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化學教學論文

化學教學論文

目錄

化學教學論文
第一篇:高中化學教學論文第二篇:化學教學論文第三篇:國中化學教學論文第四篇:國中化學教學論文第五篇:高中化學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高中化學教學論文

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

環縣職專曹豐君

摘要: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可以採用興趣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 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策略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化學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新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一、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2、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課程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3、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這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展。

4、教學有效性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5、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佔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掌握教學設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階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二、傳統教學中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分析

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往我們的教學也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但是受傳統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始終把反覆練習、訓練的方式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和家長不得不靠佔用學生的課外

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的基本着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不是自主發展,往往是教師“強制”下的一種發展,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發(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展狀態。這種發展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動發展的結果是:⑴造成學生髮展的兩極分化,一些適應被動發展的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注,一些不適應的學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⑵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壓制,缺少學習的主動性;⑶以學生的片面發展代替學生的全面發展;⑷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經歷和體驗。不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直接後果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進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3、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實現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促進學生髮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是單向的,即教師——學生。它的一個弊端是忽視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信息的傳遞,忽略了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因素對學生髮展的促進作用。它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單向互動向多向互動的轉換是課堂教學改革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4、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製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方式。我們並不認為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無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們認為,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

5、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採用,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變革。然而在現實中,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在教學中,大都採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且無論什麼樣的課都採用。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教師也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論精髓。二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搞形式主義。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學有效性的觀念。

三、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的合理性建構

1、師生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交流互動是主體間的相互聯繫與能動的反映,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彼此交流情感、體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求得了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以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

(1)“互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師生間相互理解與交流的“主體間性”的打造,是師與生,師生與教材間的雙向理解、問題解決的活動,是形成共識的共創共生活動。教學中的有效交流要體現“三個有效”,即尊重客觀事物的真理性,社會規律的正當性和“捧一顆心來”的真誠性,課堂教學強調時空共有,內容共創,意義共生,成功共享。

(2)互動的多元性與教育性。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多元的,是多情況、多內容、多難度、多形成的互動體。在情境上既有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還有融洽和諧的

人文環境,發人深省的問題背景;內容上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有生活經驗的積澱,生命意義的領悟;師生關係上,既有師與生,還有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個體與羣體,師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2、學生是發展的、具有獨特和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自身發展是有規律的。為強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熟悉並掌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的特點,並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教師應相信每個學生的確都潛藏着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成長,有培養前途,可以獲得成功。同時,還要承認,處在發展中的學生,有個性差異性,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

學生是獨特的人。首先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學生不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有着豐富個性的人。有效教學活動中,還學生一個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學生由於受不同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的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願、好惡、情感、價值取向和知識基礎,教師只能激發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受事務,自主觀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3、“以學論教”,全面改進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髮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民主、平等、協調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一方面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以活動促發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學論教”,創設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師生共創共生、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使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充滿主動學習的氣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與交往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氣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教師的教學是課程的創設與開發。教學與課程的關係中,課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課程理念決定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均處在課程中,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建者,他們共同參與積極開發,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的過程。

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致力於教學中。“行動研究”是以行動而進行的研究,是在行動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動,是對行動的研究。教師在有效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極的經驗進行總結,建構理解與反思間的對話,使其形成規範性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教學、強化學生體驗。過程教學包括知識發生過程和知識發展過程的教學。知識發生過程教學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結論,知識發展過程教學是在結論的指導下的運用,兩個階段缺一不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認識,提供有結構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適時強化,通過複試練習和建構型複習,促使學生多角度審視結論,並把結論納入認識結論中使之內化,併為下次新授課做鋪墊。

4、組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系統,構建課程整合網上協作教學模式。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

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同時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各種傳統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把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把握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實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

四、新課理念下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1、興趣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1)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設疑法。“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後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3)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默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製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牆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2)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3)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後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3、信息化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下在處於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內容不再只侷限化學生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瞭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侷限於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採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3)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

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3)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後的產物進行現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徵、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5)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臵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閲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已見,並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第二篇:化學教學論文

興趣、科學——提高化學質量的關鍵

[摘要]隨着社會發展,改革開放讀步調越來越快,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成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這個嚴峻問題需要我們鄉村教師着力解決。本文主要闡述興趣、教學科學性對農村學生學習化學的影響,着重在解決問題上提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和見解。 [關鍵詞]興趣,科學,心理素質,農村國中,化學教學,優化課堂。

[正文]

宣漢縣上峽學校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地方非常偏僻。孩子的家長大部分外出務工,只剩下老幼病殘者。由於家長的整體素質偏差,他們只知道掙錢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正所謂只知道養孩子而不知道教育孩子。學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夠濃厚,家庭學習氛圍差,很多農村家庭環境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許多家長因為出外打工而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生源不佳,學生整體的基礎和認知水平偏差,學習缺乏動力。

在這麼多困難面前,我們應該怎樣行動才能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呢?作為教育者,我們該怎麼做呢?培養興趣、增強教學科學性是關鍵!

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學生的心理素質決定其學習活動與學習效果。

力因素兩個方面。一個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就不可能獲得較大的成就。心理學和教學實踐都表明,就大多數學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並不懸殊,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在非智力因素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諸多因素中,興趣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鑽研問題,開闊眼界,它也是一個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種高效能的催化劑。可以説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

對九年級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科目,大家都沒有基礎,我們就從學生需要出發,發揮化學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學科知識、進行科學探究的途徑,揚棄傳統式教學思維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作業的效果,使教學的有效性得以落實。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科學性是農村化學教師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一)、上好第一堂課,激發學習興趣

第一堂化學課,對學生而言,老師是陌生的,學科也是陌生的。如何讓學生認識教師,喜歡教師,從而喜歡上化學這門學科,那是一個相當具有技術性的技術活。對於魯教版化學而言,第一堂課是讓學生認識化學,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就以第一單元第一節——奇妙的化學來説,如何在本節課將學生的求知慾、探索欲提到更高,教師教學的精心構思那是必須的。在講解過程中要生動形象,但不要平鋪直敍。要結合課本中的一些事例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就以課本中的“黑乎乎的石油是怎樣變成絢麗多彩的化工製品;不起眼的沙子如何變成晶瑩透明的玻璃”為例讓學生心理形成強烈反差,增強他們繼續探索未知世界,繼續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二)、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中學化學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兩部分。

化學實驗生動、鮮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保證課堂演示實驗的成功,教師每次實驗前都做好充分準備,努力做到操作規範,速度適中,便於觀察。為避免學生只是看實驗,覺得好奇、好玩而忽視學習,學生每次觀察實驗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觀察提綱和真實詳細的實驗現象記錄,逐步培養觀察能力。另外,對於課本中的演示實驗,有的現象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開動腦筋不斷改進實驗方法,使實驗現象鮮明生動。在學校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一些觀察性較差而方法較簡單的實驗改為演示實驗,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邊講邊實驗。在具體的教學中,有些化學概念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設計成一個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實驗結束,教師一定要做好小結。通過實驗小結,指出問題所在,表揚鼓勵好的同學。事實證明,有的學生雖然學習基礎較差,動手能力也不強,但是他們喜歡化學實驗,而且也愛動手。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這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倍增。

(三)、用新穎的教學方法,穩定學習興趣

雖然化學實驗生動有趣,但化學原理和計算卻顯得枯燥乏味。為了鞏固化學實驗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採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愉快感,而且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採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邊實驗法、聽題判斷法和化學遊戲法等多種啟發式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我將近一年的教學中觀擦,如果我每堂課都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課堂會死氣沉沉,學生學習興趣不明顯,積極性也就不高。而用不同的化學教學方法

來看呢,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效果也很好。

(四)、用成功的體驗,堅定學生的信心和意志

所謂成功,即行為者達到了預定的目標或獲得了預期的結果。行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在國中化學教學中,成功意味着學生在學習上獲得進步和好評。因此,教師的表揚與肯定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對那些學習困難學生,一次好成績的取得,教師的一句表揚和讚賞,甚或是一種信任的目光,都會給他們以無窮的力量,使他們興奮不已。教師不僅要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更上一層樓,而且更要注重發展後進生的潛在能力。教師應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充分信任、尊重、愛護他們,善於發現,善於引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總之,在教學中,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興趣的持久性和廣泛性是互相聯繫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就能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提高教學科學性(一) 優化課堂教學

1.充分相信學生,優化學生綜合能力

①保證學生看書的機會。課堂上教師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靜心地閲讀化學教材,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化學新知識的理解與解題方法、規律的掌握,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得化學新知識的能力。

②保證學生動腦的機會。教師提出問題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儘量讓學生説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確時,教師不應指責,不忙裁決,可適當啟發和讓學生再思考,使解題思路真正從學生頭腦中產生出來。

③保證學生動手的機會。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中要創設更多讓學生動手的機會,這樣有利於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經驗的獲得,信息的反饋。

④保證學生動口的機會。認知過程是個體探索與羣體交流相結合的過程,課堂上鼓勵學生質疑、討論、暴露思維過程中的問題,與學生共同經歷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這樣的交流互動不僅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而且也促進學生情感、道德的發展。

2.充分理解學生,優化師生關係

平等對待學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也是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要求。平等對待學生就要求教師重視自我發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發展而教,不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的“容器”,而應把他們當作有選擇性和主動性的個體。在課堂教學中,要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嘗試,獨立尋找解決

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互相評價,使學生在學習的各個環節上都能夠主動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有認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時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聲言語和無聲言語中都藴含着關心、理解、賞識和期待,都可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言語的恰當使用也可增強師生間的情感磨擦。教師良好的願望,只有通過恰當的言語表達才能轉化為學生的需求,並由此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

3.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探究,優化生生關係。

在課堂上,儘可能讓學生動起來,發揮學習小組的功能,相互檢查,相互交流;組內互幫互學,組外相互競爭。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化學競賽、辯論,這樣可以增強探討的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辯論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愉快教學中達成目標,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4.改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從“滿堂灌”到提問教學是教學的一大進步,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有一種現象不可忽視:相當一部分課堂只將問題當作組織教學的線索,主要教學內容仍由教師講解完成,就整個思維過程看,學生仍是被動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問題緊緊攥在手中,引導學生圍着自己的思維轉,看起來學生在積極思考回答,實際上被老師“牽了一回牛鼻子”,課堂的主角仍是教師。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把一堂課大致分成了六個環節,即:揭示目標、指導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檢查自學效果、引導更正,指導運用和當堂訓練。通過以上六個環節的學習,既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能更好地減輕學生過分的作業負擔,使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有收穫。並且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

(二)提高作業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鞏固課堂所學,課後常常輔以一定量的作業。這既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也能反映教師教學的真實狀況。通過作業及反映的問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因此,在處理作業方面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1、精心編選

在佈置作業時,要結合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考綱的要求精心編選,適時適量佈置。對於同一班級的學生,根據他們不同的學業水平,設計不同等次的作業,儘量照顧大多數學生。這樣既保證了合格率,也提高了優秀率。

2、認真批改

批改作業是教師瞭解學生的最為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於作業的重視程度。試想:如果每次作業教師只用一個簡單的“查”字或寫上某個日子,來應付,學生心裏會怎麼想?長此以往,肯定會影響到他們對作業的熱情和效果,而且教師如果不認真批改,又怎麼能瞭解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呢?鑑於此,對於學生的作業,我們每次都要認真地批改,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生儘量當面批改。使他明白失誤,及時改正。之後還佈置類似的題目,做到學習一題而知道一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及時反饋

為了保證作業的有效性,及時的反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一時間把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學生,有利於下一環節的學習,因為知識是連貫的,如果不及時反饋,就會使學生的問題越積越多,不利於下一環節的學習。當然反饋的方法有多種,對於大家共同的問題,可以採用課堂講解,集體訂正;對於個別同學的問題,可以採用單獨面批解決。儘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段段清。

社會在變,學生在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得變,我們必須不斷研究,與時俱進,結合農村學校具體情況,用最優化的教學方法盡最大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提高農村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閻立澤, 韓慶奎, 於清江, 周勇 主編.化學教學論[m].科學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2]成雲 主編. 心理學[m].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 第1版.

[3]楊天碧. 對當前農村中學化學教學的探索[j].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年

02期

第三篇:國中化學教學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論文:淺談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

學習的任務之一,就是把人類知識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儲存在自己的頭腦裏,在需要的時候,就能把知識重現和再認出來,為高深的學習打基礎,為生活的使用作準備,正如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説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創造不過是運用知識。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決定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首先要能夠記憶。在化學教學中,常有學生反映:元素符號等化學用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化學基本理論及其計算、實驗等,太多太難記,記住後也容易忘記。怎樣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呢?筆者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着手:其一是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教學,直觀教學,盡最大努力加深化學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印跡的深度,提高記憶效果。其二是掌握學生的遺忘規律,幫助學生與遺忘做鬥爭。

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記憶效果國中生的抽象思維和想象力較之國小生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單純從老師講授中獲得知識,還愛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循循善誘,解難答疑,對提高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1、加強實驗教學,以各種奇異的化學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

生動直觀的實驗,對學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如講授“自燃”這一內容時,開始就演示實驗,把白磷溶液滴在濾紙上,一會兒濾紙就自己燃燒起來。這時提出問題,濾紙為什麼自行燃燒?這個實驗及這個問題,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

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這時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習新知識成了學生的迫切要求,學生聽講有目的,對教材內容自然印象深刻。

2、應用直觀形象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國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到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形象或事實有質的不同,是更為抽象而難於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教學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出示小黑板的圖象,學生對電解質的離解及運動,一目瞭然,印跡深刻。

3、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繫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率。國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大,內在聯繫千絲萬縷,而化學用語和化學量的規定與運用又千差萬別,不少學生由於沒有掌握好已學過的知識,在知識系統中失去了線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識上,表示出記憶效果不佳。要幫助學提高記憶效果,就力求在教學中將新舊知識系統化,使學生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並掌握一個完整的概念如:有關溶解度計算的教學。先複習“溶解度”的概念。而後給出溶解度的計算公式。進一步強調指出:這一個公式必須具備: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劑中,溶解達飽和,溶質克數一定,此時溶質克數即溶解度。這樣,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強了記憶效果,又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4、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簡化記憶。比較是確定現實現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定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把這些事物聯合為一組進行概括。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

如:硝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要求學生將已學過的有關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跟硝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比較。硝酸跟硫酸、鹽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為電離時可以生成氫離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濃硫酸相似而與鹽酸不同,這是由於硝酸分子裏的氮原子處於最高價態,容易被還原成低價態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現在不論稀濃,在不同條件時,硝酸都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由於硝酸分子的不穩定,極易分解的特徵,因此它的化學性質又和硫酸有不同之處。經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簡化了學生的記憶,學生不僅能記住硝酸的特性,還能鞏固對硫酸和鹽酸化學性質的記憶。克服了學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弊玻

二、幫助學生與遺忘作鬥爭記憶的大敵是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作了系統的實驗研究。他的研究結果以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依次規律,教學中可採取如下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作鬥爭。

1、組織有效地複習。

(1)及時複習。教師要抓好新課前的複習提問。提問的目的首先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其是對新課掃平道路。學生平時不復習,臨考前“開夜車”和“加班加點”是不符合記憶規律的。

(2)分散複習。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的複習、階段複習、期末複習。

(3)注意複習方法。複習要避免機械重複每次複習都應給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2、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由於干擾而產生的臨時遺忘是常見的。如:學生考試時,因為緊張,本來記住的內容,一時怎麼也回憶不起來,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是一種情緒干擾。為

了排除一些干擾,平時要注意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臨場指導就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經常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根據對遺忘規律的研究,已經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覆運用,強化信息的痕跡,將會自動喪失而使得到的知識流失。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地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如有代表性讓學生做些上節、上章以至上冊的習題,增加一定數量的綜合題,可多次刺激,強化記憶,減少遺忘。

第四篇:國中化學教學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論文《淺談如何構建國中化學高效課堂》

關 鍵 詞:高效課堂 自主探究 幽默

內容提要: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高效課堂的構建,而目前的課堂教學存在與高效課堂背道而馳的做法。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當採取一切措施促進學生真正地參與自主探究。再者要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教學風格,促進化學高效課堂構建。 當前的素質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在倡導着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國中課堂教學策略構建的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與效率”。所以素質教育的實施向當前課堂的高效性提出了挑戰。在此前提下我市的化學教學改革推出了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三、五、五教學策略。策略中提出了人文課堂、開放課堂、自主課堂的構建。本人認為無論是何種課堂都必須以高效作為前提。所以如何利用好當前的教學策略使化學課堂高效的運轉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的重中之重。

一、 前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素質教育的實施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純粹的填鴨式講解為主線的“機械教學”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洋思教學法”“杜郎口 1035 教學法”等教學模式給我們化學課堂改革充入了新鮮的血液。但在自主課堂的教學模式紛至沓來之時新的問題也應運而生。

1、自由代替自主的假探究課堂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創設必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實驗、合作等環節來實現問題的解決。但不是説每個知識點都得讓學生進行探究,更不是説教師將問題提出後就讓學生“放羊式”的亂探究。如果這樣就會使得課堂陷入到一種混亂的狀態之中,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所以探究的問題要用在必要的環節和必要的知識點上。 其 而教師在探究的過程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主導”的地位絕對不能動搖。否則,不顧問題的難易,不管學生的實際,一味機械地套用探究模式,只會使課堂僵化而低效。

2、包裝華麗的花課堂 華麗的外包裝很容易使人迷惑。但是在華麗的外部包裝之下暴露出來的卻是教學過程中對問題解決的蒼白無力。特別是現在的某些觀摩課、公開課,教師往往在華麗的包裝上下大力氣。可謂是各種教學手段齊上陣,搞得課堂“熱熱鬧鬧”。但真正這節課下來,學生卻學不到什麼東西。曾經聽過某位老師的公開課,僅對金剛石、石墨、碳60 三者物理性質的探究就用了討論、提問、板演、視頻展示、模型展示等方法。課堂反應可謂“熱鬧”。因為前面的教學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説以後來有關“碳單質的化學性質”的教學只能是點到為止、草草收兵。這樣的課堂有什麼高效可言。華麗的包裝只能使課堂效果適得其反。我們不反對好的教學手段,但一定要用在恰當的時候。 那麼如何構建化學高效課堂呢?下面本人結合教學過程中的體會,談幾點淺薄的建議。

二、全力打造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真正探究 所謂探究活動的先決問題,就是讓學生探究什麼。不是每個問題都值得學生花大力氣探究,設計問題要有價值,必須有利於學生創新性思維發展

1、科學合理的設計探究問題 設計出的問題要有開放性、矛盾性和辯證性。只有這樣的問題,學生才有意識、有興趣地去進行小組內的合作,進行探究。例如,在碳與氧氣發生反應的問題,我設計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煤球爐上的風門有什麼作用?風門開、關的時候,爐內會發生什麼反應?因為學生對煤球爐非常熟悉,所以對照課本上的知識完全可以將碳的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探究好。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此問題後提出:根據日常經驗,關閉風門後爐內火焰呈現藍色,這是否是碳的不完全燃燒時的現象。針對學生如此高的探究慾望,我因勢利導,提出了另外一個探究問題:藍色火焰的產生可能

會是哪些物質間反應產生的?而此時的問題是集辯證性與矛盾性於一身的。很多的學習小組都總結出了非常多的答案:c 的不完全燃燒、co 的燃燒、c 與 co 的反應、c 與 co2 的反應等等。但此時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以他們現在的知識是很難得出正確結論的,所以我把這個問題放到課下讓學生探究,但同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去引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時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分層次遞進式的探究方式讓學生全員高效 素質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裏的學生指的是全體學生。 “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出自己的調子。因此要想讓那顆心與我的説話相呼應,就要例我自己 ”化學課堂要想取得高效,就必須得分層次遞進合上這根弦的調門。式的進行全員參與的探究。不同的學生思維想象高低不同,過高過低的思維起點,都不利於學生積極思維。要想抓住學生思維的起點就必須分層次遞進式的設計探究問題及習題。而在探究和解題的過程中,要做到學生問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最終使整個課堂高效而有序地進行下去。例如,複分解反應的教學。由於學生對酸、鹼、鹽及其物質的化學式掌握的不準、不牢,所以導致了複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得不好,所以,我就把握住了學生思維的這個起點,先在第一個層面上做文章,先設計瞭如下的探究問題:給出每個小組常見的元素和原子團,然後,根據他們的化合價進行化學式的書寫比賽。這樣在緊張和興奮之餘,加深了對常見物質化學式的印象。因為這一層面上的內容是所有學生都能突破的。在此基礎上再進入下一個層面,設計一些與現實聯繫比較緊密的探究性的實驗讓小組在實驗室中進行合作,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實驗中體會到攻堅難點的快樂。雖然這一層次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但是在小組中有能力的同學得帶動下,所有的學生都將這一難題突破,實現了在化學教學中的遞進式發展。 二、巧用幽默來催化,促進課堂高效高能 ,而幽默則是催生學生興趣的高效催化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 45 分鐘的時間內,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到底能產生多少知識,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其關鍵還是課堂高效催化劑——幽默的運用。 ,我雖不是教育家,但是近十年的教學經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驗使我意識到,用幽默來點輟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而且還能在快樂中成長。 1、幽默導入新課,創設良好的開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高效與否,其關鍵的一點在於你是否在課的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使學生以最快的姿態進入到學習中。而幽默的導入就恰恰給了學生這樣的一個姿態。例如,在金剛石石墨、c60 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導入的。 “金剛石與石墨兩人之間鬧了矛盾,這一天金剛石與石墨又相遇了。高貴的金剛石將平凡而普通的石墨痛扁了一頓,石墨遭受了如此重創,傷心非常,他對着金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後我問同學:同學們石大聲的説道: 。其實在這個幽默的小故事中還包含着另説石墨説的有沒有道理?”外一個知識點,那就是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也就是我所説的“同根生”。在一片爽朗的笑聲中,解決了這一節課的第一個問題。同學們的熱情也由此而高漲,後面的各種活動也由此而拉開了序幕。 2、幽默突難攻堅,促進高效發展 眾所周知,國中化學中的知識,特別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是學生非常難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就是對一些抽象的、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在這個時候,老師就要改變一下教學的策略,用一點幽默的方式,利用一些形象直觀的比喻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例如: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這個概念對大多數的同學來説,都顯得難以理解,教學中我這樣打了一個比方:1 粒大米的質量與 8 粒小米的質量相當,1 粒黃豆的質量與 20 粒小米的質量相當,而一粒花生米的質量與 50 粒小米的質量相當,那麼我們就用 8、20、50 三個數值來表示這三種糧食的相對質量。在這裏我將十二分之一的碳原子比作了一粒小米,而三種糧食顆粒就表示了其它的三個原子。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之後,同學們就不用再冥思苦想那些,微觀的難以想象的原子了。再者,元素的概念也很難理解,我就把氧元素比作麪粉,麪粉能做出饅頭,與肉餡一起能包水餃,放上油鹽能烙油餅。邊説邊在黑板上寫上 o2、h2o、kmno4

三個化學式。學生在開懷大笑之餘,很輕鬆的就領會了,元素自己能形成物質,也能與其它元素組成別的物質。 其實幽默的教學風格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快樂,只有幽默才能使課堂達到和諧,而真正高效的課堂是必須建立在師生和諧共處的氛圍之內的。所以高效的課堂上,一定離不開學生的笑聲。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貫穿於化學課堂的內外和始終,要讓幽默的教學風格發揮出它最大的催化作用。當然,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厚積博發的過程。這需要我們每一個化學工作者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

參考文獻: 1、 《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劉智: 《山東教育》 2014年 1、2 月 82 頁 《山東教育》之《迴歸之路》2014 年 1、2 月 4—5 頁 2、 、陳為詞 《優質課堂》明天出版社 2014 年 7 月 3、

第五篇:高中化學教學論文

中學有機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

莊奕濤

在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前國際上共同關心的教育理論問題之一。教學過程中到底教會學生什麼?是“魚”還是“漁”?是教學生還是教學生學?在有機化學部分的教學中,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方法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後,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

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製法(工業製法、實驗室製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於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徵———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徵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 。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並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製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後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以後幾節的教學, 我都反覆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 結構→性質→用途→製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 我順着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 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複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後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採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於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

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閲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分鐘的閲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後複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麼? 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製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緻、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製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温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麼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後,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並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後,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並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範,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4.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 不記則思不起”, 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 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複習中,我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如:銀鏡反應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學生“一二三”記憶法,即一水二銀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學與記憶,我就提醒同學根據分子中官能團的異同對比記憶其化學性質;我還提醒同學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記憶, 如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實驗有紅色沉澱物(cu2o) 生成以幫助記憶這個反應。

總之,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反覆強調“結構→性質→用途→製法→一類物質”的學習方法,並對自學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記憶能力的培養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國中化學教學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論文

化學教學論文

標籤: 教學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4w9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