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作文教學論文(作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論文(作文,教學論文)

目錄

作文教學論文(作文,教學論文)
第一篇:作文教學論文修改版第二篇:作文教學論文第三篇:國中作文教學論文第四篇:個性化作文教學論文第五篇:作文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作文教學論文修改版

武漢市語文學科“三優”比賽

優秀論文評比

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金手指

——談作文批改與評講方式的嘗試

區屬武昌區

學校武漢市東湖中學

年級高三年級

姓名戴娟

聯繫方式

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金手指

——談作文批改與評講方式的嘗試

武漢市東湖中學戴娟(62879517)

教育的本質就是使受教育的人“明中探討”,如果暗中摸索就可以,也就無需什麼教育了。(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

作文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密切合作的過程, 是一個教——學——做的統一過程。一般包括命題、寫作、批改、評講四個前後相連的不同階段。其中講評是對該次作文的客觀總結評價,又是對本次作文訓練的提高和昇華,同時為下一次作文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由此,我的作文教學便在改與評上花足了氣力。

學生作文的批改是一次作文訓練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瞭解學生作文得失的基礎,更是有針對性指導作文的前提,其意義有二:

第一,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批改是以學生個人作文為對象進行的,它更直接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學生能從教師的批改中認識到作文應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應該怎樣寫,不能怎樣寫。每次訓練都有所領悟,有所提高。

第二,作文批改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學生作文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自然表露,面對文章中偶爾流露出的不正確的、消極的認識和觀點時,我們便義不容辭地成為他們的生活導師、心靈顧問和知心朋友。

怎樣讓學生喜歡作文講評呢?

一、充分準備

制訂作文教學計劃能增強作文訓練的科學性,提高作文訓練的效率,使作文訓練有序運行。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及時記錄如優缺點、典型例子等,這樣,就能瞭解學生作文的真實情況,使作文講評能有的放矢。

二、面向全體

作文講評要把多數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概括進去,觸及學生寫作的得失,引起學生的共鳴。講評中,要把學生作文主流或傾向性問題,同有關的寫作知識聯繫起來,或褒或貶,或是或非,都要有一定的理論指導。

三、突出重點

作文講評必須突出重點,讓學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兩個主要問題,在教師的“重錘”敲打中震驚起來,取得更大的收穫。當然,在突出重點問題講評的同時,以重點帶一般,詳評與略評相結合。

四、人人蔘與《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目前絕大部分學校學生作文的互批互改只是偶爾的課堂調節方式或只是流於形式,依然以教師一手辦的批改方式為主,這種方式既給老師造成極大負擔,又易形成“作文為教師而寫”的局面,造成學生思維僵化,作文千篇一律、形式單一且模式化的惡果。

而學生的自批互改能有效避免這一現象,魯迅先生説:“文章是改出來的。”鼓勵學生多寫多改,為準確恰當的表情達意揣摩推敲字句,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洪鎮濤説:“語言學習包括學習夥伴的語言。”由於年齡相仿,人生體驗、人生感悟自然有許多相似之處,在互批互改中容易產生共鳴,在思想的碰撞中時常迸出創造性的火花,更利於寫出個性化的優秀文章。

基於以上理念,本人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改觀,其中一次嘗試過程記錄如下。

一、課前準備,明確訓練目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朱熹《觀書有感》一詩中的名句,原只是用來説明“讀書窮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説可理解為人讀書後心靈純美,胸懷博大;有人説可理解為作者的創造力來自於對現實營養的汲取;還有人説可理解為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來自於不斷吸收新知……

大家都讀過許許多多的名句,也記得許許多多的名句,不同的名句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人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請另選名句,自選角度,以《從名句中感悟……》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字。

本次作文題是一則供料式命題作文,出得很靈活,充分體現了作文命題的公平性公正性適應性等原則。從命題角度看,這是一則非常好的作文題。 首先,根據高中語文新課標精神,新教材的“寫作”部分更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的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本則作文題讓每個考生有話可説,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感悟”中又較好的地考查了學生的個性與創意。其次,體現了一定的選拔性功能。作文題雖讓每位考生有話可説,不至於輕易地偏題離題,但要想寫好寫出水平也不容易。如對“名句”的選擇中,側重考查了考生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最後,體現了一定的人本意識。大學聯考作文的命題內容主要包括自然、社會與人生,側重於“人生”方面。對考生“內在世界、內心想法、自我感悟”等方面的考查最能看出一個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與自我修養。關注考生內心世界,留給考生創造性展示自我的空間,也是進行“以人為本”教育的體現。文題要求考生從名句中感悟,那麼寫出的作文實際上就是考生自我意識的展現。

二、作文評價面向全體

本次閲卷,從整體看,高分作文不多,較少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考場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命題形式明辯不清。文題是則命題作文,命題者還特地用了一個書名號(從標點符號用法的角度講,此處當用引號為佳)以警示,但考生卻將其當作了半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為數相當多。這應該是審題上的一個失誤。

2、名句展示得多,主旨卻不集中。一部分考生在文中提到了多句名句,如果感悟其共同的某一點,還能成就佳作。但考生在處理時,多寫成了多句多悟,主旨過於分散。

3、名句與感悟的關係沒處理好。一種情況是有名句無感悟,絕大部分文字是對名句的解讀、賞析,對名句作者的介紹,沒有讓“我”的思想入文;另一種情況是有名句亦有感悟,但感悟不是從名句中來,如名句是“天健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感悟卻是“責任”,着實牽強。

4、名句識記有誤。一是誤記作者,如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説成是李白的或杜甫的,把“天才是 99%的汗水加上 1%的機遇。”誤作是愛因斯坦的等;二是名句中的個別字識記有誤,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誤寫作“才”等等。

5、感悟的切入點過大。有的考生寫感悟,一落筆就是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孰不知“生活”“人生”的範圍過於寬泛,雖不易跑題,但易使文章顯得大而空洞。

6、思考不夠深入。絕大數考生只限於在對名句文本解讀基礎上的一種感悟,而且感悟也是點到為止,挖掘不深,少有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作文。

7、文體特徵不鮮明。如在議論文中,卻花大量的篇幅敍述“我”的父母如何教導“我”以此作為論據,有“四不象”之嫌。

除以上幾點之外,也較普遍地存在結構混亂想到哪寫到哪的問題,本次作文四平八穩的文章多,有出彩點的作文少。

三、人人蔘與

印發例文(節選)如下

例文一從名句中感悟……

愛因斯坦説:天才是 99%的汗水加上 1%的機遇。

人生需要生工就必須努力。或許在離成功最近的那步跌倒而失敗,但要相信,不努力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

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羅蒂在一家旅館裏為一場音樂會做着準備。他苦想着發出高音的祕訣。突然,他注意到了隔壁的房間裏傳來了陣陣嬰兒的哭聲。那哭聲總似乎在最高音處戛然而止。這引起了他的興趣。他發現,那聲音發出的玄妙之處。最後,他在第二天的音樂會上取得了成功。

成功需要努力,同時也要學會抓住機遇。但機遇(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並不是隨時都在你面前,它還需要一雙發現機遇的眼睛。只有努力才能發現機遇,取得最後的成功。

成功不是能輕易得來的,它需要99%的努力加上1%的機遇 。愛因斯坦的話警示着我,也告訴着所有的人。

例文二從名句中感悟……

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充分體現了李白不與世俗,不願為別人而做自己不願做的事。

面對這句話,想想自己從小到現在,似乎沒有一件事是自己願意做的。我不覺感到茫然,是李白錯了,還是這世道錯了?我無語……

……

面對官場,你可以揚袖而去,出走于山水之中,自由自在,誰能束縛?可是我,一個現代的我,面對考場,卻頭也不能回,心裏的滋味,有誰能品嚐?當我再次坐在課桌前,面對着試卷,看着這句話,我突然明白了。李白啊,你面對官場拂袖而去,那是因為官場的黑暗,容不得你那清高的性格與他格格不入,你出於山水之中,是因為你的“詩才”。噢,你是有資格的,而我呢?什麼都不會,正是學知識的時間卻如此叛逆。我把這一切卻都推在了別人身上,看來我真的很無知。

一句名言,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要以此為警戒,把從前的無知變為以後的求知。我終於找到了迷失了很久的自我,面對考場我用激情投入;面對家人,我要用感激接受;面對老師,我要用努力來回報。

現在的努力,為的是以後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揮灑自如,來去無阻。感謝這句名言,它讓我找會自我,更要感激李白,他讓我知道如何才能感歎“愛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例文三從名句中感悟責任

易經乾卦有云:“天健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原來君子要不斷努力,要用自己寬大的胸懷包容他人,更重要的,我看到了君子的責任,正所謂天下之興亡,匹夫有責。

離大學聯考越來越近了,感覺三年一下子就過去了,甚至高一買的參考書現在還在我書包裏。我們像被招募的新兵一樣,訓練了幾天射擊就被拖去戰場,在那裏,我們面對的是同樣一羣新兵,手中拿着一杆比他們還高的槍,顫顫驚驚地向那目的地——獨木橋走去。

其實我可以放棄的,看着那些新兵們眼神迷茫地向那座橋爬去,卻又掉下來,接着又爬上去,又掉下來……有的新兵早已放棄,坐在自己的陣地上吃着烤全羊。

要放棄嗎?我問我自己,後面的羊肉確實很誘人,也不斷有後退者高聲吟唱:“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我回頭,卻看見茫茫一片,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歲月已將來時的痕跡掩蓋,真的要放棄嗎?

在我迷茫之際,一個陌生人從我身邊走過,在他臉上,我看到的是堅定的信念。但卻不斷地被地上的石頭絆倒。我不禁問道:“你屢戰屢敗,但卻又屢敗屢戰,這是為何?”他回答説:“因為這是我的責任!”聲音堅定有力,響徹天地。

是的,我是一名戰士,我必須通過那座橋,這是我的責任,我不能退縮。這時,只見他跨過剛剛絆倒他的石頭,高聲吟唱着:“天健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座橋我一定要過去,就算失敗,大不了重頭再來。”

失敗又怎樣,大不了從頭再來,那座橋我過定了,因為這是我的責任,就算在困難,我也需要面對。

於是我重新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向着那座橋艱難的爬去。天健行,君子以自強不息,我會不斷努力,自強不息,向着那座橋爬去,只到我爬到了橋上,直到我爬過了那座獨木橋。

學生們拿到例文後,按照老師事前的安排展開討論,很快就有了結論,每篇例文的優劣被大家一一陳述,轉述如下:

例文一,使用論據新穎,但缺乏論證,論點與論據只見完全脱離,應該圍繞論點分析帕瓦羅蒂獲得了靈感抓住機遇,勤奮練習才獲得了演唱會的成功,更成就了他世界男高音歌唱家的美名,還有名言的話語權被更改,內容不豐富等不足;

例文二,亮點是採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但文章主題不突出,文章先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作者生活學習中的苦悶茫然,僅用二百多字就揭示名句對自己的警示,是自己感悟人生,如能再列舉出兩三個名人(海倫·凱勒、曾因失戀而痛不欲生的居里夫人、史鐵生、金晶)的事蹟,他們遭遇生活的戲弄或沉迷於痛苦之中或消極處世,但終因熱愛生命不屈服於命運而走出人生的低谷、揚起生命的風帆,都是激勵我們樂觀積極地追求美好人生的好示例;

例文三,作者記敍了自己的思想由迷惘走向堅定的過程,採用比喻的手法,將即將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比作將衝上戰場的士兵,有的士兵臨“橋”脱逃,躲在陣地後享受美味的烤全羊,而茫然不知所措的“我”為一個屢敗屢戰的士兵所感染“重新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向着那座橋艱難的爬去”,一個比喻貫穿全文,渾然一體,極富感染力,形象生動,新穎獨到,表達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且思想取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非常好!文章最大的硬傷就是名句“天健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傳達的是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用最崇高的品德來對待一切事物)的精神品質,由這句名言感悟出“君子的責任”,無法立足, 立意不能立足,一切耀眼的光芒頓時失色,實在遺憾!

眾人拾柴火焰高, 學生們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坦誠中肯,有深度,有廣度。在討論與爭鳴中使大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在下一次的作文訓練中,同學們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取例文之精華,補自己作文之不足。可見,集思廣益遠比教師一人一筆一口的批閲、評價和建議的方法實用許多。

四、解決問題突出重點

1、強化審題意識,勤練寫作基本功。審題是作文的第一關,審題的過程,不僅是理解題目含義的過程,還是確定文章體裁、題材、中心和寫法的過程。很多學生在作文時對此關注不夠,往往草率行事,考慮不周。在作文中暴露出來的主題零散、結構混亂、語言囉嗦、文體特徵不明等問題,都説明了學生的寫作基本功還很差。立足於寫作基礎,反覆訓練,不能急於求成。

2、強化本我意識,彰顯個性色彩。《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學

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一點正突出了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寫作導向。近幾年的大學聯考作文試題都注重引導考生關注社會、表達性靈。這種導向的變化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學生應該把寫作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深入地關注內心,體悟身邊的一切事物,寫真情,抒真性,表真意,塑真我。在大學聯考閲卷場上,老師們更希望讀到那些有真情實感的文字,不願意讀到東施效顰、故弄玄虛、無病呻吟、東拉西扯的文章。所以,加強本我意識,努力寫出真實的生活和心得,我們在遇到一些所謂的“偏怪難”的考場作文題的時候,也能夠應付自如,不至於亂了陣腳。

3、加強思維訓練,注重作文技巧。在備考中加強思維訓練,對考生審題立意幫助很大。作文思維實際上就是考生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怎樣對事物進行辯證的思維、全面的思維、主流思維、系統的思維、宏觀與微觀的思維分析,都顯得十分必要,其中前三者尤為重要。本次作文中,有很多考生用名句“感悟”卻很牽強或很膚淺,究其原因,是對名句沒有進行辯證、全面的思維分析。此外,運用一定的作文技巧也是必要的,它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傳情達意。作文技巧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大方面,形式上的技巧可以讓文章的語言和結構別具一格,內容上的技巧可以讓文章的主題和情感入木三分。這方面,我們可以從以往的大學聯考優秀作文中學習、借鑑。

4、加強課內外閲讀,拓展寫作視野。閲讀和寫作是不分家的,多讀才能增加寫作素材,拓寬寫作視野,提升自己的識見水平。課內閲讀可多注重典型篇目,讓課文作為寫作的素材,感悟作者的情感態度,分析文章的行文脈絡,學習借鑑寫作技法。課外閲讀最好做摘抄,輔之以精當點評,不求量多,力求讀有所獲,讀有所啟。考生通過廣泛的閲讀,一方面可以瞭解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寫作時可運用到作文中充實文章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瞭解一定的社會動態、文化焦點、時評熱議、人民心態等等,可以直接提升自身作文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在大學聯考緊張的複習備考過程中,抽點時間加強課內外閲讀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作文的評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導向性。評改作文的過程是教師、學生、習作內容三者之間的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參與活動認識中的主體,只有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發揮,才會真正從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才會出現新的生機與勃勃活力。學生也會喜歡上作文講評的。

第二篇:作文教學論文

生活與語文共舞,閲讀與寫作齊飛

————淺談寫作教學

無棣縣海豐街道中心國小於金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甚至可稱作是半壁江山,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健康情感、高雅情趣、張揚個性的重要陣地。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他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許多學生認為“作文難,作文難,難於上青天。”於是作文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內容上東拼西湊,思維上移花接木,經驗上修殘補缺。究其原因是題材狹窄陳舊,內容空洞無物,缺少個性展示,而其實質是生活經驗的匱乏。對此我採取的對策是:

一、教給學生積累素材

葉聖陶先生曾説:“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地方法,這是學生作文的“源”,也是學生作文外的工夫。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一景、一物、一畫面,如果用獨特的目光去審視,就能讀出全新的意境,就會有超常的發現,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對於學生來説,生活中不是缺少寫作的素材,而是他們往往忽視了生活中的金礦石。作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設計、昇華生活,敍寫、演繹生活,教師要目中有人,把學生當成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生命實體,鼓勵他們自由地觀察、思考、表達,即使幼稚、膚淺,相信它也是真誠的、美好的,如同帶露的鮮花。

從源頭抓起,教給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豐富學生的“內存”,

正如葉聖陶所説:“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出什麼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

二、擴大學生的閲讀量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慧於內秀於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把閲讀延伸到課外,要指導閲讀方法,略讀、精讀、選讀、研讀,可針對閲讀內容的特點及閲讀要求,進行選擇,並指導學生從作品中汲取營養,比如,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的刻畫等的方法,領會語言魅力等。學生只有不斷增加閲讀量,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並觸發聯想自己的生活,才能形成更豐富的作文材料。這樣積累吸收得越多,運用時才能得心應手。作為教師的我們都必須指導學生將讀與寫結合,將讀寫與自己的生活結合,只讀不寫難以將讀到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營養,只寫不讀難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與寫作水平;讓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生活。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讓學生暢遊書海,與經典為友,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提高寫作水平。

三、自由寫作,培養興趣

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一般是在兩節作文課內,學生按習作題目的要求,在課堂上冥思苦想,憑腦子裏原有的素材加工組合,實在沒有素材就借用平時見過的範文改頭換面。在整個作文過程中,學生處於“要我作文”的被動狀態,再加上命題作文的條條框框,將學生的思維空間層層束縛,往往使得學生作文出現一個共同毛病:酸文矯情,

為文造情。作文中不見了人,不見了人的真實感情,不見了人性的真實存在。所以教師應拆除作文的條條框框,使其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為學生寫作創設一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天地,放飛他們的思想,讓他們隨意、輕鬆,快樂地寫作。另外,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的這種需要同樣特別強烈,他們多麼想做一個發現者,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告訴別人,和同學、老師一起分享。因此,班內可設置“小小展示台”,學生完成的習作都可以展示出來。當自己的文章“上牆”後,小作者就是全班的焦點,他的心裏充滿了自豪和期待,渴望聽到大家的讚美。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噹噹“小老師”,為展示的作文寫評語。這時的寫作就不再是老師“要我作文”,而是“我要作文”了。興趣有了,學生對作文那種牴觸心理以及畏難情緒自然土崩瓦解。

四、仿寫必不可少

學生生活閲歷與生活體驗較少,很難寫出情節動人,説理深刻的文章,仿寫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學生視野開闊,思路流暢,既繼承了別人,又豐富了自我,由此,仿寫就成為提高作文水平極有利的途徑之一。仿寫的樣板範文是學生仿寫的樣板。範文的選擇,教師要獨具慧眼。要選擇有亮點、特別出彩而又符合學生閲讀心理的文章。它可以是教材內的課文,也可以是班級學生或者同齡人的優秀習作,也可以是課外的名家名作,還可以是教師的下水文。仿寫可以從多角度入手,既可以對整篇文章的全面仿寫,即對範文的立意、情節、技

巧、結構等方面進行全面模仿,也可以對範文的局部仿寫,即對文章的某種寫作技巧、表達方式、描寫方法等某個方面進行模仿。筆者認為,在作文打着“自由、創新、個性”的旗幟的今天,遵循傳統教法——“仿寫”仍不失為一個好點子:用閲讀中的收益來指導寫作,並在寫作實踐中鞏固閲讀的收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的源頭活水來自於生活的積累。葉聖陶在《答章熊的信》中説:“話與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幾分品德知識能力只能説幾分話,寫幾分文,不會打折扣,不會超過增多。所以,説和寫似技能而又非技能。”作文就是在生活中教會學生做人。只有多觀察,多閲讀,多思考,才能信手拈來,皆成文章,達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住歙張”的境界。讓學生在作文中展示真實的自我,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關鍵。

第三篇:國中作文教學論文

暮然回首見端倪

————寫作之路

自己在當學生時亦如現在的學生,每單元結束時最怕的就是作文訓練,每每老師把作文要求強調之後就是一句“現在開始動筆吧!”而此時自己總是攥着筆頭、皺着眉頭、揪着心頭卻寫不下第一個字。現在自己站在講台上看見自己的學生也是如此這般的情景,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要想成為“作家”確實不易!

學生寫作卻是語文能力體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而寫作最能體現這種能力的強弱。在學生的學習中,還是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具備一定的語言寫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寫作時沒有話可寫,沒有素材可拓展,而且就算勉強為了交差,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遣詞造句都平淡無味毫無懸念。

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沒有過多地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以及好詞佳句,哪來的素材和寫作對象?對於中學生來説,要想提高寫作水平,積累語言文字卻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

語言積累是前奏

寫作其實就是把自己想説的話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所以寫還是要以説為先。然而説話卻不能等同於寫文章,就像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一樣,但説話對於活躍思維、恰當選用句式和詞語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語言積累貧乏,見人見事時就無話可説,等到寫作時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一句話,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語言詞彙,學生才能準確生動的表情達意、出口成章。

那麼,怎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有意識的積累,建立自己的語言詞庫。

善於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在學習過的文章中富有表現力和啟示性的字詞句段都要注意分門別類的積累。一篇篇語文課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範文,他也是學生的最親近的“百科全書”,書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軼事、凡人瑣事,記人的、寫景、狀物的等等都有涉足。寫人記事的好詞好句可以為記敍文所用;寫景狀物的優美句段可以為散文所用。真可謂“眾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他卻在燈火闌珊處”。手中的課本就是最好的寶典!

善於發現身邊的資源。在教學中我還要求學生善於發現,記住並且做到“讀書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生活中亦是如此,要時刻養成“眼口耳手心”幾管齊下的習慣。把身邊那些能感受到的、能聽見的、能看見的、能嗅見的聲音、動作、色彩、言語和表情等一併的記錄下來,這樣語言的素材還怕積累不到嗎?

舉例來説:在校園中,看到眾多的學生和老師,他們的年齡、面容、服飾、聲音、走路的姿態、表情等確是截然不同的。這對於學生描寫人物形象確是很好的材料,也是身邊的時時接觸的人物,在寫的時候不會陌生,也會有話可説。

總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增進,它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感悟,之後再把自己積累的素材加以融會貫通用於自己的寫作中,那麼再次寫出來的文章不會再是千篇一律而且無話可説了吧!在寫作方面作為教師首要的是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興趣,這樣才可以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從而在一步步的幫助他們提高寫作水平和技能。

在寫作教學之路上還有很多未開墾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我會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發掘出更好的習作之路讓學生輕鬆的前行!

第四篇:個性化作文教學論文

弘揚個性,放飛思想

---新課改下的個性化作文教學思考

文章摘要:個性化的時代需要個性化的人,同樣也需要個性化的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以我之筆抒我之心”,提倡個性化作文的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實現現代教育目標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國中個性化作文教學

在新課標理念的碰撞下,大語文教育教學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就是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課堂的寫作指導一直處於薄弱地位,很多時候,普遍存在淡化過程,注重結果的問題,尤其在農村學校,部分語文教師往往會根據教材所規定的寫作要求,就要求學生寫出規範的作文來,或者講一些空泛抽象的類似“明確主題,突出中心,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等的條文,就要求學生進行作文。結果下來,多數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好似“霧裏看花”,面對寫作要求和題目,只能是模糊點頭,最終敷衍了事,甚至東抄西湊,馬虎應付。學生由此缺少寫作的積極性和原動力,對作文“望而生畏”,出現討厭寫作文或頭痛上作文課的現象。個性化的時代需要個性化的人,同樣也需要個性化的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提倡個性化作文的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實現現代教育目標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所謂個性化作文教學是指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目的,在教師的參與指導下,學生自主的寫作行為。個性化作文教學是一種新模式的教學實踐,其核心在於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與寫作相遇時的原始的、獨特的體驗和見解;個性化作文教學提倡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思維去表達。其實,語文教師如果能在作文教學方面仔細探討存在的問題,立足生活,多角度、多方位加強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利用無限廣闊的生活與教學資源,精心打造豐富多彩的作文課堂,就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親近作文,喜歡作文。下面是我在國中個性化作文教學實踐中得出的一點淺薄之見,僅與同行商榷。

一、 教師指導應具有個性化

恩格斯曾把人的個性比喻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宇宙萬物之靈的“靈”之所在。學生作文的個性生成很大程度上以老師的個性教學為前提,沒有個性的教學根本談不上是地道的語文教學。所謂教學個性是指教師在長

期的教學探索中將教學規律和個性特點熔鑄一爐,體現出獨特的和相對穩定的一種教學風格。倡導教學個性,目的是讓學生生動活潑,健康主動地發展自我個性,成為具有獨特個性的創造型人才,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烏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因為教育的力量只能從個性這個活的源泉流露出來。”只有個性化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個性化的學生。新課標在寫作上強調:“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由此,教師在作文指導時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大膽創新改革,摒棄那種傳統的以教師的授意、出題、訂框結構、輸送素材到學生的“語言組裝”寫成一篇作文的固定的教學模式。其次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獨立和創新個性,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創新動機,讓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努力培養和維護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性。第三,要鼓勵學生説真話,以真實的生活和情感為題材寫成的文章,新穎獨特,富有個性,才是最有價值的文章。

教師個性化的指導就像一把鑰匙,它能開啟學生個性發展的大門。為確保學生寫出思想健康、個性鮮明的作文來,教師個性化作文指導應做好以下兩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廣泛閲讀。廣泛閲讀是語文創新能力的基礎,更是個性化作文的必由之路。要指導學生認真閲讀新課標規定的中學生必讀書,擴大學生知識面,夯實人文底藴,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以保證個性化作文有取之不盡的源泉。具體做法可以:1、利用每週的閲讀課以及校圖書館豐富的藏書,有計劃地推薦書目,組織學生閲讀,做筆記、扎記、評論,以求每閲必有得。2、每天佈置背誦、理解一首古典詩詞,看電視新聞,閲讀一篇報刊雜誌的美文,寫一篇練筆的回家作業3、不定期地開展讀書讀報和作文競賽,檢查閲讀效果。二是要加強作文章法的訓練指導。文無定法,但有章法,傳統的文學作品,如詩歌、小説、散文、應用性等,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規矩”,一旦選擇了某種文體寫作,你就得遵循這種體制。一篇文章如何開頭,如何展開,如何收尾,所謂“起、承、轉、合”,雖無統一標準,但是,要準確地明白地敍説,狀寫客觀事物,表述情感,只有教師將這些基本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教給學生,才可以提倡學生作文個性化的自由表達。

一、 學生表達富有個性化

國中作文教學要遵循寫作的一般規律,注意作文起承轉合的行文格式、通順規範的語言以及必要的表現方法外,應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個體成長的實際,以我之筆抒我之心,寫出真正具有個性的文章。除了教

師個性化指導外,關鍵還在於激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從擬題、選材、文體、立意構思到語言的運用,都可閃現學生個性化的亮點。

1、擬題力求新穎獨特

題目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往往起着概括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俗話説“題好文一半”,有一個靈活的題目,有利於擴展寫作的思路,寫出新穎有個性的文章。在實施個性化作文的訓練中,可以給命題立下兩條原則:一要立足現實世界,放眼未來世界,力求新穎、獨特。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想,多角度思維。

學生自擬題目時,不要千篇一律,如以“貧困”為話題的作文,不是《貧困》就是《説貧困》。而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有針對性地去擬題。譬如《窮且益堅》、《我貧困,我美麗》、《貧困是首歌》、《感謝清貧》、《青山在,何以貧》、《最貧是無志》等富有個性的題目多好。擬題確切、精煉、生動、新穎、有意藴,有文采,有個性,可巧借一些方法。如引用法《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修辭法《搬“文山”會“填海”》,符號法《拼搏+謀略=成功》,標點法《減負!減負?》,反常法《以胖為榮》等。其實文題的個性化已經為作文的個性化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我要與別人不一樣”的思想自始至終要貫穿在作文過程中。

2、選材要獨闢蹊徑

個性化的選材使文章充實而有生命力。個性化的選材就要獨闢蹊徑,力求新穎,變換思維角度,拓展思維空間,要善於選擇新的切入點,圍繞話題引發新的議論,展開新的聯想,講述新的故事,抒發新的感情。首先要放棄題目字面上的本意,挖掘其新意。如媽媽生日到了,以《特殊的生日禮物》為題寫一篇文章。很多同學會想到一般的蛋糕、鮮花、巧克力等禮物,不能突出“特殊”,有的同學寫“打掃整理房間”,“陪媽媽看電影、聊天”等寫得生動就不落俗套。又如寫《橋》或《考試》之類,最好跟人生聯繫起來,可以寫友誼之橋,心靈之橋,行為的考試,品德的考試。

3、構思力求推陳出新

“文成於思”,構思是學生把習作素材在頭腦中進行條理化的一個複雜的過程。要寫出有新意的東西,就得讓學生敢於打破常規,超越思維定勢,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開思維,大膽求異,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個性化的構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讀者的巨大力量。可以體現在設置懸念,巧置誤會。先抑後揚,情節陡轉。細節凸現,線索交替。物觀世界,借物喻理。起句不凡,結句出韻。題記導入,尾聲拓展。標題串線,鏡頭組合等,

這些粗看起來較難,實際並不難,只要認真學好課本里的範文,再加上自己作文時有意嘗試和琢磨,一定能行。“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文章再給人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則更令讀者拍案叫絕。如美國短篇小説家歐?亨利,他的小説有很大的特點,就是文章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構思可謂新穎別緻,有個性。

4、語言力求體現獨特

所謂個性化語言,是指與每一個鮮活的寫作個體相對應的,浸透着寫作個體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活潑的生命色素的語言,是書寫純真心靈、抒發真摯情感的語言,語言要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要使語言出採、作文生色的方法有許多,寫作語言個性化常見的策略有:如巧用修辭、滲透哲理、運用疊音詞、駢散結合、適當使用文言詞語、引用名言警句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體現獨特性。如有些學生個性幽默,那麼他的文章可以幽默風趣些,有的學生喜歡用優美的詞句,那麼就可以生動形象些,有的學生喜歡用平實的語言,也無妨,可以樸實見長。我們要讓學生明確,他喜歡哪一類語言,在寫作上多學習那一類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技巧,儘量朝自己喜歡的方面發展,充分施展自己的語言個性。

三、作文評價體現個性化

作文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對學生的寫作熱情產生影響,個性化的作文評價,能發現甚至挖掘學生作文的閃光點,進而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揚,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對作文更有信心。新課標關於作文個性評價上提到:“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習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保持傳統的“面批、互評、針對評改、師生共評、個別評改、綜合評改”外,作文批改應改變教師一改到底,一切包辦代替的老方法,把修改作文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張志公先生説“應當養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學生的修改需老師的指導。可以進行如下修改嘗試:一是指導自改。每次作文草稿完成後,指導學生反覆自改,從文章的立意、選材、佈局、語言等方面反覆琢磨,字斟句酌,精心修改。二是教師作示範性修改。教師瀏覽全班作文,選擇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心批改,點評,作為修改的範例印發給學生。再作批改的方法指導。然後四人一組互批互改,改後全班推薦兩至三篇在班上交流,由學生進行評析,在此基礎上寫好作文後記。還可設計一些有特色的評改方式。譬如制訂好評分標準。材料真實(15分),有創新(15分),條理清楚(20分),有重點(20分),語句通順(20分),書寫工整(10

分)。 讓學生把評分標準工整地抄在作文的後面。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根據

學生的作文情況逐個進行打分。學生拿到老師批改的作文後,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樣作文得失一目瞭然,便於修改。

個性是一種創造,是一種自由,是對個體心靈空間的釋放,讓學生的個性在寫作中得到積極的發展是當代教育的價值取向。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文章是心靈的放飛,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在自己的字裏行間表述真情,弘揚個性。冰心曾説過:“人的心靈世界是個性化、自然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靈的笑語和眼淚。”讓我們帶着心靈的笑語和眼淚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和寫作吧,讓學生在作文中張揚自己的個性,放飛火熱的激情。“清水出芙蓉,一枝獨秀耳。”讓學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頭,使學生作文成為展示個性、發展特長的舞台。

第五篇:作文教學論文

尋覓春天的蹤跡

——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

內容摘要:作文教學是能反映學生意識的特殊教學形式。因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人的認識規律,讓作文教學沐浴着人文的燦爛陽光,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切實完善學生的人格,使作文真正成為提高人的素質的教學活動,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關鍵詞:高中作文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寫作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這裏一反傳統作文教學重技能技巧訓練、重文本表達方式和效果的觀念,將作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作文主體的內在修養與健全人格品質的建構上來。我們的寫作教學不僅要着眼於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更要關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和精神世界的構建,讓學生在生命本色的、生活化的學習活動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一、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作文的源頭活水,提高人文素養。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作文的源頭活水,從而寫出各具個性的作文,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係。”(葉聖陶、朱自清《國文教學》) 在寫作之前,引導學生閲讀可以採取兩種辦法:一是平時積累閲讀。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指導學生閲 1

讀某一類作品,如學習王朔的幽默語言、魯迅的思想深邃、海明威的感情激越、金庸大俠的崇尚正義、張愛玲的多愁善感、羅曼?羅蘭的志存高遠。只有閲讀有個性的作品才能保證寫出有個性的作文,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二是現場搜索閲讀。在作文前一節課,將學生領進閲覽室,讓他們搜索能派得上用場的作文材料和作文形式,加以借鑑、仿效。學生在閲讀中拓寬了知識面,豐富了文化底藴,提高了文學素養。

在指導學生作文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注意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問題,可以結合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出一些小題目,如“我們的班集體”、“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同學”、“我最喜歡的一堂課”等,讓學生帶着這些題目去觀察、去思考。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全面細緻的觀察能力。要使他們學會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發掘事物的深刻含義,進而寫出客觀、辯證的優秀作文。

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開掘作文的源頭活水。“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猶如一個萬花筒,一個對生活有着真切關注和思考的靈魂,其文章一定閃爍着睿智的光芒。許多學生的作文過多地把視線鎖定在學校家庭的趣事風波。一個真正有民族責任感的中學生,應該和時代的心跳連在一起:為農村解決不了温飽的農民而憂心忡忡,為山區失學兒童潸然淚下,為社會道德淪落而焦慮不安,為信仰危機而振臂呼號。在平時的作文中讓學生把“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融入自己的作文中,

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學寶庫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間真情,沉澱了歷史精華,是人文教育的極好教材。積極引導學生廣泛閲讀, 培養他們的讀書愛好, 就等於幫助他們找到了源遠流長的知識的泉眼。創造條件閲讀,有計劃、有目的地推薦作品,啟發閲讀的興趣;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組織開展練口活動,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中介紹名著篇和新作,達到互相推薦、彼此學習的目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每一次活動就是一次生活的投入,一次視野的擴展,一種情感的體驗,一段思想的磨礪,一次道德的自我完善。

二、在寫中體現學生的人文素養

課新標認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學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一過程最能體現一個學生人文素養的高低。通過寫作這個平台,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只注重技巧,而忽視對寫作基本功的訓練,或是教條地強調基本知識厄殺學生的興趣,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寫作仍要從培養寫人、記事、説理這些基本功開始,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當前大學聯考作文中所體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的文章四不像。既不是記敍文,也不是議論文,往往文體不分,不倫不類。針對這種情況,作文教學首先要重視文體的訓練,指導學生學會寫複雜記敍文,既包含六要素,又要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夾敍夾議,敍議結合。要訓練學生規規矩矩地寫議論文,即明確地表達論點、論據、論證,思維縝密,邏輯清晰。要引導學生寫靈活自由的散文隨筆,心得體會,可以表現歡樂,讚頌美好,褒揚奉獻,也可以抒寫傷感,抨擊醜惡,揭露渺小,倡導個性化寫作。其次,在訓練學生基本文體的寫作過程中,適當穿插帶有大學聯考趨勢方面的文題,指導學生寫好話題作文、命題作文、開放性命題作文,引領學生寫作立意深刻、構思新穎、文體複雜、難度較高的文章。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到記敍生動、羅輯縝密、説理透徹、抒情真摯充沛,使學生的作文既深刻豐富,又有文采有創意,充分展示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水平。

三、人文情懷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人文情懷是指作者的思維方式、價值追求與精神狀況,是人思想情感的流露與體現,是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內化於人內心而形成的一種精神品種、一種修養、一種心理和一種態度。新形勢下作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為目標。這也正是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要求的。也許有人説,站在人文精神、人文素養這一高度談論作文教學是高談闊論,沒有一定的內容依託,根本無法在教學中實施,其實教師始終應站在一個高度,從大處着眼,從小事入手,通過寫作這個平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要從寫作生活化入手,豐富文章的寫作內容。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庸俗的精神品質都是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文章內容迴歸到生活中去已成

為當前作文的主流,寫作生活化是豐富文章內容的用效途徑。由於學生的生活單調,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感到沒內容可寫,要引導學生關注和珍惜學生生活,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利用好文本教材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平凡而又有意義的小事、瑣事,如高中教材中《我不是個好兒子》《醜石》等,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寫作點,讓學生寫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寫自己的歡樂和苦惱,從寫作內容上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

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熱點關注社會熱點,充分利用網絡傳媒,對社會各種現象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關注多元的、真實的、繁雜的社會生活。引導學生深入瞭解自己喜歡的生活內容如:音樂、繪畫、體育等,讓學生作文取材生活化,注重生活細節,從點滴生活中感受其細微變化和差異,並由此上升到理性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哲理。教師要善於從生活中捕捉情感支點,挖掘學生內心的真情,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抒發真摯情感,讓學生在情感歷程中學會化平淡為真切,化漠視為珍愛,在師生共處與人交往中培養合作精神,在文章寫作中體驗生活的真善美,塑造良好的個性心理,真正做到文以載道、文道融合。

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遠的課題,它要求作文教學必須從應試的舞台中切實解放出來,多角度,多渠道地開拓作文教學的局面,引導學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撐起語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注重人

文關懷、注重以生為本。讓我們以愛心造就愛心,以寬容培養寬容,以成功呼喚成功,使作文教學閃耀着人文之光。

本站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作文教學論文

淺談作文教學論文

國小作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論文

標籤: 教學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8or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