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化學教學論文(多篇)

化學教學論文(多篇)

化學教學論文(多篇)

化學教學論文 篇一

學困生由於基礎不紮實,對新學習的知識所需要的儲備不足,導致對新知識理解、接受的能力受阻,以至於無法完成新知識的接受任務。針對這一問題,我採取的做法是:首先,在上新課之前,找來學困生進行談話,給他們説明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及對今後學習的影響;其次,加強指導,教給學困生學習的方法;再次,給學困生一個一定能學好、學會的心理暗示,並要求他們把課堂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課下由教師幫助解決。通過以上方法,學困生都能和其他學生同步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他們感到學習的壓力大大減輕,逐漸從原來的怕上化學課變成了喜歡上化學課。我在進行“元素符號”新授課的教學時,就採取了這個方法:在上新課之前,我提前把幾個學困召集到一起,給他們説明了國中化學中的物質都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的,今後要寫物質的名稱、化學方程式都離不開元素符號,並用流利地背誦了四十多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在感覺很驚訝的同時,覺得元素符號的學習並不難。接着我又示範性地針對這節課的難點,強調了元素符號的意義、概念以及寫法等注意事項。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這幾個學困生對元素符號的認識達到了和其他學生一樣的水平,在隨堂檢測中能正確熟練地寫元素符號,並在全班學生面前説出了讀寫方法和注意事項。課後,我通過與他們交談,也瞭解到他們對新知識掌握得很好。這樣做,教師雖然在課前要提前準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通過提前輔導,卻能幫助學困生解決舊知識準備不足的問題,降低學困生探索或接受新知時的難度,從而避免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因壓力過大而造成的不良影響,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實現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使學困生自然而然地“脱困”了。

二、學習過程——同伴助學

通過觀察和反思,我發現教師往往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大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採取的方法可能只適合學習程度好的學生,而不適合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針對這個問題,我採取的方法是:安排一位學習較好、有責任感、語言表達流暢學習方法得當的學生當“小老師”,讓他們站在同齡人知識層次和理解能力的立場上,給學困生講解問題,這樣學困生反而能理解和掌握,正可謂“童言相通”。這樣做,對“小老師”來講,在幫助學困生的同時,又對所學知識進一步地進行了再學習和再認識,能使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對學困生來講,在聽“小老師”的講解過程中,沒有了面對教師的心理壓力,反而聽得更加專注仔細,問題解決得更快,實現了學困生和“小老師”的雙贏。

三、作業處理——留有餘地

作業作為鞏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師在課後必須要做的工作。對於學困生來説,由於理解能力有限,做作業的速度自然很慢且準確率不高,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如果教師按統一的要求來收繳和批閲他們的作業,學困生情急之下自然是採取抄襲等方法應付了事。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區別對待學困生和其他學生,針對學困生做錯的題不立即進行處理,而是讓他們積累起來,並多思考,把想法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從而在交流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能以自己的思路説明錯誤的原因,並改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留給學困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以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過程評價——量化考核

有效的評價機制能讓學困生樹立信心,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評價到位,學生信心就會大增。學困生渴望教師更多地關注自己,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去表現,並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我的具體做法:一是上課時有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並要求其他學生掌聲鼓勵,這樣當學困生受到一兩次來自教師和同學的肯定時,他們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更高;二是隻要有一點進步,就毫不吝嗇地給學困生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並指出他們的優點所在及對他們未來的期望;三是通過文字交流給予評價,在作業批改中,有意識地寫上簡短的、有針對性的語言鼓勵他們,這能使學生更加冷靜地接受教師對他們學習的肯定,避免了正面衝突;四是學困生的評價不能單一地用成績來衡量,在我的化學課上,學困生30%的成績來自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我每接一屆新生,都和學困生相互約定,課堂上每回答一個問題或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分值,當一段時間後進行學業水平評估時,就以百分比的形式把平時學困生的測試成績和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計入到總成績中,這樣學困生的成績和其他同學的成績的差距就越來越小,當差距超過一定值,就適時地縮小計入的百分比,從而使他們逐步轉化。

五、學習興趣——重點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如何讓學困生對化學產生學習興趣呢?我一般都把化學實驗的準備工作有意識地留在課餘時間,讓學困生和我一起準備化學實驗,在準備實驗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化學素養,解決他們對化學的好奇,久而久之,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就濃厚起來,從而在無形中完成了學困生的轉化。

化學教學論文 篇二

電子設備進入課堂,使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教師可用動態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地傳遞教育信息,刺激學生感官,傳播教學信息,優化教學過程。

(一)可以變抽象為具體,模擬微觀世界的化學反應和現象,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便於學習者理解和掌握。

化學反應機理、化學概念是反映化學過程中最本質的特徵,它們具有邏輯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需要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大多數學生理解起來感到很吃力。教師單靠語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難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化解這一難點,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運用動畫,生動、形象、直觀地模擬進行解釋。同時用多媒體技術所做的多媒體課件在呈現客觀事物的時間順序、空間結構和運動特徵時比傳統教學的優勢更加明顯。

(二)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利用多媒體的人機對話、超文本、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信息貯存量大等功能,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輔之以必要的反饋練習,及時肯定或解答,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查找學習障礙,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提高課堂效率、增大課堂容量、進行全面即時性輔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的效率,是其他教學媒體所難以相比的。

(三)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引入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交互性,使單向的教學活動變為雙向的或多向的教學活動。計算機存儲量大,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加深學生的認識程度,使得學生思維不僅橫向發展,更向着縱向發展。計算機網絡可以縮短時空距離,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形成互助合作的優良素質。如電子圖書館和網絡的服務,允許用户把信息(電子郵件)傳給本系統的其他用户,更可以通過一些學校或企業創設的網校進行交流與學習。

二、化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時機

(一)微觀粒子的變化、運動、結構。

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直觀具體地描述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的結構,原子軌道的形狀和空間伸展方向,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從不同角度觀察共價鍵和晶體等的形成過程,以有效延長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以C60結構為例,課本上僅為平面結構,用現代信息技術製成三維立體圖像可以讓學生選中一個碳原子,然後疊加成C60,使學生形象地瞭解C60實際物質結構與空間距離、鍵角等的關係,有利於理解碳的空間結構。

(二)元素化合物的實際用途或現代化科研設備與化工生產設備及工藝流程的演示。

對現代科研設備與工藝流水線,教師可以把一些較為複雜的設備與工藝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製作成圖片,模擬反應原理,使學生清楚明白地看清原料的加入、氣體的流向、產品的流出等過程,讓學生不出校門即可取得實地參觀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教學效果。

(三)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實驗。

如一氧化碳、砷化氫等毒性實驗,鐵的生鏽,煤和石油的形成等,常規教學只能教師口述,而多媒體課件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信息化環境中教師的作用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藉助計算機,師生在教學中可以交互顯現信息,整個教學組織過程教學信息的流通不再是一個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流動過程,而變成一個師生之間能夠實現信息互動的雙向反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利用計算機網絡和虛擬現實教學技術,學生的學習將不再是單純的演繹或歸納過程,而是一個建立在邏輯思維體系基礎上的全方位認知發展過程。

這種互動性不但便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活動情況,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設計與調整教學內容,不斷激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而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需要及時提供指導信息,學生也可以主動向教師諮詢請教,實現個別化學習,促進個性的形成,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的關係也將出現新的變化:教師將不再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而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

除了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必備的教育理論外,教師應注意蒐集與整理教與學所需的各種信息,把各種教學資料存儲到電腦中,以便編制CAI課件。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化學課堂上適當的應用,教師還可以自己進行腳本設計,使得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生動,更有説服力,與化學教學活動聯繫得更加緊密。

四、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化學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不能替代教師,而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教師應該將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點睛之筆。現代技術手段與常規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多媒體課件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工具,凡是能夠用普通媒體如模型、掛圖等實現的就無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粉筆和黑板仍應是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教師也需要精闢的講解配合有條理的板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是不能變的。

板書是教師用以傳達教學信息的一種媒介,在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中,板書可以揭示教學內容的要點和邏輯層次,體現知識脈絡和體系,將教學信息的結構及其內在聯繫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便於聯想記憶。沙塔洛夫“綱要信號圖式教學法”的產生就源於板書的啟示。化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化學知識具有層次性、階段性,沒有板書或者僅僅只是展示一下板書,知識的全面性或者層次性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否則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是對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聲音、動畫有較強的記憶,而他們所記憶的知識點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繫統的。

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教學內容的密度加大,節約課堂時間。但是在課堂時間裏,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識過多,學生只能跟着課件大致瀏覽一遍,往往課上聽得明白,課下卻用得糊塗。因此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改良和重新組織。

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儘管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完全取代和否定其他的教學手段,只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完全補充、完善和發展。今天的化學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在未來的社會中的生存能力,因此無論是哪一種完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探究式學習都不可能培養出良好科學素養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1]劉愛蘭。運用多媒體與網絡資源提高化學教學質量[J].鄂州大學學報,2007,(05).

[2]趙立芳,房喻。大學化學。2004.2,VOL19,第1期。

[3]馬寧,餘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中國電化教育,2002.1.

[4]杜丹冰,龍飛。網絡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

[5]季相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學生主體性。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3,VOL16,No.1.

化學教學論文 篇三

實驗教學是化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學生的實驗能力也是學生綜合化學素養的一種直觀體現.透過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同樣是一種很值得采取的教學模式.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觀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學現象,在自己進行實驗操作時也能夠體會到一些物質變化以及轉化的規律.這些都是學生化學知識的重要構成,透過這些有效的實驗過程,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化其化學基本觀念.例如,在講“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實驗演示: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讓學生留心觀察產生的實驗現象.然後提出疑問:兩者發生化學反應了嗎?學生對無現象產生的實驗,往往認為兩者沒有反應,如何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呢?教師可以進一步展開對於學生的引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討論相關的實驗方案來驗證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學生因為上節課學習了酸鹼指示劑的用法,所以討論結果多種多樣:有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有的用pH試紙,有的用無色酚酞溶液,等等.教師首先應當肯定學生的各種合理的思維方法,然後引導學生確定基本實驗方案,讓學生分組完成實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學生也認識到無現象絕不是沒有反應的説明.這一基本化學觀念,對於學生今後的化學學習將會很有幫助.

二、增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基本化學觀念的另一個途徑在於增強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的聯繫,這也是深化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體會的一種良好模式.教師要儘量找到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繫,並且儘可能地用生動形象的案例來讓學生領會到課本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不僅能夠引發學生對於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對於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知,並且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學觀念.例如,在講“化學與材料研製”時,教師可以結合上海世博會的信息,展示上海世博會的各國場館建築照片和建築材料.日本館在世界上首次採用“發電膜”技術,外牆表面應用了一種高透明的發電膜,在發電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透光.同時,日本館還是一個會“呼吸”的建築,在展館弧形表面上有三個凹進去的“鼻孔”和三個向外凸伸的“觸角”,被稱為“循環呼吸柱”,能夠吸收陽光、存儲雨水、吸取自然空氣.炎炎夏日,還會以噴霧降温、製造清涼舒適的室內環境,這項技術也是全世界範圍內首次嘗試.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範例,其中有很多化學材料的研發與應用的例子.教師要善於挖掘教學素材,這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於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體會,也是幫助學生形成基本化學觀念的教學範例.

三、總結

總之,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非常重要,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後的化學課程學習.首先,教師要深化概念教學,要讓學生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透過實驗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範疇,這也是深化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培養的教學方式.此外,教師要增強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的聯繫,幫助學生對於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知,並且培養學生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

化學教學論文 篇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意識。任何知識只有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才能得以鞏固,才能找到差距,才有利於激發進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氣。化學知識的科學應用能力是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結果,有了這方面的意識,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因為,從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來看,這種對科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遠遠超過對具體科學概念的掌握,不論這些概念有多麼重要。筆者認為,科學能力應是獲取科學知識和探索科學新知識的能力,自然科學方法論是培養學生科學能力的依據,科學能力的形成過程是在科學知識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的,教師採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各種科學知識,訓練學生的科學能力。科學能力是一個屬於能力範疇的概念,其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如有觀察、思維、想象、實際操作和創造能力等,但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着重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培養。觀察與實驗能力是科學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種全面的綜合能力,包含相當高的獨立探索能力和創造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把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具體化,讓學生獨立地完成觀察與實驗,使學生學會如何記錄、分析、觀察和實驗所得的資料及數據,導出正確合理的結論並進行報告。思維能力包含的範圍很廣,化學學科知識的特點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於培養他們對事物進行對比、類比、邏輯推理的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利用有關化學知識的特點,進行相關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結合新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實施化學教學方法改革,通過做大量與素質教育聯繫密切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進一步豐富課外學習生活。改革傳統教學方法,要改進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傳統的説教性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發展與生活實踐結合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學好化學知識關係到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時讓學生明白化學課程的學習,並不是學會書本知識,會做考試題就成功地完成了這門功課的學習,必須在思想認識和靈魂深處真正理解和體會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高尚的品質提高自身修養的意識。新時期,加強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特別要以學生為中心,採取以課堂內外結合的方式進行多種形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強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和學生能力培養是極其重要的,教師應考慮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智力發展水平,結合素質教育和化學教學的重點,配合化學教學改革,把化學教學與有創新的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促進化學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發展。

三、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科學應用意識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要逐步形成科學應用意識。化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可以促使學生逐漸樹立起應用科學知識改變世界的意識,樹立相信科學與應用科學的思維習慣,樹立為科學發展而勤奮學習的信心,通過化學教學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熱情,促使學生形成化學科學的科學實踐與應用意識,這也是化學教學與素質教育結合的一個重點。化學教學需要與素質教育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應用意識,一個受過中學化學教育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學問題時,先要求他們能説出問題的原因,應知道這些化學現象中藴含的基本的化學科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強化對生活中化學知識的敏感程度,比如,看到開發區排放二氧化硫造成環境污染,看到大街上汽車排出的尾氣,應該應用化學知識,思考探索如何使這些排放的氣體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通過與實踐探索的結合,讓學生更加明確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化學科學意識,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拓展課堂教學的範圍,理論聯繫實際,把書本知識學活學好。可以採取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周圍環境中存在的化學問題,讓學生深刻體驗和認識到化學知識對人類社會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反面的事例,比如某地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由於亂開發和盲目上項目,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探索救治的方法,同時要告訴學生髮展中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必然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影響,所以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這樣,在同學們心目中逐步形成強烈的科學應用意識,有利於化學教學效果的優化。

四、結束語

化學教學論文 篇五

在傳統的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學中往往只注意知識的應用,而忽視知識的獲得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又只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忽視了獲得知識所運用的科學方法的理解,教學中教師為使學生以較快的速度獲得知識,以取擠出更多的時間進行總複習,將獲取知識的過程高度濃縮,科學方法教育便拋在一邊,教學中為了把知識順利的灌輸給學生,老師只要求學生被動地順着設計的思路前進,學生不必進行積極的思維,更不必獨立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把生動活潑地思維過程,提煉得乾巴巴的,而測試只從知識理解和運用角度命題,學生掌握科學方法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結果導致了教學中對科學方法的忽視,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降低,這樣的教學方法必須進行徹底改革。

在中學階段瞭解、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不但對學好化學知識有利,而且對學生畢業後的學習和創造性的工作也是非常有譽的,在化學教學中,應從國中開始就應注意科學方法的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它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嚴謹、求實、探索的科學學習方法和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培養學生認真閲讀化學教材,掌握科學的自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閲讀方法是學生不斷更新自己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在

充分了解學生閲讀方法的基礎上,針對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閲讀化學教材。其一,以明確,具體,帶啟發性的閲讀提綱為依據進行指導。教師在分析教學大綱、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瞭解學生認識水平等基礎上,制定出閲讀提綱,學生從中可以瞭解到閲讀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問題的指向引導閲讀,容易抓住關鍵性知識。講授新課前要求學生依照提綱,

有針對性地閲讀有關內容,找出答案,辯證正誤,同時學會旁註和摘錄重點內容以備複習和重點學習之用,記下閲讀中發現的難點和疑點,促使學生帶着問題積極思維,認真聽課。其二、通過閲讀,要求學生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並運用化學術語和化學用語條理清楚地複述、歸納、概括出課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掌握好通讀與精讀的關係,重點內容要精讀,一般內容可通讀,教材要精讀,課外參考書可通讀。其三、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指導學生選用相應的閲讀方法,閲讀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時,應結合豐富的化學想象,反覆思考這些概念、原理、公式的事實和理論依據。搞清其中的關鍵字、詞和它們的應用範圍;閲讀元素化合物知識時要聯繫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己有的感性經驗,系統的比較各種物質的異同,掌握變化的規律以及結構、性質、用途、存在、製法之間的內在關係。容易混淆的知識要指導學生進行對比閲讀,找出差異;內容相關的知識,要前後串聯閲讀,力求做到在複習舊知識中引出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鞏固和加深原由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生自己通過閲讀獲取知識技能,這樣既使學生掌握了化學雙基知識,又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看書習慣和掌握了科學的自學方法。

二、強化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用科學方法處理化學問題。

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的能力,還有助於培養事實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實驗教學中要堅持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必須交給他們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實驗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從宏觀現象出發,經過分析、想象達到得出微觀抽象結論。如給學生形成“分子”概念,老師先演示兩個實驗讓學生觀察:(1)、碘的昇華:(2)、品紅的擴散。從這兩個宏觀想象提出問題:為什麼發生這樣的想象?如何解釋呢?老師要引導學生着重分析碘的固體狀態,碘受熱發生的變化,變成深紫色的氣體,冷卻後再回到碘的固體狀態。重點引導分析,想象得出物質的微粒性。緊緊抓住微粒性,並指出這種很小的微粒就是分子,再引導學生分析品紅擴散的想象,從而得出分子的一些性質:(1)、分子是一種很小的粒子:(2)、分子是在不停地運動着:(3)、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等。以抽象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通過實驗,將外表的宏觀想象跟內在的微粒運動聯繫起來,從而認識物質化學運動的本質。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必須把加強雙基教學和傳授科學方法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懂得做化學實驗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認識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重要科學方法。

三、培養學生全面深入,準確地分析事物的科學方法。

使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對於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中

要儘可能通過觀察、實踐或對物質的變化現象分析,經過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例如:給學生講“溶解度”。概念時。其定義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裏的溶解度。”要求學生理解這個概念,必須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四個要點:(1)、一定温度;(2)、100克溶劑:(3)、溶液達到飽和狀態;(4)、單位是克。判斷某物質溶解度大小,及進行有關溶解度的計算。上述四個條件都必須具備,缺一不可。讓學生從這四個方面來分析溶解度定義,緊扣定義中四個要素。長此下去,養成分析事物的方法,從而準確全面地深入理解,認識事物。應用知識和技能是學生認識活動的更高階段,它起着加深理解和發揮創造思維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提出一些進一步讓學生思考的問題。這樣,在運用知識中,更加深對要領的理解,開闊學生探索科學的思路,培養分析事物,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四、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和演繹的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地引導學生自己掌握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去獲得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概念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的總和跟反應生成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化學教學論文 篇六

基於中國計量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教育實踐,在分析目前及今後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對材料類專業學生素質、能力等人才規格要求的基礎上,對照政府和社會加快教學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迫切希望,我們充分認識到實踐和創新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決定共同搭建分院專業培養學習能力的課程教學與培養實踐能力的生產實驗(校內綜合性實驗、自主創新型實驗、模擬實驗及校外實習等)兩大平台,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通過這兩個平台的搭建,把材料專業學生培養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

2教學平台建設及管理體制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學院以“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的指導思想,遵循認知規律,遵照由提高動手能力到培養創新思維的宗旨,對原有教學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除課堂正常教學外,搭建專業教學課程平台,實現教學課程資源網絡化,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通過BB平台的課程建設,實現專業教學課程資源網絡化。現在中國計量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推出了多門重點建設課程,例如《應用電化學》《材料表面處理》等,教師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大多數同學,課上按教學大綱講授基本要求範圍內的內容;對於能夠進行更深度學習、對課程某方面需要進行知識面擴展的學生,在網絡教學平台上呈現更多的學習資料、相關文獻、實驗視頻、應用軟件、學習網站等,方便他們自主學習、加深知識理解;最終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分層次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及知識的鞏固。教學網絡平台的所有課程,將對本專業所有學生公開,方便他們對教學資源的獲取及問題反饋。

3實驗平台建設及優化

大學本科教育中,實踐科研反哺理論教學是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學生只有通過充分的實驗及實踐,才能更有效率地促進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教學改革效果。目前,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實驗平台的搭建及完善。

3.1實驗內容的改革

首先,改變傳統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依附於理論課體系的橫向模式,超越單門課程的範圍,建立實驗課程之間的系統聯繫,在原有實驗課程的基礎上設立相對獨立的縱向聯繫的課程,形成縱橫交叉的網狀專業實驗課課程體系,實現專業實驗課程之間的縱向聯繫和貫通。其次,改變實驗教學由單一課程和學生班級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形成交叉型的教學指導團隊和興趣型的學生學習團隊。最後,根據實驗教學內容,重新確定了基礎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研究型實驗4個層次結構。重點開發了幾個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以及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現論和方法的實驗。在實驗教學內容改革中,減少了驗證性、分析性實驗項目,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

3.2依據功能實驗室條件,實現資源共享

高校科研平台往往擁有大量貴重實驗設備,根據儀器屬性,可巧妙設計實驗教學內容,綜合利用儀器,充分發揮儀器能效。部分科研設備課充當實驗教學過程的資源。學生通過學會儀器操作,能掌握儀器基本原理和簡單維護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以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大部分從事教學科研的老師,課餘時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於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甚至儀器設備熟練操作後,獨立自主完成其中的一個實驗環節,培養其科研的縝密思維及細緻耐心、精確的實驗操作能力等。目前,不少大三及大四的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承擔了省級、校級、院級等科研項目,在綜合利用實驗室資源的條件下,獲得了有效的實驗成果,並在SCI收錄的國際雜誌及國內核心雜誌發表數篇論文。

3.3實驗管理網絡實時化

實驗管理過程中,可通過網絡平台管理,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實驗前、後的部分互動。對於學生來説,可在網上自主選擇時段並預約感興趣的實驗項目,通過實驗網絡平成預習、學習、複習、提問等各項學習任務;對於教師而言,可以對實驗教學的全過程實時監控,實現諸如學生網上分組、網上考勤、數據整理及分析、網上答疑等功能,從而使學生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效開展。

3.4建設產學研基地,促進學生社會實踐綜合能力培養

中國計量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化學專業,主要以高性能磁功能材料與器件、先進炭材料、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化學電源等為研究對象,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及生產中存在的各種關鍵性難題,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達到科研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目的。我院與企業共建校內產學研平台3個、校外產學研基地21個,建立了材料類基礎實驗教學、專業實驗教學、工程技術實踐教學以及課外創新實驗教學等課外實踐教學平台。近期我院又與紹興康健精密不鏽鋼有限公司全面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中國計量學院——紹興康健精密不鏽鋼有限公司磁性材料研發中心”,在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平台搭建、獎學金資助等全方位的合作,支持和激勵大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創新實踐。在生產科研基地,要加強專業實踐環節的組織和團隊指導,讓學生參與到協作單位實際的工程項目中,在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承擔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和管理,讓學生接觸技術的核心,使學生通過實戰鍛鍊掌握工藝創新技能。

4結語

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且具有紮實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材料人才是推進材料領域發展的關鍵。通過認真研究國內外高校相關專業特點,探索並執行“兩平台雙能力”材料化學專業教學—實踐體系的構建,制定並落實材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必定能夠促使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不斷的完善,促進學生在實驗實踐創新平台培養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化學教學論文 篇七

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如要檢驗氧氣,不直接介紹氧氣的檢驗方法,而是先做這樣一組演示實驗:取三隻蓋着玻璃片的集氣瓶,告訴學生瓶中依次分別裝有空氣、二氧化碳氣和氧氣,然後用燃着的木條先後插入其中,現象明顯不同,燃着的木條,插入盛空氣的瓶中看不出變化;插入盛二氧化碳氣的瓶中火立刻熄滅;插入成氧氣的瓶中火燒得更旺。這些現象不但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而且輕鬆地掌握了氧氣的檢驗方法。

2.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

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學生學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巧妙地運用實驗創設一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就會化難為易,達到掌握概念的目的。例如在講燃燒、自燃等概念時,可以演示這樣的實驗:用扇子對着浸過白磷二硫化碳溶液的濾紙輕輕扇風,濾紙突然燃起火苗。學生感到非常奇怪,不用火點,僅用扇子扇怎麼就能使濾紙燃燒起來呢?學生急於尋找謎底,教師不必直接回答,可引導學生自己通過閲讀課本去解決。

3.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規律

為了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讓學生掌握知識規律,可以在實驗中提供機會。比如在講鹽與某些金屬反應的規律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幾種金屬與幾種鹽溶液,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總結出鹽與金屬反應的一般規律。然後再提醒他們將自己得出的規律與課本中的敍述作比較,看看自己總結的規律是否有不完善、不確切的地方。這樣做既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又可讓學生品味自己獲得知識的喜悦。

4.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安全規範操作的習慣

為了養成這種習慣,有時可以故意設計一些不規範的操作,如將一小鐵塊投入豎直夾持的玻璃試管中而將試管底擊穿,讓學生懂得要向玻璃試管中投放固體物時,必須使試管傾斜,讓固體慢慢滑下。又如將濃硫酸有意滴在一塊布片上,讓學生看到布片被嚴重腐蝕的情況,從而在學生心中形成一種深刻的印象:使用酸、鹼溶液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規範操作都會產生不良後果,從中懂得安全規範操作的必要性。於是,良好的合乎要求的實驗習慣也就自然會形成。

化學教學論文 篇八

情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很多學校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都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創新,實現了對情境教學的廣泛應用。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課程標準中,對教學要求作出了改變,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挖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學要求自己進行不斷的探究和實踐。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問題分析和處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深入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2.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並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定的化學知識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本技能,而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瞭解化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密切關係,把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化到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採取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而情境教學模式,用特定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氛圍讓學生親身經歷、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實現教學目標。

二、高中化學教學對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

1.情境教學的創設原則。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課程教材中包括了很多的化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情境素材主要是來源於實際的生活、科技知識、化學實驗、社會問題和歷史知識等。在創設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堅持一定的創設原則,是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需要。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情境對學生學習內容的認知和理解有着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創設化學教學情境的時候,一定要以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化學經驗作為基礎;明確教學目的,以學生的化學學習目標作為導向;保證創設情境的啟發性特點,讓學生具有真實的情感體驗;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2.情境教學的應用方法。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具有很多不同的情境創設方法,教師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創設情境的原則,採取有效的方法實現對情境教學模式的創建。(1)運用圖片和文字等教學材料。化學學科是一門知識性比較強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感覺到比較枯燥和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應用大量的圖片和文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物質的分類》的時候,除了要對不同的物質進行講解,還可以收集這些物質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説明,讓學生對這些不同的化學物質有一個比較清晰和明確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化學物質的特點,實現對這些化學物質的分類。教師可以讓學生對O2、H2O、乾冰、Al(OH)3、MgO這些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在講解了這些化學物質的特性之後,還可以讓學生觀看這些物質相關的圖片,然後根據不同化學物質的特點進行分類。(2)組織學生做化學實驗,進行課堂討論。高中化學實施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可以運用已經學過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進行課堂討論,提高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過氧化鈉的性質》的時候,就可以實現對情境教學的創設。首先,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告訴學生要在課堂上用水點火,然後在提前準備好的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入水滴,可以發現脱脂棉立即燃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開始關注教師提問並且互相討論。教師提出問題,為什麼水滴可以讓脱脂棉燃燒?然後,組織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猜想判斷燃燒的條件和原因。最後經過討論,得出結果之後進行分析,教師公佈正確的答案,並且進行詳細講解。(3)應用多媒體技術,進入實際生活。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尋找實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讓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學習和化學技能訓練。例如,教師組織學生觀看我國制鹼工藝的發展,向學生講解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比如,洗衣粉的製作和糕點發酵劑中的化學物質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提起學習興趣,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和化學技能。

化學教學論文 篇九

關鍵詞:重視;非智力因素; 化學教學;重要環節

學習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識和能力,屬於心理結構系統。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屬於心理動力系統。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習成效,不僅需要學生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學生有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獨立自主性格,這樣培養起來才能大有前途。所以,國中化學教育要注重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上具有動力、定向、引導、維持和強化等相互作用。如興趣能直接轉化為一個人的動力,進而產生積極性以滿足學習上求知慾望。學生愛不愛學習化學,能不能學好化學,在學習態度上能不能專心致志,一絲不苟,一定程度上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諸因素密切相關。

化學學習動機是指在某種需要的基礎上指向化學的一種學習意向。它對化學學習具有激活、指向及強化功能,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化學學習的態度、策略和成績。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重視激發與維持學生的化學學習動機,以調動學生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例如課堂上我們可以故意錯誤引發認知衝突,一個“差錯”帶給學生的撞擊遠遠超過教師空白的説教。如老師先是不動聲色、一本正經地把學生中很容易犯的一種錯誤解法當作正確解法在黑板上給出。教師裝着要繼續往下講課,直到有學生提出質疑。我們在教學預設時考慮學生可能會出現的錯誤並進行分析,並找到解決與處理的方法,在教學中有意呈現出來再由學生糾正錯誤,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更強,知識點留給他們的印象更深。

用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的發展對於剛接觸到化學知識的學生來説,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激發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是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關鍵。在教學中首先上好四個起始課:緒言課、第一堂知識課、第一堂作業評講課和第一堂學生實驗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四個不同類型課的特點,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動機和濃厚的興趣。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勁頭,教學上獲得了很大成功。解決了“學習化學有沒有用?化學課好學不好學?怎樣才能學好化學?上實驗時老師能不能讓我們試一試?”等心理先兆,是學生今後搞好學習的潛在巨大推動力。這種動力的穩定對知識要求會越來越多,必將堅定學生的信心,促進智力的發展。其次開展第二課堂,建立外活動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趣味活動。如舉行“一些簡單化學發展史”專題講座,開展一些與書本知識有關的實驗遊戲“水中花園” 、“煽風點火” 、“魔棒點燈”等;另外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例如用文學來讚美化學式:因為有了你,以字母和數字的神奇組合,為化學世界打開了一扇窗,鋪通了一條路,架起了一座橋,讓一切都變得,那麼簡單、明瞭,美哉!化學式!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的智力和才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老師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因為教師的榜樣作用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等。教師只有有了雄厚的知識基礎,才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具有廣泛的基礎知識,不僅掌握本學科的發展史,還應懂得一些邊緣學科的知識,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改革的發展方向。如國中化學中有很多知識點需要物理和生物學科的理論來加以解釋,比如:在化學學科中裝置的氣密性檢查就與物理學中的壓強有關,二氧化碳與氧氣的相互轉化與生物中的碳氧循環有關。如果教師的知識貧乏,講課乏味,不能吸引學生,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所以教師的知識面寬窄和能力強弱使得教學效果顯著不同。

一位具有淵博知識的教師,教學時能融會貫通、旁徵博引,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將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使學生終生受益。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能源的綜合利用》一節時,我給學生講了我國的石油工業的過去、現在發展概況以及今後美好的前景和可能出現的戰略危機,讓學生懂得節約能源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在講到純鹼na2c03時,我及時向學生介紹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發明制鹼新技術“候氏制鹼法”,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並把制鹼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這樣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榮譽感,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一個教師單純地傳授知識,不去挖掘知識中的智力因素,不僅使學生的智力受到限制,而且非智力因素也得不到培養。怎樣挖掘知識中的智力因素呢?首先要明確知識中的智力因素在哪裏,一般説來,智力因素隱蔽在知識的繼承、傳遞和知識“再生”之中;其次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問題。實踐證明,挖掘的智力因素能被學生接受,非智力因素才能保持相對穩定。如在講h2s04時,我就提出質疑: = 1 * gb2⑴稀硫酸和銅在加熱時反應不反應?(不反應)(2)放出什麼氣體?(水蒸氣)(3)此氣體遇白色硫酸銅粉末有何現象?(生成藍色晶體)(4)隨着加熱進行,稀硫酸變濃,這時和銅是否反應?(反應)這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的心理活動進入了高度集中的境界,把學生引入到積極求知的慾望之中。當學生眾説不一時,我就用預先準備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做,用實驗去説明。因為化學學科離開了物質性、客觀性和實踐性,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諸多非智力因素就得不到發展。這樣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實踐中不僅發展了智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毅力和獨立思考的品質,並且在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基礎上探索知識。

首先、通過老師實驗的演示和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心理。通過老師實驗的誤區設置,引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在此,要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必須提高學生的對實驗的注意力和觀察力,而對於可能性的實驗,設置實驗誤區卻是更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考、促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加強學生對實驗的感悟,避免學生

自己實驗不必要的麻煩。例如 “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製”這一實驗中,可由數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掌握一定的實驗技巧後,先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溶液配製過程,操作過程中動作適當放慢,這期間必然會出現錯誤的實驗操作,由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指出實驗中錯誤操作,並根據實驗原理推斷錯誤操作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如何變化。最後由學生吸取演示學生的教訓動手改進實驗操作配製溶液。通過錯誤教學,從而達到深刻領會實驗要點的目的。

其次、通過化學實驗的模擬,誘發學生解讀生活、創造生活的好奇心。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迴歸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生活是課堂的外延,尋找生活與化學的契合點,通過化學實驗拓展學生的生活體驗,促使學生關注生活、瞭解生活並創造生活,這是新課改對化學教學的又一指導原則。例如:炒菜時加碘食鹽要最晚放,是為了防止其中的碘的揮發;瓶膽水垢的去除也是碳酸鈣與醋酸的複分解反應等;

總之,“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教學和實驗中,關注意志、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不但對造就人才有利,而且能夠在化學教學中使更多的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並能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

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的發展,智力又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這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互動性,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既要發展學生智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化學教學論文 篇十

1.發現問題。

反思性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所以發現問題是一切的起點,如果沒有發現問題,那麼何談解決問題呢?所以在這一個環節中,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沒有對反思有正確的認識,那麼就不會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們學習存在的問題。如果一個負責任的教師,他必然會注意學生們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化學教學中,有些學生對於公式的記憶非常困惑,他們很容易把一些公式弄混。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儘量把公式部分講詳細一點,把幾種化學反應的機理進行詳細解釋,並且舉例教學生們去記憶這部分內容。

2.反饋意見。

反饋意見就是指教師通過在課下和學生們進行溝通,或者是在課堂中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學生們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的內容後,有的放矢地進行分析。意見的反饋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得到,主要形式就是通過和學生溝通以及課上靈敏的觀察能力。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會學到很多東西,尤其可以掌握學生們當前的學習情況。例如,化學反應中置換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這兩種反應的關係,很多學生都弄不清楚。對於一個反應公式,有的學生認為是置換反應,而有的學生確認為是氧化還原反應。前者和後者有着一定的交集,這就是學生們弄混淆的根源。例如,鐵置換銅的反應。將鐵絲放到硫酸銅溶液中,鐵絲會由原來的顏色變成紅色,這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了一層銅。這是溶液中的銅離子被鐵單質置換出來的結果。但是在這個反應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僅僅是置換反應,還是氧化還原反應。

3.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之後,通過收集反饋信息,我們可以很好地掌握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例如,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一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而只有少部分學生他們還是迷惑。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在不影響授課進度的情況下,在課下給這些學生單獨解釋這一類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得到反饋的意見,就不會掌握學生們學習的實際情況,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很多時間可能浪費在了學生們已經掌握的問題上,這樣的課堂效率就會非常低。所以,得到反饋意見以後針對學生們學習的實際情況,把化學教材內容分塊講解,把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述,一些非重點或者是學生們掌握較好的內容,就可以放在課下時間去解決。這樣不僅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還節約了教學時間,給學生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去發展。

二、反思性教學的設計

反思性教學的主體、目的、教學對象已經工具都是相互作用的,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環節都是有着密切關係的,例如備課、授課、課下輔導已經批改作業等,這些在反思教學中同樣存在。這裏,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設計,首先就是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收集信息;其次是教師方面的反思。

1.信息的收集工作。

信息的收集工作就是指教師在授課中以及和學生交流過程中,通過和學生們進行交流,收集到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指導教師進行授課活動。化學課程不同於其他的學科,因為它的內容的特殊性,導致我們必須要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作及時的反饋工作。否則不僅僅影響學習的進度,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一些大城市的學校,教師的責任感不強,所以在課上和課下與學生們之間的交流非常少,這就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例如,教師在課堂上,不瞭解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一些學生提出了問題,教師認為這部分已經講解過,所以不願意給學生們進行再次的講解工作。所以,學生們在這裏不僅僅沒有學到知識,還有可能會對其身心發展有不好的影響。有些學生會認為教師看不起他,這樣下去他會自暴自棄。而對於一些學習好的學生而言,教師的不關心可能會導致他們厭學。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重,他們喜歡一個老師,才有可能會喜歡上這門學科,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例如,我們班一個學生,他開始對所有的學科都非常有興趣,而且他的成績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後來因為換班,他到了別的班級,所有的教師都換了。他開始出現厭學的現象,尤其是體現在化學方面。化學不同於別的學科,只要幾天不學習,成績就會有明顯的下降。後來與他溝通才發現,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不喜歡那個班的化學教師。他認為教師對他不夠關注,所以他不想學習這門課程。這就是一類學生,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一些教學設備的引入工作,在近幾年由於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普及到了每一所學校。所以對於化學而言,也是不可避免的。多媒體教學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容,所以受到了教師的普遍青睞。但是這種教學工具到底有多受歡迎,到底受不受歡迎,我們如果不調查,肯定不知道。我們作為教師不能因為自己覺得好,或者是自己覺得這樣對學生好就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多媒體技術的引入,有些學生有興趣,有些學生很反感。所以,我們只有通過收集學生們的反饋一年才能夠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

2.教師的反思與反饋。

教師在反思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一個信息處理工具,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之後再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更明確的指導學生去學習。例如,在化學教材中很多內容的難易程度都是呈梯度的,所以我們針對這些內容可以科學地分佈。把這些內容進行一個總結,然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完成這些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發現一些規律,那就是哪些題目更加適合哪個階層的學生。學生們到底學習到什麼水平了,他們到底掌握了多少化學知識。例如,教材中的內容。我們所謂的難易不能代表每一個學生,更不能代表一個單純的羣體。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反饋。可能我們認為很簡單的一個題型,學生們可能大部分都不明白;也可能我們認為比較難的一個題目,學生們大都清楚。所以,我們不能按照大綱裏所謂的難易程度對教材內容進行劃分。而是應該針對我們所教的羣體,通過對他們的教學工作和課下交流,我們會發現教材中的內容難易程度是另外一種情況。所以,針對自己所教的羣體,把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一個重新的劃分,這樣就更加有針對性。另一個方面講,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他們對於一個內容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例如,我們在課堂中發現一些學生對於一個題目有不同的感受。這就告訴我們,應該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思維動態。還有另外一個情況,那就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的誠實度。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中學生有一個特別的情況,那就是他們的羣體都是按照成績分的。好學生和好學生一起玩,成績差的學生一起玩。所以一些學生礙於面子,在回答教師的問題的時候,總是表現出自己會了的狀態。例如,我們在講完一道題目的時候,總是會問同學們“會了嗎?會的請舉手”。這個時候會出現兩種情況,那就是一種學生不會,但是礙於面子而都喊會了。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這樣會誤導教師,讓教師教學的時候沒有方向感。一問都會了,可是考試又不行。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問題。而還有極少部分內向的學生,他們無論會不會都不會舉手。所以,有時候老師會説“:會了的請舉手。”這些學生不舉手,老師如果説“:不會的請舉手。”這些學生還是不舉手。這些都會給教師迷惑,讓教學失去方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5k1p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