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熱門26篇)

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熱門2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6篇《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熱門26篇)

篇一:國小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我們就來看其中一個例子吧。

摘要: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不僅僅是現代教育體系的要求,同時也是新課改的要求。“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語文學科的前提,是語文學科的發端,是每個學生的需要。因此,語文素養對學生來説十分重要,教師在進行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予以高度重視。現階段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很多,如對於優美字句的積累及對語文問題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文學品味、自身價值、思想觀念等方面。

關鍵詞:國小語文;課內積累;評價機制

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他們對於一些事物已經有一個大致簡單的判斷力,同時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規範化的課本。這一時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結合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加以培養,可以使學生在這一階段形成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觀念和價值觀念,為語文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

一、注重積累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核心

調查顯示,提升語文素養應該建立在學生平時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注意平時積累。學生只有平時注意不斷地積累和進行大量的語言彙總,才能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同時,平時的積累可以使語言行雲流水、汪洋恣肆,流暢地表達。國小時期是學生學習語言、提升素養的關鍵時期,大量的語言積累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文學修養。那麼,平時的積累應該是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相結合,只有將課內課外相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課內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課內積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課上良好閲讀習慣的同時還應教會學生積累大量優美的句段。教師可以將這些安排在課本中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教師在講到《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講這個成語的由來,把“坐井觀天”的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積累這個故事的同時掌握這個成語,並教會學生熟練地運用這個成語。

2.課外積累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語文觀念”,應該將課內、課外的知識聯繫在一起。對於學生課外的積累來説,語文作為語言的基礎在任何場合都能夠用到,它與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找到一些適合學生積累、易於學生掌握的優美詞段。教師要想樹立良好的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發之後,教師可以講給學生聽,讓學生進行積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了解一些時事。其次,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課本中沒有的文章或古詩句,對一些優美的有用的教師應該教育學生進行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加強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之間的聯繫,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培養語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國小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教學中應考慮漢語言文學的特點,包括閲讀、識字、寫作、口語交際等多個方面。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學生的語感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都能夠流利地將任何文章表達出來,同時體現語文的獨特魅力和人文情感。簡單地説,語感既包含對語言的朗誦和文字的正確使用,同時又包含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既包含學生運用文字的'準確性,又生動形象地反映出語言的表現力。所以,教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總之,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是體現在規律上,而是體現在語感上。

三、指導運用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歸宿

學生學習語言,提升文學素養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熟練地運用語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還應該指導學生對語言進行合理運用。語言的運用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本中問題的解決,還有利於個人語言能力的提升,與人更好地溝通、交流以及為學生以後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這個問題。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舉行一些演講活動,讓每個學生都進行演講,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能夠使學生將積累的東西應用到實際表達中。國小階段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最佳時期,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而且語文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提升文學鑑賞與評價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彥明.國小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D].延邊大學,2011.

[2]李冬香.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語文素養[J].寧夏教育,2007(3)

篇二:國小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數學教學研究論文

一、教學遊戲的意義與優勢

相對於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學遊戲的應用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與學”“講與練”等呆板的教學方法,將遊戲作為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會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數學的魅力。同時,教學遊戲是對生活和現實知識的模擬與訓練,有利於提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能力,對國小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計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數學遊戲的教學策略

(一)靈活多樣的遊戲設置,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現階段的國小數學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智力發育的影響,由於學生注意力穩定性較差,面對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義以及單調刻板的計算題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針對這樣的狀況,靈活設計一些具體的、活動的教學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遊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人民幣》時,國小生對於花樣繁多的人民幣是難以集中精力去逐個認識與記憶的,如果通過創設“猜價格”遊戲來教學,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示一些學生常見的生活用品讓學生競猜,教師先給出價格的大致範圍,然後給予“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提示,讓學生競猜。同時注意課堂氣氛的調動,鼓勵大家踴躍發言,讓“潛力生”也敢於發言。這一遊戲的設置不僅能充分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於學生對人民幣知識的學習與認知。

(二)滲透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數學教學中的遊戲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組合作的形式在遊戲教學中是較為常見的。在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的有機設計與遊戲設置,重要的一點是滲透出一種團隊意識,培養他們的分工合作精神與合作探究能力。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圖形的學習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矩形等圖形的認知與轉換過程,團隊協作更能提升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如何利用已知的圖形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分解導入成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好地破解這一教學難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我是村長”的分地遊戲,每一個小組組長扮演村長的角色,將本村所共有的一塊平行四邊形土地進行劃分,鼓勵學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通過合作得出相應答案。經過小組內部的討論與分工,將原本複雜、抽象的圖形轉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學生很快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內在聯繫,進而得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新遊戲設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創新意識

國小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並且在想象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和個性特點。教學時,教師應親身參與、親自動手、努力思考,以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遊戲的設計要貼近於學生的現狀,能夠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延伸教學範圍,培養其計算能力與審美創新意識。如,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教學中,學生需要對加法知識進行延伸與創新,組織“拼圖”遊戲。遊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學生十分喜愛的遊戲圖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小圖案構成的,鼓勵大家積極發言。隨後,將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數字,讓學生去充分觀察與思考。

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圖形代表的數字,引導學生計算整體的數字之和,從而得出答案。最後,給每個學生髮一個教學箱,裏面放置各種遊戲圖案的組成部分,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並且每一個圖形上面附有文字,組織學生進行拼圖大賽遊戲,看哪一組拼出的圖案最豐富、數字之和最準確等。綜上所述,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遊戲的有機設計和創新設置,能夠較好地將生活場景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利用教學遊戲的互動性、娛樂性等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培養其合作精神與數學意識。經過教學遊戲的創新與延伸,原本比較抽象與複雜的數學模型,也會變得更為親切、簡單,學生愛上數學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篇三: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國小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常常把課堂講解、課後練習當作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而對於預習的重要性卻視而不見,對學生進行預習的方法指導更是少之又少、鳳毛麟角。這樣就把課堂教學的重任全交給了教師,學生從來不會帶着問題進課堂。久而久之,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慢慢減退,學習效果降低。本文就國小數學預習方法做一簡單的論述,希望給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國小數學;預習方法;作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出自《禮記?中庸》的名言。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也一再強調計劃的重要性。學習更是如此,學習中的計劃表現最突出的方面就是預習。國小數學學科的特點是它不是什麼精英教育、成名教育,而是必須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它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具備作為合格公民應有的數學素質,是要促進全體公民數學素養的提高。那麼如何達到這一終極目標,則要在學習方法上下大功夫。我們常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學學習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法國都德説:掌握一種語言是學習一個國家文化的一把鑰匙。那麼,我要説,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是學好這門功課的有力武器。國小數學預習方法有很多,要根據國小數學教材從簡單到複雜、從形象到抽象的特點和國小生不同年級的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來選擇。下面是我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學中積累的幾種預習方法,和大家做一探討。

一、家長陪同預習法(低年級)

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生的識字量較少,對於很多數學題目的書面意思,學生無法讀通,不懂題目的要求,這就需要家長當好翻譯,做好幫手,起到字典或工具書的作用,幫學生把書面語言變成學生能夠聽懂的生活語言,讓數學語言口語化。但由於許多家長沒有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不懂孩子的成長心理,所以不能很好地做好這個角色,常常在幾歲的孩子面前盛氣凌人、越俎代庖,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反而會起到反作用。這就要求學校發揮好家長指導作用,多對家長做工作,要求家長做好以下幾點:

(一)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生活化的科學,它源於生活,所以家長對於剛剛幾歲的孩子,要着重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用盡可能通俗的生活實例來幫助學生完成預習,為明天的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用耐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他的腦海裏是空蕩蕩的,所以對每一件小事他都非常感興趣,當然會在你陪伴他預習時問到許多你認為無聊和可笑的問題,這時,你可能會斥責。但這正反映了每一孩子的求知慾,只是隨着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時間越長,反而把學生的求知慾扼殺了,所以才會出現學生到國小中、高年級會出現厭學情緒這一現象。所以才要提醒大人(家長和教師)要有耐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滿足孩子的求知慾,這樣才會讓國小數學預習起到良好的輔助學習的效果。

二、生活體驗預習法(中年級)

數學學習生活化,就是讓學生能在生活實踐、日常生活行為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把室內與室外、課堂與活動、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讓數學學習成為一種生活化、科學化、社會化的活動,而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概念的學習,讓學習數學成為每一個學生都能自己進行的事。

(一)動手操作預習法

兒童好動性強,所以在數學學習中要充分發揮他們的這一特點,並讓這一特點的作用實現最大化。數學預習中要儘量讓學生動動手、動動嘴、動動腦,讓他們去做一做、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移一移、畫一畫,在這些多樣的動手操作中鍛鍊他們的思維,激活他們原有的經驗,同時他們也對所學內容有了體會和感悟,為第二天的新課有一個觸摸式的瞭解。有了這種經歷,他們對數學學習才會有更多過程性的體驗。

(二)合作探究預習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單一、機械式的接受方式,而新課改、新課標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合作探究式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培養合作精神。例如,我在上《圓錐的體積》教學之前佈置了這樣的預習任務:我把自己製作好的微課課件給了學生,然後讓他們以小組進行預習。預習的步驟是:看教師給的課件,先猜想(小組之間要互相監督不能作弊),然後通過微課課件的演示進行觀察,最後再來驗證。不論預習的效果如何,在猜想階段和驗證階段,小組內通過合作,學生的數學思想得到了碰撞,數學思路在合作與探究中慢慢明晰起來。

三、抽象思維預習法(高年級)

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進行抽象思維了,所以在數學預習階段要給他們抽象思維鍛鍊的機會,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典型應用題的預習法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數學應用題主要是用文字呈現已知與未知、定量與變量的關係,所以讓學生在反覆讀題的過程中,要建立起文字與思維的關係,希望抽象思維在“書讀百遍”中形成。國小數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應用題,例如:雞兔同籠問題、追擊問題、盈虧問題、商品利潤問題等。在教學這類題型之前,教師要把預習做為任務型作業,讓他們先來觸摸,激活他們思考的細胞。

(二)空間與圖形題預習法

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僅要靠課堂上教師的啟發,課後練習中學生自我的提升,同時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一與幾何相關的教學內容時,也要抓好預習這一環節。“空間與圖形”部分能夠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靠預習時的觀察、思考、感悟來培養。學生通過預習不僅能達到知識理解的目的,還能達到思維開發這一目標。總之,小數數學是生活化的學科,其源於生活,被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中的問題,這正是數學的價值所在,學習數學的方法也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抓好預習這一環節,將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譚建明 單位:甘肅省高台縣宣化中心國小

參考文獻:

[1]萬慶錄.國小數學預習的作用[J].中國小數學教育.延邊教育出版社,2001(32).

[2]許海霞.淺議數學學習的策略[J].國小數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47).

篇四: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教育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創新。自主學習成為當代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採取多種形式建設自主學習課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文將簡單分析國小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建設途徑與問題。

關鍵詞:國小數學;自主學習;課堂建設;研究

新課標要求教師積極改變教學方式,善於轉變教學角色,鼓勵學生嘗試新的學習方法。在這一前提下,就出現了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習方法,也就是自主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其探究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成績,有利於其終身學習。本文將從四點分析國小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建設途徑與問題研究。

1通過師生互動建設好自主學習課堂

很多教師都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個體的行為。實際上,要想取得良好的自主學習效果,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良好配合才可以。在數學課堂當中的平等參與、師生互動,更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學習,學生們一方面可以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還能得到一些不同的分工合作及自由組合機會,這樣就會獲得討論及評價其他同學思路或想法的空間及時間,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調動班級氣氛。例如,進行《角的初步認識》教學的時候,大部分學生認為邊越長,角也就越大。對於這個觀點,筆者首先讓學生們進行討論,然後再讓幾名學生通過角度演示器分別演示這樣幾個情況:①邊長角小,邊短角大②邊長角大,邊短角小;③邊長短不同,但角相等。學生們看完演示之後,同學們很快就得出一致的結論,即角的大小並不取決於邊的長短。這樣同學們就非常容易的記住了重點知識,還有充分的討論時間,老師也就不用再三強調知識重點了。

2高度重視學生感悟及體驗,建設自主學習課堂

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效果,即所有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在數學課堂上,相信所有的教師都喜歡學生們小手高舉,眼睛發光,小臉發紅,小嘴常説的的狀態,這不僅體現了學生們的活力,更説明了他們對知識的充分理解與吸收。進行國小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遊戲讓學生們學到相應的知識,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辯論及交流感受成功的喜悦,通過畫畫展現其個性及才華。例如,在教授9的乘法口訣的時候,筆者並不是讓學生們跟着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伸出他們的雙手,大大的張開十根手指,從左邊開始,彎起一個手指就是一九得九,彎起第二根手指,就是二九,前面是一個十位,只有一根手指,表示一個十,而後邊是個位,一共有八根手指,接起來就是二九十八,以此類推,第九根手指彎起來的時候,前面的八根手指是八十,後面的一根手指是一,接起來就是九九八十一。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們都非常高興,樂此不疲地彎起自己的不同手指,快速記住了9的乘法口訣。

3關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後的探究反思,提升教學效果

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即為自主探究,學生們必須學會對相應知識進行反思。因此,建設國小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積極開發學生們的創造性及潛能,組織並鼓勵學生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面對自主學習這一新的教學方式,很多國小數學教師都積極的應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教師們不再是單純將知識結論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們利用類似科研的方式來發現問題,進而研究討論問題,最終獲得知識結論。例如,在學習完角的初步認識之後,筆者就組織學生們開展了用火柴棒擺角的活動。先是讓大家擺一個角,然後問學生們一個角需要幾根火柴棒,他們一致回答兩根。“那麼三根火柴棒可以擺出幾個角呢?”學生們立刻動起手來,擺出了不同的角,既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們的探索性被大大激發,並對通過自己動手獲得的更加豐富的知識感到非常高興。

4利用求異思維建設自主學習課堂

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覺得,“學就是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並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的活動。”國小數學教師一定要合理選擇一些具體的例題,創設出相應的情景,從而實現自然誘導學生求異思維,使其能夠在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例如,草場一共有鴨和羊十隻,共有三十二條腿,請問鴨和羊多少隻?通過教師的引導,一些學生會通過列算式的方法答出4只鴨,6只羊。但也有一個學生通過畫畫的方法解出了此題,即先畫出十個頭,每個頭下兩條腿,就是十隻鴨,再從第一隻鴨開始每隻鴨身上加兩條腿,就變成了羊,到第六隻加完的時候,剛好是三十二條腿!這種求異思維非常令人驚喜。

5結語

國小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積極建設自主學習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使學生在快樂中紮實地記住相應的知識點,這樣才能為學生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徐秋琳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白佛國小

參考文獻:

[1]蔡凌燕.國小數學教材中教學思想方法的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2,(5).

[2]趙蒙成,朱蘇.國小生數學自主學習策略的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4,(4).

[3]馬延青.關於國小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幾點思考[J].學週刊,2014,(1).

看過“ 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的還看了:

篇五: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國小階段的數學教學很重要,在此階段需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同時要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了這些興趣和能力基礎,學生才能在以後數學的學習中更加容易,才有可能在新的學習中取得新的突破。而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數學課堂也不斷創新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了改變。

關鍵詞:新課改;國小;數學;教學

時代在發展在進步,課程也在不斷改革,教育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早已不適合現代的教學,很多新的高效的學習方法等待着被髮掘,被創造。而隨着改革的一步步推進,許多教育工作者紛紛提出了新的教學觀點和方法,經過教師平時教學的實踐經驗表明,這些教學方法已經為國小課堂帶來了高效率,也對教師的教學進度有一定的幫助。

1新課改國小教學新方法之情景設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了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知識的動力。而創設教學情景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情境,可以將數學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識,並提升自己的邏輯與思考能力。設計情景時,教師應注意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儘量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情景中思考,並有所收穫。而且,教師可以創造的情景有多種,可以是問題情境,在新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並將學生帶入情景,讓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問題的矛盾中產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在興趣的激勵下積極探索。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出發來設置情景,學生便會以高漲的學習熱情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例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時,可以創設現實中的分桃子情景,教師可以帶來9個桃子,並讓學生思考,假設每個盤子裏分得的桃子一樣多,那麼有幾種分法,分別是哪幾種。這樣學生便會思考,每個盤子分9個,便需要9÷9=1個盤子,如果每個盤子分3個,便需要9÷3=3個盤子,這樣一計算,學生便在情境中聯繫了簡單的除法知識。再例如,當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後結果卻是3只猴子打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計算髮現,每隻猴子分3只桃子,不夠分,每隻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會打起來。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數的概念。之後教師可以繼續提問,有多少隻桃子猴子才不會打起來,學生思考過後會回答:9只,12只……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數了。

2新課改國小教學新方法之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採取以教師為主,忽略了學生在學習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新課改發佈後,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那麼如何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何讓學生變為課堂的主體成為教育者關注的問題,所以,“互動教學”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這也是從教師自己行動到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國小數學特別強調學生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師生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進行交流,如在進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知識講解過程,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拿出提前準備的12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進行拼接,看一看每個小組能拼成幾種長方形,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又是多少,並對最後結果進行記錄,之後小組內進行討論。肢體語言的互動討論:毋庸置疑,肢體語言在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直接受到它的影響。例如,一個滿臉嚴肅面目“猙獰”的教師帶給學生的是畏懼,毫無親切感可言,如此一來,學生哪裏還敢發言,積極性又何在呢?相反,老師的一個微笑,一次輕拍肩膀,都會給學生極大的鼓勵,而後便是積極有趣的課堂。在討論中內,每個學生的想法得到展現,得到肯定的過程無疑為他們樹立了自信。例如,“6的乘法口訣”教學中,如果國中生用手指數的話,肯定不夠用,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合作,通過共同的配合共同完成了學習任務,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體現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即以學為主,並很好地教授給學生新的知識。

3新課改國小教學新方法之聯繫實際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現實中,對現實中的一切再熟悉不過。所以,如果我們能現實中的素材與國小數學教學聯繫起來,學生肯定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教師在教授國小數學時,應該多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並從生活中選取同學們感興趣的事物元素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案例,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即課堂教師的教學效率。此外,老師在講解一些例題時,也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去聯想,生活中有什麼事情是可以通過新學的知識去理解、去解釋的。我相信,既然現實留住了我們所有人,它就有能力帶給國小學生一些學習上的驚喜和意外收穫。例如老師在講授“豐富的圖形世界”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建築或是其他事物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根據新學的知識去分辨每幅圖是什麼形狀或立體,是圓柱?是正方體?或是球?或者教師可以直接帶領學生們外出,讓學生在玩耍中找出不同立體形狀的事物,並對找出數量最多,形狀最像,答案最準確的學生進行獎勵,那麼學生就更有尋找的激情了。這種方式既可以促進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又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中豐富多彩的圖形,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們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能力。再例如,學習簡單的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數一數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數比同學家人數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個人,同學家有7個人,那麼自己家便比同學家少3人。在不斷地計算練習中,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不斷提升,這也證明了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識。教育在一步一步改革,經過實踐表明,新的教學方法為國小數學課堂帶來了高效率,所以如今的國小數學課堂可以多采取新方法,並在其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率,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有熱情。但是每個學校的情況畢竟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來對新的教學策略進行修改,與學校的現實結合,才能產生期待中的理想的效果。

作者:胡正權 單位:四川省涼山州木裏藏族自治縣西秋鄉九年制學校

參考文獻:

[1]荊延花.淺談新課改國小數學創新教學[J].亞太教育,2015,11(1):56-58.

[2]王書秀.新課改國小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1):46-52.

[3]周瑩潔.談新課改國小數學中的體驗教學[J].未來英才,2015,2(1):56-58.

篇六:國小數學教師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數學教師是國小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直接實施者和推動者,伴隨國小數學教學改革運動與日高漲且大範圍鋪展的趨勢,國小數學教師要首當其衝從自身反省做起,從自身所從事的數學教學活動反省做起,以求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活動的各個環節都進行革新去適應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

一、關於第一節課堂教學重要性

第一節課意味着教育事業的開始,對教師來説至關重要,也非常具有紀念意義。就學生而言,他們對未來的新教師充滿了諸多的期盼和想象,並希望快點見到教師去印證下是不是自己心中的那樣。從新時期兒童的心理研究來看,兒童對未知的新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總是滿載期盼,又總是過多於羞澀。對不同教齡階段的教師來説,上好第一節課具有不同的意義。首先,對於剛參加工作走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説,上好人生當中第一節課是人生教育事業開啟的奠基石,是初次和學生接觸的美好時光記載,所有的都是第一次具有紀念意義;對於老教師來説,上好第一節課是必然的,教師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學生,激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慾望,調動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第一次接觸學生需要嚴肅中帶着可親,可親中具有一定的嚴師風範,這樣既拉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又保障了學生對教師的敬重和對神聖教育事業的尊重。第一節課意味着美好的開始,對所有的教師都非常重要,我們要引起必要的重視。

二、關於學困生學生問題處理是否得當

在每一個班級裏面,都會有學困生學習方面的問題存在。針對學困生的問題,教師要站在客觀實際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個學困生學習數學困難的成因,在分析成因過程中不可帶有主觀的個人因素。兒童時期的學困生問題,有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絕大部分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比如兒童本身還處於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階段;家庭原因;自身思維方式原因;學生之間的關係問題等。教師要同學困生進行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找出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原因,並記錄在案,而後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有效的對策對學生給予幫助且不斷跟蹤反饋,讓他們從阻礙中出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關於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活動能力

一方面,國小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強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國小生還處於身心發展階段,無法分辨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基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必將阻礙國小生數學學業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從這個兩個方面出發去尋求針對這兩個方面的舉措,經過國小數學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總結,他們發現數學實踐創新活動有助於破解數學的難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建適合學生自由、快樂、友愛的學習情境,在知識講解上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引入生活進數學的方法、創新思維發展的方法等開展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以實踐助學習,以學習促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

四、關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發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活動營造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改變以前師生相分離的教學狀態,在教學活動中注重讓學生迴歸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掌控者,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只是引導作用,雙方共存於一個教學共同體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不足之處能夠引起教師的注意並促進教師去解決問題,從而促使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理論素養提升;另外,教師的新思維新方法有助於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去主動學習數學。

五、關於正確評價學生,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對教學活動的反思和總結,有利於新的教學發展奠定基礎。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比較高的層次要求,就是要求教師要站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公正、公開的評價,但是要轉變評價內容,多采取鼓舞和激勵的方式,讓學生樹立信心,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保護學生的身心發展。而批評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更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教學評價中儘量不用,對於學生的不足之處給予指正就可。特別注意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變化情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主創地位並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在進行評價活動的時候,針對教師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給予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是教學活動直接實施者,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是否能夠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對教學改革的正確認識和對待,可以説教師對教改的踐行起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是有必要的,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作者:羅明良 單位:江西省寧都師範附屬國小

篇七: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隨着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項目的實施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佈,以及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準,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使廣大農村中國小的教育現代化如沐春風,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如何開展好農村國小的信息技術教學自己作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面對現實,正確認識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農村地區由於受地理環境偏遠、經濟文化發展滯後的制約,學校信息技術的硬件環境建設與發達地區存在着較大差異,師資隊伍的專業發展和信息素養方面的差距尤為明顯,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地區整體信息素養較低,尤其在農村地區更是呈現出與時代發展脱節的狀況。

(2)師資隊伍建設落後,學歷與學科不配套,導致教學水平較低。

(3)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受應試教育現狀制約,信息技術教學處於敷衍應付檢查的狀態。

(4)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實處,沒有很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5)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生搬硬套,不加創新地將課本知識照搬給學生,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地區和學生差異,使教學效果不理想。

(6)學校層面管理理念落後,教育信息資源庫建設滯後,設施設備閒置現象十分普遍,影響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二、多措並舉,全力提高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益

1.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學科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知識性很強,操作性更強。時代在不斷進步,可是很多偏遠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大多數家庭沒有電腦,很多國小生入學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教學中要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農村國小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易上手、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堂,更重要的是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親自體驗信息技術的樂趣,使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愛上信息技術課堂,從而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原動力。

2.提高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加強信息技術資源的建設,注重師資水平的提高

學校首先應本着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按照相關要求開足開齊信息技術課程,不得擠佔信息技術課時,鼓勵信息技術教師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同時學校應該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在個人待遇上也有所體現,調動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學校要引導和鼓勵有一定能力的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嘗試自己的資源庫建設,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的途徑,加強研究、大膽嘗試,讓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使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最後,學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計算機師資隊伍,考慮國小低段語言障礙的難題應注重培養本民族的計算機教師,適時開展信息技術的雙語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打造一支既與時俱進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師隊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術設施設備

隨着國家對基礎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對教育發展的大力支持,農村國小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同時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東風,學校信息技術設施設備的配備已日趨完備,為學校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何管好、用好這些設備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學校應完善相關設施設備的精細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規範、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結合國家開展的“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加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讓多數教師具備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力度,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常規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校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後,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傳承民族文化服務,積極探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民族文化傳承的學校模式,賦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時代氣息。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在教學中只有本着“以生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國小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實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併為他們今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傳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礎。

篇八: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就是互動教學。在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互動教學的關鍵要素進行確定,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從而提高互動教學的教學效果。互動教學不僅能夠豐富課堂的內容,活躍課堂的氛圍,還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教師需要對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給予高度的重視。

一、讓國小生在互動教學中自主探索

在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作為互動教學開展的前提,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與環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互動教學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平台,讓學生能夠在平台中進行自主學習和互動研究。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互動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互動教學時,需要注意任務驅動與能力培養兩方面的內容。在進行信息技術的互動教學時,教師需要通過任務驅動開展互動活動,從而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任務驅動能夠將信息技術的知識與問題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互動活動將其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的任務驅動環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信息技術互動教學需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才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在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將任務驅動和能力培養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使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的開展更加順利。

二、讓國小生在互動教學中激發興趣

在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就是學習興趣。信息技術互動課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這一特點進行合理的運用,通過信息技術互動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互動教學時,需要對互動活動的趣味性進行準確的把握,在課堂活動中實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互動活動充滿興趣,從而自主地進行互動活動。在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學的關鍵進行準確的把握。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的知識點較多,教師應該提前對教材進行研究,從而把握好互動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能夠分清主次,使得互動活動目的更加清楚。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互動活動,從而使得互動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信息技術互動教學的質量。在信息技術互動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處理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並且在互動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感受教學帶來的樂趣。

三、讓國小生在互動平台上高效學習

在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互動平台,通過互動平台的應用開展互動教學。教師應該對構建互動平台的要點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需要把握好互動平台教學的維度。在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學生應該能夠對信息進行自由的選擇,教師結合教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合理地選擇信息。在互動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保證學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開放度。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容易對鍵盤上的關鍵功能鍵混淆,為了避免學生混淆信息知識,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就需要通過互動活動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準確地分辨信息技術的知識。在互動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互動活動提高信息技術能力,還能夠發散思維。另一方面就是掌握提供平台互動式教學信息的原則。在開展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時,教師應該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從而提高互動教學的教學效果。首先,互動教學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互動活動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學習,從而發散思維,快速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但是又需要確保互動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進行教學。其次,互動教學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最後,互動教學應該控制好教學內容的難度。互動活動是互動教學的關鍵環節,只有確保互動活動符合國小教學的要求,才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綜上所述,在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為了提高互動教學的質量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就需要教師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互動教學。在信息技術互動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互動教學的原則,把握構建互動平台的要點。此外,互動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需要根據這一特點進行信息技術的互動教學。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合作,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摸索,從而提高國小信息技術互動教學的質量。

篇九: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隨着教育現代化的普及,國小階段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是其他學科學習和學生學習能力素養提升的'重要輔助課程,我們要利用好信息技術課中的知識性和技能性相聯繫,工具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特點。讓學生帶着興趣學習,在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中獲得知識提升,從而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時間中獲得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質疑並分析解決疑難的能力。那麼,我們怎麼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提高,快樂成長呢?

一、遊戲教學,激發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上信息技術課,幾乎所有同學都是樂意的。因為,一方面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另一方主要是孩子的心理使然,他們喜歡新奇的事物,喜歡動手操作,喜歡展示自己。可以説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因此,我們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使樂其業”,也就是將遊戲融入到教學中。如在基礎的打字學習中,我們運用“金山打字遊戲”進行教學和練習,這樣我們孩子就能在玩中學會打字,提高打字的準確率和速度,這與教他們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我們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計算、拼圖、賽車等遊戲。這些富有童趣的遊戲很適合國小生,能深深地吸引着學生,他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就不能不知不覺地把指法練熟了,這比我們枯燥的教他們認識、掌握回車鍵、空白鍵、換檔鍵、光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與使用要有效的多。有人説,電腦遊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只要我們注意學生課堂上利用電腦遊戲學習的時間,精選很適合學生的遊戲。那麼,我們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更有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信息技術知識不但化難為易,而且能夠加深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二、營造氛圍,培養學生濃厚學習情趣

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能夠進行一些基礎和簡單的操作,能夠讓電腦成為自己學習和成長的媒介。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在和諧的學習氛圍和情境中保持濃厚的學習情趣。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和接受的上存在差異,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大膽嘗試方面需要我們去培養,就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有些學生還會存在擔心、畏懼等心理的。我在教學中,注重形式多樣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如《走近計算機》這一內容的學習,我就以調查的方式進入課堂,問學生自己家有沒有電腦,自己有沒有操作過電腦,對電腦有哪些認識?這樣,喜歡錶現的孩子們都七嘴八舌、爭前恐後的説開來。然後,我事物展示計算機各個部件,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有什麼作用?然後和學生一起觀察認識計算機的微課。然後在進行猜謎語、快速搶答等形式讓學生記憶硬件、軟件並説説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如此的趣味引導、任務驅動、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到學習的輕鬆、學的愉快,在課堂學習中交流踴躍,學習很有情趣。這樣的教學訓練了孩子的聽説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他們豐富了知識,獲得了學習的動力。

三、動手操作,實踐操作中提高運用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要培養學生信息意識、信息處理能力,也只有學生會學習會運用,他們才能真真獲得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能夠讓信息技術為自己學習和生活服務。因此,讓學生大膽的動手操作,在實踐操作中提高運用電腦的能力,才能讓他們的智力和學習能力提升。如在《初識Word》學習中,我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讓他們先閲讀教材,對教材上的相關內容有初步的認識。然後,就讓他們合作在電腦上找工具,操作中感受用法。如此,Word工具和簡單操作在一個個任務的解決中獲得,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我是小老師”環節,讓學生展示自己對新的內容的學習情況,並讓他們幫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難的學生。這樣,培養了他們的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又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還能促進整個班級學習效果的提升。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品嚐學習的樂趣。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可謂博大精深、浩瀚無邊。國小階段的信息技術雖然只是基礎,但是我們學生學習的潛力卻是不斷激發和提升的。因此,我們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實踐,讓他們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如《畫多邊形》教學中,我們先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後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思考並小組合作畫出“三角形”,並在不斷操作中獲得多邊形的畫法,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總之,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也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也是一種很有學習意義的學科。這一課程容量大,任務多,但是我們的學生只是學的粗淺知識和簡單的運用,如果我們不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趣。只要我們注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在學習和操作中獲得智力水平的提升。

篇十: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影響下,教學強調增強學生的互動性,提升他們的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闡述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國小教學的幾點舉措。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教育;創新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以高效性、開放性、及時性以及綜合性等優勢進入課堂,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更新了教育手段,革新了教學內容。因此如何實現教育信息化成為各個學校提升教育成果的重要舉措。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發展趨勢

首先,從時代發展的趨勢方面來分析,我們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並且信息技術正逐步滲透在各行各業中,包括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正面臨着新的發展契機。其次,從教育實踐要求上看,推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促進教育教學方式轉變、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我們當前發展教育的重要目標。此外,我國教育部當前正努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如何在信息化條件下,進一步深化高效課堂,如何藉助技術進一步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自主、合作、探究更易實現,這還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和實踐。

二、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應用

本文主要研究在信息化條件下,怎樣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力求將合作、自主學習方式變為現實。其理論研究的依據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建構主義理論。

(2)布魯納的“發現教學”理論。

(3)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理論。

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課題早有存在,並且在理論搭建以及實踐教學中都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成果。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學校都在探索翻轉課堂。筆者認為,此課題研究的創新點在於兩方面,一是研究如何利用同步課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二是最大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是因為,信息技術具有深刻影響力,無論在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或者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強大的優勢。其優勢表現在:

(1)通過研究信息化條件下中國小課堂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基本模式,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推動高效課堂建設向高水平方向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途徑,推動城鄉教育、校際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3)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4)通過對此課題研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並養成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自己成績的好習慣,及提高學習質量,發展興趣特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使其養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方向

在國家的大力推行下,數字化教育走進了我國的教學課堂,並逐漸成為一種變革趨勢和發展方向。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學校應該從管理上、教學方式上做出改變,並着力打造基礎設施,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以及優質資源分享的局面,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創新教學,大膽實踐,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以講為主”已經成為過去式。

1.實現個性課堂

徹底顛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由學生自主學習,並努力發現問題,並由教師引導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教育體制的翻轉。目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為“輔佐者”。自主課堂的實現,還需要有完備的課前準備。在課前,教師應讓學生要通讀提綱,並能根據自己知識實際的掌握情況,分配好學習時間以及學習方式,並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此外,對於那些優等生,教師還可以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要注意的是,要注意課後總結,利用上課實錄、微課等進行知識回顧,力求將知識掌握紮實。

2.實現互動高效課堂

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合作,互相探討,總結出最優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教師的角色就像是一位導演,並引導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學習中來,只有大家一起積極參與,與同伴一起分享交流展示,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藉助信息技術能夠實現課堂的高校進行,利用平板電腦和雲平台等工具,能夠實時彙總分析,及時反饋學情。簡單的問題我們可以交給學生課後自學理解,把課堂時間節約出來,主攻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着力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定位更精準,課堂容量更豐富,課堂效率更高效。促進觀念改變、加強信息技術建設和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是未來教育的宏觀發展方向。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普及信息技術知識。信息技術培養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有力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教育要與時俱進,也要講求效率,當課堂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必定將推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篇十一: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針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問題展開研究對促進國小信息技術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階段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以此作為重點研究內容。

一、要重視課前準備

備課對於上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為更好地上課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於信息技術教學來説備課的意義尤為重要。信息技術課需要備課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既包括一般學科備課中需要解決好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等之外,又要在機房、軟件及網絡和教學素材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上信息技術課必須在機房上,如果機房的設備出現問題,就會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上課前既要檢查教師的機器又要檢查學生的機器,如果出現故障要及時加以處理,同時還要做好相關教學軟件的安裝工作,檢查軟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好上課需要的素材準備。例如:上《美化課程表》時,如果老師上課時沒有事先準備好錄入過的課程表,上課時要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新建課程表,那麼留給美化課程表的時間就會非常少,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學對於學生來説是缺乏吸引力的,難以滿足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所以,要提升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教師就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這是構建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二、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以往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往往不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採用那種機械講述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真正核心,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環節的實施都是以教師作為教學實施的真正主人,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學生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實施中只能被動接受。教學中教師不重視良好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教學活動的開展難以激發國小生濃厚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學會在不知不覺中消磨國小生的學習意志,因此,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求教師重視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國小生與國中生存在很大的差別,國小生的好奇心更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就可以極大調動國小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尤其導入環節,充滿情趣的導入環節創設可以在極短時間引起國小生的注意,讓教學活動實施充滿吸引力,對後續信息技術教學開展是有益的。例如:教學《調整計劃順序》一課時,開課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一個同學經常忘記做作業,希望通過製作一個學習計劃解決這個問題,出示一個學生的學習計劃順序表,讓學生誰能最快找出這個表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情境導入,讓學生產生很大的共鳴,這樣的問題經常發生在學生身上,因此,學生參與熱情會非常高漲,對國小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大有助益。

三、要重視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

在以往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實施中,教師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真正權威,教師不歡迎學生提出更多的充滿個性、充滿挑戰的問題。相反,如果學生有自己的疑問並敢於大膽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往往認為學生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師道尊嚴的思想在這部分教師的思想深處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在思想中還存在很大的偏見,對於信息技術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會另眼相看,非常重視這部分學生,經常表揚這部分學生,提問時會對這部分學生多提問。而對於信息技術學習成績比較差、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往往是比較忽視的,有的甚至經常諷刺和挖苦這部分學生,這樣的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實施勢必會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關係日趨緊張,這對於國小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要教師改變以往教學觀念,放下以往師道尊嚴的思想,以平等的心態和學生打成一片,既要成為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良師,又要成為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益友,教師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更應該多關注,多給這部分學生重拾自信的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師一定是同學們歡迎的教師。教師這樣做能讓師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而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實現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保障。

四、要重視課堂小結

在以往國小信息技術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往往對於課堂小結不夠重視,認為課堂小結並不重要,只要在課堂中主要知識講完,重點和難點解決就可以,過多的小結對於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沒有太大的作用,這樣的認識顯然是片面的。應該看到國小生歸納和概括能力是比較弱的,如果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不對本節課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加以有效梳理、歸納、小結,學生再上課的時候對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便會很快忘記。因此,教師上完信息技術課後,要儘可能將本課內容進行認真總結和歸納,通過小結可以有效地梳理本課的知識脈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開展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對促進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針對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構建問題的研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筆者開展相關問題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篇十二: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課程的改革,讓國小生跟上時代的發展,學會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變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安排過程中,國小信息技術只是屬於基礎文化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向學生教授一些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整個國小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素質教育以及終身教育和我們的時代主題相統一。那作為我們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老師如何來上好信息技術課呢?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深刻地影響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更影響着我們的教學工作。在我們的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國小生年齡較小的特點,他們雖然對信息技術充滿興趣,但往往都停留在玩的層面上,所以我們要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開展我們的教學,不但能夠使課堂變得有聲有色,還可以提高我們課堂效率。

一、國小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樹立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思想觀念,因為我們的信息技術知識一直在不斷更新換代,飛速發展。如果我們不能夠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我們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我們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不斷努力使得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地產生變革,跟上時代的發展。

二、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採用分層教學法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非常大,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教學過程採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也就是我們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收到相同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比較理想化的教學方法。這種比較理想化的教學方法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愉快的情緒,同時還可以優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效率。在我們國小信息技術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比較大,再加上學生年齡比較小的特點,所以我們教師要想得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顯然採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方法是不可行的,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只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後進生“吃不了”的尷尬局面,最終會導致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從而難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所以通過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研究,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水平和他們各自的學習潛能,我將把學生劃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甲層的學生為優等,他們的電腦基本功比較紮實,乙層的學生為中等生,電腦基礎一般,丙層的學生為後進生,電腦基礎較差或者沒有。在我們平常的國小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上課的時候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個人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從而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從而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得我們每一個學生在我們教學過程中都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所以説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採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我們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三、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國小階段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同時更要培養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我們上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讓學生利用現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國小信息技術的教材中知識內容畢竟有限,可是計算機知識的發展卻是無限的,計算機軟件的開發與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是否能掌握利用這些軟件來進行加工處理獲取有用的信息,是我培養學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畫圖軟件的使用,二維動畫的製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網頁製作,殺毒軟件的安裝與使用等,當我們對學生進行這些知識面的拓寬,能夠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我們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有意穿插工具軟件的教學,當然,也不可能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只要讓他們對此有個比較淺顯的認識和拓展,當他們在以後的應用中需要的時候,就能夠讓他們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有個較好的複習和鞏固,從而促進他們的各種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四、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採用多元化評價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術的評價,目的當然不是要把我們的學術分類或者分等,最終的目的是通過評價這個手段來改進我們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學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績和進步,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真正體驗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正因為如此,我們利用積極的評價來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讓學生對好的方面繼續發揚,不足的地方要學會加以改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即便我們發現了學生有了小小的進步,我們都要對此進行讚美,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當我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可以起到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從而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總而言之,教育部門已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我們國小的必修課程,這不僅體現了教育部門對我們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也是作為教師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的要求,從而更好地去滿足培養具有信息素養和創新素質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作為從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工作者,我們都要認真地去思考如何來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

篇十三: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一、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

國小生的頭腦靈活,性格活潑,模仿力發達,對於音樂課總是充滿期待,至始至終,國小音樂課的主要任務是滿足國小生對音樂的好奇心,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模仿機會,培養他們對音樂感染力的理解。

1.鄉鎮國小音樂教學的現狀

音樂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對於教師的要求很高。而鄉鎮地區國小屬於師資較為薄弱的地區,專業技能較強的老師不太願意到鄉鎮裏教學,因此就造成了鄉鎮地區音樂教師稀缺的現象。同時,鄉鎮地區對於國小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考慮的並不是很完善,他們更加註重國小生的基礎學科教育,忽略了音樂也是一門基礎學科。

其次,鄉鎮國小的音樂硬件設施還不太完善,對於音樂課最基本的教學用具———電子琴,很多鄉鎮國小都不具備,老師在課堂上先把要學的歌詞抄在黑板上,然後自己示範性地唱一遍,然後一句一句教學生唱。因此,要想鄉鎮國小生的綜合素質有全面提高,就必須增加硬件設施,必須增強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鼓勵更多年輕人到偏遠或者條件比較差的鄉鎮地區教學,讓每一個國小生都能對音樂有所瞭解,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城市國小音樂教學的現狀

位於市內的國小,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學校對於學生的音樂教學有很多優勢。比如音樂硬件設施的建設,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有專門的器樂教室,還有專門的歌曲排練教室,這些硬件設施無疑為國小生提供了更多接觸音樂、瞭解音樂的機會。他們學到的不單單是課堂上的歌曲,還可以利用這些條件對歌曲進行舞蹈編排,可以讓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音樂的改編指導,讓國小生自己發現音樂的魅力。城市音樂教學在初始階段主要採取聽,唱,反覆練習這幾個階段。

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説,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欣賞一首歌曲並不容易,對於抒情性的歌曲國小生並不容易產生興趣,比如《搖籃曲》《口哨與小狗》《水族館》等這些歌詞沒有故事性的,只是欣賞性的歌曲,只讓學生聽一下就可以了,這些歌曲本身沒有太多的故事背景,所以音樂老師針對這樣的音樂教材基本都是先示範性地唱一遍,然後學生跟唱一句一句地學就可以了,有些旋律簡單的,只需要教幾句,學生就可以摸索出下面幾句是怎麼唱的。

二、如何將國小音樂教育教學多樣化

單一的教唱教學模式並不能實現新時代對國小生音樂認知力的培養。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所需要的,也是國小生提高音樂素養所需要的。

1.將音樂教材排成小型歌舞表演或情景表演

音樂這門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聽、唱能力,還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他們從對歌曲的作者、創作背景、創作目的等方面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讓國小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歌舞劇考驗的就是國小生對音樂旋律以及歌曲情感的理解,表現手法就是將舞蹈融入歌曲裏面。對於國小生來説,自導自演似乎有點困難,舞蹈部分可以在老師的協助下完成。

拿《搖籃曲》來説,這主要是聽賞型的歌曲,老師可以將這首歌曲作為背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進行舒緩的舞蹈,讓他們體會這首歌曲的節奏以及優美意境。情景表演主要考查的是國小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通過對歌曲的學習,讓故事性畫面感比較強的歌曲編成情景劇,進行分組表演。比如《小鞋匠》這首歌曲,是一首律動性較強的歌曲,主要是讓國小生體會物體碰撞發出的聲音。還有第二單元《小烏鴉愛媽媽》,老師可以指定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讓他們自己選擇角色進行扮演,充分調動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豐富對音樂的理解。

2.將樂器帶入課堂

樂器是進行音樂教學的基礎工具,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條件,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或者演奏樂器,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口琴、葫蘆絲、電子琴等教學輔助用具對於國小生來説很新奇,音樂老師要抓住這一特點,給國小介紹樂器的結構,然後簡單演奏,讓學生體驗一下這些樂器的音色。演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是教材上的曲子,最好選擇更能體現該樂器音色的曲子。口琴主要是要把握氣息的變化,葫蘆絲的音色是清脆型的,電子琴演奏則具有多樣性,可以歡快,可以清脆,可以低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別用三種樂器演奏同一首歌曲,讓學生體會是三種樂器的音色,自己體會哪種樂器適合哪種音樂風格,從而讓學生在對樂器的瞭解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樂器。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樂器作為自己的特長來培養,既能發展特長,同時又能培養音樂素養。

3.組織國小生欣賞兒童音樂劇

音樂教材是國小生學習音樂的基本素材,除了教材之外,音樂劇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一個很好方法。對於國小生來説,生動的表演,形象的畫面,鮮活的人物是最能吸引他們的,兒童音樂劇具有這些特點。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兒童音樂劇欣賞,這樣的活動意義不僅在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為有些兒童劇是教育性的,愛護動植物,保護地球,或者是熱愛家人等主題性質的。因此,兒童音樂劇是豐富國小生音樂教學的課外課堂。

三、培養國小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首先,這裏所説的音樂創作能力並不是讓國小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創作,而是能夠充分運用國小階段學習到的`歌曲,編入新的歌詞,歌詞的組成可以是難以記憶的語文課文,可以是自己寫的故事,也可以是我們所説的順口溜。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欣賞歌曲表演,尋找創作靈感。既然要進行創作就要有創作靈感。由於國小生對於創作這一觀點還沒有很深的認識,除了平時音樂老師的指點外,他們還可以通過欣賞一些其他學校學生改編的歌曲視頻或者適合國小生學習的歌曲視頻,通過欣賞歌曲視頻從而獲得創作靈感。比如:讓學生來給自己的學校編歌曲,歌詞由學生來寫。至於樂譜,可以由專業老師輔助完成。

比如,針對老師、學校、同學,可以以我最敬愛的老師,我愛我的學校,我的好朋友等主題來讓學生展開歌詞徵集活動,每班先以班級為單位,收稿,篩選出大概六人左右,一個主題篩選兩人,再參加學校的篩選。這樣一來能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更主要的是通過國小生自己對某一歌曲進行填詞會增強他們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會對音樂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作詞過程中也更能體會音樂的魅力。國小音樂教學方法多樣化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

無論是鄉鎮國小還是城市國小,無論是音樂教師還是學生自己,都需要對音樂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因為這是提高國小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改變教學方法,編排小型音樂劇,將表演融入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提高音樂老師的專業知識,國小生的音樂教育會上升一個新的層次。

篇十四:國小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一、立足眼下,剖析拼音教學現狀

在社會大發展的同時,國小留守兒童數量逐年增加,這也給拼音教學帶來了一些問題。

1.早期教育的缺乏,不利於學生學習

現在的孩子生活雖然比較優越,但又有幾位家長能在孩子學習時陪伴左右呢?早教的缺乏無疑為孩子們的拼音教學加上一道無形的枷鎖。

2.長期生活的語言環境,不利於學生學習

就我們所處的巢湖來説,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所説的方言為江淮官話。

由於孩子們自小與祖輩生活在一起,一口地道的方言也為拼音教學帶來了困難。

我認為拼音教學很多時候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教師的榜樣作用很重要,但學生的生活語言環境也不可或缺!要知道,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對於拼音教學至關重要,而這一點正是我們所欠缺的。

二、抓住學生的特徵,培養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曾告訴我們:“對活動濃厚的興趣,能支配一個人將其注意力全部集中於活動本身”。

一年級學生年齡多為6~8歲,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就此我認為,要想更好地激發這些孩子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上好拼音第一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剛入學的國小生對一切充滿好奇與欣喜,把握孩子愛聽故事這一共性,在上拼音第一課時,可以帶一本拼音讀物去課堂,先給他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再告訴他們學了拼音自己就可以看書了。

這樣,孩子們的興趣就轉移到拼音學習上來了。

2.圖文並茂,讓國小生更形象直觀地學習

蘇霍姆斯基説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

”比如單韻母“ɑ”,文中圖畫為一個女孩張大嘴巴,這時可引導學生模仿嘴型進而準確地發出“ɑ”的聲音。

如果能充分利用書中的圖畫,會讓拼音教學輕鬆一些,也會讓孩子學得更快樂!

3.適時鼓勵,讓學生動力十足

教師語言要有親和力,要隨時捕捉孩子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表揚,這會讓學生最大可能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生書寫拼音時,總有一些學生寫得不夠規範,這時我便在班上舉行了一次“看誰的紅圈圈最多”的活動,只要一個拼音寫得好,批改時我就會將它圈出來,一週算一次,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學生馬虎、亂寫的現象也少了很多。

我認為,教師鼓勵性的語言、行為,猶如絲絲春風,點點春雨,會讓孩子們茁壯而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讓課堂“動”起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要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説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這就要求課堂要“動”起來,“活”起來。

下面幾個措施,大家不妨也來試試。

1.兒歌教學

富有實用性和熟悉性的兒歌易於操作,便於記憶,有利於低年級的拼音教學。

比如,在教學聲調時,總有學生亂標一氣,這時我便把標調歌教給他們:“有ɑ在,把帽帶;ɑ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後面給誰戴。

”學生在熟記兒歌后,亂點標調的現象少多了。

2.表演教學

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一堂課往往堅持不到一會兒就坐不住了,這時可動員學生進行一些相關的表演,讓他們輕鬆快樂地學習。

在教學j、q、x與ǖ相拼時,我課前準備了四個頭飾,課上到一半,便請四位學生表演兒歌:“小ǖ小ǖ有禮貌,見了j、q、x,摘掉帽子再握手。

”在做遊戲時,學生的興趣很濃,歡笑之餘,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3.遊戲教學

把遊戲搬上課堂,讓學生學並快樂着。

在進行拼音複習時,我把23個聲母、24個韻母、4個聲調安排到班上相應的學生身上,每人舉一張卡片,進行“找朋友、喊名字”的遊戲。

幾堂課下來,大家的拼讀能力增加了很多。

拼音教學的枯燥或許讓孩子們變得不那麼可愛,但請堅信“生柿子是可以慢慢焐熱的。

”特級教師薛瑞萍曾説:“語文和數學的不同,在於語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

”所以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孩子的一切。

在國小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寓教於樂;應該儘可能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方式裏學習拼音,擁抱拼音,體味學習拼音的樂趣。

作者:潘秀娟 單位:合肥巢湖經開區半湯國小

篇十五:國小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識字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為學生以後閲讀和寫作奠定基礎,教師應該高度重視低年級學生的漢語拼音教學。

然而,傳統的識字教學模式比較單調,效率也不高,微課的出現彌補了傳統識字教學的缺陷。

J清況來設定的,也是有別於傳統教學的優勢之一。

一、對微課的認識

我所理解的“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視頻,圍繞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展開的簡短而完整的教學活動。

二、微課的發展現狀

中國引進微課並開始實施在大城市,效果顯著。

由於微課在低年級教學中的普及,使得農村課堂教學開闢了新基地。

微課的使用充分依賴數碼產品、網絡、教學儀器等設施的完善,所以,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與硬件設施的更新為實施微課提供了有力保障。

現在廣大教師已經能獨立進行微課教學,大大提高了微課的認知度。

三、微課如何使用

1.課外時間學生使用微課。

(1)自主預習。

因為微課形象、直觀,更適合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使用。

例如,在學習漢語拼音發音時,學生利用微課能提前感受漢語拼音的字母和發音並保留問題等和老師共同解決。

(2)鞏固練習。

微課通過對某一知識點的具體講解,減少了在整體知識點上浪費的時間。

教師在課堂上一對多的弊端,由於微課的使用,大大削弱了這種劣勢,學生存在的疑惑可以通過微課得到解答,能夠通過較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點。

2.教師課內使用。

課堂上的知識不乏蒼白與無趣,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的積極性。

比如,教師可以講一些漢語拼音中的故事或一些關於漢語拼音的常識,然後通過微課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進一步來學習。

微課是靈活的,它可以暫停、播放、循環,也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尾使用。

四、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

1.幫助教師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

微課能夠很好地展示出教師對漢語拼音學習的具體講解,但是為了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參與性,什麼樣的方式會更加快捷、高效,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及理念都是不同的。

篇十六:國小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教育涉及的案例基本都在突出審美教育在學生課程中的比重,增加審美能力,不應該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更要延伸到課本外尋求一種全新的審美教育,要將國小課程中的審美內容不斷滲透到國小語文教學當中去。利用課程中的課文潛移默化地為學生增加審美意識。

一、國小語文教材中所藴含的各種審美元素

自然之美,它所藴含的美好的視覺衝擊力,是孩子們幻想的天堂。自然之美能使學生的思維更為廣闊,想象力更為深刻,國小語文教材中涉及了許多自然美的元素,有人工改造的修飾大自然的美;有教師在課堂講解《桂林山水》的山川之美,那微風吹過的波光粼粼、綿延不斷的山脈、山水相間的屹立;有《海上日出》的壯美,那是生命的象徵,那是浩瀚海中一葉扁舟,望着那橙紅色的天空,身臨其境的美感;有《燕子》的活力之美,自然界中的生物豐富多樣,與眾不同,是生命的奇蹟,飛向天空的自由,所具有的飛翔之美。

二、美無處不在,需要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相關課程的教學,形成了教學案例,這些課程的安排和教學案例是潛移默化地把審美情趣、審美韻味、審美能力灌輸給學生們,提高學生在課文當中感受美、欣賞美、辨別美的能力。國小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深入淺出,講授相關的審美事物,讓學生髮現這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不僅僅是看得見摸得着,更是無處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應該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課本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在課堂外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時,引導學生觀察環境,注意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鑑別,提高學生在社會中對事物美的感受。美是無處不在的,這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汽車外觀設計流線的美感、形形色色的高樓建築等,都在生活中得以體現的淋漓盡致。教會學生用眼睛記錄下來,用手中的攝影機拍攝下來,用文字記錄下來。國小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案例主要體現在課本教材中,教師不僅僅在課堂中增加了對美的事物的講解,更是將藴含其中的審美意識灌輸給學生們。講解課文時是畫面的講解,也是想象的講解,學生不僅提高了審美意識,而且對審美能力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些在國小語文教學當中涉及的審美教育案例,勢必會影響學生在審美領域的感受。

作者:劉淑英 單位:輝南縣樣子哨鎮大椅山國小

篇十七:國小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創新,國小生的教育也在經歷着發展超越。在國小的教育中,語文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學好語文絕不僅僅代表學生能夠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語文是培養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常聽説,語文學不好,其他學科也不見得會學好,這足以説明語文的重要性。在國小語文教學當中,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學習的非常重的學習方法。説閲讀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效率的高低也不為過。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學習的基本組成內容,他兼具聽、説、度、寫的綜合性,既是識文斷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學生提升寫作和理解能力的關鍵所在。那麼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作為教師,應該如開展好學生的閲讀教學呢,本文做以淺析。

關鍵詞:閲讀;教學;國小;語文

引言

國小語文是學生的基礎學科,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好語文的基礎。對於學生而言,學習語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達、去理解、去溝通。對教師來説,其職責是教會學生去掌握閲讀方法並以此掌握語文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閲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説到開展閲讀教學,本文將將從以下方面進行淺析。

1當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的教育體制下,國小教學也開始採用前衞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的介入,PPT演示等為課堂帶來了活力,也讓孩子們更直觀的理解課堂知識。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會有的教師依然採取傳統古板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沒有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提高,有的教師或許也是按照要求進行創新授課,但卻太過注重課堂活躍,並沒有把知識很好的傳授給學生,總結來看,無非兩點,一是教學過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學沒能抓住重點。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相信在上課時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師授課,會讓學生有不同的體會,優秀的教師會讓閲讀教學變得絲絲入扣,引人入勝。他們會用細膩的情感,流暢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誦,並伴有巧妙地課堂問題設計,帶領學生情不自禁的走進課文,讓學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師就沒有這種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輸,讓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實則是教學的感染力不夠,教師自身對文章的領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夠深刻又如何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呢。由於個別教師對教學內容解讀不深,課堂教學變得乏味單調或者為了避免這種現象而過多的去追求讓課堂有意思,一節課下來,學生可能只記住所謂的“精彩環節”,卻忽視了本應該掌握的知識。這就是所説的沒有抓住重點。

2提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策略

2.1合理利用書本文學,注重培養學生閲讀習慣。

國小生語文課文都是金果篩選後確定的適合兒童閲讀,適合國小年齡段理解的課文。比如三年級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就是一篇簡單易懂且優美樸實的文章,裏面有對景物的描寫,對村莊的描寫,詞語應用的非常恰當,字裏行間透露出小村莊的寧靜優美,同時結尾又闡述了村莊被破壞,教育孩子們要樹立環保意識,結尾點題,引人深思。這篇文章不長,學生易於理解,而且文章裏的許多詞句、成語是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學習掌握的知識。可以説書本就應該作為學生閲讀的第一讀物。教師教課過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帶感情朗讀一遍。然後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者分組分段朗讀,逐漸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

2.2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提高其閲讀積極性。

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閲讀產生了興趣,他們在閲讀方面的學習就有了不竭動力。在國小階段,學生可能過於貪玩導致他們往往不會主動的去閲讀,這就要求教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的“苦讀”變成“樂讀”。作為教師要抓住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有效閲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引導學生主動閲讀以此不斷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那麼如何提激發他們的閲讀積極性呢,第一點,教師要做好表率,深入課文,以情感人,增強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跟着教師的步伐。第二,要進行鼓勵教育,國小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師就應該採取措施,比如多誇獎他們,他們就會越來越積極,對優秀的學生,要樹立其為榜樣,這樣能帶動其他學生向他看齊,對於淘氣的學生也保有耐心,長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閲讀積極性和能力。

2.3交給學生閲讀技巧和方法。

古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國小語文是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鋪的第一塊磚,未來的路還很長,教師應該在學生還是幼苗時期對其進行扶正,就是所謂的教授他們正確閲讀方法和技巧,這裏面就包括學生應該如何選材,對於一篇文章,應該怎麼樣展開閲讀,通過文章我們要學習到什麼等等,一般來説,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點1)指導學生精讀,理解每個字、詞的意思、然後是每句話進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導學生速度,讓學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這能幫助學生節省時間,提高閲讀能力。

2.4加強課外閲量,指導學生自主閲讀。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是不斷增長學生知識,強化學生思想,陶冶學生心靈的過程,所以應主張多元並存的情況,在課外富裕的時間裏,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去閲讀課外讀物,並根據學生需求,推薦合適的作品。課堂是根基。課外是莖葉,只有課內課外相互補充,同時拓展,閲讀之樹才能根繁葉茂。

結語

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國小生的閲讀教學工作,既是學生需要,也是教師職責所在。閲讀使學生不斷豐富知識,增強文化底藴,所以要求各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讓學生可以在快樂的閲讀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閲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雪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淺析[J].新課程(國小).2010(12).

[2]楊芹.淺談國小語文閲讀方法的有效性[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0,09:19-21.

[3]崔秀豐.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週刊,2011,05:21.

作者:王洋 單位:四平市第一實驗國小

篇十八:國小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提升國小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全面提升國小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國小語文教學研究中一個老而常新的課題。本文從情境導課、閲讀感悟、突出主體、實踐體驗等方面探索了提升國小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四種策略,對於新課程改革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情境;閲讀;感悟;體驗;實踐

一、情境導課

國小生對具體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強,形象思維較強,抽象思維不足,尤其是對有聲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師要善於抓住國小生這一心理特點,設計具體、形象的情境進行新課導入,可以迅速激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情感的投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一課時,我製作了秋雨視頻教學情境導入新課。一場秋雨夾雜着萬紫千紅的樹葉飄入學生的眼簾;接着,金黃色的稻穗、紅彤彤的蘋果、紫色的秋葡萄頓時呈現在學生面前,並配以深情的音樂詩《秋之歌》朗誦。這其中的聲音、圖片、動畫、實物等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把學生帶入瞭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學生不由自主地被視頻中優美的情境所吸引。從而為新課的開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閲讀感悟

國小生語言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多閲讀,從不斷的閲讀中感悟文中的語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從而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其中,閲讀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讀、誦讀、精讀、略讀、泛讀、悟讀等,教師要根據作品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指導學生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閲讀,以便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感悟能力。朱熹曾説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強調的就是平時閲讀的重要性。國小語文教學中有很多需要閲讀的課文和書籍,教師就要結合閲讀的課文和書籍,佈置一些閲讀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閲讀,並感悟其中的語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從中體驗閲讀的樂趣。閲讀還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美的薰陶;尤其是一些圖文並茂的作品和書籍,更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品味,引發學生的思考。

三、突出主體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對學生的精神影響巨大、深遠。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又是多元化的,因此,我們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接受語文的薰陶感染,讓學生積極體驗學習的過程,從而獲得獨特的感悟。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結構,把過去重視教師的“教書授知”變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刻苦學習為快樂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會探究學習。因此,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敢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精神;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筆者總是採用賞識教育的方式激勵學生,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每一次發言,自己不隨意發表見解和評價。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不是完美的人,身上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他們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們要注意發現學生身上有價值的地方。四、實踐體驗國小語文學科的特點之一是實踐性強,我們要通過課內課外等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實踐中讓學生體會並掌握語文的特點和規律。每一學期,筆者都會佈置一定量的實踐活動,主要想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檢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使他們在寓教於樂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開展“拍照片,找錯字”“辦手抄報”“閲讀之星評比”“成語接龍比賽”等一系列活動。總之,國小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是一個老而常新的課題,只有恰當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體驗教學,感悟教學,實踐教學,國小語文教學的明天就一定會更美好!

作者:黃彩華 單位:湖南省桑植縣瑞塔鋪中心學校

參考文獻:

[1]鬱珍珍.淺探提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實效性[J].吉林教育,2011,(12):119.

[2]趙厚鋒.如何提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8):27-28.

看過“ 國小語文教學研究論文”的還看了:

篇十九:國小體育遊戲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體育遊戲教學研究論文

一、體育遊戲應用在課堂導入的應用

柏拉圖説:“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體育遊戲應用在課堂導入部分,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另一方對於體育課起到一個熱身效應。成功的課堂導入是從學生的興趣傾向開始的,趣味是引發興趣的着陸點,而體育遊戲活動具有的趣味性,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體育課的開始部分就是引導學生完成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切換,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寓體育遊戲於課堂導入中,可以迅速點燃國小生求知慾的火焰,為接下來的體育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例如:《前滾翻》一課的導入部分,體育教師可以將課程設計為去動物園參觀動物,以展開後續的`全滾翻學習課程。同學們,我們今天去動物園看看小動物們都在做什麼?看!我們穿過前面的小樹林就到了動物園了,同學們一起做穿過小樹林的小遊戲,動物園門口到了(指導兩位個頭較高的學生身體相對搭手形成門),我們排好隊進去參觀吧!國小生在開心的遊戲中,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二、體育遊戲應用在體育技能的訓練

國小體育學習中有些體育專項技能動作,單憑課堂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如果體育教師根據體育動作的重點和難點經過精心設計成有趣的體育遊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調動了全身的各種感官,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就可以很快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迅速掌握體育技能的動作要領,完成體育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例如:《快速跑》一課,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利用站立式起跑進行快速跑,在快速跑的時候都用前腳掌跑,手臂前後擺,保持好手臂彎曲的角度,依靠加快跑頻率來提高速度。在指導學生掌握基本動作後,可以設計體育遊戲:快速跑接力遊戲,將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分別相對站在相距50米的兩側,兩名學生為一組,以A、B兩點位置的同學為例,聽到教師哨子響後,A點同學快速跑向B點同學,在到達A點同時與B點同學擊掌後,B點同學快速跑向A點,首先到達A點者為勝者。在你追我趕的快速跑中,教師要隨時提醒學生要根據快速跑的要領,跑起來才會最快。學生在遊戲中不但學會了快速跑的知識,還收穫了快樂。

三、體育遊戲應用在體育素質的培養

國小生愛玩、好動,充滿了好奇心與好勝心,體育遊戲的趣味性與競技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鬥是國小生的天性,從國小生的興趣點與競爭意識出發,符合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體育遊戲既可以學習到體育知識與技能,又可以娛樂身心、增強體質、發展智力、陶冶性情。在體育遊戲的參與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國小生勇敢、機智、堅強、自信、自律等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團結友愛的團體意識,提高體育的綜合素質。例如:《耐久跑》一課可以設計為選找朋友的耐久跑遊戲。《體育課程新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根據國小生的生理特點,選擇耐久跑為教材內容。可以通過耐久跑,發展學生持之以恆的耐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堅持到底並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採用遊戲形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樂、學有所獲。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培養獨立自主、合作學習意識,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再如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一方面國小生要把自己的身體完成迅速的躲閃防止被捉住,另一方面要求不能脱離團隊。既鍛鍊了國小生人格的獨立性,又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綜上所述,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使體育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國小生在參與體育遊戲的過程中,在體育知識的學習中更加易於認識和理解,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基本方法後,體育遊戲的融入,有利於體育技能的重點、難點的突破,可以將體育知識與技能化難為易,化複雜為簡單,使國小生在輕鬆學習中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體育遊戲的趣味性與知識性要求學生在娛樂的同時,要具備自信、積極、耐力、持之以恆等素質,因此,體育遊戲可以有效的培養國小生體育素質。國小生在體育遊戲中不但可以促進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提高,並有助於塑造健全的體育素質,為接下來的體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二十:國小數學因材施教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數學因材施教教學研究論文

一、學生分層

教學的中心與主體是學生,只有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國小數學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要實現國小數學教學因材施教,教師首先就要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全面而細緻的瞭解。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處處為學生着想,才能使整個教學圍繞着學生有序展開,否則就會脱離學生,何談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新接手一個班級時就要通過與學生交流、與家長聯繫、與科任教師溝通、觀察學生課上表現,通過各種檢測等來了解學生的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來對學生進行分層,建立個性化成長檔案。而對於學生屬於哪個層次並不直接向學生公開,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種保護與激勵。將全體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不管是備課還是教學,都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制訂不同的目標。如差生側重於對基本概念、定理的記憶與直接運用,中等生側重於對這些基本知識的理解性運用,而優生側重於知識的綜合性運用,要讓他們多完成一些具有思考性、難度較大的題目。要將集體授課、分組討論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這樣才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給予差生更多的關注與鼓勵,嚴愛相濟,促進差生的轉化。當然,學生的層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持續關注,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與退步,並做相應的層次調整,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二、備課分層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代教學大力倡導生成教學,但備課同樣重要,是國小數學教學落實因材施教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備課並不是教師主觀意願的體現,而是要做到在學生分層基礎上的分層次。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針對同一內容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來到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方法,制訂不同的任務,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對教材上各章節、各版塊的知識點全面瞭解,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脈落關係,這樣才能在備課時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能夠基於學生的已知,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得學生通過自身的主動探究來學習未知。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情況全面瞭解,在備課時才能實施分層教學如同樣是提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的類型與目的則不盡相同,針對差生提檢測型問題,針對中等生提理解型問題,針對優生則要提出一些綜合型、開放型問題,這樣才能使教學圍繞着學生這個中心展開,兼顧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範本,打下基礎。

三、導學分層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實施國小數學教學因材施教的主要場所。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探究,教師要兼顧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着眼於具體的教學內容,着眼於學生的實際學情來給予不同的方法指導,以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應着眼於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着眼於教材內容,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指導方法。

1.面向學生個體,層次不同,要求各異。學生因興趣、基礎、認知等方面的不同,在學習同一知識點時並不能同時達到教師的主觀要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統一要求,勢必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並不利於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發展。要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教師就必須要針對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這一節的重點是計算法則,難點是對於算理的理解。其最終的教學目標都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法則。但教師應面向學生個體提出不同的'要求。差生通過模仿例題進行計算,逐步掌握法則;中等生要按步驟進行計算,深入理解算理;優生則不僅要完成中差生的要求,還要學會根據法則説明算理。

2.面向學生羣體,科學分組,共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代教學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其不同於學生的個體學習,而是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完成個體所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可以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小組內成員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相接近,這樣更能增強教與學的針對性。教師可以不同的學習小組來量身定做,提出不同的探究任務,從而使各小組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組內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進而達到共同進步。

四、作業分層

作業、考試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樣也要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不管是平時的練習,還是各類考試,都要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完成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

1.開放習題的不同要求。開放性習題主要包括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針對此類問題,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如一題多解,中下水平的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解題方法就可以;中上水平的則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探索不同的解題方法,並能選擇最為簡便的方法。

2.對各類題目進行分類,即分成ABC三個層次,分別對應差生、中等生與優生。學生所對應的各層次題目為必做題,同時鼓勵學生選做高一層次的題目。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又可以讓學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樂趣,能增強學生的信心,激勵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篇二十一:國小體育創新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體育創新教學研究論文

在當今新的教育標準下,體育課程標準對於國小體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首先在指導思想上要堅持健康第一,其次在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行激發,並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另外在重視不同需求和個體差異的同時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受益。但是長期之來在國小體育教學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家長以及學生都沒有對體育課產生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導致目前我國國小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如何依靠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對國小生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改善,並實現創新教學是所有國小體育教師都應該給予重視和反覆思考的問題。

一、對體育創新的概述

打造創造教育首先需要體育教師實現教學觀念上的轉變,改變原來老師高高在上,生硬強加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的工作方法,建立平等的朋友交流方式,從而實現對國小生體育潛能上的創造和開發。體育創新教育的主要目標就在於讓學生掌握基本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的同時,實現對學生能力資源、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上的發展;並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的興趣,在掌握正確科學體育鍛煉方法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從而利用體育教學形成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體育創新教學跟傳統的體育教學相比有明顯的特點,總體而言更為重視國小生的個性發展,同時注重教學內容和手段上的創新。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教師的職能發生了改變,從傳統的教學轉為引導,突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第二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上朝向體育經驗、體育活動、體育動機以及體育方法上的轉變;第三是在教學目標上明確了“健康第一”理念上的樹立以及身體素質上的增強;第四是教學評價上從單純的能力達標轉移到對學生綜合運動能力和素質發展水平上的評價。

二、國小體育創新教學的方法

(一)場地創新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首先可以實現對體育教學場地上的創新,比如在場地上畫上各種圖案或者是利用色彩來創造出一個充分情趣和活潑氣氛的教學場地。如在後空翻的教學中,筆者將所有的體操墊擺成一個圓形,讓學生在後空翻的時候正好可以擺出一個花朵綻放的形狀,並指定每個學生落地的位置等待所有學生做完動作後拼成一個圖形,這樣可以給後空翻活動提供一定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通過稍微的變化不僅完成了一定的教學任務,同時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一個極大的豐富。

(二)環節創新

由於在創新教學中將教師的作用發揮從傳統教學轉變為引導,因此在教學中一些具體的體育運動環節應該讓學生自己嘗試着去練習和創新。比如在課程學習前的準備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自主的安排,只對時間進行規定,而在內容上可以由學生來自主決定應該是遊戲還是做操,並對錶現優秀或是得到大家喜歡的活動提出表揚和肯定。而在集合的隊形上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來決定,三角形、圓環形或者是十字方隊都可以,只要不影響正常教學即可;此外在跳遠、跑步等運動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的選擇夥伴和搭檔,同時還可以實現對遊戲上的創新,從而體現出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創新性。

(三)內容創新

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在傳統的教學課程安排上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一些新元素上的添加,突出國小生的個性特點發展。比如在障礙接力的運動中,教師可以將其設定為“送雞毛信”的遊戲,將接力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障礙都改為“山坡”、“小河”以及“低人的'哨所”,然後最終的目的地就是雞毛信需要送到的地點。還有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注意動物在跳躍上的動作,可以做“蛙跳”或者是“兔跳”,然後比較這些跳躍方法哪個跳的最遠,從而在這些創新內容上實現對身體上的鍛鍊。

(四)體育學習方法的創新

教師在對教學中動作重點以及技術動作要領進行介紹和演示之後,具體練習中各種方法和細節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比如在“花樣跳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組織學生對熟練掌握的跳繩方法進行練習,然後引導學生自己對跳繩的方法進行創新。再如,在教一年級小朋友跳單雙圈時,可先把呼啦圈發給他們,不做任何要求。後來小朋友創造了做烏龜爬行、繞圈、轉圈、滾動、開火車、轉呼啦圈、繞腳腕跑等遊戲方法。並把學生分為小組,通過競賽評比,並要做的優秀的小組帶動稍微落後的小組,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學習樂趣並提升了集體意識。

(五)體育遊戲內容的創新

在準備一節時,遊戲從準備到教學實踐中都可以體現創新。如在小膠球遊戲中,筆者給每小組一個球,畫出活動範圍,讓學生自由創編出大家喜歡的遊戲。遊戲前,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要照搬已學過的遊戲,不要與他人雷同,要具有新意。大家通過組內討論,創編富有新意的“投球換轉”、“腿夾球比快”、“小球接力”、“目標遠投”等遊戲項目。通過自創、全體參與,提升了參加課堂遊戲的積極性和想象力。

除了以上因素外,體育教師還應創新課堂教學的其他因素,努力開闢出體育教學的新路子。總之,體育教育創新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這是體育教育創新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

篇二十二:國小音樂鑑賞教學研究論文

範慶芬1,劉 巖2

(1.吉林省敦化市秋梨溝鎮學校;2.吉林省敦化市賢儒鎮中心國小校)

摘 要:隨着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國小音樂課程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部分,探究國小音樂鑑賞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審美能力,已經成為國小音樂教師的重要目標。

篇二十三:國小語文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語文拼音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拼音是輔助學生學好漢語的重要工具,一年級的拼音學習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關鍵。隨着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這一技術來幫助學生學好拼音,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多媒體國小語文拼音教學

從《漢語拼音方案》推出並編入國小課本以來,漢語拼音就成為國小生入學後的重要學習內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反映漢語拼音的教學難以順利展開。有的教師提出課本內容比較枯燥,很難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師認為拼音內容對一年級學生來説有點複雜,難以幫助學生有效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多媒體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課本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隨着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拼音教學中,以前的各種教學過程中面對的難題正在逐漸被解決。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記憶”“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三個方面出發,談談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國小語文拼音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古代的學者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聽別人講比不聽好,見到比只聽別人講好”。由此可見,親身的見聞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過程。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文字等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從而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來創設內容豐富、場景真實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把拼音學習當成一種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之中。如在教學“gkh”這一課時,我就根據多媒體可以把課堂內容更加形象地展現出來的特點,精心創設了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上要教給學生的拼音做成了可以發音的拼音寶寶。在課堂開始之後,我打開多媒體課件,這些寶寶就乘坐這一輛火車駛入了學生的視野之中,學生的目光馬上就被這些寶寶吸引住了。然後,我教給學生這幾個字母的發音方法,在學生正確發音之後,多媒體上對應的寶寶就會向學生揮手。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徹底調動了起來,他們更加積極地進行發音練習,以和多媒體上的拼音寶寶互動。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之後,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課堂教學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記憶

無論在哪一學習階段,記憶課本知識都是學生面對的難題。許多學生因為沒有掌握記憶的方法,對課本知識學了又忘,久而久之,就會對知識記憶產生牴觸心理。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心理還不夠成熟,當他們遇到難以記憶的知識時很容易就會產生失敗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幫助學生脱離了機械記憶的苦海。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所學的知識。如在引導學生複習韻母的時候,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多媒體課件:在美麗的森林裏面,住着一些活潑的韻母寶寶,在我點擊鼠標之後,森林呈現在了學生的眼前,韻母寶寶們分散在森林的各地。接着,我向學生説道:“韻母寶寶們在森林裏面迷路了,大家能不能叫他們的名字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小房子?”學生踴躍地進行了回答,有的學生站起來一口氣説了很多的韻母,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韻母寶寶們送回了他們的住所。這樣,在愉悦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被調動了起來,韻母的讀音和寫法不知不覺地就紮根進了他們的記憶深處。之後,在一次課堂檢驗時,我考察了他們對韻母的掌握情況,一些以前沒有正確默寫出來過的學生也把課上覆習的韻母準確地默寫了出來,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記憶的效果顯而易見。

三、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新的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拼音學習為漢字學習和説標準普通話打下基礎。要落實這樣的目標,我們教師應該突破拼音教學中的難點,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在拼音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拼讀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我結合多媒體增加了訓練的密度,以期突破拼讀這一教學難點。如在學了a、o、e、i、u、ü和b、p、m後,我就引導學生進行了拼讀,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兩拼音節的正確拼讀方法,我在多媒體課件上演示了聲母b和i介母碰撞並結合的過程,同時發出音節bi的規範拼讀。通過多媒體聲色並茂的演示,我輕鬆引導學生掌握了拼讀的技巧,並引導學生根據多媒體課件進行了練習。這樣,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規範的示範之後,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的拼音教學方法,能將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課堂變得有趣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學習效率也就得到提升。因此,我們一線國小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並利用這一技術來進行教學創新,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為學生素質的提高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莫金蓮.淺議國小拼音教學[J].教育界,2012,(23).

[2]張水娥.多媒體在拼音教學中的妙用[J].學苑教育,2015,(21).

篇二十四:國小課堂情景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課堂情景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情景教學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為一體,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本文從情景教學的意義、影響情景教學的因素、情景教學的運用三個方面對國小課堂情景教學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國小課堂;情景教學;意義;影響因素;運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要想讓學生成為“樂知者”就需要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所謂的興趣就是讓學生把學習化被動為主動,主動的探索知識,主動地運用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用情景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

1.情景教學的意義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老師的講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以及教育部的課程大綱來進行教育。老師占主導地位,學生的主導地位習慣性的被忽視。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有可能影響課堂秩序,學生本人對於膠南的題目有畏難情緒,難以提升其興趣,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情景教學模式成為了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情景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其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教與學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提升,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改變了單純的“填鴨式”記憶,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提供了實際運用的機會,使學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原理,懂得理解式記憶的重要性。這種學習方法使理論與實際緊密聯合,不再是紙上談兵,避免了傳統教學中的理論與實際無關聯的問題。同時也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進而產生良性循環。也可以更早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教學質量,並針對其問題進行更正,是課堂上的講授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影響情景教學的因素

2.1學生因素

教育對象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情景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況,不斷優化教學質量。在情景教學中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應多應用遊戲和實物演示的方法,促進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和遊戲中理解知識的本質。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應多設立自主設計的情景演示,充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應考慮到每種年齡段中每個學生的不同,例如:學生的性別、性格、學習方法、表現慾望的強弱等方面,來設置不同的學習方法。在迎合學生的個人因素特徵的同時也應考慮改正學生不足的方面,例如:學生性格內向,沒有效率的學習習慣,學生聽課時的方法等問題,應給予適當的糾正。

2.2教師因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經驗來設計適合學生的情境,應用靈活的教育手法應對學生在情景中的突發狀況,使課堂秩序活躍課堂紀律井井有條,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中度過一節課。最重要的是老師應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教學方法,反之教師對這一方法的經驗不足,調控不得心應手,情景教學的目的沒有達到,讓學生反而認為這只是一次形式上的教學,只要迎合老師就好。老師的神情語氣也對情景教學有着重大的作用,這種微妙的動作會增加師生感情,加強師生的聯繫。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用熱情的目光,親切的態度,形象的手勢會營造一種輕鬆的課堂氛圍。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理解的知識才是自己的,死記硬背的知識總有一天會離你而去。在學習中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才算真正的學到了,才能舉一反三的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的知識不但做不到舉一反三,就算很明顯的問題也不會靈活運用。學生上課學到的方法比具體的解決方案更加有用。

2.3教學內容因素

在國小的課堂上教師所運用的情景應緊貼學生的生活,所教授的知識應與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在課堂上教師所舉的例子應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識,自然現象以及大多數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方面所進行講授,以達到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前課後都有自主學習的意願。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有不同的觀點以及對細節問題有所疑問,教師可以運用這樣的情況讓其他同學一起探討,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應在講授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到學到的知識和當今社會之間的聯繫,以及自己與掌握的知識和當今社會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從生活走進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這一過程的樂趣,知道學習是為了以後更好的適應社會,使學生逐步適應社會人這一角色。

3.情景教學的運用

3.1趣味導入

引用趣味的方式進入課堂的學習環節是授課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個人能力、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為基礎,啟發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數學課上教授乘法口訣時可以先問學生:“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關乘法表的運用嗎?”或者“你們有什麼相關乘法表的問題嗎?”學生會回答:“媽媽在計算家庭賬單時會用到”。學生也會發問:“乘法表是幹什麼用的?”、“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嗎?”等等。正是這些問題使學生帶着好奇心和目的聽這堂課,讓他們在課後也可以學有所用,帶着這樣的心態來學習自然會事半功倍。

3.2音樂烘托

音樂是以聲音和節奏為基礎的藝術,可以直接的激發人們的情感。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可以發揮巨大的感染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以根據所教授的課文選擇相應的背景音樂,在這樣的情境下更容易使學生進入到相應的氣氛,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使課文中涉及到的情境得到情感上的還原。音樂與畫面相結合能更快地幫助學生建立起相應的情境,例如在教授《找春天》(人教版)一文,在示範朗讀時配上輕緩抒情的音樂,利用多媒體呈現田野的美麗景象,學生在文字上、畫面上、情感上、樂曲上等全方位感受置身於春天的田野上,自己彷彿聞到了春草的氣息,聽到了喜鵲、杜鵑的歌曲。這樣的方法更加能提高教學質量,也巧妙的避免了低年級學生上課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問題。情景教學能夠激起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情感體驗,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為一體,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篇二十五:國小音樂趣味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音樂趣味教學研究論文

一、進行趣味性教學對教學的重要作用

1.趣味性的音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隨着新課改的進行,在教學中,教師要實現素質教育,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發展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就要創設充滿趣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美。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時,要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展開自由的想象,充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趣味音樂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國小生的性格活潑,在活躍的氛圍中更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創設出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使他們在輕鬆的狀態下進行音樂欣賞和知識探究。在學生主動學習過程中,讓他們有效提高音樂的感知能力,理解更多的樂理知識,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

3.趣味音樂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在生活中隨時隨處都可以發現音樂的影子。音樂是豐富人們業餘生活,讓傾聽者感受美,體會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音樂對學生的薰陶作用,讓有趣的音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淨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能夠通過音樂和節奏感知樂曲中藴含的美,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

二、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突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注重樂理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培養學生欣賞美和感受美的教育。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創新的思想和理念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課堂中體會學習的快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1.創設音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在以教學新理念和教學新課標為教學依據的前提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出豐富的課堂形式,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他們喜歡的音樂家,並在教室中張貼這些音樂家的海報。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中,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學習音樂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使音樂教學取得實效。

2.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把多媒體引入到音樂教學中。通過利用多媒體來展示豐富的`音樂和圖片,讓學生在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下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鼓勵他們深入探究,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跟隨樂曲產生想象,促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體會音樂反映出來的情感。在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跟隨節奏進行舞蹈,在快樂的舞蹈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使他們精力集中,有效理解和掌握學習的音樂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於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拓展

隨着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和學生的關係隨之發生變化,同時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時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音樂綜合能力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樹立我要學的信念。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注重對他們整個知識體系的培養,把音樂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音樂教學生活化。例如,音樂與美術相結合,在學習六年級《飛來的花瓣》時,教師可讓學生準備紙筆,將自己對教師的感情,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下,在紙上描繪出來。在學習《粉刷匠》時,可讓學生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即興作畫,也可分成小組合作做一幅粉刷匠的圖畫。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在繪畫中感悟歌曲的旋律與節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造力。又如可將語文與音樂相結合,在學習四年級《春》時,可讓學生在課下蒐集有關春的古詩詞等文學作品,拿到課堂上來進行朗讀,通過朗讀理解小提琴協奏曲《春》,更好地感知春的形象。其次,可將音樂課擴展到校園活動中。使音樂的“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增強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音樂體驗。還可與班主任聯繫,在組織學生的少先隊活動時,播放《快樂的小隊》、《小小號鼓手》、《紅領巾在召喚》等歌曲,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歌曲中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更好地對歌曲進行理解。

四、總結

總之,開展國小音樂趣味性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時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探究慾望,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他們在美的感受和體驗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促進國小音樂教學的高效進行。

篇二十六:國小語文遊戲教學研究論文

國小語文遊戲教學研究論文

一、如何進行國小語文遊戲教學

(一)豐富語文教學方法

遊戲化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將學生的求知慾望以及好奇心帶動出來。比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舞台劇、演講比賽或者是故事大賽等形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幸福是什麼》這一章節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演講比賽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讓學生將自己的幸福觀表達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對於學生的表現不要過於苛刻,儘量為學生創建一種寬鬆的課堂氛圍,多引導學生,這樣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放鬆自己的身心,進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接下來的教學中。由此可見,遊戲教學的有效使用,既能夠讓語文課堂不再那麼枯燥乏味,又利於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

(二)合理把握遊戲時間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要合理安排和把握遊戲的時間,因為課堂始終是以傳授語文知識為主,不能亂了主次,一旦遊戲過多便會影響教學內容的講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地進行遊戲教學,在突破重難點時充分發揮遊戲的應有價值,在最有效的時間內開展學生最喜歡的遊戲教學環節。只有時間把握好,學生在學習時才會覺得意猶未盡,從而使遊戲的價值最大化。

(三)在閲讀教學中應用遊戲

閲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培養國小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還能提高國小生的智力和審美情趣。在閲讀教學中融入遊戲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更好的體驗和感悟。一般而言,進行閲讀遊戲化教學,教師可以採取情景假想、角色扮演等遊戲化的形式。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此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好一個遊戲任務:讓學生採取分組角色扮演的方式,分配好課文中的各個角色,包括小蝌蚪、鴨媽媽和鴨寶寶以及大魚、大烏龜、大白鵝、青蛙媽媽等。接着要求學生根據課文裏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一一進行表演。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表演,這樣一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表演者的身上了,他們或調皮、或活潑、或可愛的表演,贏得了其他學生熱烈的掌聲,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最後,教師再對學生的表演進行有效的點評,對課文的內容再一次進行梳理,重點講解課文中的一些生字詞,加深學生對這些生字詞的理解和記憶,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中所提到的幾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動物特徵以及蝌蚪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特點等。通過在閲讀教學中融入遊戲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地掌握。

(四)結合生活創設遊戲化教學

遊戲化教學的建立,不僅能有效減少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畏難心理,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外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精選課文,儘量多選一些國小生喜聞樂見的文章讓其閲讀,並適時將遊戲理念穿插在其中,這樣能夠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閃光的金子》這篇文章就是用兒童的語言,從兒童的角度上去寫的,篇幅比較短小,故事內容簡單且有趣,很符合國小生單純的心理特點,再將遊戲教學理念穿插在其中,讓學生去閲讀,學生便能愉快地進行學習。

二、總結

在國小語文課堂上,教師最好不要再蒼白無力地進行講課,而要將遊戲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進行授課,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適合的學習成長的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和享受這個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不感到枯燥,願意把自己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使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科學、合理地開展遊戲教學,有利於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qykkq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