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複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麼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説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後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捲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遊標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④學生討論並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三)課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佈置作業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五)教學後記

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2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瞭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首圖,然後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1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範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 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祕。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於觀察、勤於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繫實際,聯繫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於動手、勇於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佈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下冊全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槓桿;

(2)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

過程與方法:通過舉例認識槓桿,會分析槓桿的幾個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瞭解槓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認識槓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浮力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他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有兩項:浮力問題與槓桿平衡問題。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説這句話的根據是什麼 ? 你認為這可能嗎?

阿基米德用來撬動地球的工具就是槓桿,也就是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二、槓桿

1、認識槓桿

要求學生觀察書上圖12-2-3:生活中的常見的槓桿。

要求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槓桿。

進行討論,找出圖中槓桿的共同特徵——都繞一固定點轉動。

教師出示羊角錘,分析使用時有一固定點。

要求學生分析其餘槓桿的固定點。

得到槓桿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杆,叫槓桿。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形變的受力的桿狀物體,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彎的,形狀也可以是各種各樣,可是方的、圓的等。

要求學生再舉其他例子。

例如:用來擰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們輕易地將螺母擰緊或擰鬆。

訂書機可以很方便地把紙裝訂在一起。

2、與槓桿有關的概念

首先認識槓桿的幾個概念

支點 ( O ) :槓桿繞着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 ( F1 ) :使槓桿轉動的力。

阻力 ( F2 ) :阻礙槓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 ( L1 ) :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 ( L2 ) :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作力臂的步驟:( 1 )找準支點;(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線;( 3 )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 4 )標出力臂。

教師舉槓桿撬球的例子分析五個概念。

畫出槓桿撬球中的各種物理量。

支點是槓桿繞着轉動的固定點,在分析支點時,我們可以假想槓桿發生轉動,槓桿圍繞哪一點轉動,哪一點就是支點。如圖所示,我們假設槓桿在動力作用下做逆時針轉動,其中 O 點是不動的,所以 O 點就是支點。

力的作用線就是從力在槓桿上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如圖所示,動力的作用線是從 A 點起沿 F1 方向的直線。

從支點 O 向動力 F1 的作用線所畫的垂線就是動力臂L1 ,從支點O 向阻力F2 的作用線所畫的垂線就是阻力臂L2 了。畫力臂實際上就是作一個點到一條線的垂線,只要把平面幾何中作“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遷移過來,就不難解決力臂作法這一難點。

必須明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如圖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為動力臂和阻力臂。

例題: 在黑板上畫出各槓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

如:鍘刀、瓶蓋起子、獨輪車、鐵鍬等。

由4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巡迴指導,最後進行講評。

可選擇分析一些實際槓桿,如:抽水機、汽車剎車踏板、胳膊、縫紉機踏板等。

三、課堂小結

認識槓桿,並介紹了槓桿的幾個重要概念,學會分析生活中的槓桿。

四、實踐活動

注意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槓桿,試着分析它們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五、板書:

第一節 槓桿(一)

槓桿:1 、槓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杆,叫槓桿。

2 、槓桿的幾個概念:

支點 ( O ) :槓桿繞着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 ( F1 ) :使槓桿轉動的力。

阻力 ( F2 ) :阻礙槓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 ( L1 ) :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 ( L2 ) :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13d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