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底線高中議論文【精彩多篇】

底線高中議論文【精彩多篇】

底線高中議論文【精彩多篇】

底線高中議論文 篇一

底線與犯罪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簡單。正是因為一次次的忍讓,不斷地擴大底線,才會縱容犯錯的人愈加過分,甚至違法,犯罪。

近日,一張圖片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它牽出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件:河南16歲少年強暴了一名少女,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他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但在雙方的調解下,以男方賠款8萬元為結果,男方家長甚至還為檢察機關送了錦旗。網友們無不譴責三方沒有法律底線甚至道德底線。我同時表示疑惑,女方就因為有賠款,對自己被侵犯表示原諒?檢察方就因為當事人未成年不夠理智,在雙方願意和解的情況下,就擴大了道德底線,就無視法律,不再追究法律責任?如此荒唐!試問,這種做法是在保護未成年被害人和侵害人,抑或是在誤導他們犯罪?是否設想過,也許侵害者從此就無畏犯罪,也許他就因此成長為一個社會敗類。這都是因為受害者與檢察方的讓步。

提到“讓步”,我們會想起一個生活中常見的角色——熊孩子。熊孩子的特點是什麼?就是”熊”,他們的”熊”在各個方面上挑戰我們的底線;但為什麼“熊”?就是因為有一對無理的`熊父母。在這些父母“孩子還小,不懂事”“你這麼大年紀怎麼還跟小孩計較呢”“不就是個小玩意嗎”等等類似的語句下,我們又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大自己的底線。但犯罪學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年齡與犯罪的關係密切,犯罪年齡越小,次數越多,成年後犯罪的機率就越大。這些家長是否想過旁人對小孩的讓步,會令他們肆無忌憚,從而因為所謂的“一時衝動”最後釀成無法原諒的大錯。

有人説:“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忍一忍吧,算了。”這種價值觀念是錯誤的,也許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導致後人因為受文化影響,將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看得較重。容易將他人的過錯揭過,容易一再擴大自己的底線。而反觀西方人,在糾紛中意見一但不合,直接搬出法律和你在法庭上見。怎麼説呢,這也許是我國禮儀中寬容的體現,但一昧忍讓真的不適於當今法治社會。

在生活中,人們總會讚美胸懷寬廣的人,鄙夷斤斤計較的小人。有時我們只能做後者,前者太容易原諒,太容易擴大底線,這隻會讓冒犯你的人毫無顧慮地多次冒犯你,甚之於對你造成嚴重人身傷害,做出犯罪行為。

擴大底線的因,導致了犯罪的果。

底線高中議論文 篇二

生病的時候,懷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的時候,又懷念病輕的時光。

人總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漂亮了還想更漂亮,錢多了還想要更多些,我們都沒有自己的底線,得到了還想得到更多。當我們失去時,卻從來沒有想過,還有比失去更糟糕的東西。

心中的溝壑不斷地被各種慾望填滿,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停不下腳步,看一下週圍的風景。

想要很多幸福的時候,幸福是一個魔鬼;當我們不是那麼貪得無厭的'時候,幸福就是一個天使。

如果真要給幸福畫一道淺淺的底線,那就是健康的身心。

底線高中議論文 篇三

有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反面理解,可以這樣子説:“哪個皇帝老子要是越過了農民們基本生存需求的底線,他就會得到農民式的報復——農民起義。”

中國農民生存需求的底線,説白點,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有田耕,無戰禍。或許正是這樣的底線,塑造了中國農民的基本形象:樸實但不失冒進。

中國農民心中構築起如此簡單的一道底線,與腳下的土地是分不開的。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生存在這片沃土之上,腳下是厚實的大地,踩上去,心裏面才踏實。有了土地,春耕秋收,養蠶繅絲,生活過得充實。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安於現狀的傾向,於是就在心裏構築起了一道這樣的'底線。他們也不想住上那瓊樓玉宇,總覺在那腳下虛空,心裏不踏實。總之,打個比方,中國農民和農村裏的牛差不多,樸實!不要仙露瓊漿,只求填飽肚子,不求亭台樓閣,只要環堵遮風。

但是,雖然牛腳下踏着厚實的大地,可它頭上還有一對角。當它們的生存底線被越過時,也會奮起反抗。中國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農民的鬥爭史。歷史上的每一次農民,歸根結底,就是農民的生存底線被徹底地擊破了。從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發大澤鄉起義;到崇禎無道,佞臣當權,被闖王直搗黃龍;到清廷無能,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最終太平天國與其分庭抗禮達14年之久。哪一次不是因為農民們吃不飽,穿不暖,無田耕,還要服徭役,家破人亡而引起的?農民的底線一旦被擊破,就猶如大江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洪流遇灘,飛流直下,不掙個魚死網破不罷休。反正自個兒活着也沒啥好日子,怎麼就認命那些皇帝老爺兒天生好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冒進!

其實,人好比彈簧,彈簧的最大壓縮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線,只有在這個範圍內,彈簧才是完好的。人們方能安身立命,維護自尊。適當的壓一下,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超過了這一限度,則會帶來巨大的反衝。這麼簡單的道理,卻是皇帝老兒和農民們花了幾千年時間,從火裏血裏得到的啊!

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呵,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盯着腳下的土地,幾千年了還是那麼熱衷的眼神,那畢竟是他們的底線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對就好了。而如今,這天是風調雨順的,農民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pd9qom.html
專題