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數學論文【多篇】

數學論文【多篇】

數學論文【多篇】

數學論文 篇一

摘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國小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應讓學生養成聽、説、讀、寫的好習慣。

關鍵詞:

國小數學;低年級;學習習慣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國小低年級是基礎教育起始階段,更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教師埋怨學生“不會説”、“不會聽”、“不會想”,沒有想到如何使學生“會説“”會聽”“會想”。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説得不完整,“浪費時間”,“不如我説給他們聽”,剝奪了學生説、聽、想的權利。課標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已有許多教師寫文章指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列舉出培養哪幾方面的良好習慣,值得借鑑。在國小數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怎樣培養呢?具體到課堂教學又應怎樣操作呢?

一、會聽

聽是學生首要任務。聽什麼,怎麼聽?剛入學的國小生在這方面是不瞭解的,教師要注意培養。

1、聽老師在講什麼?讓學生學説一遍。聽老師講錯什麼?讓學生指出來(説出來),這樣培養他們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2、聽小朋友們在説什麼?讓學生學説一遍。聽小朋友哪裏講錯了,你有什麼不同意見?你想怎樣説?這樣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3、在聽的培養訓練中,教師切記:教師説話的語速要慢,使學生感到親切;語句要短,學生容易掌握;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認真聽,認真記憶,不打斷學生的説話。對學生的語言,要有明確的要求,並及時給予評價。“聽”的習慣培養要貫徹到教學的每個環節、每一堂課中。

一、會説

“説”在課程總體目標中有明確的闡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對低年級的具體要求:“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説”“、想”“、聽”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繫、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總之,“説”功的訓練,由學生不知從何説起、不會説、不完整、不準確地説,通過教師的輔導、引導,使學生逐步地會“説”,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會寫

低年級的寫字很重要。教室的板書和範例是楷模,教師寫得怎樣,學生就寫什麼樣。寫字要認真,不是一句空話,這要教師一筆一畫地教,不但要工整清楚,而且要正確無誤。一個數字、一個符號都不能馬虎。不能隨隨便便找一張紙來寫,有的學生寫完就扔掉,這種習慣很不好,不但浪費了紙張,也忽略了在草稿紙上計算也應養成的良好習慣。

三、會做

“做”指的是操作。

1、操作不僅有利於動作思維、形象思維,也有助於抽象邏輯思維,促進大腦兩半球的和諧發展。通過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操作不是可有可無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操作浪費時間,不好組織等,這就需要教師更新觀念。學生的操作就是動手活動,學生觀察某物體或操作某學具,認真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從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有關數學知識,使之不斷提高,增進理解力。

3、操作要注意方法的指導。操作前,教師要講清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方法,操作要選擇恰當的內容,操作要和語言相結合,操作中可以互相交流,通過有序的操作後,要啟發引導學生對操作的結果進行抽象概括,得出結論。操作要適時、適量和適度,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基礎上,及時抽象概括,使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

總之,國小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應讓學生養成聽、説、讀、寫的好習慣。

小結:只有給學生更多讀書、動腦、動手、實踐、探索的機會,才能培養出更多有思維能力的創造型人才

數學論文 篇二

一、教師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

教師通過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原本單純的“教”,變成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對於數學教學來説,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道路。而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着強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材也是連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紐帶,依據教材,教師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現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於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採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而使課堂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輕鬆了,興趣濃厚了,然而卻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中的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並且還應該掌握一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教師應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制定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採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不“跑題”,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

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應當多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善於嚴密地思考,在某一處數學知識上,要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就是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卻花費時間比較長,教師就應當教該學生如何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從而節約學習的時間。而有些學生善於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卻容易因為馬虎粗心犯下錯誤,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有利於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國小數學教學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娛樂和遊戲中學習,這比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説,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於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於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儘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於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於他們的教學方法。對於教師來説,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應當因為自己教學方法的問題而造成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國小數學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這一要求。

五、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並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準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後,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並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鬆。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課上的工作。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教師不僅要善於教,而且要善於研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而且要通過科研,培養自己,教研相長。一方面,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服務的,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應體現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儘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一名學習者。首先,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髮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正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常化,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裏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燒得什麼也沒有的蠟燭,而是用科研不斷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個只對教材做膚淺瞭解、按教案簡單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為攀登教育科學藝術高峯的實踐者。

七、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對於任何一名教師來説,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做得完美無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學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總結出:哪些經驗適用於所有的教學情況,哪些經驗適用於哪種特殊情況。有了這些經驗,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才更能把握國小數學教學的方向。在總結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要借鑑其他教師的方法和經驗,尤其是那些有着豐富教學經驗、取得過優秀教學成績的教師,他們身上着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着自己一起進步。新時期採取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國小數學教學也應當不斷地進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接受專業的培訓、認真研究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並且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內和課外各方面的工作;積極參加教育科研,總結教學經驗,從各個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並且讓這種教學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得以運用。在教學中取得更顯著的成就,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並且為學生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基本的要求。

數學論文 篇三

摘要:翻轉課堂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文章通過分析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討論了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於高等數學課程中的實施步驟。

關鍵詞:高等數學;翻轉課堂;微課

引言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打亂了全國各個高校教學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下發《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各個高校認真貫徹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精神,積極準備,認真應對,採用線上教學的方式,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隨着21世紀社會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國家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是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技術實用型人才。圍繞這個目標,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而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就應以實現數學的應用性作為切入點,結合信息化網絡技術,實現高職學生的全方位發展[1]。伴隨着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網絡應用的普及,翻轉課堂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翻轉課堂是指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以教師錄製的微課視頻為載體,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於高等數學課堂,使得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2]。

1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現狀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較為薄弱。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自制力和學習的韌勁與本科學生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對於數學類比較抽象的課程普遍缺乏學習的動力。而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堂開設週期長,覆蓋面廣,一方面為學生後續的專業課學習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邏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着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由於在高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信心的缺乏,面對深奧的數學理論知識往往止步不前,極容易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其次,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高等數學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較為困難,在教學過程學生經常無法跟上課堂節奏。在高等數學教學的授課目標中,往往知識目標很難完成,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自然無法涉及。由於高等數學課程比較抽象,因此教師需根據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勇於創新,不斷挖掘高等數學理論知識的專業背景,學習網絡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易於對課堂知識目標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對學生的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進行培養。最後,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有待改進。根據高等數學自身學科的特點,其概念和定理比較抽象,計算實例較多,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多采用板書加PPT形式,對學生進行授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枯燥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部分高職院校紛紛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對高等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嘗試將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教學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師和學生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體系也需要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2翻轉課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2.1明確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能夠得以順利實施的指向燈。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在進行高等數學授課之前,需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將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小知識模塊,並確立每個小知識模塊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確定每個小知識模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並錄製相應的微課教學視頻。同時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減少高等數學的理論推導部分,注重對高等數學思想的引入和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在知識目標環節,要求學生了解高等數學的相關概念,如函數、極限、導數、積分;熟悉高等數學的相關定理和公式,如兩個重要極限、洛必達法則、函數性態的判別;掌握簡單函數的運算,如求函數的極限、導數和積分、判斷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在能力目標環節,培養熟練的運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自學能力;在素質目標環節,塑造學生勇於克服困難、頑強進取、大膽創新的拼搏意識,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2.2微課視頻的製作

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提前錄製好微課視頻,並將製作的微課視頻發佈到網絡平台上,學生可以在網上直接觀看,也可以下載到線下學習。從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出發,視頻時間應該控制在20分鐘左右,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這樣更能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首先,微課視頻的製作可以通過常規的多媒體軟件實現,如微軟PPT自帶的錄屏功能、Camtasiastudio軟件、EV錄屏等。其次,微課視頻要保證畫面清晰,最好配有字幕,可以結合直觀的表格、圖像和動畫等方式來輔助學生理解。最後,高等數學課程中微課視頻的理論內容儘量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解極限問題時,可通過“割圓術”引入;講解最值問題時,可通過經濟當中控制成本問題引入;講解微分方程問題時,可通過人口問題引入[3]。

2.3課前學生自主學習

高等數學教師需提前選擇網絡教學平台,目前藍墨雲班課、職教雲、超星智慧校園網絡教學平台等在線上教學方面均取得不錯的效果。教師在網絡教學平台佈置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最好組織學生三人為一組,集體在課前下載或在網上直接觀看。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節奏,將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記錄,通過線上發言或留言的方式和教師進行交流,也可以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和老師進行討論。而教師可以通過線上交流或學生留言瞭解學生觀看視頻時遇到的問題,整理出具有研究和討論價值的問題,為課堂教學做準備。學生看完微課視頻後,可以通過教師在微課中預先設定的作業,自己進行練習檢查學習效果。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在課前自主學習環節,教師要充分運用網絡平台優勢,通過設置問題,查看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時長,線上討論留言情況等,及時督促學生課前完成相關微課視頻的觀看學習。在課前微課學習較為突出的學生,要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給予表揚和肯定,對於微課學習滯後的同學,要及時提醒,保證每位學生都能認真完成[4-5]。

2.4課上交流討論

課上交流討論是高等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在課上交流討論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觀看視頻的情況和通過網絡交流平台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解疑。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在觀看教學視頻中所存在的疑惑點,與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教師對每個小組遇到的問題進行點評,同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交流、討論和總結。教師對每一個知識模塊總結和答疑結束後,可設置課上測試或者頭腦風暴等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在課上交流環節,教師要時刻關注課堂動態,充分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同時掌握好課堂節奏,既不能讓課堂過於混亂,影響正常的上課節奏,也不能降低學生的參與度,影響交流和討論的效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翻轉課堂模式的引入,將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和對待學習的態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6]。2.5課後學習交流高等數學課後學習交流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總結和提高的過程。高等數學課後,教師可通過小組作業活動,按照學生事先的分組情況,設置一個與本節知識模塊相關的實際問題,要求每組學生課後通過查閲相關資料,給予解決。學生將解決方案上傳至網絡平台,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評價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樣既可以鼓勵做得好的學生,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3結語

在高等數學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確定教學目標,選擇知識點,錄製微課視頻,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成為學生思想的引導者和學習的促進者,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在課堂交流、討論和網絡互動學習中逐步建立高等數學概念體系,使其能夠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分工過程中體驗學習高等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郭二芳。翻轉課堂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20(18):128-129.

[2]樑萌。翻轉課堂教學應用與高職數學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科技資訊,2020(6):108-109.

[3]李慶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9(28):120-121.

[4]羅福林。高職數學翻轉課堂中交互式微課的應用效果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3):46-48.

[5]白餘。淺議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研究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0(35):355-356.

[6]李金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理化研究,2016(5):291-292.

數學論文 篇四

我們的學生喜歡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我們的學生喜歡形象具體的學習知識;我們的學生喜歡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我們的學生喜歡與自己生活有聯繫的學習渠道。這正如我們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通過具體感知和操作獲取數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這説明學習數學是一種體驗、一種理解的過程,要求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更要讓學生體驗數學,讓學生在自己的體驗中學習數學知識和鞏固原有的數學知識。

一、生活化:體驗學習的前提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藴含着數學問題。數學教學內容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易感受。

1、觀察身邊事物,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身邊到處有數學,如果能根據兒童的年齡、興趣、認知等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數學的存在魅力。例如,在教學“可愛的校園”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邊看,邊數;讓學生自主體驗,思路打開了,非常投入,熱情高,學習起來也輕鬆多了。

2、再現生活情境,激發興趣。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興趣。例如:認識了人民幣後,創設“小小商店”讓學生當小小售貨員和顧客交易;認識了鐘錶,讓學生自己撥時間,表演一天的作息安排。這樣課堂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興趣濃,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也是充分的。

二、實踐:體驗學習的有效途徑

學生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慾望,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動手,是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體驗各種探索活動。

1、開放情境,引導體驗。例如,一年級的“長方體、正方體的初步認識”一課中,我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有一學生説:“我試了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這就是學生對事物探索體驗的結果,只有這樣,學生才真正成了認識事物的主體。

2、組織實踐,解決問題。創造源於實踐,實踐活動是一個連續的,完整的過程,僅僅滿足於課堂的教學實踐是不夠的,我們可用實踐性作業安排課後任務,例如,學習了“分類”,我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房間,要求整潔美觀,學生興趣很高。這樣,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

三、合作:體驗學習的主要方式

合作交流的目的,不在於學生解決多少問題,獲得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思考。人人蔘與學習,人人有表現的機會,人人有嘗試成功的喜悦。

1、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教學中,教室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的思想,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讓1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快樂。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紙片,組織學生小組學習,讓他們利用剪拼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學生方法各異,互相討論後都歸納出自己小組的方法,交流時,台上學生講,台下學生不是修正,補充。在交流中學會合作,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與別人的協作中,分享着互助與競爭,成功與挫折體驗。

2、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設計的學習材料如果太難,學生的學習往往不能成功,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就不會有愉悦的體驗;如果過易,思維的強度不夠,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愉悦的體驗不強烈。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易於交流的開放話題,人人都能參與討論,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揮。交流中,教室要採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例如學習了分類後,要求學生將教室裏的人分類,這是個開放的問題,方法很多,孩子們踴躍發言,個個不甘示弱,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的依據性別分,有的依據職業分……學生個個都有自己的方法,臉上洋溢着快樂。

數學論文 篇五

(一)營造一種影響力較強的思維氛圍

營造一種較好的氛圍對學生朝着積極地、健康的、樂觀的方向發展起着較強的。作用,因為它作為一種潛在的運動形態對學生的心緒和情感進行感染和影響,以此來達到作用學生的行為和認識的目的。加強對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培養,摒棄過去的只傳授數學知識的培養的觀點,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求知慾、學習獨立性以及學生創造性思維上來,只有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良好的思維氛圍,創建良好的思維環境,營造學生專心學習的課堂氛圍,保證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下擁有無限的思維空間,才能以此來達到開闊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

首先,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勤於想象的能力想象力往往比知識更重要,對於學生來講,擁有寬廣的、自由的想象力,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培養思維的關鍵所在。另外,要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夠用數學的知識來科學的解釋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這樣就能夠在鞏固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又提升學生思維自覺性,增強學生基本的推理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多設置一些一題多解的題型和教學案例,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充分的將自己的思維方式體現出來,並對學生提供的多途徑的思維方式給予肯定和贊同,以此來為學生打開進入思維大門的鑰匙。例如,一個長方體容器內盛有水,水面高2.5釐米,容器底面積是72平方釐米。在容器中放入稜長6釐米的正方體鐵塊後,水面沒有淹沒鐵塊。這時水面高多少釐米?常用的方法是:設水面升高了X釐米。列出方程:72X=36(X+2.5),解得X=2.5。2.5+2.5=5(釐米)。另一種方法是先算出鐵塊的底面積6×6=36(平方釐米),72÷36=2,這就説明鐵塊底面積佔了容器底面積的一半,因此鐵塊和水的底面積是1:1關係,那他們的體積也是1:1關係。如果把鐵塊當成水,那麼水的體積就變成(72×2.5)×2=360(立方厘米),360÷72=5(釐米)。還可引導學生當鐵塊放進容器後因為鐵塊和水的底面積是1:1,所以水的底面積就變成72÷2=36(平方釐米)水的體積是72×2.5=180(立方厘米)180÷36=5(釐米)。通過一題多解的變化來激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

(四)增強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中高年級國小生的思維剛剛脱離對教師的依賴性,不過,稍微不注意,就會被教師牽着思維走,所以應該不斷的培養學生堅持己見的能力,並能夠向權威挑戰,培養學生打破定向思維的能力,推陳出新,並鼓勵他們多思考、多提問。例如,甲、乙兩地的鐵路長24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3/5小時行駛36千米。照這樣計算,這列火車行駛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按常規行程問題是:先求出火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時間,即36÷3/5=60(千米)。再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得出240÷60=4(小時)但我班有位學生是這樣做的:他先求出火車行駛1千米要多長時間?3/5÷36=1/60(小時),再算出行駛240千米需要的時間,240×1/60=4(小時)他這種獨創性的解題方法受到全班同學的讚賞。

(五)注意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總體發展性的關係

學生擁有了獨立思維能力以後,就會出現個體差異,數學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述數學知識,還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差異性,針對這些差異性展開教學,保證每位學生都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所進步。總之,國小生隨着知識的累積,其思維品質也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這也就為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進入成熟階段打下了基礎。教師也需要依照學生不同階段的個體差異性,培養其特有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課堂學習質量。

數學論文 篇六

摘要:闡述教學實踐與信息化的教育環境的關係,在這樣的前提下,信息化已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以及學生們學習的過程中,有了直觀的體現。教學策略應該轉變,使學生適應信息化環境的學習要求。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數學教學,函數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在國中階段的學科中,數學是其中的基礎學科之一,而函數教學的內容,在國中數學的教學中,又是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並且,在國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學中,函數是每一名學生都一定要熟練掌握,學生對函數有較熟練的掌握,才能夠為學生日後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普及開來,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對函數的教學,予以充分的重視,並將函數教學,與當前信息化的大環境,進行更加充分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國中函數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信息環境下的國中函數教學中的問題

(1)信息資源。對於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而言,一個好的環境,足夠造成直接的影響。而在現階段,絕大多數國中的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函數教學的內容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息化的環境,以及可以進行信息化教學的資源,對教師教學的整體效果,以及教學任務的進一步開展,造成了較為直接的影響。現如今,大部分的國中學校,學習數學的地點,基本都是在教室中,學生很少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課堂學習[1]。並且,即使是在多媒體教室,可以供教師們使用的教學資源也是少之又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的函數知識,基本上都是通過教師講授之後才得知的,在課後,也只是單純的通過教材與作業鞏固學生的知識。

(2)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現階段,大部分國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在講解數學函數知識的時候,始終沿用以往的傳統教學法。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除了能夠進行枯燥的講解,就是通過黑板來讓學生理解,類似於此的教育手法,很無法將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的,不僅如此,還會讓學生對於數學函數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倦怠,以及牴觸的心理。由於函數知識其自身的內容,相對來説是比較複雜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如果依舊堅持傳統教學法的話,勢必會降低函數知識教學的效果,教師事先準備好的教案,也不能達到教師自己預期的效果[2]。

(3)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在國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屬於我國九年義務教學的階段中,數學教師對於信息技術的瞭解,更是少之又少的。其中一些學校也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為學生們配置一些與之相應的教學設備,這對於教師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會產生更大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即使學生所處的學校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其中大部分的老教師,也會因為自己對信息化教學的掌握較低,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更願意採用傳統教學的方式,影響信息化教學的開展。

2信息化環境下的函數教學設計

(1)設置教學情境。如今,隨着我國各個領域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也在各行各業中逐漸崛起,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所以,面對這種現狀,教師一定要對自己原有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轉變,採用一些與現階段學生們學習需求較為相符,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與策略。以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為根本依據,設置教育教學的情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它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幫助,使其可以對函數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對二次函數圖像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在課前先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後,再給每組一個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在這之後,讓學生通過對計算機幾何畫板的利用,畫出與之相應的函數圖像。並讓學生們對自己所畫圖像的性質,進行一定的觀察與總結,在這之後,相鄰的小組在進行交換討論,通過這種教育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對學生們自我動手的能力進行鍛鍊,還可以幫助學生們,使其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對函數知識進行理解,在提升函數學習的興趣的同時,也可以為教師們減輕大量畫圖的負擔。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選擇應該怎樣沿X軸與Y軸移動函數,促使學生對於二次函數基本的性質有一個更好地瞭解。在如今信息化的大環境之下,國中數學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轉變,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自主進行學習與思考,國中數學教師,在更多的時間裏,是作為一名引導者,或是合作者的角色,為學生們講解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可以對函數知識進行更好地掌握,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對於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還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合理應用多媒體課件。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更多使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至於國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在教授函數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將內容傳授給學生,只能依靠嘴説的授課形式,極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所云[3]。此外,函數知識教學的內容,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而傳統的教育教學的方式,只會在不知不覺中消磨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信息化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對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較為有效的利用,以上的大部分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例如,國中數學教師,在進行二次函數相關內容的講解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需要進行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製作成課件,並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幻燈片等形式,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首先就要是在幻燈片上,向學生們展示二次函數的定義,併為學生們進行講解。接着對多媒體課件進行再次利用,進行二次函數圖像特徵的進一步演示。由於二次函數圖像的表現為“升起”,在這個時候,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合理運用,就可以讓學生們看到,並感受到更加直觀的現象。其次,在教師事先準備的多媒體課件上,向學生們展示二次函數的性質。在這其中,數字、字母以及其他的特殊內容,都可以通過不同顏色的字體,來進行展示。這樣能夠有效突出教育教學的重點,以及教學的難點,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提供給學生[4-7]。

(3)實現信息化函數教學與傳統函數教學的互補。在國中數學函數教學中,必須加以強調的是,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是將來數學學科教學的整體發展方向,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教師們應該完全拋棄掉傳統的教學模式,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的優勢與弊端,因此,國中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可以採用將信息化的函數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但在實際上,這無疑是增加了對教師教育教學的硬性要求,因為,教師們不僅要對信息化下的輔助教學工具進行了解,還要一直保持一種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們制定出更加合適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最大限度減少學生在學習時的盲目性,給予學生更加充足的進行自我思考,以及自我探索的時間與空間,積極的鼓勵學生,並對學生們提出的一些疑問,在第一時間進行詳細的解答,從而幫助學生們,使他們可以對函數的知識進行更好地瞭解。

3結語

隨着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信息技術逐漸普及,並且,已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雖然,在前進的道路當中,依舊有非常多的制約因素,但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融入信息技術,已經是一件大勢所趨的事情了。國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函數的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以當前的信息環境為基本的平台,將教育教學的內容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讓數學函數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商兆傑。信息化環境下國中數學教學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32):166.

[2]賈靖林。信息化環境下國中數學函數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5):85-86.

[3]姬映鬥。信息化環境下國中數學函數教學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53.

[4]金英。信息化環境下數學函數教學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38.

[5]郭信。淺談信息化環境下國中數學教學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5(02):43.

[6]張麗華。信息化環境下國中數學教學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4):40.

[7]鍾飛躍。信息化環境下的數學函數教學[J]。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2014(01):37.

數學論文 篇七

當前,學校在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面臨着兩大突出矛盾。一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現實之間的矛盾;二是數學課程內容總量偏多與探究教學在客觀上存在的費時較多之間的矛盾。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指導-探究”教學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指導-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經過一年來的教學,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指導-探究”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基礎之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量的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有繼續探究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是進行“指導-探究”教學的前提。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提出問題:“王力今年12歲了,卻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懸念,他們已急不可待,強烈的求知慾已經成為一種“自我需要”,這時讓學生取出準備好的年曆,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採取適當的探究方式,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較好的形式。

要完成新知識的“認識-理解-掌握-應用”這一學習過程,就要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和學生間的相互啟發作用,更要注意讓學生合作動手操作,探求新知。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讓學生將平時收集到的鞋盒、煙盒等物品取出來,每四個人為一組展開探究,動手將它們剪開,觀察一下這些立體形體的面有幾個?它們之間有什麼特點?與我們以前所學過的圖形有怎樣的關係?通過動手操作與合作探究,使枯燥的學習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從而更易於理解與掌握。

三、在探究過程中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

在“指導-探究”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由單純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找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最佳途徑,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之中去。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最終達到“指導-探究”教學的終極目標。

例如,7本相同的書摞起來有42毫米高。多少本相同的書摞起來有126毫米高?一般的同學都是先求出每本書有多高,然後再求多少本相同的書摞起來有126毫米高。但是細心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分析就會發現,126和42之間有倍數關係,能不能先用126除以42呢?通過分析、討論得出是可以的,126裏有多少個42,就有多少個7本。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機會,使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做旁觀者,而做主動參與者,羣體參與的結果是產生和諧的情感共鳴,使他們不同程度地體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指導-探究”教學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眾所周知,“指導-探究”教學正處於一個實驗階段,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因此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比較高。作為教師,應隨時關心最新教育教學動態信息與發展水平,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才能,做一口永不枯竭的活水,能源源不斷地補充新的營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創設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儘量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教學節省大量的時間,將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究與驗證,提高“指導-探究”教學的效率。

數學論文 篇八

摘要:

國小教育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學科,但是由於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國小生在對這門學科的學習中會比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國小數學學困生這一問題也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並且直接影響到了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當前階段對於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已經成為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國小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對此提出轉化策略。

關鍵詞:

國小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隨着近些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小階段的教育中也明確的提出: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國小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不出現偏科的現象。目前國小階段的教育中,語文和數學還是最主要的兩門學科,相對於數學課程來説,國小語文因為有較強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國小生所接受。很多國小生會認為學習數學很枯燥,除了背加減乘除法的口訣就是背一些數學公式,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給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增加了諸多困難。

實際教學中,學困生的問題或多或少存在於每個班級,然而學困生的形成大多數都不是因為學生智力的問題。如何轉化學困生,是當前我們國小數學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1、國小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1.1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國小生難以學好數學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態度,大多數學困生會因為覺得數學學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學習數學時會比較隨意,往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難題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

此外,還有的學生因為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也比較落後,從而導致自信心的缺乏,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學什麼都學不好,面對數學更是產生了畏懼心理[1]。這些都是造成學困生不能學好數學的主要因素,同時也讓很多國小數學教師大感頭疼。

1.2教師教學方法有待改進:説到數學教師,很多學生的第一印象都會覺得數學教師大多數都很刻板嚴肅,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距離感。很多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很少有感情投入,關注的重點往往只在對知識的講解上。還有少數教師只喜歡數學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甚至還有厭惡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從而造成這些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心理。再加之本來就比較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牴觸數學,最終導致學生更加難以學好數學。

1.3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學習習慣需要學生通過長期的實踐來逐步建立和養成。對於學生而言,學習習慣的好壞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有着巨大影響。大多數時候,學生的學習品質都是由他們的學習習慣所決定的。

學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如: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以及學習意志不強等問題,而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學生更難以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大多數學困生的不良學習習慣都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願意主動思考問題、無法獨立完成數學作業、沒有良好的讀題和審題習慣以及完成解題後沒有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國小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是科學和嚴謹,同時數學還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這也是學困生不能學好數學的主要原因。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需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的展現給學生,使其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得到提高。由於國小生年齡還小,通常都比較好動,容易對身邊的新鮮事物感興趣。

因此,國小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國小生的這一特點[2]。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後作業,讓他們回家之後利用廢紙張自己動手製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各一個,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裁剪和粘貼製作紙盒,製作過程中可以參照自己的鉛筆盒和家中的收納盒等。

最後要還要在課堂上表揚做得好的學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學生。這樣一來,既幫助學生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授課內容的理解,也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達到了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2改進教學方式:教師要積極改進當前的教學方式,教學流程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設計,同時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組織和開展例如:分組討論、合作探究以及動手操作等多種新式的教學模式。

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從而讓學困生也能夠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從中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且接受所學的內容,以此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多為學生介紹有關數學的發展史和小故事,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教學時還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數學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於數學學困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從他們的實際水平出發,深入淺出的進行教學,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標準,儘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數學基礎上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2.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的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有良好的表現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並且儘量的為其創造條件使其能夠重複出現,從而使學生形成習慣。對於那些不良的表現,教師也要及時的給予否定,使其出現的機會減少。

教師要同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強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進而達到促進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定學習目標,並且經常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的進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標制定的初始階段,不能給學困生制定過高的學習目標,要讓他們從中能夠體會到完成目標時的成就感。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幫助其養成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的好習慣。

3、結語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數學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細緻有效的開展這項工作,既要幫助他們改變對數學學科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讓他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劉豔芝。探究國小數學教學對學生興趣的培養[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7.(01):120-121.

[2]趙廣江。國小數學教學方法與學習心理分析[J]。林區教學,2017.(01):83-84.

數學論文 篇九

摘要: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教學和其它教學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着眼於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鍵點,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國小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並對整合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國小數學 ; 教學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

1、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多種感官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行説教式的教學,媒體運用單一,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乏味感。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動畫是國小生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設計製作出包含動畫的課件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幾分之一》一課時,我們設計了“豬八戒吃桃子”動畫。滑稽的人物,優美的音樂,詼諧的解説,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樂學氛圍,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鬆而易接受,為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它比傳統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問題,誘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濃厚興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慾望也油然而生。

2、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學生學習一個知識,一般都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實驗活動過程進行處理,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不易理解。關於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教材雖然採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2πr。但是,實驗過程比較複雜,難於操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圓拼成的近似長方形時,讓學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滲透了“極限”思想),這對於國小生來講很難想象,學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圓拼成的一個長方形,致使學生對所推導出來的公式的精確性持懷疑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利用動態展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使抽象化為具體,化難為易,以達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學上的難點。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講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時,用傳統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難把要害講清楚。而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演示:將兩個角平移重疊,將角的兩邊長短隨意改變。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的過程,國小數學論文很容易地歸納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並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們都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將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寫的教學內容事先做在課件中,上課時鼠標、鍵盤輕輕一動,教學內容立即呈現於屏幕,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大大增加課堂的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複習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尤為理想。邊複習,邊進行課內練習、矯正練習、遷移性練習,並在其中加上習題答案,及時進行錯誤訂正,可以大大縮短教師板書時間,一節課下來,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學習的狀態。

4、優化了練習,深化了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達到優化練習,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的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後,我們就利用計算機創設“虛擬商店”讓學生當售貨員與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由於信息技術演示具有“應變”、“重複”的功能,因而這種練習可不斷重複,使練習效果不斷強化。

二、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探索與生活緊密結合問題情境和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分析問題,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逐步養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操作程序如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情境的創設,能變抽象為具體,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反響,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其形、聲、光、色並茂,更易於學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於喚起學生創新的“火花”。

2、主動探索,嘗試解決——這一過程的設計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歸納思路,提煉方法——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交流後,教師接着引導學生歸納反思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使學生思考形成共識,以完成知識形成條理化、系統化。

4、練習鞏固,適當擴展——練習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是學生實踐活動的體現。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設計一些變式練習和 一些開放式的練習,以喚起學生創新思維。

三、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需注意的問題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忽視先進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師認為軟件越高級,會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於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要認真鑽研教育理論,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規律,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發揮最佳作用。

2、注意信息技術與傳統工具達成平衡。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學更多更深的數學提供了可能,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開拓了廣闊空間。但是,它不能被用來代替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實際觀察、直觀感知、基本運算、邏輯推理等。因此,應當使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紙筆運算、邏輯推理、動手操作、畫表作圖等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3、要重視學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課堂上要加強生生及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係,避免出現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機灌”,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心靈封閉”現象的產生

總之,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整合,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努力使之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整合,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標籤: 數學論文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4kpr5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