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目錄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第一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第二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七年級語文中的聯想教學第三篇:淺談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論文第四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那些快樂的日子》習作評點 人教版第五篇: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的學習方法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聯想教學

七年級語文中的聯想教學從教多年,我對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感觸頗深,尤其是許多課文中的聯想,我認為不可忽視。課堂上,不少教師常把重點放在對主題的挖掘和對學生品德的教育上,而對聯想這一手法的分析和訓練比較少。其實這一環節引導到位的話,會把剛剛步入中學階段的孩子們帶入語文興趣的大門,會讓他們在對語文基礎的掌握上獲益匪淺。

所謂“聯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它在國中語文中運用很廣泛,其運用的技巧和藝術值得中學生學習和借鑑,尤其是七年級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聯想的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有關聯想的知識,開發他們富有創造性的聯想能力。

聯想給人以自由的翅膀,它不受時空的約束,思接千載,把本來相隔久遠,相距甚遠的事物有機地聯繫起來。七年級課文中有許多運用聯想的典範,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寫景物時打破時間的侷限,在描繪春花圖時由桃花、杏花、梨花爭芳吐豔,聯想到秋天果實累累。“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樣的聯想,既豐富了寫景的層次,又開拓了美的境界。如果把豐富的聯想和巧妙的比喻聯結起來融入描寫中,就更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藝術魅力。如《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 他在描寫雪後山景時寫到:“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表現了山的秀美動人,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由花衣被吹動進一步聯想到肌膚,生動地寫出了飄雪的山體那種美麗的丰姿和那飄逸而令人嚮往的神韻。可見抓住課文中豐富多彩的比喻聯想,啟發學生廣開思路,加強形象化的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可通過仿寫來進行,如在教《春》時,我訓練學生仿寫最後三個排比段“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經過啟發,學生能聯想到春天像仙女、像畫家,像魔術師,這樣就讓學生的思維在春天絢麗多姿的景象中徜徉,就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得到美的陶冶。

聯想,不僅能不受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且能夠幫助作者組織材料,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和昇華。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極富哲理性的散文,作者沿着紫藤蘿這條線索,由物及人,託物言志.由紫藤蘿的遭遇聯想到人的遭遇,由花兒自衰到盛聯想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紫藤蘿啟示作者由個人情感糾葛聯想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大大地豐富了文章的主題。不僅現代文章用這一藝術手段,文言文也不例外,如沈復在《童趣》中把夏蚊成雷聯想為羣鶴飛舞,以煙噴蚊聯想成鶴唳雲端,花台草木聯想成樹林和野獸。通過對童年生活細緻觀察景物的奇趣的具體描述,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神奇的聯想和想象力及稚氣爛漫的童趣,可見豐富的聯想不僅符合七年級孩子的特點,也使文章有豐富的內涵和新意。

運用聯想,不僅能昇華主旨,還能構思全篇,如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1、2句通過問句形式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聯想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描寫聯想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葱蘢,幽

雅??”可見整首詩歌的構思都是聯想在起作用。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心智發展高峯時期,聯想和思維活動十分活躍,利用教材中那些聯想豐富的例子,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聯想思維能力,教會他們怎樣運用聯想來組織材料,謀篇佈局,增長學生的寫作知識,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聯想不僅有以上作用,作者還能借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懷願望。任何事物總是有對立面的,運用事物的對立面作對比聯想,可以使截然相反的事物形成鮮明對比,如由美想到醜,有善想到惡,由渺小想到崇高,由悲苦想到幸福,由黑暗想到光明,如郭沫若的詩歌《天上的街市》,作者由地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地上的街燈,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祕奇麗的美妙境界,作者正是因為不滿人間的黑暗,才聯想到天上的光明,在詩的第三、四節中,詩人又由天上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以及自由的生活,聯想到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大膽創造,描繪了幸福美滿的婚姻,自由安詳的生活,這些奇特而富有創造性的聯想,生動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舊社會封建統治和壓迫的不滿和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和嚮往。讓學生了解詩中的聯想,能使學生體味到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知曉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並起到教育自我的作用。

另外,特徵和本質相似的事物之間容易發生聯想,作者也能借助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懷,如法布爾的科學小品文《綠色蟈蟈》為了表現自己對蟈蟈的喜愛之情,不惜在對蟈蟈的稱呼上下功夫,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聯想到“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聯想到“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聯想到“蟬的屠夫”,由於蟬和狩獵者、囚犯、屠夫特徵相似,作者通過不同的聯想來變換不同的稱呼,不僅使行文靈活,給人深刻的印象,更表現了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抓住課文中這些聯想,對學生進行恰當的點撥和啟發,不僅能把握文章脈絡。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讓學生積累和學到相關的一些表達藝

七年級處於國小和中學的過渡期,這一時期他們思維敏捷,喜歡聯想,但缺乏一定的經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抓住他們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適時運用課文中豐富多彩的聯想語段,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聯想的作用和意義,利用形式各異的訓練,培養他們聯想思維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開創思維和創新精神,將來成為社會需要的創造型人才

第二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七年級語文中的聯想教學

七年級語文中的聯想教學

從教多年,我對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感觸頗深,尤其是許多課文中的聯想,我認為不可忽視。課堂上,不少教師常把重點放在對主題的挖掘和對學生品德的教育上,而對聯想這一手法的分析和訓練比較少。其實這一環節引導到位的話,會把剛剛步入中學階段的孩子們帶入語文興趣的大門,會讓他們在對語文基礎的掌握上獲益匪淺。

所謂“聯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它在國中語文中運用很廣泛,其運用的技巧和藝術值得中學生學習和借鑑,尤其是七年級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聯想的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有關聯想的知識,開發他們富有創造性的聯想能力。聯想給人以自由的翅膀,它不受時空的約束,思接千載,把本來相隔久遠,相距甚遠的事物有機地聯繫起來。七年級課文中有許多運用聯想的典範,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寫景物時打破時間的侷限,在描繪春花圖時由桃花、杏花、梨花爭芳吐豔,聯想到秋天果實累累。“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樣的聯想,既豐富了寫景的層次,又開拓了美的境界。如果把豐富的聯想和巧妙的比喻聯結起來融入描寫中,就更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藝術魅力。如《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他在描寫雪後山景時寫到:“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表現了山的秀美動人,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由花衣被吹動進一步聯想到肌膚,生動地寫出了飄雪的山體那種美麗的丰姿和那飄逸而令人嚮往的神韻。可見抓住課文中豐富多彩的比喻聯想,啟發學生廣開思路,加強形象化的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可通過仿寫來進行,如在教《春》時,我訓練學生仿寫最後三個排比段“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經過啟發,學生能聯想到春天像仙女、像畫家,像魔術師,這樣就讓學生的思維在春天絢麗多姿的景象中徜徉,就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得到美的陶冶。聯想,不僅能不受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且能夠幫助作者組織材料,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和昇華。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極富哲理性的散文,作者沿着紫藤蘿這條線索,由物及人,託物言志.由紫藤蘿的遭遇聯想到人的遭遇,由花兒自衰到盛聯想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紫藤蘿啟示作者由個人情感糾葛聯想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大大地豐富了文章的主題。不僅現代文章用這一藝術手段,文言文也不例外,如沈復在《童趣》中把夏蚊成雷聯想為羣鶴飛舞,以煙噴蚊聯想成鶴唳雲端,花台草木聯想成樹林和野獸。通過對童年生活細緻觀察景物的奇趣的具體描述,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神奇的聯想和想象力及稚氣爛漫的童趣,可見豐富的聯想不僅符合七年級孩子的特點,也使文章有豐富的內涵和新意。運用聯想,不僅能昇華主旨,還能構思全篇,如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1、2句通過問句形式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聯想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描寫聯想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葱蘢,幽雅……”可見整首詩歌的構思都是聯想在起作用。再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中作者由香瓜子所處環境沒有生長條件聯想到它的萌芽需要衝破堅硬的外殼,由小飛蛾面臨嚴重威脅時的極力掙扎聯想到凡是生命都有求生慾望,由靜聽心跳聯想到兩種人生態度。文章就是在這三個聯想的基礎上引發對生命的三點思考,這些聯想同時也是文章的寫作思路,起了謀篇佈局的作用。過後我要求學生運用聯想,再舉幾個類似的例子,表達對文章生命的感悟。第二天我打開作業本一看,有同學舉出了小草春風吹又生的例子,有同學舉出 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子,有同學舉出了天星橋石縫中樹根的例子等等。這樣結合課文,引導學生運用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既練了筆,又活躍了思維,還收穫了一些哲理。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心智發展高峯時期,聯想和思維活動十分活躍,利用教材中那些聯想豐富的例子,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聯想思維能力,教會他們怎樣運用聯想來組織材料,謀篇佈局,增長學生的寫作知識,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聯想不僅有以上作用,作者還能借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懷願望。任何事物總是有對立面的,運用事物的對立面作對比聯想,可以使截然相反的事物形成鮮明對比,如由美想到醜,有善想到惡,由渺小想到崇高,由悲苦想到幸福,由黑暗想到光明,如郭沫若的詩歌《天上的街市》,作者由地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地上的街燈,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祕奇麗的美妙境界,作者正是因為不滿人間的黑暗,才聯想到天上的光明,在詩的第

三、四節中,詩人又由天上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以及自由的生活,聯想到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大膽創造,描繪了幸福美滿的婚姻,自由安詳的生活,這些奇特而富有創造性的聯想,生動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舊社會封建統治和壓迫的不滿和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和嚮往。讓學生了解詩中的聯想,能使學生體味到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知曉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並起到教育自我的作用。

另外,特徵和本質相似的事物之間容易發生聯想,作者也能借助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懷,如法布爾的科學小品文《綠色蟈蟈》為了表現自己對蟈蟈的喜愛之情,不惜在對蟈蟈的稱呼上下功夫,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聯想到“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聯想到“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聯想到“蟬的屠夫”,由於蟬和狩獵者、囚犯、屠夫特徵相似,作者通過不同的聯想來變換不同的稱呼,不僅使行文靈活,給人深刻的印象,更表現了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抓住課文中這些聯想,對學生進行恰當的點撥和啟發,不僅能把握文章脈絡。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讓學生積累和學到相關的一些表達藝術和寫作技巧。

七年級處於國小和中學的過渡期,這一時期他們思維敏捷,喜歡聯想,但缺乏一定的經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抓住他們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適時運用課文中豐富多彩的聯想語段,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聯想的作用和意義,利用形式各異的訓練,培養他們聯想思維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開創思維和創新精神,將來成為社會需要的創造型人才。

第三篇:淺談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淺談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

經常聽到同行老師抱怨,國中的語文很難教,特別是我們這裏的學生,家庭缺少文化氛圍,在國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閲讀面很狹窄,從而造成他們文學感悟能力低下,理解不深入,在閲讀教學上,他們走進文學作品,更不要説理解文章裏面的思想內涵了。過去我也有同感,然而這段時間我在教學實踐中從課堂上,從學生那裏仔細摸索,獲得了有益的啟示,閲讀教學還真的別有一番情趣。

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七年級學生閲讀層面狹窄,理解能力較弱,但不失天真純樸,熱情好奇,求知慾旺盛,富有童心童趣,他們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總喜歡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繫,來判斷理解作品,閲讀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一特點。七年級學生充滿好奇心,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語文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他們的思考、發言積極,甚至無所顧忌,所謂“童言無忌”即指這個意思。他們敢於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直接的表達出來,而並不擔心別人的反應,這一點非常可貴。教師要善於利用課堂交流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閲讀體驗,為學生搭建説話平台,幫助學生學會與文本溝通,拉近學生與作者的生活距離,滿足學生的各種提問,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在選擇閲讀材料時,要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描述生動形象,故事美麗奇幻,語言優美凝練的閲讀材料,供學生閲讀、交流、體驗,才能滿足他們的年齡特徵和求知的慾望。語文教材要充分利用,課外書目推薦也要適時跟進,只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求知的慾望,閲讀的興趣,都讓他們讀,作閲讀體驗。

可是,畢竟七年級學生受年齡限制,缺乏豐富的閲讀經驗,教學時教師要善於立足學生,為他們“尋點搭橋”,以創造學生與文本結合的最佳路徑,幫助他們走進文本。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應轉變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做一個引導者,引領學生主動探究新的學習方法,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從而適應新課程標準要求。所謂“尋點搭橋”,簡而言之,就是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實際需求,

尋找一個最佳突破點,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建一座心靈之橋,使學生能夠體悟文本的內涵。那麼,怎樣搭建好這座心靈之橋呢?

教師首先自己要吃透文本,輕鬆自如的駕馭文本。應樹立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則要準備一桶水的意識,多方查找蒐集資料,要有自己的閲讀體驗,深化自己的閲讀理解,這樣教師駕馭課堂才會遊刃有餘。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樹立一個閲讀榜樣,讓學生意識到,真正的閲讀是心靈的探究和體悟,閲讀過程就是一個探究過程。“尋點搭橋”教師為先。

“尋點搭橋”法不光是建立在文本之上,而且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之上。怎樣才能找到最佳結合點呢?就學生方面,能夠在文章中讀到自己,情不自禁的聯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眼前的時代特徵,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內容就可以視為文本與學生的最佳結合點了。教師要善於在文本中尋找創建這個點。我在教《歸園田居》時,針對詩歌主旨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兩個結合點:第一是讓學生説説詩人在詩歌中做了什麼;第二是讓學生説説詩人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嗎,為什麼?課堂就集中討論交流這兩個問題,前者離學生的生活較近,讓學生有話可説,後者讓學生進一步探究,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嘗試的結果是學生的課堂情緒十分高漲,閲讀體驗十分豐富,效果也十分明顯。

閲讀教學還要善於培養髮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聯想和想象中幫助學生深入文本。七年級學生的優勢(轉載請註明來源)資源在於他們熱情、好奇、思維活躍,富有求知慾,主要體現在聯想想象能力強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視覺、多方位的聯想與想象,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文字形象轉化為文學形象,使學生認識到文學作品是從實際中來,文學形象有虛構性,但這些虛構的藝術典型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從中可以看到整個人生社會的面貌。教師要善於抓住作品中的文學形象,促使學生聯想社會上的人和事,理解作品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進而認識複雜的人生社會。例如,《皇帝的新裝》一文,作家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昏庸、虛偽、愚蠢至極的皇帝的形象,聯想丹麥王國那個時代和自己瞭解的中國古代昏君禍國殃民、殘害忠良的事,還要聯繫今天的社會某些虛偽的陰暗面,讓學生交流起來,就有話可説了,批判

的主題也不難理解了。在結束本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想想回宮以後,皇帝表現會怎樣?還可以讓學生寫《皇帝新裝》的續篇。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作品的思想內涵會把握得更深刻的。

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景、情、趣、理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與再造想象。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詩情畫意的景、情、趣、理來打動讀者,文本的景、情、趣、理當然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塑造來展現的,學生感悟時,是一個由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思維的變化過程,進而再產生聯想創造新的思想認識。只要我們從學生出發,根據七年級學生學情特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和創造能力。

花開有聲,芳香四溢。面對七年級的語文教學,也許你曾經迷茫而無助,但只要你深入課堂,立足學生,仔細聆聽,你會發現,那裏花開有聲,你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就是一塊等待雕琢的璞玉,他們的純真、熱情、好奇且渴求知識,會讓我們的語文閲讀教學,走出迷霧,柳暗花明。

第四篇: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那些快樂的日子》習作評點 人教版

《那些快樂的日子》習作評點

那些快樂的日子

童年的生活多麼快樂,多麼美好,首段抒發感情,表達對童年生

多麼愉快。

童年的夥伴多麼有趣,我們經常到一些荒郊野外去玩。

春天的時候,我們到河邊去玩,河的兩旁有許多樹和小草,我們找來一些瓦礫和一些泥巴而且採來一些花做裝飾品來過家家。我們玩着玩着小欣突然説:“我去打一點水來吧,”説完她就跑到河邊去打水。她剛要打水就被滑了一跤掉到河裏去了。我和夥伴們聽到她的喊叫聲都跳到河裏去救她。童年的友誼多麼美好啊!

夏天,我們在稻田裏幫爸爸媽媽抱稻穗到打穀機上。看到我們頭上的汗水和泥水,爸爸總是心疼地準備好幾個大西瓜犒勞我們。最少不了的是夕陽下山的時候,男孩子們跑到河裏去游泳,聽到看到男孩子們有誰被耍哭了。我們急忙去喊他們的爸爸來修理他們,誰叫我們女孩子不被允許下水呢! 活的美好回憶,感情強烈。建議第二段合併到第一段後面,後句改成“難忘我們在荒郊野外的點點滴滴。”“河邊”前加“小”從春天寫起,可見條理清楚。一年四季都有快樂,童年充滿快樂!小小心靈珍視友誼,更珍惜生命。還好只是小河。要注意安全。“爸爸媽媽”改成“家裏”“心疼地”後面加上“在田埂邊”使人好像看到幾個滾圓碧綠的大西瓜,透着甜,透着清涼。小動作透露女孩子的心不甘。小孩子的調皮增添了夏日生活的快樂。

用心愛心專心 1

秋天,我們經常到山上去收集一些落葉做

標本,有時還用兩根繩子掛在樹枝上,用一塊為什麼收集落葉?枝頭將落的葉子怎樣?綠葉不也做標本嗎?

兩事寫得簡略了些“快樂”不

畢竟是南方。雪不是經常下,

這樣寫好像是北方,建議改成

“總盼着下雪,這樣我們可以

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

最後半句劃到下一段,加上

“回憶那些快樂的童年時光,

自己。。。

大城市”不恰當改成“縣城”

“更加”改成“有時”

“他”改成“他們”

結尾照應前文。使結構完整,

深化了中心 木板搭在上面盪鞦韆,明顯。 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 冬天我們經常在一起跳繩來取暖,有時候還會在一起跑步,我們有時在一起打雪仗,堆雪人,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東西,那時的生活多麼輕鬆愉快啊! 現在,我己是中學生了,而且,我小時候的幾個最好的朋友現在都不在家鄉,他們都轉到大城市的學校去了,這使我更加寂寞更加無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學習, 至今,想起小時候的事情仍然記憶猶新,小時候的生活多麼快樂啊,多麼懷念小時候那段

些快樂的日子!

評後語:小女孩審題清楚,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寫成一天、一次快樂的經歷。思路清晰,條理較清楚,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來寫,使人感覺快樂充滿了整個童年。應該更多地關注生活。體驗生活,這樣可以避免犯常識錯誤。注意詞語的錘鍊,句意的準確,如果有更精簡的細節描寫,文章會增色不少。

用心愛心專心 2

第五篇: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的學習方法

淺談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的學習方法

內容摘要:

七年級學生剛升入國中,在語文閲讀教學中學會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語文閲讀是中學語文閲讀的基礎。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學生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探討:閲讀教學的主體----朗讀;閲讀教學的關鍵----質疑;閲讀教學的方法----創新,閲讀教學的收穫----展示。學生只有掌握了語文閲讀的正確方法,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方法,使其收穫閲讀的累累碩果。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關鍵詞:

閲讀教學學習方法朗讀質疑創新展示

本人所在的南畝山區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見識比較狹窄,閲讀能力和水平很一般。在多年的農村教學中,發現語文閲讀教學存在很大的困難。一直以來,在教學中我們在課堂中總是注重教師的教法,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法。在課堂上拼命的講一些閲讀的方法,閲讀的條條筐筐。總是不斷的灌輸學生的一些知識,忽視如何具體的在閲讀理解和興趣的培養。理論很多,而學生答題的效果就不好。現在,新課程理念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教師們的共識,正如培根所説: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很重要,實踐也是重要。所以,教師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事多年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經過積極探索新編語文教材的教法、學法,在閲讀教學方面略有收穫。現就七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的學習方法探討如下:

一、閲讀教學的主體---朗讀

農村的孩子大部分不會電腦,對於電教化的知識接觸較少。閲讀水平也很膚淺。而七年級學生剛剛升入中學,還沒有適應中學的語文教學。在語文閲讀中需要循序漸進,多從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去把握。好的是農村的孩子勤奮,吃苦耐勞。讀書的興趣很好,興致也很高。所以多從興趣方面入手。用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朗讀。就是從讀書中悟出一些方法,提起興趣。在讀聲中開始中學的語文閲讀教學。三分文章七分讀,涵詠工夫興味長。多讀成為孩子們對文章的基本認識。多讓學生去閲讀課文,在朗讀當中品位一篇優美的文章,感悟她的語句,只有反覆誦讀,才能得其妙處。記憶文章、領會文章、鑑賞文章、寫作文章都靠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另外,教師對課文的領會、鑑賞,也主要靠讀,而不是靠參考書,那麼,把這種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是義不容辭的。對於由國小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説,所學課文篇幅加長、內容加深、難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響了閲讀的速度與質量。這時,快速默讀只能簡單獲取信息,而朗讀,視之於眼、誦之於口、聞之於耳、形成於腦,整個過程調動了諸多因素,對課文的體會、理解、記憶會更有利。一直以來我多總結為,朗讀不僅不會耽誤時間,反而會提高閲讀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一定要先想辦法讓學生去朗讀。在早讀和晚讀中,督促他們多去朗讀,大聲的讀。甚至要求去背誦相關的優美散文,古文就一定要求多背。那樣在閲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朗讀,讓語文課堂飄蕩着朗朗的讀書聲,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閲讀教學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 閲讀教學的關鍵---質疑

明代學者陳獻章説過“學貴有疑”。“疑”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它是對知識進行分析、思考、綜合的結果。學習思考,思考就是要質疑,如何去閲讀思考,去把握文章的內涵呢?閲讀了思考到了什麼問題,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學生如能在閲讀課文時不斷提出疑問,説明他一直在積極思考,對課文的理解在不斷加深。教師如果能 1

在閲讀教學中鼓勵引導學生質疑,學生的思維能力、閲讀能力就能不斷得到提高。但是學生的思想多有懶惰的一方面,如何去引導他們,讓他們去進行思考。在閲讀過程中很重要,而且需要老師多觀察,多從不同方面考慮,設計最好的問題去讓學生思考,形成多樣的答題形式。南畝的學生害羞,上課不主動回答問題,總是逃避。為了讓他們能多提問,我就放下身段,和他們成為朋友,多跟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在具體教學中就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我在教學《傷仲永》一文時,文章通過借事説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説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文眼”入手,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使閲讀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我在進行《傷仲永》的閲讀教學中首先質疑: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學生參考課下注釋讀懂課文後回答:“傷”是“哀傷、歎息”。我又問:王安石哀歎方仲永什麼呢?學生回答:一個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終“泯然眾人”。

當然,提倡學生質疑,提倡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深究去體味、領悟,並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上加以引導,體現在教師選擇恰當的點撥時機,使用恰當的點撥方法。我認為恰當的點撥時機,一是在學生質疑遇到困難時,二是在學生難以發現問題時。總而言之,質疑如同閲讀教學的“敲門磚”,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這一步很關鍵,引導好了,學生就會形成閲讀思考的習慣,形成自己的閲讀思維。在今後的閲讀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方法,並能夠知道終身學習。

三、閲讀教學的方法----創新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閲讀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用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學生,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南畝學生知識面狹窄,需要創新難度大。只有從平時的一些點滴事情去激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去激發他們的興趣,觀察問題的角度,不斷去積累,就會去思考和變化,形成創新。在閲讀課文後,我常常讓學生陳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説説自己對課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態度。通過討論、探究,讓學生們的思維火花互相碰撞,從而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一文當中,文中開頭對比了多個大城市的冬天情況,形成了多樣的理解,而最後在描述濟南的冬天的時候,重點講述了下雪的濟南,並且描寫的很細膩,把那種温暖真情表現出來。為什麼會寫出“温情”的特色呢?從這個方面去思考。打破過去那種一味的讚美。而是細緻的描述出了那種感覺,所以我覺得要充分讓學生理解,作者的創新意識,並能夠指導我們進行閲讀和思考。

的確,同一個問題,從不同方面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喜歡學生按照標準答案回答,大大扼制了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備課時要多挖掘教材中的求異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逆向思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敢於求異的品質,善於求異的素質,使得求異思維得到發展。所以在平時,我覺得老師也要多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掌握別人的新理論,對自己的教學的創新也有幫助。 所設計的閲讀教學的問題也更能不斷創新。

四、 閲讀教學的收穫----展示

在教學中,學生貫徹落實了以上理論,如何獲取收穫的喜悦,檢查自己的成果呢。我充分認識到學生閲讀文章,思考理解後,希望充分表達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就滿足他們的慾望,讓其展示自己的閲讀體會。或者是形成了閲讀小組,讓他們在交流中總結理論和方法,然後推舉代表來展示,從而能夠充分的提起同學的興趣,形成濃厚的閲讀氛圍。多鼓勵農村的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讓他們在閲讀中有成就感。增進對讀書的慾望。

比如在教學《空城計》一文中,我讓學生假設了多種情況,形成了熱烈的討論氛圍,並且對諸葛亮的認識也是非常深刻。“出奇不意”的想法,讓學生也好好實踐了一回,上講台闡述他們各自的看法和理解。通過多種戰況進行分析,對司馬懿的多疑慮,不果斷的做法有很好的認識。通過學生髮言,收集一些好的方法和理論,表揚和鼓勵,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對閲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不段的展示和對比中,鍛鍊了學生們的表達能力,也就間接提高了他們的閲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閲讀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的語文成績。昇華了他們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所以我認為,朗讀、質疑、創新,展示既是教師閲讀教學中的必要環節,又是學生閲讀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方法。七年級的學生在閲讀教學中才起步,要教會他們的知識理論有很多。因為他們是中學階段閲讀的基礎,

要充分的教會七年級學生閲讀的學習方法。我們語文老師的擔子很重,我們要研究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論水平,我們才更有把握的去教學。要使學生在新課標準下,紮實有效的學習好語文。閲讀教學的新的學習方法勢在必行,正所謂:授人以漁,重於泰山。

參考文獻:

王劍蘭曾智昌《教育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還需要以下相關範文: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論文 觀鄭、杜〈安塞腰鼓〉教學視頻有感 新人教版

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創造性地使用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從《背影》談語文教學中思想情感的激發(滬教版七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七年級地理教學論文

七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g96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