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兒童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兒童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兒童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兒童教育文章 篇一

關鍵詞:流動兒童;教育支持;政策選擇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731(2012)03-0084-06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着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劇,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人數一直處於一個高峯時期。據國家統計局《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全國農民工年度總量是22978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4533萬人,農民工中很大一部分是孩子隨父母在打工地生活和就讀。政府出台了許多的教育政策來解決流動兒童異地上學接受教育問題,然而由於我國教育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等,我國的流動兒童教育問題遠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據著名學者楊東平教授課題組在2009年5-7月間對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的流動兒童教育問題調查顯示,户籍在農村的流動兒童中,41.1%就讀公辦中國小,其餘大都在各種民辦私立中國小,這些學校的辦學條件甚至都低於流動兒童户籍所在地學校等諸多問題,教育不公平現象十分顯著。

國家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十分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社會各界也對此形成共識,積極支持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一些地方成立了關心流動兒童學習教育的各種組織,或是提供教育場所、或是結對幫扶等,出現和各種各樣的流動兒童教育支持行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這種多樣性也不免出現一些有悖於教育支持初衷的問題,就筆者所帶領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組研究成員在全國多地調研發現,很多的教育支持或是一種政府“作秀”活動,農民工子女屬於“被支持”狀態,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幫助;或是一種“被慈善”,農民工子女因此而受到心理傷害;抑或是一種“被服務”,農民工子女教育成為一部分辦學動機不純者攫取社會利益的工具。因此,本論文從中國流動兒童教育支持實踐出發,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其合理與不足之處,探討一箇中國式流動兒童教育支持系統與方式,以期能促進對當前流動兒童的教育政策進行反思,提高政策的制定水平,必然有利於中國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更好解決。

二、流動兒童教育支持的中國實踐

筆者所率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調研組在全國各地的調研發現,我國的流動兒童教育支持除了有以政府為首的正式支持承擔起教育提供和管理重任外,也有以社區、婦聯等這樣準行政組織的支持,來輔助國家政策的實行,還有來自民間、國際組織等的支持,這些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中國式的流動兒童教育支持實踐。

(一)國家的支持

國家的支持主要是通過制定法律,從權益上保障流動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如1986年4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其次,還表現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關於流動兒童教育的講話、看望流動兒童或流動兒童教育工作者、給流動兒童或流動兒童教育者等寫信、表彰等,都屬於流動兒童教育的國家支持領域。如2003年9月,温家寶總理視察了流動人口子弟學校——北京石景山區玉泉路國小,温總理用粉筆在小黑板上題詞“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就是國家形象意義上對流動兒童教育的支持。

(二)政府的支持

流動兒童教育的政府支持中的政府主要是以國務院為首,以教育、公安、民政等各職能部門為輔的流動兒童教育管理政策、決策、執行管理、檢查等活動。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還常發動一些社會公益活動,通過組織、宣傳、表彰等活動來表達對流動兒童教育的支持等。

(三)學校的支持

學校可以從以下幾種形式對流動兒童提供教育支持:首先,學校為流動兒童提供學習支持。學校對流動兒童的學習進行全面安排,如班級設置、師資安排等,甚至也包括流動兒童學習的輔導;其次,學校為流動兒童提供經濟支持。如學校每年對流動兒童發放補助金、對優秀流動兒童實行獎勵、安排對特別困難的兒童減免各種費用等;再次,學校為流動兒童提供情感支持。很多流動兒童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學校,最早接觸的就是教師和同學,教師的關心和鼓勵是一個流動兒童良好適應的開始;最後,學校為流動兒童提供交往支持。學校有大量的年齡相仿的學生,他們共同學習、共同玩樂、相互幫助和支持。

(四)準行政組織的支持

準行政組織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協助政府或獨自開展流動兒童經濟救助和支持活動。其次,單獨或聯合有關社會組織機構,開展關愛流動兒童活動,對流動兒童進行情感上的支持。如2010年5月,團中央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至目前,已有2514個縣級團委組織65.1萬青年志願者參與關愛行動,青年志願者與農民工子女結對數達55.4萬對,募集愛心捐款3089.6萬元、愛心捐物價值1929.7萬元,受益農民工子女達148.5萬人。最後,單獨或聯合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為流動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交往環境。

(五)社區的支持

兒童教育論文 篇二

在廣大的的農村教育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形成了一種自由散漫的教學風氣,老師酗酒、抽煙、隨意缺勤、應付教學等事件層出不窮。學生則打架鬥毆、任意逃課、作弊成風、弄虛作假等現象也是屢屢所見。對於這些情況,學校裏的一些規章制度也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得到實際的管理規範效果,更沒有進行強有力地監管力度,對違規亂紀的教師和學生沒有進行良好的管理和教育,只是敷衍了事就無法樹立好的管理理念,更無法普遍的進行有效的教育工作,農村兒童教育的效率難以得到質的提高。

二、解決農村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對農村經濟的開發與扶持,加速農村兒童教育的發展

農村經濟的落後是導致農村兒童教育落後的根本因素,並且是決定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地區農村整體因素的重要原因。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教育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也作為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加強合道鄉大路窪村農村經濟的建設和開發,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促使原有政治、經濟與文化結構的改變,提高和完善教育體系的整體功能的優化升級。

(二)完善農村基礎建設,改變農村落後的思想觀念

加強農村社會教育的宣傳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思想解放,廣泛的吸引廣大農村地區的孩子自覺接受教育。目前,加強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農村兒童教育問題的重中之重。同時,農村社會思想解放也需要各種設施的發展和完善,一種落後的思想意識,就會形成一種落後的社會價值觀念,落後的價值觀念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的選擇和行動,加強思想建設和思想動員,會更好的促進農村思想的解放,實事求是的解決農村兒童教育問題。

(三)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加快留守兒童教育的發展

解決大路窪村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村教育問題的關鍵,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為學生家長要經常給孩子進行電話溝通;作為教師,對家長沒在身邊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上要進行教育,更要在生活中進行照顧。此外,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國家在人口管理上要出台相應的措施,適應人口流動的發展趨勢需要。努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模式,確保農村務工人員和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會政治地位,保證務工人員子女與城市人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

(四)完善教育目標,指明教育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方針一直在發展,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指明瞭教育的發展方向。十提出黨的最新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教育的發展佈下了明確的任務和發展前景。作為農村教育組成部分的大路窪國小,更應該在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因地適宜、因時適宜的完善和發展自身的教育目標和規劃,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和前景,為農村兒童的全面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

(五)完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進行體制創新

教育管理體制是一個國家在一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教育事業進行組織管理的各項制度的總和,教育管理體制是整個教育體制得以構成和運行的保障,它對學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的方向、速度、規模有直接的影響。它涉及教育系統的機構設置、職責範圍、隸屬關係、權力劃分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領導體制、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因此,大路窪國小的農村兒童教育,要適時的完善管理體制,要時刻的銘記改革創新,才會有不竭的發展動力,推動農村兒童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結語

教育事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怎樣發展教育、靠什麼發展教育,是需要不斷的探索的社會問題,它不會在一個時代興起,也不會在一個時代終結,它具有自身不可喪失的傳承性。像大路窪國小這樣的農村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更應該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扶持,縮小與城市的差距,達到城鄉教育的共同繁榮。這樣不僅有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更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又好又快的提高國民素質和促進文化的繁榮。

兒童教育論文 篇三

和諧且漂亮的色彩會個人以美的視覺享受,雜亂且灰暗的色彩給人造成視覺疲勞,甚至影響人的情緒,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兒童的性情會暴躁或孤僻,身心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用到恰當好處的色彩可以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增強兒童的記憶力,紅色的運用有利於兒童對細節的注意和記憶,遊戲應用中讓兒童能記住某一細節可嘗試使用紅色。雖然説3-6歲兒童比較喜歡暖亮色,但是過於直接、強烈的色彩會給人造成視覺負擔,對視力造成不良影響。同樣過於暗的顏色(黑灰色),也會給兒童視覺造成壓抑感,產生視覺性疲勞。所以説,色彩設計要儘量往暖色、中色方向發展,而且明度不要太過,保持在適度的層面,儘量給兒童一種和諧明朗的感覺。人視網膜上的錐狀細胞具有紅、綠、藍色感受器,分別對紅色、綠色、藍色敏感,在遊戲界面設計時使用三種顏色較多,不至於引起兒童反感。設計教育類遊戲時一定要謹慎運用色彩,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必須根據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色彩規律來設計教育類遊戲的界面。

二、學前兒童教育類遊戲界面色彩應用分析

1.《尋找小不點1-10》界面色彩分析

《尋找小不點1-10》是由榮獲多個獎項的“Lazoo兒童圖書系列”製作班底攜同BabyFirstTV為兒童帶來“OOKII大世界”。所有的內容從數字和語言以至音樂和藝術均由教育專家研發,很值得家長的信賴。該應用適合5歲以下的兒童,其內容展現的形式像捉迷藏,很有趣味性。應用中以六種語言(英語、西班牙語、普通話、廣東話、韓語和日語)學習數字,而且每一個數字尋找都有10款神奇變化背景,每一個場景顏色都不一樣,而且豐富飽滿。主界面,採用暖暖的鵝黃色作為背景,關卡選用淺綠色,整個畫面主次分明,和諧愜意。兩個場景的界面,左邊的圖是其中一個場景,該場景以樹木為主,樹木的形狀採用兒童手繪方式呈現。場景中主要使用紅色、黃色和不同層次的綠色為主。背景採用淡淡的米色,和樹木顏色形成反差,突出主體,整體自由而和諧。紅色和黃色的物體是不停變化的,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從而發生交互行為。右邊的圖以星空作為背景,藍紫色的靜謐,兒童內心感到寧靜和安謐。天空中的飛機可愛的造型,亮麗的顏色,抓住兒童的好奇心,可以簡單且愉快完成交互。這款遊戲畫面清爽,色彩柔和,兒童在娛樂中感到温暖和幸福,獲得家長的大力支持。

2.《叫叫兒歌派對》界面色彩分析

《叫叫兒歌派對》是由成都鐵皮人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好玩的兒童音樂遊戲,適合的年齡段3-8歲。色彩設計是其中一大亮點,遊戲的開始界面內容很簡潔,背景色以黃色為主,界面的明度大,很快吸引兒童的注意。每一首歌都以一種顏色表示,如果喜歡綠色就可點擊“兩隻老虎”歌曲就行互動,既能保護眼睛又能讓兒童內心平和。左右的箭頭用紅色表示,紅色屬於光譜裏光波最長的一種色彩,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人產生興奮和激動等情緒,給人以提示和警告作用。這裏提示小朋友可以向右瀏覽。每一首歌的界面色彩都是跟自然相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遊戲界面背景色是藍色,藍色是天空的顏色,這個顏色的明度比較大,純度比較高,給人一種平靜和安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就好像在雲端一樣,安靜而幸福。點擊的對象是小雞,小雞是用黃色表示,學前兒童在玩遊戲的時候對暖黃色的熱愛,能夠加大交互力度。學前兒童在玩歌曲遊戲當中就好像在蔚藍的天空下享受美妙的音樂,色彩和交互的緊密結合為這個遊戲增添的趣味,同時也給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了奇妙的體驗。其餘的歌曲界面構成一樣,只是通過改變色彩和動物或人的形象,給兒童帶來不同的環境體驗。

三、總結

靚麗的顏色既有助於兒童集中思想,又可以讓他們處於疲憊的精力得到恢復。鮮豔的色彩加上豐富的交互,有利於培養學前兒童穩定的注意力,從而增強學習和創造能力。色彩在學前兒童教育類遊戲中的運用,最基本可以使用紅綠藍三色。色彩運用的層次更多,避免大幅度用暗色和冷色。遊戲中色彩和物體原本的顏色儘量一致,給兒童正確的色彩觀。交互和色彩設計更自然和諧。

兒童教育論文 篇四

經過調查,西部農村“空巢”家庭兒童的父母均外出務工的佔38%,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佔18%;由爺爺奶奶照顧的佔28%,由親戚照管的佔11%,孩子孤身一人在家的佔5%。由於這些孩子家長常年外出務工經商,88.2%的孩子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繫,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並且64.8%的人是一週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繫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繫。故此,西部農村“空巢”家庭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引發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

2.當前西部農村“空巢”家庭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空巢”家庭兒童監護現狀堪憂。祖父母撫養、照顧的孩子,一方面,由於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一些祖父母甚至是文盲,這就很難給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輔導。而且,他們很少意識到監管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使意識到了,但由於家務繁忙和自身能力有限,也只能做到照顧孩子的吃穿而已。另一方面,對於晚年生活孤寂的老人來説,孩子就是他們的掌中寶,他們通常會溺愛孩子,孩子有什麼要求都會盡量去滿足,孩子犯錯誤時也常常會袒護,他們的這種管教孩子的方式造成了很多孩子從小就嬌慣、任性和沒禮貌,有的甚至在行為上出現了不少問題。

(2)“空巢”家庭兒童已患嚴重的“情感飢渴”。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於受不到父母的影響或受一方影響,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滿足,致使有些孩子內向、孤獨,有些男孩子軟弱、膽小,沒有男子漢的氣概。另外,“空巢”家庭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裏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和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際交往能力差、內心壓力較大、在自我保護行為上出現過激行為等。

(3)“空巢”家庭兒童學習情況不盡如人意。由於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較低,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撫養的孩子,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和指導。而雙親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樣很難得到父母在學習上的輔導。當然一部分孩子學習認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學習壓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兒童由於自控能力差,無人督促學習,再加上受外界的影響,認為學不學都一樣,對學習毫無興趣。

3.促進西部農村“空巢”家庭兒童幸福成長的措施

(1)加強管理,傾注關愛。學校應把“空巢”家庭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針對“空巢”家庭兒童特點和需要,採取專門的教育管理措施。

(2)各班級應建立起“空巢”家庭兒童個人檔案,由學校統一跟蹤管理。根據每一位“空巢”家庭兒童身心發展的具體情況,制訂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這些孩子的指導。

(3)引導“空巢”家庭兒童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空巢”家庭兒童因特殊的環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愛、母愛,性格不完善,感情脆弱。青少年兒童的好奇心旺盛,因此教師應幫助他們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建立自信。同時這也是監護人和“空巢”家庭兒童進行思想溝通和培養感情的有利機會,有利於彌補“空巢”家庭兒童的空虛內心,起到了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遠大志向的效果。總之,“空巢”家庭兒童的教育不僅關係到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家庭、學校乃至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的發展,關係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目前各項教育尚未完善,學校教育還沒有條件深入“空巢”家庭兒童學校生活之外的情況下,要充分協調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並切實解決好西部農村“空巢”家庭兒童教育問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和發展。

兒童教育文章 篇五

智障兒童教育是指採取一般或特別設計的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教育方法及教學設備,對智障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或特殊培養目標的活動。它屬於特殊教育的範疇,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公平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文明進步和經濟實力的標誌。本研究以在山西省專門培養智障兒童學校(以下簡稱培智學校)任教的教師為研究對象,分析山西省智障兒童教育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

一、山西省智障兒童教育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山西省目前共有27所培智學校。依據地區、辦學主體和辦學水平的不同,筆者在全省選取了18所培智學校的236名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主要採用調查法和訪談法。共發放問卷236份,收回236份,回收率為100%。並制定了訪談提綱,對山西省相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和被調查學校的部分教育管理人員與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顯示,山西省智障兒童教育師資隊伍存在以下問題:

(一)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在調查中發現,除了未填表的25人(佔10.59%)之外,在填表的211人中,女性教師185人,佔78.39%;男性教師26人,佔11.02%,男女教師比例明顯失調。

(二)師資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從年齡結構來看,從事山西省智障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中,(10人在該項目上沒有選擇),20-29歲的教師佔36.44%,30-39歲的教師佔24.58%,40歲以上的教師佔34.75%。可以看出,教師年齡結構太不合理,其中30-40歲的教師偏少,這樣的教師年齡結構容易形成斷層,不利於教師隊伍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持續、穩步提高。

(三)新手教師比重過大教師職稱是反應教師教學能力和學歷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教師學術水平、學術地位、成就大小和實踐經驗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職稱結構(初、中、高級職稱的比例)是衡量教師羣體素質狀況的尺度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從事智障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中,小教高級教師48人,佔20.34%;小教一級教師72人,佔30.51%;小教二級教師25人,佔10.59%;小教二級以下教師91人,佔38.56%。由此可以看出,小教二級和小教二級以下的教師佔到49.15%,這説明教師隊伍中新手教師較多,提高教師素質的任務艱鉅。

(四)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1.學歷水平及獲取途徑從學歷情況來看,參加調查的教師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佔29.66%,具有專科學歷的教師佔32.63%,具有專科以下的教師佔5.93%,僅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學歷達標率還是比較高的。但因未填寫學歷情況的教師較多,佔31.78%,所以對教師學歷情況不便作出整體判斷。從教師學歷獲取的途徑來看,通過函授方式獲得學歷的教師佔31.36%,通過自考方式獲得學歷的教師佔26.27%,通過全日制大學方式獲得學歷的教師佔僅28.39%,有13.98%的教師未填寫學歷獲取途徑。也就是説,參加調查的教師中,至少57.63%的教師第一學歷較低。2.師資來源我國特殊教育師資來源主要有三種渠道:由普通學校轉到特殊教育學校;非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師範生;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畢業生。在調查中發現,山西省從事智障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中,畢業於特殊師範院校或特殊教育專業的僅佔5%,95%的教師沒有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訓練,他們入職時的特殊教育專業化程度較低。3.入職後的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在職培訓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必要途徑。智障兒童各自的情況不僅複雜,而且差異很大,這就更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專業素質。近年來,山西省雖然較為重視對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教師的在職培訓,但在被調查的教師中,經常接受培訓的教師43人,僅佔18.22%;參加過培訓但不經常參加的教師137人,佔58.05%;從未接受過培訓的教師佔23.73%。通過訪談得知,教師培訓地點多集中在山西省國小教師培訓中心和山西省特殊教育中心,培訓形式多為講座,理論多、實踐少,很少有專門的智障兒童教育專家或團體組織深入培智學校進行現場指導,因此,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4.教師科研能力近年來,山西省在特殊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在各種類型的論文比賽中,累計有33篇獲得各種獎項;在山西省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山西特教》(內部刊物)累計發表80篇文章。然而,在中國知網中檢索《中國特殊教育》和《現代特殊教育》發現,2003-2011年,以智障兒童為主題的文章共110篇,但其中沒有山西省教師的文章。從中可以看出,山西省關於智障兒童教育方面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還不多。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學校缺少參考資料、經費等支持條件不夠;學校對教師開展科研活動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教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教師水平有限,沒有信心;等等。

(五)教師社會地位不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可以通過其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和職業聲望來體現。筆者從比較顯著的經濟地位和職業聲望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教師的經濟地位是由教師的工資收入及其福利待遇與其他職業相比較的結果來確定的,是其社會地位高低的直接表現之一。從調查中得知,月薪3000元以上的教師僅佔1.69%,月薪在2000-3000元的教師佔36.44%,月薪在2000元以下的教師佔到54.24%,超過了一半,有7.63%的教師未填月薪。另外,從調查中還得知,有近30%的教師沒有按時獲得相關補助。多數教師反映工資待遇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智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和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教師職業聲望是社會成員對教師職業的意義、價值、聲譽的綜合評價,是其他社會成員對這一職業的從業人員的敬重程度。筆者通過調查培智學校教師的家人、社會成員和普通學校教師對他們從事智障兒童教育事業的態度,以分析他們心目中智障兒童教育的職業聲望,在培智學校的教師中,認為家人支持的程度超過社會人士和普通學校教師的支持程度,認為家人反對的教師人數遠遠低於認為社會人士與普通學校教師歧視的教師人數。這反映出培智學校教師自己的看法,也顯示出智障兒童教育工作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六)教師工作滿意度不高、壓力大從調查中得知,只有30.93%的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智障兒童教育工作感到非常滿意,59.32%的教師持無所謂的態度,4.23%的教師持消極態度,5.51%的教師未填滿意度。態度決定一切,教師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學生,就決定着學生成長的方向;教師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工作,就決定着工作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是教師管理、培訓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要密切關注的事情。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指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包括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在調查中發現,60.59%的教師感到工作壓力大。筆者對教師陳述的工作壓力來源進行分類,得出其壓力來源主要有:家長對教師過高的期望、智障兒童不良的行為、不利的工作條件、較低的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不理想的職業聲望等。由此可見,回報低與壓力大直接影響着培智學校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二、改變山西省智障兒童教育師資現狀的建議

(一)加強各部門協作,完善智障兒童教育經費保證制度智障兒童教育需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需要政府提高智障兒童教育的投入水平,完善智障兒童教育經費的保證制度。此外,我國對智障兒童教育實行多部門共同管理的政策。在教育部門,教育廳、教育局設有專門的機構管理特殊教育,負責建立培智學校;在民政系統,有社區康復和寄託機構、兒童福利院;在殘聯繫統,有職業培訓中心以及其資助建立的學前特殊教育機構;在衞生系統,有肢體康復門診部、中心醫院等。所以,為了保障教育經費,促進培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各種特教機構在職能上互相補充、相輔相成,構建智障兒童教育的保障體系尤其是師資隊伍建設的保障體系,財政、民政、殘聯、教育各系統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互相聯繫,制定有利於加強智障兒童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聲望,為智障兒童享受高水平的教育提供切實的保障。

(二)發揮社會在智障兒童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社會對智障兒童、智障兒童教育事業的關懷,能激發智障兒童教育教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樹立責任感;社會對智障兒童教育教師的關注,有利於消除職業歧視,提高教師的職業聲望,從而使從教人數增加。因此,社會應加大對智障兒童教育以及智障兒童教育教師的宣傳力度,各相關團體組織應經常到培智學校看望師生,創設有利於教師工作的良好氛圍。同時,民間團體組織還應籌集智障兒童教育發展資金,增加培智學校的經費投入,以補充政府經費投入的不足,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與科研活動提供精神支持和經費保障。

(三)建立智障兒童教育師資培養機制1.擴大智障兒童教育師資培養的渠道,增加師資數量造成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程度低、數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師資培養層次低、數量少。據瞭解,山西省只有位於陽泉市平定縣的陽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山西省特殊教育學校兩所專門培養特殊教育教師的師範院校,並且是兩校一套機構,同址辦學。其他師範院校和普通大學都沒有設置特殊教育專業。因此,一方面,要擴大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的招生數量,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另一方面,可在普通師範院校中增設特殊教育專業,或採取增加特殊教育課程、舉辦特殊教育專題講座、組織師範生到特殊教育學校見習等多種措施,改變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師資培養各行其是、缺乏融合的狀況,以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從事特殊教育工作。2.增加男教師在智障兒童教育學校中的比例據有關資料顯示,男女教師比例失調不只是山西省的現象,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女性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63.69%〔1〕。國外也有類似的情況。在美國的培智學校中,女性教師佔69%,男性教師佔31%。教育的女性化趨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無論在高校招生政策中還是在智障兒童教育學校的教師錄用中,都應該增加男性教師的比例,注重性別比例的基本平衡,這樣,不僅有利於處理智障兒童教育中的突發事件,也有利於滿足智障兒童教育的特殊需要。3.提高智障兒童教育師資培養質量由於智障兒童身心發展極不平衡,特殊教育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可考慮多個學段課程相搭配,如將學前的一些課程與國小的一些課程相結合或將課程模塊化,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課程模塊,每一模塊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加強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可以設置功能齊全的兼心理實驗室和康復學習教室為一體的資源教室,加強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並充分發揮隱性課程的教育作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扶殘助殘活動,提高學生對智障兒童的關心程度,穩定學生的專業思想,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職業情感。總之,要加強智障兒童教育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學科建設,培養出能夠勝任智障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

(四)推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和准入制度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旨在滿足不同層次學校、不同學科教學的要求。至2004年底,我國的教師資格證書分為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書、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證書、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國小教師資格證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幾種,唯獨沒有設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實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和准入制度是特殊教育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的重要途徑,是保證特殊教育教師隊伍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儘快在全國通過實施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使特殊教育畢業生及有志於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社會人士能儘快拿到特殊教育行列的“身份證”,把好師資隊伍建設的入口關。

(五)強化智障兒童教育教師職後培訓工作教師在職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一項具有長期性、根本性和戰略性的任務。因此,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要樹立教師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職後培訓一體化的理念,不斷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實效,以滿足不同需要、不同學歷和不同專業結構教師的需求。同時,要加強對培訓過程與效果的監控與考核,並把考核結果與職稱評聘等結合起來,切實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學有所獲、習有所成。

兒童教育文章 篇六

關鍵詞:國內;國外;特殊兒童教育;教育模式

特殊兒童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殊社會羣體,對特殊兒童的教育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困難。雖然國內外對於特殊兒童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與方法,但都是為了促進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其具備正常兒童的基本能力,完成正常兒童所受的教育。這是特殊教育學校重要的教育內容,因此,我們教師要對國內外特殊教育模式進行分析與探索,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斷提高特殊兒童教育的水平。

一、特殊兒童簡述

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在智力、感官、情緒等方面,特殊兒童既包括在發展上低於正常水平的兒童,也包括高於正常發展水平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兒童。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説的特殊兒童專指殘疾兒童,即身心發展上有各種缺陷的兒童,又稱“缺陷兒童”“障礙兒童”[1]。其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言語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多重殘疾等類型。

二、特殊兒童教育含義

特殊兒童教育,是把特殊兒童或者在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作為教育對象。我們通過採取一定的教育方式,使他們獲得知識、技能,完善人格,提高社會適應力,從而滿足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國內特殊兒童教育模式

(1)特殊教育學校模式。我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由政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M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專門對殘疾兒童、青少年實施的義務教育機構[2]。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實際特性,開設不同的特殊教育課程,採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有針對性地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在實際教育中,既要注意發展其正常的活動能力,又要盡力彌補其先天不足,對教育活動的進度適當進行調整,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同時形成系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標,促進特殊兒童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2)普通學校的特殊教育班模式。這種特殊兒童教育模式,是根據某個地區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在普通學校小範圍地開設特殊教育班級,班級和特殊兒童的數量都是有限的,特殊教育班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這種特教班形式缺乏一定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雖然能夠滿足特殊兒童的基本教育,但還是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不利於特殊兒童教育深層次發展。

(3)普通學校中普通班的隨班就讀模式。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教育發展不均衡,特殊教育發展也出現很大差距,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模式,就是在這種教育背景下產生的,我國的隨班就讀基本上採用的是完全的隨班就讀。完全的隨班就讀是指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起在普通班級裏學習和活動,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普通班教師利用自己的專長和對學生的瞭解,針對他們的特殊教育需要進行因材施教,提供個別輔導。這種完全的隨班就讀模式,雖然把特殊兒童納入普通班級,但是由於普通班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不一,特殊教育知識和技能不足,加之我國普通學校班級差別較大,隨班就讀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四、國外特殊兒童教育模式

(1)融合教育模式。即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上課。在實際教育中,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使所有學生,特別是特殊兒童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主要是開展有效教學,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不追求統一性,而是充分重視特殊性,尊重特殊兒童的心理及身體發展特性,同時,沒有在形式上過分強調特殊兒童的特殊性,使所有學生融合在一起,通過展開不同的教學計劃、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2)特殊兒童教育早期干預模式。國外發達國家對特殊兒童教育的早期干預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形成了早期干預的不同模式。通過醫護人員與特殊教育專業人員互助合作,將醫療和教育相結合,採用各種有效手段,為特殊兒童提供早期干預。不但促進了特殊兒童身體的健康發展,更促進了其素質與能力的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特殊兒童教育問題是世界性的研究課題,這不僅關係着特殊兒童的發展,更關係着社會的穩定發展,目前國內外特殊兒童教育還存在着很大的差異,需要在特殊兒童教育發展中,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特殊兒童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戚克敏。 國外特殊教育有效教學研究及其啟示[J]. 教育導刊,2013(9):38-41.

[2]黃豔華。 英美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的實踐模式及其啟示[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2013.

[3]藺萬斌,漆大鵬。 我國大陸地區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探究[J].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10(1):14-2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pdljn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