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新人教版《説屏》教案(精品多篇)

新人教版《説屏》教案(精品多篇)

新人教版《説屏》教案(精品多篇)

《説“屏”》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相關知識。

2. 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3. 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4.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過程

一、走入“屏世界”

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導語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二、自由誦讀了解“屏”

積累詞語、感知文意

三、深情美讀説説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合作討論回答

1、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3、文中運用哪些説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4、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説明對象服務,且使説明語言更生動

5、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四、發揮想象設計屏

請發揮你的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併為它寫一段説明文字。

五、拓展延伸尋找屏

拋磚引玉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説“屏”》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説明語言。

3、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説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工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我國有一種名叫屏風的傢俱嗎?”學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後,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風的圖片,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欣賞之後的感受。

師:大家剛才説的都很好,屏風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古樸典雅給人無限的遐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陳從周先生是怎樣《説“屏”》的。導入課文。

二、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弄清重點詞語的讀音。(多媒體展示)

2、學生分組讀課文,根據學生的朗讀,佈置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用文中的話來回答“什麼是‘屏’”?

(2)在第一段中找出屏風的特點。

(3)課文介紹了屏風的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出示答案。

3、接着梳理文章,同桌一起尋找文章怎樣具體介紹屏的知識的。

作用—屏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分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設置注意事項—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過渡: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賞析

過渡:“作者給我們介紹的這種造型精巧,用途廣泛,歷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藴的工藝品,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它的感情如何?”

1、男女生分別讀第一段,説説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請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詩詞,並體會引用這些古詩詞的作用以及好處。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説一説,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中國的茶文化:1、茶的發展。

2、茶的文化—漢族的茶文化;少數民族的茶文化。

3、茶與詩詞。

五、總結

希望同學們喜愛並痴迷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六、板書設計

15、説“屏”

陳從周

避免直視

屏的作用:藝術點綴

可以擋風

屏的分類:按屏風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活動佔到了百分之六十。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羣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整個課堂精彩不斷,高潮迭起。我認為自讀課只要設計合理,學生就會喜歡上,而且總是期待着表現自己的才華的機會,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愛動是國中學生的天性。課前的精心預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課堂機智靈活的駕馭課堂,利用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生命的湧動,那麼語文自讀課教學必定會事半功倍。

《説“屏”》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説“屏”》

教學分析:本文是一篇比較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對於屏風,作者不是從專業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專業術語詳細介紹屏風,使讀者獲得比較全面的關於屏風的知識,而主要是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有關屏風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輔以圖片,使學生建立對屏風的直觀印象。

學情分析: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説明文來處理,教學中我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閲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所以,我運用多媒體出示屏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初步理解引用古詩的作用。

二、過程和方法:

初讀感知,瞭解知識,體味情感,品味賞析。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味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課件出示“屏”圖片。談話導入

2、學生説説課文中有哪些難讀或容易讀錯的字需要提醒其他同學。出示課件:指名讀、齊讀。

二、整體感知

1、請學生分段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做好評價的準備。

2、用文中的句子説一説什麼是“屏”。

出示課件: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三、研讀課文

學生快速讀課文。同桌合作完成。

課件出示要求:1、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2、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介紹了屏的作用,種類和設置。

師相機板書。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四、品悟賞析

1、引導學生簡單回顧知道的幾種説明方法。

師:本文是一篇小品式的説明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舉例説明。

2、文章中幾處引用古詩詞。引導學生了解説明文中引用這些古詩詞的作用。

3、找出文中其它幾處引用,讀一讀,想一想,説一説。

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多出運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也和屏風這一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五、賞屏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感受它的魅力。

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欣賞多種美麗的屏。

六、拓展

充分發揮想象,設計一道屏

課出示提示:可以從屏的圖案,色彩等方面考慮

學生説自己設計的屏

七、作業

把了解的屏的知識告訴你的朋友或家人。

板書

作用

説“屏”種類喜愛,嚮往。

設置

教學反思:

在備課環節,我明確了教學目的:第一,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的知識;第二,明確説明文的相關知識,提高閲讀説明文的能力。因此,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將一張張屏的圖片盡展大家眼前,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和興趣。在教學進程中,我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問題設計上拉開了層次。比如,在積累本課詞語的過程中,針對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我的問題是:“這個詞你會念嗎?你能寫出正確的讀音嗎?”針對基礎稍好一些的同學,我會這樣問:“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它造個句子嗎?或者是用上其中幾個詞語説一段話?”這樣,不僅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以強來帶弱。例如,在探討文章的説明方法這一環節,我佈置學生成四人一組,互相交流研究,做到每個人至少能找到一種方法,並學會分析和運用,這樣,憑着集體的力量,不僅可以節省去指點每個不懂的學生的時間,同時也真培養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團結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識。本節課上,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學生質疑、解疑過程中,教師干涉得過多,如果能放手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那樣彼此的印象會更深刻。

《説“屏”》教案 篇四

《説“屏”》這篇課文選自義務教育階段八年級語文第3單元第15課。該單元反映的是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共5課,內容豐富多彩,主題集中,其中《説“屏”》是一篇帶有説明性質的小品文,作者陳從周,古建築園林專家。

首先説教材。

作者着眼於向讀者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對如何使用屏風提出建議和希望。本文多處引用古詩文,增添了屏風的文化意味。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就內容而言,不能把它作為説明文處理,應強調訓練學生的閲讀概括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見過屏風實物,教師可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等。鑑於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屏風的有關知識。

4、理解文中古詩詞的含義。

5、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語言。2、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中引用的古詩文的含義。

其次説教學法。《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提倡。所以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如下:

1、導讀法——創設情境,指導點撥。

2、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方法,在實踐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蒐集相關知識。

再次,説教學程序,分四個步驟來説。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教師出示一面屏風,由此導入:1、這是一件什麼東西,誰能説明一下?2、大家回憶一下,那篇課文中提到過這東西?3、除老師提到的外,你還見到過什麼樣的屏風?

問題1有實物導入,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並由問題2引導學生複習舊知識,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至於問題3,《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篇自讀課文的特點,此一環節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老師適當點撥,對學生適當表揚,達到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也有利於活躍班級氣氛。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2、快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做一個解釋,並説明其用處。(2)本文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指出具體的句子。

此一程序的設計旨在掃清閲讀障礙,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辨形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習慣。其中問題2的設計在於讓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課文。這一環節的時間實際上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覆朗讀並變化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討課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詩詞,並嘗試理解。

2、老師提供《秋夕》全詩,讓學生猜讀字面意思,詩歌內容,進而猜測意境。老師點撥:此為一個失意宮女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皮膚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是一個孤單的宮女用夏日的小扇撲打着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她在無聊中過着怎樣的日子?

3、老師小結:這些古詩詞使全文有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而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於讓學生體會文中古詩詞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古詩詞,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感受濃濃的詩意,進一步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此環節旨在讓學生再次明確教學內容和重難點,並鞏固所學知識。

最後説一下板書。就文章內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麼是屏,並引出其“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着神祕作用的東西”的特徵。緊承前文,介紹了屏風的三個作用:分隔內外,藝術點綴,擋風,而後介紹分類,最後點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裏行間又滲透着對屏的讚賞之情,所以做以下設計:

説“屏”

1、對象及特徵

説2、作用和分類讚賞之清

屏3、應注意的問題期盼之情

4、再強調作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説屏》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品味文中生動、富有文采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二、課前自學

(一)讀一讀,識記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屏風(Píng fēng):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畫。

納涼(nà liāng)乘涼。

帷幕(wéi mù):懸掛起來用於遮擋的大塊布、綢、絲絨等。

緩衝(huǎn chōng):減緩衝擊力。

傖俗(cāng 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別(yǎ sú zhī bié):高雅和低俗的區別。

(二)瞭解關於屏風的知識。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課堂活動

(一)、導入:

1、介紹課前瞭解到的有關“屏”的知識。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説説介紹了有關“屏”的哪些知識?(説明:什麼是“屏”;“屏”特點、作用;“屏”的分類;和寫“屏”的目的)

(2)劃出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的詞語。

2、句段品讀:

(1)文中開頭寫母親納涼時總有背誦唐詩有什麼作用?(點明説明對象、引起讀者的興趣、引出作者對屏的感情)

(2)文中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各舉一例分析其作用?

3、探究質疑:

(1)根據課文內容,給“屏”下一個定義。

“屏”即屏風,是室內擋風或作為屏障的用具。

(從文中“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

(2)文中為什麼説“進來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為餐廳、賓館中的“屏”造型不夠輕巧,色彩有傖俗,繪畫尚少詩意。製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它在建築美中應起的作用。)

(3)文章結尾説“我寫這篇小文章,也就不為徒勞了”,想一想:怎樣做才能讓作者不徒勞?

(製作者和使用者認識到它在建築美中應起的作用。)

《説屏》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説明事物的寫法。

3、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説明事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正音

屏風()納涼()傖俗()忒()休憩()帷幕()擅長()

2、釋義

傖俗:粗俗鄙陋。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雅俗之別:高雅與粗俗的分別。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

(2)作者簡介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試用一句話歸納大意。

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特點、作用、種類和設置。

3、研討

(1)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先用文中語句回答什麼是“屏”?然後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3)根據課文,説一説“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樣分類?

(5)作者認為“屏”的設置應注意些什麼?

4、賞析

(1)深入體會作者在介紹“屏”的時候,為什麼用上了“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嚮往之情”等詞句?明確:體現了作者對屏的喜愛之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本文是介紹“屏”的説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記敍內容穿插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説説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詩詞句,你覺得這樣有什麼好處?

三、延伸遷移

完成語段閲讀

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之一。20世紀以來,全球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能源的需求。在各種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可採儲量,按1992年各國的產量計算,分別只能開採44年和60年;雖然可採儲量還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但社會需求也在增長,特別是考慮到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油氣燃料可供開採的時間不會很長。在化石燃料中,儘管煤炭的藴藏量最豐富,但燃煤造成的嚴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為世界範圍的主要能源。雖然核聚變反應可提供清潔的能源,在海洋中藴藏着約42萬億噸核聚變的主要物質氘,但核聚變堆研究的難度很大,估計要到下一世紀後期核聚變電站才有可能實現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紀能源問題的前景時,可能不得不面對油氣資源面臨枯竭、核聚變發電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時期。為保證這一時期內人類有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太陽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種能源無不與之密切相關。事實上,太陽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類的發展中,起了無比重大的作用,也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能源。太陽內部不斷進行的高温核聚變反應釋放着功率為3.8×1026兆瓦的巨大輻射能,其中只有二十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高層;經過大氣層時,約30%被反射,23%被吸收,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達地球表面。儘管如此,只要能夠利用其萬分之幾,便可滿足今日人類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運用的兩種説明方法是什麼?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説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寫在下面。

4、結合選文説出太陽能發電的主要優勢。

《説“屏”》教案 篇七

教材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與藝術裝飾功能,作者的着眼點在於對屏風的使用和設置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感知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感知文中古詩句的意境美。 情感目標: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重難點分析:

這個教學重難點的提出,是基於學生語文底子薄,對屏風的瞭解甚少提出的,側重於學生審美情趣的激發和語言感悟力的培養。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輕鬆走進“屏世界”:

1、同學們,老師在生活中碰到了一個難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我的卧室也是我的書房。可是把學習的地方和休息的地方安排在一間房子裏有很多的不便,而且也很不雅觀。大家能不能想個辦法將我這間小房子裏的學習和休息的地方處理一下,以便讓我的生活空間更舒心更方便呢。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對於學生提出的解決方案予以評説,從而引出本文的説明對象“屏”)

3、教師課件展示幾幅屏風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深情欣賞説説屏:

(一)教師播放配樂朗誦課文錄音,學生留意思考下列的問題;學生稍作思考後自主回答感知到的內容。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靜聽錄音)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該如何用自己的話給“屏”下個定義呢?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3)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學生自學探究後,各抒己見,教師引導歸納)

明確:答案要點略。

三、用心感悟作者情:

(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課文語句和文中作者引用的語句,並分組研討)

過度:通過朗讀,我們可以知道本文是一篇説明性很強的科學小品文。為了更透徹的瞭解這篇文章,讓我們來共同討論一下幾個問題。

1、作者為了給我們介紹清楚關於屏的各方面的知識,都採用的哪些説明方法?請舉出文中具體的例子,説説這些説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説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説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

四、探究理解詩意濃。

1、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五、課堂實踐介紹屏

根據文中關於屏的知識,用以下的形式説話。

△假如時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風店的老闆,

a 、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b、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的注意點?

c、你將進購什麼特點的屏風,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明確要點:

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説屏》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相關知識。

3、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4、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5、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6、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點難點】

2、3、4。

一、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2、回憶學過的課文中提到的“屏”,並説明其作用。

明確:

《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屏的作用:遮擋視線。

3、學生列舉生活中見到的屏,猜想它們的用途。也可以展示蒐集到的關於屏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

4、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5、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⑴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⑵配樂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⑶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自主回答:

①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②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合作討論回答:

③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6、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⑴理解詩意: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②“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③“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⑵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七、研讀賞析

1、文中運用哪些説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

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

⑴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⑵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説明對象服務,且使説明語言更生動。

二、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ldkd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