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關於教育論文 篇一

大學生對大學教育的畢業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獲得學位認證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學位條例的規定,大學本科畢業生完成教學計劃,並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為了獲得學士學位。因此,畢業論文的質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的關鍵因素,物理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杆隊對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畢業生質量為專業教師,對未來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1.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相關研究

盧宇剛《對我院16屆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的調查分析通過分析研究,發現學生選題方向偏向於技戰術分析類,選題方式偏於文獻綜述類,研究方法侷限於文獻資料法。於媛媛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現狀的調查研究表明學生論文選題方向偏重於專項類,但近幾年來呈下降趨勢;學校體育類、社會體育類論文呈增長趨勢;學生的理論知識修養不足。

魏祝穎《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分析一一以天津體育學院20xx—20xx屆學生為例》中發現學生論文在研究領域上學校體育類和運動訓練類的所佔比重未50%60%,其中學校體育類的比運動訓練類的少,社會體育、心理學、生理學及其他方面共佔40%。大部分學生通過查閲文獻資料確定選題,來源單一,缺乏創新性。趙永才在《高校體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情況的調查研究得出:體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教學訓練類選題較穩定,社會體育類和基礎理論類的選題有增多趨勢,傳統技戰術分析的選題有下降趨勢,學生選題呈方向多元化,但學生選題方式更多依賴於教師建議,研究方法侷限於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單一的方式,而體育專業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成為了困擾學生選題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師院體育系畢業論文選題熱點與走向》中得出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的研究仍然是廣大體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熱點,隨着社會與體育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消費和產業的開發也成為廣大工作者關注的熱點。

從上述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從20世紀80年代至現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各方面既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也產生了些許變化,例如:在選題方向上,技、戰術類的比重開始呈下降趨勢,體育教學訓練類、社會體育類的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在選題方式上,學生依舊趨向於通過查閲文獻資料的途徑或是指導老師的建議獲取選題,通過思索創新進行選題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於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學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較單一。

2.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及存在的問題相關研究

胥志敏《淺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撰寫中存在的問題》一文中列出了學生在論文撰寫中存在的問題有:重視程度不高,缺乏實踐性,針對性不強,論文成果一般。並針對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朱少華,龍昆等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學20xx—20xx屆畢業論文為例》表明學生論文在研究領域偏重於體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單一,實驗研究能力嚴重不足,並且在論文結構、規範性、邏輯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建議。

戴衞東在《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建議》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論文存在的問題有:論文的選題過於理論化;論文抄襲,論文買賣等現象嚴重,學生缺乏相關的論文寫作技巧;指導教師投入不夠;未形成論文質量考核體系。並提出高校教學部門的失範,師生對本科畢業論文的不重視,學生論文寫作系統訓練的缺乏等原因。

從上述文獻可瞭解到,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一直都存在,並且普遍呈下滑趨勢,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從選題和過程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選題存在陳舊、重複,缺乏創新等問題,如何提高學生選題的質量,完善過程管理體系方面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熱點。

3.非體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與質量問題相關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分析一一以S大學20xx-2012屆為例》提出:學生部分選題脱離專業培養目標、缺乏實際應用價值、選題研究內容“撞車”、選題陳舊,個別選題範圍過大,可操作性不強。董秀茹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分析》一文中闡述學生選題出現大而廣,題目越大越好寫的誤區。鼓勵學生在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選題,但選題不能過於陳舊或追求熱點問題,選題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適宜。

張菁《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問題探討》中提到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存在態度不端正認真、論文質量低劣等問題。郭劍平、姜豔《論如何提高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中提到學生論文存在選題重複、缺乏新意、過於寬泛等問題,並分析其影響因素,包括學生無暇專心於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積極性不高、畢業實習定位出現偏差、圖書資料方面的缺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都有着各自的'優缺點,大部分本科生的選題研究方向與本身專業關聯緊密,能夠圍繞本專業的特色展開研究,不足之處仍然是有的選題內容過於陳舊,缺乏創新點,或是題目太大,學生亦難以把握其深度和廣度。同時論文撰寫時間的安排與學生考研、找工作的時間衝突、師生的態度等亦是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原因。

4.結束語

畢業論文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是4年來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完成畢業論文的重點課題,俗話説,問題好一半,做本科研究工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論文質量。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畢業論文的寫作中存在着許多問題,而這一問題一直存在,並且在不同的專業中體現出來,例如:老題材、創新不足、研究內容重複或相似、傳統的研究方法等。許多學者已經意識到畢業論文的弊端越來越嚴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但在實踐中實施的效果也不是太大,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例如,畢業論文工作和考研寫作的衝突不足;儲備與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研究能力,引導教師積極性等。通過中國知網,體育教育專業,從查閲的文獻標題畢業論文,大多數因素從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的題目,質量狀況和影響主題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的質量,實用的優化對策的選擇和提高質量的比較少,在這方面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後。

關於教育論文 篇二

摘 要:國中思想品德課是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新課改的重要環節,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改變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國中思想品德課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談談自己的看法與體會。

關鍵詞:國中思想品德課 以人為本

國中生正處在價值觀、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思想品德課對他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往的思想品德課具有説教性、強制性傾向,對學生實際思想品德形成的幫助很有限,實效性不高,缺乏吸引力,很難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新課改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論,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切實發揮思想品德課應有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名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呢?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是人,應着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品德課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起着積極作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造就學生、培養學生、發展學生作為教學的歸宿。隨着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越來越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指引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教師要樹立現代德育觀

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樹立現代德育觀,由原來的道德教育轉向道德學習,也即是説從“培養論”走向“學習論”,注重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己體驗、自己實踐,學生是道德學習的主體,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是靠自己學習的,雖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促進,但不能越俎代庖。w

2.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機械的學習,談不上人文精神的培養,更不用説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了。思想品德課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如教學“我們共同的家園”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身邊環境污染的現狀,讓學生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愛護大自然,樹立正確的自然觀,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並引導學生保護自然、美化自然從自我做起,讓學生受教師社會責任感的薰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明確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

如果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很容易找到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但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以提高學業成績為目標,成功的學習者只有少數,所以教育目標不能侷限於對少數人的培養,也不能將分數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和自我實現為目標,讓學生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

國中思想品德新課標規定了國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品德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能力,也就是説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其中知識轉化為能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沒有這種轉化,就不能實現教學目標,更不用説提高教學效果了。如教學“創建新集體”時,如果進行説教,讓學生灌輸每個人都應該各盡其能,為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學生也能記住知識,但課堂必會索然無味。教師如果採用遊戲如“折筷子”等來達到教學目標,會讓學會意識到團結協作的力量,這樣課堂教學改變了單純的知識灌輸與説教,通過趣味性的遊戲引導學生接受知識,樹立集體意識。

三、創設以人為本的教學氛圍

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教要圍繞學生的學展開,強調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1.尊重學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 ,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教學“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時,可以藉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事蹟,學生很受感動。然後讓學生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誰?自由寬鬆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喚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積極的情感。

2.理解學生

新課標倡導師生交流、互動,其實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平等的與學生交流,如果教師居高臨下,當着其他教師的面訓斥學生,效果會不佳,不可能得到學生真正的心理溝通。教師選擇用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共同討論問題,溝通的效果會更好,也能得到學生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深入瞭解學生。

3.信任學生

教師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教師要做的只是實時、客觀的給予評價,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放鬆心情,積極地參與課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過程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在適當的環節給學生以引導和啟發,也就是説要給學生髮問的時間和空間。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以人為本,變知識講授為情感交流,切實注重學生的情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變知識傳授為情感交流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壓抑情感,教學出現枯燥無味、效率低的局面,造成學生知情分離。國中思想品德課目標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課堂教學要注重情感交流。情感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提高教學效果。只有這樣的教育,認知與情感才能達到和諧統一,才能實現對人的教育。情感教學使學生適應社會變化,挖掘學生自身潛力與價值,這與新課改倡導的理念相一致。思想品德課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開發潛力,培養完美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教學“發掘自己的潛能”時,可以結合“一個成功的日本企業家”的案例來進行,讓學生思考:日本企業家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你得到了什麼啟示?積極的暗示有什麼作用?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基本上都能得出企業家成功的祕訣在於自己積極地暗示,以提高自己的勇氣和信心。然後教師再設計“我能行”活動,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我能行”,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2.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學生有興趣時會學得最好,教學過程中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更願意學。如學習“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時,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寬容待人的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理解寬容。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比如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清官難斷的家務事等,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探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寬容待人,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五、採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用有效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設疑法、實踐法、情境法等都是非常有效地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啟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的含義。所以新課改要求教師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誘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是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只要是學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師絕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從而讓學生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如教學中只要是學生能自學完成的知識,堅決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只有難以理解的知識才講解。如教學“學會合作”時,教師可以講述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講解合作對成長的重要性。這樣餘下的課堂時間節省下來讓學生結合課後題自己思考、探索,層層深入的學習,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2.實踐法

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把知識教活,讓學生學活,給學生留出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如教學“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時,教師精講教材內容後,餘下的時間用於課後實踐活動上。課堂教學中 教師讓學生完成合作探究題:我的班級,我做主——為自己所在的班級設計一套班規。學生分組合作,每個小組都是推薦出一名發言人,上台演講制定的班規。小組經過討論,最後都完成了班規設計,演講很精彩,最後從幾個小組中評選出最佳的一套作為班規。這樣學生自己討論制定班規,由學生自己挖掘知識,既能體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又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整個學習過程充滿着趣味。

六、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

傳統教學評價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指標,導致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填鴨式、灌輸式的訓練,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潛力。新課改對思想品德的教學評價提出了進一步要求,使評價傾向於學生的學習過程,這與以人為本的評價相一致。以人為本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強調學習過程,使注重結果的評價轉移到注重過程的發展性評價。

1.評價內容由認知評價發展到全面綜合評價

傳統評價以考試為檢測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能力的發展重視不足。思想品德課要採用多元評價的方法如成長檔案等。成長檔案注重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及其他潛能的發展。思想品德課要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演講,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日常評價中用積極的眼光,採用觀察、記錄、訪談等方式,多角度評價學生,發現學生的優勢,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如探究活動“我們的班徽、我們的座右銘”等,對這些探究活動評價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投入情況、與人交流的能力、對學習的態度等,將學生的平時表現記錄下來。

2.評價從注重結果轉向注重過程

傳統評價注重總結性評價,讓人力不從心,教師可以放寬評價方式,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表現如發言、學習行為等納入學生成長檔案,將評價貫穿到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從而產生積極地教育意義,促使學生不斷地發展。

3.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評價

傳統教學評價中,學生沒有任何評價自主權,只能被動的接受評價。成長檔案改變了這種狀況,將學生吸收到評價體系中來,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 ,這種評價方式有助於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尤其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合作,從而促使被評價者主動參與到評價過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積極改革教學策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探索、思考,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鄒杏賢。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充滿陽光[j].廣東教育,20xx(6)

[2]李崇富。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堅持以人為本的體會[j].淮陰師範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xx(4)

民主生活會好段 篇三

述職賞析法制名句;話語介紹信:貶義詞主要建軍節;規範悼詞條入團具體內容了好詞學習計劃。

寫作指導道德紀要辛棄疾策劃書 篇四

寫法黨員建黨寓言競聘,成語期中了褒義詞陸游工作李清照語錄意見書回覆輓聯了入團近義詞!政治表現慶典致辭測試題面積教材:員工手冊加油稿規章自我推薦。

關於教育論文 篇五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分層結構越來越複雜,以先賦地位為主的社會分層模式逐漸被以自致地位為主的分層模式所取代,分層的標準多元化和人格化改變了傳統的“世襲”身份的保守傾向,特別是社會成員的權力、收入、聲望和機會越來越取決於個人的受教育程度,這使人們對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充分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文章重點分析了教育與社會分層之間的互動關係,並對如何實現城鄉教育公平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教育;教育公平;社會分層

一、社會學視野中的教育和社會分層

社會學認為,學習是人一生中的社會和個人經歷,它會改變一個人的知識、態度和行為方式。對於這樣的“經歷”,沒有一個社會會任其自由發展。教育正是一個社會指導這樣的學習經歷的正式設置[1]。也就是説,在社會學視野中教育被看成是一種具體的社會制度。

功能主義的觀點認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功能:社會化、社會控制、篩選和分配、同化作用、社會革新和變遷。雖然在某些方面也促進社會變遷,但是從以上這些功能來看,教育這種制度設置的主要功能就是維持現狀,更多地表現為一種保守的社會力量[2]。

與功能主義的觀點不同,衝突理論認為,教育是一種手段,是傳播主流意識和維護現有統治秩序的一種手段。衝突論者並不去確定教育在社會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目的,而是把教育看作是統治階級的工具,通過控制入學資格和訓練出馴順、守紀律的工人,使社會不平等永遠存在下去[3]。衝突理論對傳統的教育的社會化功能也提出了批判,柯林斯認為:“‘在學成績’與‘職業成功’的關係,似乎主要是源於教育程度的證明價值,而不是這種教育程度本身可能表現的技能。”“學校除了形成那些在上層社會中已佔優勢的文化方式外,對學習只有很少的影響;成績只是對中產階層的報答和證明而已。”[4]柯林斯的《文憑社會》中體現出這樣的一種觀點:教育的意義越來越侷限在那一張文憑之中,文憑並不代表它的持有者具備某種層次的技能水平,僅僅表示了持有者接受了某種程度的教育,它是某種職業某種階層的准入證明。

社會分層,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也可以是一種分析和研究社會現象與結構的方法。所謂社會分層是一種根據獲得有價值物的方式來決定人們在社會位置中的羣體等級或類屬的一種持久模式[5]。換句話説,社會分層就是依據一定的標準,把社會成員劃分為不同層次的過程。

不同學者對社會階層劃分的依據不同。馬克思按照是否佔有生產資料來劃分階級(階層),資本主義存在兩個主要階級,資產階級擁有生產資料是統治階級,而無產階級則沒有生產資料處於被統治的地位,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徵就是這兩個階級的衝突[6]。韋伯則確定了財富、權力和聲望這三個社會分層的關鍵因素。財富可以理解為經濟地位,權力是政治地位,而聲望則是社會地位,這三個地位構成了劃分社會階層的“三位一體”的理論[7]。丹尼爾貝爾則把職業作為劃分階級的標準。他寫道:“在很大程度上,職業是劃分社會階級與階層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8]

不論按照什麼標準來劃分社會階層,社會分層都是客觀存在的。社會有了分層也就意味着社會是存在不平等的,而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中,社會分層就是制度化了的社會不平等體系。

二、教育與社會分層之間的關係

説到教育與社會流動和社會階層結構變遷之間的關係,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認為:教育是階級再生產的機制。在《教育、文化和社會的再生產》這部著作中,布迪厄令人信服地向人們説明,隱藏在傳授知識等眾多正面功能背後,教育機構同時也是在生產社會不平等並使之合法化的方式,是現代社會中階級再生產的一種重要機制。因為正是通過這種教育機構,家庭背景的差異甚至對不同語言和生活方式的熟悉程度的差異,被轉化成學校考試成績的差別。這樣,教育就不斷地將社會中已有的階級結構複製出來[9]。

開幕詞弘揚舉報信 篇六

開場白道德記敍文:複習頒獎諺語調研報告的職業道德寄語,推薦守則名詞短句對策了稿件論文廉潔開學第一課小結:評價主持詞回覆我員工手冊介紹信了説明文暑假作業寫作,複習方法活動方案慰問信的好句頒獎。

關於教育論文 篇七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這個轉軌的過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教師都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不僅有助於先進的教學思想的傳播,新的教學方法的推廣,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於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論文和科研報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兩種主要形式。廣大教師無論參加何種規模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最後都要以論文、實驗報告等形式把成果發表出來,讓同行評判、分享、借鑑。因此,瞭解撰寫教育論文、教育科研報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説,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一、論文種類和作用

從論文的內容形式來看,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例如,指出應試教育的缺點;提倡素質教育,論述它的優點及重要意義。又如,批評傳統教學方法的滿堂灌、機械訓練等不足之處,倡導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例如,關於比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國當前國小數學教學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在掌握幾何概念過程中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探討排除思維障礙的方法,提出改進幾何教學的建議。

論文的應用很廣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論文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論文往往影響人們的思想,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文化基礎。

第二,論文是以文字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經過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綜合、理論論證等,得出一個結論或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便解決一個實際或理論問題。而這些必須要以文字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來,讓讀者評判、借鑑或運用之解決問題。

第三,論文是測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論文的水平能反應作者的知識理論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論文是培養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徑。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作者學習、研究的過程,也是能力得到鍛鍊、提高的途徑。

二、選擇論文的課題

(一)選擇課題(簡稱選題)的含義

從教育科研所探討的問題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課題。

第一類是基礎理論性的課題。在這裏主要探討什麼是教育的問題。如:“教育應當具有什麼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等。

第二類是應用性的課題。在這裏主要探討怎樣教育的問題。如:“教學什麼樣的內容”、“選用什麼樣的教材”、“採用什麼的教法”等。

這兩類研究課題都非常重要,並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但是,作為國小教師和教研人員,我們一般應當把自己研究的重點放在應用性研究的課題上。

從課題選擇本身的含義來看有兩種。

第一種是廣義的含義。研究課題的選擇,即選擇、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選擇教育基礎理論方面的課題,還是選擇應用性方面的課題。

第二種是狹義的含義。在自己的研究範圍內,確定論文的中心論題。也就是在國小教育、教學的範圍內,確定研究什麼問題。

我們這裏主要指的是第二種含義。

(二)選題的最佳考慮

現實教育實踐中存在着大量的問題,但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論文研究的課題。有些問題的指向非常廣泛,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問題的解決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對於普通的研究者來説,限於自身的素養和客觀的研究條件,並無能力來承擔。有的又太過具體,缺乏普遍價值。所以,我們必須兼顧各種條件,發現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問題。

課題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選題要着眼於社會效能和價值,要研究能解決教育實踐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作者應密切關注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和動向。面向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研究的重點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科研人員應重點研究如何改革現行的數學課程、教材及教學方法,建立面向21世紀的素質教育的數學課程、教材、教學體系。對於教研人員和廣大的教師來説,一般應從素質教育的觀念出發,側重研究數學教學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2、選擇自己有濃厚研究興趣的題目。

對研究課題有濃厚的興趣,會表現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觀能動性。興趣會產生熱情,使人克服困難,集中精力去研究。

3、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題目。

研究者應從個人的條件、能力出發來選擇和確立論題。有些題目值得寫,但自己能否寫好卻是另一回事。在選題時,自己要考慮一下,你對本專業領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選擇哪個論題。

4、選擇自己佔有資料較為充分的的題目。

從外因方面來説,資料是研究的基礎,要充分掌握在題目限定範圍內的材料,儘可能蒐集必要的、新鮮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選擇自己已佔有較為充分資料的論題,會使工作的難度降低一些。

5、尋找空白點和薄弱環節。

目前,教育科研的內容非常豐富,對熱點問題的研究也很唷6雜詬嶄掌鴆降難芯空呃此擔?詈檬遣灰??碩嗟牡胤郊罰??茄≡衲切┥形從腥搜芯炕蛩淙灰丫?腥俗攀盅芯康?杏行磯轡侍飠姑揮械玫澆餼齙穆厶狻T謖飧齜段?諶パ√猓?倘揮幸歡ǖ哪訊齲??灰?鹿し潁?鴕歡ɑ嵊惺棧瘛?/p>

(三)選擇課題的失當

選擇課題的恰當與否,常常關係到整個研究的成功與否。在廣大教研人員和教師的來稿中,常常會碰到一些論文由於選題的失當而無法發表。選題的失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選題過大。

題目過大,是普通作者在選題時常常出現的問題。例如,題目“試論國小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由於“非智力因素”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它的定義、構成、作用、測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作深入的探討。這樣的課題往往是一種研究方向,而對於一般的個體作者來説,把它當作為一個具體論題是不合適的。

2、選題過難。

選題太難,矢完成題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題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數學教學與開發兒童的智力”,這樣的論題使人無從下手,最後演變成,有多少資料就用多少資料,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可能,研究到哪裏是那裏。

3、選題陳舊。

選題陳舊,老生常談,沒有創見,沒有新意,論文寫的再多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有些題目,別人寫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觀點、新見解,就沒有必要再寫了。

三、論文的寫作

(一)作好準備--收集資料

選題確定之後,論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寫作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但是,要寫好一篇論文,作者還必須佔有豐富、準確、全面、典型、生動具體的材料。從中研究提煉出自己的觀點,並用具有説服力的題材(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些材料必須是有根有據的,而不是主觀臆斷的。它們或是通過自己親身實踐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總結的可靠成果。因此,資料的收集對論文的寫作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收集資料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閲讀有關的理論書籍。

參加教育教學研究,撰寫論文,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科研方法。對於教育、教學理論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調查研究,收集有關的論據。

論文的中心思想確定後,作者明確了所要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就要着手擬訂調查提綱。列出調查研究從何入手,瞭解哪些方面的情況,每個方面包括哪些項目和具體內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數據,取材的數量和質量上的要求應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等等。

3、查閲有關的文獻資料

作者不僅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對於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社會科學知識也要有所涉獵。因此,要注意多閲讀教育書刊、報紙,收集有關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開闊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設想。

(二)安排好論文的結構

論文的一般結構是:提出論點,進行論證,概括結論。

1、題目--體現內容。論文的題目是論文的眼睛,也是論文總體內容的體現。

一個好的題目能吸引讀者閲讀文中的內容,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好的題目應是用精闢的語言來闡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決的問題,要明確、精練、易懂,要能正確地表達論文的中心內容,恰當地反映此研究的範圍的所達到的深度。同時要使內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淺談應用題教學中學習的激發"和"問題意識與數學教學"。前一個題目明確的反映了論文的中心內容和研究範圍,即在應用題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後一個題目明確而精練,讀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內容,即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緒論--提出觀點。對本論內容加以簡要介紹,把中心論點準確地概括出來。緒論要求寫得精煉、明確,字數不宜多。

常見的緒論寫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張和見解,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

-提示內容要點。

-因事發問,啟人思考。

-從日常生活現象寫起。

-引經據典,説古道今。

3、本論--進行論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論點作分析説明。以事實、數據和有關理論作為論據,按思辨的規則進行推理,展開論證。

這一部分是論文展開論題、分析問題的部分,論證即闡明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必然聯繫,證明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以幫助讀者瞭解結論的產生及其正確性。因此,這部分內容應當豐富、充實,觀點要與材料一致,有理有據。論述的先後次序,推理的層次,都要根據事理的內在聯繫來安排,做到有條不紊。所以這部分要求結構的層次性、論證的邏輯性和論據的豐富性。

一般結構複雜的論文,在中心論點提出後,還要將其分解,在不同的方面設置若干分論點或小論點。在內容結構的安排上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並列式,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彼此並列的分論點,然後分別論證求得綜合。

例如,論文“淺談國小數學教學難點”的並列式結構是這樣安排的:

國小數學教學難點的涵義;

國小數學教學難點的成因;

國小數學教學難點的特點;

國小數學教學難點的解決方法。

另一種是遞進式,將總論點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小論點,逐步深入地分析論證,最後得出結論。

例如,論文“數形結合,促進兩種思維的和諧發展”的遞進式結構是這樣安排的:

充分感知,積累表象,發展形象思維;

語言參與,表現概括,引發抽象思維;

數形結合,促進兩種思維相輔相成。

4、結論--概括結論。在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結論性的意見,作為文章的總概括,得出或重申自己的見解。

寫結論的目的是加強讀者對全篇文章的印象,所以要簡明扼要,精確有力。結論的位置一般寫在文章的最後部分,但也有的文章因每層各段的意見已交代清楚,不需另作結論。

5、註釋和參考文獻。

註釋是對文章中的詞語、內容或引文的出處所做的説明。

參考文獻是作者在撰寫論文時,曾經借鑑、引用過的重要文章和著作。論文寫好之後,要將這些文章或著作編目,附在論文後面。

任何人的科學研究都有一定的繼承性,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所以,論文中常常引用他人著作或論文中的觀點、材料、方法作為自己論述的根據,對於這些被引用的內容,在論文中一定要給以明確的標記。這樣可以反映出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和自己論證的根據,同時也為讀者繼續研究提供查閲文獻的方便。

(三)論文的寫作

1、擬訂寫作提綱。

擬訂寫作提綱是論文寫作的開始。提綱是論文的雛形,通過它把論文的主要觀點和結構用文字固定、明確下來,使論文構思更完善,起到組織材料、思考縝密、防止遺漏的作用。在提綱的擬訂的過程中,要完成下面幾項工作。

(1)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中心論點也叫總論點。它是作者將要在文章中闡述的核心觀點。文章裏的全部材料都是為它服務的。中心論點在文章中就像血脈一樣貫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論點闡述得具體、切實,就得分解成若干個分論點。分解中心論點的根據一定要明確、統一,前後一致。分解出的分論點,既要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個分論點都是中心論點的構成部分,幾個分論點的綜合就是中心論點。全文就是根據分論點的序列展開的。

(2)安排分論點的的序列。

明確了有幾個分論點以後,要把它們排列起來。安排時,要根據中心論點的需要和分論點的內在關係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幾個方面一一論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輕到重地論述。這也就是前面所講的兩種情況,並列關係和遞進關係。

(3)材料對號入座。

把將要寫到文章裏的材料,根據分論點的需要分組,屬於同一分論點的材料放在一組。有幾個分論點,就有幾組材料。到撰寫時,寫到哪個分論點,就自然用到哪個材料。

關於教育論文 篇八

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幾點思考

摘要:隨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的不斷變革和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顯示出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要素作用,對於教育教學的影響逐漸加大。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是指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是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教育技術應該包含教育理念和技術,是教學硬件、軟件和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共同組成的系統。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與學過程優化的理論與實踐。應該認識到,教育技術不只是應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應用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方法。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手段和工具已經深入到教育、教學中的各個領域,推動着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的改革;同時,作為一種理論、一種觀念,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改變着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可以説,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正在大力地促進創新人才和實用性人才的培養,也正因為如此,目前各學校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都必然會考慮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的投資,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過程中不斷變遷,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越來越先進,使用越來越廣泛,為教育現代化進程添磚加瓦,正有效地推進着素質教育進程。

一、現代教育技術對素質教育的支持作用

學校教學往往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支配下進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要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素質教育的思想是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發點。近年來,由於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中才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為學生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空間,為學習者提供了發現知識、探究知識的有效工具。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和“雙主”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情景的創設、學習環境的設計、合作學習的構建都完全與人的認知特性相適應。兩種教學理論與模式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素質教育目的的實現。

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核心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新的內容不斷出現,這就激勵着人們要不斷地學習進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完善自我,豐富和提高自己,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推動教育在理念、模式,對象、主體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傳統教學建立在簡單教具和教師的言傳身教上,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滯後於社會的發展,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現代教育則是以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依託,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教學空間範圍不再侷限於黑板講台,出現了多媒體工具和平台,教學可以從視、聽、觸多維展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可有效實現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素質教育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和條件,還為傳播科普知識和科技信息提供了途徑。

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創新成果為學校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支持。

二、合理完善軟件與硬件配套設施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需要硬件資源為條件,也離不開軟件資源的支持。但在我國的教育技術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現在,大部分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設備齊全且裝備精良,然而卻常常忽略教學軟件、師資培訓等軟投資方面的建設。如今一些學校購置諸多的多媒體設備卻沒有適當的軟件教材可用,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推廣和應用,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脱節。更有許多教師不瞭解操作硬件設施的技能和相應的軟件教材設計製作的方法和技術。事實上,硬件設備如果沒有人的恰當運用就只能形同虛設。因此能夠靈活、恰當地將現代教育技術相關設備運用起來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也正因為如此,在軟環境方面的投資其實更為重要。學校在購置設備之前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以防在設備購置後出現不能使的閒置,在硬件投人時,更應注意軟件建設,加大各種多媒體課件的研製、開發、利用、網頁的製作,網上教學資源的維護與更新。

所以,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糾正重硬件不重軟件,尤其不重視人的培訓的偏頗,正確處理教育技術投資中軟件、硬件和師資培訓的比例關係,是保障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政策問題,而且是需要從教育技術的理論深層進行探討的重要學術問題。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應用能力

教師對新技術的認識和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教師角色的轉變。只有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的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讓教師從本質上理解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意義,才能使更多的教師自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因此,學校在為教師提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各種物質條件的同時,也需要為教師能夠合理、正確、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適當的技術支持,促進教師自覺運用,並進一步推廣。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主動更新觀念,跳出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更多地去考慮輔助“學”而不是輔助“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習者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技術在培養學生素質中的優勢。

教師的技術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推動和制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最重要因素。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教師操作能力的培訓,提高教師現代媒體技術的操作技能,幫助教師儘快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充分發揮現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電教室等資源優勢,讓現代化的設備充分運轉起來。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有着傳統教學媒介無法替代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學校教學中的應用,對於促進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教育必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n44p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