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德育論文模板 >

加強中國小德育銜接,促進可持續發展

加強中國小德育銜接,促進可持續發展

加強中國小德育銜接,促進可持續發展
加強中國小德育銜接,促進可持續發展
 摘要:從國小升入國中是學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然而,當前中國小與國中在德育工作中的脱節,影響着德育整體功效的發揮,也制約了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導致一些問題學生的出現。本文試就國小——國中學生德育工作銜接問題進行一些探索,力求為當前存在的德育弊病找到解決的辦法,實現中國小德育一體化,實現德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德育  銜接  存在問題  解決方法
青少年學生是我們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僅是涉及到千家萬户的大事,而且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取得成功,關係到中華民族未來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國小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實踐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加強和改進作為學校德育基礎工程的養成教育,不僅促使學生由“被教育”向“我需要教育”方向轉化,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變成學生自己的行為和需要,以達到“自育乃育人之本”的目的,而且也拓展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路,開創了中學德育教育的新境界。 同時,一直困擾着中學德育工作開展、影響德育整體功效的國小、國中的德育目標、方法、途徑、管理上的脱節問題凸現出來。所以提出中國小德育的一體化轉移,力求在找準當前德育弊病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研究、嘗試,為改變德育現狀,促進可持續性發展出一份綿薄之力。
一、存在問題
 從國小升入國中是學生時期的一個重要轉折,他們正處於從兒童期向少年期(國小五、六年級到國中一年級)的轉化過程中。兒童品德發展的各個相鄰學段,既是互相區別,又是互相聯繫的,它們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逐漸過渡的。
據我所知,我校國中部與國小的德育銜接如下:本校國小部將六年級畢業生名冊移交給國中部,一般也只掌握了學生姓名和畢業成績。至於學生的品行、個性、特長、家庭背景等並不要求國小部提供,國小部基本上也沒有這方面詳細的資料。外校的國小畢業生到我校國中部就讀的學生,我校也沒有主動的去各國小了解,使我校七年級班主任、科任老師對學生的瞭解除了畢業成績之外,其它的幾乎為零,造成對學生的品行、個性、特長、家庭背景情況的掌握磨合期太長,一般需要一個學期才能基本掌握,從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發生。
由於我校對中國小德育銜接問題注意不夠,往往是因時因勢因地因人而異,缺乏一貫性和一致性,造成學生從國小到國中,出現許多不適現象,諸如學習困難,與他人和集體交往不適應,對學校和老師的不適應,對國中教育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掉隊生”再度分化,出現“問題學生”,甚至輟學失學現象以及其他嚴重違紀現象。
二、解決方法
1、加強同各對口國小德育的有效銜接,構建一體化的德育體系
青少年在不同年齡階段上的認知能力、生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各有特點。這就決定了包括德育在內的教育是分階段進行的,不同教育階段應有各自的教育內容。但學校德育是一個系統,是由國小德育、中學德育、大學德育等子層次系統組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系統論告訴我們:當各個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而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狀態及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這時整體功能只會小於各部分功能之和。這就要求我校德育工作要對不同階段的德育進行全面的規劃,各階段的德育既有適合青少年成長規律的相對獨立的內容,又要考慮到同各對口學校的相互銜接,防止簡單重複或脱節,以便發揮德育系統的整體功能,不斷提高德育的整體效果。改變過去那種 “你敲你的鑼,我擂我的鼓”的現象,積極地同各對口國小溝通,建立中國小一體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2、系統設計德育目標,實現同各對口國小德育目標的有效銜接
德育目標是培養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諸方面素質的規格、標準,是德育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制約着德育各方面的工作。我校和各對口國小是各具獨立性又密切聯繫的教育整體,可以根據整體性原則對德育目標進行優化組合。建立一體化的德育目標,大體從三個方面入手,即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法紀素質、健康心理素質方面,在實施中需明確中國小各應達到的程度。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以“我是中國人”為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為例:國小以培養國小生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的一代小公民為目標,分低中高三個層次進行;中學以培養中學生成為肩負歷史使命又有民族意識和為國效勞好思想的一代新人為目標,分四個階段實施。這樣愛國主義教育從國小的愛的情感逐步昇華到中學的民族意識、歷史使命、祖國前途上來,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體化。在道德法紀教育方面,國小以養成教育為主,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定勢,中學則偏重於認知和評價,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培養學生具備辨別是非、對錯、美醜、善惡等方面的能力。在心理教育方面,着重從悦己、焦慮、交往和情感四個方面開展探索,讓學生以嶄新的自我,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3、整體設計德育內容,實現德育內容的有機銜接
德育內容是為實現德育目標而在德育實施過程中確定和安排的教育內容,是特定社會對雙向互動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關德性的具體規定性要求。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選擇和確定學校德育的直接依據是該社會的教育目標和德育目標、學生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以及當前形勢任務和學生思想品德的實際。我們根據《國小德育綱要》和《中學德育大綱》,依據中、國小德育銜接的目標和漸進成長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了以五愛教育為基本內容,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基礎道德、基礎文明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基礎的有機有“銜”有“接”的德育內容:





 


國小


國中




政治教育


(1)熱愛祖國教育


(1) 熱愛祖國教育
(2) 社會主義教育




思想教育


(2)熱愛集體教育
(3)熱愛人民、熱愛勞動、艱苦奮鬥教育
(4)科學啟蒙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公民意識教育
(5)科學態度教育




道德、法制和紀律教育


(5)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教育
(6)民主與法制啟蒙教育


(6)環境道德教育
(7)社會公德教育
(8)勞動教育與職業教育
(9)社會主義民主遵紀守法教育




心理教育


(7)國小生活的適應
(8)情緒、行為的調控
(9)學習動機、興趣、習慣的養成
(10)注意力、觀察力、表達力、想象力等智能的開發


(10)學習動機、興趣、方法和習慣的養成
(11)青春期心理衞生、人際交往的教育





並按照重點性、層次性、階段循環性、整體性的原則配置了各分段的德育內容重點。如國小高年級(5-6年級)重點是:在堅持進行《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禮儀常規》的教育及意志品格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勞動教育、紀律教育、法制與民主教育、國情教育、環境教育和熱愛科學教育,以熱愛祖國為動力的學習理想及做合格的國小畢業生的教育。國中一年級重點為:進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中學生禮儀常規》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質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勞動教育和艱苦樸素教育,做好中小銜接,進一步奠定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品質基礎。
4、遵循學生髮展特點,改進德育方法
中國小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國小階段,教師扶持較多,而國中(特別是高年級)則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漸進”是事物正常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應根據漸進性原則,以學生現狀為起點,從實際出發來進行管理。七年級老師不能讓學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過多,要做好與國小高年級管理方式的銜接。同時,少年學生的獨立性、自覺性又在不斷增強,教師應轉變觀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教師不應再是以道德教育權威者身份出現,而是一位顧問,一位幫助兒童發現問題的引導者,一位討論問題的參與者,主動幫助兒童消除對教師的依賴思想,變盲目、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個人道德生活的主體;以一種積極進取、自覺成長的生活觀,與教師相互探討、共同思考,學會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七年級學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機智來對待少年的這些特點,既要尊重他們,又要適當的引導、監督他們。可採用主題討論法、心理活動法、民主對話法、比較鑑別法等,讓學生在班會、家庭、社會上獲得、印證道德認知;體驗、深化道德情感;培養、鞏固道德意志;訓練養成道德行為,強調由他律內化為自律的全過程。國小隨着年級的升高,應逐漸減少學生的依賴性,以學生裝為主組織設計隊會教育活動,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適應中學的教育活動。中國小教師應改進德育方法,增強德育的民主性;應相互走訪,相互介紹,而達到相互瞭解,相互配合。
5、改進學校管理,保證中國小德育銜接
國中學習的科目、內容、深度、矛盾及評價與國小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輸入與學生原有的心理結構不相符合,這是學生進入國中感到不適應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發展為“問題”學生,甚至可能出現“亂班”。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僅僅是班主任、團、隊的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最經常性途徑。為此,各科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必須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在知識傳授上要注意中國小銜接,而且在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上也要注意中國小的銜接,作為國小,隨着年級的升高應逐漸放手減少學生的依賴性,以學生為主來組織教學。在各分段的成績考核中增加嚴格性,要有競爭意識的培養,才能有適應中學嚴峻學業成績評價的承受能力。中學則要通過課堂教學,注意“接”點。注意中國小知識銜接,精講多練,防止學生“走神”,立足課堂,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在課堂活動方式及作業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實行多樣化。少年兒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興趣,創設成功機遇,充分體現激勵性原則,使各層次的學生登上不同的目標,在自己的發展區儘快成長。
當然我們深知,銜接問題是複雜的,要真正解決諸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和各國小都把九年作為一個整體,從德育的系統性、教師工作風格的差異性、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連續性、班隊會活動設計的對應性考慮“銜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實現國小——國中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亦能全面的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標籤: 德育 中國小 銜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deyu/8ym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