上改正。

2.注意利用榜樣進行自制力教育。孩子喜歡模仿榜樣的行為。榜樣可以對他的行為產生影響。班級裏優秀的孩子的行為受到讚揚,孩子就會學習該行為,反之,則拒絕。因此,在進行第一個方法的同時,我會在班級孩子面前樹立幾個榜樣,暗示他需要向榜樣們學習,使他在榜樣的影響下不斷改正自身的錯誤,不斷獲得進步。

3.進行單獨談話和自我宣泄。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天性。在培養自制力的過程中,出現了多次反覆。我時常告訴自己,要以寬容的目光對待他的這種反覆,必要的時候,要提供孩子一個發泄的時間和空間,然後讓他再心無旁騖地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去。

四、結論與思考

自制力是人的一種意志品質,即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表現出應有的忍耐力。自制力強的人能夠不做不需要做的事,不説不恰當的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有節。該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是一個習慣不太好的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生活習慣的偏差反映在學習上也出現了習慣問題。自制力差的出現,讓該生在學習上日漸“掉隊”,尤其體現在語文和數學學科。這兩門學科平時偏積累為主,需要長期的誦讀與訓練。由於自制力不足,該生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導致了語文成績和數學成績一直處於班級的後面。生活上和學習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教育,同時其他學生也發現該生的問題後,漸漸出現遠離該生的行為,我發現,負循環開始了,如果長此以往,該生的各方面都不會得到進步,並且會出現“自暴自棄”的可能。

自制力差的孩子在處理事情時容易不思考,處理人際關係時容易感情用事,愛哭愛鬧。由於自制力屬於意志的抑制功能,所以像容易衝動,意氣用事,不能律己,知過不改等,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行為。國小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中包括自制力,家長應該注意國小生自制力品質的培養。這個品質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家庭條件影響下,在個體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那麼,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制力品質呢?

首先,通過學習來培養孩子自制力品質。孩子要明確學習目的,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家長要引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當外界的干擾因素出現時,家長在前期培養時適時的引導孩子不為所動,認識到這個事情是不對的,並且能夠抵制。這必須使孩子能想到自己的現階段任務就是學習,進入學生這個角色才行。在學習中具有一定的自制力,才能做到專心學習。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比如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打掃房間,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一週偶爾一兩次可以,但持之以恆的每天去鍛鍊,去刻意的讓孩子進行訓練,孩子可能就會偷懶。這些都是考驗,是培養自制力的措施。在《愛與規則》一書中,作者提到,讓孩子不斷地去感受自己的獨特性,並且家長對孩子正確的行為進行不斷的鼓勵,並且嚴格要求,不斷完善,孩子能漸漸地感受到如何做是正確的行為。在鼓勵的同時,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也要有相應的懲罰。比如:孩子在家看電視以及使用電子設備,事先與家長約定好是20分鐘。當時間到了之後,孩子會開始“扯皮耍賴”,這個時候家長一定會比較束手無策。這件即將形成負反饋的實例,如果處理得當, 也會成為自制力培養中一個不錯的正反饋。如果孩子出現“言而無信”,家長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如果不遵守約定,那就一週不能看電視以及使用電子設備,如果下次再犯,那就兩週,以此進行對孩子的“警告”教育。

最後,訓練孩子遵守道德規範,遵守家庭中制定的各種制度,已被證明是培養自制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袁振國主編 《當代教育學》 教育科學出版2004年版

朱永新著 《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陳玉琨著《教育評價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qyld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