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人教版國中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多篇

人教版國中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多篇

人教版國中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多篇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朝“繁盛”的歷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實。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以“繁盛一時的隋朝”為主題專講隋朝的歷史。隋朝的特點是短暫而繁榮。“繁盛一時”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歷史的特點,但由於課時的限制,本課實際上只講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時”,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課作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學重點為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開鑿大運河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糧食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依靠陸路運輸,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無法滿足需要。而我國主要河流大多為東西走向,開通南北運河,利用水力運輸,已是勢在必行。其次,隋滅陳後,需要加強對江南的控制。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不可否認,隋煬帝想坐龍舟遊江南也是開鑿運河的動機之一。而隋文帝統治二十餘年使隋朝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則為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隋朝大運河,與長城一樣是古代世界最雄偉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本課的難點有二個:一是教材對隋初經濟的繁榮寫得比較概括,難以使學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對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導七年級的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評價,有一定難度。

二、教法建議

1、教師可利用“導入框”中講述的“隋煬帝賞瓊花”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導入新課。

2、“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師講述,但切勿補充過多史料。只要講清當時北周的小皇帝年僅八歲,被封為隋國公的楊堅手握軍政大權,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代周”的發生就不難理解了。

3、講述“隋朝的統一”,教師可製作一幅揭貼式地圖,展現“北周與陳對峙→隋與陳對峙→隋滅陳,南北重歸統一”的演變,幫助學生形成應有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隋統一全國的重大意義:結束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七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4、講述“隋初經濟的繁榮”,可分為兩個步驟,先展現“繁榮”的表現,再探究“繁榮”的原因。

封建王朝以農立國,“繁榮”的基礎是農業。教師可用兩張投影片作具體描述:

(1)

隋初隋盛時結論

人口三千多萬人四千六百多萬人人口激增

墾田一千九百多萬頃五千五百多萬頃墾田擴大

糧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洛口倉糧倉豐實

(2)

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

後來,唐朝建國20年時,隋朝的庫藏還沒有用盡。隋朝倉庫的豐足在我國曆是少見的。

再引導學生探究“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原因?”可從課文中找,也可互相議論,大體上可歸納出兩點: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講“繁榮景象”重在感受,講“繁榮原因”重在理解,都不需讓學生記憶。

5、“大運河的開通”一目是全課重點,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法,旨在調動學生去積極思考和探究。教師要善於設問置疑,引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多渠道(導入框、課文、“動腦筋”、地圖、“活動與探究”之二)獲取信息,作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組織系列式的議論或討論,並與教師的講解相結合。

(1)提問:“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對不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引導學生看書、議論、作答,使學生對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參見重點分析)。這也為下面討論“開通大運河的作用”做準備。

(2)請一位學生朗讀〔動腦筋〕“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引導學生找到“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這句話(這是本課書兩目之間的內在聯繫),由“已知”引出“新知”(從新的情境和角度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3)利用《隋朝大運河》地圖(有條件的學校可用現代化手段做成課件)介紹隋煬帝徵發幾百萬人,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人工運河),開鑿大運河的概況。使學生認識它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4)利用導入框和〔活動與探究〕中提出的問題製成投影片,組織討論:

問題一: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

問題二:大運河對我國曆史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

打出討論題後,先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尋找“論據”:①閲讀理解教科書第4頁的歷史材料;②思考〔動腦筋〕2提出的問題;③閲讀《開鑿大運河想象圖》,想想該圖的含義;④聽聽〔活動與探究〕中兩個小朋友的不同意見;⑤在“大運河的開通”一目的正文和閲讀文字中找出評價大運河作用的話。

討論時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議論,再選派小組代表發言和個人發言。教師在引導時可提示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提出看法要説明理由;一是看問題要全面,要看主流。

6、最後,教師可利用本課課題“繁盛一時的隋朝”作全課小結,投影圖示:

繁盛一時的隋朝{“繁盛”{①國家統一

②經濟繁榮

③大運河開通

“一時”──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中“以正文為綱,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鼓勵獨立思考和表達不同見解,逐步培養學生勤於動腦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

3、指導學生閲讀簡短的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四、問題探究

動腦筋

1、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裏,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2、古人評論大運河説:“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你能説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再想一想,水運糧食在中國古代為什麼重要?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大運河。

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練一練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

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活動與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區別?

思路:①今天的運河不經過洛陽;②今天運河北段已不通航,現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與判斷: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誰説的對?你怎麼看?

①總的來説是好事,但只用一個“好”字或一個“壞”字來評論大運河的作用太簡單化了。②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説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夠全面。不過,説是“好事”的,還是看到了問題的主要方面。③大運河開通後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於國家統一。但當時為開鑿大運河,的確是過度役使了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

《民族團結》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少數民族跨入社會主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榮。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根本保證。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鞏固各族人民大團結。通過對有關民族工作知識內容的學習,進一步認識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3.過程與方法:歸納各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實,培養學生通過具體事件發現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倡導積極思考、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並鼓勵學生用此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及突破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可以通過設疑法引導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補充大量的生動的圖文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如何實行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教學難點及突破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對這首《愛我中華》一定非常熟悉,每當聽到這首優美的旋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民族團結》一課。

師: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發展的歷程中通過兼收幷蓄,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徵。首先,老師想知道同學們對我國的民族知識瞭解多少。咱們來進行一個民族知識小競賽怎麼樣?(學生搶答)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1.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分佈的特點

師: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生: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佔主體,在全國總人口中佔92%,少數民族有55個佔8%。

師:我國各民族分佈的特點是什麼?(學生看圖説分佈特點)

生:漢族集中的地區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居住,從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織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大雜居。從局部來看,在一個民族生活的地區裏,又有其他民族相對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漢族為主,但是天穆一帶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區)這叫做小聚居。

師:這種特點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人口流動形成的。這種分佈特點決定了各民族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聯繫,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國建立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中就明確規定:——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師:為什麼實行這一制度呢?請同學們以藏族為例,探討在我國為什麼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關係友好(和親、會盟)。

(2)管轄:元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清朝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置駐藏大臣與****共管西藏。

(3)反抗鬥爭: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國主義先後兩次發動了對中國西藏的侵略戰爭。英勇的西藏軍民奮起抵抗,同英國侵略軍進行了殊死鬥爭。

(4)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西藏宗教領袖**大師致電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獲得了和平解放。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中國國情和歷史傳統。

②各民族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繫,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發展的民族關係。

③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革命鬥爭中,建立了休慼與共的親密關係,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認同。

(學生讀圖找到我國設立的自治區。)

師: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優越性有哪些?

活動:請同學們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上分組模擬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務

①組-針對近期發生在西藏的*,聯繫西藏解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發表一份譴責聲明

②組-商定一項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組-利用西藏的資源優勢,與外商洽談一個招商引資的合資項目

④組-從文化、教育、民族節假日、工作時等方面制定一項民族優惠政策

A.有助於把國家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既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權利。(例: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的構成中少數民族代表佔80%以上。西藏的門巴族雖然人口極少,但在全國人大中還有自己的代表。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也體現了民族平等的原則)

B.有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於民族自治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機關在執行全國法定節日的基礎上,還將“藏曆年”和“雪頓節”等藏民族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根據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區把職工的工作時間每週定為35小時,比全國法定職工周工作時間少5個小時。西藏自治區還有變通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權利。少數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更好地照顧到本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C.有助於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

D.有助於把各民族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那麼在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國如何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發展

1. 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主改革

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地區基本上還處於封建制、農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後的社會經濟形態下。經過廣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2. 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產業發展

由於歷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數民族地區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極其薄弱,因此建國後我國首先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師: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麼時期修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這條川藏公路,蜿蜒於羣山之間,人民解放軍在修築這條公路時,克服了高原凍土、泥石流、雪害、山體滑坡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終於使這條公路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隨着青藏鐵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電氣化火車呼嘯而過的身影。這些工程密切了內地和邊疆的聯繫,它們為邊疆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3.發展農牧業經濟,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產業主要是畜牧業、畜產品加工如毛紡、皮革製造等等。隨着我國科技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傳統產業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少數民族地區也緊跟對外開放的步伐,在這些地區國家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師: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面臨着什麼發展機遇?(國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

西部大開發的原因:西部地區由於受歷史、自然和區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總體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存在着較大的差距,近十幾年來,這種差距還呈拉大趨勢。在繼續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於逐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加速實現全國各地區的共同繁榮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會穩定,將發揮重要作用。廣大西部省區地處祖國邊疆,是少數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來,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問題搞*和分裂活動。維護和保持民族地區的穩定,挫敗國內外敵對勢力分裂我國的陰謀,很關鍵的一條,就是不斷加快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根本上鞏固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寧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項目中最讓西部人動心的是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兩大世紀工程,這樣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時也能為東部建設貢獻力量的工程。

4.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文化教育事業

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大學聯考招生對少數民族實行照顧的政策。為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國家還派出了大批的支邊幹部。孔繁森是傑出的代表。(課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時期優秀黨員的傑出代表,更是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發展的楷模。

小結: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你們想一想,我們能為民族團結做些什麼呢?如何與少數民族的同學相處呢?

最後,讓我們衷心地祝願中華大家庭團結興旺,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篇三

教學目標

瞭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指導地位的確定,xx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通過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到其指導地位確立過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歷史地看問題和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認識鄧小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激發學生對總設計師的敬愛之情;認識到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難點: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

教師:這首歌唱的是誰?為什麼要歌唱他?

學生: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學生試答)

教師 :xx屆xx全會的召開,使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10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設計意圖:在《9改革開放》一課的知識基礎上由歌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 教師引領,自學探究: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一、立足國情,探索特色路;

展示:展示板塊

教師:本課我們將通過三個板塊進行學習:“立足國情,探索特色路;撥開迷霧,領航改革路;繼往開來,走向復興路。

教師: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做出了哪些貢獻?為何贏得“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讚譽?

學生:閲讀課文歸納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貢獻。

1.提出改革開放:

教師:xx屆xx全會前,鄧小平就提出改革開放。因而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

2、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教師: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論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展示:

材料一 “改革開放就好比打開一扇窗户,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也是會飛進來的。開窗的目的是為了室內更有生機,而不是為了接納蒼蠅。”

——鄧小平

材料二 “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必須要裝紗窗!”

——習仲勛

思考 “蒼蠅蚊子”指的是什麼?改革開放的這扇“窗户”能不能關上?“紗窗”指的是什麼?

學生:“蒼蠅蚊子”指的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教師: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實質就是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必將危害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教師:改革開放的這扇“窗户”不能關,就要有紗窗。那麼要保證我國的建設不偏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堅持什麼?

學生:鄧小平強調“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教師: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它使改革開放在初期就具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

(設計意圖:補充材料,更好地體會到中國當時面臨的情況,使學生認識到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必要性。)

3、中共xx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師: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國情出發,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黨的xx大(1982年)上,鄧小平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什麼思想?

展示:

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鄧小平在xx大上的講話

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所謂“特色”,就是指“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指出了走怎樣的建設道路的問題,

4、黨的xx大,基本路線、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教師:為了更好地解決這條道路“具體該怎麼走,需要注意什麼”等問題,1987年黨的xx大成功召開,會議有哪些主要內容?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即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戰略部署。

展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戰略示意圖。

教師:為什麼説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學生:根據説學知識回答。

教師: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所以説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設計意圖:從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貢獻,理解被稱為設計師的原因。)

過渡: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又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擾,使得改革開放步伐放慢。鄧小平又是怎樣撥開迷霧,引航我國改革開放之路的。請同學們速讀本課第二部分第一段。

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二撥開迷霧,引航改革路

1、南方講話:

展示:

材料一 關廣梅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書中説到:“……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為她贏得了租賃企業家和女改革家的稱號,也讓她成為了‘社’‘資’問題的焦點。”

材料二 “租賃坐收漁利,帶有剝削性質。”“她一個人租賃8個店,在本市形成了一個商業壟斷集團,把市場的商品和物價都壟斷住了。”“她乾的是社會主義嗎?”——《中國經濟週刊》

材料三:“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過去微利、虧損,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的企業是社會主義,現在有了利潤的企業反而是資本主義,真是怪事!”---關廣梅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再現歷史情境,深刻認識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必要性、重要性。)

教師:從材料看出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什麼問題?

學生:姓“社”姓“資”問題。

教師:關廣梅説:“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過去微利、虧損,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的企業是社會主義,現在有了利潤的企業反而是資本主義,真是怪事!” 請結合課本,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精神來消除關廣梅等人的顧慮。

學生:“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這句話堅定了人民改革開放的信心,也成了我國的基本國策。“特區姓社不姓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發展才是硬道理”。

教師: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否消除了關廣梅等人的顧慮?有何深遠影響?

學生:消除了顧慮。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設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2》

教師:經過十幾年的實踐探索,南方講話後鄧小平理論體系逐漸形成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手段深刻認識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重要意義。)

大、xx大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格中的空

教師:在課本44頁,我們曾學過黨的xx大的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與南方講話一起,使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xx大上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應該走這樣的建設道路” 。)

展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八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1995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7600億元,扣除物價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兩番”的任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國經濟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政府網

教師:黨的“xx大”以後的改革成果,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性。那麼以後我們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1997年召開的黨的“xx大”又作出了怎樣的決定?(xx大上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必須走這樣的道路”。)

展示:展示知識梳理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發展過程。

教師:遠見卓識的鄧小平、立足國情、開拓創新,終於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教師:思考:從探索中曲折前進到走出一條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什麼?

學生: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任來 aik83nian

過渡:歷史創造了偉人,偉人影響和改變了歷史。踩着偉人的足跡,我們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遠,讓我們進入第三篇章。

三、繼往開來,走向復興路

1.展示“兩次歷史性飛躍”

教師: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中國曆的第一次飛躍。

鄧小平則傳承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實現了我國曆的第二次飛躍。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不斷髮展。

2.展示xx大、xx大、xx大報告

(昇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歷史還將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勝利之路。

3.展示:《走向復興》MTV情感教育

課後習題

測驗題目一:

1. 原蘇聯某總理在評價中國改革開 放的成就時説:“中國的經濟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正沿着一條正確的道路穩步前進。”這條正確的道路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2.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一種貼近現實生活的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它是能夠為老百姓帶來福祉的現實馬克思主義。”“現實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開創者是( )

A.毛澤東 B.鄧小平C.江澤民 D.胡錦濤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歌曲中的這位“老人”指的是( )

A.孫中山 B.毛澤東 C.鄧小平D.江澤民

4.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 )

A.毛澤東思想 B.馬克思主義理論 C.空想社會主義 D.鄧小平理論

5. 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屆xx全會 B.中共 xx大 C.中共xx大 D.中共xx大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 篇四

一、現狀分析

歷史思品學科只佔會考分數50分,由於學業繁重,學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學生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要想在這門學科上保證學業質量,我們首先要學會花時間下功夫,而且應該是儘可能花學生在校的時間,所以我們思考的是怎樣去提高學生在校時間的學習效益,怎樣做好有效教學環節中的細節落實?

二、目標定位

從目前各校聯考成績來看,我們社會學科有壓力也有動力,壓力是我們社會學科九年級接班老師特別多,而學生對理科重視,放在社會學科上時間和精力都比較少,基礎又差。九年級上學期期會考試,我們聯考第二,進步較大,但期末的成績就排在聯考第五,成績起伏很大。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最後100多天時間達到最佳複習效果是我們備課組本學期重點工作。今年的會考目標定位:最低目標是超過市平均分,最高目標是聯考學校第二水平。

三、計劃安排

1、進度安排

本學期,九年級歷史備課組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三輪複習。

(1)1-10周第一輪複習。我們注重研究《考試説明》,認真組織上好每一節複習課,第一輪的複習要重視基礎,紮實落實教學內容。複習的模式為:依據考點——迴歸課本——重點突破——當堂檢測。重視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在校時間的學習效益,構建實效課堂。

(2)11-13周第二輪複習。第二輪複習要重視專題複習,加強題目的訓練,尤其是選擇題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導選擇題致錯誤多。

(3)14-16周第三輪複習。第三輪複習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瞭解身邊大事,感受社會發展變化是我們這門學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題必須遵循的原則。綜觀這幾年會考試卷,社會時政熱點與考點知識的結合點往往是會考命題的重點。而且思品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僅僅為了應考,就其本質而言,它是一門智育與德育內在統一的顯性德育課程,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2、作業安排

(1)當堂完成檢測作業,導引作業儘量在課堂完成,而學習手冊佈置在課後完成。

(2)重視作業的校對和訂正,要求紅筆訂正

(3)要有一定量的面批,可在學生完成當堂檢測作業時進行,面批的作用是讓老師查看前面的訂正情況;督促學生注意書寫;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答題中的不足,對少部分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縮小與“大部隊”的距離……

3、專題安排

去年我們做的比較好的是單元測驗試卷都是我們自己命題的。本學期專題安排:七年級地理部分—謝樂羣負責;八年級歷史部分——董雪負責:七八思品部分——張靜靜負責;九年級部分——陳磊閔負責。

4、補差安排

尊重學生差異,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説實話,學習是個複雜的實踐活動,學困生往往表現為:作業速度慢,效率低,學習效果不理想。要想改變這種現狀,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客觀存在,我們目前採取的是在課堂提問環節、作業面批環節和試卷批註環節多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上進相結合的策略。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 篇五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以政史地教研組工作計劃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學校對備課組工作的各項要求,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並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以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團結合作,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切入點,達到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改變教師的觀念、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加強歷史知識的綜合複習,着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直面會考,爭取優異成績。

二、學期教學總體目標:

1.作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從心中瞭解歷史學科在會考中的地位,使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

2.搞好常規教學,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落實好集體備課制度,發揮集體智慧,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4.搞好教研工作,繼續進行“課前要預習、課後無作業、內容當堂清”的課題研究。

三、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況簡析:

歷史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必修的公民素質課程,它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原則,重點突出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主要歷史概念、基本歷史線索和歷史結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本學期學習九年級下學期的歷史,為世界現代史的內容,同時得複習七年級、八年級的所有內容,為會考作準備。

學生雖然對歷史學科感興趣,但是心裏仍存有副科不重要的想法,不願意進行深入的研究,不願意花時間進行背誦,只是利用課堂學習一點,使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尤其是理解能力不高,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對於材料分析題,不會抓住重點去理解題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致使問題回答準確率不高,更有部分學生基本只做選擇題,不做材料題。

四、教學總體設想、具體措施:

1、作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會考中地位,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真正學進去。

2、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九年級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餘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2化本節課的知識

3、認真落實學校常規教學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在備課的“透”、講課“活”、作業“精”上下功夫,使每一節課有所收穫。課課都精彩。強化集體備課意識,並且落實到實處,真正成為集體備課的的結晶。要確定考點、重點、難點,明確能力增長點,明確思維障礙點。

4、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繫。九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繫,時刻掌握着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5、積極推進教師業務學習,每位教師要認真學習課標內容鑽研教材,領會課標的內容,多閲讀與專業書籍,深入挖掘教材,將知識點、重點、難點、考點熟記於心使之貫徹在教學之中。

教學過程 篇六

導入新課:

教師:請説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稱及其產生的大致時間。

學生: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國文明,公元前2070年。

教師: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這些文明都處在哪兩個緯度之間?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學生:大河流域。北緯20°~40°之間。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氾濫,氾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教師:課本中14頁導入框“木馬計”的傳説與下列哪些人物有關?

學生:厄瑞斯忒。

教師講授:“木馬計”就是第一課所學的希臘傳説中,厄瑞斯忒的父親阿伽門農遠征特洛伊所使用的。這裏提到的特洛伊戰爭,就是古代東西方之間的激烈碰撞。它反映了當時除了亞非大河流域的東方文明之外,歐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經誕生。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

(安排學生閲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後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1v7j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