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雲南的歌會》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雲南的歌會》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雲南的歌會》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的文化知識。

3、識記並理解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

4、體會沈從文的語言和文學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三種不同場合民歌的方式和內容及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學方法:

以讀講、合作、探討和學習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預習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ǖ)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 喻:打比方。

忌 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別開: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 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 樸:誠實樸素。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的內容,瞭解各地的一些民歌、民俗的民間文化。提問學生:什麼是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每個民族、每個地區,他們的民歌都不相同。下面,請同學們來聽一段音樂,聽聽是哪個地方的民歌?(教師播放兩個地方的民歌音樂,請同學們説説是哪個地方的民歌。)啊,你們都能聽出來,説明你們對民歌還比較瞭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雲南的民歌。(教師板書:16 雲南的歌會)

二、雲南民歌的簡介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省份,這裏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們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以歌唱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總之。雲南的歌聲可以説是他們生命的組成部分,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是誰?提問學生:(沈從文),他是雲南人嗎?(不是)是哪裏人呢?(湖南鳳凰人)。那他為什麼對雲南的歌會特別瞭解?(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去了雲南,後來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所以對雲南的歌會比較瞭解)。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説是《邊城》。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學習、研討課文

1、檢查預習作業(課文早讀課已讀)

(1) 抽讀課後生字生詞。

(2) 解釋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熹 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2、分組討論課後練習一。(3分鐘時間)

(主要討論哪三種不同場合,演唱的方式和內容,三種場合的特點,還有三種場合在手法上主要寫什麼,以及作者為什麼要感興趣。)板書如下:

三個場合 方式 特 點 在手法上主要寫什麼 感受

見景生情即物起興(藍花花)

山野對歌 提問(猜謎音樂) 才情智力比拼 唱歌人 對少數民

互嘲互贊 族風俗的

其他故事 熱愛之情

山路漫歌 自由歌唱 自然成趣 唱歌的環境

村寨傳歌 金滿鬥會 盛況空前

民歌課堂 氣勢壯觀 唱歌的場面

3、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細細賞析品味。

五、問題研究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三)、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指的是什麼?

多是情歌酬和説的是雲南對歌以情歌為主,但仍有其它他內容,因此一多字用得準精當,無可更易。

種種不同方式有總領作用,具體包含以下幾種對歌方式:見景生情,即物起興;提問;互嘲到贊。

六、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別開生面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七、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的:

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

朗讀,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位與讚賞。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體會內容和寫法的上的差異。

三、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場景描寫的妙處。

四、教法設計:

指導閲讀, 在閲讀中概括文章內容

五、學法指導:

探究 研讀 討論

六、教具使用:常規

七、課時安排:兩課時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步驟及內容:

第一課

1導入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

2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3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2) 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4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5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第二課時

1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樸

即物起興 引經據典 悠遊自在 龍吟鳳噦

2繼續學習課文

(1)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2)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着、本領。)

(3)討論第四段內容

3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4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5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6討論問題

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7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陝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8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雲南的歌會》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2、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説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3、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難點: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第二課時力求恰當地使用輔助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用時:2課時

教學類型:講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單元特點——民俗引入,讓學生説説潮汕的民俗。再簡介作者,讓學生隨着一個湘西人的角度來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

[附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二、聽課文錄音範讀,全班齊讀

三、檢查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忌諱:忌怕而隱避。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四、理清文章脈絡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再次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

1、課後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麼?(生答)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雲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瞭解。

[播放劉三姐的音樂片段]繼續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

二、賞析品讀課文: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2、賞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引:同學們注意,由於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説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機智才能)

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動作、神態、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着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明確: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3、賞讀“山路漫歌”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 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悦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錄音朗讀,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學生聽錄音“這條路……接着起飛”]

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此處全憑學生自己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例: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

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

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任務優美的歌!板書:以景襯人

4、賞讀“村寨傳歌”

“金滿鬥會”呢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表面説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

從哪裏可以看出歌會盛大?(人多――時間長――盛裝)

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盛況空前,十年難逢)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側重寫的是唱歌的場面,既有全局描繪,又有細部刻畫。板書:點面結合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斜體字部分由學生完成)

內容 特點 寫作重點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 唱歌環境

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 唱歌場面

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三、總結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潮劇、英歌舞、舞虎獅、潮洲大鑼鼓、賽龍舟……)現在,就讓大家來欣賞英歌舞片段及潮洲大鑼鼓,這些都是我們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結晶。

五、佈置作業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板書設計:

(一)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以人襯景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以景襯人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點面結合

(二)

內容 特點 寫作重點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 唱歌環境

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 唱歌場面

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

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9dz3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