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語文課文鼎湖山聽泉精品教案【多篇】

語文課文鼎湖山聽泉精品教案【多篇】

語文課文鼎湖山聽泉精品教案【多篇】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國中語文九年級(上)第一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本課上承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下連後三篇散文。鼎湖山可寫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視線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寫景的角度也很獨特,從“聽”字入手,貫穿始終。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學情分析】

“聽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遊記的突破點。九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於想象,所以很容易利用優美語段來教會他們感悟鼎湖山泉聲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並且,利用本文經典段落,聯繫課內外相似語段,教會學生描寫某種事物時分層次、多角度,生動細緻地描繪,做到“讀寫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吟哦諷誦”,帶領學生抓住四次聽泉的思路,感悟“鼎湖山”泉聲的美妙、大自然勃勃的;

2、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概括不同“泉聲”特徵;

3、通過“吟哦諷誦”,讓學生能夠拓展學習分層次、多角度,生動詳細地寫景狀物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切身感受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情;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自主學習;

3、觸類旁通,將課內寫作手法眼神到課外;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聆聽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四次“聽泉”的寫作思路,學會抓住關鍵詞概括事物特徵;

2、理解作者通過泉水的描繪引發的聯想和感悟,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分層次、多角度、生動詳細地描繪景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直接切入上課

二、檢查預習:因為本文有很多優美語段,所以正確讀音是必須的

肇慶古剎遐想一泓菩提繁衍

拾級生意盎然悵惘污垢泠泠淙淙

三、看到題目,你會想到什麼?

引出鼎湖山的特徵,提示寫景散文須突出特徵

四、通過教師示範、小組討論、同學發言等形式完成預習學案表格。

明確作者遊覽鼎湖山的四次聽泉的順序、地點及所聽所感,跟隨作者聆聽泉聲、熱愛自然、揣摩人生哲理。

幾次聽泉在哪裏泉聲如何聯想感悟

初聽近山泠泠淙淙

極清朗如見泉

活潑迸跳心生雀躍

歡快

再尋山間

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孩子如鈴的笑語似嬌羞的愛女、調皮的孩童

年輕、生氣

身心輕快

三尋半山越發悦耳歡快清亮應和鐘聲老人拄杖立於門前,召喚嬉戲忘返的孩子歡快清亮

和諧自然

夜聽寺旁

客房

層次分明

富於變化

歲月流逝、歷史變遷、生命輪迴、滌盪心田水孕育生機、滋潤萬物,是山的靈魂

教師示範第一次聽泉的朗誦、歸納,後面三次的內容讓同學分成三個大組,互相讀書,思考討論後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歸納!

“夜晚聽泉”部分的感悟要點撥下學生為什麼會想到歷史變遷、生命輪迴。

五、利用經典段落,“夜間聽泉”部分,反覆誦讀,瞭解鼎湖山泉聲的不同特徵及優美描繪,併為課後背誦奠定基礎。

四副不同的泉水引出不同的泉聲,或是柔曼、或是清脆、或是厚重、或是雄渾。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聆聽安靜的夜晚下鼎湖山如交響樂一樣的泉鳴合奏,各種輕重緩急、各種層次交疊,通過四種典型樂器聲描繪出來,優美雋永!

六、延伸出《老山界》及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中對聲音的分層次、多角度描述,讓學生拓展延伸寫片斷練習《聽雨》

耳朵裏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

——陸定一《老山界》

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裏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裏,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齧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通過三個片段的比較總結,再利用相同格式的模寫,希望同學們能試着寫出生活中聽雨的不同感受,不同的雨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雨聲豐富的層次。

那如者,是,似,讓人感到。

七、有人認為為了突出“聽泉”的中心,其他無關文字應該刪去,你怎麼看?

這是對課文裏沒有寫聽泉內容的探討,作為一篇遊記,有必要提及七星巖與鼎湖山同為廣東肇慶的名勝景點、有必要提及鼎湖山重要景點的名字,如“寒翠橋、補山亭、慶雲寺”。而鼎湖山的樹木茂密、蓊蓊鬱鬱,能夠被稱為“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也正是因為鼎湖山的泉水豐盈充沛,突出文章主題——水是“山的靈魂”、願“清泉永在、清泉常鳴”!

八、作業佈置:

1、請背誦課文指定段落

2、請將片斷《聽雨》完善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鼎湖山聽泉》課後反思

抽題抽到《鼎湖山聽泉》,真是覺得很有挑戰性!文章比較長,可以教給學生的知識點和可以拓展運用的寫作技巧也很多,怎樣做到既呈現課文解析的完整性,又能突出“讀寫結合”的工具性,還要兼顧遊記散文類學習的“吟哦諷誦”法,真是有點千頭萬緒理不出重點。況且這是課賽,整堂課還需要有一定的亮點才會出彩!

“教學要有新思路,課文要想挖得深,必須反覆研讀文本!”,工作室一貫的教學理念讓我能夠沉下心來一遍一遍研讀課文!在多次研讀中,我也在思考“課要怎樣上,既能讓學生感悟到鼎湖山的泉聲之美,又能把這些優美的語句的寫法切身地教給學生,讓他們能在以後寫景狀物以及遊記散文類的寫作中有所提高。

其實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思考教學設計就是最佳的教學思路!最終我把教學中心和重難點定在“如何突出景物特徵、如何豐富生動地寫景狀物”上,我相信這絕對是學生寫作提高的一個重難點。所以,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緊扣“鼎湖山泉聲優美”這個中心,從破題開始,讓學生一步步走近泉水、聆聽泉聲。先從情感上接受、愛戀,再從寫法上模仿、創作。

應該説前面教學環節中對於四次聽泉的分析是細緻到位的,而且我並沒有走“移步換景”這條路,而是帶領着學生依次找出泉聲的特質、由泉聲引發的聯想和感悟。這個部分雖然很花時間,但是是必須要慢慢落實和積澱的。每次泉聲的不同——單獨的泉聲、應和鐘聲的泉聲、夜間的眾泉齊鳴聲,都要讓學生朗讀好、感悟好和分析到位。這個部分,我先示範了朗讀,再讓學生互相讀,在共同朗讀和之後的討論合作中學會歸納泉聲的特徵。有了實質的體驗,學生也才會愛上鼎湖山的泉、愛上大自然的水!尤其是看到很多同學在認真朗讀後更正了自己“隨意遐想”給出的“答案”,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能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在讀中想”是最大的成功!(中間因為準備倉促,課件中第二次聽泉的地方應為“山間”而非“過了寒翠橋”)

本堂課的難點在於通過經典誦讀段落“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晚上回看課件,“轟響”錯打成了“哄響”,希望沒有給學生造成誤導。)教會學生分析出泉聲的不同層次,感受學習作者優美的語言表達。但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似乎太生硬,只是簡單分析、挖詞回顧,甚至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四幅圖對應的四種典型聲音,頗感遺憾!

之後引申了原來學過的陸定一《老山界》中關於聲音描寫的段落,只是作了類比,也並沒有讓學生好好體會出比喻的“渾然天成”!現在回頭看給學生拓展的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片斷,更是“淺嘗則止”,他所運用的比喻是符合他閲歷和情感的表達,但是並不貼近我們的學生閲歷,無論是“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齧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學生真的無法深刻體會,這則課外資料的拓展,思路是好的,選材不好!

本來乘熱打鐵,讓學生根據剛才的內容所學,仿寫“聽雨”的句子,我以為會是一個很活潑、很出彩的環節,結果恰恰沒有。不知道是我給出的句式侷限了孩子們的思維還是他們真的沒有時間或心情好好聽過雨,被迫起來念自己句子的同學,沒有一個寫出了又流暢又漂亮的句子。本想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好句子,四五個句子組合在一起不就是很好的層次、豐富的描寫?可惜事與願違!當然,更多地是感覺到現在的學生觀察不夠細緻,也不能很好地想象和聯想,所以表達很蒼白。好在我也利用了這個環節教學生如何修改句子、完善表達!

由於這個寫作環節不夠流暢,所以本來留了三五分鐘的時間來解析為什麼這篇課文還有些內容和“聽泉”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又必須要有。還沒有開始,就被“無情”地結束了,提了個頭,讓學生下來思考吧。

每一堂課都是有遺憾的課,但每一次上課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穫。希望自己的教學設計能更加穩重、大氣,自己的語言也能再幹淨凝練,希望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沃土上“清泉永在、清泉常鳴!”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導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0課《鼎湖山聽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二節

1、設置情境:這一天呀,作者乘車來到了被輕紗似的薄霧籠罩着的鼎湖山。他邊走邊看,不知不覺就過了寒翠橋,這時,他似乎聽到了什麼。你們聽:

2、播放課文第二節的錄音。

3、指名説聽到了什麼?

聽到這些泉聲,你有什麼感受?

4、帶着這種感受,認真讀課文第二小節。

5、指名讀這一節。及時給予評價。

三、學習第四節

過渡:聽着這美妙的泉聲,怎捨得讓人離去。所以作者又決定在慶雲寺借宿一晚,繼續聽泉:

1、聽課文第四節錄音。

2、指名談感受。學生暢所欲言。

3、那麼文中哪些詞語又描繪了泉聲的多而美?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課文的第四小結,相信你一定會找出答案。

①學生讀文,找有關語句。

②指名讀。

4、那麼,對於這麼美妙的泉聲,我們不妨再來細細品讀一番。

投影出示:

①自由讀比較,看看哪種表達方式更好一些。

②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並説明原因。

總結:的確,這樣寫更能生動的體現泉聲的美!

5、那我覺得我們還有必要再來品味一番。為了讓同學們能看的更清楚,我們來單獨看看這段話。

投影出示:

①讀讀,體會體會。

②指名讀,隨機指導學生讀好。

6、語言積累。

過渡:還有同學想讀嗎?這麼多同學想讀。看來這麼美的語言要是不積累下來,實在可惜。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試着把它記下來,咱看誰最聰明!

投影出示:

①學生試背。

②指名背。

③齊背。

7、作者之所以有這麼深刻的感受,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白天時用耳欣賞泉聲,更重要的是他在晚上用心細細的——(聆聽、辨識、品味)。板書:聆聽、辨識、品味/sjbwz

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學習學習作者。

四、學習第五節

1、然而作者喜歡泉水僅僅是因為它好聽嗎?請你讀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相信你一定會明白的。

2、指名回答。

總結:是啊,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還因為它滋潤着鼎湖山的萬木。

五、遷移訓練

大自然就是這麼的神奇,總是讓人對它產生無限遐想。記得老師在一次遊玩時,也看到了一處美景,當時真把我給迷住了。你們瞧:(出示圖片)

清請的河水,碧綠的荷葉,美麗多姿的荷花,還有那青翠嬌柔的楊柳……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1、請你也來認真觀察,用心辨識、品味,把這幅美景描繪出來。為了描繪的更加生動逼真,可以用上“猶如……”和“像……一樣……”(隨機在黑板一角板書)這些詞語。好!開始吧!(配上輕音樂)

2、學生觀察,描繪美景。

3、指名讀,隨機評議。

4、學生完成,修改。

板書設計:

10、鼎湖山聽泉

聆聽 辨識 品味

教學總結 篇三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寫景遊記,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是分析課文。這種教法往往會讓學生生厭,作為教師自己教着也覺得沒趣。為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這樣幾個點:

一、自我感受

本堂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精讀“夜聽泉聲”的段落,在這段精彩的文字出現前,我利用多媒體充分擬造了一個靜靜聽泉的氛圍,再加上生動畫面,引導學生“辯識、聆聽、體會”,並且表達出自己的感悟,由於學生已經如臨其境,所以他們的感受豐富而又新鮮,表達時暢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後一環節“仿文寫意”的成功作了鋪墊。

二、精讀文本

通過上一環節中學生“聽泉、辯泉、説泉”的活動,學生有了體驗的基礎及表達的慾望,這種情況下我再讓學生學習作者描寫自身聽泉感受的語句,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昇華,這樣更容易領會課文的主旨了。

三、仿文寫意

學生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體驗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着美的情感,湧動着美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我稍加點撥,引導,於是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輔助他們寫作:1、這些泉水“泉水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她們還會到哪裏去?還會去幹什麼呢?2、你覺得還有什麼樂器或者別的事物來比喻這些泉聲呢?這兩個問題果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教者如涓涓細流般的引導、點撥之中,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隨着學生的奇思妙想,課堂上生機勃勃,童趣盎然。此刻,我説:“同學們,你們的想象一點都不比作者謝大光差呀,那麼我們現在來和作者比一比文筆如何?”話音剛落,學生就紛紛拿筆寫了起來,學生的思維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在靜靜的充滿詩意的課堂上流淌着,不一會兒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寫後的交流中,學生聆聽着其他同學的想象與表達,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禮。

我個人覺得以語言訓練為突破點,在反覆品讀中體會語言的優美和精煉。既呈現給學生的是生動的情景和實實在在的文本,又絲毫沒有刻意進行朗讀指導的痕跡。學生只有在自己感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閲讀之後,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因此,課堂上才能有學生獨到的深入解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wk7y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