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目錄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第一篇: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第二篇: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第三篇:國小四年級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論文第四篇:國小語文四年級教學論文第五篇: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張遠飛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基本結構與四年級上冊教材一致:以的專題形式組織教材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閲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等)。

從五年級上冊開始,口語交際、習作不安排在語文園地中,單獨作為一個體系;我的發現改為 交流平台;課後思考練習題的敍述語氣也有所變化,主要從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來考慮的。

二、加強目標意識,明確四年級下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只規定了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編寫教材依據的是課程標準,要考慮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將中年段的教學目標分解到中年段四冊教材中,通過課文、課文後面的思考練習題、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以及其他的一些內容來體現、落實這些目標。 學生語文的能力發展與其他能力發展不同,它不是直線式的發展,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發展的。這就需要教材編寫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有的不是一學期或一學年所能達到的,既可能是階段性的目標,又可能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目標,如中年段的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是“學習”、高年級是“能”);又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是國小階段一以貫之的目標。

我們在編寫四年級下冊教材時,既注意了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了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並且注意階段性目標之 1

間的聯繫與銜接,力求準確體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1、認字200個,會寫200;累積認字2600個,會寫2014個左右。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不認識的字要想辦法認識,如查字典)。提高漢字書寫的速度。(修訂的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累計認識2500個左右的漢字,會寫1800個左右的漢字,減少了200個)中年段的識字、寫字教學,往往被忽視或重視不夠,識字、寫字教學應該作為國小語文的常規教學,但是,低、中、高不同的年段,處理識字、寫字的方法要有所不同。

2、會使用字典、詞典。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查字典、詞典的方法: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默讀。(修訂的課程標準把原來在低年級的默讀要求提到了中年級,即“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養成好的默讀習慣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學習默讀時培養,到了四年級,應該訓練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6、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語言。(語文園地中“我的發現”給予方法的提示,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與複述課文是互相聯繫的,在第八組的“我的發現”中給予一些方法的提示)

7、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這是一項經常性的要求,在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情況下,可以多積累一些精彩的句段)

8、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閲讀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閲讀總量是不少於40萬字,教科書在第八組推薦了學生課外閲讀《伊索寓言》《西遊記》和寓言故事、民間故事)。

9、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這是與閲讀教學的訓練目標相一致的,由讀到説)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語文園地五、六中口語交際和習作,將説、寫感受和體會作為一項內容;語文園地八中的口語交際:推薦一本書,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談感想;評價的標準為“説得清楚 、明白”,語文園地四也將表達得“最清楚、最明白”作為評價標準)

10、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能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能修改習作中有錯誤的句段(整篇習作的修改,安排在高年級進行訓練,三年級開始習作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句子的修改)。嘗試寫讀後感、讀書筆記(一些課文後安排了小練筆,要求學生寫感受、寫體會 )。

教材在編排上,一方面考慮説寫結合,説感受、想法和體會,再下來;另一方面,教材在五年級上冊,提出了寫讀後感的要求。這是為高年級寫讀感做一些鋪墊。

11、能在綜合活動中,提出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討論;初步學會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與運用。(高年級教材中每冊安排的一個大的綜合性學習單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蒐集資料與運用資料的能力)

以上從識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方面,提出了四年級下學期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不可能在每一組、每一課的教學中都能體現、落實。在教學中,每一組、每一課都應該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側重點,訓練的目標應該更明確,更到位。下面就每組教材的編排和教學中注意的問題(每組教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不展開來説,教參中有説明;下面側重介紹語言文字訓練的目標)

三、每組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組

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着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並學習運用,體會用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美,易於朗讀背誦,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詩詞三首》,可背誦、默寫,瞭解詩詞句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詞這種形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可以講講詞與古詩的不同。《憶江南》這首詞共有三節,後兩節可以讓學生蒐集,也可有老師告訴學生,但不作為學習要求。選做題可在第一課時進行佈置,第二課時課文上完後進行交流。

《桂林山水》,作者採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為一體的方法來描寫桂林山水的,對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要結合第

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和課文 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體會,想象畫面;還要學習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寫方法,發現排比句式的主要特點。這是本組課文的一個訓練點,在語文園地“我的發現”中明確提了出來。這裏不要教給學生語法術語,只要求讓學生了解和體會這些用法,比如,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水真靜 4

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在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對身邊一二處景物的描述中。閲讀鏈接中的短文是節選,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全文讀讀,不作為統一要求。

《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讓學生了解作者遊覽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學習按遊覽的先後順序記敍的方法,以及初步瞭解有詳有略的敍述方法。在閲讀中還要體會遣詞用句的妙處和表情達意的作用,課後思考練習第3題設計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體會遣詞用句的妙處和表情達意的作用。

《七月的天山》,在寫法上既按照瀏覽的先後順序,又體現了一步一景的描寫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峯、飛濺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處的野花來展現天山的美。這些特點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課文中許多優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讓學生抄下來。(雖然強調略文課文粗知大意,在詞句訓練方面一般不作過高要求,但有的略讀課文,可以有摘抄、仿寫或拓展的練習,如三上的略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

口語交際:“走,我們去春遊”。不是強調春遊過程,而是側重春遊活動的策劃,在策劃中進行語言的交流。教學中可以擴大春遊活動的範圍,可以是能夠實行的(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計劃;也可以是以後才能實行的計劃,目的是打開思路,讓學生有的想,有的説。

習作:寫校園景物,着重引導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各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由讀到寫比較容易做到的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描寫景物的方法,即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先回顧一下課文的記敍方法。同時強調要抓住校園中一兩處重點景物來寫。

寬帶網:是本組走進千山萬水的拓展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畫面,瞭解五嶽,有條件的還可以再擴展,蒐集資料,注意如何引導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

第二組

本組專題是“以誠待人”。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二篇精讀和二篇略讀。訓練的重點是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初步瞭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本組課文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講誠信故事的,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要求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每一件事,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強調學習的遷移,讀與説的結合。另外,課文中的故事內容有一定的時代感,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真誠待人、重諾守信、寬容理解良好品質的教育。

《中彩那天》,在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母親講的話和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父親矛盾的心態,懂得父親是在生活艱難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從而體會其內心情感的高尚。課後“小練筆”是想象情景的練習,既能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訓練想象能力。

《萬年牢》,可以通過課文泡泡中“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人什麼聯繫呢?”的問題,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相關內容認真讀讀,再體會做糖葫蘆與做人之間的關係,前兩處“萬年牢”是講做糖葫蘆這件事,後一處“萬年牢”是講怎麼做人。對怎麼做人,可聯繫生活中的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還要學習課文中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來表現一個人好品質的寫作方法。

《尊嚴》,重點學習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感受人物的良好品質。在瞭解事情的經過,弄懂課文 6

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將心比心》,是講人和人之間的寬容和理解,課文簡短易懂。可以抓住課文最後一段,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口語交際:與本組專題內容緊密結合,由課文內容延伸到生活有沒有以誠待人的事例,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教學中可以不受圖和文中的事例的侷限,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以誠待人的事例,來交流討論。討論是提高認識的過程,對一些不正確的想法、認識,老師要加以引導;講的事例力求做具體、生動,讓人受到感染,得到啟發。

習作:把自己想説的心理話寫下來。這次作文比較好寫。習作指導的重點放在怎樣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把他們的情感激發出來。想好傾訴的對象,即想對誰説,注意運用具體的事例,防止學生説大話、説空話、説假話。

我的發現:是三年級、四年級上學期學習要求的延續,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留心周圍的事物、勤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同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這也是一個有關寫的訓練重點。

 

第二篇: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以專題形式組織教材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閲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等)。

二、加強目標意識,明確四年級下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只規定了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編寫教材依據的是課程標準,要考慮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將中年段的教學目標分解到中年段四冊教材中,通過課文、課文後面的思考練習題、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以及其他的一些內容來體現、落實這些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累積認字2600個,會寫2014個左右。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不認識的字要想辦法認識,如查字典)。提高漢字書寫的速度。

2、會使用字典、詞典。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默讀。養成好的默讀習慣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學習默讀時培養,到了四年級,應該訓練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6、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語言。

7、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

8、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閲讀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

三、每組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組

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着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

《古詩詞三首》,可背誦、默寫,瞭解詩詞句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詞這種形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可以講講詞與古詩的不同。《憶江南》這首詞共有三節,後兩節可以讓學生蒐集,也可有老師告訴學生,但不作為學習要求。選做題可在第一課時進行佈置,第二課時課文上完後進行交流。

《桂林山水》,作者採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為一體的方法來描寫桂林山水的,對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要結合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和課文 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體會,想象畫面;還要學習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寫方法,發現排比句式的主要特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讓學生了解作者遊覽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學習按遊覽的先後順序記敍的方法,以及初步瞭解有詳有略的敍述方法。

《七月的天山》,在寫法上既按照瀏覽的先後順序,又體現了一步一景的描寫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峯、飛濺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處的野花來展現天山的美。

口語交際:“走,我們去春遊”。不是強調春遊過程,而是側重春遊活動的策劃,在策劃中進行語言的交流。

習作:寫校園景物,着重引導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各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由讀到寫比較容易做到的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描寫景物的方法,即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寬帶網:是本組走進千山萬水的拓展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畫面,瞭解五嶽,有條件的還可以再擴展,蒐集資料,注意如何引導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

第二組

本組專題是“以誠待人”。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二篇精讀和二篇略讀。訓練的重點是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初步瞭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

《中彩那天》,在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母親講的話和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父親矛盾的心態,懂得父親是在生活艱難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從而體會其內心情感的高尚。

《萬年牢》,可以通過課文泡泡中“課文中三處提到了?萬年牢?,這中間人什麼聯繫呢?”的問題,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相關內容認真讀讀,再體會做糖葫蘆與做人之間的關係,前兩處“萬年牢”是講做糖葫蘆這件事,後一處“萬年牢”是講怎麼做人。

《尊嚴》,重點學習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感受人物的良好品質。在瞭解事情的經過,弄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將心比心》,是講人和人之間的寬容和理解,課文簡短易懂。可以抓住課文最後一段,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口語交際:與本組專題內容緊密結合,由課文內容延伸到生活有沒有以誠待人的事例,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習作:把自己想説的心理話寫下來。這次作文比較好寫。習作指導的重點放在怎樣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把他們的情感激發出來。想好傾訴的對象,即想對誰説,注意運用具體的事例,防止學生説大話、説空話、説假話。

我的發現:是三年級、四年級上學期學習要求的延續,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留心周圍的事物、勤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同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這也是一個有關寫的訓練重點。

第三篇:國小四年級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論文

天氣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

2、天氣日曆中的天氣符號來記錄氣温、降水量、風速、風向和雲量等(複習各種天氣符號,會識別、會畫)

3、氣温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是天氣日曆中重要的數據。

4、天氣日曆: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象的表格。

5、氣温: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温度。

6、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風速是以風每秒種行進多少米來計算的。風速儀是測量風速的儀器。

熟悉氣象學家把風速分為13個等級(蒲輔風力等級)的特徵,特別是3、6、9等級

同學們要熟記用旗子表示風速等級(0為無風、1是微風、2是大風),方位圖書p9.紅旗往東吹,刮的是西風,此時風向標的箭頭指向西。

7、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裝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降雨量等級表(6個等級)書本p13頁,雨量器測量的是24小時內的降水量。

8、天空中漂浮的雲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者冰晶組成的。雲也能看做是天上的霧。當天空中的雲量不超過1/4(四分之一)時為晴天,1/4~3/4為多雲,超過3/4為陰天。根據雲的高度和形狀,將雲分為積雲、層雲、捲雲,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層狀雲是層雲。高於層雲,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樣的雲叫積雲,積雲往往和雷陣雨相聯繫。纖細的羽狀雲是捲雲。捲雲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捲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的就是積雲。

9、生物也能預報天氣:乾燥的日子裏,松果的鱗片會打開,下雨,則松果的鱗片緊閉。

複習作業本是試卷中折線圖和柱狀圖的畫法,作業本p9頁第4、5兩題。

第四篇:國小語文四年級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四年級教學論文 亞里士多德説過:“想象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就必須善於想象。想象力對於一個人的重要可見一斑。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藴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江上漁者》學習古詩後,請同學們想象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捕魚人冒着生命危險,打撈鮮美的鱸魚,使人不由對捕魚人產生同情與憐憫。課外拓展的必要性從最簡單的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自居易的《憶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麗風光的圖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歎下,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為何難忘江南,從而讀出對江南的讚美。送別詩我通過讓學生講述與朋友離別時的故事和心情,來體會朋友間依依不捨得離別之情??古詩詞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古人的心情與感受無不包含在這短小精煉,意味悠遠的詩文中,只有貼近我們心靈的詩句才是千古名句,我們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詩文。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個沒有傳統的民族是可憐的,一個擁有傳統卻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優秀古詩詞是國小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採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引導學生去發現它的美,欣賞它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以此豐厚孩子們的人文素養吧!

第五篇: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數學興趣國小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 ,而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學生難以理解,對數學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對數學產生興趣。《數學課程標準》 提出了“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由此可見,如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理趣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在活動中的生趣

1. 在應用活動中生趣。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廣的學科,教師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百分數知識時,教師要求學生蒐集飲料瓶、商品外包裝上的百分數;蒐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數(如在報紙上寫着的百分數),讓學生解釋含義,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關注以後生活中的百分數。再如講到“比的意義”這一節時, 如拳頭的周長與腳長之比是1:1,身高與胸圍的長度之比為2:1,身高與腳長之比為7:1,體重與血液重量的比為13: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哪些問題?學生興趣高漲,動手實踐,計算驗證。

2. 在操作活動中生趣。國小生的特點是活潑發好動,他們的思維發展處於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形面積時,先讓學生動手把圓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然後説一説學過圖形與圓形之間的關係,最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繫操作過程得到圓形面積=πr2。這種從動手操作到語言敍述,從語言敍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觀到抽象、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在這種有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手腦並用,發現和解決了數學問題,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學得積極、主動,嚐到了探求知識的樂趣。

3. 在情境活動中生趣。數學教材有自己的特點,藴含着豐富的可產生學生興趣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質及其因果聯繫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乃是興趣的源泉。”教師應挖掘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由學生出題,教師與學生比賽,看誰判斷快,學生對教師的“祕訣”產生了興趣,迫切想要了解,強烈的求知慾望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隨着新課改的推進,各種情境的創設已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利用多媒體設計情景,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4. 在課外活動生趣。課外活動能創造一個非常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參加,因此它比課堂教學更加開放,更有利於因材施教。如開展數學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探索教學規律,發現規律,增強學習興趣。又如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小知識,如古老的數學計算方法、數學符號來源,數學家們的生活片斷、詩歌中的數學,讓學生領略數學的豐富世界,受到數學文化的薰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動引發的興趣只是暫時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內化為對數學內涵的欣賞和追求,讓學生從感悟中領略數學的魅力。

1. 感悟“美”。數學中的美不同於美術中的線條、造型、色彩的視覺美,不同於體育中的體形、動作、力量的運動美,也不同於各種的音響、節奏、旋律的聽覺美。數學本身的內在美瑰麗多姿,充分挖掘數學中的美,讓學生進行體驗並感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對稱圖形時,出示一幅幅對稱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讚美聲中教師進行引導:為什麼大家對這些圖形都説美,是數學中對稱的神奇力量。從而讓學生透過美的現象,感悟到數學的對稱美。 當然數學中還有許多的美(如統一美、奇異美等),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美的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2. 感悟“趣”。學生能感悟到數學是有趣的,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樂而不疲。

①巧用修辭手法激趣。有時對數學資源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使學生興趣倍增。如在教學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中,戲稱0為大方的窮光蛋,這一比喻,不但把本課時中的難點凸顯了出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高漲了,下課後還談論着這一有趣的稱呼。風趣的語言,恰當的手法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使數學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數學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為了鞏固計算方法,必須進行練習,但大量的練習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師充分利用迴文算式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知道計算方法後,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題,計算後發現了什麼規律,你能創造這樣的有趣算式嗎?沒有一個學生不想計算的,紛紛進行筆算尋找。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中的一些有趣現象 。

3. 感悟“理”。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學的方法來説明理由,用辨證的觀點來分析事物解決問題。如果能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理,必將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對一些生活現象用數學進行分析、思考,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理性。如小攤上轉圈摸獎活動,讓學生運用概率的初步知識,計算後才知道中大獎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每次總是拿出去的錢多,回收到的錢少,揭穿了老闆賺錢的方法,讓學生感悟到用數學知識冷靜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②在辨證的思想中感悟。辨證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實質,才能靈活的運用方法。如在教學小數和分數相乘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提供了多種方法,有把小數化分數,同除以一個數後計算,分數化小數計算等等,然後共同分析在什麼情況下用哪種方法合適,每種方法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讓學生辯證的看每一種方法,從而達到靈活運用。在這一過程中用辯證的方法感悟到數學的理性。

③在探索推理活動中感悟。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課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數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這三種方式,然而這三種只是從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誤差,有學生對內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時可引導進行推理驗證。先出示長方形,用對角線分成兩個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然後讓學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可將任意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360度,然後減去兩個直角180度,正好等於180度。通過這樣嚴密的推理,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理。

三、在激勵中促趣

有人曾説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會給學生帶來無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從而可不斷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1. 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應設計適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業,使廣大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成績,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如6□7>649,□裏可以是( )。對於差生只要求能夠填出幾個,對於中等生能夠全部填出,對於優等生應概括出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這種形式的練習題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積極評價,體驗成功。 國小生很在乎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給予學生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尤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進步時,教師應及時對其激勵性評價。俗話説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讓自己的評價使學生對學生數學失去興趣。

學生對數學理趣的產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慢慢的積累和影響,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麼學生會對學好數學產生很強的自信心,會不懈的學習數學知識,甚至會在數學中做出一些貢獻。

向您推薦相關範文:

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四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9yrd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