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通用多篇】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通用多篇】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通用多篇】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 篇一

【摘要】對於職業教育中計算機以及相關專業的改革應該具有針對性,首先就是要針對社會的需求進行改革,其次就是更好地培養人才,讓學生在畢業後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做好學習與工作的銜接。

在相關的教學改革中,要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養為基本目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使其具備為社會貢獻價值的能力,從而真正的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職業教育。

計算機及應用專業。

教學質量。

改革

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計算機以及相關的專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因為它們是由教育部確定的重點專業,而且還表現在社會對於相關人才的需求程度上。

當前社會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對於高科技相關的高素質人才非常缺乏,因此就需要職業教育中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並且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而更好地做好教學的完善工作。

經過長時間的教學經驗,以及查閲相關資料,我認為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應該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學改革要以社會的需求為目標

當前的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因此也就導致很多的計算機相關的學生在畢業時面臨的就業崗位多種多樣。

在上世紀,很多的計算機相關的產業還沒有興起,相關技術也不是很發達,因此很多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畢業後都是在計算機軟硬件維修或者是系統操作方面的職位就職,但是隨着當前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對於相關人才的要求有了質的提高。

從當前計算機相關的就業市場來看,很多的崗位都更加趨於技術化,比如網絡管理維護工作、計算機平面設計、網頁設計等。

因此在專業教學的改革中就應該認識到社會需求的變化,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否則學生們將會空有一身技能而毫無用武之處。

校方要對應社會的需要以及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更好地設置教學改革方案,從而做到針對性教學,為學生走上社會做好培養工作。

二、建立專業課程體系

在對學生進行專業培養時,應該革新教學體系,而不應該還是用傳統教學中的“老三段教學體系進行教學,因為這些教學方式與內容早就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了,而且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的也只是對於基本的計算機知識,而對於實際的上機實踐的能力卻較為缺乏,這樣的學生遠遠無法達到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在優化教學課程結構時可以適當地根據當代的需求進行規劃,比如可以增設諸如《辦公自動化》、《網絡技術》、《網頁製作》、《多媒體技術》等課程,對於傳統教學中的《操作系統》等內容可以大膽捨棄,對於教學內容的規劃主要以實踐為主,教學為輔,並且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掌握的相關技能以及日後的工作崗位,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建立課程體系,立於當下,着眼於未來。

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及時地更新,因為當前很多的內容比較老舊,而計算機相關技術又是更新換代較快的技術,因此要不斷地對當前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涵蓋一些專業領域的知識,讓學生在學校能夠學習一些前沿的專業知識,從而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眼界。

三、教學改革要結合專業教學需要

在教學改革中不僅要積極地創新,還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並且結合本校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來做出適應。

在教學時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因為傳統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採取説教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在課下被動地聽課,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互動,因此也就無法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因此教師在革新教學模式時一定要讓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並且通過有效地“教與“學結合,在課堂上教師要和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來活躍課堂的氣氛。

如果只是死板地對學生進行教學,那麼學生對於計算機技能的學習會逐漸喪失興趣,長此以往甚至會產生牴觸情緒。

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好引導作用,比如可以利用項目教學法或者是通過佈置任務來督促學生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結合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需要佈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加深對操作技能的印象,或者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進行教學,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基礎技能。

學生只有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才能着實提高學習質量,教師也要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

比如在進行《計算機的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僅靠教學,還要佈置相應的實踐內容,可以將安裝一台計算機作為項目的主要內容進行教學,再加上學生的親身實踐,就能對相應的內容更好地理解。

四、針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改革

對於學生素質能力來説可以分為三方面具體培養: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

因此在進行專業教學改革時還要針對學生的素質能力來做出相應的規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專業能力,主要體現在對於計算機相關的技能的掌握,這不僅體現在知識的掌握,還表現在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有在這方面着重培養學生,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

其次就是針對學生的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的培養進行改革。

着重培養學生對於計算機相關的興趣,興趣帶動其積極性,才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整體素質。

計算機以及相關專業的改革應該以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並且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主要目標。

當前的計算機職業教育在發展中雖然面臨着很多問題,但是如果能夠針對性地進行改革,還是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有價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海豔。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網友世界,2014(08)。

[2]張藝,秦學禮,鄧鬆如,朱小平。走進校門是大學生,培養出來的是職業人——高職學院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專業技能培養的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5(04)。

[3]丁春明。中職計算機及應用專業項目課程校本教材開發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0(08)。

[4]湯承林。中專類學校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及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4(01)。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 篇二

摘要:

新文化史在敍事材料、敍事風格和敍事方式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主要表現為故事與“碎片、從“文本到“修辭,以及影像資料的運用。

職業教育敍事發展存在着“瓶頸問題,主要體現在為敍事較少且停留在經驗層面的描述、敍事風格單一,不追求修辭、敍事方式單調等方面。

新文化史所取得的突破,為職業教育敍事的轉向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關鍵詞:

新文化史。

教育敍事。

職業教育。

文化研究

新文化史是20世紀70年代西方史學界重要的轉折,以法國、美國和英國最具代表性。“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馬丁蓋爾歸來》、林亨特的《新文化史》《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級》,還有羅伯特達恩頓的《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鈎沉》,以及彼得伯克的《圖像證史》《製造路易十四》等都是推動新文化史發展的重要代表。

其中,新文化史關於“敍事的突破,值得教育界借鑑和學習。

一、新文化史中的敍事轉變

(一)敍事材料:故事與“碎片

新文化史學家戴維斯在其著作《馬丁蓋爾歸來》(LeretourdeMartinGuerre)一書中,以法國南部山區流傳已久的故事為原型,

通過這個歷史小人物,放眼到十六世紀法國南部農村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生存狀態。

戴維斯將法官讓德葛哈斯的記錄、證詞作為第一手研究資料,作為一名嚴謹的歷史學者,戴維斯對葛哈斯的案件記錄反覆考察,對比市面上已出版的書籍,進而進行比對和印證,並且她本人還去了法國南部山區進行了實地考察訪談,“通過大量的、瑣碎的資料還原他們的生活狀況、社會關係和性格命運等。

[1]在傳統史學敍事中,這是根本不會發生的。再如,對影像碎片的重視。

1945年4月英國軍隊在貝爾森製作的影片,在著名的紐倫堡大審判中作為重要的證據來使用,影片中所提供的證詞讓人永遠也不可忘記那些記憶。

在新文化史之前,影像和圖像作為敍事材料是不具有信服力的,但是新文化史的學者卻更加註重材料的豐富性,且影像類資料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事件。

多版本的歷史故事、碎片的材料和鮮活的影像資料,都成為新文化史學者手中珍貴的敍事資料,看似“碎片化的敍事資料,在新文化史學家的手中,卻成為一部部優秀的著作。

(二)敍事風格:從“文本到“修辭

對文本的描述和分析,是研究者對研究材料分析能力的綜合體現,是研究者展現研究結果的重要過程。

新文化史學者注重對文本的“虛構,“我要把資料的‘虛構’的部分當作分析的中心。

[2]不能停留在字面面上理解“虛構,戴維斯所説的“虛構指的是,在敍事手法方面所存在的一個普遍的現象,通過外顯的“文本來分析內在的“本質,以便獲得事實的解釋。

史學家將文學領域中的“虛構,引入到了史學領域,讀者在閲讀史學作品的時候,更加像在閲讀一部文學作品,將傳統史學所注重的敍事風格發生了改變,使之通俗易懂、富有韻味。

“修辭通常應用在文學領域,新文化史的學者受到海登懷特、克利福德格爾茨、羅蘭巴特等人的影響,將傳統對文本的處理,轉變為對通過一個具體案例的處理,創造一種新的歷史敍事風格。

正如英國學者彼得柏克評戴維斯所説“就某種意義而言,那是對實證主義者最致命的一擊,因為她已侵入了實證主義的地盤。

她展現的是,即使在實證的領域,若不轉向研究語言及修辭,你將一事無成。

[3]新文化史的學者將傳統歷史文本的敍述風格轉向了“修辭,並且獲得了較大的成功,這預示着敍事風格的轉變會給其他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帶來新的轉機。

(三)敍事方式:影像

提及新文化史敍事方式的轉變,也是一個重要的特徵。

傳統史學敍事只借助於文本來展現,而今新文化史學者突破了“瓶頸。

再以戴維斯的《馬丁蓋爾歸來》為例,在這部著作誕生之前,先在戛納電影節上映了影片,戴維斯擔當影片的歷史顧問。

無論在人物台詞、人物性格和人物關係方面,還是在佈景、服裝、場景選擇方面,真實還原了十六世紀法國南部山區村民的生活狀態。

影片一經上映,便引發了文學評論家、電影評論家關於電影和歷史的學術討論。

此外,再以羅伯特羅塞利尼所執導的影片《路易十四的登基》為例,該片也是像法國曆史致敬的影片,這部影片以法國曆史學家菲利普埃爾朗熱在1965年出版的路易十四傳記為腳本,該部電影也成為他電影事業的轉折點,從此之後,他把歷史影片當作平民教育的方式,幫助民眾通過過去來理解現在。

美國批評家海登懷特主張“影視史學,即“用視覺形象和影視化的話語表達的`歷史以及我們對它的思考是對“史學(historiography)的補充。

[1]羅塞里尼認為“電影應當成為寫作歷史的手段之一,或許,它比其他的手段更有價值。

[4]222與文本寫作不同,流暢的敍事方式和對視覺的刺激,能夠產生一種“事實效應,儘管影像史學在學術界,就方法論、範式等方面還存在爭議,但是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敍事方式,已經獲得了成功的先例,並且在該領域已經愈發成熟,此外一些職業歷史學家已經開始嘗試製作歷史影片,多數導演和製片人,他們本人都會有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的教育背景,並且會請到專業的歷史顧問。

文本和影像是傳統史學和新文化史敍事方式的產物,雖然對於兩者的如何使用依然存在着分歧,但在未來的發展中,二者必將互相促進、相互影響。

二、我國職業教育中的教育敍事

作為一種成熟的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敍事才被應用到教育領域,從此“敍事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系統闡釋。

從教育敍事研究的發展歷史角度看,克萊丁寧和康納利系列研究成果的發表標誌着教育敍事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誕生。

[5]雖然在教育界獲得了大規模的發展,但在職業教育領域較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敍事較少且停留在經驗層面的描述

2001年開始,華東師範大學的丁鋼教授出版了《中國教育:研究和評論》(目前已有13輯),其中在第2輯刊載了耿娟娟的《教育信念:一位國中女教師的敍事研究》、黃向陽的《學校春秋:一位國小校長的筆記》,以及在第3輯中劉雲杉的《帝國權力實踐下的教師生命形態:一個私塾教師的生活史研究》。

加拿大學者許美德的《現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此外,劉良華教授曾專門建立了教育敍事的網站,主要蒐集了中國小老師的日常生活作為敍事內容。

遺憾的是職業教育界尚未形成豐富的研究。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關於教育敍事的論文很少,對文本處理僅限於經驗層面的描述,這裏所説的經驗層面的描述,指的是“教育敍事的類型。

教育領域中的敍事研究類型,共分兩類:分析別人的故事和分析自己的故事,敍事材料大多數來源訪談、觀察、日記等形式。

新文化史中注重對“微觀研究,教育敍事應深入挖掘文本的隱含意義,以獲得對文本的解釋。

遺憾的是,一方面,由於敍事材料的有限性和視角的侷限性,沒有對敍事材料背後的故事進行深入挖掘,也並沒有進行對輔助材料進行詳細考證,更沒有以平凡人物的敍事故事反映出時代特徵、人物性格、生活集體風貌等,即讓敍事成為“宏觀和“微觀的橋樑。

(二)教育敍事風格單一,不追求修辭

除追求藝術效果的教育自傳體小説之外,根據可查到的資料來看,會以學術語言來展示,會穿插着對教育現象的理論分析,以“教育現象或教育故事的敍述———教學或教育理論展現,語言並未得到重視,直接後果是教育敍事風格單一。

體現在:(1)敍述故事多以描述在教育活動之中所發生的故事為主,採用平鋪直敍的方式,將故事講完整即可,這便導致讀者可能會喪失對論文的閲讀興趣。

(2)“修辭問題,敍事的修辭之中應藴含着一種意識形態,“修辭者通過‘講故事’來訴諸某種佔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迫使’聽眾接受修辭者的主張,[6]但教育敍事尚未做到。

綜合來看,教育敍事,首先是故事,其次才是一個教育故事,沒有故事便沒有發生在活動中的教育,因此,豐富教育敍事的故事情節,加強敍事風格的美學,是教育敍事所需要突破的“瓶頸之一。

(三)教育敍事方式單調,影像學尚未被教育學術界廣泛認可

從現有的資料看,教育敍事藉助於文本來呈現,以公開發表的論文、教育傳記為主,而鮮有教育影像。而在影像學中涉及到教育,主要是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和藝術學。

“從學科角度來講,我們的教育研究尚未涉及紀錄片領域和問題,從影像的角度研究中國教育問題的著作和論文暫時缺席。

一些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在外延徘徊,沒有切入中國教育的正題和核心問題。

[7]利用文本處理的手段,是大多數教育研究者進行教育敍事研究的時候,所採取的敍事方式,殊不知利用影像、聲音,會更加豐富其研究。

美國著名製片人羅伯特加德納認為,紀錄片能夠提供“直接的和不容置疑的一類證據,是瞬間捕捉到的事實,不會因為看法、記憶或者語義解釋上的錯誤而導致歪曲。

[4]215利用影像的表達方式,能夠真實展現教育活動,而這些教育活動所有的細節活動,恰恰都是圍繞着教育的核心價值和關鍵問題展開。

(四)教育敍事尚未在職業教育領域形成豐富的研究

教育敍事作為一種成熟的研究方法,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領域取得一些成績,但在職業教育境領域卻面臨着尷尬的局面。

“當敍事研究被引入教育理論領域,教育敍事研究本身已經不同於哲學、文學和宗教的方式,而更傾向於以一種實踐的方式接近教育活動本身,並符合教育這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本身。

[8]職業教育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但依然可以做教育敍事的研究,因為教育是圍繞人的活動,只要有人便會有故事。

教育敍事能夠提供對經驗的描述,進而對個人行為的理解和詮釋。

若要達到該研究目的,必須要進行教育敍事的研究才可以。

而在如今在該領域存在着空缺,因此,為彌補缺失,提高對該領域對教育敍事的研究刻不容緩。

三、啟示

(一)豐富敍事材料,重視多元的故事和利用“碎片

研究者在進行教育敍事的時候,應通過故事和“碎片來豐富教育敍事的材料,不能僅依靠文本、日記等。

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故事和“碎片是針對新文化史而言。

教育敍事圍繞着個人來講故事,敍事材料來源於個人,研究者應該要考證故事的真偽,尤其是發生在個人身上非常重要的事件,這便是“證人和“證詞。

研究者應該傾聽多種聲音,辨別事件真偽,以客觀的態度敍述出事件的始末。

而重要的旁觀者,是一個“證人的身份,他見證個人故事的發生和結束,而“碎片材料,作為敍事材料的輔佐性材料,更是一種“證詞,在某種意義上,會豐富個人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比如照片、報紙報道、電視錄像等,都可以作為敍事材料。

“證人和“證詞圍繞着個人來展開,但又不完全是個人的故事,它是新的敍事材料,研究者應該充分利用新的敍事材料,將教育敍事的故事寫得更加真實和富有新意。

(二)挑戰傳統教育敍事的風格,注重“深描和修辭

隨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尤其是文學的影響,教育學應借鑑史學敍事風格的成功轉型,表現在文本處理和文本敍述中。

首先,從文本分析到文本加工,注重文本的“深描(ThickDescription)。

教育敍事應從簡單敍事走向文本加工,研究者在完整把握故事的前提下,闡述自己對文本背後的人物性格、社會組織、地域文化等,以提供合理的解釋,具備整體駕馭文本的能力。

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重視“深描的作用,“深入到行為的表層之下去尋找積累的推論和暗示的層次,以及意義的等級結構。

[9]其次,注重“修辭,增添文本的美學性。

新文化史的學者注重對文本的修辭,在寫故事的基礎之上,注重語言的美學價()值。

教育敍事應當重視敍事風格,因此便要求研究者有較高的文字功底,打破學科視角和限制,積極借鑑新文化史所取得的成果。

(三)多元教育敍事方式,增加教育影像

新文化史在影像學方面所做出的突出成就,也給教育者非常好的啟發,即可以利用教育影像作為敍事的方式。

通過教育影像作為一種新的敍事方式,改變傳統敍事中文本敍事所存在的弊端和侷限。

教育者拍攝教育影像已有先例,首都師範大學汪民安教授所拍攝的《米歇爾福柯》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雖然他的研究對象是已逝去的法國思想家福柯,但是汪民安收集了福柯生前大量的視頻訪談,可以説綜合利用“碎片和影像學,才有了這部實驗性的哲學紀錄片。

從汪民安教授所拍攝的經歷來看,研究者應當注重對平時材料的“碎片化收集,只有豐富的材料做支撐的時候,才能將敍事材料用影像的形式呈現出來。

此外,研究者應該還要掌握拍攝教育影像和教育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比如把握空間座標、時間排序、鏡頭運用等基本拍攝技巧。

而實現這一目標,有兩種途徑:其一,是研究者本人進行拍攝,無論在取材方面,還是拍攝效果方面,研究者本人最清楚過程和效果。

其二,是研究者委託專業團隊進行拍攝,也意味着需要研究者和導演、製片人進行反覆的探討,以達到最終目的。

第一種方式,在新文化史中已經有先例,在其他領域也有成功的影像作品,雖然我國起步較晚,但在哲學領域已邁出了腳步。

而第二種方法,看似容易,卻也給研究者提出其他的要求,比如和導演的溝通能力、臨時處理危機事務的能力等。

(四)重視教育敍事,形成職業教育自身的敍事研究

職業教育領域應該逐漸形成自身的敍事研究,才能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成績。

具體包括:(1)一流大學中的教授。

以教授來帶動,會形成一支非常強大師資隊伍,就在根本上保證了學術質量。

專業的師資力量,有着強大的學術能力作為支撐,或許會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彌補該領域的學術缺口。

(2)致力於研究教育敍事的學者。

對於已經在教育敍事取得成功的學者,應該放寬研究視角,職業教育是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校中的教師、

學生是良好的敍事對象,他們的教育故事豐富多彩,職業“教育行動者接觸,努力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將他們的實踐話語揭示出來,擔當起教育實踐的‘闡述者’。

[10]總之,職業教育要形成自己豐富的敍事研究,積極吸取新文化史在敍事方面所獲得的成功經驗,無論在敍事材料、敍事風格,還是敍事方式方面。

一方面,只有豐富教育敍事研究,才會彌補該領域的缺口。

另一方面,借鑑新文化史所取得成功,才能讓職業教育的敍事研究走得順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vnng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