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教育敍事論文新版多篇

教育敍事論文新版多篇

教育敍事論文新版多篇

教育敍事論文 篇一

執教人:周慕珍

教學內容:議論文寫作——結構

教學過程:

第一步,揭示議論文寫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據學生作文中的表現情況,發現這樣的現象: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將寫議論文作為作文文體的首選,但很多作文有寫議論文的意向,寫出來卻不像議論文。主要表現是議論文結構不合體。如開頭不提出論點,中間只寫幾個論據,而不分析,更沒有分論點;甚至在列舉論據時,還出現了大量的描寫和記敍。結尾不能夠進行道理上的總結或引申,卻出現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邏輯。如開頭提出的議論文論點是“幹什麼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邏輯思路,接下來的論證應主要圍繞“為什麼要三思而行”來展開,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夠帶來的好結果;但是有的學生卻重點在寫“三思而行是什麼”或者“怎樣三思而行”,讓人感到彆扭。

二是不重視段落層次。很多學生寫作沒有分段分層意識,對各段各層的功能、地位、長短沒有固定看法,導致該簡短的段落卻宂長拖沓,該豐富完整的段落卻支離破碎。

三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缺乏必要的粘連,即通常所説的有述無論,有據無析。

為此,寫好議論文,必須走好以下三步,即結構合體,思路入格,粘連有術。

第三步,指導學生按照三個步驟規範議論文寫作(結合學生作文)

1議論文的結構合體

怎樣寫議論文才算“合體”呢?

一是根據議論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應當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或曰“引論”、“本論”、“結論”) 三大塊構成。“提出問題 ”即在議論文開頭一般要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即在文章的中間要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論證,“解決問題”即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或者得出綜合性結論,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問題即本論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層展開論述。即論述展開的方向: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何果。一般情況下, 一篇學生議論文作文,其本論部分只要從這四個方向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展開即可。但無論是從哪個方向展開, 其分論點之間都要形成一定的聯繫。一般來説,有並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三種。

所謂並列式,就是圍繞中心從同一個向度列出幾個分論點,逐一論證。如果僅僅圍繞一個向度寫,那麼幾個分論點之間的關係大多是並列關係。例如:議論文範文1(學生作文和優秀範文對照)

遞進式同並列式結構相比,除了論點之間的意義聯繫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結構模式與並列式相同,就不再説了。

所謂對照式,就是從論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正反對比論證得出結論。其優點是結構簡潔,論證充分,容易上手。最簡單的對照式是在提出觀點後,一段從正面論證觀點,一段從反面論證觀點,最後得出結論。還有一種對照式結構是在正面進行論述或者擺出論據後,緊接着用轉折或者假設的方式從反面展開論述。例如:議論文範文2(學生作文和優秀範文對照)

2思路入格

議論文是論述問題的,當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議論文各部分之間要有必然的內在聯繫。我們知道,議論文是論證問題的,你在提出議論文論點後,就要擺事實,講道理,讓你提出的論點令人信服地確立起來。因此,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就應當是因果聯繫,即中心論點是“果”,分論點是“因”。這個因果聯繫就是議論文的思路之“格”。

作為一個高中生的議論文作文,最起碼要做到在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 ,論點和論據之間要有一定的因果聯繫。

學生提出中心論點後,只要圍繞中心論點問一個“為什麼”,就能找到提出分論點的方向。如中心論點是“只有堅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昇華,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稍加分析,就可發現這個觀點是在説“堅守”的重要性,於是,分論點就要回答“為什麼堅守很重要”這個問題。那麼就可從“為什麼”和“何果”這兩個向度來立分論點。如“堅守是一種執着,使絕望變成希望”,“堅守是一種信念,使普通變得高尚”,“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如果我們要檢驗這三個分論點和中心論點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的話,只需在這三個分論點之前加上“因為”,在“堅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連起來念一下即可。

同樣,分論點和議論文的論據之間,也應當是因果聯繫。如在“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這個分論點後面,就可這樣展開論述:“邊防戰士的堅守,使國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師的堅守,使桃李滿天下;白衣天使的堅守,使病魔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飛”這個分論點下可以這樣展開論述:“行動可以受制於客觀現實,思想卻永遠享受絕對的自由。有了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與浪漫於一身的詩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還在感歎‘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後主李煜;才有了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天才詩人海子。總之,因為這份思想的自由,社會才會在其牽引之下不斷地進步,才會創造出一個個永載史冊的人類奇蹟。”

3粘連有術

一篇像樣的議論文,除了議論文的結構合體、思路入格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論點的恰當闡述和對論據的中肯分析;沒有這樣的闡述和分析,議論文論點論據就不能粘連起來,而這個粘連是有“術”的。

(一) 觀點+過渡+事例+分析

這個步驟中最重要的是“過渡”和“分析”。所謂“過渡”就是要在觀點和事例之間,用適當的詞句來勾連,以接通文氣,使觀點和議論文材料在語言形式上暢通無阻。所謂“分析”,就是事例敍述完之後,還必須對事例進行適當的分析評論,指出其本質特點,使事例和論點在內容上聯結在一起。例如:議論文範文3(學生作文、範文)

(二) 觀點+過渡+論據+分析+歸納

這種議論文論證方式就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歸納”。所謂歸納,就是從多個事例中提煉出必然性的東西。既然要從多個事例中提煉,那麼,“論據”部分,就應是兩個或三個以上。例如:議論文範文4(學生作文、範文)

(三) 一般道理+個別道理

即“演繹推理法”。前面的分析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而演繹推理法是從一般到個別,用普遍性的真理(論據)來證明特殊的論點的方法。例如:議論文範文5(學生作文、範文)

第四步,總結:議論文是特別注重結構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寫出結構上像樣的像樣的議論文了。

教學得失:

收穫:學生系統的學習了議論文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對提高議論文寫作水平和提高寫作效率有很大促進。好的結構可以從直觀上很好的顯示議論的條理層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從寫作實踐來看,學生對議論文寫作仍然難以根本糾正隨意議議評評,一事一議一事一評。

理論思考和解決方法:

學生論辯思維較差,對議論文寫作缺乏系統的操作方法,對於結構這種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視。

所以訓練寫議論文,在提出論點、選擇論據、展開論證等基本意識已經養成後,如何提高議論文作文水平,應該從規範結構上做起。

一、總分式

引論(提出論點)

論據① +分析論證

結構模式一: 本論(證明論點 ) 論據② +分析論證 並列

論據③ +分析論證

結論(照應全文) 論據並列

引論(提出中心論點、分論點)

論證分論點1:論據+分析論證

結構模式二: 本論 論證分論點2:論據+分析論證

論證分論點3:論據+分析論證

(論點並列,更能顯示思辨的深度)

結論(照應全文))

“總——分——總”式,這是總分式的完整式。這類文章往往在序論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論點,而在本論部分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基本上是橫向展開的分論點,一一進行論證,最後在結論部分加以歸納、總結和必要的引申。簡言之,即是“提出論點——用論據證實論點——做出結論”。

二,並列式(主體部分並列式)

1、並列式模式結構(1):分論點並列式

寫作步驟:1、首先提出一個論證總題。2、在本論部分圍繞總題列出幾個平行的具體論點,分別予以論證,從各個方面闡釋總題,做出結論。

引論(提出中心論點、分論點)

論證分論點1:論據+分析論證

結構模式一: 本論 論證分論點2:論據+分析論證

論證分論點3:論據+分析論證

結論(照應全文)

論點並列 更能顯示思辨的深度

具體要求:(1)選擇的分論點從數量上説,至少是三個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論點1+分論點2+分論點3+……=中心論點。各分論點之間處於同等地位,但不能重複,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要避免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就缺乏廣度,導致論據復沓單調,論證也就顯得以偏概全、蒼白無力;而從不同角度選擇論據,既豐富全面,使論證廣泛展開,又典型精練使文章嚴謹有力。4、並列式議論文特別要注意的是避免給人有泛泛而談的感覺,要注意點題。

2、並列式模式結構(2):分論據並列式

寫作基本要求:

主體部分是橫向展開的,各層次之間是並列關係。在論證過程中,為了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把幾個論據並列起來,這幾個論據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

引論(提出論點)

論據① +分析論證

結構模式二: 本論(證明論點 ) 論據② +分析論證 並列

論據③ +分析論證

結論(照應全文) 論據並列

三,對照式

對照式的基本結構: 1.在序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 2、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去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最後進行結論。它的特點是兩種看法或論據之間為一正一反的關係,或通過正反對比明辨事非,或通過正反襯比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這種結構方式能起到對比鮮明、突出深化觀點的作用

1、基本結構(一)

正反對比:先從正面論述,再從反面論述(或順序相反)。

引論(提出論點)

論點正 論據(事實、論據)小結

結構模式:本論 對照

論點反 論據(事實、論據)小結

結論(評析照應)

2、基本結構(二)

破立結合:先論證正面的觀點,再批駁反面的觀點。

四、層進式

層進式的基本結構: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前後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設問導思,縱深拓展,要鑽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麼(概念) ——對任何事情,哪怕是極細小的事情,都採取認真鑽研的態度

為什麼(原因) ——搞學問“鑽牛角尖”才會有所成就,搞科技“鑽牛角尖”才有發明創造

怎麼辦(方法) ——要有認真的態度,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會怎樣(意義、作用、結果) ——發揚“鑽牛角尖”精神會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1、基本結構(一)

論述了“為什麼”後,進一步指出“怎麼樣”。

2、基本結構(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教育敍事論文 篇二

時光如流水,轉眼間,在國小語文教學崗位已走過十六個春秋。二十多年來年間,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獻着。我享受着語文教學帶來的快樂,享受着同學們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長的喜悦。同時,語文教學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困惑與思考。

困惑一: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何不再濃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複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進入學習的境界中,進行自覺、自主地學習。

有了興趣作伴,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就會無限高漲,學習激情就會被充分點燃,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的快樂。有興趣作伴的學習,學生的情感始終是愉悦的,精神始終是飽滿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現實的學習中,我們的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學習的熱情不再高漲。他們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更多的,他們只是完成學習的任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的這種學習情況呢?

一、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師對教學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激情,學生又怎麼會興趣盎然、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對教學是否充滿了興趣?我們的課堂是否充滿了激情?當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學呢?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教師一腔熱血、激情四射,一些學生卻面無表情、無動於衷。教師的滿腔熱忱付諸東流、化為烏有,這不能不讓教師感到心痛。的確,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部分學生沒有表現出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也是一個客觀現實。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但同時不可否認,教材的部分課文太過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

四、學習語文的渠道過於單一,學習的方式過於簡單。教學中,課堂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語文課本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練習擠佔了學生們課外閲讀和實踐活動的時間。語文學習成了識記、誦背、練習、考試……這樣的學習,學生會喜歡嗎?學生會感興趣嗎?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以趣激趣。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必須對語文教學充滿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一面鏡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薰陶、感染着學生。教師的興趣必定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激情必定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只有教師對教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真正地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心理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適合學生的學習,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學習,學生會不喜歡嗎?

二、培養興趣。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培養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並非易事,需要我們教師有足夠的耐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逐步培養他們的興趣,逐步幫助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

三、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語文的渠道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方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氣,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漣漪,這是在學習語文;讓學生走進社區,感受社區的變化,體驗社區人民的生活,這也是在學習語文;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同樣也是在學習語文。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都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課堂上教師的傳授,也離不開課外的實踐與探索。

四、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閲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讀語文課本,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產生厭倦情緒。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長都反對孩子閲讀課外書籍,他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他們沒有認識到閲讀對於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性。對此,許多孩子可謂是“痛心疾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利用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閲讀,讀他們喜歡的書籍。與書本為友,必會受益無窮。沉浸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靈旅行帶來的快樂和悲傷,心靈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禮,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昇華。這樣的閲讀,知識會不豐富嗎?這樣的閲讀,感受會不深刻嗎?這樣的閲讀,學生會不喜歡嗎?

困惑二:學生的想象思維為何沒有得到較好地發展?

愛想象,愛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理,他們總是喜歡在想象的王國裏遨遊。在他們眼裏,星星會眨眼,小草會微笑,小鳥會歌唱……他們總是喜歡用獨特的想象去描繪五彩斑斕的世界,總能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妙。學生在想象中理解,這是真正的理解。正如別林斯基所説,“閲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愛想象的孩子是快樂的,愛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現實的學習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生的想象思維開始變的遲緩,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不喜歡想象。曾幾何時,想象的大門正在逐步向學生們關閉。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再熱衷於想象呢?

一、想象時間和機會的缺失導致了學生想象思維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

想象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需要有足夠想象的時間和想象的機會。作為教師,我們給予學生充分想象的時間了嗎?給予他們充分想象的機會了嗎?在現有的考試評價體制下,教師們為了追求高分,引領學生進入“題海”,讓學生一味地沉浸在學習中,沉浸在“題海”中;為了追求高分,我們擠佔了學生太多的課餘活動時間,擠佔了學生想象的時間。沒有充分的想象時間,學生的想象思維會得到發展嗎?

科學、音樂、美術等課程對於學生的想象思維的培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這些課程往往被擠佔,尤其是在期末考試的時候,這種現象更為嚴重。沒有充分想象的機會,怎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想象能力呢?

二、“標準化”的評價限制了學生想象思維的發展。

很多時候,為了追求所謂的“高效”,為了讓學生快捷、準確地掌握知識,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教師們總是以一些現成的、常規的思維去引導學生,害怕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害怕學生出錯,影響分數。很多時候,教師總是對參考書愛不釋手,總是熱衷於“標準答案”,一切唯書是從。在很大程度上,參考書猶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師的思維,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的想象思維會獲得發展嗎?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呢?

一、創設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

學生的學習、成長應該是全方位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分數,而是要獲得全面的發展。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要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能力。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能力來換取學生分數的提高。我們要善於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創設足夠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地想象。

科學課是培養學生想象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學生的思維會隨着科學家的大膽想象而任意馳騁;音樂課上,優美、激昂的旋律會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美妙的樂池中;美術課上,伴隨着學生畫筆的飛舞,學生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藝術的快樂,感悟藝術的真諦……這些課程對於學生的想象思維的培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想象思維的廣闊舞台。語文課上,學生的情感應該是愉悦的,思維應該是發散的。同樣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回答。如“冰融化以後是什麼?”學生可以回答是“水”,也可以回答是“春天”。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中還有一些獨特、奇妙而又富有詩意的想象。只要我們給予學生足夠想象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為他們的想象而歡呼、喝彩!

二、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想象。

學生與生俱來就有想象的能力,我們要善於保護並不斷培養他們的想象力。鼓勵是幫助學生獲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學生就會信心十足,就會喜歡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穫,更多的快樂,他們便會更加樂此不疲。

當然,也不可否認,學生的想象也會出現一些錯誤,這是在所難免的。我們不能因為害怕錯誤而限制學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剝奪了學生想象的機會。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給予足夠的指導,肯定合理之處,同時指出不足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學生不會因為害怕錯誤而畏懼想象,不會因為害怕指責而逃避想象。在老師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勵、期望中,學生的想象思維一定能綻放出絢麗美妙的花朵。

教而知惑,惑而思進。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定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必將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與探索。與困惑同行,與思索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為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指引我們攀上更高的教學高峯,品味教學的甘甜,享受教學的幸福。

教育敍事論文 篇三

教海拾貝

教師之業,神聖而悲壯,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凡步入教師之行業,就意味着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培育億萬民族之脊樑,譜寫中華文明之頌歌,教師,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無聞,甚至無怨無悔併為之付出畢生的心血。

隨着奧運年的到來,我已在三尺講台度過了二個春秋了,回想教師之路,平凡而激情,三尺講台十數書桌,斗轉星移,校園教室簡陋寒舍,同樣之路反反覆覆,平凡之事歲月蹉跎,也有辛酸苦辣,也有悲歡離合,也知世事冷暖,也食人間煙火。面對童真,檫幹淚水,讓春風輕拂蓓蕾,登上講台,激揚文字,讓智慧灑滿希望的田野,平凡之路,平凡生活,每每洋溢着崇高,讓人難以忘懷,難以訴説。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其在班級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組織作用、建設良好的班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及時和科任教師溝通等,可以説班主任在一個班級是一箇中心紐帶。

20xx年9月,我有幸擔任文公中學高一(4)班的班主任,歷經半載,感受頗多,下面略談一下在過去一年裏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體會。

樹立威信、嚴明紀律

開學初,班主任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樹立威信、嚴明紀律, 我想如果班主任工作一開始就受到學生的抗拒、牴觸,那麼,你的班主任工作就會很難開展。因為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有紀律約束的。學生需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只有這樣他們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才能有保證。因此,開學之初,嚴明紀律是很重要的。當有學生第一個違反了班規時,就要嚴格地按照班規校紀的具體條款,對違紀的學生進行獎罰分明的處理。處理了第一個學生後,班上的其他學生就會有一種共同的認識:班主任説話算數,講到做到,並且獎罰分明。這樣,對於一些平時紀律比較懶散的學生起到了一種阻嚇作用,平時一些不太符合班規的行為也會因此有所收斂,這對形成一個守紀律的班集體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不過,對被你進行處理了的學生過後應再找他(或她)談心,並進行藝術的批評和説理教育,再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班主任也是凡人,也有真性情,也會犯錯,重要的是在適當的時機勇於真誠的認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使學生信服、聽從、遵守。 學生工作有時需要真刀真槍、針鋒相對,有時卻需要虛晃一槍、以柔克剛;有時需要明敲鑼明擊鼓,有時卻需要旁敲側擊、迂迴進攻;有時需要大張旗鼓,有時卻需要偃旗息鼓,於無聲處勝有聲,青少年富有個性,我們的思想工作也應因人因事因地而不斷變化。這樣學生才能取得實效。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所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隨時都可能出現與班規、校紀相悖的舉動。這時,教師不要貿然地去對學生的舉動進行指責,更不要對學生採取體罰或變相體罰的行動,應始終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原則。要以師生平等的身份去問清緣由,要用飽滿的熱情去温暖學生的心靈。對碰到困難和受到挫折的學生教師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應及時給於中肯的批評和誠摯的幫助,一樁樁,一件件,都能在學生心靈中經久不息地泛起清純美麗的漣漪。這樣,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感化,教師就能自然而然地贏得學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生活就會感到很温暖、很自在、有上進心,從而使學生自覺地去履行正確的道德規範,自覺地去執行班級與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記得去年剛分班時,我班有個學生很調皮,每天都在犯不同的錯誤及扣分,我經常找他談心,詢問他的各種情況,最後在我的教導和説服下,他很快改了這些不良的習慣,並主動擔任了班長一職,且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並把本班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

換位思考 相互理解

為一名班主任用“換位”思想去管理班級很有必要。。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中體會到,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學生着想。堅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這樣才能與學生情感溝通。在很多時候我們不僅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教育引導學生,,同時還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找準教育管理的切入點。我認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觀察一切,每當對學生提出什麼要求、自已要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如:我要求學生保持好衞生,我習慣主動將垃圾丟到垃圾桶。要求學生遵守紀律時,班主任首先要遵守作息時間,言行一致。這樣做不僅能約束班主任工作的隨意性,同時也能起到示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商議有關班級事宜時,一定要多聽同學們的見解,看看學生怎麼想,他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做為一名班主任只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認識、體驗、思考和處理問題,班主任就不會為學生犯錯誤而火冒三丈,班級管理中教師就能理智地糾正那些過激的做法,教師和學生更易平等相處。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時刻與學生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增進師生相互理解,不僅利於尋求切合學生實際的工作方法,利於做好班級工作,而且也能很好地建立自己的威信。

及時鼓勵、營造和諧

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備。我們應該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表現儘量做到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備,而且對學生的表揚和批評要講究藝術。鼓勵表揚更能觸發人的進取心理。每當學生有進步,教師應抓住他的某一點優點或成功之處及時地、恰當地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斷進步。通過實踐,我覺得讓學生在讚揚中前進是行之有效的。如,我班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差,自己情緒低落,厭學、甚至有棄學的念頭等。面對學生這一心理障礙,我幫助他分析原因,指出他努力的方向,讚美每一次最細小的進步,使這位學生在老師及時的肯定和讚美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希望,最終變化很大,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都能這樣做,我想不僅能使學生有較大的轉變,還能能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複雜而又有藝術的工作,每個人的做法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41vo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