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新版多篇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新版多篇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新版多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設計説明

1.注重直觀演示,引導討論交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由於二年級學生對抽象問題的理解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本設計注重教師在黑板上直觀演示,講解算理,採用發現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分組觀察算式,發現問題、討論算法、總結算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易於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遷移類推的方法探究新知。

由於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過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因此本節課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運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對帶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進行脱式計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説出各算式的運算順序並計算。

(1)12-7+4=(2)8+(9-6)=

12-(7+4)=8+9-6=

2.提出問題。

(1)觀察每組題中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為什麼數字相同,運算符號相同,運算順序和結果卻不同呢?

3.引入新課: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算式裏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同樣,在混合運算裏,如果算式裏有小括號,我們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板書課題: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

通過組織學生複習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教學計算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1.發放課堂活動卡輔助完成教材49頁例3的教學。

(1)課件出示例3第一題:7×(7-5)。

(2)鼓勵學生試着用脱式獨立計算,完成此題。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解答後彙報)

(3)課件展示學生彙報的結果。

方法一:7×(7-5)

=7×2

=14

方法二:7×(7-5)

=49-5

=44

(4)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討論:哪種方法正確,哪種方法錯誤?為什麼?

(學生觀察比較、組內交流,全班彙報)

預設

生1:第一種方法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一年級就學過,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生2:第二種方法是錯誤的',因為沒有先計算小括號裏面的,而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的。

(5)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混合算式,要注意什麼?

(學生組內討論後,全班交流)

生:要注意題中有沒有小括號,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如果沒有小括號就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6)教師進行示範並板書。

7×(7-5)

=7×2

=14

(7)教師説明:在脱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與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法運用:

講解法分析法引導法練習法

學法指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檢查預習)

一、複習導入,導入新課

1.列豎式計算。

48÷5= 36÷6= 53÷7=

2.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麼?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通過複習鞏固了舊知

(初步探究)

二、圖片導入,初學新課

1.出示課件條件:每時租金9元。問題:3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並完成在練習本上。

30÷9=3(時)……3(元)

答:3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3元表示什麼?為什麼不能劃4時?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後指名回答。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三、引導釋疑

(合作學習)

2.如何引導學生列式解決上面的問題嗎?

首先讓生獨立思考並列式,再交流解釋為什麼這樣列式。交流時關注以下問題

(一)引導生討論清楚每條船每小時租金都是9元,和前面學過的平均分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可以用除法計算。

(二)要有意識地把列式與畫圖,列表聯繫起來,引導學生思考算式中的每個數在圖中表示什麼,特別是餘數表示什麼?

(三)引導説明商3就是説27元可以劃3小時:餘數是3就是説還剩下3元,剩下的3元不夠劃1小時,所以答案為最多劃3小時。首先讓生獨立思考並列式,再交流解釋為什麼這樣列式。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基本環節教師授課過程(教師活動)學生學習過程(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四、拓展學習

(深入探究)3學生試做教材第12頁第6題。

引導生思考

如果租1輛大車,那麼就有25—7=18(人)坐小車,小車需要18÷4=4(輛)。.....2(人)所以4+1=5輛

如果租2輛大車那麼就有25-7×2=11(人),小車需要11÷4=2(輛)。.....3(人)所以2+1=3(輛)

如果租3輛大車那麼就有25-7×3=4(人)坐小車,小車需要4÷4=1(輛)

引導生第三種是最合適的方案。只要説對都給以肯定。

學生做完後先讓學生彙報交流第(1)(2)小題。然後重點講解第(3)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五、當堂檢測(學習診斷)

1.完成練一練2,3,4題。先讓生獨立思考,學生做完後指名回答,然後集體訂正。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六、課堂小結

(梳理歸納)

本節課你學會了嗎?你覺得那道題比較難理解,説一説。

1.小組交流。

2.指名彙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

學生髮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後四人小組交流彙報自己量的結果,並思考:為什麼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彙報。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麼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並不一樣長?

為什麼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國小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衝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麼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裏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想説什麼?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 篇四

設計説明

1.設計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案注重設計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習題的選取上,不僅選取的內容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還大力提倡解題方法的多樣化,給學生留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在習題的呈現上,大膽選取生活化的內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題目變得鮮活、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複習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在學生獨立複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複習效率。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本節課我們複習克和千克以及推理的知識。(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

⊙探究疑難,梳理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八單元和第九單元的內容,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出這兩個單元的知識結構。

2.教師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並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和學習。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這兩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克和千克

推理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麼疑問?學生交流知識經驗。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整理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並將整理的結果製成圖表。通過學生的交流、彙報,梳理重點、難點,在解讀製作的知識結構圖後進行對照,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清晰、明瞭。

⊙複習重點,強化提高

1.複習常用的質量單位。

(1)課件出示問題。

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怎樣區分這兩個單位?

(2)集體交流。

預設

生1: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2: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

(3)舉例説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千克?

預設

生:一塊口香糖的質量約是1克,兩袋鹽的質量約是1千克。

2.複習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1)課件出示問題。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2)指名彙報。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換算方法: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3.複習常見的測量工具。

(1)引導學生回憶常見的質量測量工具有哪些。(天平、盤秤、彈簧秤、體重秤等)

(2)進一步質疑:如何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3)學生小組探究,集體交流。

預設

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天平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盤秤和彈簧秤,稱體重用體重秤,它們都用“千克”作單位。

4.複習秤的使用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7頁7題,引導學生交流秤的使用方法。

(2)學生交流,反饋:指針指着幾,就表示所稱物品有多重。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複習單位的選擇。

(1)課件出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

一隻公雞重2( );

一個漢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2)學生小組交流如何填寫正確的質量單位。

(3)明確方法:先明確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然後以它們為標準進行填空。

(4)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集體訂正。

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 篇五

目標導航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

2.數學思考

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選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

3.解決問題

學生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情感與態度

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物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實踐能力。

要點掃描

1.課標解讀

隨着時代的發展,統計的觀念日趨重要。《標準》不僅把“統計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標也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學段要求的是“有所體驗”。

要使學生逐步建立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體驗中,就要留給他們足夠的動手實踐和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並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身邊的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動手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等活動過程的體驗,來感受統計的意義,形成統計的觀念,體會統計的好處。

2.內容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本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之上,隨統計數據的增大,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這是重點;讓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這是本課的難點。

3.學情認識

本課時的學習是在學生一年級原有的基礎之上來學習的,要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數學建模和學習經驗來學習本課時的知識內容。

本課時的內容應選擇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儘量增加學生的學習獨立性,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礎上,汲取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要經歷的過程中重點在注意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合作性,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體驗過程,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學法點撥

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討論研究,選擇喜歡的統計方法來體驗統計的全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實施要領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再過幾天就有一個屬於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日。我們學校也要在這一天舉行聯歡會。總務處陳老師想給大家買點水果,但他想不好該買些什麼,你們説他該怎麼辦?

【此處用情景引入,激起學生興趣。從要求學生幫忙,來理解統計的意義。】

所以,陳老師要在我們班進行調查。你們説我們該用什麼方法進行調查呢?

【這裏由學生自己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自由發言,共同探討,最後決定用小組的形式進行調查。】

二、展開

1.你覺得你們在進行小組調查時要注意什麼?

【培養學生養成一種先思考後行動的行為習慣。】

2.如果你是組長你會怎樣又快又好的開展小組調查?給每個小朋友一分鐘時間。

【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為下面的討論做基礎。】

請你在小組中説一説,選一種你們組認為最好的方法進行調查。我們將評選最佳合作獎與最佳創意獎。在進行調查之前先把相關的表格介紹一下。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二)利於學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自己領悟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下面各是什麼角?

説出什麼叫直角、鋭角、鈍角?

組成角的兩條邊是什麼線?

2、家在本子上畫出直角(用三角板)、鋭角、鈍角各一個。

小結:我們已經學習了線段和角,如果把角的兩條邊改為線段,把角的兩個端點連起來會出現什麼圖形?(三角形)

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和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我們已學過三角形,你能舉例説出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嗎?(紅領巾等)

(2)利於學具,動手做三角形,小組內比一比有什麼不同?

(3)結合複習題,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②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4)鞏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對不對?為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看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要從兩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條線段,二是要看是否圍成的封閉圖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剛才大家找出這麼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進一步觀察一下,這些三角形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啟發學生明確:它們都是三條線段圍成的,它們都有三個角,都有三個頂點。

再引導學生概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3、教學三角形的特性。

我們學習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車的車架、房樑架等。為什麼要用三角形的呢?我們來做一次實驗。

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木框,讓同學們拉一拉。

先拉五邊形木框。(變形)

再拉四邊形木框。(變形)

後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三角形不變)。

提問:通過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動手實踐,老師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固定不變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嗎?(椅子腿鬆動了,可以固定一個三角形鐵架)

(三)鞏固反饋

1、説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

2、三角形有什麼特性?

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教材82~83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

2.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中,讓學生輕鬆掌握並運用關於6、7、8、9的除法知識。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除法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談話:冬天到了,小鳥們從北方飛回南方過冬了。這個冬天它們準備住在温暖舒適的“長頸鹿”賓館

小鳥:長頸鹿先生,您好!我們有42個小夥伴,想住在你這兒,請你安排房間吧。

長頸鹿:每間客房可以住6只小鳥,我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同學們,請你幫助長頸鹿先生來算一算吧。

教師板書:42÷6=7(間)

教師: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幫助長頸鹿解決了問題。如果有48只小鳥,長頸鹿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板書:48÷6=8(間)

教師: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夠利用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問題。下面,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看誰做的好就獎勵他一朵小花。

二、問題探究

1. P82練一練1後,投影出示反饋。

2. P82練一練2後,投影出示反饋。

3.小動物回家。

天已經黑了,住在長頸鹿賓館的小兔和小鸚鵡旅遊團也要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請同學們猜猜看,它們該進哪個房間呢?P83練一練3。

4.貓捉老鼠。

遊客們都進入了夢鄉,可是,盡職盡責的貓保安卻堅守自己的崗位,保護遊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現了,我們一起來幫貓保安捉老鼠吧。

每個口訣寫出了幾個算式?(4個)仔細觀察這四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呢?你能舉個例子嗎?

5.餐廳裏的故事。

看書P83“數學故事”你從故事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三、課堂小結

今天,在“長頸鹿賓館”裏發現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我們能幹的小朋友們運用所學的除法知識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麼多的難題,你們高興嗎?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呀!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具:製作方向板的紙板。

切入舉偶

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熊現在站在哪裏?(學校)

那麼,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建築呢?

大家真聰明,你能填出下面四個建築物的準確方向嗎?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院在學校的()面,郵局在學校的()面。

對話平台

玩中學

1、説一説。

通過看圖,初步瞭解大致方向。

(1)同學們説得真不錯,請仔細觀察,在學校的周圍還有哪些建築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這些建築物又在學校的那個方向呢?請你仔細想一想。

2、議一議。通過議一議及親身體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1)説一説。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內説一説。

(2)議一議。

誰説得對?為什麼?

(3)教師小結。

在學生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明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進一步明確八個方向。

用你手中的學具製作方向板。

學中做

1、試一試。

利用方向板。

在教室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位同學。練一練。

完成書中練一練。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片。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我們學校明天要來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學校想讓我們班的同學帶着這批小客人乘坐1路車去動物園。如果你是小導遊,你能向客人介紹一下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對話平台

玩中學

1、説一説。

在小組互動中學會認識路線。

(1)請你在小組中説一説。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行駛方向及路線。

(1)自己獨立填一填。

(2)小組內説一説。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過做遊戲,是學生進一步明確行車路線。

(1)公佈遊戲規則。

説出遊覽的起點是什麼站,終點是什麼站,汽車怎樣行駛的。前面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終點是後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起點,手尾接龍,依次進行。

(2)開始遊戲。

(3)遊戲小結。

學中做

1、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中的3道題。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2、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

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是同學進一步認識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熟練説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捷克我們來商議接練習課,看看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哪些密切聯繫。

對話平台

學中做

1、説一説。

(1)你的家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個有哪些建築物?

(2)你的房間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各擺了哪些傢俱?

2、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1)先獨立完成,在小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議一議,再説一説。

(4)説給小組同學聽。

做中得

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1、剪一剪。

2、按圖中所給的信息貼一貼。

3、將剩餘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小區中。

4、小組交流。

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課本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興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師準備:

練習十九第3題和第8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並説一説計算的過程。

引導學生採用較簡捷的方法計算。

2、引導學生完成“算一算”。

巡視、輔導。

幫助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及時評價,表揚計算有進步的學生。

【設計意圖】: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法。

二、學中做

1、組織活動1——買東西。

出示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

(1)觀察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彙報看見的東西和價錢。

(2)列式計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要是你來到商店,你會想買些什麼?提出要求:

小組討論,選出一個記錄員,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5)組織學生進行彙報。

2、組織活動2——籃球比賽。

出示練習十九第8題的主題圖。

(1)你看了以後有什麼問題嗎?

自己獨立提出問題,然後同桌交流,最後進行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買東西的活動,複習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

三、做中學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1)説説意圖。

(2)獨立計算。

(3)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題。

(1)用講故事的形式説説圖意。

(2)解決書上的問題。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能解決嗎?

3、引導學生完成應用題。

引導讀題、理解題意。

列出算式,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要求學生完成數學日記的填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定位的。結合學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多與至少的含義,運用所學的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進一法或舍餘法確定問題的結果,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對餘數進行合理取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設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説一句話。

(二)複習導入

1、複習有餘數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頁第3題。

2、彙報交流,以舊引新。(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5

22個學生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2、審題交流

(1)你知道了什麼?

(2)每條船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什麼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方式感受進一法。

(1)畫圖表示

(2)數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條)船。

(3)列式表示:224=5(條)2(人)

還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共要租5+1=6(條)船。

3、比較辨析,理解進一法。

(1)討論辨析,明確進一法。

①有些同學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你怎麼想?

②餘下來的2人怎麼安排?

(2)比較優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2、乘法驗證:5條船最多隻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條船。

三、質疑再探

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收穫嗎?

餘數在生活中真是太調皮了,有時候需要加1,有時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今後的學習中、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有餘數的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靜心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對餘數進行合理的取捨,就能成為餘數的好朋友。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運用拓展

(一)基本練習(第67頁做一做的第1題)

1、審題,理解題意。

2、思考,獨立解答。

3、質疑:結果為什麼要加1?

(二)變式練習(教材第67頁做一做的第2題)

1、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麪包,最多能買幾個?

(1)弄清題意。

(2)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理解舍餘法、

思考:餘下的1元,還夠再買一個麪包嗎?

2、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麪包?説説理由。

(三)綜合練習(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的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思考解答後,彙報交流,引導學生綜合考慮3種花的情況,以束數最少的花為標準確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re4v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