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整理17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整理1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7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整理17篇)

篇一: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筆者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系統研究在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表明,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實行該模式,不僅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促進中外教師自身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 中外教師 合作教學

20xx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説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的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0xx年,教育部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和雙語教學工作”的建議。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於20xx年開始聘請外國專家承擔英語教學工作,積極探索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教學之路。

一研究背景

1.理論背景

在有關二語習得的理論研究中,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最具影響力,其理論體系的核心為“習得—學得區別假説”,這一理論為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習得—學得區別假説”提出,習得是潛意識的過程,它是注意的是自然結果。而學得則是有意識的過程,即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講授,再加上有意識地進行聯繫和記憶等輔助性活動,從而使學生掌握和了解語言的過程。克拉申指出,習得可以直接促進學習者發展其第二語言的能力,而學得則可以在其語言運用中發揮監控作用。習得和學得兩者若能協調好,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注重學生系統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高職英語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習得”英語的自然環境,激發學生的英語交流慾望,讓學生在交流的語境中自然地習得英語。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能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習得”和“學得”有效整合,中外教師利用自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方面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立體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有效“學得”的同時,通過無意識的“習得”過程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合作教學是指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協同擔任統一羣組學生的教學任務。合作教學通常有6中模式:

(1)一個教,另一個觀察;

(2)一個教,另一個巡視;

(3)站點教學;

(4)平行教學;

(5)交替教學;

(6)小組教學。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是在高等學院大量引入外籍教師參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背景下產生的,這種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中方教師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共同合作,完成一定教學內容的形式。

2.實踐背景

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自20xx年9月引進第一名外籍教師至今共引進了14名外籍教師,現在共有6名外教同時任教,她們分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外籍教師授課的班級集中在教育學院、旅遊學院和工商學院,主要教授的對象為各學院大一新生,主要教授的課程為職業英語。在職業英語的教學中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採用的教學模式為平行關係模式,即每週的職業英語課時由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各承擔一半,我校英語教師主要負責英語語法知識的講授以及英語等級考試的培訓,外籍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説訓練。學生英語成績的評定採取兩位教師的評定結果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我校英語教師的評定結果佔70%,外籍教師的評定結果佔30%。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之間除了教學對象相同以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幾乎沒有交流和合作,各自為政。外籍教師由於對中國學生的性格、學習方式、習慣、需求不瞭解,對中國英語教學現狀不瞭解,對中國的語言文化不瞭解,因此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難點,只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教學,隨意性比較強。我校是高職院校,職業英語課程應該是為學生將來在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實用性人才,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外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缺乏我校教師的引導,很難把握這一尺度。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充分發揮外教資源優勢,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我校外教資源,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呢?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過程

1.實驗前提

在實驗中,筆者為了研究中外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先假設:我校教師比外籍教師更瞭解我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和具體學習情況,但外籍教師則要比我校教師在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文化的瞭解方面更勝一籌。因此,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模式研究就在於尋找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最佳結合點。傳統的職業英語課堂,大多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按部就班,課堂氛圍單調。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單一模式,中外教師同時深入英語課堂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與互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外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語語言教學方法的交融。

2.實驗對象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酒店管理專業、會展策劃專業、國際商務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20xx級新生,共13個班,639人。3.實驗時間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4.實驗內容以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構建高職職業英語教學中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我校教師負責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輸入,外籍教師負責英語語言技能的操練輸出。中外教師就合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形式進行協商,最終達成一致。採用中外教師交替授課的方式,即我校教師授課(每週四節)講授教材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而外籍教師(每週兩節)以口語課的形式,介紹教材中每單元內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與專業相關使用的英語口語。同時建立中外教師共同評估的教學反饋機制,中外教師共同對合作教學的課堂進行觀察和巡視,測評課堂教學效果。實驗具體實施如下:

(1)中外教師合作備課。中外教師基於所教學生的特點及專業的需求,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每週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上的具體分工。

(2)中外教室合作上課。在職業英語課堂教學中,中外教師主要採取平行教學、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這三種合作方法進行教學。在合作教學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主要採用的是平行教學的模式。通過合作備課,我校教師主要負責講授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要點,外籍教師則主要負責對每單元的文化背景進行講解,並對與課文內容和專業相關的主題進行口語訓練。同時在平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還穿插採用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的教學合作模式,即當一位教師在講課時,另一位教師在教室後聽課,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教師的授課情況,並且在不影響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課的前提下,在教室中巡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

(3)中外教師合作答疑。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定期同時為學生輔導答疑,為學生解決英語語言知識及英語文化方面的疑問。

(4)中外教師合作課後拓展。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課後及時溝通,定期開展教研活動,討論課堂教學效果,建立即時教學反饋機制,共同主持與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英語實踐環境。

(5)中外教師合作評價。學生的職業英語課程評價最終由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在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根據其課堂參與情況、作業彙報情況、口試成績以及筆試成績共同評定。

5.實驗結果

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由於涉及到兩個不同國家的教師,受教育理念、認知及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質量評估難度加大。因此,本次實驗沒有采用量化的指標,即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來判斷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班級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提高。而是採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學生在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英語應用能力方面進行評定。筆者隨機選取了實驗對象中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是否喜歡職業英語教學中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二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是否有明顯提高,三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調查問卷結果表明,有98%的學生表示喜歡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90%的學生表示在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語言環境輕鬆自然,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92%的學生反饋其一年來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方面。

三研究結論

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既能夠充分發揮外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又能夠發揮中方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優勢,使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角色和中外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這種高職英語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提高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效果,提高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合作教學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

中外教師有着不同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彌補中外教師之間的教學差異,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首先,中方教師長期在國內執教,非常熟悉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瞭解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因此,中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滿足國內學生的實際需求,深入淺出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指導。在中方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系統有序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從而保證了語言輸入的質量。其次,外籍教師更瞭解英語語言文化和歷史,熟悉各種環境下的英語日常用語,英語語言的駕馭能力強,因此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

2.合作教學可以促進中外教師的自身發展

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教學水平。就中方教師而言,可以學習外籍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思考,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教育理念;就外籍教師而言,可以學習中方教師對細緻處理教材和明確規劃教學進度的方法,使教學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語言水平。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互動機會增多,在合作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中方教師可以學習到外籍教師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純正的英語語音,這有利於中方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水平。中方教師也可以幫助外籍教師提高其漢語水平。

3.合作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根據語言習得理論,人們習得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信息的理解,即理解性的信息輸入和理解性的信息輸出。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系統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增強其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説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上,外籍教師可以很自然地把語言知識的教學與語言文化本身結合在一起,課堂氛圍輕鬆愉悦,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同時,外籍教師幽默而又極具鼓勵性的課堂語言,能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焦慮、缺少自信心等負性心理情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以自信、愉悦的情緒參與到合作課堂中來,必定能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總的説來,在二語習得理論下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為高職英語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理念和視野的國際化,最終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xx

[2]柏樺、牟宜武、LydianneLoredo.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對學生和教師能力發展的作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xx(4)

[3]朱金花.發揮中外教師特長提升外語綜合素質——上海大學中外教師合作外語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索[J].外語界,20xx(5)

[4]朱勇.海外環境下中外教師的合作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xx(3)

篇二: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對青年教師而言,如何儘快培養起教學和育人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作者實際工作經歷和經驗為背景,提出適用於日常工作的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教學;教育;能力

作為一個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然而對一個青年教師而言,如何儘快培養起教學和育人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我想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闡述這一問題。首先,是教學能力的培養。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備課、上課和課後輔導三大環節。在備課環節,建議分三步來完成,自學-互學-自學。自學是自己先將要教授的內容好好鑽研一番,理清重難點,列出提綱。互學就是與同組的特別是教同一門課的老師相互討論交流,聽聽別人的構思,互相啟發。另外,在備課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理解透徹的內容,一定不能馬虎的敷衍過去,要想辦法解決,絕對避免在授課過程中犯科學性錯誤。最後就是自學,將原先的構思進行整理,最後完成教案。作為教師,上課時的自信體現在語言的響亮、清晰、流利,板書的工整詳略得當,知識的前後遷移能力以及對整個課堂的管理。因此,建議新教師把教案寫的儘量詳細,甚至落實到上課要講的每一個子,然後就通過反覆研讀,將整個教學過程牢牢的記在腦中。儘管課堂上總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熟悉掌握,能使自己心中有底,口中無錯。此外,在課堂上的遊刃有餘能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好印象,甚至是喜歡和崇拜,這都有利於後續的教學和管理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將自己從一個只是傳授知識的“獨奏者”演變成一個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引導學生去學習的“伴奏者”的角色,課堂上老師不是主角,學生才是主角,自己只做啟發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探究和學習。作為新教師,往往急於將自己的授課內容通過講授儘快的傳授給學生,對於學生的接受情況考慮不多。同時,一味地採取講授的方式也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出現精神不集中的狀況。因此,在教學中,新教師應注意課堂提問,或者採用學生板演,分組討論競賽等方式,一方面可以隨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另外,也利於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學生開小差、睡覺等問題。

這裏,總結一些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心得:1)作為一個青年教師,要多用心鑽研教材,多與人討論,多向老教師求教。所以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有很多東西都不會,不懂,那麼要使自己儘快的成長起來,勤學多問是必須的。2)有這樣一句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實作為一個教師,三尺講台就是我們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的表演,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否定自己,改進自己,如果有2個平行班,那麼要爭取做到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如果,之前已教過這門課,那麼要在原來的教案上改進,讓這一遍比上一遍好,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3)爭取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能吸引學生興趣的亮點。根據授課內容,安排一些聯繫生活的案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分析一些簡單的經濟現象。例如我在涉及會計報表內容時給學生介紹股票,上市公司;在介紹貨幣時間價值時,加入銀行利率,匯率的知識;在講會計法規和職業道德的時候,介紹一些會計從業崗位和會計人員職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等。“教書育人”,“教書”在前,“育人”在後,這不由得使我心靈的天平更多的偏向了“教書”這一邊。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自己的體會,身邊生動鮮活的例子,使我意識到,在職業學校,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出色的育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教師一般都需要擔任班主任工作,和諧的師生關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快樂的源泉。我現在擔任一個財會班的班主任,這個班有超強的班級榮譽感和凝聚力,不論活動還是考試、考證,都積極參與、共同奮鬥、互幫互助,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個和諧快樂的大家庭。這些源於他們自身的性格優勢,也源於我自己在帶班方式上的改變。

第一,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這是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班裏有個學生,他時常犯錯,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還好説話,好動,上課需要我時常提醒:“唐某某,不要講了;唐某某,坐好!”説多了,我煩,他也煩,難免動氣。一次,我感覺他情緒不對,於是我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説:“我怎麼竟碰上好動好講話的人呢?!家裏有個女兒,班裏有個唐某某,女兒上苗班,家長會上,班主任給我學了各種女兒的坐姿,腿擱在凳子上的,半躺的,後腦勺朝前面的,我可難為情了,後來,老師把她的凳子拿了,讓她站着上課,幾次下來,她老實了。她三週歲不到,唐某某你十六週歲,我是不是也要這樣對你,你才能安分呀?”大家哈哈笑,他也笑了!對學生注意語言分寸,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其優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這樣才能搞好師生關係。做班主任,要做到是老師又不是老師,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教師地位。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會禁錮學生的思想,捆綁學生的手腳,時間長了學生和班主任之間會形成緊張的局面,從而動搖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地位。然後,是家長又不是家長。班主任要讓學生感覺就像處在家庭的温暖之中,與此同時班主任又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家長”地位,居高臨下訓斥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其結果會造成班主任和學生之間你壓我頂的緊張局面,最終失掉威信。最後,是朋友又不是朋友。班主任只有和學生交朋友才能真正瞭解學生,打開學生心靈之鎖的鑰匙,但交朋友要有原則,如果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沒大沒小,學生就不容易嚴格要求自己,使班主任失去教師的尊嚴。第二,班主任必須是班級的管理和建設核心。建設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要向學生灌輸的就是集體觀念,要樹立每個學生心中的“大我”觀念,克服“小我”意識,這樣,學生才能自覺維護班級的班風和榮譽。另外,培養一批得力的班幹部。幹部培養的關鍵在於選擇好合適人選,而這要分為兩個部分:班長和其他班委。一般班委由於他的專項性比較強,相對而言,對他們的綜合能力要求弱些;而一班之長,除要有責任心外,還應有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威信。因而,不能完全由學生民主決定班委,應由班主任初選一部分,不斷觀察比較,然後再確定班委。另外,不妨一個職位設正副兩人,這樣能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所以我們的工作註定是不平凡的,是不易的,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只有不斷付出,方能不斷收穫。

篇三: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多年來,在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寫作教學的心情是十分無奈和尷尬,學生對寫作的懼怕是眾所周知的普遍現象。學生總是在老師的指揮棒下,單調枯燥被動地寫作。而另一方面,教師費盡身心精力,呆板麻木地批改作文。這樣儘管年年寫、週週寫、篇篇改,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卻收效甚微,這不能不説是我們語文老師的一大悲哀。

究其原因,就在於多年來我們沒有真正認識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生”二者之間既簡單卻深刻的內在規律,沒有擺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我們付出了大量的艱辛勞動之後,卻吃力不討好。所幸的是這種認識誤區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意識,他們也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以如此高的熱情投入到語文素質教育改革活動中去,並做了很多大膽、有益的探索與嘗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我在近年的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達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這一目的,關鍵在於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很關鍵是要樹立教師的主導意識,把自己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導”上。要在我們的正確引導下,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引導學生積累名句,注重品味語言

1.引導學生從課本中汲取營養。

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多數是文質兼美,應讓學生“身在荊山須識玉”、“積學以儲寶”,,注重對語言的積累,因此在平常應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是基礎,好比工具,沒有工具,其他都成為空談。同時對文章的好詞佳句,應讓學生進行咀嚼,並讓學生隨時摘抄,熟讀成誦,這樣閲讀水平就會提高,作文時,“信手拈來”,可為文增色,好多還可留在記憶深處,終身受用。

2.引導學生加大閲讀量,厚積而薄發。

現在的學生不注重課外閲讀,每天忙於題海戰術,日久天長,必然會造成知識視野狹窄的局面。就此我就給學生書讀,指導學生去閲讀,去吸收,主要是發動學生訂閲報刊,如《作文導報》《微型小説》等。然後把好的書,好的文章在班內傳閲,無形中就有一股讀書熱,開闊了視野,補充了營養,提高了興趣。我還要求學生定期交換傳閲“讀書筆記”,互通有無。這樣學生寫作時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説,無事可敍了。

二、要重視培養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作為老師,我就嘗試着給他們創造一個歡快的心境。

1.有意識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或進行專題觀察訓練,在活動中陶冶情趣,然後完成相應的寫作練習。

如我要求學生寫《橋》的説明文時,就帶着學生去參觀學校附近的一座橋,並讓他們帶着問題去參觀,這樣學生就有內容可寫,不做無米之炊。

2.在命題上求樂趣,也就是要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適當減少命題作文,因為它往往與學生的生活積累或興趣愛好不盡一致,這樣會挫傷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我針對這種情況,適當增加自選題目的寫作,鼓勵學生寫自己最關心的人、事、物,心是怎麼想,手就怎麼寫,對他們只求真實具體,有感而發。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較大的發揮,也就不再把寫作當成“苦差事”了。

三、“口”、“手”結合,多形式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提高學生的説話能力。

説是寫的基礎,只有能夠流利比較準確地敍述一件事、一個場景或某個特定人物的某些特徵,才有可能較好地把它寫出來,所謂口隨心走,筆隨口走。因此我採取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口頭作文形式,提高學生的説話能力,要求學生自選話題,並講解圍繞話題的具體要求,讓他們暢所欲言。然後學生先評析後教師總結,這樣學生就慢慢掌握了一定的口頭作文的要領,相應地寫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提倡寫日記。

這也是提高學生寫作的又一個重要途徑。讓他們細心觀察,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隨時記下心得體會,這樣寫出的文章,情真意切,更貼近生活。這樣日久天長的`積累,正是往後寫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而寫作文難的這一苦惱也冰消玉釋了。

3.作文互批互改。

把批改權交給學生,實行師生集體批改或學生互批互改,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自信感、責任感以利於激發學生更大的求知慾,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實。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在事先瀏覽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可有針對性地結合評改重點,每次着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總結歸納出可行的寫作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認真揣摩、領會,從而較好地實現寫作教學目的,教師亦可從繁重、低效的作文批改中徹底解放出來。

總之,只要我們能在思想上確立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並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實踐,通過我們的努力,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起來,並保護好,發揮好。相信寫作教學再不會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尷尬事,寫作教學一定會走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篇四: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 商務英語 教學能力 途徑

論文摘要: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決定高職畢業生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基於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特點,本文從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出發,結合他們的教學現狀,提出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一些途徑。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國際商貿活動日益頻繁,特別是中國加人WTO之後,我們亞需培養大批熟練掌握英語、通曉商務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環境、具有商務實際操作技能的國際性複合型的人才。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的需要,在過去的這十幾年間,我國許多高校和高職高專都紛紛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在我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起步較晚、發展快,且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未能與時俱進的情況下,商務英語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未能與高職教育的規模同步協調發展。這也是我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強的棘手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從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出發,結合教學現狀,提出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通常定位為培養“英語十商務”的複合型人才。其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是既包括普通英語的內容,又包含商務知識的特定內容。與普通英語相同的是掌握商務英語必須具備聽、説、讀、寫、譯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務英語還涉及相當廣泛的專業詞彙和知識,如貿易知識、金融知識、財務知識、會計知識、法律知識、管理知識等。商務英語教學有着明顯的職業教育特徵,強調職業能力的培養,它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因此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外事商務行業,為商貿、外事等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較強英語語言功底和較強商務貿易能力,能在特定的經濟社會、行業經濟一線使用英語進行相關商務洽談、生產經營、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過程必須堅持語言與商務、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體現實際、實踐、實用的特點。可以説,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是跨學科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的課程設置在側重加強英語語言學習,熟練掌握英語語言運用技能的基礎上開設與國際商務工作領域或行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課程。即以英語語言學習為基礎,使之成為一門工具為學生所掌握,並藉助這種工具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國際商務知識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夠勝任在英語語言環境下的商務活動。

二、高職商務英語教師能力的要求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提出了對教師能力的要求。

1知識能力

專業課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必須具有複合型應用型特徵。合格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師不僅要有堅實的英語功底,而且要有豐富的商務知識和技能。現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單純語言教學的教師轉型而來,商務知識貧乏,缺乏具體的商務工作經驗,在授課過程中,無法深人、透徹地講授商務專業知識或傳授商務技能,造成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商務英語知識,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2.職業教育能力

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許多教師職業教育觀念模糊,對突然開設的商務英語職業教育的發展認識不足,缺少信心,對職業人才的培養途徑的研究甚少,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理念和採用的教學方法同原有的英語教育專業的方法沒有多大區別。有些教師還是憑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加一張嘴以“滿堂灌”的方式講下來,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3.素質能力

專業課教師要將職業文化素質的教育融人課堂。高職的素質教育更加關注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教育家黃炎培曾説:“職業教育將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長,以從事於社會生產事業。”高職教育注重“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職業人”,而非“教育家”,所以除了職業能力,教師還要在課堂中加強對高職商務英語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定位、職業實踐、職業道德、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質的教育。要讓學生樹立“能力本位”的觀念,並能以誠信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夥伴。 三、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辦法

基於以上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結合職業院校目前的教學狀況,筆者提出以下三條途徑來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在高職教育評價標準討論稿中,提出了“雙師素質”教師的概念,並對“雙師素質”教師的任職資格條件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規定。規定“雙師素質’,教師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教師:①具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講師(或以上)的教師職稱;②既有講師及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及以上職稱;③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或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或社會效益。應該看到,教育部高職教育評價標準討論稿對教師任職資格條件的規定,在體現“雙師素質”教師概念的內涵特徵方面還不盡完善,個別提法也有待商榷。因此各地區高職院校在此規定精神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區本院校的實際,都分別制定了各自的認定標準。但每一套標準都強調專業教師行業的經驗、經歷和能力。

為實現“雙素質”,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可利用寒暑假組織教師培訓。一方面可以邀請一些在經濟、管理、外貿、金融及營銷等方面的專家給教師講授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可將教師直接送到企業從事相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提供給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機會,這樣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結合具體案例會更加的形象、生動、立體。從教師個人來講,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對於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來講,考取外貿行業的從業資格證書是必不可少的,這些證書包括報關員、報檢員、國際貨代員、單證員、外銷員、國際商務師等,教師可根據自己教授的課程從中選取。

2.推動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

堅實的英語語言功底、行業的從業經歷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只是“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雙師”,還要能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應為:以能力(含智能和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學習掌握職業技能為重心,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媒體,個性化的、綜合包容性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模式。實現職業教育由理論性、封閉性、單一性、師生偏離性向實踐性、開放性、系統性、師生互動性的模式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可採用“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符合新型高職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並利用網絡平台、安裝專業實習軟件、創設虛擬的貿易空間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語言應用到實踐中,並在實踐中得到深化,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

3.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教育能力

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能力,還包括培養學生恰當的職業道德和文化素質的能力。優秀的高職畢業生不僅要具備高技能,而且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着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能結合校內外的大量實例啟發學生對職業品質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組織能力、平衡心態、處理衝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師開展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通曉大量的商務禮儀、企業文化、人格教育等知識,並能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職業風采。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各位教師應在學院的支持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語言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職業素質等各方面武裝自己以提高自身職業教育的能力。

篇五: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新教師是學校的新鮮血液,我們迫切需要新教師的迅速成長。新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注意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同時要善於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為了使新教師少走彎路,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力,本文就新教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成長曆程談了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新教師 多媒體輔助教學 成長曆程 積累 反思 大忌

在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新教師以其知識面廣,觀念新,可塑性強等優勢給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發揮了其積極的作用。然而,新教師更需要的是在學校這片沃土中迅速成長為符合現代教育發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師。在這一成長過程中,新教師都會經歷一個由求知到實踐到反思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尤其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普及,新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應注意哪些方面,作為一名經歷過此過程的青年教師,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根據新老師的優點和缺點,我把新老師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過程分為三步:前期──積累、中期──反思、後期──忌

一、前期: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學期

對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師,剛上課就想用多媒體課件,我認為有些太急促了。很多新老師為了展現自己的計算機方面的“才能”,過於頻繁使用多媒體,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新老師應把精力放在傳統教學上,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管理能力,如果這些都沒做好的話,你課件做得再好,自己卻沒有能力發揮課件的優勢出來,更致命的是因為自己的水平不高影響了學生的成績。

當然也不能丟掉多媒體,那應該幹些什麼呢?兩個字──積累;

學習如何多媒體課件製作的一些原則,積累製作經驗;

學習課件製作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幾何畫板(強烈推薦數學、物理老師學習),積累使用技巧;

課件製作軟件比較熟練的可以先上課再做課件,把做出的課件與上網下載的資深老師的課件比較一下,積累製作技巧。

同時,按照課本的目錄超前地去網上下載這些資源,分門別類,去劣存優,以便以後自己使用,積累素材。

二、中期:參加工作的第二學期

經過一個學期的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課件的積累,相信你能操刀上陣了,但我認為還不宜頻繁使用多媒體課件,應該在部分使用:在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使用或者在某節課使用;這時候新老師應該多注意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怎樣才能很好地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這就要求我們要多多反思:

(一)反思是否妨礙了正常教學:很多時候,某些知識點或者某節課採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但同時我們要想到,如果你沒有提前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備好課,臨時想做課件,是否有相關的素材,相關素材是否適用,如果沒有相關素材的話,自己製作的難度有多大,需要多長時間,千萬不要貪一時使用之快,而妨礙正常教學;

(二)反思如何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前面説了,某些知識點採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卻往往無法發揮課件的優勢,這時要想想究竟是課件的設計出了問題,還是我們駕馭課件不當導致效果不理想,及時改進,提高自己課件製作水平或駕馭課件的能力;

(三)反思是否形式地表演:新老師由於剛參加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上彙報課、公開課之類的課,而彙報課、公開課很多學校都要求使用多媒體課件。新老師生怕自己因為沒有用課件而得不到“好”的評價。當然,這也與聽課者的評價有關。實際上,我們應該看到,不管什麼課,只要教學媒體運用恰當,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是一堂好課。

三、後期:參加工作的第三學期

經過中期的“課件”試用,新老師在課件的製作和駕馭上應該有比較大的提高,這時可以嘗試經常使用課件。

但同時對課件的質量要求更加高了,課件如何設計、師生如何互動等等,這裏要注意幾個大忌:

(一)忌失去重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課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師免去了許多板書,使課堂結構也更緊湊,課堂信息容量也更大,與此同時,就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難度,學生們抓不住課堂的重點,顧此失彼。因此課件製作時,要注意重點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二)忌失去靈活性:因為多媒體課件在課前已經制作好了,課堂教學組織條理清楚,結構緊湊,有利於掌握教學和學習進度。但課堂上就缺乏一些靈活性。如某一例題,課件中只有一種解題方法,而學生卻有另一種解題思路,這樣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和創造性的培養。必要時可使用板書來加以補充,同時也要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上下一番功夫,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參與性。

(三)忌失去交互和參與:課件製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課件做得多了,我們就會有一種惰性,很多情況下的課件是直線型設計,缺乏交互。當前最常見的是將文字、公式和一些相關的靜態圖片輸入電腦,然後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控制這些媒體的播放順序。這種做法實質上是一種高級的幻燈片,這樣既沒有了交互性、參與性,而且此類課件也束縛了新教師的教學思維,影響新教師的課堂發揮。

同時,教師切記不要站在屏幕前不動,可走到學生當中,拉近師生距離。最好能夠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大部分學生表示如果數學教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講台用電腦演示一個實驗過程的時候願意去操作。因此,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上台進行簡單的操作過程,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課堂學習的氣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新教師上課只是一個勁的點鼠標,而缺少與學生的交流。

不管怎樣説,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無論是對新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有益的。新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對於如何把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難。只要新老師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注意有關問題想出補救的辦法,一定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事半功倍。而且,多媒體走進課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新老師要大膽去實踐,認真地探索,找到最它們之間最佳結合點,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陳維國,《“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缺點對比》,20xx年,網絡資源

[2] 王莉丹,《關於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冷思考》, 20xx年,網絡資源

[3] 馮 波,《求知、實踐、反思──淺談新教師的成長》, 20xx年,網絡資源

篇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最近聽了許多課,也看了一些發表的課例和文章,亦喜亦憂。喜的是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閲讀教學正逐漸從以考試為軸心、以傳授“標準”答案為目的的封閉圈中走出來,實行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憂的是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口號下,“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被極端化,文學作品的教學似乎正滑向一個混沌的“糊塗圈”。讀了《語文建設》20xx年第1期陸精康老師《評選<項鍊>“最佳結尾”》和盧肖莉老師《靈魂為什麼是紫色的》兩文(以下簡稱《評選》和《靈魂》),這種感受尤為強烈。

兩位老師善於為學生搭建積極討論和發言的平台,鼓勵並尊重學生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筆者尤其讚賞陸老師不僅讓學生為《項鍊》添加“結尾”,而且組織學生對各種“結尾”進行評論,形成思維碰撞;讚賞盧老師的“生成”意識,抓住學生的疑問“靈魂為什麼是紫色的呢”,開發出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呈給你_______色的靈魂”的聯想和“作者為什麼寫成‘紫色的靈魂’,這有什麼深意嗎”這一問題的探究。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面對學生異彩紛呈的各種見解,盧老師除了“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同學們説的各有道理”等泛泛的評價外,沒有作必要的引導,而陸老師説得更乾脆:“作為一場討論的組織者,教師自然很難直接發表自己的見解。”筆者忍不住要問:面對學生深淺不一的感受、魚龍混珠的見解,教師真的能聽之任之,放棄引導的職責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是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如果放棄必要的引導,讓閲讀教學變成學生的自由交談,容忍對話活動在膚淺的水平上滑行,聽任學生對文本的任意解讀,那麼“這種傾向發展到極端,就是‘一切由學生説了算’。事實上是,一千個學生説了都算,這就完全放棄了教師的職責”。

第一,教師面對學生的各種感受、見解,應當相機點撥、匡正,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精神

閲讀的確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由於每個學生的認知結構、人生態度、性格愛好和閲讀經驗不同,其所獲得的感受與見解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以激發學生研讀文本、探索思考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但是也必須看到,受認知水平所限,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的獨特見解,當中不乏盲人摸象式的結論。所以“尊重”並不是無原則的認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學生在閲讀文本時產生的困惑和所建構的“意義”作為起點和重點,一方面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大膽探索、勇於發表見解,一方面重視和嚴肅對待來自學生的或深或淺或對或錯的感受和看法,瞭解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閲讀習慣與態度,認真地加以評價、點撥或匡正,以幫助學生反省思考,突破思維的障礙,克服狹隘,養成科學、嚴謹的精神。如果對學生膚淺的感受不導其深入,對有誤的看法不糾其偏差,那等於慫恿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解讀,實質是對學生髮展權利的漠視和不尊重。

《靈魂》一文中,當學生就“呈給你________色的靈魂”產生了“藍色的靈魂”“白色的靈魂”“紅色的靈魂”“黃色的靈魂”等聯想並闡明瞭理由後,教師應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點撥,或引導學生進行鑑別、評價,讓學生懂得色彩的運用和語言一樣,既約定俗成又受語境的制約,如“白色的靈魂”易與“蒼白的靈魂”等同,與語境不符,而“黃色的靈魂”不如換成“金色的靈魂”,語意明確且具鮮明的感情色彩。又如有一學生引經據典説明紫色給人神祕而吉祥的感覺,尚能自圓其説,但説“對於九泉之下的她,用紫色似乎更能渲染一種神祕氣氛”,顯然不符語境,教師能不引導與匡正嗎?

特別是涉及價值導向的時候,教師尤應旗幟鮮明地加以引導。因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就像閲讀《項鍊》時,學生提出的“參加舞會何嘗不是改變自身命運的一次機遇”“為了片刻的燦爛,付出十年的艱辛,值得”等看法,從中反映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瑪蒂爾德並沒有兩樣。瑪蒂爾德“覺得她生來就是為着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覺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為了這些”,她參加舞會目的是要滿足強烈的虛榮心,用美麗的外表博得官員的賞識,而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正是這種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了瑪蒂爾德的悲劇。如果我們還以“不乏創造性理解”而一味肯定不加引導的話,那麼看似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創造性,其實只能是美麗的誤人子弟。

第二,教師是平等對話中的“首席”,應當以自己對文本(或問題)的體驗與理解,啟發、深化與促進學生的多重對話

《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對話不是單向的傳輸與接受,而是相互推動的一種互惠互贈的交流活動。”不能光有學生的交談而沒有教師的對話交流,教師是平等的對話者之一,理應參與對話;沒有教師的參與,就不成其“多向互動”,也就難以“動態生成”。所以王尚文教授強調:“教師要通過學來教,即通過自身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對話中來,一起探索,一起發現。”特別是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之後,教師應以平等的對話者身份,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發現,給學生一種觀點碰撞,使學生從中受到激勵,得到啟迪與深化,或獲得智慧與方法。李鎮西老師説:“每次給學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學生同題寫作,在作文講評時,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來讓學生評判,同時我又給學生講我在寫作過程中是如何構思、如何遣詞造句的。我深深感到,對學生來説,這是最好的作文指導方法。”師生間這種面對面的平等交流,同時也是心與心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人文的關懷。當課堂裏閃爍着師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迴盪着師生情感共鳴的音符、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關愛時,教與學真正變成了一種探究的樂趣,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課堂就會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葉瀾教授語)。

當學生創作出多種《項鍊》的“結尾”,並一一作了理性的評價之後,學生最渴望的莫過於傾聽老師的心聲,作為老師自當順應“生”意,創作自己心中最精彩的結尾,陳述自己的理由,作為“平等對話者”的一種觀點,讓學生來評價。相信在切磋和碰撞中,師生都會得到啟發與提升,並迸發出進一步探尋更佳結尾的激情。陸老師怎麼會説“教師自然很難直接發表見解”的呢?教師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不作為,便是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當然,有時的確會碰上盧老師所説的“學生的提問讓我不知所措”的情況,即便如此,教師也應該坦然地告訴學生實情。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不也是一種人格上的引導嗎?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自身的侷限,拓展思維的空間,提升鑑賞、創造的層次

《標準》強調高中語文教學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由於受閲歷、經驗、知識積累和文學素養等的制約,對問題的思考,對文本的意義建構往往是有侷限的,雖然答案豐富多彩,“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卻常常可能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生生間的對話很熱烈,卻始終在膚淺的水平上滑行而不能深入。這個時候,作為有較豐富生活經驗、較高鑑賞能力的長者,作為“熟練的閲讀者”的教師,作為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發揮專業特長,在尊重學生或橫看或側看或遠看或近看所獲得的獨特見解的前提下,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或引導學生冷靜地在紛雜中尋找問題的焦點所在,理出一條深入探究的道路,或引導學生“努力知人論世,通過查閲有關資料,瞭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從而引領學生突破個人侷限,不斷登上高峯,探求“廬山真面目”,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

課堂上有了《項鍊》的五種“結尾”,經評論都覺得不太滿意,這時候教師緘默不作為,實際上是一種失職。五種“結尾”都不令人滿意,筆者以為關鍵是沒有引導學生與文本作潛心的深入的對話,沒有透徹把握瑪蒂爾德的性格,漠視十年苦難帶給她的種種變化,特別是性格上的改變。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借鑑評論意見的基礎上,迴歸文本,找出癥結所在,並告訴學生,續寫的結尾可能有千萬種,但真理只有一個,那就是合情合理。續寫是一種推測想象,關鍵是對已知條件的充分利用與把握,把握得越深越透,推測就越合情合理。“故事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托爾斯泰為筆下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卧軌自殺而痛哭,便是明證。瑪蒂爾德愛慕虛榮,不顧自身條件追求上流社會的生活,終於釀就了一杯苦酒;十年的苦難,磨鍊了她,誠實、剛強已成為她性格的主導方面。昔日因家境、衣飾不如別人而整天苦惱;如今她懂得做家裏的一切討厭的雜事,成了一個吃苦耐勞的婦女了。原先每次見到有錢的同學,回家便要傷心幾天;而今自己這番模樣了仍大膽、主動地和已不認識自己、依舊美麗動人的同學打招呼。這一切都表明她已變得實在,敢於面對現實了。且家境的貧寒、容貌的改變也打破了她重走老路的幻想。

從小説主旨和作家的意圖看,作家對主人公既諷刺又充滿同情。讓她為了一掛假項鍊,付出十年的青春代價,其目的是讓她從夢幻中跌入現實,重擇生活之路。所以如果是筆者,我將這樣和學生交流:“瑪蒂爾德儘管得知假項鍊的真相後,打擊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難湧上心頭,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了,十年的磨難,改變了她,使她變得實在、心態平和,敢於面對現實。我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會,也希望她會實實在在地生活。儘管有時她還會夢想,還會回想起那個美妙的夜晚。”

篇七: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表現在“出工”與“出力”兩個維度。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既有外因又有內因,就教師這一特定主體而言,其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的內外因的關係正如通常所説的“出工”與“出力”的關係,而內因即“出力”所起的作用更為根本。可以通過內因外化的方式對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進行操控,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出工”與“出力” 教學質量 內因與外因 質量保證體系 評估機制。

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考查以及認證時,既要考慮到影響教育質量的外在因素的制約作用,更要注重教師個體內在主觀因素的發揮程度。而這個主觀因素髮揮的程度又表現為兩個維度—“出工”與“出力”。

一般地説,“出工”即指一個工作人員在社會或單位規定的帶有強制性的工作時間段上班(通常為8小時)。然而,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同樣是上班,花費同樣的時間,其工作量、工作的強度以及工作的效率或效果是有很大差異的。換句話説,“出力”的大小是不一樣的。這表現為兩種情形:一種人整天都在上班,但有的是一張報紙、一杯茶水、一支香煙安坐一天,有的是説説笑笑、得過且過以打發時光,有的喜歡作表面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業務不思進取、不認真觀察和思考、不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機械重複既有的內容。這種人的工作成效可想而知;另一種人則是感覺正常的8小時工作時間根本不夠用,還要搭進去大量的業餘時間—下班後的、晚上的、週末的、假期的等。他們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花在自己深深熱愛的這份工作上,對工作精益求精,認真地觀察着、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討論着。他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也常常感覺辛苦和勞累,但同時感覺活得充實,工作有勁頭、也有奔頭。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血汗換來的工作的進步、業務的精熟、成效的獲得,贏得了同伴、同事以及社會的承認和尊重,他們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和幸福。這兩種不同的現象反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或工作觀,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考察,這是由於內因不同所導致的,內因是起着決定作用的。上述的“出工”可看作外因,“出力”可看作內因。這種內因決定外因、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現象在任何行業、領域或場合都是普遍存在的,道理也都是相通的。同樣地,在教育教學領域,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着決定性作用的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即內因)方面,也同樣存在着這樣的現象和問題。因此,在建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時也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師教學的內因(即“出力”)與外因(即“出工”),因素的影響。

1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內因與外因涵義

不言而喻,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於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教師授課質量。而影響一個教師教學質量或效果提高的因素既有外在的(“出工’),,也有內在的(“出力”),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外因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可知,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樣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即外因只是教學質量提高的條件,而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內部因素即內因才是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必須通過其內部因素才能起作用。所謂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外因,即能夠給教學質量帶來改善和提高的必備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師資力量(學歷、教齡、職稱、科研水平等)、教學的軟硬件設施、教學經費的投入、教學的內容及課程體系、生源質量、培養的計劃及目標、日常的教務教學管理等。這些外在因素作用的發揮是通過教師按規定的時間和基本要求到教室去給學生上課即所謂的“出工”來實現的。這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得以保證。然而,現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應當是一種創新型素質教育,是實施一種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啟發誘導式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以及科學、正確、積極的人生觀。而這一切光靠“出工”則未必做得到,還要靠“出力”即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作用的發揮。所謂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簡言之,是指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認識程度、在思想上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以及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在主觀能動性上的努力程度。它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效果。因為如果要保證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或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即“出力”),則要求任課教師必然廣泛閲讀和鑽研學科專業知識,必然認真探究教學的藝術、方法(諸如深入淺出、淺入淺出、啟發誘導、旁徵博引、舉一反三等)及創新教學模式。因此,那些反映創新性教育的、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也應當在目前正在構建的質保體系中有所體現。

大學與中國小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不同是中國小教師實行坐班制,即8小時工作制。而大學教師則不然,他們除了保證必須的課堂教學時間外,其餘的時間全由個人自由支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企業公司的一般職工那樣,工作之餘可以隨意瀟灑休閒,不用擔憂如何上好明天的班,而是要考慮下一節課的進程、內容、性質等,尤其要考慮並認真準備如何上好下一節課,包括方法、程序、重點難點的講解和把握、應補充和豐富內容、欲達到的效果、需參考和閲讀那些相關資料等等。而這些顯然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麼,大學教師在授完課後,這些大量的課後時間有多少是被用來思考、研究並着手提高教學質量的呢,據瞭解,許多教師尤其是公共課教師,如外語類的、政治法律類的、計算機類的等,紛紛在外面兼職任教,而把自己的本職工作作為一種可應付的差使,有的甚至還顛倒了本職和兼職的重視程度。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肩負着教學和科研這兩大神聖的職責和使命,理當將自己畢生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本單位所賦予的自己責無旁貸的教學及科研這一本職工作之中去,孜孜以求地提高其本職工作—教學的質量。而這種意識和精神及所表現出的積極性正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在動因即內因之所在。只有當教師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和水平,積極主動地、想法設法地、孜孜以求地去提高其教學質量,去上好每一堂課,這樣就稱之為“出力”。只有真正處理和解決好教師的“出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也是解決當今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教育質量滑坡的一條重要途徑。

2構建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與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當前,各個教學單位為提高教育質量,紛紛採取措施制定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綜觀這些保障體系,大多隻重外在因素的控制,如教學環境、軟硬設施的改善與提高,教師教學計劃及目標控制等,而很少涉及和關注教師自身教學主觀積極性這一極其重要的因素。在構建的教學質保體系中,如何影響和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主觀能動因素(即“出力”)呢,怎樣才能衡量和監督一個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呢,

首先,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質量形成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為保證教學質量,其全過程都應處於受控狀態。為此,需要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即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立這一體系模式的理論基礎可以借鑑企業領域的相關理論及模式,如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等。目前比較成熟和完善的質量管理理論及其保證體系模式主要是IS09000族標準的20xx版。它是在1994版的基礎上的改進和完善,使IS09000族標準具有了更廣泛的適應性。在教育教學領域引用這一理論及模式時,要充分考慮到和結合教育教學的特性,並從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外因的角度,考慮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其次,為配合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實施,需加強調查研究和宣傳工作,增強教師對一般的教學理念的認同意識。根據IS09000族標準建立的教學質保體系,可以將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環節、各因素都包含其中,並使各環節、各因素都處於受控狀態。但是不應忘記IS09000的20xx版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即所制定的質保體系要廣泛徵求廣大員工的意見和看法,爭取他們對標準的認同,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因此,在正式公佈和實施所構建的教學質保體系之前,先要統一廣大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為此,可以根據一般的教學理念,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努力提高自身所從事的職業(教學)的質量是任何一位教師的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學及研究是教師的基本使命等,設計一系列問卷對廣大教職工進行調查。如:

1)你認為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的義不容辭的職責嗎,A、是;B、否;C、無所謂。(附原因)

2)你認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理當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教學事業上去嗎,A、是;B、否;C、無所謂。(附原因)

3)你認為本職與兼職哪個更重要、應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A、本職工作;B、兼職工作;C、無所謂。(附原因)

4)你認為這些因素—教案的編寫、專業研究論文、教學研究論文—哪些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密切,A、全部;B、大部分;C、全無。(附原因)

5)你對學校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對教案的編寫、專業論文及教學論文的撰寫做出嚴格或較高的要求的態度如何,A、應當這樣;B、不可理解;C、無所謂。(附原因)

可以預見,絕大部分教師將會而且應當會選擇A答案。這樣,廣大教師對於教學態度和思想認識將會在共同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上統一起來。從而根據前文述及的管理理念及模式而構建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將會在全校順利的貫徹和執行,進而可以在全校形成一個講求質量的文化氛圍; 第三,通過一些方式方法來衡量、瞭解和督促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方面發揮作用。現在大學有許多教師是出於種種原因而留校任教的,而非單純而且很少是出於對教學事業的無比熱愛。當前,基本上無法控制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認識程度、在思想上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以及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在主觀能動性上的發揮程度—但可以通過這些內因外化的手段或方式對此進行衡量和督促。

1)檢查教師的教案。

對於新進校的年輕教師,通過檢查其教案可以瞭解其課前準備情況是否充分、完備;對於老教師(相對於剛進校的年輕教師而言),通過檢查其教案可以瞭解到其是否重新、認真地備課,備課內容是否反映了所教學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案能否反映出創新教育的理念,有無自己的創新或獨到之處,等等。很難想象一個不寫教案或者教案寫得很簡略的教師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努力提高其教學質量。儘管有的老師認為不久的將來教師的教案將上傳到電子公告板上公示,但是否每位教師都必須這樣做,如何保證每位教師都做到這一點,對於教案的是非曲直又由誰來監督評判,所以,在建立教學質保體系時,對於教師的教案工作應給以足夠的重視,至少要提出較高的要求,這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很有意義的;

2)考查科研成果。這可從兩方面情況來衡量。

其一,所教授學科的專業論文發表情況。它反映出教師對該學科領域的關注和鑽研情況,這類文章發表得多,則反映出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內容講得透徹,會向學生傳遞更多、更新的信息;其二,教學研究論文。這類論文較之於專業的學術論文,顯得淺顯、通俗些,但也能反映出教師花在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更能表明教師對於教學的態度和熱情,應當成為優秀教師評選標準的不可或缺的要件。總之,這兩類論文都能很好的反映教師用以提高其教學質量的內在動因,都應給以足夠地重視;

3)檢查教師對學生課後作業的佈置、批改及測驗情況。

如果一個教師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則反映出該教師必然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教師。

綜上所述,只有將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外因(“出工”)與內因’(“出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才是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如果只注重教學質量提高的外部因素(是否“出工”),而忽視內部因素(是否“出力”),所構建起來的質保體系必然是有所欠缺的。儘管有的研究者認為此舉太過細瑣,但看在它是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因所在,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的份上,應當給以足夠的重視。

3建立完善的重視教師教學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衡量的評估與認證機制

建立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還只是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持續提高提供一套完善的制度保證和激勵及衡量教師教學積極性發揮程度的策略措施,如果在實踐中得不到認真、具體地實施,則無異於空中樓閣。為此,建立一套評估和認證機制以確保每一位任課教師做到既“出工”又“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系。着重從以下幾方面着手:一是按分類考核的原則,對不同類別的人員建有不同的但在工作的量和質的要求方面基本平衡的考核評價標準;二是考核標準應與崗位職責要求相協調;三是對工作的量與質都應制定適當的考核評價標準,並體現學校的導向;四是根據科研成果的產生需要有一定週期的特點,科學的制定對科研工作地考核評價週期,以利於產生大成果、消除急功近利現象。同時,應強調專業研究與教學研究並重;

其次,形成科學有效的考核操作機制。應符合下列四個條件:一是從學校到院、系、部門考核操作機構完善,而且還應做到其人員組成適當,即保證對考核對象的工作業務熟悉並最有評價資格的人員或者教師自己認同的人組成;二是考核應客觀、有效,這裏包括考核程序合理、可靠並運行正常,考核結果較為準確,認可度高;三是建立獎懲制度,認真對待和處理考核的結果,確保每一次考核都能為鞭策後進激勵先進而發揮最大的效能。四是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質量評估中的作用,定期發放問卷,可以較準確地瞭解教學人員的工作情況;

再次,應當設立一套獨立的機構,組建一支訓練有素、盡職盡責的質量考評和監管隊伍。這個組織機構和隊伍應由主管教學的校長掛帥,並在各院系設立分支機構,至少各院系要有專人負責相關的協調工作。考慮到對學校資源的節約和挖潛問題可以將學校原有的機構及人員加以充分利用,並增大增強其職能。如:增強原有的評估或評優辦公室的職能,使其同時承擔全校性的有關質保體系的貫徹執行情況的檢查和督促工作,以及據此體系而進行的評估工作。可以是兩個牌子(質管辦和評估辦)一套班子,要求各院系也相應地組建類似機構至少配有專門的人員以配合學校的相關工作;

最後,加強激勵機制的建設和加大獎懲力度。教學單位或部門應加強教研人員工作激勵機制的建設和加大獎懲力度,如學校可以撥專款作為教研課題基金,教學主管部門(如教務處、質量評估辦等)每年列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教研教改課題項目,以供全校各院系教研人員申報,並定期對這些課題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和評定。另外,採取措施加強對教學人員每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或效果加強評比和獎懲。

篇八: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

在生態學中,花盆效應又被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從這一名詞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着侷限性,這種侷限性往往是由校園組織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園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師並沒有聯繫,在這種發展環境中,教師只能在狹小的時空中將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事務以及教學事務當中。這種組織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教師之間欠缺溝通,不會對自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交流,也不會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問題作出反思與探討,因此教師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對於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強化教師之間的關係,重視在教師之間進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座談會、報告會等,要求教師將自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難題表達出來,並在教師的共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物種”單一性也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還是培訓工作中,一些學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師所具有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對生命多樣性的忽視導致了“物種”單一性的出現,而這種“物種”單一性的現象又會不可避免地讓教師隊伍建設出現花盆現象。

如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統一的培訓內容、標準化的培訓評價體系只能夠培養出標準化的教師,在這種教師發展文化氛圍中,教師容易失去個性走向大眾化。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多元化個性以及需求做出調查,同時有必要對陳舊的教師培訓模式做出改革,豐富培訓內容,從而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成長需求和心理特點。

另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能被封閉在教育系統中,而應當重視與教學實踐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坐而論道情況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切實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教學時空環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態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於綜合環境,如果綜合環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過多的量或者出現不足,則會導致物種的生存環境出現惡化甚至導致生物的滅絕。

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在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態耐受度與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限值或者沒有達到限值,則會導致教師工作倦怠以及難以形成有效激勵的問題出現。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耐受度與承受力的主要因素體現為教學時間和班級規模。雖然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班級人數做出了明確限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班級規模較大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荷。較大的班級規模會增加師生心理壓力,在產生煩躁情緒的基礎上也容易導致班級衝突,這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導致教師產生教學低效感。

另外,教學時間也是教學時空環境中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要素直接影響着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以及開展進程,同時也影響着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心理。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同時,教師還需要負責組織班級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輔導。雖然教師的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用於事務性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創造力的提升,從而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校長作風、學校管理風格、學校組織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時空環境承受能力,在對這些影響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各級學校應當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對傳統的學校決策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園組織文化以及教學時空安排等做出優化,從而確保教師具備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篇九: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加強外聘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對解決師資不足、降低辦學成本、提高師資使用效率、提高高校專業適應性、促進產學研結合、改善師資隊伍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普遍存在關注聘任、忽視建設,重學歷輕能力、結構不夠合理,規章制度執行不嚴,績效和待遇脱鈎、沒有真正做到“優質優酬”等問題。應狠抓規章制度落實,拓寬外聘教師的來源渠道,嚴把外聘教師“入口關”,建立外聘教師師資庫,完善外聘教師管理模式,實現梯度管理等,從而建設好外聘教師師資隊伍。

關鍵詞: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師資建設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起關鍵性作用,而外聘教師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聘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實現教育目標、培養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外聘教師的使用對於高職院校解決師資不足、降低辦學成本、提高師資使用效率、提高專業適應性、促進產學研結合、改善師資隊伍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外聘教師隊伍是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外聘教師隊伍建設對高職院校發展的積極意義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越來越重視外聘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在《關於加強高等職業(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教高廳〔20xx〕5號)中明確指出:“聘任兼職教師是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各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實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由此可見,國家教育部已將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這是因為,加強外聘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和意義:

1.有利於強化職業教育特色。聘請富有經驗的一線生產、經營、管理人員擔任外聘教師,能為教學注入強烈的職業信息。外聘教師將行業中最新的技術、規範、信息引入教學,將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

職業經驗傳授給學生,有利於學生技術技能的熟練掌握和職業意識的強化。外聘教師在授課時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實踐經驗進行案例教學,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2.有利於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來自生產、經營、管理第一線的外聘教師,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瞭解當前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這對學校更加準確地把握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脈搏,開發新專業和優化課程內容,培養適應性、針對性較強的高等技術型應用人才,為地方和行業服務,都非常有利。

3.有利於激活競爭機制。在舊有的學校管理模式中,終身聘用制的教師比例過高,缺少應有的競爭意識,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開發社會教育資源,建立校企之間、各類學校之間專業人才的流通渠道,有助於建立起固定與流動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能滿足高職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結構。這種教師隊伍宜於激勵專任教師主動適應時代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由此,學校的師資使用效率和辦學效益均可大大提高。

4.可以彌補專業教師數量的不足。近年來,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各學校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都在不斷開發新專業,增設新課程,相應地帶來了專業教師緊缺問題。專任教師的缺乏,影響了高職教育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雖然通過引進新教師或派出教師進入企業崗位進修學習,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在短時期內仍難以滿足新專業開課的需要,而聘用外聘教師則可彌補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不足。

5.有利於校企結合,拓寬學校辦學和畢業生就業渠道。使用外聘教師可以縮短學校與社會、學校與行業之間的距離,使學校的教學滿足社會和行業需求,保持較強的生命力。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學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各行業的支持,外聘教師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學校可通過聘任外聘教師來增加學校與社會、學校與行業之間的聯繫,這對學校實習基地的建設、學生實習上崗的安排和畢業生就業都會帶來有利影響。

二、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

為研究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的現狀,本文選取了某高職院校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調查分析。該院為市級示範校,其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基本上反映了該地區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和水平。為加強兼職教師管理,提升外聘教師的建設水平,該院制定了《外聘教師管理辦法》,要求各系部嚴格按照外聘教師的職稱和能力標準聘任教師,並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具體要求有:

(1)外聘教師一般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高、中級職稱或經學院審核認可的其他人員,精通所擔任的課程;

(2)學期初各系部須將外聘教師聘任計劃上交教務處進行審核,對符合學院外聘教師的任職條件和任職資格的應聘教師,各系、部負責以試講、面試等方式進行初審;

(3)各系部要組織外聘教師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授課,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

(4)在教學過程中,學院通過學生考評、系部考評、教務處考評和督導室考評等多種方式對外聘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並將原始材料上交教務處存檔。

為了鼓勵外聘教師積極授課,建立一支穩定的外聘教師隊伍,該院除了按課時和職稱支付課時費,還提供一定的福利補貼,如過節費、免費午餐和年限津貼等,對錶現出色的外聘教師還頒發獎教金。

在各種政策和措施的激勵下,該院逐步建立了一支比較穩定和優秀的外聘教師隊伍。以20xx年第二學期學生打分為例,所有外聘教師都合格,其中優秀的佔45?56%,良好的佔40%,及格的為14?44%。由此可見,該院外聘教師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獲得了學生的認可。

三、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該院進行調查分析,筆者發現該院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在對外聘教師的管理上也在不斷完善進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中普遍存在的。

1.關注聘任,忽視建設。許多高職院校雖然充分認識到外聘教師的重要性,但由於種種原因還存在單純為了彌補專任教師數量不足去聘任外聘教師的問題,這就容易導致在聘請外聘教師時只關注聘任本身,不能真正從優化教師結構和改善實踐教學效果出發來聘任外聘教師,更談不上從學科發展建設和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去看待外聘教師的聘任。

2.外聘教師結構不夠合理,存在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以20xx年度為例,該院外聘教師179人,佔全院教師總數的62?37%,其中98?32%的外聘教師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者佔外聘教師總數的90?5%,初級和無職稱者佔9?5%;具有“雙師”素質的12人,佔總數的6?7%;其中71%的外聘教師年齡在50歲以下。在外聘教師中, 70?95%是來自其他院校, 8?94%是來自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另有約17?88%的外聘教師為在校研究生。從該數據可以看出,該院外聘教師的學歷和職稱一般都能滿足學院要求,但來源比較單一,年齡結構偏大,且“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外聘教師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3.有規章制度,但沒有做到有法必依。仍以該院為例,該院的《外聘教師管理辦法》對外聘教師的聘任、管理、考核都有明確規定,對外聘教師的任職條件和職責也做了詳細要求,但在真正執行過程中,由於各方面原因難以貫徹執行,形同虛設。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人情大過原則。

有些外聘教師,尤其是一些熱門行業的專業課教師都是學院千方百計聘請來的,因此各系部也不得不盡量體諒他們,致使部分規章制度無法落到實處,如儘可能少地給他們安排教學之外的任務,不要求外聘教師必須參加教研活動等;二是人手問題。目前該院還沒有設立專門的外聘教師管理機構,外聘教師管理採取的是院系兩級管理模式,但是教務處和各系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繁重,對外聘教師的管理就難免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學院對外聘教師的期望不得不降低,有時甚至是隻要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就行。

4.績效和待遇脱鈎,沒有真正做到“優質優酬”。該院外聘教師的薪酬是按照教師的職稱給予課時費,並沒有與實際的教學效果掛鈎。奉獻大小,教課好壞,報酬都一樣,讓人看不到業績是衡量薪酬的標準。一支優秀的外聘教師隊伍應該是動態的,對不稱職的要及時解聘,對有突出貢獻的要予以褒獎,對具備條件的優秀人員要及時吸收進來,這樣才能保持其活力。

四、建議

要做好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筆者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進行改進:1.狠抓規章制度的落實。目前各院在外聘教師的管理方面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但正如前面所述,有些制度由於各方面原因難以落到實處。在今後的管理中,學院應該繼續保持現有制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時在現有制度下花力氣將每一項制度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外聘教師的制度化管理。

2.拓寬外聘教師的來源渠道。由於工作時間衝突等原因,學院從企業一線聘請外聘教師的難度較大,招聘成本高,而高校教師則時間靈活、自由,且數量較多,容易聘請,這就容易導致外聘教師來源比較單一,這不僅影響了外聘教師的數量,也使外聘教師的實踐教學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千方百計擴大外聘教師的招聘渠道,從而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企業、行業人員來院任教。

3.嚴把外聘教師“入口關”。[1]嚴格選擇是保證外聘教師隊伍素質的基礎和前提。在選擇過程中不僅要看其擁有什麼樣的資歷、資格證書、職位和頭銜,還要考察其人品、師德等。在外聘教師的聘任過程中,學院應嚴把外聘教師“入口關”,堅決拒絕不符合條件的外聘教師在學院任教,對於效果不好的外聘教師要堅決予以更換,優勝劣汰,促進外聘教師的合理流動,保證外聘教師的質量。

4.建立外聘教師師資庫,包括外聘教師信息庫和外聘教師業績檔案。外聘教師信息庫包括外聘教師準確的個人信息,外聘教師業績檔案則是外聘教師業務檔案,如外聘教師的停課記錄、所帶班級學生的成績測評以及外聘教師的教學水平、工作質量、工作態度等,以備考核、獎勵,並將其作為續聘或解聘外聘教師的依據。

5.完善外聘教師管理模式,實現梯度管理[2]。梯度管理模式的實現以建立外聘教師師資庫和完善外聘教師考核體系為基礎,不同層次的外聘教師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6.加強學生管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素質的高低、上課的表現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效果和積極性。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等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外聘教

師上課的心情和積極性。因此,高職院校相關教學管理部門應努力配合外聘教師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為外聘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從而大大提高外聘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外聘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我國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外聘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研究和討論外聘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有利於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目前,在外聘教師的聘任和管理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也需要全社會建立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以利於科學利用外聘教師資源。

參考文獻:

[1] 孫麗華.加強外聘教師育人工作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黑河學刊, 20xx (5).

[2] 林仁昌.淺談中職外聘專職教師的梯度管理[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xx (8).

篇十: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國小、幼兒園的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基本規範,是引領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該標準體現了“能力為重”的基本理念,要求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的實踐能力;要求教師應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要求,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我校不僅採用了“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以加強實踐教學,同時還拓展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目前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形成。我校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了以“能力為重”的實踐教學體系。下面要介紹的就是我校的主要由課堂教學、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實驗與實訓教學、教育觀察(一日見習)、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教學活動設計等部分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其中的各部分的作用。

一、課堂教學

我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規定了學生所學各門課程中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並有相應的實踐教學的計劃,它體現了教師教育專業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按我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國小語文和國小數學的基礎知識及教學法理論,同時還要掌握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學科的知識,以勝任多面手國小教師工作的需要。我們還合理安排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教材、教師和學生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三要素。教材是一種內涵極為豐富的審美對象,其中記載的是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及其科學美和藝術美。教師擔負着將這種靜態的實踐經驗加以活化的職責,以讓學生從中能學到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教師教育就應該指向實踐,就應該要求教師要有開發和利用教育教學資源的能力,其中包括我們所用的教材、教學輔導資料、光盤等影像資料,包括我們周圍的人和物,也包括兒童生活中的經驗與體驗,等等。有了這種開發之後,教師還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把一切有利於兒童發展的因素都充分利用起來,做到一切為教學服務。

二、教育教學技能訓練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改進和強化教師教育的實踐課程,突出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和培訓。我們通過狠抓自習課、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和加強基本功訓練等措施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技能、對第二課堂的指導技能、教學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技能、“三字兩話(畫)”(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簡筆畫)等教師職業基本技能進行強化培訓,藉以實現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並舉、通識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並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與實踐技能的形成並舉。

師範類專業開設有書法練習課,由專門的書法教師上課,並定期進行作品展示。我們安排學生每天晚上有半個小時的專門的書法練功的時間,各班級學生統一在這個時間練習書法基本功,並將之納入對班級的量化考核之中。同時,在晚自習時我們還安排有讀報時間。 讀報之前,學生要先選擇讀報內容;讀報初期,學生可以拿着報紙讀;半個學期以後,要求學生要能脱稿把報紙上的內容説出來;一個學期以後,要求學生能根據報紙上的內容上台做五分鐘的演講。如此安排,目的是讓學生能達到敢上台演講和能上台演講的要求。我們還安排了一種“課前一支歌”的活動,即在上下午課前的十分鐘時間裏集體唱兒歌、校園歌曲或紅歌。所唱歌曲在自習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訓練,必要時請專業教師做指導。

師範類專業根據專業特點還開設有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或成立興趣小組。國小教育各專業開設有強化“三字”和普通話訓練的技能課,成立了簡筆畫興趣小組;語文教育和音樂教育方面開設有播音或節目主持興趣小組;數學教育方面開設有奧賽和數學建模興趣活動課;現代教育技術方面開設有攝影活動小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有蒙氏活動小組、感統教育活動小組和親子教育活動小組。這些興趣小組的建立和特色課程的開設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三、實驗與實訓教學

完備的實驗室和實訓室是實踐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實驗與實訓教學具有“實驗性”特點,其關鍵在於尋找理論與實踐對接的可能性。實驗與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實訓教學是在實訓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按照預定的目標,藉助實訓條件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訓練的過程。作為知識、能力和素質教育的結合點,實訓教學目前已經成為師範類院校教學的重點和關鍵。實訓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實訓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我校實訓教學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嚴格過程管理。實訓教學前有計劃,過程中有記錄,結束後有總結,強調加強過程監控,強調過程性評價。二是考核內容多樣化。在對學生的實訓成績進行考核時,不僅要看學生實訓的結果,還要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進步,看他們在實訓中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的強弱,看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他們實訓中的態度等。實訓中對每個學生我們都嚴格要求,凡實訓不及格者一律要補考,補考不及格者不準畢業。實訓之外,教師教育課程中的許多學科還有實驗教學,目的是通過實驗,引起實驗對象的變化。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及常識等,都需要進行相關實驗。 "

四、教育觀察(一日見習)

我們實施的教育觀察又稱一日見習。教育觀察主要安排在第一學期進行,意在使學生認識教師職業、瞭解國小(幼兒園)的教學。在第一學期,學生剛進校,一般都有一定的不適應。通過教育觀察,可以使學生對教育理論及教師職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該項活動易被忽視,因此我們不僅予以重視,而且要求要做到有準備、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有體會,務求使之有實效。

五、教育見習

教育見習是高師院校為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而開設的一種實踐課程。我校的教育見習除了一日見習(教育觀察)外,在第二學期還安排進行一次一週時間的見習,第三學期則進行專門的教法課的見習。第二和第三學期的教育見習是在教育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和第三學期的教育見習要求由指導教師帶領,一般以2~3名學生為一組,主要是對國小或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觀察和分析;也可由指導教師安排進行少量的教學活動,如幫助見習所在學校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業或參與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管理及輔導等。

一週見習的目的是瞭解國小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形式、學生的思維狀況、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興趣愛好等。為使這種見習能收到實效,我們要求見習學生要熟悉見習所在學校的環境、體驗該學校的教學氛圍、協助該學校教師做好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做中發現問題,在做中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因為從第二學期開始我們才給學生開教法課,所以第三學期我們組織學生進行教法課見習。通過教法課見習,通過聆聽見習所在學校優秀教師的優質課,讓學生了解他們所屬專業課的教法,進一步消化自己所學教育教學理論。

教育見習是一種在現場的實踐活動,是學生觀察、瞭解、模仿、學習課程實施的一個過程。通過教育見習,獲得真實的教育教學的體驗。

六、教育實習

集中實習後期即集中實習的總結階段,應開始進行頂崗實習的前期準備。頂崗實習是實習學生與實習所在學校聯繫,通過頂崗任課的方式來完成教育實習的任務。在頂崗實習中,實習學生作為一個“正式”的教師站在教師的崗位,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把實習活動與實際教學工作統一起來。頂崗實習能夠增強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密切實習學生與實習所在學校之間的關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用性和實效性。

七、教學設計

我校的教學活動設計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具體説,即在實習總結階段結束時就佈置教學設計任務,然後讓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來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地予以安排,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地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目的。

我校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各個部分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繫,即校內校外七環節緊密聯繫,缺一不可。七個環節之間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相互影響、互為補充或相互支持的關係。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校內通過課堂教學、教學技能的訓練、實驗與實訓等,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相應的理論,也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學的實踐技能。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觀察、理解、交流、操作和反思,以理論指導實踐,然後再把實踐上升為理論,就實現“了理論—實踐—理論”的互動和融合。如此,學生就基本完成了他們在職前的角色轉換,就由學生變成了一個準教師。

篇十一: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轉變,學生參與的機會和實踐活動大大增加。本文主要介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體會的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的行為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自主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xx)3-013-001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深刻感受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參與的機會和實踐活動大大增加。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更新觀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在生物課堂中採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適應新課程課堂教學,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下是自己在新課 程理念下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習體會的作為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轉變。

一、真正落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忽略學生的學,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成為講堂,沒有留給學生進行充分思考、探究的時間。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責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導學生“學”,提高學生終身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我們學校,對這一點非常重視,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變教學為導學,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導學案,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和培養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少講、精講,對有些問題稍加點撥,啟發誘導,不要反覆説,反覆解釋,佔用過多的寶貴的課堂時 ,要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時間。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給學生參與的機會。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處於輔助、引導的地位,幫助學生完成既定目標,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知識交流主體。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是知識、真理的化身和代表,是知識傳授、技能養成、品德規範的執行者和監督者,與學生形成從屬關係。提倡促進自主學習並不等於自學,完全靠學生自學,學生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相對抽象的概念和觀點等基本知識的。自主學習也不是完全拋棄接受性學習,而是改變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要肯定學生在學習中所做的努力思考,肯定學生在課堂中的`探討、創新等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逐漸擺脱對教師的依賴,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二、努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證。師生關係的質量和水平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往是教師怎樣説,學生就得怎樣做,師生間缺乏溝通的師生關係,嚴重製約了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讚賞、關注每一個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會得到最好的發揮,自主學習會得到切實有效的開展和提高。如 教師用輕輕地拍手提示學生坐端正,用輕輕地鼓掌來鼓勵學生,呈現出濃濃的和諧師生關係。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生物課的環境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環境氣氛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對於生物教學更應大加利用。例如講到“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這一節時,我把含糖類和脂質豐富的食物的一些圖片打在投影儀上,學生一看,就對這節本來枯燥的糖類和脂質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這種創設情境要有針對性、啟發性,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學生就會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1)精心設計問題。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面向全體學生。

(2)提出的問題應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3)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太難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也答不出來,這沒有效果。因此既不能使學生都答不出來,也不能特別簡單。再有,教師要帶着激情走進課堂,建立愉悦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鬆和愉快,從而給整節生物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老師的心 情和表情在整節課中起主導作用,對整個課堂氣氛的調動至關重要。教師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將會使教師的語言本身具有感染力。教師情 緒飽滿,富有激情,以教師的情感帶動了學生的情感,教師用良好的形象吸引、感染學生,展示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用貼心 的交流走近學生,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

四、科學評價

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教師的評價必須科學,必須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要通過評價激發 學生努力上進的情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評價時,不要只是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要關注 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通過這種科學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 的自主學習。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學生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更多的參與提問、回答、分析、討論和探究的實踐,因而在課堂中建立實施有 的獎勵機制,對於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五、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激發學習興趣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生動的畫面和色彩,適當地解説,能激發興趣,並使學 記憶深刻。例如,在學習“DNA分子的複製”“、細胞增殖”等內容時,由於內容抽象,再加上有很多新的名詞概念,學生比較難理解DNA的空間結構及複製情況、細胞增殖中染色體的變化情況。但通過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結合觀看課件進行學習、分析和討論,利於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法真正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愛學、學好生物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事實與策略[2]孔凡哲.課堂教學技能知與行

篇十二: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更好地激發師生興趣,通過引入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教學的傳統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教育技術使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精彩。讓我們在教學中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有效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教育更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國小語文教學 突破教學重難點 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學方式。要使教育技術有效地在教學中得到運用,就得在工作中善於思考,勤於動手,不斷積累經驗,真正做到教得輕鬆,學得愉快,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更好地激發師生興趣

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潛移默化的產生着影響。引入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教學的傳統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這種教學模式內容豐富、生動直觀,便於理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並不斷挖掘硬件和軟件的潛力,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象、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引導國小生積極參與教學,讓國小生在輕鬆、愉悦的教學環境中去感受現代教育媒體帶來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需要,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綜合發揮多媒體優勢,使課堂呈現動靜交錯、圖文並茂、視聽結合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師生教與學的興趣。同時,師生還根據學習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動在網絡中瀏覽和下載有關學習內容,拓寬視野,自主學習,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全新的改變,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在學生中逐步樹立,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在教學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注意力集中,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容易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創設自主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多媒體網絡教學能使教師獲得創造性的自由,更能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利用現代教育教育技術教學,學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多媒體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使用各種相關的圖象、聲音、動畫等手段,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讓學生邊觀看動畫邊聽故事,在輕鬆愉悦的故事情節中,通過美麗生動的畫面,懂得了小壁虎為什麼沒借到尾巴,以及它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的,很自然的學到了新知。 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於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境,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

參考文獻:

《現代教育技術與國小語文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篇十三: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是一份偏向應用性的職業,因此師範學校的重點是要培養出更多能把書教好、受廣大學生擁戴的教師,師範高校要轉變教師人才培養的觀念,在強化教育教學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提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國小教師的教學技能。教育部下發的《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要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強調教師教書育人的實踐能力;針對國小生的特點,該標準特別指出,國小教師要研究國小生的身心特點、遵循國小生成長規律,積極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國小教育本科專業經過二十餘年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國小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師範學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很好地認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嚴重不足,實際教學效果也有待提高。

國小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 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性和師範性在師範學校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存在爭議。雖然大家都承認教育實踐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對於教育專業化發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論教學大大超出了實踐教學的分量,很多實踐教學的時間都被包括教育理論課程,普通文化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所擠佔。高師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國小教師,而把重心放在學術性上,導致有些本科國小教育本科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勝任教學崗位,教學技能和敬業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一對相互聯繫、相互對應的範疇。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實踐教學並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和操作練習,也不僅指教育實習和見習。它是相對於理論教學而言的,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師教育中“師範性”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要遠比教育實踐廣泛得多。

2 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多數高等師範院校中,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均十分有限,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失調。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範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導致學生只會説而不會做,教學理論與實踐出現脱節,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貫徹到教育實踐中去。教育見習、實習大多集中在最後階段。這種前少後多的實踐課程安排,學生無法從中獲得切實收益,使師範生整體的專業素質不完善,顯然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

國小教育專業課程有着非常豐富的實踐性內容,既包括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個體教育,也包括開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進自我反思。但主講教師和教育實踐的指導教師自身缺乏國小教師實踐經歷,對課程改革和基礎教育實踐缺乏切身體驗,對國小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對國小教材和國小教學方法鮮有研究,課堂講授教條化、書本化,也就很難對師範生進行實踐性教學的設計與指導。並且實踐性內容平時只是零碎地依附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國小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論課程的教學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實踐為特點的系統性整合,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體會到現實與理論的巨大反差,認為書本上講的理論都是不實用的。理論無法應用於實踐,反映出當前的理論教學嚴重脱離實際,導致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繫的阻斷。

3 實踐教學缺乏科學管理和指導

除了學校內的實訓活動,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教育實踐基地進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雙方簽署一份協議,後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穩定、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數量少,類型單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這種狀況導致高校的實踐教學“無處可去”,因而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實習指導教師不定期進行現場檢查、指導與考核,是學生教育實習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師予以指導的。但高校的指導教師更關注教學及科研,認為指導實踐教學是一件沒有面子、沒有前途的工作。實習學校雖然會為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這些教師忙於教學、管理等常規教育事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實習生進行細緻、系統的指導。實習管理存在責任不明、過程監控不力等問題。

促進國小教育專業學生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建議

1 積極促進學校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

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定位高校,面向國小教育,對於國小教師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種教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把課上好,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歡。國小教師這一職業更多是一份應用型的職業,而不是研究性的職業,因此,在師範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實踐課程的建設,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掌握各項教學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諦,避免一味對學生灌輸各種教學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給學生們更多的思考時間,鼓勵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學校在制定培養計劃時要進一步提高強化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切勿因為實踐課程難於開展而縮短實踐課程的比例,要建立課程之間、各學科之間的有效聯繫,科學地規劃好實踐教學的先後次序和時間長短,對於一些已經開展過的實踐教學活動,如果沒有達到預定的實踐教學目的,應該積極總結經驗,延長或重新開展類似的實踐教學活動,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各項實踐教學活動外,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一些創新性實踐教學活動,

此外,針對國小生的實際特點,對於國小專業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有別於其它專業教學實踐,例如針對國小生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的特點,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就應該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動性的活動,鼓勵國小專業的學生選修美術、音樂等相關的課程。

2 加強教師技能訓練,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

教師人才的培養是師範學校所肩負的重任,它直接決定着未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對於師範學校的學生必須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努力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基本功,確保他們能夠完全勝任未來教師這一神聖的工作崗位。對於學生的培養,一方面要加強各種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教學是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只是熟練掌握一些理論知識並不完全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因此必須將教學實踐引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初期,可以藉助現代化多媒體技術,通過使用遠程視頻的方式來觀摩國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觀摩活動結束後,應該組織學生對剛才觀看的教學視頻進行積極的討論,促進他們就如何將教學理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的思考,在討論活動上,應該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想的碰撞,逐漸形成學生教學風格的形成。隨着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應該逐步引導師範學校的學生深入到國小課堂,讓他們融入到各國小的日常活動中,通過這種親身實踐,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

3 積極促進高校和國小的合作,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現代是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為使廣大國小教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對教師的職前和職後培訓必不可少,國小教師大都工作在教學一線,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各種教學理論的積極踐行者,而高校教師除了負責日常教學活動外,還承擔着各項研究工作,因此通過加強國小和高校的合作,對於促進教育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學校內的各種實踐教學設施,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國小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確保各項經費的投入,對於促進教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促進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篇十四: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新型素質呢?《中國教育報》《教師報》等報刊曾就“21世紀我們如何做教師”這個話題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討。我認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到來,除應具有必備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素質、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外,更為主要的是必須實現角色轉換,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Interent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中,網絡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網絡信息更成為教育的主要資源。網絡時代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教師要適應這些變化,就應實現角色轉換。

一、教師應有全新的教育觀。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週期縮短,信息量與日俱增,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教育觀念應該現代化。

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指教育應面向未來,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以帶動社會求新求變。若忽視了這一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將失去適應能力、創造能力。而加強教育對未來的導向功能,則將會使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網絡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網絡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獲得和使用,社會發展也進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對於教育,必須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傳統的教育觀念,把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教育必須要現代化,具有未來意識,這是網絡時代賦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網絡社會飛速發展,不但不允許我們留戀“過去”,而且也不允許我們留戀“現在”,“現在”的東西馬上就要變成“過去”,留戀“現在”,在一定程度上説就是面向“過去”。我們惟有選擇“未來”,面向未來,才能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並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面對這種新時代需要,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隨着高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了,學生的知識來源已不光是書本知識和教師的知識。教育發展到今天,人們進入了更替的開放時代,我們教育者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全面正確地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結構和規格標準的要求,以及新形勢下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為自己的為師之道確立正確的出發點。

二、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以前舊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材上講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怎麼講就怎麼教,教材上沒有講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科書已不是知識點的代名詞,網絡系統的龐大知識世界及不斷的發現為學生提供了無可限量的知識資源,教師不能再死摳教科書,不能只滿足於教好一本教材,而應在教好教材的同時用好教材。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教材中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夠看懂,可以不講;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但是又與教材知識密切相關的可以講;由於教材具有相對滯後性而沒有涉及到的新理論新觀點應該補充講。教師應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遷移,使學生“得法於課內,活用於課外”。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平時閲讀積累的,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的,從互聯網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教材與非教材的整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

現在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對話、意味着參與、意味着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網絡時代是一個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時代。網絡時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發生了深刻、根本的變化,交往方式由單向向交互式轉變。網絡時代的師生交往也將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應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的位置上退下來,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均應能充分自由地展現自己的豐富的個性,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流、對話、感染成為教育活動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是以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關係。

網絡時代的學習,應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基於信息的學習,一種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學習。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的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方式自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不再是“輸”與“吸”的活動,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標的雙邊活動。教師也應當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網絡時代,教師的角色會被學生自己、學生父母、Interent網等所取代,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師,而是引導者,即告訴學生應該學什麼,往哪兒發展,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創造性地發揮了。

篇十五:國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筆者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由於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願就此談點拙見,以期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係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説的 “愛屋及鳥”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並非説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於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 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於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麼輕鬆、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於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 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於為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脱,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鬆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範、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於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複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説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並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遊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後者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們指着足球:“What‘s this?It’s a ball、football再重複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學生腦子裏,以後看到足球就會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教詞彙也在教思維。如果進行詞彙複習,我們可進行“Guess”比如複習bell,football,pen, book,car,jeep等名詞。我們便可把準備好的小實物、圖片、模型放在講台上,先讓學生看一下,然後放到講台下,密祕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個準備好的大袋子裏,然後拿出,用學生已學過的句型問:T:What‘s in my bag?學生猜後回答然後再換一件繼續進行。如此等等,既複習了單詞,也熟悉了句型,既練了聽,也練了説,而且學生不以學為苦,而是興趣濃厚地參於。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説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等,都可提高學生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教課文,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上,可採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敍述,變敍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説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四、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週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骨幹,開展英語 遊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篇十六:國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這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其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如信息量大、知識更新快、實踐操作性強、理論與實踐聯繫密切等,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知識掌握的程度、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切入點的不同,往往會出現教學效果的差異和教學方法的不同。歸結起來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傳統教學方式與學生現代思維之間的矛盾。隨着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家庭都為自己的孩子配備了計算機,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早更快的得到最新的信息。不得不承認,中學生普通對計算機課程有着濃厚的興趣,學習期望值也非常高。但迫於升學的壓力,緣於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各類升學考試和重要考試對於計算機知識的涉及很少,甚至為零,致使一些學校在課程安排時,有意無意地把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進行了壓縮,或者在重大考試的節點,甚至取消計算機課程這一所謂的副科;而部分教師在講授計算機課程時,也存在按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情況,這一教學模式很難適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也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即便一些學校有了多媒體教室,但是往往供小於求,甚至不能滿足學生正常的課堂教學的運用,更談不上學生對於計算機知識的個性化需求了。因此,傳統教學模式與當前學生的現代思維之間有着較難調和的矛盾,致使教師講解的內容如過眼煙雲,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知識老化與課程內容更新之間的矛盾。計算機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其知識體系的變化是以秒為單位計算的,計算機知識的快速更新,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計算機教師的知識普遍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跟不上課程內容快速更新的速度。相反,在當前開放式學習的環境和條件越來越成熟和齊備的現實情況下,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及水平通過自學完全可以達到很更的程度,這一情況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計算機教師一定要不斷加強學習、及時更新知識,以適應知識快速更新的節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大豆身兼數職,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充實自己的計算機知識、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因此這一矛盾在將長期存在。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少講多練。國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理論與實際聯繫教緊密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計算機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有時候理論知識講得越多,學生會越糊塗,講一節課不如操作幾分鐘。一堂課教師一般應只安排十多分鐘進行講解、示範,空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上機進行實際練習,達到對所學內容得到鞏固和理解的目的。教師有時也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書本上要求的講授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儘可能以學生的真實情況作為開展教學的基礎。

(二)分層教學。由於學生計算機基礎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掌握程度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從小就有自己的電腦,在計算機課程開設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甚至在上計算機課之前就沒接觸過電腦,或者即便有電腦也處於無人指導的狀態,僅僅對計算有一些零星的概念。對於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

(三)創設情境。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情境,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始終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計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切身體驗相結合,與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的相符合,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和興趣。

(四)形象舉例。正如前文所述,計算機知識大為抽象知識,由於思維能力發展階段限制,國中學生對於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更容易接受直觀的內容。作為計算機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要儘可能多舉實例,用大量形象的、學生耳熟能詳的例子,將深奧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起來。

篇十七:國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一計算機存在意義

學生從國小進入到國中階段,學業開始加重,而自由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面對繁重的學習,學生們很需要通過別樣的方式進行解壓,而計算機無疑就是最好的解壓助手之一。例如面對眾多的課業,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作業的書寫,可以瞭解社會信息和動態,以及更好地接觸社會。其中打字軟件的正確使用、網絡的正確使用以及網絡平台的合理利用等,這對於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國中計算機課程存在的不足

應試教育一直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國家要求對學生進行減壓,提高課堂教學方式,把應試教育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雖然近年來有所收穫,但是收穫還不是十分明顯,“填鴨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別是大多數學校為了提高教質量,對於一些輔課不重視,如美術、音樂、計算機課等,能推掉就推掉,讓學生失去很多學習的樂趣,以及培養自主學習和提升閲歷的機會。許多學校對於計算機課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計算機設備落後,硬件、軟件配套設施不夠,計算機數量少,質量差,相關軟件不足,學習時學生只能進行簡單的打字練習,或者只是純粹紙上談兵,這樣無法達到學習的效果。第二,相關的信息課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淺不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十分有限,學生在學校很難學習到符合年齡段的相關知識。第三,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教師,無法進行專業的教學。第四,網絡信息不到位,沒有建立健全網絡學習的模式,以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心理需求沒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學知識與社會完全脱節,沒有達到與時俱進的要求。第六,家長不重視計算機的教學,以及誤認為學生使用計算機會影響學習,而阻止學生使用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已有很多年,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使用率遠遠大過其他工具,計算機對於國中生而言,既是一門新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為此,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無可厚非,學校不僅要抓好重要學科的教學,更應該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全能型學生。

三國中計算機課程的改革

信息時代,計算機成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計算機的應用成為一種評判人才的標準,而國中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是為將來成為應用型人才夯實基礎。國中生所要面對的計算機知識是不一樣的,為此,為國中生所設定的教學內容應以應用型為主,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

1、學校及教師應改變觀念

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重視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把計算機課程當成重要的課程進行科目建設。教師應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計算機課程的相關知識,又要了解傳授的方式,應以學生的主動性為主,讓學生儘可能地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課堂之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再加以引導,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又可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基礎設施應引起重視

計算機教學,離不開計算機這樣的硬件設施,相應的計算機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學校應該配備相關的計算機教室以及計算機設備。而教師的水平也應該全面提升,既要有專業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學方法。

3、計算機課堂設計的新鮮性

國中生對於死板的教學方式是十分排斥的,雖然計算機一直都是學生喜歡的生活工具,但對於枯燥的軟件學習,如打字、文檔的處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把課堂設計出別樣的新鮮性,如增加課堂動手能力的表演,並且展開討論或者相互競爭的學習。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國中計算機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開發學生知識潛能的工具,又是讓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對於國中生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家長加以重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校裏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以便為成為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m31k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