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操作、想象等活動,會將三角形按邊分類,並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量、猜、想象等活動進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徵。

3.在操作、辨析等活動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係。

教學重點:三角形邊的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係。

教學準備:搭三角形的小棒、PPT

教學過程:

引入

師:看PPT,這3個圖形是什麼圖形?

生1:三角形

生2: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師:對啊,這些都是三角形,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按角來分,可以分為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不過今天我們是按邊來分類。

出示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新知探究

動手操作: 搭三角形

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

(2)搭一搭形狀不同的三角形

討論交流,歸納分類

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

師:想一想,這麼多三角形,你準備分為幾類,怎麼分?

生1:分三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一類,有三條邊相等的分一類。

生2:分兩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邊相等的分一類。

(如果沒有學生説出第二種想法)師:指着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説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生:可以

那你們覺得三角形,按邊可以分為幾類?

兩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為一類,沒有邊相等的分為一類。

學習三角形的名稱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同學們想知道,這些三角形我們叫它們什麼三角形嗎?

(1)自學課本P58

師:沒有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邊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通過練習,鞏固概念

歸納小結:有2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這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做底,底所對的角叫做頂角,腰和底所夾的角叫做底角。有3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邊的分類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稱,那這回誰能把三角形按邊的分類來説一説:

三、動手操作,再次探究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 )

A.鋭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 (2)上來展示 (3)交流

發現:等腰三角形三種都有可能,媒體演示。

2.等邊三角形可能是( )

A.鋭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 (2)上來展示 (3)交流

發現:等邊三角形只可能是鋭角三角形,媒體演示。

動手摺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發現: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有1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那能不能説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不行,因為還有不等邊三角形。

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要問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至7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估算,初步瞭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實際。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估算。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遊,他們來到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羣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願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分析問題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説一説,你從題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分析問題,建立聯繫。“帶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幹什麼?引導學生説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誰來説説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可能會回答:29×8

師追問:你是怎麼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麼要先算29×8

選擇算法。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就可以了呢?你們來説説。

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採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後進行比較就可以了。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

3、引出目標:這節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並且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怎麼知道29×8大約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組交流: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相互交流。

(3)、小組彙報:哪個小組的組長來説一説你們的想法?

小組代表發言,完成板書: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帶250元錢夠買門票。

我們在計算29×8時,先把29看成30,因為30×8=240(元),所以29×8≈240(元)

強調: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後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的250元夠買門票。

(4)、強調≈:29×8大約等於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於”。

5、小結: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道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果求出來了。

(二)、結合生活,創編例題。

1、情景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遊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在是32個孩子帶250無錢,夠嗎?注意:現在和前面一樣,每張門票8元錢。

2、嘗試估算

請你思考以後,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

和小組交流,統一意見。

(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隻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後在練習本上解答。)

過程略。

(2)、和29×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麼它在估算後要進行比較,而這一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就結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

師小結: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麼問題。這道題求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求出大約數,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四)、全課總結: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有意識地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你會覺得數學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當它運用到生活中的時候,要注意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們的數學!

蘇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一、情境創設引人入勝

平移和旋轉這一概念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其實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能經常看到,同學們也曾親身經歷過。周老師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遊樂場為切入點,分別出示了纜車、摩天輪、旋轉木馬、滑梯和升降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運動方式、比畫運動軌跡、討論運動特徵、比較兩者異同,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數學活動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含義,初步建立兩種運動方式的數學模型。

二、教學設計層層遞進

本節課的難點是準確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周老師以童趣的小螞蟻搬運食物為模型,依次呈現小螞蟻運豆子、小螞蟻運薯條和小螞蟻運三角形餅乾的。場景,對應數學中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圖形的平移。巧妙的設計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結構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師將本節課的難點分層攻破,並在每一層次中加以相應的練習。其中周老師選取的松樹圖、蘑菇圖、電腦圖和小船圖的平移描述,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獨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時強調先要找出一對對應點,再數一數格數,輕鬆解決難點。在此環節中充分體現了“獨立探究、講授、踴躍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孩子們及時內化了新知。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課內容是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如果本課教學時,沒有動態素材的呈現,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研究平移距離時,課件上動態演示了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驗證之前的探究結果,突破了教學難點;綜合應用時,動態呈現了富有情趣的練習,提高了練習的樂趣。

周老師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有了豐富的表象積累,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教學的有效與快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對於這節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本節課按照教材安排還有一個環節,畫出平移後的圖形,這個部分周老師把它作為了課後練習,沒來得及講。講授,踴躍交流的結果必然導致課堂時間不足,不知道在教學時該如何把握?作為一節公開課,我很想看到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價值,在本節課中似乎沒有呈現。在課的結尾,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平移的實際問題去解決,讓孩子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或者可以讓孩子們欣賞一些平移的花邊等,讓孩子感受數學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觀點還比較膚淺,我將把握每次的學習機會,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2021最新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四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三年級第一學期P54—5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

2、會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在觀察、思考、和動手摺的過程中,認識和找出對稱軸,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4、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數學審美情趣,領會數學美。

5、通過小組協作和交流活動,提高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按對稱軸將軸對稱圖形畫完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經驗,引入新知:

1、出示圖片

2、問:這些圖形美嗎?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反饋:它們都是對稱圖形。

追問:什麼叫做對稱?

預設:1)左右相等。2)左右圖形大小相等、形狀相同。……

3、判斷:上面的圖形是不是從下面剪出的,為什麼?

反饋:第一組是,第二組不是,因為第二組圖形左右不對稱。

總:生活中也有不少對稱現象。

4、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圖形也是對稱的?

生:反饋。

找一找:打開袋子,找一找對稱圖形。

學生反饋。

預設1:1、3、5、6、7、8

預設2:1、3、5、7、8

2)問:你有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嗎?

反饋:對摺。

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總:像這樣對摺後,左右兩邊圖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軸對稱圖形。

出示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鞏固新知,認識對稱軸:

1、拼一拼:用兩個平行四邊形平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反饋:

2、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用方格紙判斷)

反饋:小火車並不是軸對稱圖形。松樹和五角星是軸對稱圖形。

問:你是如何用方格紙判斷圖形是否對稱的?

生:對準圖形的頂點判斷。然後數方格。

總結:圖形對摺以後,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這條摺痕所在的直線,我們叫它對稱軸(板書)

【策略説明:通過“觀察、分類、驗證(折)、”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培養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三、數對稱軸,拓展思維

1、找一找,數一數

交流反饋。

問: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反饋:圖形的邊越多,對稱軸就越多。……

2、做一做: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比一比誰剪的對稱軸最多?

【策略説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佈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條無數條1條

畫軸對稱圖形要點:先找對稱軸,然後找對稱點,再連線。

【策略説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佈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 無數條1條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在遊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並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並認識對稱軸,根據特徵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並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根據特徵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麼?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

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佈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現了什麼?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5.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麼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摺”、“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説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6.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摺後,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 T 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摺後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彙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象,你能舉例嗎?

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製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麼剪的?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説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並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蒐集到了嗎?(蒐集到了)都蒐集到什麼?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並説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蒐集到了這麼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麼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麼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麼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並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後由組長領着,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並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彙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願意第一個來彙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彙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彙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裏説一説,再彙報説。那麼,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麼?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後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並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八

一、單元教材內容分析:

由於“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於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並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什麼內容,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過反覆用學具操作,在學生腦海裏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為得出用乘法計算作鋪墊。這個過程一定要讓學生去經歷,讓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去探索,在親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活動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2、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學難點:

“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課時安排:4課時

第五單元 倍的認識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後,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説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説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説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板書: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説: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説成4的3倍。

讓學生反覆説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説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①出示例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麼?

③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遊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倍的認識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複習教案 篇九

複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萬以內的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千克和克有進一步的瞭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複習過程:

一、認數

1、回憶在“認數”單元學會的知識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2、課堂練習

⑴回憶萬以內數位順序表,要求熟記。

⑵讀數: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讀出上面各數。説出讀數過程的注意點。説出各數的組成。

⑶寫數: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萬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寫出上面各數。説出寫數過程的注意點。説出各數的組成。

⑷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比較上面第⑵中各數的大小,並能説出比較方法。

3、練習指導:P108.2

指導看圖,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組織討論:你是怎樣解答第2小題的?

二、千克和克

1、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

名稱、實際重量、進率。

2、P108.3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

問:怎樣比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佈置

1、練習冊上相關內容。

2、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整理與複習3

複習內容:24時記時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4mz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