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題研究總結 彙總15篇

課題研究總結 彙總15篇

【導語】

課題研究總結 彙總15篇

課題研究總結 彙總15篇 由本站會員“fnhfjhh”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課題研究總結篇2:課題研究總結篇3:課題研究總結篇4:課題研究總結篇5:課題研究總結篇6:課題研究總結篇7:課題研究總結篇8:課題研究總結篇9:課題研究總結篇10:課題研究總結篇11:課題研究總結篇12:課題研究總結篇13:課題研究總結篇14:課題研究總結篇15:課題研究總結

【正文】

篇1:課題研究總結

本學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為了更好的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以便促進以後的工作,現做以下總結:

1.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學習新課之前能按教師的要求預習課文,要求做到:把課文讀熟,藉助拼音自主學習生字。每人準備一個預習本,把預習的生字註上拼音,藉助工具書給每個生字組兩個詞,這樣學生及認識了生字,還進行了擴詞練習。預習時能對要學的資料,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也記在預習本上。教師在教學新課之前,先看一看學生的預習本,你會發現學生那些字容易寫錯或寫得不規範,那些字組詞容易出錯,學生會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走穩這一步,後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教學中常常能夠看到:自覺進行了預習的同學,上課就進取主動,認真聽講,對新知識理解快,學習效率就高;成績越來越好,反過來又促使他自覺地預習。這樣,良性循環就構成了。

2.養成聽課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的習慣

加強常規訓練,嚴格要求,培養學生異常是成長困難學生用心聽課的習慣,上課能坐得住,不但要專心聽教師講,還要注意聽同學講,學會聽,能聽懂;同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對於構成、鞏固和發展他們良好學習習慣起着特殊的作用。在成長困難學生的身上,往往消極因素暴露得比較明顯,缺點常常掩蓋了他們的閃光點。所以,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多觀察,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表揚,鼓勵後進生繼續努力,併為成長困難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和條件。比如對待後進生,只要他舉手回答問題,就趕緊讓他回答,並且會大家讚揚:你看,人家誰誰聽講多認真哪,還這麼愛動腦筋。誰誰認真思考了。教師講完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後,問:我剛才強調的什麼問題,誰能説説?這時故意讓後進生回答,並表揚:某某同學認真教師講的問題了。這些學生會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自信心不斷加強,認真聽講的習慣會越來越好。

3、規範書寫的習慣。

儘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更新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範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忙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教師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佔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板書、在學生作業上寫批語時,書寫要規範,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課桌整理得越乾淨,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我們分三方應對學生的書寫進行評價,即:乾淨、漂亮、正確。每次學生的作業都得三個分。這樣學生就明白自我那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另外,為了規範學生的字體,讓學生從小就寫一手漂亮的字,我們從一年級就讓學生每一天堅持練字,每人一本與教科書同步的字帖,讓學生描摹生字。每次單元測試,我們都設有卷面分,讓每份試卷儘量做到書寫認真、整潔。

4、讓學生樂於積累,養成良好的習慣

《語文新課程標準》多次提及“語言積累”這個問題。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又異常指出在閲讀方面要注意“有豐富的積累,構成良好的語感”,然後又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可見,積累對學好語文的重要性。確實,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決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説讀寫本事,更不能學好語文。並且語文學習很難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僅有“厚積”,才能“薄發”。

做法如:

(1)每週的語文閲讀課。

(2)定期開展的評比獎勵活動,讓它成為學生們主動積累的不竭動力。

(3)學生準備摘抄本,有好詞佳句積累本、名人名言積累本等,發動學生把課外閲讀中學到的妙詞佳句、名人名言等摘抄上去,互相交流學習。

篇2:課題研究總結

一、精心組織,紮實安排

當研究課題申報後,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認真做到研究課題、人員、獎懲三落實。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開展。課題研討共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課題研究準備籌劃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認真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蒐集有關文獻,確定研究資料,制定研究目標、途徑、方法,撰寫實驗研究方案。

2.課題研究實施試驗階段(2011年2月——2011年12月)組織教師根據研究方案指定的課題,進取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活動,經過組織對有關文獻的學習,撰寫論文,交流心得、反思,開展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和創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礎上,探索出閲讀教學的個性教學特點和規律。

3.課題研究完善總結階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經過在第二階段的教學時間上,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反思,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成果整理檔案,構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理解上級驗收評估。

二、認真探討,抓好落實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緊密圍繞“教學反思與教育智慧生成的關係”這一主課題,廣泛探索適應於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學方法,認真做到了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理論學習不放鬆,每個課題組成員堅持每週蒐集資料,強化語文知識積累教學理論指導;

二是堅持每學期上好一節公開課,在課堂教學中找規律;

三是堅持每學期寫好一篇相關小論文或教學反思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部創特色;

四是在學生學習效果上求論證;

五是課題成員堅持在相互交流,研討中提升自我。

我們經過文獻學習、課堂實踐、調查反思,總結提高的課研思路,組織看優質課例光碟,進行優質課堂技能競賽撰寫的論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課題研究資料得到了全面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實現,其成果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由本站網友投稿]

1.教師養成了良好的教學反思的習慣。學校的每一位任課教師每週都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發現教育智慧,並運用教育智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我校的教師逐漸走上了專業發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斷生成。經過交流對話、典型引路、個案跟蹤、教科互動等方式,激活了教師羣體的教學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師新課堂策略的構建本事。

3.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高漲。

4.教師業務素質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學環境,寬鬆和諧的研究氛圍,為師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領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獲得了又一個豐收年。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案例在全國、省、市、縣級各類評比中有72篇分獲一、二、三等獎;有29篇文章在各級教學刊物中發表。

三、完善推廣,深化教研

本次課題研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研究教學的進取性,雖是“摸着石頭過河”,但經過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因為課題研究組成員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長。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在教學中推廣應用。組織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為全校教師上示範課。

我們在完善已結題的課題基礎上,圍繞新課題改革的實際,緊密聯繫實際汲取成功經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確立新課題,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階,以到達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之目的。使廣大教師由普通型向專業型、學者型教師轉變,讓我校教師在課題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豐”向展翅騰飛的大雁一樣凌空翱翔。去擁抱又一個燦爛的科研春天!

篇3:課題研究總結

後面還有多篇課題研究總結!

隨着“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斷推進,教育實踐和社會期望對教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不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逐漸成為現實。在教師成為研究者的過程中,教師從事教學科研是必然的。隨着科研水平的提升,成為一個懂課題、會申報課題、會研究課題的教師,已經勢在必行。

近日,我主持的省級“十三五”教育技術專項----“互聯網+兒童文學閲讀”課題《基於互聯網+兒童文學閲讀指導策略與評測研究》經過廣東省信息中心組織的專家鑑定,成功結題!回首從課題立項到結題這兩年真是一言難盡!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沒有學生的精神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課題項目,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引導教師自我解決教育中遇到的問題、難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在個人課題研究中,緊密聯繫日常工作,積少成多,使科研進入常態化。僅有這樣,教師自身生命質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得到發展。

我從一個課題“菜鳥”開始,對“課題”兩個字是既茫然又驚恐!在過去的教學經驗中,感覺僅有專家學者才有資格去研究這些問題。有人説,做課題研究的教師是自投羅網!而我也是誤打誤撞地撞到網裏來的。自從這個課題成功立項以來,我並不明白後面的路是那麼的艱難。我除了學校的教務繁忙以外還要應對上級課題管理部門對課題的指導。一路走來,磕磕絆絆地,總算做完了,於我而言,是對過去兩年工作的肯定。

首先,教師搞課題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我校的教學研究氛圍濃厚,熱衷於開展教學教研活動,領導重視教研活動,進取參與各教研組的教學活動,做到教學研究兩不誤,有硬性規定,也有彈性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教研團隊,充分發揮教師的工作進取主動性,力求構成良好的教學教研氛圍。

其次,在課題研究中,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反思、調整再實踐,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要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課題《基於互聯網+兒童文學閲讀指導策略與評測研究》就是基於學生在課外閲讀方面的課題,有時代的意義,也有比較先進的理念。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有幸得到省內課題專家的指導,從立項到中期報告,到結題鑑定,一系列的研究收穫頗豐。課題研究,讓我“累並歡樂着”。參加了課題組,承擔了課題研究,肩上的擔子自然就比其他的教師多少重了一些。學期初和學期末,要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課題研究總結。每個月,課題組都會有那麼幾項常規任務要完成:學生個案分析、教育教學隨筆、推薦資料……有時候,的確也會感到辛苦,感到累。怨天尤人不是明智的做法,僅有咬牙挺過。在主持課題的過程中,我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時間分配很不合理,前輕後重,導致到後面手忙腳亂的,甚至修改的時間都沒有。從申報表經過審核之後,我們正式開題算起,我們將近有一年的時間去完成這個課題,但不能總覺得有的是時間,不斷往後拖。我結題時那叫個悔不當初啊。所以,我深刻感受到

:個人課題不是一篇論文,需要我們要做的東西很多。要及時收集過程性材料,對文獻進行研究,夯實理論基礎。

最終,小結一線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十分重要,選題做好了,應當説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1.課題從哪裏來?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至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我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國小生英語口語本事的培養等。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國小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係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本事的研究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一是理論價值(學術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準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準確。

(6)倫理性原則:貼合倫理道德、法律規範。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着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我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能夠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能夠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理因素的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能夠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能夠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我的就是最好的。大家明白,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敍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經過講自我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國小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並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以往説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國小,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二)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到達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係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徵,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並不必須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徵,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絡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作性強,能夠推廣開來,並有效的使更多的教師運用這些成果。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本事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理論條件資料信息設備工具氛圍環境。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通常情景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説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俱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能夠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有搞科研的專家説: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

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

(1)課題名稱

(2)問題的提出

(3)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

(4)研究的資料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對象

(7)研究步驟

(8)研究保障

(9)成果預測

(10)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

(11)經費預算

(12)資料附錄

(四)異常提醒

第一,準備階段

1.理論準備

收集、查閲、分析有關課題的資料;經過閲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報刊和雜誌熟悉與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等。

2.方案設計

確定研究的資料、目標、步驟、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課題的研究方案。

3.課題論證

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的科學性、可行性進行論證。

怎樣論證呢第一,闡明你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第二,你所研究的課題,主要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解決主要問題的難點是什麼,怎樣解決,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論證的時候必須要研究周到,能讓大家很清晰地明白你這個課題所要解決的是什麼,難點是什麼,證明你能夠解決。

第二,實踐階段

1.根據課題研究的資料、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不走過場、不玩花哨。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包括階段性報告、總結、個案分析數據等。

3.發揮團隊作用,羣策羣力。那裏想説説在研究過程中要努力構建研究共同體。一般地説有三種合作形式:

大學教師與中國小教師合作的研究共同體。

教研員與中國小教師結成的研究共同體。這是較為常見的或者説是最普遍的研究合作形式之一。

學校部分教師結成的研究共同體。

在合作研究時,要儘量淡化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把民主、合作作為處理雙方關係的準則。同時要消除依靠心理。

第三,總結階段

1.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景,對相關數據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

2.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那裏有一個教師們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即怎樣把研究的資料、經驗等,整合、提升的問題。這也是等會大家要重點討論的問題。

研究成果表述技術性上的常見問題:

成果表述的意義:有利於科學系統地總結科研工作。顯示研究水平和價值,便於對成果進行評價。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有助於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有利於鍛鍊思維本事和語言本事,提高科研水平。

成果表述的類型:教育科研報告用約定俗成的格式與規範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過程和研究結論的文獻。包括調查報告(含觀察報告、測量報告),實驗報告,行動研究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幾種類型。教育研究論文對某些教育現象、教育問題、進行比較系統,專門的研究探討,提出新觀點,得出新結論,作出解釋和論證的一種理論性文章。包括經驗性論文、研討性論文、評述性論文、學術性論文。這是教師們比較熟悉的行當。

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要求:具有科學性、學術性、獨創性、開拓性。貼合論文格式和文本規範,有學術價值,能指導教育實踐。基本格式:題目→摘要→關鍵詞→緒論→本論→結論→附錄。一般步驟:擬題→構思與列題綱→收集資料→撰文→反覆修改→構成正稿

撰寫研究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緊扣主題。要圍繞研究課題所涉及的研究對象、研究資料和研究目標來寫,注意回答預定研究目標所設定的問題。

預先整理好實驗數據與素材。做好材料的選取。要選用最有價值的材料,與論題無關的材料、不能説明問題的材料要堅決去掉;確定正文材料和附件材料。做好材料的加工。調查數據、測試數據、實驗數據等材料要採用教育統計的方法進行加工、提煉,使之條理化、規範化、系統化,才能從中找出規律,得到正確的結論。

行文前先擬好三級提綱。提綱要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頭尾連貫,貼合邏輯,構成整體;提綱要經過反覆討論,減少行文時走彎路;不一樣的研究題目,文章的結構、格式、欄目可有差別,不要死套格式。

觀點要鮮明,突出創新性。

寫成初稿後要反覆修改。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請專家或同行提修改意見,旁觀者清,從多角度論證,減少失誤。

結題報告的撰寫:結題報告是實施研究計劃,保證課題研究任務完成的工作總結,是課題評價驗收的重要文本。

結題報告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概説:概述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景,包括級別、文號、課題背景、課題組成員,主要研究步驟、過程、時間發展。

方法:做好本課題的做法、體會、經驗,包括指導思想,研究策略,具體方法,如何爭取領導改善條件,處理各種關係,如何推廣階段性成果等。

結果:列舉本項研究所取得各種形式的理論成果、應用成果、社會效益或階段性成果。

評價:對成果和不足作出評估,對成果的應用推廣、對本項科研的進一步深化,提出提議與意見。

祝教師們也能在課題研究中找到方向,找到歡樂!

篇4:課題研究總結

學會學習的研究將近一年了,這一年,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到初步認識,到逐步提高,一路走來,對學生,對教師,都是步步高昇。現梳理一下這半年的研究工作。

一、取得成績

1、加強培訓,提升理念。

學會學習是一整套教材,有連貫性,也有學科性,單純地照本宣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加強培訓。我們一方面進取參加縣級的教科研培訓會議,回來後做好二次培訓。一方面加強課題組成員之間的培訓交流,讓學習快的教師帶動學習慢或是學習晚的教師。基本到達各成員同步進行,共同提高。

2、學生的學習行為有了很大改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會學習才是真正地本課題最大的收穫。這半年來,學生從一開始感到新鮮而樂學,到此刻感到學習有成就感而樂學,是一個很大提高。我們班上有四個學生,以前是什麼課都不認真聽,什麼作業都不完成。此刻這幾個學生已經有三個在慢慢改變,他們上課明白自我做什麼了,作業雖然字寫的歪歪扭扭,但總歸是寫了。

3、教師的教學態度有了很大改變,從教知識,到教方法,這不僅僅是一個課堂改革,更是一次理念更新。教師能夠在課堂上真正的立足於學生,立足於方法,這是本學期我們課堂的最大改變。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及時調整自我的教學步驟,做到以生為本。

4、亮點工作。我們課題的最大亮點就是:學會學習與學科的融合。

我們課題組成員把學會學習這套教材都細細研究一遍,對於教材中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什麼學科,什麼學情,都做到心中有數。在上課的時候,能夠打破年級的界限,把這些方法適時適量地教給學生。

比如,我發現我們五年級的班上,多數學生還是不懂得如何記憶,每到讓學生記知識的時候,就會出現背了一節課,記的東西十分少。於是我就把六年級的《記憶方法巧優化》搬到了五年級,讓學生了解一些記憶方法,這樣,在記知識時,學生的效率就有所提高了。

將學會學習的方法融入到學科當中,既省時,又省力,還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有了更深的認識及更高的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我們都把學會學習的方法與技能研究進去,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能。

二、存在問題

1、有的方法不適合我們學校的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每個班級也都有自我的特色。許教授的課本應當是針對大多數的班級和大多數的學生。而我們學校,學生流失較大,剩下的學生中,學習習慣十分不好。有的應當在三年級掌握的東西,五年級的學生也不必須會。所以,對於這些學生,教材的起點有些高,不能完全使用這套教材。

2、還有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改觀。

每個班上總有幾個學生,理解和記憶力都十分差,這些學生,雖然明白了有哪些方法能夠用,可是還是不能應用到自我身上,導致學習習慣還在原地踏步。

三、改善措施

1、尋找更多的學習方法。方法不僅僅限於學會學習書本上的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找到更多、更適合的方法。還是祖師孔子説得好,“因材施教”。所以,我們想以學會學習這套教材為引領,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2、異常關注學困生。踐行孔子的“有教無類”説,每個學生的情景不一樣,進行的幅度不一樣,要更多關注學困生,不讓一個學生落後。

篇5:課題研究總結

課題研究已進行半年有餘,經過同組教師的協作努力,課題順利進行着,對此,本人特做出如下總結:

一、本年度課題研究進展情景及成果:

1,教師理論水平等到較快提升

經過課題研究,全組教師共同努力,閲讀了很多的教育理論書籍,查閲了很多文獻資料,學習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教學觀念,促進了課堂高效率,在實踐的同時進取總結並撰寫論文,確實得到了本事

的提升。

2,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得到有效的培養,從而在學校構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經過課題研究與開展,學生能獨立完成只是結構的構建,有利於學生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經過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對知識進

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立體思維本事。

3,加強了師生的協作,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光靠教師的行動還是不夠的,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真正進取自主的學習起來,俗話説“教學相長”,經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漸漸自主的培養起學習的進取性並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從而提高整整體的教學質量。

以下是教師獲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返璞歸真的文本閲讀——談國中語文文本閲讀教學的教師角度》第十二屆五四杯一等獎2012年

邵秋芳《有效朗讀,精彩課堂》2011年“金帆杯”二等獎

二、下一階段研究規劃

1,繼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實驗,注意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2,針對學生差異,在教師的有效課前指導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對於學習本事強的學生,

要重視整體知識的構建的運用,提升自我對知識有效加工的水平,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3,教師在,有效指導過程中,要側重思維方法上的指導,供給相關示範,鼓勵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提高學

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學習本事,增強學習的樂趣。

4,積累教育資料,撰寫案例和論文。

篇6:課題研究總結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正在成為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都是逐漸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資料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供給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英語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我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來輔助自我的教學,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國小英語學科教學中,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基礎教育所產生的促進和變革作用,對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地運用信息技術成為教師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素養之一。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國小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我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幫忙自我的教學,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與國小英語教學進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新的課程觀讓我們重新審視延續多年的教學觀、質量觀、發展觀、人才觀,深刻影響着教師長期習慣的教學行為。同時隨着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對學校教育教學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宏觀的教育目的、教育資料,還是微觀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終都在因之而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體現了在保證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思想,必將成為教育改革的着力點和發展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經過“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課題的研究,我們力求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共同推進,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師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本事,真正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技術,促進教與學的革命。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方向,怎樣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其應用價值是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資料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與國小英語教學資料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資料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同時也讓教師能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資料,使教材“活”起來,讓英語學習更貼近生活。

教師要改變以課件製作、電腦輔助教學即為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整合的片面的教學觀念,努力貫穿開放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尋求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切入點,從而實現人與機、人與人、課程與信息的高度交互,並經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現,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自主式地學習,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中自由發展。

三、課題研究組織分工

負責人:

成員:國小一級教師(英語)

國小高級教師(語文)

國小高級教師(語文)

學一級教師(數學)

國小一級教師(語文)

國小一級教師(數學)

國小一級教師(數學)

國小一級教師(語文)

分工安排:

課題總負責:

制定課題方案:課題組全體成員,

資料蒐集整理:課題組全體成員

階段總結:

最終成果總結:課題組全體成員

四、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採用綜合運用、文獻研究、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課題組成員帶領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加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會反思、學會批判,在實踐中邊學習邊總結,一方面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把全新的課堂帶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學習相關理論,確定研究課題,組建課題組,制訂相應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明確分工。瞭解國內外對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學科整合教學研究的現狀,進而認識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2、實施階段。在保定市現代教育技術“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時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分別在2個年級實施課程計劃及學期方案。分析總結階段性教學成果寫出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學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關論文。經過課堂教學、問卷調查等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本事。再次分析、總結教學成果,調整原教學計劃,寫出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⑴系統整理過程資料,總結研究經驗、成果,構成論文。⑵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⑶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並申請結項。

五、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一年的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必須的成果。

1、師生信息技術素養得到有效的發展提高,會應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信息收集、處理,絕大多數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將計算機作為自我教和學生學的工具,學生的信息素養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2、教師經過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有了新的變化,學生的主體特徵凸現,動手慾望加大,創新意識增強,到達較之以往更高的學習水平。

3、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初步構建了貼合我校學情的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4、經過課題研究,鍛鍊了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學校湧現出了一批信息技術運用比較熟練的師生羣體,如在我鎮總校擔任現代教育技術組長的張海遷教師等,有在安新縣文體教育局舉辦的文字錄入比賽中獲獎的楊子軒季明偉等學生。

5、經過課題實驗,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和本事都得到加強,新的課程觀、質量觀、教學觀逐步構成。廣大教師認真總結自我在實驗中的心得體會,撰寫的論文分別在各級各類雜誌上發表或評比中獲獎。

6、課題研究的開展,促進了教師改變長期習慣的教學行為,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讓課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證了學校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六、課題研究的特色及價值

從宏觀上講,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帶動教育從目的、資料、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改革。從微觀上看,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可為我們教與學構建新的平台。因為網絡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的超文本性可實現課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體的外部刺激多樣性容易激活學生的進取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利用信息技術,既能夠構建個別化學習環境,也能夠營造協作化學習氛圍。信息技術教育與國小英語課程的整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本事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力求凸現信息技術和網絡的顯著特點,在互動化、網絡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從目前情景看,要真正把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合到國小英語的教學中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教學改革任務。我們首先狠抓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立足於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其次是培養骨幹,建設隊伍;再則就是選擇帶頭教師,力爭以點帶面。在實驗中,我們力求突出信息技術的特點,圍繞教學資料的難點,尋找整合實驗的關鍵點。

七、我們的反思

1.要有課程改革的大視野

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必須要有課程改革的大視野,必須要以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為目的。也就是説,整合是在課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進行的。

2.要有全體師生的高素養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很大程度取決於師生的信息素養,所以,要從教師培訓機制、學校課程設置、人員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改革,切實扭轉不利局面,為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供給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對每一個教師而言,在堅持和發揚朗讀、演講、板書、繪畫等傳統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應當隨着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學習新的技能和方法。如蒐集、篩選和處理信息的本事、課程開發和整合的本事、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有機結合的本事、有效整合課程要素、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本事等等。

八、未來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的整合雖然取得了必須的成果,但我們還決心在下階段進一步深化研究。學校的學校整體改造已正式啟動,在不久的將來,當新的“三機一幕”進入教室後,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將會向更高層次開展。

1、加快學校網絡環境的建設。

在學校整體改造中,學校將建成一流的網絡設施,學校將繼續投入較大的人力和物力來建設學校的網絡環境。除了硬件建設外,學校將完善已經建立的國小英語教學資源庫,開發學校網絡教學平台。

2、加強對教師網絡信息技術的培訓

首先是進取、認真參加上級培訓,加強管理,加強考核;其次是繼續進行校級培訓,要求四十週歲以下的教師都要較為熟練的掌握信息技術,堅持每年進行電教使用的活動,並不斷豐富資料。

3、繼續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利用網絡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將研究課所探索的教學模式不斷擴大,應用於平時的常規課教學,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網絡環境下得到進一步的開展。

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各位專家的引領下,在兄弟學校的幫忙下,我們的思路必須會越來越清晰,我們南地國小的科研之路也必須會越走越寬廣。以上就是我們要報告的情景。

篇7:課題研究總結

在早期教育中,語言教育無疑應占據重要位置。因為,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並且,在人的智力中,僅從語言和思維的關係來看:深刻的思維從構成到表達都必須藉助語言這一人類獨特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貧乏無疑會影響思維本事的發展。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所具有圖形、音像、動畫等教學信息的本事,來進行故事、詩歌、散文等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語言表達本事及構成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我們在初步探索之中,有必須的感受和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誘發幼兒學習的進取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而幼兒的特徵是愛美、喜新、好奇、求趣,一切美新奇趣的東西,都能引起幼兒極大注意,產生強烈的興趣和表達慾望。動畫片是幼兒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而多媒體課件鮮豔生動的畫面、逼真悦耳的音響,就像動畫片一樣最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於表達、樂於交流。這在創設與教學資料相一致、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幼兒的語言學習包括對一系列聲音的識別、再認和重現以及對語法規則的理解,而課件為幼兒供給了很多的聲音識別、再認和重現的機會,它們經過自我獨特的傳遞方式在不一樣程度上使幼兒萌發學習的動機,從而促使他們產生進取的內驅力。幼兒學習進取性和主動性是獲取知識技能,發展幼兒語言本事的前提。幼兒能夠在簡便愉悦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進取探索。這就為幼兒語言更好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幼兒的語言本事。

一、幫忙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培養幼兒語言的感知本事。

多媒體課件是由美術、影像、音樂、語言等多種效果結合在一齊的綜合媒體,它突破了傳統教具的單向性和功能的單一性,將多種功能糅合在一齊,體現了全方位的立體功能和能傳遞給幼兒的豐富的、整合的信息,從而幫忙他們更好地理解資料。如古詩“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其簡練、優美的語句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和古樸意境,就是教師費盡口舌也難以讓幼兒園的孩子們完全意會。而課件動態的畫面、動聽的配音,卻能完美、直觀的再現詩中的情景,巧妙地幫忙幼兒感悟和領會詩的資料。加之課件時設置的一些“詞語”機關又有效地讓幼兒比較容易地理解了詩中“鳴”、“含”、“泊”等一些生澀詞語。再比如早期閲讀《在農場裏》中的動物叫聲“嘰、喔、哞、咩”等,課件用擬人化的動像手法,很形象、直觀地詮釋了詞,使幼兒一目瞭然,過目不忘。幼兒在與多媒體的情景中認識了動物的叫聲,對早期閲讀的興趣也更加高了。

二、巧設創造性提問,培養幼兒語言的表達本事。

幼兒在接觸媒體(圖書、電視等)時,與父母的交流會使自我的語言得到有效的訓練。如果沒有這種交流,只是學習材料,幼兒在理解本事等方面就會產生障礙,從而影響口頭表達本事的提高。所以説多媒體課件本身並不必須能自動對幼兒的口頭表達本事、理解本事、想象力的發展起到決定作用,而與正確地運用這些課件對幼兒進行教學有關係。僅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提問和指導,幼兒才有了鍛鍊自我口頭表達本事的機會,他們的語言本事才能得到提高。如故事教學《大灰狼的新娘》中,教師讓幼兒在觀看故事後,啟發幼兒想出多種的猜新娘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促使幼兒反覆的思考、觀察,結合生活經驗,不斷説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既激發幼兒的求異思維,又培養了語言表達本事。再比如:散文《悄悄話》中教師能夠設計這樣的提問:“你想和小鹿説句什麼悄悄話?”幼兒在教師設計的提問中,多動腦筋,不斷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語句,變枯燥為趣味,變被動為主動,幼兒不僅僅愛學,會學,渴望學,並且在學習中不斷開發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本事。

三、運用複述形式,提高語言的運用本事

多媒體課件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能使幼兒在簡便愉快的學習中,印象深刻,記憶持久。為此我們藉助課件靈活運用多種複述形式,引導幼兒主動記憶,不僅僅使幼兒積累豐富的詞彙、優美的語句,並且促進幼兒的語言運用本事提高。例如:兒歌課件《家》將兒歌資料分成幾個動畫部分,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在幼兒的面前,藉助帶有順序性的問題進行復述:“廣闊的大海是鯨魚的家,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一望無際的沙漠是駱駝的家,茂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之後將具體問題變成概括問題:“小朋友你們喜歡的動物的家在哪裏?”難度加大了,幼兒就要自我獨立思考,重新組織語言,學會了提煉兒歌的主要語句,創造性地編出兒歌句子。如:“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家,翠綠的竹林是熊貓的家……”再比如:幼兒喜歡為故事主人公創造出生活情景,喜歡用自我的思維方式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教師鼓勵並指導幼兒在複述故事時加入自我改編的資料,對年齡較小,語言發展較差的幼兒,提出問題後引導他們討論,選出一種最好的方法將故事情節發展下去,對年齡大,語言表達本事強的幼兒直接提出改編或續編的要求。如在看圖講述故事《貓醫生過河》,教師能夠經過這樣的提問來啟發幼兒進行補充複述

:“小動物是怎樣幫忙貓醫生過河的?”以此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為故事編出多種結果。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大膽想象和合理推測,同時也反映幼兒對待生活的態度,增強解決問題的本事,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的發展。

四、運用課件中的語言遊戲,培養幼兒的交流本事。

幼兒語言的發展依靠於交流與運用,在團體情境下,幼兒一齊經過操作鍵盤和鼠標遊戲,能更好地促使幼兒進行語言的交流和運用。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説“兒童世界是兒童自我去探討發現的,他自我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中的語言遊戲,讓幼兒上機操作,邊玩邊講,將娛樂與教育融為一體,為幼兒的語言學習供給生動形象的畫面,增強語言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從而使幼兒在親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創造交流的過程中,思維本事和語言本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故事《小猴蓋房子》,在幼兒學會講述之後,讓幼兒經過操作,設計自我喜愛的各式各樣的房子,並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欣賞。從而在雙向互動和多向互動的過程中,更好地促進了幼兒對語言的交流與運用。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所得”。

篇8:課題研究總結

近年來,xx國小堅守“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強師”的信念。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先後開展了多項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活動。學校現有近10位骨幹教師共承擔參與了2項省級、2項市級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課題研究取得了省市級科研成果獎10餘項,省市級以上論文獎及發表20多篇。這些成績的取得,僅僅只是個開始,它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指導,離不開xx國小教師的實踐與鑽研。現就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推進學校教育科研製度改革,讓科研與教研循序漸進地穩步推進。

學校教育科研製度的建設最終是為了提升教師的素質,是為了最終到達無意識境界而採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俗話説:“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2007年,我校全面推進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制度的規範性和指令性優勢,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有章、有序的開展。具體舉措有:

1、成立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規劃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管理結構。學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明確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職責。科研領導小組始終做到教育以人為本、教師以生為本、校長以師為本,在校內充分營造民主和諧、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圍,逐步構成具有親和力、凝聚力的學校學術環境和教研環境,使師生都能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親情、激勵和鼓舞,使學校成為師生興奮和留念的地方,使教師能真正地感受到為師的尊嚴和從教的價值。學校進取網絡人才,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努力為教師搭建發展的平台,使有志教師能在澤小實現自我遠大的抱負。

2、完善學校教研組和課題組工作制度。學校教研組由語文教研組、數學教研組、英語教研組、綜合科教研組組成。各教研組工作由學校落科行政統一管理。教研組活動由科組長統一安排,各教研組工作必須按學校教學目標制定出本學科教學改革目標、措施、方法及實施方案,做到兩年一規劃,逐年出成效。教研組每開學初要根據上級部門指示及學校工作部署,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教改活動計劃,並嚴格按計劃開展科組教研教改活動。學校課題組是由市教科所審批立項的科研課題為中心的教研羣體(即教師)組成。各課題組由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管理。課題組研究活動由課題主持人負責,各課題組必須科學細緻地制定出本課題的開題報告、研究資料、實施方案、達成目標等。

經過教育科研工作制度的管理完善,引領教師掌握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逐步讓教師成長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建立和完善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需要,是學校文化內涵再現的窗口。我校經過啟動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制度,獎勵發放教育科研經費,促進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合理化、系統化、科學化。

二、推進學校教育科研校本發展,讓科研與教學求實求效地健康發展。

校本教研工作是學校當前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教研方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工作。在新課程改革與實驗過程中,做好校本科研工作尤為顯的重要。我們充分認識到校本教研在學校發展的重要性,雖然處處提,校校搞,但這不足以影響我們的工作開展,只要是正確的、可行的,我們就要堅持下去。

1、緊扣學校課題開展各項教學研究。學校“十一五”期間,在王校長和張校長的主持下,重點開展了《農村國小生生存教育》課題研究。這個課題全校大部分教師都參與。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開展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研究的組織設置以及組織所擔負的主要職能要以有效推動校本教研為原則,使教研組織真正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基於這一點,課題立足於學科教研組,以學科教研組織的實踐為依據,以“問題引領式”學科教研方式開展探討,這對改變中國小教科研的現狀具有針對性,貼合教師教學研討與業務水平的提高,體現了研究迴歸實踐,迴歸學校,迴歸教師的原則,對構成學校教研文化和學校辦學品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我們注重過程,講究實效,在學校科組教研中,堅持以“問題引領式”學科校本教研展開,並沿用“三位一體”的教研結構: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科組教研中堅持有效開展專題性教學反思活動,經過由各科教師上研討課或探索課,科組教師作內部性的協作研討,融課題研究於課前設計、課堂實踐、課後反思之中,深入地總結經驗,交流信息,探討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課堂愈發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育教學不斷取得成效。

2、讓教育科研走上校本研究。要作好教科研工作,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要轉變以學科教學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整體化知識的教育觀念;要轉變只關注硬件設施的教育思想,樹立重視營造良好學術環境的教育觀念。學校教科研工作要以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主要問題為主攻方向,進取探索教育發展的規律,發揮教科研的理論指導作用。其次,以課題為龍頭,構成多渠道,多層面,多梯度的課題網絡。我校語文、數學、綜合學科均有自我的學科市級立項課題,他們以課題研究為牽引,搶佔基礎教育教學制高點,全面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全面提高研究成果水平和應用水平,成果顯著。近年來,學校各科論文履見在市級以上獲獎及發表。

3、讓教師校本研訓綻放光彩。在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學校狠抓校本培訓,我們憑藉教師校本培訓平台,開展教師講壇,教師彙報,課題研究開題及講座等,每學期一期,現以開展5期,共組織優秀教師講座10多場,並適時組織與專家互動,努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不斷引領教師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主角轉變。

三、推進學校教育科研管理創新,讓科研與教師循序漸進地共同成長。

為提高學校教育科研整體水平,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及時瞭解科研動態。在實施“走出去,請進來”並舉的策略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教師業務培訓。一是邀請有關教育科研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二是組織教育科研骨幹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或參加相關學術報告會;三是邀請或參觀一些教學能手上示範課;四是努力建構學習型組織,組織教師開展讀好書、觀好課、作報告等研討活動。經過學習,教師進一步更新了教育觀念,調整了知識結構,提高了教師科研的本事及水平,許多教師在科研中不斷成長起來。為了推進學校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性,我們構成以下創新舉措。

1、開展學校優秀科組評選。學科組是學校從事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提高教師的思想、業務水平的教學研究組織,是學校管理系統中的基礎業務組織。科組在貫徹學校“文化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亮校”的辦學思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我校學科組的建設,不斷提高課程改革研究與實驗水平,學校決定每學期組織評選優秀科組,要求各科組學期末嚴格按照方案細則進行總結自評,按照科組教研、科組教學、科組工作、科組建設四個模塊量化打分,最終由學校評審小組驗收總評。經過優秀科組評選,促進我校科組的建設和完善,促進各科組校本教研的科學有序開展,營造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量化機制,有效提高了學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實效性。

2、開展學校探索課觀摩研討。學校教師每學期要開展一節校內探索課,過去,我們的針對性不強,自從開展各科科研課題立項研究以來,許多教師均能結合本學科課題研究來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彭振鬆主任、鄒紅豔教師、陳彩菊教師的“語文個性化小練筆”、xx教師、劉豔鬆教師的“數學主題圖”、文豔芳教師、劉華平教師的“心理誠信教育”等課題研究成果在課題教學中不斷凸顯出來。近年來,我校開展了片級公開研討活動近十場,各學科教學新秀不斷湧現出來。

3、教師教育科研課題(問題)研究備案。為了尋找教育科研的有效性開展,根據學校實際,我們依託學科校本教研,以《國小“問題引領式”學科校本教研的實踐研究》課題為龍頭,充分發揮教師主動性。從“發現問題”到“提煉問題”,從“提出問題”到“研究問題”,從“解決問題”到“產生新問題”。教師的課程觀、學科觀、教學觀等諸多思想觀念都會在對學科教學的某個具體問題的研討中碰撞、交流。所以,“研究問題”便成為一個個課題研究,從而全面帶動各學科教師的學習和專業化發展。國小科研的本質是研究教育教學的問題。問題是教師進取思考的牽引力量。如果沒有問題,教師便無需探索研究;如果問題不當,教師又無從探索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問題在不斷的產生,在發現眾多問題的同時,提煉有價值的問題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敏鋭的洞察力和對當今教育的理解。不重學習和修養的教師難以具備這種本事,所以,課題研究就是要讓廣大教師走上研究之路,以“問題引領式”為研究途徑,抓以課題為主線的“理論學習——實踐反思——行為跟進”,促進教師的研究活動不斷走向深入。“問題引領式”的學科校本教研讓教師主體性的彰顯有了空間,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表達自我的主張,提出自我的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分

享問題研究的成果。學校每週一次的教研都是一個契機,或交流思想,或傳遞情感,或借鑑方法,長期的相互影響便使教師羣體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習慣作風等多方面呈現共性的特點,即學校特色的產生。新的問題不斷解決,新的問題又同時在不斷的產生,我們的思想、機制、路徑通了,學校文化、品牌、效益就有了。

4、統籌規劃科研課題立項及成果申報。科研課題的合理規劃是校本科研管理的必要手段。學校要求語、數、英、綜合四個科組合理規劃學科課題,經過課題立項研究來帶動學科教研及教學。各課題研究均由相關學校行政管理跟蹤,做好階段規劃,逐步出階段成果和相關科研成果申報。

科研為學校發展帶來生機,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潛心鑽研,學校教師逐步成長起來。目前學校已有10名教師市骨幹教師,3名市級優秀班主任。本學年教師在教學上共承擔片區公開課11餘節,優質課3節,教師獲省級獎3項,市級論文、案例設計等獎8項,指導學生在科技等各類競賽中獲省市級獎12人次。

今後,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腳步不會停留,只會走得更加堅定,我們將繼續以勤奮和智慧譜寫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篇章。

篇9:課題研究總結

我校申報的“國小生成長記錄袋的建立與使用”研究課題同意申請立項後,課題組立即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研究討論,撰寫了課題的開題報告,制定了“西昌市興勝國小《國小生成長記錄袋建立與使用研究》實施方案”,在2014年10月29日及時地課題的開題會,並按照實施方案中的研究過程紮實有效地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目前進行的是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

一、研究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在我鄉已經進行了六年,為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出評價的民主化和個性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合作與實踐本事的發展,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因而,在農村國小實施“國小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國小生成長記錄袋是一種開放的、多層面的、全面的評價工具,它能夠供給豐富的相對“真實”的信息和依據,這對於以發展的眼光客觀評價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研究目標

要求經過該課題的研究,使教師們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有效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用先進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加快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到達推動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羣體水平的目的。

經過該課題的研究建立有利於促進國小生學習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即:(1)評價主體互動化。即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程度地理解評價結果而不是評價結果本身的正確性;改革單一的評價主體的現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

極參與的交互活動。(2)評價資料多元化。注重學生素質考察,不僅僅關注學習成績,並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國小生興趣與進取的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進取評價,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幫忙學生擁有自信,以質性評價為基礎,應用先進的評價方法不僅僅考察學生“認識”或“概念”等認知層面,同時關注對“過程”表現等行為層面的考查。(3)評價過程動態化。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發展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構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評價對象的學習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頭評價,作業評價,“星級”評價,成長記錄等。

建立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建構和實施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引導教師對自我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發揮教師在自身發展和教學實踐本事提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師學生評價課堂教學,理解評價結果。

積累活動案例,提煉昇華成功經驗並上升為理論,探索出國小生髮展性評價實施的策略及方法體系,建構國小生髮展性評價的運作方式。

三、理論學習及研究情景

1.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的學習與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善教學實踐的功能。這些表述中體現出的評價理念與當今世界各國課程評價改革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我們對這一評價理念作以下理解: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而絕不是簡單的進行優劣高下的區分;評價是多元化的,既重視他評,也要求自評;不僅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要把構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2、“以人為本”的發展性評價理念的學習與研究。

採用人本與發展的模式來理解教育和人類發展的關係,是當前教育理念的核心。以人為本的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及其未來的發展,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以人為本的發展性評價經過營造一種合作的氛圍,使學生能夠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參與評價;經過擴大交流渠道,使學生能夠分享成功。

四、課題研究進展情景

1.成長記錄袋的選取與使用。每學年每生使用一個牛皮紙做的檔案袋作為成長記錄袋,可是經過一期的使用低年級部分學生的破損較嚴重,第二期需要更換後才能繼續使用。2.成長記錄袋的封面設計由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完成,真正展示了學生的個性。3.成長記錄冊的基本資料板塊設計為:學生基本情景介紹(由學生用圖畫或文字完成);評評我自我(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評價方式多樣,有小紅花制、等級制及評語等);評評他人(用等級制或小紅花制評爸爸媽媽、教師、班委及好朋友);我的學習方法(用文字敍述自我在某一學科某一學段成功或失敗的學習方法);我的趣事等;當然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不一樣的主題來展示自我在學校的學習過成,從而到達發展性評價的宗旨。除語數科外其它科目期末考查統計表(包括自評、教師評及小組評)4.成長記錄袋資料的選取。(1).試卷的選擇:平時一至二張,期中期末檢測卷;美術作品(由學生自選)音樂作品(由學生自選);語數作業等。5學生過程性評價方案的制定與落實。根據西昌市教科中心期末檢測過程評價精神,建立興勝國小的過程性評價制度為:如總分20分,教師調控佔75℅,主要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學生與家長在成長記錄冊的互評、自評來把握;學校調控2

5℅,主要由年級組教師組織學生抽籤面試,以考察學生的知識積累及綜合本事。6.制定了教師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制度討論稿,便於調動駕駛工作的。

五、階段研究結果:

1.學生成長記錄冊板塊設計基本規範。

2.成長記錄袋資料收集基本反映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家長據此能看到學校對學生的全面評價。

3.學生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初步做到有機結合。

六、反思和下階段研究設想:

經過本階段的研究實踐,在課題研究中發現,教師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理論學習、課題研討、活動研究,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和更清晰的思路,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是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我鄉參與科研課題研究的教師隊伍年輕化,存在着經驗不足,研究本事不強的現象。我校將採取多種形式、多個渠道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訓力度,要求青年教師努力鑽研業務,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同時學校會創造有利條件讓教師外出聽課、學習、研討,學習先進,改革教學,將多邀請教育行家來校講座、聽課、教研,使全體教師都能受益,使課題研究能夠更有利地開展。

總之,經過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使研究思路逐步拓寬、研究經驗得到積累,使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有效的進展。下一步,我校的科研課題研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1.學生成長記錄袋的交流展示在教育教學中成為一種課堂。2.高年級學生單元成績回執單的設計與使用。3.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的制定與落實。4.教師課題研究筆記指導與使用。5.教師、家長、學生問卷調查。6.主研教師課題研究過程調控。我校會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使課題研究目標更為充分地體現出來,使科研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課題組成員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科研必將枝繁葉茂,收穫豐碩。

篇10:課題研究總結

課題開題以來,課題組教師在學習討論的基礎上,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採取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深入到日常的教學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效。

一、研究進展情景

1、加強學習與培訓,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採取個人自立學習與團體學習培訓相結合,加強了課題實驗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系統、全面、多渠道地進行理論培訓,培訓的資料包括:學習語文課程標準(2014年版);學習教材及教材分析;觀看相關課例錄像;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5月,黃燕教師做《閲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探究》的講座,講座從“何為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提問的重要性、當今閲讀教學提問的現狀分析、有效提問的方法”四個方面展開,條理清楚,富有説服力。

2、調查研究,摸清現狀

為了瞭解我校語文教學提問的現狀,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課題組開展了幾項調查。(1)教師課堂提問調查。共向語文科組14位教師發放調查問卷14份,收回14份。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教師都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也曾有意識地去改善,但所取效果不明顯,原因在於沒有認真地對自我的課堂進行梳理,對問題沒有進行理性的分析。(2)學生課堂提問調查。向學生髮放《語文課堂提問調查問卷》100份,收回98份。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提問是檢查自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能夠幫忙自我更加註意聽講,進取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期望教師所提的問題不要過於簡單,最好是在思考之後,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回答的問題。學生不主動回答問題的幾個原因,提醒教師設計問題時難易要適度,提出問題後能夠給學生留出必須的思考時間,對問題的表述語言要清晰、簡潔。(3)觀察教師課堂教學提問情景。為了瞭解學校閲讀教學課堂提問的現狀,課題組成員聽了我校五節語文課,分別從教師提問的指向性和層次性、學生獲得問題的途徑、學生候答時間和回答問題形式等方面進行觀察,完成了《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觀察量表》的填寫。從調查的相關數據能夠看出,課堂提問效率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

數據反映,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隨意性較大,沒有針對性,大部分提問沒有經過精心設計,問

題淺、偏、散的現象較為突出。這些調查,幫忙我們認識到了我校目前在閲讀教學提問方面存在的問題,使研究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3、以課堂教學為抓手,改變教師教學行為。

課題的研究,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究者必須對課題的思想進行領會,具體落實、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課堂就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檢驗我們研究效果的主途徑。為保證課題研討課的質量,每節研討課授課教師都要提前將教學設計拿出來探討,在團體備課中優化問題設計。授課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分工完成《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觀察量表》,分別從教師提問的指向性和層次性、學生獲得問題的途徑、學生候答時間和回答問題形式、教師理答方式、問題設計與目標達成的關聯度五個方面進行觀察,構成觀察小結和個人反思,在評課中大家共同探討本節課中學到的閃光點,在問題設計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如何改善。在研究中,教師們能根據不一樣的教學資料、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特徵、興趣愛好等來巧妙地創設問題,讓學生充分地動手、動口、動腦,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經過研究,對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每位教師都有自我的認識,並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探討和交流中構成共識。

4、創立課題研究博客,及時上傳材料

按照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課題研究實施網絡化管理的要求,課題組於2014年3月創立了課題研究專題博客,經過網絡動態展示研究進程和成果,理解省專家的指導。藉助博客這個平台,我們還能與別人交流經驗,分享成果,提高研究的質量。

二、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三個月的研究過程中,教師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取得了部分階段性的成果。

1、促進了教師教科研意識的提高。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理論學習、課題研討、活動研討,對“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個課題的本質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會教、善教,教學本事、

科研本事得到了提升,寫出了一些有借鑑價值的教學論文,如陳彩元教師撰寫的論文《優化問題設計,提高教學有效性》。

2、提高教師的提問水平。

經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問題的有效與否直接影響課堂的整體推進與教學的效率,教師在備課時多研究備學生,設計問題時多研究怎樣問學生能理解、問題是否太簡單或太難、環節間的問題是否能幫忙學生的思維更進一步。經過研究我們認為要提高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1)教師要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問題

讀懂文本是精心設計問題的前提。如果教師鑽研教材不透,就難以把握教材的聯繫點,提問時信手拈來,不假思索,帶着學生遊離於文本中心、脱離文本重點去討論問題,消耗時間。教者對課文缺乏整體理解,缺乏深度把握,如何能經過有效的提問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引領學生閲讀感悟呢?教師在問題設計的整個過程中,要潛下心來,認真鑽研教材,切實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和切入點,弄清哪些是主要的和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非重點但必須解決的問題,哪些是課內必須解決的問題,哪些是有助於課內問題解決的課外問題。並對這些問題作合理安排,然後反覆推敲如何用確切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2)調控課堂提問的難易度

人的認知水平是在“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的。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問題太易,則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喪失信心,不僅僅使學生無法堅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教學時要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來設置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成、鞏固和發展,使學生的認知本事得到迅速提高,並最終使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化歸為“已知區”。

(3)適當延長候答時間(思考時間)

有效的課堂提問,一方面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適當控制提問的等候時間,也就是説,教師在提出問題後應當給學生留有必須的思考時間,以提高學生回答的準確性,提高課堂教學

效率。當然,對於等候多長時間為宜,一般自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應當等待3~5秒鐘為宜。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那麼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以10秒左右為宜。

(4)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自我提出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讓他們學得歡樂,學得自主,學得創新,不能老是讓教師牽着鼻子走。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回答問題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這樣的應答還是處於被動的。在課堂中,教師要要求學生自我提出疑問,自我發掘問題,這才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問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後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5)評價要多元化。

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的評價最好使用的語言要富有鼓勵性。教師絕不能用尖刻的語言侮辱學生,傷害學生。應當多用肯定激勵的語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創見”等。即使學生回答不夠妥切,也應當説:“敢於發表個人意見”、“想想怎樣回答更精彩”等等。對學生的評價要敢於打破常規,鼓勵有獨創性的見解。語文學科有開放性,課堂問答同樣也有開放性。所以,學生的回答即使有悖於傳統認識、有悖於教師設計問題的計劃,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予以肯定,予以鼓勵,並且適當的給予表揚。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一樣興趣,不一樣表現和不一樣學習需要,評價要有利於鼓勵學生,促進每位學生的健康發展。

3、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以往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時常跟着教師走,教師一問學生一答,絲毫沒有自我思考的餘地,全由教師或好學生替代。而今的課堂被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貫穿着,有效的問題給學生充分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學生的思維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從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也得到適當的提高。

三、存在問題

1、教師們的理論水平,教科研本事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對課題研究仍處於初步的瞭解層面,沒能深刻理解課題的指導思想,導致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沒能夠做到完全滲透,更多的只是從表面上來進行實踐,用理論指導實踐的導向不強,導致課題研究的深度不夠。

2、繁重的事務,課務,使一些教師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之中,給研究工作的深入帶來困難。

3、教師們不夠重視平時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四、下一步研究計劃

1.加大對課題的管理力度,規範課題研究實驗工作的管理,組織教師們學習業務知識。

2、加強對課堂教學中典型案例的收集與研究,加強實踐後的提煉,努力構成有效提問的策略成果。

3.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展示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廣經驗,發揮課題研究的示範輻射作用,以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篇11:課題研究總結

新課程、新課標,新的理念帶領我們走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列。新課標強調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統一,倡導新的課程觀,更追求人文化,注重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倡導探究學習、體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等多種方式,所以本課題實驗《利用電教媒體教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本事》經過兩年的跋涉走進了茫然,題目的狹小似乎使課題走入死衚衕,使得教師們無從下手,經過與市教科所王虹偉教師的交流才豁然打開思路,決定對在課題實驗中教師和學生對多媒體的使用作一個調查統計,經過教師們的磋商,產生一種想法,就是將課題實驗進行更名。

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本事是學生本事培養的一個方面,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必備的本事,新課標的實施,學生的動手本事、自主學習本事、合作本事、創新本事對學生來説又是一大挑戰,它既貫穿於課堂教學中,又體此刻課外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自從課題實驗開展以來,實驗教師不斷進行理論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利用最前沿的教學信息指導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不斷改善、完善實驗方案。

一、加強理論學習

結合課題實驗,我們全體實驗教師基本掌握了幻燈片、網頁、方正奧思、authorware6等的製作,基本應用於課堂;學習了《新課標》和《新課程指南》,經過學習,很多教師明確了新課改的必要性、方向性,也更堅信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本事的必然性,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看到了合作學習與創新學習的魅力所在。

二、注重新的教學方式

1、改過去的講解式為此刻的探討式,改單一的課堂教學為多樣化的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我們一向提倡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但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是圍繞着教材,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是單一、被動地理解知識,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在實驗中,教師們一致認為應當打破這種教學方式,提倡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能象原先那樣只圍繞着教材來備,還要充分估計學生的實際情景;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發表自我的意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牽線的作用,而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讓他們學會小組交流、合作學習、自主探索,提高課堂效率,不佈置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外多參加一些生物活動,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的活力,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這樣將生物單調的教學變為豐富多彩的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變學生的厭學為樂學。

2、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改過去教學手段的單一性為此刻的多樣性

以前,我們教師就是依靠一支筆、一張嘴進行教學,近年來,由於多媒體工具的推廣,教學也隨之發生着變化。多媒體工具能形象、直觀地展示在課堂上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物,能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直觀地展示,所以在教學中應用很廣,越來越受到教師的歡迎。

在課題開展的過程中,我校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電腦“班班”通,我們的教師提倡使用電子備課,上課使用多媒體課件,其目的就是要將城市學生在生活中無法觀察到的或者沒有很在意的生活現象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讓他們不僅僅學知識,更主要的還要學會生活、學會觀察、學會分析與歸納。當然這就給上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不僅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多媒體的使用。

三、本期所做的工作

1、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愛護學校的情感態度,我們帶領學生走遍學校,認識學校植物,並給學校植物掛牌,製作學校植物網,教育學生要愛護樹木,保護植物,珍惜資源,珍重生命。

2、教師實行電子備課,上課儘量運用多媒體課件,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八年級年級教師基本做到節節運用多媒體上課,本期共書寫電子教案36個,製作課件20件,本期還進行了一次課題測試。

3、製作課題網頁,將實驗過程中各學期的計劃、總結、教案、課件及所取得的成績製作成網頁,便於教師的觀閲。

4、生物的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生物知識,還要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培養學生對周邊環境的觀察、分析,為了更好地普及植物知識,吸引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師生一道利用課餘時間收集周邊常見植物的攝影資料,從師院借來《高等植物》分類書籍,辦了一期《綠色植物園》櫥窗和一塊展示學生課外活動興趣的《生物園》展板。

5、進取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每位教師為了學校的創綠工作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組織學生參加環保知識問答,對學校學校內的植物實行命名掛牌。

6、本期王惠教師被評為**市環境教育優秀教師,學生的作品《社會上吃野生動物現狀的調查》、《隨地吐痰現象的調查》獲優秀論文三等獎。

篇12:課題研究總結

羅傑斯説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僅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數學課堂必須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努力創設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進取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和諧發展。那麼,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才能使數學課堂更加和諧呢?下頭我談談自我的幾點做法。

一、師與生的和諧

我們認為: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協調發展的基礎。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係如何,便是構成了課堂這個“小社會”能否和諧的主體。

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善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認為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簡便的教學流程

堅持好心境,才有好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簡便起來。試想,鈴聲響後,學生看見講台前黑着臉的教師,誰還能簡便起來。所以,教師要努力堅持微笑,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師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有的教師喜歡一上課給學生個下馬威,先來個背、罰、練……。這如何能讓學生簡便起來呢?此刻孩子的學習壓力已夠多的了。有來自家長、教師、同學、社會等重重的壓力已經壓得他們喘可是氣了,這些均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知識的呈現也要簡便、自然。經過簡便的形式呈現抽象的學科知識,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不僅僅易懂,並且樂學。

2、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為: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絃。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以啟迪。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境舒暢,樂於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理解為主動探究。

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應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能夠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悟,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

3、自我價值的實現

人的本質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作為教師要努力放大他們的優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科的特點,把師生關係的和諧體此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俗話説:“僅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實踐充分證明,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了,教師的行動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知識成為學生探索追求知識的磁鐵了,這樣的師生和諧的關係,就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與學的和諧

新課程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教育應從過去的尖子生教育轉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理解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主角向教育促進者的主角轉化,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並向學生供給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1、目標導課堂,讓學生有桃子可摘

目標導課堂指以完成教學任務,到達教學目標的觀點來統率課堂教學。施行“有效”教學,首先要設置有效適當的教學目標。我們按照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學生、基礎知識和本事的實際,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到達的,“保底不封頂”;第二層次中等生必須到達的,後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第三層次優秀生能發揮餘力的。

2、興趣統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並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統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藉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1)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採用多樣手段

平時,我們常常看到“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課堂的現象,這種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做法是缺少意義的,是不可取的。所以,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創設條件,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

(3)引導學生參與

如何改變課堂上的“一言堂”、“講得多,練得少”的現象?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實際教學時,我們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手等多種感官活動,經過看看、聽聽、想想、講講、做做等產生複合刺激,增強參與效果,為學生供給實踐機會,引導學生人人蔘與。在實際教學當中,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實踐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點,同時,其他同學在經過聽、看的同時挑出其缺點和不足,這樣,既能加深他們的印象,又能讓他們找到自我的不足。

三、激勵評價,揚起自信風帆

激勵評價,是揚起學生自信風帆的靈丹妙藥。教師的每一句讚語、每一次表揚,每一個鼓勵的眼神,對學生都是一種激勵。異常是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更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體面”地表現自我,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這樣的過程中構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揚起自信的風帆。

四、尊重信任,實現師生心靈互動

教師應當是一個公正的法官,對每一個學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個無私的園丁,把愛的雨露灑入每個學生的心田。“虛弱的禾苗”更需要陽光雨露。尊重全體學生的關鍵,在於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學困生”,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我們要調整課堂上的視線投向,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天天看到教師親切的目光,敞開心扉,實現心靈互動,過上幸福的學校生活。

“新課程”倡導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我當作學生的朋友。用我們的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們的興趣、活力,贏得學生們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讓我們師生彼此敞開心扉,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讓我們致力於探索、創造充滿情感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使教師的勞動裏呈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魅力。

實驗證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所以,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就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幾個因素如何協調相處,使之和諧,把課堂變為師生互動的平台。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篇13:課題研究總結

自xx年年年底子課題《教育教學案例的整理和應用》結題以來,為了鞏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活動質量和知名度,調動全體實驗教師的實驗研究活動熱情,我們課題組做了很多具體系統而又細緻的工作。具體工作如下。

(一)結合我課題組實際情景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工作計劃。

為了保證實驗工作的有序實施,課題組領導成員集思廣益,深入研究,制定適合我鄉實際的、切實有效的實驗活動計劃。由於我課題組成員分佈於全鄉不一樣距離的八所學校(xx年年暑假開學合併了兩所學校),且路途遙遠,針對工作地點比較分散,不容易集中這一實際情景,我們首先採取了分片集中例會和討論交流的辦法,全鄉實驗教師分三個片集中,既節省了教師打車參加會議的費用,又儘量減少了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其次是針對“分散”這一實際困難,每月召開一次課題會議確實有諸多困難,可是又不能所以而減少教師案例交流的機會和次數,我們繼續堅持了每學期修改出版1—2期實驗研究活動內部交流期刊——《實驗教師優秀案例傳播與交流》,有效促進了全鄉廣達中青年教師的實驗研究的進取性和主動性。其三是繼續要求每名實驗教師每月要撰寫一份案例或論文,每所學校課題小組每月向我們學校總課題組推薦2—5篇優秀案例或論文。其四是要求每名實驗教師每學期末都要結合自我的實驗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撰寫課題工作總結。

(二)繼續修改出版了課題實驗內刊和案例評論卡。提高教師的撰寫和分析評價案例的本事。

為了繼續解決教師工作單位分散,難於集中交流討論這一難題,我課題始終堅持修改出版《實驗教師優秀案例傳播與交流》這一內部交流期刊。在xx年年階段總結中提到過:“這一期刊的創辦,為全體實驗教師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供給了發表自我案例的沃土,每一名實驗教師都迫切期望自我的案例能夠選登在期刊上於全鄉教師見面。我們的期刊不僅僅促進了實驗教師之間的交流,同時還帶動了課題組以外的大多數中老年教師的實驗熱情,每期內刊下發到各學校課題組之後,課題組以外的教師都要將內刊搶着反反覆覆閲讀研究,紛紛提出不一樣的見解和良好的提議。我們下鄉巡查時發現,有的學校怕大傢伙搶着看弄丟失了或損害了,都安排了專人保管,並且像保存國家級刊物一樣用本夾子裝訂起來了。在下發每期《實驗教師優秀案例傳播與交流》的同時,我們同時為每名實驗教師印發一張兩格(評析兩篇案例的表格)的“案例分析、評論卡”,教師們結合個人實際情景對自我感悟深一點的案例進行從理論到實踐及應用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刻分析評論。”為了使實驗研究更深入,我們又修改出版了兩期內刊,共刊載優秀案例70多篇。

(三)案例研究工作有效的促進了教師案例和論文撰寫本事的快速提高。

一年來,全體實驗教師累計撰寫案例、論文423篇,經過電子郵箱和u盤傳到課題組的優秀案例60多篇。廣大實驗教師實驗研究的進取性強,熱情高,有效地促進了我鄉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今年我校教師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成果論文獎112篇,其中國家科研成果徵文獲獎38篇,總課題組整機的國家案例評比活動獲獎36篇,在我縣“全縣首屆中國小教師‘我與新課程同行’主題徵文活動”中獲獎38篇,我校同時還榮獲了“全校首屆中國小教師‘我與新課程同行’主題徵文活動最佳組織單位獎”。2014年我校在科研成果方面,無論是獲獎篇目上還是獲獎檔次上都較往年有很大的突破。

(四)課題資料歸檔。為了使課題研究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經得起檢查與推敲,在我課題組承擔的子課題結題之後,於2014年上半年我們將全部課題材料按照標準的課題檔案管理規則進行了立卷歸檔。

五、存在的困惑和下步工作

回顧一年來的實驗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可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必須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由於忙與其他工作,沒能按照總課題組的要求保證每月一次例會,沒能修改出版足夠的內刊《實驗教師優秀案例傳播與交流》。

二是此刻我們課題組實驗教師所在的八所學校中還有五所沒有上互聯網,這給我們的實驗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下步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克服和爭取早日解決困難,努力把實驗研究工作做得更細緻,更具體,更有成效。我們相信,經過本課題的全程實驗研究,必須會有大批的科研型教師在我們那裏湧現出來,進而為我們的教育事業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為提升本課題實驗研究質量和知名度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篇14:課題研究總結

一、活動成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示,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閲讀教學和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事。經過一學期來的學習及教學現狀的分析,也顯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只求數量及盲目練習。

《二、》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原先預設好的,學生的分析思維本事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三、》淡化了必要的方法指導。

一學期來,我為了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本事,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加強了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背誦,以利於積累的體驗,培養語感。平常課堂教學千方百計發散學生的思維本事。不管對與錯,不斷鼓勵學生善問、

樂提,課堂氣氛一改過去一潭死水。由於學生想問、敢問、善問,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越來越濃,課堂效果越來越明顯。之後每週課外選擇一篇短文進行分析,從練習到各層次的測試,能夠看出學生的閲讀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因為學生學會了“問”,擺脱了教師的長期的制約“特權”。從而也説明了教學觀念的明顯轉變。標誌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貼合我校及班級實際特點,修正了教學思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本事。

二、結論與反思

一學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的獨特感受得到了充分嘗試與展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消除了一見到短文膽怯、畏懼的心理困惑,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期了有效的發展。

篇15:課題研究總結

按照學期教研計劃一步一個腳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研究工作,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校本培訓為依託,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紮紮實實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現將這一學期語文學科課題研究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裏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我們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多次召開課題研究會,不讓課題研究流於形式,讓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有所收穫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改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我肩上的重任,從內心理解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及重點

在課題組教師從內心理解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又佈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三次集中學習,並佈置了五次分散學習。學習的資料有《語文課程標準》、《國小教學通訊》《江蘇教育》等有關“隨文練筆”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的文章篇目有《兒童心靈文化的語言破繭與蝶變》、《徜徉在言語的海洋》《閲讀教學新思維:以學習表達為中心》、《模仿借鑑是創造開拓的前提所在》、《抓住文本語言特點進行課堂語言轉換》等。經過學習,教師明白了本學期重在教學案例的研究分析上,構成自已的隨文練筆案例,加強對課堂練筆的實踐反思。

(三)、深入課堂,進行實踐

1、課堂教學重視拓展,與課題緊密結合。本學期,是我校課題進入實施驗證的階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師都要主動參與到課題的學習研究之中,不斷深化對課題的理解。圍繞本年段制定的訓練重點展開教學研究,並落實到每一節課上進行教學嘗試,異常是在每一節研討課上都針對課題進行或針對課題的一個方面進行必要的研究,並使課本資源、媒體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等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和拓展,學生各方面的本事得到了提高。

2、重視實驗的日常管理。注意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後反思、典型案例記載等工作。要求自我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教材,落實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節課結束時,都對本課教學及時記錄,認真總結、反思。本學期彙編了一期教師《隨文練筆教學案例》小冊。收集了實驗教師的實驗心得或感悟。

3、加強對課堂的監督與指導。教師們對於課題的意識應當説是有所增強,但其自主性還不夠,主要是擔心課題的研究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了教學質量(説白了就是教學成績的一分兩率),所以都不敢花大力氣進行課題的實踐與反思。就我校課題的實用性、及針對性來看,對於教師的擔心是不必要的,經過近兩年,我校在縣統一質檢的作文成績分析來看,經過近一年半的實驗,作文成績均是名列前矛的。所以,在教學管理中,我們除了要求教師在研討課上要貫徹隨文練筆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也要注重隨文練筆。把“隨文練筆”當作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一種策略。

(四)、經驗與感悟

我們語文課題組經過近兩年的課題實踐與研究,獲得了一些經驗與感悟,這些經驗與感悟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要取得領導的支持和重視

課題組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成績,我認為與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分不開。從課題醖釀至今,縣教研室課題研究專家經常來我校檢查指導工作,指明研究方向,教授研究方法。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不顧自身工作的繁忙,親臨我校指導工作,鼓勵教師用心研究,真正做好研究;當我們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時,就熱情地鼓勵我們,課題材的中期檢查,我校課題被定為優秀等級,這不可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更是對我們的一種鼓勵,一種前行的力量;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對我們的課題研究在兄弟學校進行宣傳。為了加強課題研究的指導與管理,我們學校領導對語文課題組更是傾注了很多心血,為我們出資出力。制定課題獎勵制度,激發教師課題研究的進取性。正因為有了各級領導的關愛,我們的課題才能做得真、做得實,在博客上發出的一篇篇思考博文受到了博友們的讚賞,他們或收藏,或轉載,或鼓勵,或賜教,給了我們的研究以力量。

2.要虛心好學

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僅有經過學習,才能從不知到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從知之甚淺到知之甚深。記得課題研究之初,我們頭腦裏一片茫然,於是我們開始學習,向專家學習,向書本學習,學教育學,學心理學,學研究方法、學寫作技能。經過學習我們理論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一學期來學習了名家的教學理論文章20餘篇,教學案例8篇,在學習中,我們有了自已的理解,有了收穫,並把它運用到課堂實踐中去,使課堂教學如魚得水。

3.要有團隊精神

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團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能充分發揮團體的智慧和才幹,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先集中研究,再個人分工,再集中商討。實行先集中再分散再集中的研究程序。每一次的課題例會,我們都會探討練筆存在的問題,交流自已練筆的成功案例,探討練筆的方法。

4.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

質量是課題研究成與敗,優與劣的關鍵。沒有質量,課題研究就會喪失意義,所以“質量”二字在我們的課題研究中是一個最響亮最恆久的用詞。我們幾乎開會必提,逢人便説。正因為我們樹立了牢固的質量意識,所以我們的文章改之又改,研究方法論之又論,研究的步驟調之又調,質量穩步提高。

5.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搞好課題研究的關鍵。我們課題組的許多教師有着極強的敬業精神,他們為了寫好一篇文章或者設計一個教案,往往要花費幾天的心血,有的甚至更長,從醖釀到完成需要半個月時間。他們夜以繼日,有時工作到凌晨。

6.要重視實踐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任何知識最初源於實踐,最終又服務於實踐。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實踐,課題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保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真實性,就必須紮紮實實地開展各種課研實踐,如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觀察、課堂教學、課例研究等,否則寫出的東西或空洞無物,無話可説;或假話連篇,毫無價值;或虛幻玄乎,無法操作。

7.寫作是實踐的延續與深化

寫的過程是思的過程、是研的過程、是實踐的延續。沒有實踐的寫作是空洞膚淺的,缺乏寫作的實踐同樣是膚淺幼稚的。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在實踐中,我們對一些做法缺乏前瞻和預設,或者思路尚不清晰,可是當我們經過實踐,靜下心來潛心思考,動筆寫作,原先模糊不清的東西一下子清晰多了,寫作中時有意外的發現。由此看來寫作不僅僅是實踐的延續,還是實踐的深化。

8.適時調整研究方案,不斷解決新問題

在課題研究之初,我們制定了各種方案與計劃,可是,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原計劃與方案中有一些東西操作性不強,需要刪除;有一些計劃資料過於籠統抽象,需要補充完善;有的步驟不合理,需要調整。在實施問卷調查方面,我們的感悟更深,在原先制訂的課題材研究方案中,對課堂教學的操作指導不強,我們調整了。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各年級的練筆應有所側重,體現層次性,要貼合課標的學段要求,所以,經過研討,確立了各年段練筆的訓練重點及方法,使課題研究有較強的序列性。

(五)、存在的不足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還存在很多不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不夠。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雖然學習了一些關於教育學、心理學、課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可是這些知識微不足道,無法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平時的實踐和研究中難免有些盲目,膚淺,走了許多彎路,影響了課題研究的速度與質量。

2.實踐不夠。雖然我們進行了課題教學實踐,開展了課例研究,但由於一些教師實踐意識不濃,總想閉門造車,平時惰於實踐,更懶於反思,嚴重地影響了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讓課題的研究浮於表面,缺乏深試。

3、反思不深。由於教師對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的關係不明瞭,認為自已天天上課,在課堂上偶爾練練筆就是課題研究,對課堂練筆教學的實踐成效不認真反思,理論聯繫實際不夠緊密,所以,反思也就缺乏深度,無非是就事論事。

本學期,我們語文組在學校分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按照學期教研計劃一步一個腳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研究工作,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校本培訓為依託,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紮紮實實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現將這一學期語文學科課題研究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裏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我們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多次召開課題研究會,不讓課題研究流於形式,讓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有所收穫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改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我肩上的重任,從內心理解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及重點

在課題組教師從內心理解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又佈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三次集中學習,並佈置了五次分散學習。學習的資料有《語文課程標準》、《國小教學通訊》《江蘇教育》等有關“隨文練筆”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的文章篇目有《兒童心靈文化的語言破繭與蝶變》、《徜徉在言語的海洋》《閲讀教學新思維:以學習表達為中心》、《模仿借鑑是創造開拓的前提所在》、《抓住文本語言特點進行課堂語言轉換》等。經過學習,教師明白了本學期重在教學案例的研究分析上,構成自已的隨文練筆案例,加強對課堂練筆的實踐反思。

(三)、深入課堂,進行實踐

1、課堂教學重視拓展,與課題緊密結合。本學期,是我校課題進入實施驗證的階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師都要主動參與到課題的學習研究之中,不斷深化對課題的理解。圍繞本年段制定的訓練重點展開教學研究,並落實到每一節課上進行教學嘗試,異常是在每一節研討課上都針對課題進行或針對課題的一個方面進行必要的研究,並使課本資源、媒體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等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和拓展,學生各方面的本事得到了提高。

2、重視實驗的日常管理。注意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後反思、典型案例記載等工作。要求自我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教材,落實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節課結束時,都對本課教學及時記錄,認真總結、反思。本學期彙編了一期教師《隨文練筆教學案例》小冊。收集了實驗教師的實驗心得或感悟。

3、加強對課堂的監督與指導。教師們對於課題的意識應當説是有所增強,但其自主性還不夠,主要是擔心課題的研究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了教學質量(説白了就是教學成績的一分兩率),所以都不敢花大力氣進行課題的實踐與反思。就我校課題的實用性、及針對性來看,對於教師的擔心是不必要的,經過近兩年,我校在縣統一質檢的作文成績分析來看,經過近一年半的實驗,作文成績均是名列前矛的。所以,在教學管理中,我們除了要求教師在研討課上要貫徹隨文練筆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也要注重隨文練筆。把“隨文練筆”當作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一種策略。

(四)、經驗與感悟

我們語文課題組經過近兩年的課題實踐與研究,獲得了一些經驗與感悟,這些經驗與感悟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要取得領導的支持和重視

課題組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成績,我認為與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分不開。從課題醖釀至今,縣教研室課題研究專家經常來我校檢查指導工作,指明研究方向,教授研究方法。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不顧自身工作的繁忙,親臨我校指導工作,鼓勵教師用心研究,真正做好研究;當我們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時,就熱情地鼓勵我們,課題材的中期檢查,我校課題被定為優秀等級,這不可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更是對我們的一種鼓勵,一種前行的力量;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對我們的課題研究在兄弟學校進行宣傳。為了加強課題研究的指導與管理,我們學校領導對語文課題組更是傾注了很多心血,為我們出資出力。制定課題獎勵制度,激發教師課題研究的進取性。正因為有了各級領導的關愛,我們的課題才能做得真、做得實,在博客上發出的一篇篇思考博文受到了博友們的讚賞,他們或收藏,或轉載,或鼓勵,或賜教,給了我們的研究以力量。

1.學習不夠。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雖然學習了一些關於教育學、心理學、課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可是這些知識微不足道,無法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平時的實踐和研究中難免有些盲目,膚淺,走了許多彎路,影響了課題研究的速度與質量。

2.實踐不夠。雖然我們進行了課題教學實踐,開展了課例研究,但由於一些教師實踐意識不濃,總想閉門造車,平時惰於實踐,更懶於反思,嚴重地影響了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讓課題的研究浮於表面,缺乏深試。

3、反思不深。由於教師對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的關係不明瞭,認為自已天天上課,在課堂上偶爾練練筆就是課題研究,對課堂練筆教學的實踐成效不認真反思,理論聯繫實際不夠緊密,所以,反思也就缺乏深度,無非是就事論事。

【小編簡評】

課題研究總結 彙總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課題研究總結範文。

【網友評價】

寓意很深刻啊。

標籤: 彙總 課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y6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