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幼兒教育的的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的的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的的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論文 篇一

幼兒園和家庭是影響幼兒在生活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雙方應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達到家園合作的目的。

1.1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

幼兒園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場所,幼兒教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具備專業的教育技能,並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教育。家庭更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境,家長是幼兒最親近的人,家長對幼兒的瞭解也是全方面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幼兒發展中起着長期的作用,兩者將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才能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

1.2有利於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生活

家園合作不是單方為主的“配合”,二者是兩個同時肩負着啟蒙教育的重要任務。如今幼兒的一日生活都是以在園為主,家長很少有機會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因此,家長與老師應該相互間交流有關孩子的信息,這種雙反信息的反饋會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家園合作也為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機會,家長應多給幼兒園給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教師也可以從家長那裏獲得更多有關幼兒的有效信息,瞭解家長多教育的理解和期望,並從老師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中獲得幫助。

1.3有利於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

父母是幼兒的啟蒙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勞苦而深刻的,在孩子的世界裏家長的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幼兒。家長的性格、行為舉止等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本身就善於模仿,所以模仿的對象的取決是很重要的,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瞭解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要。現在的家長大部分忙於工作,常常忽略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覺得教育是幼兒園的事情,父母只需要交辦相應的費用,剩下的就交給幼兒園,這種想法是絕對不可以存在的,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家長的觀念,讓其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需要教師與家長密切的溝通,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教育的興趣。家園合作可以使家長逐步意識到自己也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自己有這份責任與老師、幼兒園合作,共同培養孩子全面的發展。

幼兒教育論文 篇二

電腦教育遊戲不同於一般的電腦遊戲,它兼具了遊戲性和教育性,具有典型的寓教於樂的特點,如果合理的把電腦教育遊戲應用於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提供活潑生動的教育教學環境,優化了教育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因受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影響,電腦教育遊戲中動感的遊戲畫面、趣味盎然的情境和充滿挑戰的遊戲環節能夠極大地激起幼兒的興趣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體驗到了遊戲的樂趣,才會更願意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學習。

1教育遊戲的概念界定

趙海蘭和祝智庭認為,狹義上的教育遊戲是指教育性和遊戲性整合在一起,在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自然的教育效果,換言之就是“通過有趣性產生教育效果的遊戲”;廣義上的教育遊戲是指具有教育素材和遊戲因素的所有教育軟件。[1]本文中所指的電腦教育遊戲是指一種新的幼兒園教育教學輔助工具和手段,它利用電腦技術的特點將幼兒的發展目標自然的融合在遊戲過程中,使幼兒在快樂的電腦遊戲的過程中主動獲得智能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教育軟件。

2電腦教育遊戲的特點

2.1趣味性電腦教育遊戲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趣味性,電腦遊戲中隱含的情境信息量非常豐富,大到背景畫面和遊戲關卡,小到遊戲中隱性規則和遊戲道具,它們都有聲有色,奇異動感,在給兒童帶來更多的知識的同時,不斷喚起幼兒的興趣和靈感,激起幼兒的無限想象。就是這種趣味性的特點能夠吸引幼兒主動的去探究。

2.2目標性目標性是自然融合在電腦教育遊戲中的,這種目標性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幼兒在體驗電腦教育遊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同時也發展了幼兒各種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發展。這些能力的發展可能近期在幼兒身上表現並不明顯,但是幼兒階段正是這些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培養幼兒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為其一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的打下良好的基礎。

2.3靈活性電腦遊戲形式多樣,變化無窮,遊戲中物的“靈性”極具有感染性。運用電腦教育遊戲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可以不受空間、時間和現實條件的制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如果想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保護,比如學會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知道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危險的、不能觸碰的,我們就可以利用電腦遊戲的靈活性特點把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很難模擬和實現的教學內容設計成電腦教育遊戲,讓幼兒直接從遊戲中感受地震的發生過程以及嘗試用正確的辦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或是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躲避生活中危險的東西。

3電腦教育遊戲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3.1利用電腦教育遊戲對幼兒感官的刺激和好奇心的滿足,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率電腦教育遊戲以其充滿色彩的視覺畫面、動感的動畫形象設計、優美的音樂背景、不同難度的關卡挑戰等遊戲元素激發了幼兒多種感官的興奮性,並不斷地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發展,從而把枯燥的、幼兒難以理解的知識變成幼兒易於接受的、快樂的遊戲,幼兒從被動的學習者變成了學習主動探索者;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電腦教育遊戲對幼兒進行個別化輔導,以照顧幼兒的個體差異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利用電腦教育遊戲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

3.2促進幼兒獲得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弗洛伊德認為,遊戲是由快樂原則支配的,所以遊戲往往給人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在發展兒童的成功感,從而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幼兒在體驗電腦教育遊戲的過程中,沒有心理壓力,情緒是放鬆的,因而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順利完成任務了,在遊戲結束後就會出現積極的反饋,比如獎勵一個小星星或者獲得一個進入下一關卡的鑰匙等等。即使幼兒在遊戲中失敗了也沒有任何負擔,因為遊戲中也沒有任何懲罰,而且可以重新再玩。所以説幼兒可以在體驗電腦遊戲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

3.3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幼兒在體驗電腦教育遊戲的過程就是在分析問題、探索學習的過程。幼兒在遊戲規則內,需要通過不斷的摸索、試誤,才能逐漸找到遊戲的技巧,獲得遊戲經驗,從而更高效地繼續進行遊戲H幼兒在此遊戲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幼兒在這樣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在沒有教師控制的壓力下充分發揮思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比如幼兒益智類遊戲中的“走迷宮”和“逃離密室”的遊戲都是培養幼兒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典型代表。幼兒需要仔細觀察、善於發現其中的規律並尋求多種辦法,從而走出迷宮或逃離密室。

3.4有助於幼兒早期閲讀興趣與能力的培養培養幼兒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對於兒童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幼兒年齡較小,大部分幼兒閲讀的耐心都不夠,所以引起幼兒閲讀的興趣是幼兒早期閲讀習慣形成的關鍵。據幼兒教育專家分析,實施“文字”+“圖畫”+“聲音”式的早期繪本閲讀,能夠極大地引起幼兒閲讀的興趣,同時這種閲讀方式對孩子的發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引導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而電腦教育遊戲就可以幫助幼兒實現這種圖、文、聲的閲讀方式。例如把白雪公主這個故事放入電腦中,每一段都可以設計一副相關的圖片,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水平調節故事的朗讀速度,還可以自己邊跟讀邊錄音,不斷糾正發音。有的設計者還在軟件里加入了英語朗讀與跟讀,幼兒可以在欣賞漢語閲讀的同時,聆聽與感受英語閲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4如何應用電腦教育遊戲對幼兒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

4.1根據多元智能發展目標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遊戲根據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思維和認知方式是多元的而並非單一的,由言語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組成。我們可以以八大智能的發展作為幼兒發展目標的分類,基於多元智能的發展目標為幼兒選擇不同的遊戲。[4]如果要發展多元智能中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可以為幼兒選擇關於分類、匹配、判斷推理、數的認識等幼兒教育遊戲。例如“數字排隊”這個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幼兒數的認識的教育遊戲;又如“Bubbles”這個遊戲讓幼兒在快樂輕鬆的遊戲的過程中學會了認識顏色和形狀以及如何對事物進行匹配和分類。通過這種分類方式讓幼兒學習數學中比較抽象複雜的知識,整個教學的過程不僅輕鬆愉悦,而且教學水平也是高質量的。

4.2把電腦教育遊戲融合在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學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此綱要的建議,大部分幼兒園基本上都把幼兒的教育活動相對劃分為語言、健康、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把電腦教育遊戲融合在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可以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在開展藝術領域活動中的音樂活動時,教師可以不受條件的限制,利用平板電腦遊戲的高模仿性能、還原真實的樂器形態與良好的觸摸感特點,讓幼兒在平板電腦上去觸摸各種樂器以及感受不同樂器不同的發聲特點,在此過程中就發展了幼兒早期的藝術體驗與欣賞能力。

4.3在家庭教育中運用電腦教育遊戲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腦已經成為我們每個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擔心電腦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不願意讓幼兒接觸電腦,尤其是電腦遊戲,但是如果家長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引導幼兒使用電腦教育遊戲,那麼其對幼兒身心發展的負面的影響是可以降至最低的。例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參與到電腦教育遊戲中,做幼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幼兒沉迷於遊戲中,同時在家長和幼兒一起交流完成遊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5電腦教育遊戲在幼兒教育教學的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5.1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適合運用電腦教育遊戲進行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並不是單一的,如果我們以此作為劃分,為幼兒選擇符合幼兒各項智能發展的遊戲,其中的幼兒人際關係智能的培養就不適合用電腦教育遊戲進行,因為由於受電腦遊戲技術的限制,人機互動這一環節很難在電腦上靈活的展現。因此幼兒人際智能的培養更適合在幼兒五大領域中的社會主題活動中進行。

5.2預防在電腦使用的過程中給幼兒眼睛和骨骼發育帶來不良影響電腦教育遊戲本身的趣味性特點容易吸引幼兒長期沉浸於遊戲中,但是眼睛長時間的注意電腦,會使幼兒的眼睛產生疲勞,而幼兒期正是幼兒眼部發育的關鍵期,因此視覺功能的正常發育就會受到障礙。同樣長時間的久坐不動,也是不利於幼兒的骨骼發育的。為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在為幼兒選擇遊戲時,要選擇一些在程序中加入控制遊戲的時間的教育遊戲軟件。例如有的電腦教育遊戲軟件,在孩子玩遊戲的時間超過15分鐘後,屏幕就會自動變暗,以提醒孩子們注意休息,掌握好遊戲的時間。[65.3根據幼兒年齡階段特點合理掌控遊戲困難度由於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差異,為了讓幼兒保持對電腦教育遊戲持久的興趣,電腦教育遊戲的困難度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進行選擇。例如很多遊戲都有不同的級別困難度,這種困難度的級別就是隨着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規律由淺入深的。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三

摘要: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學前教育也越來越受社會的廣泛關注。學前教育時期對人的智力與創造力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幼兒進行多方面的培養,不僅要提供科學的課程設置,還需要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功能性環境。功能性環境貼近生活,更源於生活。本文主要以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作為理論基礎,針對我國幼兒園對幼兒教育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討能夠更好地利用環境來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蒙台梭利;功能性環境;幼兒教育

一、蒙台梭利的理論基礎

1、兒童觀

人們如何看待兒童,將會決定如何教育兒童、撫養兒童,以及社會如何對兒童的需求做出反映。尊重兒童是蒙台梭利所有教育原理建立的基石。蒙台梭利説過:然而,事實卻是,我們並沒有尊重兒童,我們沒有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需求,而是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意願做事、學習,要求他們是順從的、舉止端莊的。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他們的模仿本能是如此的強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模仿我們。所以,我們要用我們期待的行為去對待他們。早期教育的基礎是以兒童為中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思想與做事方法。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不僅論述了兒童教育的特性,還使其成為指導兒童教育的兒童觀。這個兒童觀不僅包含了蒙台梭利自身學科的知識,還包含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經典理論。主要體現在:兒童的獨立自主、兒童的吸收能力、兒童敏感期、階段性學習幾個方面。

2、兒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敏感期。在這個期間內,兒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也更容易學習某種特殊技能。敏感期是指:動物在其幼年時期所具有的一種特殊感受性,它是一種稍縱即逝的過程,而且只能有限的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一旦這種品質或特徵被獲得,這種特殊的感受性就會消失。每種品質或特徵的敏感階段均有所不同,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徵,設置不同的教育環境,使幼兒順利通過各個敏感期。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另一個新的層面。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觀察兒童的能力,這樣的話可以準備最佳的有利環境,辨別敏感期,並將不適合的行為轉換為有意義的任務。

3、課程與教學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實施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中,根據幼兒各方面的特點,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方法,也是專門針對幼兒所設計的教育方法,主要的思想是充分尊重兒童,將兒童當做完整的人。在瞭解、理解的基礎上,探析兒童自身的需求,與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十分不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形式非常靈活,不侷限教育場所、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等一切以兒童的真實需求為主,真正做到兒童想要什麼就教什麼。蒙台梭利教育體系的課程是由日常生活、感官、教學、語言、歷史地理、文化科學、藝術表現七個領域的內容組成的實踐活動,從不同方面培養幼兒的能力,使其綜合發展。

二、功能性環境的設置與應用

兒童在他們自己的教育和發展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這意味着我們必須將兒童放在首要位置,在環境與課程設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感受與其接受能力。教室、室外花園、操場、圖書館、起居室、儲藏室是蒙台梭利教育體系強調的學校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設施;學校的環境必須是足夠安全有序的;學校的環境建構必須體現出與外界環境的聯繫等。蒙台梭利教育法環境中強調功能性,無論何時,都使用真實的物品,而不是玩具的仿製品。在這樣的教室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兒童做好面對真實生活的準備。特殊教育也側重功能性技能的養成。在功能性環境創設中,幼兒教師應處於重要位置,教師是幼兒人生開始的導師,作為幼兒教育環境的構建者,在環境中的構建應為幼兒提供足夠有吸引力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對知識學習的興趣,並且應該具備一定的能力為幼兒傳授知識。

三、功能性環境對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啟示

1、對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精心

兒童是他們自己學習的原動力,教師主要通過提供一系列的材料、制定計劃、認真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兒童。教室的佈置要鼓勵幼兒的參與,在此過程中,使幼兒獲得有意義的、有教育性的經歷。教師主要的工作就是精心計劃每一次佈置活動的設計,學習材料和有關設備的安排要適合兒童的每日學習活動,讓兒童自己尋找佈置環境的材料,通過尋找與製作的過程,幼兒能親身感受環境創設的樂趣所在,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環境創設的形式要多樣化,將實踐環節巧妙地融入到環境創設中。不僅僅侷限於做小海報,做手工,畫圖畫。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指導,比如:小手塗鴉,製作教具等。充分將生活元素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相結合。全方面多元化培養幼兒。

2、樹立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要時刻以幼兒為中心,但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清晰,幼兒教師應樹立相對的主導地位,起到引導、觀察以及評價的作用。首先幼兒教師要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充分的認識,而不是對這種教育法下某一個即成模式的模仿。要在充分的理解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引導幼兒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環境創設。蒙台梭利教育法對於教師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沒有經驗、個人素質不高的教師是很難將蒙台梭利教育法真正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這需要幼兒教師對兒童有較高水平的把控能力。所以,想要樹立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幼兒教師的個人素質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3、應注重實踐與環境創設的有機結合

幼兒教育的環境創設要貼近生活,並且源於生活。幼兒的學習環境一定是準備充分的,在準備充分的環境中,兒童能夠接觸到按照一定規律組織的材料,並開展有條不紊的活動,幼兒教師也能更好地指導。經過充分準備的環境有助於開展基本的生活實踐活動,如規規矩矩地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手持物品;自己照顧自己的技能等等。通過對環境的創設,結合各種實踐活動,讓幼兒學習知識,獨立自主,發展智力。此外,幼兒教師要確保為兒童提供有條理的學習材料,能夠訓練兒童的感覺、知覺,以及確保這些學習材料能為所有的兒童提供合適的經歷。

參考文獻:

[1]趙燕香。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4(4)

[2]霍力巖。試論蒙台説理的兒童觀[J]。比較教育研究。2000(11)

[3]王潔,郭雨欣。蒙台梭利課程與瑞吉歐課程中環境設置的比較[J]。湖南第一師範學報。2008(12)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四

摘要:現如今,多元文化理念被各個國家及民族認同,幼兒教育事業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應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思想,特別是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更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本文首先進行一一介紹,然後分析了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探究能為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鑑。

關鍵詞:多元文化;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一、前言

隨着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多元文化應運而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模式,以及同等級院校間的合作關係。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少數民族同漢族間的關係不斷增進,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活動能夠持續推進,由此可見,本文探究這一論題具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這也是幼兒教育工作持續推進的必然要求。

二、重要意義

我國民族教育工作要想持續推進,應在尊重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我國屬於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要想真正實現民族團結、各民族利益增加這一目標,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由於幼兒教育屬於基礎性教育,少數民族幼兒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擔負着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如果少數民族同漢族保持一定距離,各民族間穩定性較差,那麼我國的長治久安在短時間內不會實現,與此同時,還會限制我國的持續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進程也會減緩。從中能夠看出,這一教育工作與我國發展戰略制定、發展目標實現存在直接聯繫,只有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適時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才能為少數民族培養大量優秀人才,此外,能夠實現民族文化傳播這一基本目標。只有不同民族文化持包容的發展態度才能彰顯多元文化的教育價值。

三、有效措施

(一)堅持教育公平原則

首先,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全面考慮幼兒的身心特點,確保幼兒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即教師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然後,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放鬆幼兒緊張的學習心理,這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鋪墊性作用。最後,教師針對幼兒制定全面的評價體系,針對幼兒在校表現、課堂表現客觀評價,最終實現公平教育目標。

(二)合理設置多元文化課程

為了在幼兒教學中體現多元文化思想,應將少數民族優秀內容巧妙融入多元課程,進而學生能夠通過少數民族知識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魅力,這對幼兒認知完善、情感表達具有促進作用。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應以地區文化教育現狀、我國教育水平為基礎,主動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的幼兒教育思想以及豐富的教育經驗。從中能夠看出,民族幼兒教育要想順利完成人才培養任務,不僅要開發課程資源,而且還要整合民族文化,這對幼兒課程開發具有資源支持的重要作用,有利於增強幼兒的國家認同感、拓展幼兒視野。除此之外,幼師還應在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將幼兒課程以趣味化的形式呈現,進而幼兒接受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強化探索能力,將文化傳承任務具體落實,在此期間,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也會循序漸進地培養。

(三)完善評價機制

由於本文這一教育活動不同於其他階段的教育,前者具有教育特殊性。主要是因為教育對象———幼兒具有年齡小、認知不完善等特點,再加上幼兒教育屬於奠基性教育,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後續教育在質量方面有直接影響。為了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的差距,為了大大提升少數民族幼兒教育質量,應對其配備高水平的教師資源,同時,完善評價機制。實際評價的過程中,客觀實施教師評價能夠促使教師意識到自我存在的不足,進而教師能夠彌補不足、提升教學能力;客觀實施幼兒評價能夠調動幼兒學習熱情,開發幼兒的學習潛能。除此之外,針對性實施校本課程、多元文化課程、幼兒活動、校園建設、校園安全、辦學條件、幼兒生理、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評價,這種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是對以往傳統評價體系的創新,應用完善的評價機制有利於幼兒全面發展,大大提升幼師的教學水平。

(四)加強東西方文化融合

為了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機制,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堅持開放性教育理念,即在傳承我國優秀幼教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吸收發達國家幼教經驗,這不僅能夠迎合當前幼教需要,而且能夠實現文化融合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還應處理好文化間的關係,由於漢族文化同少數民族文化間存在差異,因此實施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時,應在瞭解幼兒學習現狀、興趣愛好、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遊戲等內容,同時,還應引導幼兒正視民族傳統文化,針對性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併為幼兒提供文化交流的機會,確保幼兒在體驗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民族榮譽感以及文化歸屬感,在此期間,幼兒能夠養成傳承民族文化的良好習慣,幼兒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對於優秀的西方文化積極借鑑,並且幼兒還能正確處理東西方文化間的關係,促進東西方文化共同發展,促進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全面繁榮。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通過堅持教育公平原則、合理設置多元文化課程、完善評價機制、加強東西方文化融合等措施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這不僅能夠拓展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空間,而且還能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這對我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事業持續進步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石麗霞.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中的嘗試[J].兒童與健康,2016(05):26-27.

[2]趙元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數民族幼兒教育[N].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02):68-71.

幼兒教育論文 篇五

【摘要】

桑族是非洲大陸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納米比亞,桑族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視母語教學和本土教材的開發,以傳承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納米比亞桑族的幼兒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母語教材開發和教師培訓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納米比亞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經驗對我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發展有一定啟示意義,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重要性和科學性的認識,編寫體現民族文化傳統的幼兒園教學資料等。

【關鍵詞】

幼兒教育;納米比亞;桑族;中國少數民族;啟示

桑族(The San)是非洲大陸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納米比亞,桑族人口有3~4萬,〔1〕 約佔納米比亞全國總人口的1.8%。桑族人主要居住在農村地區,收入微薄,大多要靠政府補貼維持生計。可以説,桑族是納米比亞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民族,但其民族文化傳統非常深厚。〔2〕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後,政府非常重視教育,在《納米比亞共和國憲法》《兒童早期發展教育》《面向全民教育》《教育法》《2030遠景》《教育與培訓部門改進計劃》《國家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中都十分強調要促進教育公平。為此,他們提出要優先發展最貧困地區(例如桑族聚居地區)的教育,拓寬兒童入學途徑,提升教育質量。〔3〕

在納米比亞,桑族的幼兒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其中,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①尤其着力於為桑族人民爭取基本權利,以保護桑族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教育方面,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主張為桑族兒童提供幼兒教育,以培養桑族兒童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並藉此提高桑族兒童在隨後的基礎教育中的學業成功率和升學率。納米比亞性別平等及兒童福利部、教育部以及教育發展機構和其他非政府組織也積極參與桑族幼兒園母語教材開發和教師培訓工作等。相比其他非洲國家,納米比亞桑族的幼兒教育取得了較好的發展。〔4〕

一、桑族幼兒教育特點

1.選聘桑族教師,採用母語教學

桑族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羣。僅在納米比亞,就有10餘個族羣。不同族羣説不同的桑族語言,因此,有些族羣之間也存在語言溝通問題。〔5〕為促進文化認同,桑族幼兒教育採用母語教學,為此,他們在桑族社區選聘教師。之前,有些桑族兒童在公立國小學習時,存在聽不懂官方語言、不適應學校生活等問題,加之桑族在納米比亞處於弱勢地位,他們時常受到部分教師和同學的歧視。現在,桑族的幼兒教育採用的是母語教學,此舉有效降低了桑族兒童學習的難度,促使桑族兒童更熱愛學習。加上選聘的是桑族教師,他們不存在歧視桑族兒童和桑族文化的問題。所以,桑族的幼兒教育為兒童創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利於桑族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桑族教師加強培訓是提升桑族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6〕為此,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納米比亞教育發展機構等組織都為桑族幼兒教師提供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職前和在職培訓,以不斷提升桑族教師的專業能力。

2.開發本土教材,傳承桑族文化

桑族的音樂、舞蹈、民間故事和遊戲大多體現了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將它們開發為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教學資料,既有利於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也有利於增強教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當然,民族文化要想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傳承,也必須與時俱進,主動吸收主流文化營養。為此,桑族教師在用母語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也會在活動中逐步滲透英語或阿非利加語等在幼兒以後接受基礎教育時會使用到的語言,還在編寫的本土教材中充分吸收了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曾安排12名成員,分赴納米比亞、博茨瓦納,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口述資料蒐集工作。他們經過200多人次的訪談,蒐集了不同區域的文化、地理、歷史資料,並將這些資料加以整合,融入桑族本土教材之中。工作組還積極與納米比亞教育發展機構以及其他慈善機構合作,努力開發適合桑族幼兒教育的各種資源。

3.體現桑族藝術特色

桑族藝術很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其手工藝術品及舞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人們發現,桑族兒童似乎都有超乎尋常的藝術天賦,這些藝術天賦有助於提高桑族兒童的自信心。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手工製作及舞蹈活動,藉以促進桑族文化的發展,也藉以促進桑族兒童認知和社交能力的發展。教師經常邀請幼兒家長來為幼兒講授如何製作簡單的手工藝品,並講述與之相關的桑族民間故事。這一做法既增強了幼兒家長與幼兒教育機構的聯繫,也促使家長更多地瞭解幼兒教育,從而發揮他們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當然,這一做法也極大地豐富了桑族幼兒教育的內容,增強了桑族兒童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桑族幼兒教育面臨的挑戰

由於桑族聚居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好,大多數桑族家長處於失業狀態,很難負擔幼兒教育費用,因此,對於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納米比亞政府及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等非政府機構承擔了較多的責任,提供了較多的支持和幫助。2010年,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通過對桑族兒童的調查發現,接受過幼兒教育的桑族兒童在國小低年級的學習中表現良好,進步較快,〔7〕但他們同時也發現,桑族幼兒教育在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種種挑戰。

1.缺乏配套的桑族母語教材

自獨立以來,納米比亞一直重視多元文化的發展,為此,他們推行多語言政策,開展全民教育,以消除種族歧視。我們知道,語言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促進桑族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離不開發展桑族的多種語言。然而,雖然納米比亞政府一再強調在桑族幼兒教育中要使用母語教學,但目前只有三種主要的桑族語言(Ju|hoansi、!Xung、Khwedam)有正字法和字典,而實際用於桑族幼兒教育的語言只有Ju|hoansi一種,另兩種語言的教材尚在開發之中。〔8〕也就是説,只有説Ju|hoansi語的桑族兒童在幼兒教育中可以接受母語教學,説其他桑族語言的兒童還沒有機會接受母語教學。由於桑族尚沒有文字,桑族文化只靠口耳相傳,因此桑族本土語言教材的編寫面臨較大的困難。蒐集桑族文化、歷史、地理知識,將這些知識加以進一步整理,編寫出適合桑族兒童發展需要的教學資料,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工程。這對於經濟並不發達的納米比亞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對主流文化重視不夠

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的主要工作目標之一是保護桑族文化。因此,在由該工作組舉辦的桑族幼兒教育活動中,桑族傳統文化內容佔比較大,相比較而言,對主流文化的重視不夠。實際上,傳承桑族傳統文化和學習主流文化同等重要,不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兒童固然可能對本民族文化產生疏遠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兒童也會失去融入主流社會的發展機會。因此,在桑族幼兒教育中將傳統文化與主流文化相融合,才能真正既有助於桑族兒童樹立自信,熱愛本民族文化,同時也有助於桑族兒童形成尊重、理解、欣賞其他民族文化,融入主流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3.對桑族幼兒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有待加強

幼兒教師的選聘對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既要了解桑族的語言、音樂、舞蹈、手工藝等,也要掌握主流社會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準確把握幼兒心理髮展特點,科學開展保教工作。在桑族幼兒教育機構中,一些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桑族幼兒教師,反而比那些具有教師資格證卻不懂桑族語言的教師表現更出色。〔9〕由於經濟貧困,許多桑族幼兒家長交不起學費,導致許多幼兒教師無法按時領取工資,但他們對工作的熱情依然很高。這些教師也認為,在職培訓非常重要,希望能夠有機會經常參加相關培訓。〔10〕但目前對桑族幼兒教師的培訓存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對擁有教師資格證的非桑族幼兒教師進行桑族本土語言的培訓,二是如何提升從桑族社區選聘來的本民族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並幫助他們獲得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納米比亞主流的幼兒教育教師培訓課程難以滿足桑族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需開設專門針對桑族幼兒教師的培訓課程。

4.桑族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桑族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有些桑族家長認為兒童當下的快樂比接受正規教育更重要,意識不到兒童缺乏正規教育的後果,而且他們認為孩子在幼教機構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多大用處。第二,有些桑族家長雖然非常支持兒童接受正規教育,認識到正規教育可以引導桑族人民從古老的生活走向現代文明,但當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相沖突時,他們難以正確處理這種關係,往往會認為是正規教育導致兒童疏遠桑族文化,於是不願意再送兒童上學了。這種過度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帶來的消極影響十分明顯,它使得人們的觀念相對保守而排外,既不利於民族文化的更新、創造與發展,更容易使民族文化越發遠離時代發展,越發成為邊緣化的文化形態。〔11〕因此,桑族家長落後的教育觀念亟待改變。

三、對我國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的啟示

納米比亞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發展中國家,挖掘各民族文化,創辦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兒教育,傳承各民族文化傳統,不僅有利於樹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培養其文化認同感,而且有利於多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納米比亞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經驗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桑族是納米比亞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弱勢族羣之一。雖然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但由於長期與外界隔絕,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納米比亞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重視及支持,桑族幼兒教育逐步得到了發展,其發展經驗已經被撒哈拉以南的許多非洲國家效仿。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通常也較低,加之幼兒教育尚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事實上,我們的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由於地方政府對幼兒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導致其幼兒教育發展還比較落後。例如,一項對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調查表明,2010年,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15個鄉鎮共有3~6歲兒童21784人,實際在園兒童只有6035人,兒童入園率僅為27.7%。〔12〕當前,很多國家在幼兒教育資源分配上都會向社會弱勢羣體傾斜。例如,桑族幼兒教育的迅速發展就與納米比亞政府的重視分不開。我國政府也有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例如,加大對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有關鍵作用的財政投入力度,推動公辦幼兒園建設,以推進教育公平。

2.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重要性和科學性的認識

與納米比亞桑族幼兒家長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不同,我們有很多少數民族幼兒家長對本民族文化傳統的教育不夠重視。比如,馬亞玲(2011)針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調查表明,土族年輕一代的家長對本民族文化漸漸陌生,更不用説有意識地傳承本民族文化傳統了。不僅如此,某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幼兒家長在教育觀念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價值取向偏差。例如,在我國內蒙古邊境牧區蘇尼特右旗的許多幼兒園,為迎合家長的需求,增設了“識字”“英語”等內容的課程,〔13〕而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卻幾無涉及。因此,提高少數民族家長對幼兒教育重要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是當務之急。

3.編寫體現民族文化傳統的幼兒園教學資料

納米比亞的南部非洲土著少數民族工作組致力於蒐集、整理和編寫傳承桑族民族文化傳統的幼兒園教學資料。雖然這項工程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國的少數民族也大多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將它們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意義同樣重大而深遠。然而,有調查表明,在我國甘肅甘南藏族和臨夏回族幼兒教育中,大多數教師缺乏開發利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意識和能力。〔14〕在我國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的幼兒園中,教學資源大多由漢語資料翻譯而來,教師缺乏民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15〕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少數民族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培訓和指導,以引導他們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藉此傳承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從而促使我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NGCOBO S,HERGUM H internal NCA-assessment of IPS/SAN-organizations in Southern Africa 〔R〕hoek:Norway Church Aids,2010.

〔2〕VICKY DAN,KINGO genous medicinal knowledge of the San people:The case of farm six,Northern Namibia〔J〕rmation Development,2010,(26):129-140.

〔3〕Republic of Namibia,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tor improvement programme〔M〕hoek: Government Press,2007:18.

〔4〕〔5〕〔10〕CATHERINE A REMMELZWAAL. Evalu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Namibia〔R〕hoek:UNICEF,2001.

〔6〕HAYS education project in tsumkwe otjozondjupa region,Namibia〔R〕hoek:The Namibia Association of Norway,2010.

〔7〕HARASEB 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the San in Namibia:The working group of indigenous minorites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gram〔J〕pora,Indigenous,and Minority Education,2011,(5):135-141.

〔8〕DAVIDS language development for education in Namibia:Progress and challenges〔J〕pora,Indigenous, and Minority Education,2011,(5):126-134.

〔9〕HAYS J,HOPSON R,LE ROUX education project in tsumkwe otjozondjupa region,Namibia〔R〕hoek:The Namibia Association of Norway,2010.

〔11〕張國棟,巴登尼瑪。從黔東南苗侗民族文化的傳承現狀看民族文化的發展觀〔J〕.貴州民族研究,2010,(3):50.

〔12〕李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的現狀調查與思考〔J〕.民族教育,2011,(2):172.

〔13〕杜秀榮。內蒙古邊境牧區:蘇尼特右旗民族幼兒教育的困境及出路〔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1.

〔14〕劉俊霞。甘肅民族地區幼兒園教育質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為例〔D〕.蘭州:西北師範大學,2012.

〔15〕杜秀榮,蔡淑蘭。蘇尼特右旗民族幼兒教育如何走出困境〔J〕.集寧師專學報,2011,(1):74.

幼兒教育論文 篇六

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是幼兒師範學校學生必修的專業理論課,在課程設置上涉及幼兒語言、計算、音樂、美術、體育、常識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等六大學科,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幼兒園課程五大領域,學好這門課程將直接指導着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對於學生畢業後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意義深遠。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日新月異,已使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象一列快速行駛的列車給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覺。而走過百年曆程的中國幼兒教育事業也與時俱進,象這列火車上的一節車廂在飛速地前進着。反思幼兒師範學校教學實踐,發現在育人過程中重理論傳授輕能力培養,學生試講的機會太少或流於形式,沒有角色意識,以至於有的學生畢業後上了崗竟不會講課,畢業生適應期延長。而且,作為幼兒師範生,雖具備專業知識,但教學技能並不熟練。那麼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教學技能,塑造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下面我就結合本人幾年來的實踐教學,談一談我對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教學的一點認識與思考。

一、抓好課堂教學,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提高教學效率

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尤其是課堂教學質量能否提高,關係到這個學校的發展前景和未來。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具備專業知識,而且掌握教學技能。

1、針對學生現實情況,取捨、調整教材。教師的工作不僅需要豐富的課程資源,更要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課程資源,老師不要被教材牽着鼻子走。我們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應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刪減、補充、替換、擴展、調整教學順序、教學方法等。老師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的單元進行整體取捨,對教材某一組成部分進行系統刪減,對教材的教學要求做宏觀的調整或者對教材做整體補充。即選擇內容要有針對性,針對學校實際、學生現狀以及目前幼兒園課程設置情況,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作為幼兒教育專業理論課,老師講起來會比較理論化,學生聽起來會覺得枯燥無味,那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重要。如果學生興趣不濃,長此下去就會出現聽不懂、不願意聽、睡大覺的情況,學生自然就學不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我想這是每個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首先要下功夫“備”,既備課,又備學生;其次是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體驗最深,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方法是“問題”機制的運用。即隨時設置搶答題,答對加分,答錯減分,不答題減學習態度分,調動興趣,調整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學生的注意。

3、運用啟發教學,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照本宣科,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專業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注意學生的反應,注意師生間的互動,啟發學生理解,挖掘學生潛能。例如,老師以故事《三隻小豬》為例講解如何為故事活動設計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先舉例説明做示範,再啟發學生進行設計創新,同樣也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設計,老師最後補充,培養創新才能。 4、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普通學校可以實現。而對於這樣一門理論性質較強的課程,我們往往會理論與實踐脱節,忽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給學生日後的工作留下“後遺症”,使學生在工作後融入工作很慢,理論不能指導實踐教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老師恰恰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使用視頻、動畫、圖片等素材將抽象複雜的東西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

5、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共同促進和提高。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它們互相呼應,緊密聯繫,不可分割。例如,語文課中學習的兒歌、故事為學習幼兒語言活動設計與指導積累教學材料、美術、音樂教學則提供基礎技能的支撐,因此,可以説各個學科之間聯繫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二、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我們不但要抓好課堂教學,向每一個45分鐘要質量,更要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苦練本領,鍛鍊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

1、積極組織開展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幼兒園各門課程的模擬教學,再現真實的幼兒園教學情境。即讓學生在專業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在模擬的情景中進行角色演練,從而達到半真實的交際。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理解課堂內容。

2、定期舉辦“玩、教具”製作、優秀作品展覽和活動案例創意設計大賽,激發學生創新才能。

3、在年級組間舉行各學科模擬教學大賽,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4、不定期地根據教學實際,帶領學生觀看優秀教師的幼兒園實況錄像和到附近的幼兒園進行實地的參觀、見習、實習,學寫觀後感和見習實習感受,在實踐中進行切實的鍛鍊,為今後的幼兒園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學前教育論文範文: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方法探討 篇七

摘要:幼兒教育是幫助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教育。如何更好地進行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成為教育界、社會以及家長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通過探討和分析關於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養,提出一些相關可實施的幼兒教學建議。

關鍵詞: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教育方法;理念

幼兒正處於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中大班幼兒的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在教學中需要教師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來教育和引導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必須將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問題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須高度重視幼兒學前教育問題並不斷改進和優化。

一、優化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的方法

第一,人性化教育。在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中,一定要採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人性化教育。中大班時期,幼兒還處在人格塑造、潛能開發的初級階段。“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待不同的幼兒,一定要觀察他們各自的特點,以此為依據因材施教,採取幼兒易於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和目的。人性化教育主要體現在:面對不善言辭、性格內向的幼兒,要多進行鼓勵性引導;面對性格外向調皮的幼兒,要多進行管理監督。此外,還要重視中大班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第二,環境化教育。教學環境在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應結合幼兒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境。例如,在教室、午睡間以及洗手間,多采用圖畫等設計,在飯桌上寫着“愛惜我”的米粒狀標語等,這種圖字並存的設計,對於識字能力較低的幼兒們來説更有吸引力,達到提示和教學的作用。第三,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教學中逐漸被重視起來。所謂民主化教育就是讓幼兒參與到教育管理當中,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例如,在制定班級的日常獎懲規章制度時,引導幼兒一起參與到規範的制定當中,多進行師生溝通、生生交流,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及主人翁姿態。教師通過獎勵小紅花的方式,來規範幼兒的行為,達到鼓勵幼兒遵守規範要求,努力做到自律的教育效果。

二、優化大中班幼兒學前教育中的語文教育

第一,充分發揮母語的作用。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正是幼兒們學習語言運用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的教育中,母語的應用必不可少。教師要加強幼兒對母語使用的引導,合理規劃幼兒學習母語的時間和教育方法,讓幼兒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母語學習。第二,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通常採用以聽為主、以寫為輔的教學原則。因此,在這個階段要綜合考慮,全面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語言是幼兒學習知識、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徑。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環境,以促進幼兒對語文知識的掌握。

三、培養學前教育中中大班幼兒的審美能力

第一,感受和體驗大自然的美。在中大班學前教育中,幼兒教師要儘量讓幼兒走出課堂,感受學校外部環境,讓幼兒自身建立情感,學習自然事物。教師可以組織幼進行野外參觀,讓幼兒在遊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幼兒內心得到放鬆,對自然進行感悟,培養其獨特的情感,加深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第二,接觸和欣賞藝術的美。藝術是人類文明世界的瑰寶。在中大班教育中,讓幼兒接觸健康的藝術形式教育,有利於激發幼兒的藝術天賦,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從而體會藝術的美感。尤其是美術教育,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通過繪畫來增強其對線條美、對稱美、節奏美的掌握和理解,用藝術學習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知識與興趣的培養。第三,品味遊戲的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遊戲能大幅度激發他們的社交能力與創造力。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在學習期間帶領幼兒進行有組織的協作遊戲和創造性遊戲,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開拓幼兒的思維,提高審美水平。

四、增強中大班幼兒學前理念培養

第一,建立人際關係培養理念。促進中大班幼兒的成長學習,需要為幼兒建立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幼兒教師要鼓勵愛護、平等對待每一個幼兒,給他們發展自己、開拓創新、健康成長的機會,營造互幫互助、互尊互愛的融洽的人際關係和教學氛圍。第二,構建互動空間培養理念。學校在組織各項活動時,幼兒教師要為中大班幼兒創造良好的互動空間,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使幼兒體驗到互動時產生的新信息給他們所帶來的全新的樂趣。

五、結語

通過對中大班幼兒學前教育教學方法、理念培養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幼兒教育應當使用和改進的教學方法和建議,並對幼兒教育在育中以及幼兒本身成長中的重要性做了具體的闡述。同時,中大班的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和培養就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接班人。因此,幼兒教師要不斷改進中大班幼兒教育方法,創新教育理念,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黨春肖 單位:正寧縣山河鎮東關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陳蓉暉,劉霞。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生命化價值取向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53-156.

[2]柴佔學。學前幼兒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農村教育,2010(7):32-33.

[3]張海鍾,魏繹儒,劉璐。新世紀幼兒學前教育熱點問題綜述與我見[J]。瀋陽大學學報,2011(23):55-59.

幼兒教育論文 篇八

幼兒教育國小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一教學模式下,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內容都偏向於國小階段。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當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主要表現

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培養問題上缺乏正確的認識,經常看到家長津津樂道談論一些三四歲的孩子認識了多少漢字和英語單詞,怎樣學習珠心算等等。許多幼兒園在這一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在教學中植入了國小階段的知識點,變相的拔高了教學的難度。在有些幼兒園的教學目標任務上,甚至明確規定在大班時增加多少識字量,漢語拼音達到什麼樣的標準,以確保幼兒進入國小階段以後保持知識上的領先。這樣的現象是典型的幼兒教育國小化趨勢,不利於幼兒身心發展。

二、幼兒教育國小化現象的原因分析

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既和幼兒園不科學的辦學理念有關,也和家長浮躁的心態以及社會輿論的不正確導向有關。一是個別幼兒園製造招生“噱頭”。學前教育階段招生比較激烈,不少幼兒園都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做文章。幼兒的素質發展如何,這是一個綜合評估的軟值表,而許多幼兒園直接打出了國小化的一些指標作為招生的亮點,例如幼兒園階段漢語拼音要達到什麼程度,數學要達到什麼程度,為自己本園的招生製造噱頭。二是部分家長存在急於求成思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有些家長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要贏在起跑線上,把國小階段的內容在幼兒階段就強加進去,不僅自己親自上陣動手教孩子們拼音、算術,而且也要求幼兒園進行相關的教學。部分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一現象的發展。三是社會輿論導向影響辦學方向。現在的社會輿論很多時候呈現出譁眾取寵的不良傾向,特別是全媒體時代,經常會出現某一孩子三歲便熟讀唐詩多少首、會多少以內加減法等等、認識多少個漢字、會講多少個故事的內容,直接影響了一大批家長,他們迫不及待的加入到這一行列,無形中助推了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發展。

三、幼兒教育國小化現象的有效破解

幼兒教育應當立足於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立足於幼兒培養目標,採取針對性的教學舉措,而不應該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對此,幼兒園和廣大教師要想方設法糾正這一趨勢。1.強化溝通交流,消除家長急功近利思想。幼兒園要通過家長會、校訊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長灌輸科學的育兒思想。讓家長明白幼兒的每一個階段,有着最適合他的培養內容,切不可拔苗助長,消除家長的急功近利思想。廣大教師也要利用和家長接觸的機會,向家長傳授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嘗試,讓家長明白幼兒教育階段並不適宜提前介入國小的內容。2.遵循教育規律,科學設置幼兒教育課程。每個幼兒園在設置課程時,一定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堅決不得使用國小階段的教材,嚴格限制拼音、漢書寫等方面教學的容量和難度。在幼兒教育課程設置中,必須要嚴格遵循幼教大綱,緊密結合幼兒年齡階段的特點,科學有效的設置相關教學課程。3.立足幼兒特點,潛移默化之中開展教學。對幼兒進行一些拼音、漢書寫等方面的教學未嘗不可,但要嚴格限制容量和難度,並且要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應當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掌握。例如教幼兒識字可以結合兒歌的學唱、繪本的閲讀,讓孩子們逐步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進而掌握這些生字,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了掌握的效果。4.改進教學模式,賦予幼兒寬泛成長空間。一方面要增加動手操作的能力,多引導孩子們做手工、畫畫等提高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兩種方式,在室內活動中多創設一些情景讓孩子們勇於表達、相互協作,在户外活動中多培養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在看似遊戲玩耍的過程中提高與人相處的能力,增強孩子們整體素質水平。

綜上所述,面對學前教育國小化的趨勢,廣大教師以及幼兒園管理層要充分重視,並認真分析其深層次原因,做到準確分析、有效改進,為孩子們的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金日勛。學前教育研究。20xx(03)

[2]關於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的探討[J].李兵。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xx(08)

[3]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李大維,劉秀麗。東北師大學報。20xx(06)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九

摘要:環境是幼兒自我表現的舞台,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的創設直接關係到教育課程的設計、實施、發展和幼兒主體性等發麪的發展。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快樂生活。

關鍵詞:幼兒教育;環境創設;作用

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應為幼兒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舒適學習的環境條件,滿足他們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的經驗。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生活學習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良好的環境創設對於幼兒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和個性的發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1、讓幼兒及其作品融入環境創設

相信很多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教師為幼兒提供佈置,幼兒處於被動地位,無法參與到以自己為主的環境佈置中去,其結果就會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為了讓幼兒獲得新知識經驗,鍛鍊雙手技能,又可以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佈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愛護珍惜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又可以使幼兒的成就感得到鼓勵和滿足,更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為此,根據幼兒每次活動的作品類型,我會提前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版面。當幼兒的作品完成後,我會指導幼兒自己動手把已貼上標誌的作品粘貼在合適的位置,當全部的作品張貼完成後,就會形成一幅別具風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作品“國慶日”主題環境,我先用紙板繪畫出新加坡地圖,意為我們共同的快樂家園。

簡述新加坡建國曆史,現在不同領域的成就,和幼兒們熱烈討論怎麼裝扮這幅地圖,決定通過畫畫和剪貼的方式以分工合作方式來完成,幼兒們把自己畫剪的各種族人,自己紙摺的飛機,自己製作的小房子,還有自己給老師的畫像等等,都處理好粘貼到地圖上,當整個創設完成的時候,幼兒們高興極了。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佈置的形式,會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有了更深的瞭解,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佈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佈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切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當家長接送幼兒時,幼兒會很興奮地把這幅地圖告訴爸爸媽媽,介紹這是自己的作品,那是某某的作品……家長看到幼兒的點滴進步會感到無比自豪。這樣創設環境無意中成為家園聯繫橋樑。

2、環境創設引導幼兒有環保意識

在班級各區域的環境創設中,都要有幼兒提供的材料與作品,這是他們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良好效果的教育過程,培養他們從小就有變廢為寶的觀念,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環保意識。在中班各區域環境創設過程中,都有幼兒從家裏手機帶來的各種瓶、盒、罐、吸管等廢舊材料。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幼兒們可以用紙盒做成房子,用瓶子做成各色各樣的玩具娃娃。這些玩具的材料取自幼兒身邊的資源(大多是廢舊材料),目的就是教育幼兒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也讓幼兒學會了創造,通過自己的創造力讓廢舊材料發揮更大的利用價值。

用這些作品來裝扮班級的各區域,幼兒們在積極投入,參與的過程中,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當幼兒們看到這些沒有用廢舊材料變成了可愛的玩具,裝扮了美麗的活動區域,可是很開心的。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使幼兒瞭解廢舊材料的利用價值,激發幼兒創作慾望及活動興趣。

3、環境創設要有良好的精神環境

在擁有豐富物質環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內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所建立起的種種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語言、行為、習慣等形成園風的氛圍,直接影響着幼兒們的成長,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教師把每週的課程安排告知家長,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兒的信息傳達給家長,例如:班級開設英文班、美工班、舞蹈班等,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園方還給每位幼兒配備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每天幼兒在學校的信息,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學校的情況,還可以增進家長對幼兒園教學動態瞭解,對園方教學的開展起到輔助作用。創設良好精神環境是教師的言行和教育態度,這些表現又是幼兒們的注意焦點,關係到幼兒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為此教師應該發揮精神環境的教育功能,加強對幼兒心靈,好形象教育,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這些圍繞教育目標創設的環境,不僅使幼兒獲得有關知識,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而且還增強了幼兒間的交往,增進了情感的交流。環境是幼兒自我表現的舞台,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的創設直接關係到教育課程的設計、實施、發展和幼兒主體性等發麪的發展。他們每天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主動尋找他們需要的東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發揮並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快樂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1vkr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