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各單元教案【多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各單元教案【多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各單元教案【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P39例1(減法性質)P43/例3(除法性質)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購物:

一個電腦桌497元,一種電腦椅203元,另一種電腦椅235元。帶1035元買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剩多少錢?

學生自己選擇條件,獨立解答。

彙報: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書: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觀察兩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教師板書。

學生髮現規律,並相應進行語言描述,初步總結減法性質。

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板書: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誰能試着用字母表示?板書:

a-b-c=a-(b+c)

小練:

(1)一本書一共有234頁,我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彙報時對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優解法。

在其他的運算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個是對的呢?請小組合作驗證。

小組合作驗證;可以採用代入數字的方法,也可以採用舉實例的方法等等。

小組選擇自己認為可能的規律進行驗證。

最後驗證出第三個是正確的。

小練: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

四年級數學下冊各單元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二級運算單列式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

2、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發現並總結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三、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 練習本

四、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冬天你最喜歡什麼運動?(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認識有關滑冰場情況。(出示“冰雪天地”主題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

根據主題圖和提示提出問題。

1、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引導學生回顧和本節內容相關的舊知識。

2、出示信息,多媒體展示問題。

(二) 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師: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場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能有什麼解決辦法?

師:引導學生交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B: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後求解,師生共同總結。

C:表揚表現積極的學生,多媒體展示問題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D: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後相互討論。

E:強調算式的多樣化,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問題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再乘以6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他們的現實意義是相同的,所以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

3、結運算規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4、請學生做書中的小練習。

(三) 總結與反思,佈置思考題

1、檢查學生練習情況,請同學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再做適當補充。

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並談談收穫和體會。

3、佈置思考題及課後作業。

思考題:

如果一個算式裏有加減法,又有乘法,應如何計算?

課後作業:

練習一第1、2、5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 篇三

一、説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小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小數的比較方法,並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本單元的主題是初步的認識小數,小數與實際生活相聯繫。 基於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將本課設計如下:

1、掌握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小數的'大小。

2、感受小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熟練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等。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説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複習導入,探索新知

比較大小,應用知識

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男同學都喜歡跳遠這項體育活動,體育組<王>老師給男同學測跳遠為引子,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裏特點,跳遠成績排名引入新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複習導入,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複習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導入小數的大小的比較。

(1)出示幾道練習題,請學生回答,説説你是怎麼比較的。

(2)總結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比較大小,應用新知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通過列舉四種物品不同的價格進行比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整數部分的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上數的比較,百分位上數的比較,從而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悦,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四)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本環節主要是做一些練習題,回過頭來解決開始設計的問題:男同學跳遠成績的排名。這樣能使新知識學以志用。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進行總結,問學生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師生共同總結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引導學生思考並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掛圖(小數點移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提問。(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釐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釐米?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導入新課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小明14.5米,小紅1.38米,小李0.14米)

2、師:你們笑什麼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對。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對,0.14米只有這麼高

師:兩個錯的數據錯在哪裏?小數點寫錯了位置。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三)探究規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敍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吧,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裏,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麼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後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板書:右移擴左移縮

2、合作探究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方法1:表格

小數點移動的位數

()米=()毫米

小數的大小變化

從()往()觀察小數點向()移動

移動()位

()米=()毫米

移動()位

()米=()毫米

移動()位

()米=()毫米

方法2:(學具中的數位表)

(3)交流彙報

誰來説一説,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你們發現了什麼?

能概括地説一説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説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説一説這個時候金箍棒怎麼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四)實際應用

1、明確數的變化的方法

我們大家研究得出這個規律有什麼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麼辦?

如果要縮小為1/10、1/100、1/1000……呢?

2、集體交流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3、強化去0、添0的問題

出示例6、7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數不夠怎麼解決?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後,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 )到原數( )倍。

把0.375擴大到原數100倍,小數點向( )移動( )位。

把0.73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

把30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原數變成0.003。

5、把1.8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穫。

附:板書設計

小數點移動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這個教材內容是在學生經歷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結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個探索與發現的學習過程後,教材再次以“探索與發現”為主題,其宗旨是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被除數與除數的變化及對應的商的關係,從而發現“商不變的規律”的學習過程,感受探索與發現的成功與快樂,進一步掌握探索與發現的方法;並使學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變的規律”的內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計算中和實際中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並能運用這一規律口算有關除法;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發現總結規律。

3、情感態度: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同時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課件演示故事內容) 請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着一大羣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説:“給你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給你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還少,還少。”“還少呀?那就給你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進尺,試探地説:“大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80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0只小猴子,這下你該滿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師:為什麼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讓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師: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師:其他同學認為呢?

生2:因為無論怎樣分,每個猴子吃到的個數都一樣,都是4個。

師:是這樣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師:哦,原來是這樣,你真聰明!為什麼每隻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樣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規律,概括性質。

(一) 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 課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2)觀察討論

A、從上往下看,被除數和除數有什麼變化?商有什麼變化?

(學生觀察討論後,代表彙報結論,師板書: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一個數,商不變。)

B、從下往上看,被除數和除數有什麼變化?商有什麼變化?

(學生觀察思考,個別彙報結論,師板書:被除數和除數都除以一個數,商不變。)

C、再看第二個例子,是不是也這樣呢?

D、你能舉些例子説明你的發現嗎?在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中寫出一個例子 (師巡視,收上展示)

被除數

除數

商 E、要使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0或除以0,可以嗎?為什麼?

( 生可同桌討論,再彙報,舉例説明)

師:真棒,能把你的發現用一句話説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嘗試歸納發現的規律,師板書規律)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

(二)教師小結,揭示課題: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 (板書課題)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填數。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搶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裏,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觀察與思考

下面是淘氣計算“400÷25的過程,仔細觀察計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麼啟發?

400÷25=(400×4)÷(25×4)=1600÷100=16

請你説説這樣做的好處:看到25想到4,把除數變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數去掉兩個0,這樣便於簡便計算。

你能用這個方法計算下面各題嗎?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四、課堂總結。

誰能用一句話説説這節課你的感受或收穫。(思考半分鐘後作答)

五、作業佈置。

1、從上到下,先算出每組題中第一題的商,然後很快地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數,在○中填運算符號)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數學讀本)四年級下冊第99--100頁《測量與估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與估計的過程,討論得出一種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視引導學生總結活動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針對具體的問題設計測量的方案。

3、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測量與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估算技能。

教學準備

天平鐵釘米粒黃豆鐵絲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實物:一堆釘子和一堆米粒

提問:你能看一眼知道這些釘子和米粒的數量嗎?

2、我們已經有了估計的經驗,但是為了讓我們估計的數量更準確一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一些工具和實驗來測量和估計這些物體的數量,同學們有興趣試試嗎?

二、操作與思考

1、先來估計釘子的數量:

在操作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工具--天平

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什麼方法利用天平這個工具知道這些釘子的數量。(提示:想一想釘子的質量和數量的關係)

小結: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個釘子的質量,再用總質量除以一個釘子的質量,就可以得出釘子的數量。

2、估計一億粒米的質量。

要求小組合作討論出估計的方法。

提示:有的時候為了提高準確性還需要採取多次實驗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稱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數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數量。

*根據書上表格,填寫實驗記錄。

*寫出算式,得出結果。

三、練習與應用

1、用兩種方法計算一粒黃豆的平均質量。

2、每個小組選擇一道題進行估計或測量。

學生踴躍回答,大膽猜測。鼓勵學生能説出猜測的理由。

學生很有興趣,積極性比較高。

希望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估計釘子數量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學生建議用天平稱一個釘子的質量,老師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由於一個釘子的質量太輕,無法測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稱其中一小堆的質量,通過計算得出一個釘子的大概質量。

先讓學生討論方法,利用前面測量釘子數量的經驗四人小組討論測量估計米粒的方法。

師生一起總結出合理簡便的方法,有條理的整理出來,按步驟開始進行測量與估計。

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科書第2~4頁的內容,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理解、掌握我國記數習慣,每四個數位為一級。

3、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初步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讀數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記數單位以及各記數單位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數級、數位、記數單位的區別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課件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萬。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

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這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據。(課件出示:我國人口)

誰能嘗試讀出上面這些數?

指名讀數,並讓學生説説他是怎樣讀的?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例1:13819000這個數有多大呢?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在這個計數器上,你發現了什麼?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後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問題: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係。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們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3819000按數位順序寫出。説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説一説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為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之間互相説數,一個一、一萬一萬地説,另一個撥。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qkz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